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05 09:56: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编者按:本刊第五期发表了陈亦群同志的来信以后,读者纷纷来稿参加讨论。这一期我们选登了几篇来稿,集中地谈了革命青年应该根据什么来确立自己的理想,知识青年到农村有没有远大前途等问题。以后,我们将深入讨论:什么是革命青年真正的远大理想?如何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远大的理想?知识青年到农村怎样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怎样认识贡献大小?等问题。希望读者继续来稿,多对这些问题发表意见。
陈亦群同志问,应该怎样树立理想?我认为,一个青年没有远大理想,不考虑自己的前途,过一天算三晌,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但是,个人的理想,只有同人民的共同理想相一致,同党和国家建设的需要相一致,才能实现,才能算远大。
一九六一年,我从地质勘探学校毕业,怀着当技术员、工程师的远大抱负,走上了钻探队的工作岗位。不久,党发出了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我反复学习了党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又想到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务农,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还未完全改变,作为一个有理想的革命青年,应当有志气到农村去。于是,我连续三次向组织申请回乡务农。一九六二年四月,组织上终于批准了我的请求。
回到家乡不久,就是麦收时节。我看到地里的麦子大片大片地被碱死,全队三千多亩麦子,只有一千三百二十亩有收获,每亩平均只收三、四十斤,产量很低。这时我就想,要把这些盐碱地变成良田有多好呀!使雪白的盐碱霜能变成雪白的面粉,那有多美!全国的盐碱地不知有多少,要都能改造过来,会为国家增产多少粮食啊!我的理想既然是改变农村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这不就是我改造的对象吗?于是我决心在改造盐碱地上下苦功夫。党支书李长生同志很支持我,对我说:“我们正为这顶穷帽子发愁。团支部已经组织了十七名青年在一起搞试验,你也去参加吧!”我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和试验小组的青年们一起,在三十亩不毛之地试种了大麦。为了解决技术问题,我们访问老农,共同研究试验,仔细观察,终于摸索到了盐碱地的特点和规律是:土壤表层盐碱多,耕作层下盐碱少;冬春盐分向地表层集中,下雨盐分随水下移。根据这些特点,我们采取了伏天冲沟晒茬,种时深播浅盖,躲过重盐碱层;适时提前早播,适应地寒;精心管理,防止盐分向作物根部移动等一整套适应盐碱地的措施。结果,大麦生长良好,平均每亩单产一百四十六斤,比邻近的平播地增产四点二倍。试验成功的事实,大大鼓舞了群众的信心。大家选我为改造盐碱地的技术员和土壤化验员。我也更加热爱盐碱地的试验工作了。一九六三年春,党支部派我到百泉农校学习盐碱化验技术三个月。学习回来后,我白天下地劳动生产,晚上回来进行化验试验,经常和小组的同志们研究,又不断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一九六三年,我们全队三千五百二十亩麦田,获得了平均每亩单产一百三十斤的空前大丰收,总产四十八万斤,比一九六二年增产粮食二十五万六千四百八十二斤。我们队也从历年的缺粮队变成余粮队,卖了许多余粮给国家。
我回乡后,按着党的教导,要求以革命的态度来对待劳动和各种困难,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科学试验,以最大的革命干劲和群众在一起向自然作斗争,因而就做出了一些成绩。在这不到二年的时间中,我深深感到,农村有许多事情等待着我们去干,是革命青年大显身手的广阔场所,到那里去干一辈子,正是一个青年有远大理想的表现。而远大理想必须落实,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步一步走,踏踏实实地干。如果眼睛只望着将来,不愿意做当前最需要做的事情,那样的理想只是空谈而已,不会成为现实。
【关键词】 香料香精 食用香精 行业研究
(一)行业概述
香料香精行业是国民经济中食品、日化、烟草、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配套产业。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日化等工业的高速发展,香料香精已成为现代社会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
香料(Perfume),亦称香原料,是一种能被嗅出香气或被尝出香味的物质,也是可用来调制香精的原料。香精(Perfume Compound),亦称调合香料,是以天然香料、合成香料和辅料为原料按相应配方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具有特定香气和香味。
伴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人们对食品“色、香、味”的追求也与日俱增,而食用香精因其多样化的赋香、固香、矫味、中和口感等作用,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被誉为食品风味的“灵魂”。
(二)行业发展综述
1、全球发展概况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步提升,全球香料香精行业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根据相关统计,国际香精市场1970年的销售额约为10亿美元,1990年达到近80亿美元,2010年则增长至约220亿美元,较之1990年的市场规模增长近3倍。
近年来,国际香精市场总量趋于稳定,2014年及2015年全球市场规模均超过240亿美元,在世界精细化工大行业中仅次于医药行业位居第二。
2、国内发展概况
