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安全生产的背景和意义

安全生产的背景和意义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05 11:28: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安全生产的背景和意义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安全生产的背景和意义

篇(1)

【关键词】烟草行业 现代安全生产 企业管理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生产工艺的不断创新、“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本”理念的不断深化,都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灵魂,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必要放眼长远,构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从思想、制度、机制、文化、监管和新技术等层面,既要注重宏观角度的规范,又要注重微观角度的落实,严把生产安全关,严把生产质量关,严把生产监管关,着力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烟草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始终立于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

1.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内涵和意义

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模式而言的。事实上,长期以来,我国烟草行业承袭固有的管理机制,虽然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随着行业发展的深度调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安全生产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新困境不断涌现,这就为创建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创造了可行性条件。

1.1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内涵

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重在“新”的意义的凸显,传统意义上,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管方面,强调领导重视,但是在具体的组织和执行环节,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新的管理体系重视责任细化,重视目标制定,重视落实环节的督促和执行;在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方面,新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重在“制度钢化”和“制度创新”,制度钢化是指对于安全生产制度无论是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无条件严格遵守,不能破坏其权威性和稳定性,同时安全生产制度又要具有创新性,要富有前瞻性,不能一成不变;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方面,注重人的力量的挖掘,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重视、全员参与、全员献计”的浓厚氛围。

1.2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意义

对于烟草行业而言,构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1.2.1从产业安全的角度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而言,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国烟与外烟争夺零售终端市场的竞争已日趋激烈,烟草行业急需改变原有的封闭思路并提高整体竞争力。[1] 实际上,这里内在的包含了信息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两层含义,企业需要在这两个方面注重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这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烟草行业加速蜕变的关键所在。

1.2.2从行业发展的角度

安全生产关乎行业发展,在我国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各行业都抢抓机遇,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确保企业平稳健康运行。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行业、任何企业出现安全生产的大事故,都将对该企业发展造成“一票否决”的致命硬伤,将会给整个烟草行业的发展蒙上阴影。构建新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施无缝化管理,具有显著意义

1.2.3从企业形象的角度

由于烟草行业的特殊性,企业往往更乐于承担社会责任,重视自我形象的塑造。事实上,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卷烟产品生产质量,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将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企业深谙此理,在生产实践中,注重安全生产管理各个环节的创新和优化,这将有利于烟草企业为自身发展赢得有利的外部环境和舆论支持。

2.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

我国烟草行业在长期的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在实践中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滞后,缺乏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新技术的研发、新策略的实施,新理念的应用都有明显不足之处。

2.1重视不足

此处的重视不足,不是泛泛意义上的缺乏重视。实践中,烟草行业相关领导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新时期烟草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新问题,缺乏清晰地认识,尤其是对烟草行业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信息安全监管和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有力的措施。

2.2监管缺位

烟草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与安全生产监管是一个体系,相辅相成,不能将两者割裂,但是我国烟草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管从制度保障、动态监管、技术创新、奖惩机制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严重不足,而且过多依赖于内部监管,在实施环节难免存在“人情往来”“寻租空间”,这就为安全生产监管带来了现实困难,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实施。

2.3文化建设形式化

烟草行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形式化”“表面文章”的现象,安全文化建设应该渗透到安全生产的各个实战环节,而不是简单地一个口号的制定,一个活动的举办,一场会议的召开就能够将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的文化氛围带动起来,这样往往形成短期效应,将容易使得企业内部员工和领导在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管方面出现松懈和麻痹、淡薄的现象。

2.4技术创新乏力

安全生产管理需要紧跟时展,紧跟企业工艺创新和设备更新,这就需要烟草企业立足实际,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的创新。由于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技术投入产出效益上的认识存在不足,忽视技术创新和管理投入,过多的重视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使得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和技术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与变化。

3.新型安全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3.1构建新型安全生产领导机制

新型安全生产管理领导机制着眼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着眼于安全生产的新问题,为安全生产管理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层次化、网络化的管理机制。细化责任,强调安全生产各个环节的责任落实。

在实践中要强化领导机制、健全组织建设、提高人员安全技能、重视人员雇佣期间的工作安全,将安全生产管理与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紧密结合。[2]注重领导机制的创新,探索实施“值班安全总监”的制度,让每一名基层员工都有机会担当领导角色,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生产管理的积极性。

3.2构建新型安全生产保障机制

构建现代安全生产管理保障机制,是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在实施环节,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保障机制主要涉及制度机制的创新和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尤其是管理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有重要意义。管理队伍在组织架构上要注重简化,职能权限不受任何部门的牵制。独立性强,确保他们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督促相关责任部门整改,并且在安全管理中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做好安全管理信息的汇总和分析,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安全生产工作。

3.3构建新型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新型的监管机制,应该将烟草企业的生产环节、管理环节和监管环节实行分类指导、分层实施。以创新眼光审视现代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首先要注重细节,严把监管环节,“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隐患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要注重从小处着手,关注烟草配送、轮班期间的车间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节日值班等细节;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对计划;创新监管机制,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实施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监管的职责以招标方式外包给其他专业化企业或第三方机构,独立运作的监管机制将大大提高监管效率,并且减少不必要的内部成本开支,压缩寻租空间,减少寻租发生的可能性。

3.4加强新型安全生产管理文化建设

管理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理念,是烟草企业“以人为本”安全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3] “以人为本”的理念,内在的将“人”的价值放在了文化建设的关键位置。

“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理念,在实践中将成为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烟草企业要注重员工安全意识培养,将“企业是我家,安全生产靠大家”的理念内化为全体员工的精神共识和自觉实践;要注重打造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优秀企业文化,问计于员工、问需于员工,以企业文化展现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营造安全生产管理的浓厚氛围,人人有责,人人是安全生产的监督员、责任人。为了自己,为了他人,为了企业,自觉实施安全生产细则,自觉重视安全生产隐患,自觉抵制麻痹大意倾向,自觉担当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3.5强化新型安全生产技术创新

安全生产要注重技术创新,它是保障企业技术创新与安全生产同步发展的关键。

烟草企业要注重原创技术的研发力度,注重科技创新,成立专门组织,加强内部人才队伍建设;其次要联合大中院校,充分挖掘大中院校的技术资源、智力资源,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速高校烟草行业技术成果的转化速度,注重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建立技术分析机制,对于企业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安全隐患,加强技术分析,加强调研诊断,最大限度地避免类似事故再度发生。

3.6抢占安全生产信息网络阵地

抢占安全信息网络阵地,是提高我国安全科学技术水平,提升烟草行业自我防御能力的有效途径。

信息安全涉及通讯安全、网络系统安全、主机系统信息安全,数据与应用系统信息安全等。信息安全是当前烟草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实践中也关系重大。烟草行业在实践中要注重内联网的建设,将内联网作为安全的网络运行平台,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为大力推进信息化带动烟草现代化奠定必要的保障基础。[4]

参考文献:

[1]李建英.浅谈烟草行业信息安全[J].信息网络安全.2009(1):85-86

[2]李纯华.烟草行业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策略[J].魅力中国.2009(29):223-224

[3]刘斌.烟草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研究“四元”.湖南省南县烟草局 413200

篇(2)

【关键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文化;建设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有效贯彻实施,2011年11月30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5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辽宁省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264号,以下简称《规定》),自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一、《规定》出台背景

近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了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促进了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保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自2003年以来,全省各类事故死亡总人数已经连续九年逐年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但是,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和基础薄弱的制约,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重特大事故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并时有反弹。以2010年为例。全省各类事故总起数上升,死亡总人数下降,较大以上事故上升,重特大事故有所反弹。全年全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2875起,死亡2798人,同比事故起数上升12.9%,死亡人数下降3.3%。发生较大事故47起,死亡178人,同比分别上升60%和61.9%;发生重大事故2起,死亡22人,同比分别上升100%和69.2%;发生阜新市彰武“5·23”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死亡33人,受伤24人,直接经济损失2403.5万元。分析这些年我省发生的事故的原因,既有客观的、偶然的因素,主观上主要是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盲目追究经济效益,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管理薄弱,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有的企业无证或证照不全非法生产,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违法违规生产。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等。在诸多原因中,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和当前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二、《规定》中关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及意义

《规定》第四章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应当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制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规定》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上升到法律层面。第一次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写入立法,体现了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要求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制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这一规定对于推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将起到促进作用。

篇(3)

关键词:危化品企业 安全生产标准化 分析研究

危险品公司的安全运营合格化工作合作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现已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总结诸多经验,使得危险品公司的安全生产的合格化机制得以慢慢完善,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了诸多发展经验。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颁布了诸多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相关单位的安全生产,使得我国相关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得以能够更加顺利、合理的进行。

一、现阶段危化品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

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推进,我国诸多危化品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此类问题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与安全健康权,抓紧实施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工作是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针对现阶段我国诸多危化品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客观问题,或者在经营发展中所暴露问题,本节将对其简单进行分析。