我国香料香精行业相对于欧美国家起步较晚,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香料香精行业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之后,在产品数量、技术创新、生产规模和管理体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1980年,我国共生产天然香料6,000吨左右,合成香料1,000吨,香精6,600吨,生产总值4.6亿元。到2000年国内使用的香料量达到93,839吨,香精则达15.1万吨,共有香料香精企业近600家,香料香精年销售额达150亿元。2015年,全国香精香料行业总企业数约1000家,规模以上企业则基本维持在350家。
近年来,国内香精香料行业虽然总体增速有所放缓,但行业收入仍呈稳定增长态势,其中广东、上海、浙江、江苏、河南五个省市已成为国内香精香料市场主要的竞争区域。预计未来5年中国香料香精行业将继续快速稳定发展,预计增长5%-10%的水平。
(三)行业发展特点
1、全球供求总体稳定,发展重心转向亚非
根据IAL Consultant对2013年全球市场香料香精消费量的统计和对2018年市场需求的预测,香料香精的总体市场未来几年内的需求上升幅度较为稳定,其中亚洲、非洲、中东及中美增长较快,亚洲作为消费需求最大的国家,占比将超过34%,北美及西欧等传统高需求地区增长则相对缓慢。全球香料香精总体需求量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与行业发展趋势呈现出高度一致性,即增长重心转向亚非等发展中国家集中地域。
市场的需求变化也促进了全球主要香精香料生产企业将产能及研局同步向新兴市场转移。天然香料生产及合成香精香料生产,均由北美、西欧及日本逐渐转移至南美、北非及东南亚。我国市场的快速发展更是吸引了众多国际行业巨头纷纷前来设立工厂或者建立世界级的研发中心,快速占领国内高端产品市场,并逐步向中端延伸,这给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较大压力。
2、国内竞争市场趋同,内外资企业同场竞技
鉴于国际行业巨头短期内对高端市场无可动摇的垄断型优势,以及国内企业自身技术研发力量薄弱、以及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实力有限等种种因素,多数内资企业长期在中低端市场之间徘徊,“低成本”,“薄利多销”成为大部分业内中小企业长期以来的主要营销策略。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对产品质量及成分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内企业只着重于中低端客户的经营思维也在发生转变。更多规模以上的企业逐渐将目标着眼于中端乃至高端市场,也就避免不了将与国际企业展开正面直接竞争。
(四)行业发展前景
1、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1)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食品工业稳中求进
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2013年以来,我国GDP增幅维持在7%左右,呈现健康的稳定发展态势。我国居民在总体收入水平稳步上升和生活改善的同时,消费者购买能力也不断提高,为消费型的食品行业营造了良好的基础经济环境。
从“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发展状况来看,食品工业规模效益稳定增长、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区域食品工业协调发展、对外贸易总体水平发展较快。在“十二五”后期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增速放缓的形势下,全国食品工业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稳中求进”的总方针,生产平稳增长,产业规模继续扩大。
2015年我国食品饮料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总计11.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6%,从2016年上半年食品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来看,我国2016上半年食品工业增加值增长2.1%,不计烟草增长6.7%。2015年的食品工业资产占全国工业总资产比重的7.1%,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其中食品制造I2015年的规模突破2.17万亿元,虽然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同比增幅略有下降,但总量与2010年相比,已增长了一倍有余。(数据来源:wind)
在国民经济与居民收支水平稳定增长的背景下,我国人均食品支出也在逐年提高,为食用香料香精行业的下游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间接为食用香料香精行业的前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未来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加上人们对食品营养、健康和美味的日益重视,势必将不断促进食用香料香精行业的发展。
(2)国家政策有力支持,行业规则逐步规范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食品行业要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是要由生存性消费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二是要由过去的吃饱、吃好向基本保障食品安全和满足食品消费多样化需求转变。
“十三五”期间食品行业的转型规划为食用香料香精行业的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行业下游产品的健康型、享受型特征,以及产品多样性和不断创新性的行业优势将得以充分施展,以适应国家产业结构战略转型的需要。