1.一些企业未能有效的掌握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程序、意义以及要求

第一,很多企业自身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积极性不够,即是有也非常少,很多企业在这方面都较为被动,只有在政府部门监督管理下才愿意采取一些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或者是当真正出了问题的时候才会采取一些安全运营的工作[1]。

第二,很多企业在实施安全生产工作时,只是做一些表面性的工作,没有很好的与实际相结合,甚至乎出现一些为了应付检查而特意做一些假数据与表面工作,很多企业误认为所谓的安全生产就是做一些数据或者文件,并没能真正理解何谓安全生产。

第三,就国家和地方颁布与实施的相关法律法规而言,很多企业没有领域透彻或者执行不到位,更有甚者为了自身利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惜铤而走险。

第四,很多企业没有对何谓安全生产的理解透彻,绝大不多危化品企业都没能很好的受到国相关方面学习或者培训,对国家的一些安全生产标准的认识较为模糊。

2.需要提升安全生产运营的标准化评审工作的规范性

针对近几年或者更长时间屡见不鲜的安全生产问题,我国对于危化品的安全生产问题做出相应的反映,颁布和实施了部分法律法规以此来规范我国的危化品企业,不过在法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还是有部分企业或者评审部门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直接导致安全生产的标准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形同虚设,安全生产工作也不尽人意。

3.危化品公司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咨询工作需要严格规范

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于加强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基本已到位,但是现阶段存在的客观问题是,一些关于安全生产标准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升,他们没能很好的表达国家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理解,咨询服务人员的工作不到位,素质较为低下,直接使得部分人员对安全生产的标准有失偏驳[2]。

二、强化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措施

为了深入能够有效深入的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最高结构先后下发了相关评审文件与办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进一步规范与促进我国危化品公司的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工作可以科学合理的实施。现阶段相关企业与监督管理部门一定要严格实施与推进文件要求和精神,把我国的危化品企业的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做好。

1.严格依据评审工作的规定来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审

首先,要严格按照评审标准、企业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以及国家与地方法法律法规的标准作为评审的要求,经济判别相关公司的安全生产的工作与相关规程能否满足评审标准的准则,和此类准则能不能获得合理有效的实施。其次,依据相关文件所规定的申请评审公告以及发证、审核、受理、自评等此类程序实施,其评审组织结构与评审部门一改要积极依据相关标准要求实施安全市场的标准化的评审工作。最后,相关部门在授权进行评审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查看相关资料信息、和相关工作人员实施有效的访谈以及现场查看等手段来取得一定的实际证据信息。就评审的过程而言,一定要使用合理的手段进行评审,以此保障最终的评审结果能够公平、公正。

2.严格规范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咨询管理,以此为企业做好必要的咨询指导工作

现阶段我国很多地方的基本上是以中小型的化工公司为主,此类公司必须借助自己的实际能力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于我国最高管理部门规定要求的时间内来实现自身的标准化,是有着一定的难度,此类问题就要求必须借助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服务部门的技术力量,为了能够有效实现公司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建设就必须要提供相关自诩的指导服务,以此提高公司的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准。按照安全标准化一贯使用的规范标准,根据初始评审、培训、自评以及改进、开展、规划和提升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其六个阶段对公司实施咨询指导。此处的六个阶段包含的范围较为广泛,此处主要是指:第一,公司应该构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小组,努力与咨询组协调配合起来,以此将初始的评审工作做好,其咨询组根据我国的相关评审标准以及规范和工作小组共同对公司实施初始的评审,熟知公司安全管理的组织部门、现状以及业务过程等基础管理信息,准时准确发现存在的差距。第二,依照初始评审的最终结果,规划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机制的开展方案,这包含时间进度、任务的分工以及职责、资源的分配等[3]。第三,公司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咨询组一定要对相关公司的安全生产的领导工作人员等实施必要的培训,此类培训关键是要讲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意义、评审的标准以及通用的原则和详细实施的方法等。第四,要改进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的安全生产的责任制、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等文件,并由企业最高负责人进行,其安全生产标准化就进运行与实施阶段。第五,当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实施一定时间之后,咨询组一定配合公司做好自我评审规划且组织人员开展自我评审工作。第六,根据自我评审结果积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

三、结束语

只有积极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部署与要求积极做好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才能将我国危化品企业存在的问题降至最低甚至没有。

参考文献

[1] 何伟平,蒋建宜,王亭.危化品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广州化工. 2012(02) .

篇(4)

关键词:电力企业 安全生产管理 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321-02

1引言

随着近年的电力产业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部分大型电力企业通过积极改进生产设施、管理手段,初步形成了大型现代化电力企业的规模与特性。例如,2008年的冰雪灾害直接对我国的电力系统发起挑战,促使我国电力系统务必在应对自然灾害等客观风险中采取直接有效的措施。2011年国家的有关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纲要中也明确了我国务必加强电网设施改造,促进电力生产的安全稳定等事项。由于电力在我国产业结构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与我国强调的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保证电力的持续稳定生产是一个重大的课题。然而,我国电力企业在生产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如何应对这些风险因素、实现电力生产的安全稳定,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 电力生产中安全风险的管理内容

2.1有关风险管理的定义

通常意义上的风险,指的是损失的不确定性,与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损失量有关。在企业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意识已经逐步被重视,逐渐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管理理念。有关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等三个阶段。

2.2 风险管理的类别

风险管理的类别可细分为若干种,本文根据常见的三种类型将风险管理的类别主要划分为三类:(1)根据风险事故产生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火灾、意外事故、洪灾、技术、地震等风险管理;(2)根据风险发生之后所产生的损失内容,可划分为财产、人身、利润、责任等风险管理;(3)根据风险管理的主体不同,可以划分为企业、事业、个人等风险管理。

2.3 风险因素与安全事故的关系

由于风险是生产活动中的危险来源,风险发生的概率越高,同时损失量越大的风险往往暗示着危险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如果在风险应对中的措施采取得不足,往往直接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安全事故。电力生产中,由于电力系统体系庞大,各部分协调错综复杂,各措施手段形式各异,某一处的安全隐患都是未来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因此,在电力生产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应该将安全生产作为首要目标,通过风险响应措施,有效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3.1 设备质量存缺陷

智能电网的建设以及电力系统的维护过程中,需要依靠各种先进的设备及器具。例如,基层供电所在电网出现损毁时,供电线路检修部分需要通过各种设备对电力故障进行检查,尤其是对于高压电网,一旦检修设备质量不过关,将会直接对检修人员的生命造成危险。因此,采用安全可靠的检修设备以及各种登高器是维护电力安全的重要保证。同时,在设备管理中,应当建立起适当的设备管理制度,例如,设置合理的设备定期检修制度、设备报废制度、设备更新制度等等,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切实做好各种电力生产安全防护工作。

3.2作业过程存违章

所谓违章作业,就是指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范的操作要求,常常以自身习以为常的行为习惯进行作业的行为。违章作业现象在电力系统管理中常有出现,包括违反劳动纪律、违规操作、违规指挥等等。例如,针对某些临时性工作,操作人员没有取得相应的证件;在某些需要停电作业的环境中,操作人员依靠自身经验,在没有断电、验电、挂地线的环境中进行直接操作;在某些特殊工作中,员工事前没有接受过相应的教育培训,甚至没有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等等。有事故显示,部分操作人员伤亡事故的产生是由于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过程中,忽略对变台断电、检验、挂电线等过程,因为造成了严重的安全事故。

3.3 职责权限不明确

所谓职责权限,指的是对管理内容结果所附有的相应责任和权利界限。在我国电力企业中,由于电力能源在我国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电力企业属于国企、央企性质。企业内部部门众多,易导致各个部分之间的交叉事项出现多头管理或者无人管理等现象。(1)通过对若干电力企业的内部规章和操作流程可知,部分分管安全生产的主要责任人往往参与事务性工作,而没有对本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环境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通过上述事例可以得出,由于企业内部管理职能权限不明确,导致部分管理区域存在盲区,若该区域发生在安全生产等核心位置,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由于缺少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防护手段,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损失。(2)管理责任权限的模糊不清会产生管理上的漏洞,例如,在没有相应的责罚体制下,部分单位消极地应对上级的检查,对于通报内容一般语意含糊,没有将安全事故的根源和相应的整改措施提上议程,导致后续管理中依然存在安全隐患。

3.4 管理措施不到位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力系统的产业结构升级也广泛地采用了信息技术,例如,对于现阶段的职能电网中出现的某些安全故障,计算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远程识别出故障产生的地点,方便了操作人员的监测过程,大大提成了工作效率。类似这样的生产事故时有发生,而对于该信息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等工作却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通过分析近几年的安全事故报告,大多数是在进行小型、零散作业时发生的。因此,在进行日常管理中,应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设备的检修、保管、实验、更新、报废等管理内容进行有效的汇总。