此外,国家出台的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未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0年3月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2015年8月的《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及2016年8月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多次对行业的生产及监管提出更为细致严格的要求。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也自2013年底以来,相继更新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用香精》、《食品用香料通则》、《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等行业标准,进一步细化及规范了行业质量要求。
行业监管的逐步趋严和行业标准的更新细化对食用香料香精行业的结构升级、质量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淘汰了一批不达标的中小企业,避免了中低端市场的恶性竞争,推动行业迈向更为自律、健康的轨道。
(3)消费观念持续转变,市场需求更新换代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于食品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转变,食品早已不再是仅为了消除饥饿感和提供生存必须营养的温饱型消费品,对于食品安全健康的追求,以及对于食品“色、香、味”的消费诉求与日俱增,人们愿意付出更高的成本从食品中获取一定的精神享受。
根据某知名乳制品企业的《2016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趋势报告》,我国食品消费市场已逐步走向成熟,一般性、温饱性的支出比例逐渐减少,体现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消费支出的比例逐年增加。在食品饮料中,酸奶、饮料、瓶装水均出现消费升级的现象,尤其是高端单品的市场比例显著上升,比如酸奶销量的38%来自高端单品。
结合“十三五”规划,多样性的高端健康性、享受型食品将是日后食品行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食用香料香精行业则为其下游行业能够成功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味觉享受需求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2、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1)食品“添加”误解仍在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多数民众视食品添加剂如“猛虎”,从而盲目追求“纯天然、无添加”的食品。根据食品安全网络调查显示,有32%的网民认为食品使用添加剂会造成食品的不安全。我国食用香料香精行业作为食品添加剂行业的一支,难免会受到这种误解的影响。
实际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就在2016年7月举办的“大数据时代的食品安全”论坛上表示,食品添加剂只是现代食品生产中的为了提高食品满意度的一种必需品,其用处、用量均有严格控制且可通过科学标准来衡量,国家长久以来也对于超标准、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现象坚决进行严厉打击。
相信此类主要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误解,会随着监管的进一步细致严格,企业的进一步自律规范,行业信息的进一步公开透明而逐步解除。
(2)产品创新存在瓶颈
目前,我国食用香料香精行业总体上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国内仅有少数企业整体素质较强,在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达到了国际化水平,多数企业在技术创新、在产品精细化功能化开发能力和水平上仍有大量进步空间。
在逐渐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国际企业基于其市场垄断优势,以专利为先导、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手段,不断提高技术门槛,扩大竞争优势。以世界最大香精香料企业瑞士奇华顿为例,现拥有100多名世界级的调香师,在多个领域具有600多项技术专利,以高投入保证产品更新速度和质量。相比之下,国内企业的产品研发、创新能力普遍较低。多数国内中小企业参与新型产品开发的积极性不高,无意在研发环节上投入大量资金,而是以观望国外业内领先企业产品研发状况为主,仅凭仿制跟随勉强生存。另外一部分企业即使有志自主研发,往往受企业规模、研发实力、人才资源等限制,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较慢。
整体创新能力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发展。鉴于香料香精行业的创新主要依赖于专业化的人才,如何进一步完善人才的培养制度仍是整个行业需要重视并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我国食用香精香料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蔡培钿、白卫东、钱敏 中国调味品 2010年第2期总第35卷
[2] 《中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食用香精香料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纪要》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5年第10期
[3] 《国际香精香料行业发展历程》 国内外香化信息 2011年第6期.
提要: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产权资源对企业的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即在生产、经营与管理中运用知识产权策略与手段,成为企业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谋求最佳经济效益的法宝。在建立企业制度的工作中,知识产权战略对实现企业产权结构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企业经济增长方式产生前所未有的。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运用依托于知识产权制度作保障。
一、的提出
企业是我国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利用知识产权资源的主战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如何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企业经济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疑涉及到十分复杂的各方面问题,如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现行法律规范、国内市场和国际环境等。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不注意到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来临,知识产权资源在企业优化配置、企业发展这一“舞台”上,将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实际上,在20世纪后半期,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资源在世界经济增长中所作的贡献是在大幅度提高的。这在发达国家表现尤为明显。有资料统计,美国、日本、德国知识产权资源在经济增长中所占份额已达70%以上。我们还应该看到,知识产权资源在一个国家中的优化配置、有效利用,与这个国家实施富有成效的知识产权战略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西方国家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和企业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原因之一就在于特别注重开发、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全方位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面对新世纪的到来,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已将如何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将知识产权资源作为21世纪经济增长的更重要的源泉,作为和决策的重头戏。
我国自党的以来,在知识产权立法、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飞速发展无疑给知识产权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我国知识产权研究方面可谓硕果累累,这些成果涉及知识产权立法、执法、管理、保护、利用等,对于推动我国知识产权法制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些研究对知识产权战略运用,特别是对企业这一知识产权运用的极重要主体如何策略性地利用知识产权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的研究却很匮乏。企业界、经济界人士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倒是在加强,这是令人振奋的。但遗憾的是我国很多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和知识产权战略运用上仍然感到十分生疏。这种局面如不逐步改变,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我国的许多企业将难以在未来的激烈市场竞争中立足。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就成为我国知识产权研究的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
二、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
(一)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概念
在涉猎“知识产权战略”之前,我们有必要对“战略”这一概念有个基本认识。“战略”一词最初源于军事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扩大,并广泛地运用于、经济、文化、、等方面。国外一些著名学者认为,国家战略是在平时和战时,组织使用该国政治、经济和心理上的力量,以实现国家目标的和科学。我国《辞海》对“战略”一词所下的定义则是:战略是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
我们可以对战略归纳出以下几点认识:第一,战略涉及的是带有全局性的、影响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第二,战略具有系统结构,它包括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方案、政策法律、动态调节机制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战略思想属于观念范畴,是形成战略的前提,也是决定战略的总方针;战略目标是沿着战略思想所指引的方向应实现的要求,它应建立在对客观形势的判断上,应符合发展趋势;战略方案是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方案、手段,包括实施战略的策略、战略步骤、战略重点等;政策和法律既是保证战略符合当前社会需要的条件,也是保证战略目标实施的基础;动态调节机制体现的则是战略实施的灵活性,即战略各要素应针对不同情况的变异表现出一定的可调节性。
第三,战略本身具有层次性。宏观方面的战略和微观方面的战略又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细分。
从战略的共性出发,结合知识产权的特点,笔者认为知识产权战略可定义为: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充分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获得与保持竞争优势并遏制竞争对手,谋求最佳经济效益而进行的整体性筹划和采取的一系列的策略与手段。就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而言,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企业为获取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手段谋取最佳经济效益的策略与手段。
(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特点
1.法律性。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依托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这包括两个方面:(1)它具有依法确认的特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每一步利用都必须置于法律规范特别是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的制约下,法律规范是制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行为规则;(2)法律规范特别是知识产权法律规范对实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又具有可靠的保障作用。可以说,企业知识产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优化配置,是有效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和知识产权战略性运用的共同结果,两者缺一不可。