4 电力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4.1 制定风险应急方案

正如前文所述,风险管理的内容复杂,管理的手段多样,有效的风险应急方案能够在电力生产事故发生时起到很好的控制。风险应急方案包括的内容应该融合所有影响电力安全的风险因素,在此背景下才能全面地、系统地对风险进行控制。在电力企业的风险预警中,通常采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针对影响电力生产安全的各种因素,应合理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同时,在管理手段方面也应该继续完善,这样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风险因素。最后,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还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风险应急方案中的具体内容与一线操作人员的理念相结合,两者进行积极沟通,广泛地吸取操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结合作业过程和作业现场管理等内容,使风险管理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

4.2 强化设备质量管理

设备的安全性能是操作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减少一线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在强化设备质量管理内容方面:(1)制定并落实安全设备检修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具体内容包括对需要的材料,使用的安全设备,修试记录、验收记录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到个人。(2)严格执行安全设备的报废制度。对于达到合理使用年限的、己损坏的、以及定期试用中检查不合格的所有安全设备应该强制报废,不能超期使用,同时也应当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安全生产设备转手使用。

4.3 明确主体权责范围

在组织进行经济活动中,参与主体主要包括管理者和操作人员,其中主体的权责界限应当明确,这样才能有利于风险管理中调动全员参与。在管理过程中,清晰有效的权责制度有利于管理者及时调动所有资源,对安全事故作出迅速的响应。通过明确各个主体的权限,能够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到个人,充分达成“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意识。电力安全生产不仅是企业的管理者的责任,更是所有参与者的责任,每一位员工都是现场的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不能将事故责任归咎于他人。例如,可以在每年年初制订完成安全生产目标的具体措施,将目标分解到班组和岗位,明确各个参与者的具体权利和责任,通过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将安全责任意识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针对安监部门的工作内容,一般负责分解安全生产目标和制订确保安全生产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由于该工作内容需要大量结合各种的实际,因此建议由做的人和各专业人员负责制订具体措施,经专业部门主管领导审定,最后由制定的人去具体实施,如此才能达到安全生产制度的具体实施。

4.4 开展安全评估工作

开展安全评估工作可以体现安全生产管理能力与国际先进管理水平的接轨程度。以往的安全事故处理事件表明,现实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在可预见的事故的处理上依然有待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安全评估方法在现代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方法不仅融合了“安全第一、预防第一”的方针,而且能够全面、充分地推动安全管理方法所贯彻的整个过程。安全评估工作能够对所有干部和工人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安全思想教育,使全体从业人员进一步研究和了解工作安全程序、规则、以及相应的管理条例,从而提高所有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同时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电力生产安全中的法律法规。最后,通过安全培训,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所有工作人员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

5 结束语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在电力系统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电力生产系统中出现的风险因素,以及由风险因素诱发的各种系统性问题,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和现状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措施意见,一方面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水平,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着力提升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强化电力生产系统的风险抵抗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建立适当的规章制度,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落实相应的责任义务,努力提高电力企业有关电力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切实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 黄扬杰.风险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电力安全技术,2009(2).

[2] 王苏秋.农电安全管理探讨[J].电力安全技术,2010(7).

[3] 马开胜.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问题研究[J].科技与生活,2010(13).

[4] 张涛.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策建议[J].价值工程,2010(02).

篇(5)

关键词:煤矿 安全 生产责任 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煤矿行业已经成为了国家建设的重点项目,是国家基础产业之一,其生产质量和数量情况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与以往煤炭生产水平相比,我国近年来的煤矿产量逐年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很多企业将眼光集中在了经济效益上,随之而来的是煤矿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如何做好煤矿的安全生产,明确生产责任就成为了企业关注的重点。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和责任能够为煤矿开采者提供有效的经验借鉴,规范他们的行为,进而提升煤矿生产的数量和质量。

一、 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科学构建的重要性

(一) 有助于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

构建科学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是对煤矿开采者实施的有效对策。通过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的构建,能够为煤矿开采人员提供切实可行的工作依据,规范他们的生产行为,保证开采作业在科学的范围内实施,从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二) 有助于规范煤矿生产企业的工作行为

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仅包括煤矿生产的具体行为,还包括开发人员在开采中所要明确的具体行为以及企业的活动内容。具体而言,其中规范了企业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所要购买的安全设备、施工行为、开采条件以及开采者的具体行为。这些明确的规范有助于帮助开采者进行有效工作,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