2.保密性。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直接相关,实际上也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涉及到企业经济和科技情报分析、市场预测、新产品动向,以及经营者在某一阶段的经营战略意图,如果被企业竞争对手掌握,将对自己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这些涉及带有商业秘密性质的内容宜加以保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因之具有保密性的特点。
3.时间性和地域性。
这一特点是由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地域性特点所决定的。以时间性而论,与某一知识产权战略相应的知识产权期限届满或因故提前终止,相关的知识产权战略就应及时调整。就地域性而论,企业在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时应考虑到知识产权的权利产生地。这一点对于企业实施国际知识产权战略,开拓国际市场是极端重要的。近些年来我国许多著名品牌在国外屡遭“抢注”,蒙受巨大损失,就是一个反面例子。
4.整体上的非独立性。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属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其目标的实施与企业其他战略往往是相互包含、相互交错的,单纯地运用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中的商标战略为例,它与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广告宣传战略、市场竞争战略、企业形象战略紧密相关。不过,整体上的非独立性并不排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相对独立性。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有其自身的发展。
(三)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一个跨法律、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学、心等学科于一体的边缘学科,当然其立足点还是法律和经济两方面。我国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处于宏观层面,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微观层面的研究则尚未深入;即使是在宏观层面上,许多问题的研究仍是空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内容:1.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2.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3.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其他发展战略的关系;4.企业知识产权资源在企业经济中如何实现优化配置;5.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类型和具体的实施策略;6.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7.不同类型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8.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法律保障问题;9.发达国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三、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当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正面临着挑战与机遇,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逐步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的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实体。其实这正是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因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就是产权明晰,除企业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外,企业享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
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一个目标,同时,现代企业制度也必然要求企业重视知识产权这一无形的财产权的作用。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财产权是企业“法人财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往往是决定一个企业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二)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实现企业产权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关键词】 智能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高科技;工程应用
enhance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level
【abstract】 an important sig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ntegration system that is intelligent communications automation, building au-
tomation and office automation equipment, the three systems integration. the original buildings in the "weak" system level upgrade. this
higher level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intelligent integration system; high-tech;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业更新换代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电子技术与人类古老行业的结合,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一个国家拥有多少数量的智能建筑,及建筑物智能化程度的高低,显示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表现。智能建筑将是以后建筑的主要潮流,但在现在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阻碍着智能建筑的顺利发展,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及浪费,必须抓住发展机遇,从明确认识,完善政策,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专业人员技术素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发展建设智能工程,寻求处理问题的方法措施。
1智能建筑是建筑物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的重要标志是智能化集成系统,也就是通讯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个系统的集成。是原来建筑物中“弱电”系统水平的极大提升。这种提升使不少人在认识上产生了误区,许多业主及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的功能,信息化产品了解较少,形成一种盲目的“智能热” ,造成智能建筑的规模和功能超出实际需要。事实上智能建筑属于高科技,投入也相对高,工程有一定难度,技术含量高风险也大。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把智能建筑定义为:“智能建筑系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对于高智能的建筑物未来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深度,根据不同的需求发展需要的智能建筑。在我国的智能建筑,其智能化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既经济又实用为发展方向。设计中各种智能化系统存在的必要性能否满足建设者的需要,必须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2完善适应的政策措施
智能建筑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发展快车道,人们的传统观念及旧规程不能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对于智能建筑专业的规范化,必须统一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智能建筑开发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规范和标准,开发商对参于建设的各方如设计,集成商及供货商没有更有效的监控措施,使用到工程的智能化设备在无检测,无规范标准情况下任其使用和随意验收,而交工后不能正常使用,造成智能建筑整体功能不完善,达不到智能化要求。现在国内智能化建筑市场还缺乏规范行为,需要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措施上对智能建筑市场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力度。智能建筑的发展必须符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方针。政府参于和指导规范智能建筑的管理极其关键,理顺现行建设体制,按市场规则引导和推动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具体操作上要建立健全智能建筑的管理体制,完善设计,施工,系统集成,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批,严格制度审查及工程验收制度。制定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办法,使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处罚,使我国智能建筑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形成一个优良体系。
3智能建筑一体化运作
智能化建筑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技术领域,智能化建筑技术是新兴的高科技领域,技术发展并不完美,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智能化建筑不是单一建筑或单一设备产品,而是多学科多个专业技术综合应用的整体建筑产品。其技术发展必须要多个行业,多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共同发展。可见传统工程设计单位专业技术构成,己远远不能适应现时代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需要。智能建筑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新材料学等技术发展,正在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发展目标。智能建筑是随着信息时展起来的新技术,是集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土建及装饰,水,电,暖通等专业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智能建筑技术必然要求建筑设计与其相适应,因此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及时调整相应专业结构,更新加强智能化高新技术相关专业的技术力量。
4提高设计人员专业水平
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人员的素质总体水平急待提高。许多设计单位没有智能建筑化系统的设计资质,缺乏智能化专业设计人才,特别是建筑“弱电”人才,在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导致许多设计技术问题遗留给集成供应商或施工单位,造成智能化系统的质量低劣和先天不足。因此,智能建筑的管理者与使用者的素质也应全面提升。
5总结经验提高整体水平
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国外发达国家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现在发达国家智能建筑不仅在数量上大增,而且将智能建筑逐步从单体向区域化,城市化方向发展。探寻人类生存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重要的国际技术发展趋势。据介绍美国智能大厦几万幢,而日本新建建筑中80%以上实现了智能化,还有一些大城市建设了智能化街区,智能化大楼群等。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相关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如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电子技术等。智能建筑的领域中国内起步较晚,但经过建筑界人们的艰辛努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现在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正在高速发展,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及深圳等发达城市,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智能建筑无论建设标准,还是质量方面不能与国外相比,只能算是准智能建筑。要充分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而不要重复别人走过的弯路。智能建筑虽然有明显的优势,但造价偏高,涉及多个高新技术和产品,国内从经济实力,技术应用及管理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大的差距。由于智能建筑领域发展很快,技术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对国外先进技术不宜以行政手段强制在某一技术或协议标准上,应采取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中,使其符合国内实际需要。
6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智能化生活小区
社会己进入到信息时代,依赖科学技术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智能小区的提出是社会个信息化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推行小区建设符合中国国情,既可节省土地又便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综观国外智能建设小区发展,国内小区发展处于初期走步阶段。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社区网络建设为未来真正的智能小区搭建基础平台。要建立智能化住宅的质量保证,加快物业管理的立法,形成基本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好智能小区的关键要处理好两个方面问题: ①市场定位: 由于智能小区提供的是商品化住宅,是面向社会的各种人居住,小区与智能大厦相比,市场化特征更为突出。②经济适用性,智能小区的建设必须是经济适用,可靠安全,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性,其中经济适用是关键的。人们需要可以承受的智能化建筑,没有实际应用的智能化建筑是人们所不被接受。