(三) 有助于帮助煤矿企业节约资金,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众所周知,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常常具有较高的破坏性,会给煤矿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做好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能够提高生产的安全性,帮助煤矿开采者规范开采行为,从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更好的节约资金,使其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 完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有效对策

在上述文章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企业煤炭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它能够减少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提升煤炭生产的质量,减少人员伤亡。为了切实达到这一目标,煤矿生产企业一定要完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提升煤矿开采水平。

(一)理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体制,完善监管监察组织

针对目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力量不足的实际情形情况,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扩充国家监察员队伍。根据现行的煤矿安全生产体制,地方监管工作大多由多家机构承担、职能互相交叉。对此,建议各地生产企业尽快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规章,明确能够独立履行煤矿安全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的各级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并落实编制、人员和经费数量。重点加强基层,尤其是重点产煤县(区)、乡(镇)两级的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建设,逐步形成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煤矿安全监管体系。

(二)细化监察、监管及企业责任主体的具体责任

按照国务院79号文明确规定的国家监察的5项职责及地方监管的6项职责,各地方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分解、细化等方式,制定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规

定办法,进一步明确执法主体、执法内容、执法对象、执法程序和执法手段。根据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的职责性质,进一步明确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的职责,避免监管监察职责重复。从而更好的贯彻落实责任制,做好监督工作,抓好安全生产环节。

(三)建立相应制度,保证责任体系运行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作基础,煤矿安全生产责任的构建也是如此。为保证责任体系的有效运行,还需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评价制度、监督制度与责任追究制度,确定对监察、监管工作的考核主体,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对各级煤矿安全监管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建立执法监督机制,约束执法人员的行为,以保证执法的公正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煤矿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在履行职责中、、违反廉政规定等行为追究相应责任,对无视安全生产的行为,造成重大事故的企业负责人进行惩处,进而确保做到安全生产。

(四)健全法规、提升技术标准的法律地位

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是执法依据,是保证责任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石,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建议进一步完善现行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尤其要加快地方立法工作,适时制订可操作的煤矿安全生产地方法规;对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使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能够有法可依;提升现行技术标准的法律地位,强化技术标准的权威,进而强化监察、监管人员以及煤矿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社会煤炭用量在逐年提升,随之而来的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做好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的构建,能够减少事故发生的频率,提升煤炭产量和质量,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对煤矿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切实达到这一目标,煤矿企业要完善安全体系,加强监管工作,加强安全管理,做好职工安全思想工作,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做好全面安全工作,并提升开采技术,提升开采工艺,开拓创新,不断完善开采措施,依靠科技进步,从而确保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钱平凡,周健奇.国内外煤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与政策建议[J].煤炭经济研究,2012,03:91-93.

[2]曹超.煤炭行业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作用及问题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05:157-161.

[3]曹荣平,徐张保,宫为敏,李若平.关于开展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审计的探讨[A]..2007煤炭经济研究文选[C].:,2007:3.

篇(6)

【关键词】标准化作业;电力安全;生产管理

0引言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各地的电力需求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致使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然而由于电力企业在电力生产中具有较为鲜明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特征,导致电力安全生产作业出现了诸多安全事故隐患,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无法为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抓手。而将标准化作业应用到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能提升电力生产的质量与效率,还能切实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提供企业的发展质量。

1标准化作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标准化作业能够通过实施安全制度、生产责任制及操作规程等方式,形成风险预控与分析机制,提高重大危险源与安全隐患的监控与排查质量,确保电力“管理”“环境”“设备”及“人员”处于“良好状态”,改进管理体系,推动电力生产环节与作业的顺利开展。而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标准化作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管理水平”与“事故预防”等层面。首先是法律法规。我国电力企业要切实实现稳定运行、安全供电与安全生产,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员工在标准化作业中的责任和义务,规范生产行为,提升电力生产的规范性与标准性,使电力安全生产行为符合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其次是提高管理水平。标准化作业能够帮助电力企业制定出较为“规范”“科学”“标准”的作业流程及管理机制,使各项工作都能结合既定的标准体系或责任机制来开展,以此提高电力生产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最后是提升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是标准化作业体系的基本内容,能够帮助电力企业判断出影响电力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及技术因素,使电力企业结合风险评估结果,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消除安全隐患,增强电力生产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所存在的基本问题

2.1管理制度不够科学

标准化作业的实施基础和落实条件是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只有将管理制度与生产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帮助生产人员与管理人员更好地遵循标准化作业的要求,开展相应的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然而在实际的生产管理中,却存在管理制度不够科学、不够严谨的问题,导致标准化作业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首先是各岗位、部门的安全职责不够清晰、不够明确。在制度建设与落实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只是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提出相应的作业要求,并没有从部门责任的层面出发,明确各部门在标准化作业背景下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导致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现象难以得到有效的遏制。其次是缺乏安全指导。尤其在防控措施的指导上,电力企业难以通过制度制定的方式,将防控措施融入安全生产的不同环节中,难以通过安全指导的方式,提升安全生产的质量与效率。

2.2安全意识较为薄弱

电力生产人员与管理人员是落实标准化作业目标的抓手和主体,只有提高生产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才能更好地落实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安全生产质量与效率,推动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部分生产人员或管理人员缺乏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认识,过于关注生产过程和成果,导致标准化作业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在人员选拔与培训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只关注应聘者的技术水平和从业经验,而对应聘者的专业素质、文化程度则缺乏考量。在人员培训上,电力企业的培训质量与力度相对不足,培训过程与内容存在明显的形式化倾向。导致生产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难以得到切实的提升,严重影响了标准化作业的贯彻和落实。

2.3管理监督缺乏力度

根据实践调查与理论分析,能够发现我国电力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通常与监督管理机制存在明显的联系。如果监督管理者缺乏监管力度与管理举措,将导致电力生产作业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进而为后续的标准化作业的贯彻与落实形成阻碍。而缺乏管理监督力度的根本性原因主要有重视程度与监督方法两个层面。其中,监督方法是影响监督力度的重要影响因素。落后的、简一的监督方法容易导致安全生产风险难以得到切实地落实,致使标准化作业体系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严重影响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3标准化作业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应用策略

3.1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首先,落实生产责任制。电力企业应结合相关制度与标准化作业特点,明确不同岗位与部门在安全生产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部门和相关责任人,使标准化作业获得更好的保障与支持。其次,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应结合标准化作业的安全防控内容,制定相应的指导机制。通过制定制度的方式,指导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控举措。最后,构建评价机制。通过制定标准化作业评价体系的方式,能够明确各部门落实标准化作业的情况,突出标准化作业在电力安全生产中所拥有的功能和作用。此外,还需要结合具体的生产管理情况,构建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岗位、各部门人员在标准作业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3.2优化培训机制与选拔机制

首先,加强安全培训。电力企业应通过安全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管理者、生产者的安全意识,使其明确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以及标准化作业的基本内容,进而为标准化作业的科学应用提供抓手和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电力企业应结合电力生产的实际状况制订阶段性与接连性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即结合上轮培训结果及标准化作业情况,重新调整或增删安全教育内容,以此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其次是优化选拔机制。在人员选拔与聘用的过程中,电力企业需要结合标准化作业的基本要求,充分考察应聘者的专业素养与文化层次,使其满足标准化作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需求。

3.3提高监督管理的质量和力度

首先应提高监督者对标准化作业及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电力企业可通过制度制定、思想教育、文化建设等方式,循序渐进地提升监督者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其成为企业应用标准化作业的抓手。其次,创新监督方法。电力企业应结合标准化作业所提出的具体要求,确定监督者或部门的监督职责与形式。譬如,在预防安全风险的层面上,电力企业监督者必须结合风险预测结果,确定监督重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监督管理的实效性与有效性。譬如,将监测装置搭载在电力生产设备上,通过数据监测的方式,帮助监督者结合数据变化情况,确定电力生产管理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此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

4结语

标准化作业在电力安全生产中拥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与生产价值,能够帮助电力企业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益,降低安全风险。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标准作业的基本要求及其所存在的问题,重新建构培训机制、管理制度与监督方法,使标准化作业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应用在电力安全生产的过程中,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继红.浅议电力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4(23):50-51.

[2]景凯,焦春洋.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12):164.

篇(7)

关键词:安全管理;重要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安全生产”是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一、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安全的企业,才是有价值的企业,受尊重的企业

一个企业的组成是离不开员工的,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同样也离不开员工。一个让员工没有安全感的企业,它不会具有凝聚力,它也不可能发展壮大。一个安全的企业来自于它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安全生产是要通过员工的劳动来实现,员工既是生产实践的主体,又是事故危险的对象。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素质。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应该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主题。企业管理者把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把员工的生命财产放到了第一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来管理企业,那么,这个企业肯定是一个安全的企业,是一个有价值的企业,受尊重的企业。反之,员工将会弃他而去,企业就会破产。

2、安全投入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投入,保障性投入具有隐形效益

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理想状态是“双赢”。因此,在保障安全生产中的安全投入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摆正安全生产投入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是企业当前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统一的整体,他们相辅相成,互为目的。

安全就是效益。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置安全生产于不顾,纵观所有事故,无一不存在这方面的原因。事实上,通过事先的安全投资,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最经济、最可行的生产建设之路,有研究成果显示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故整改效果的关系比例是1:5的关系。这一安全基本定量规律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

因此,企业安全资金投入暂时来看对经济有点影响,从长远来看对企业发展是有益的。我们绝不能为了一时的眼前利益而铤而走险,我们应该尽力在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发挥安全投入的作用,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安全生产问题严重的原因分析

1、安全制度建设滞后,部分管理存在错位

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与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标准作业规范有滞后偏差,政府加大安全法制建设,对企业安全行为有更高要求,企业安全生产制度有必要及时更新,管理也急需及时跟进。由于产业结构优化,工艺调整及设备升级后,企业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部分未能及时修订和补充,管理存在错位问题。

2、我国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国民安全文化意识相对落后

安全文化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是工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安全文化相对落后:首先,职业安全监察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素质不高、法制观念不强、执法不严、执法不规范及执法水平低的情况。其次,为了降低成本,很多企业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岗位基本都是雇佣农民工和临时工或下岗工,这类雇员知识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安全意识很淡,有些甚至没有。

3、质安全水平不高,事故防范能力有短板

尽管企业在转型升级发展中,安全保障能力也有了进步。例如以全国第一家子午线轮胎生产企业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为核心的企业轮胎制造板块,经过持续多年的升级换代,其设备和技术,大多已具行业领先水平,本质安全能力也大大提升。但是这一板块中的其他部分企业,技术更新较为缓慢,安全保障能力比较脆弱。生产安全隐患也客观存在。

三、企业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途径探讨

1、加强生产安全责任落实制

企业的安全生产关乎企业的顺利发展,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加强安全生产的落实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想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将生产责任落实到个人,对安全生产实行精细化管理。首先企业应该形成主动抓安全生产的意识,在生产活动中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生产观念,明确安全生产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建立生产安全分管责任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岗位,形成企业总动员的安全生产局面。企业实行安全责任制后必须强调落实,各分管领导不仅要做好自身的工作还要重视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尤其是针对技术性较强、程序较为复杂的工种,更应该做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减少事故风险。

2、增加企业安全生产资金投入

企业的安全生产并不是通过制度和管理的落实就可以完成,它还需要安全措施的建设,这也是预防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增加企业安全生产的投入表现在首先就是生产设备的购置方面,企业在购买生产设备时应该根据自身的需要,并购买和生产设备配套的安全防护装置,定期对安全设备进行维护、检测和保养,使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在具有风险的生产工艺进行时要设立警示标志,防止他人的靠近。同时企业还应该为施工人员配备相应的安全设备,尤其是对特殊工种的工作人员更应该提供防护用品,通过安全生产的投入增加员工的安全系数,保证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3、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就是让全体员工正确认识安全管理工作,深很彻领会安全管理工作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企业将安全管理纳入企业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讲授式培训、观看视频资料、安全事故研讨会等形式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员工在各种危险状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救能力。同时,在企业内部作好安全管理的宣传工作,利用企业的报刊、网站、内部文件上、条副、标语等作为平台,强化安全管理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使安全管理工作由教育到自发,再到自觉,进而深入人心。

4、建立企业安全管理文化体系

企业安全管理文化指企业为了安全生产所创造的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合。企业安全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厂容厂貌、厂风厂纪、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及安全生产规章与制度的建设,沉淀于企业及员工心灵中的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等,如何见之于形、闻之于声,需要我们每一个企业领导者认真研究。企业要博采众家之长,在总结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多方汲取相关文化建设的知识和营养,开阔工作视野,及时解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保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5、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录入,信息的存贮,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输出5个方面。该系统通过建立以安全部门为信息处理中心,各危险岗位和各专业部门为终端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从而由安全信息反馈来推进对隐患的不断检查、整改和监控,形成闭环管理。此系统解决了目前企业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安全信息缺乏,信息传递渠道不畅通,反馈不及时,危险信息不能及时得到处理等。因此,对企业向本质安全管理方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束语

总之,现代企业安全生产无小事,我们不能把安全生产管理视为儿戏,无论何时何地,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都不能停止。只有保证了安全,企业生产才能得以顺利开展。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为了企业的长足发展,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学英.创新思维抓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J].企业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