综上浅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建筑会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正规化,在质和量上有一个大的提升。智能化建筑这一高科技产物为建筑业开创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使现代建筑业在领域的各个环节发挥人的聪明和创造力,为我国智能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提供科学有序,规范健康的中国道路。
参考文献
1窦志等.建筑师与智能建筑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乡镇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支生力军,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西藏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自治区,全区农牧区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西藏经济能不能上新台阶,人民生活能不能进入小康,关键在于乡镇企业的发展。近年来,西藏自治区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振兴全区经济的战略突破口,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制定了“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发展乡镇企业的总方针,提出了2000年乡镇企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全区乡镇企业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现已成为西藏农牧区经济中最有生机,最有活力的新增长点。1998年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994年的1.9亿元增加至5亿元。①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有效地带动全区总体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经济活力,同时也使全区加快了脱贫致富,走向富裕的步伐,无论是发展市场经济,消化吸收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增加农牧民收入,调整农牧区产业结构,吸纳闲散资金,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还是加快农牧区小城镇建设,完善公共设施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牧区化进程,乡镇企业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全区的稳定,社会进步都产生了特殊的意义。另一方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要求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对西藏乡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方式的改革。然而,经验与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表明,西藏乡镇企业财务管理方式的改革必须以其理财观念的更新为先导。如果不从根本上抛弃与小商品经济相联系的落后理财观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的理财观念,西藏乡镇企业将很难跳出“穿新鞋,走老路”的框框,进而有效地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乡镇企业财务管理方式。那么,西藏乡镇企业应该在哪些方面更新理财观念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10个方面改进:
1、市场观念。企业筹集资金,购买原材料、设备、销售产品,都离不开广阔的市场。企业上规模,进行资金投入,更要预测市场变化。企业如果不能把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就很难具有市场竞争力。因此,西藏乡镇企业的理财活动,首先要树立市场观念。众所周知,资金是企业法人的“血”,而资金运动则是法人的“脉”。乡镇企业的理财活动,实质上就是对资金的跟踪活动。西藏乡镇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靠企业自身和农民集资,另外就是银行贷款。而银行贷款数量很小,满足不了乡镇企业的需要。投资不足,流动资金缺乏,是当前西藏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的一大难题,所谓企业资金,归根到底是企业进入市场的问题。目前,西藏乡镇企业还没有真正进入市场,主要表现在:一是观念陈旧滞后,一些乡镇企业负责人不是花大精力去进行市场调研,而是忙着找政府要钱。二是乡镇企业受到民族小手工业观念的制约,从规模和产品上都没有大的革新,多数乡镇企业只满足于墨守陈规,赚一点算一点,企业规模小,市场应变力差,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三是一些乡镇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乏力,有钱时无计划乱花钱,遇到困难就缺乏后劲,一蹶不振。由于企业没有进入市场,造成乡镇企业三部分资金(即产成品,发出商品,应收及预付款)占用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寄生在乡镇企业身上的一颗恶性“肿瘤”,不解决市场问题,银行资金投入越多,占压越多,浪费就越大。解决资金紧张问题,应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市场观念,实现乡镇企业与市场的有效结合。走向市场,是西藏乡镇企业的根本出路。为此,乡镇企业应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市场,摸清市场需求,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并以此获取最大利润。因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心是经营,经营的关键是决策,决策的正确与否在预测,预测的前提是市场调查和,正如美国著名管家杜拉克所说的:“一个企业的成功主要不在于内部的组织力量,因为它不能给你利润,只能给你工作。只有通过外部顾客的需求,内部工作或成本才能变成利润”。商品经济是信誉经济,只有以市场为中心,全心全意去满足多层次的不同市场需求,才能有效地提高西藏乡镇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2、效益观念。乡镇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其最终目标是以尽量小的耗费获取尽量多的收效,提高经济效益,即尽可能做到投入少产出多,这集中体现在企业获利多少上。对于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乡镇企业来说,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利润应视同企业理财活动的主要目标。也就是说乡镇企业理财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讲求成本效益,都应通过核算来反映情况,所提供的数据都要靠企业理财去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筹措资金时,要讲求筹资的成本效益,以尽量少的代价获取尽量多的资金使用权;运用资金时,以尽量少的耗费创造尽量多的收益,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收益率;收回资金时,收回速度越快越好。一句话,应做到不浪费使用一分资金,不闲置一分资金,每耗费一分资财必有所图。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从西藏乡镇企业内部来说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做好降低产品成本这篇大文章,不仅要明确规定成本管理的目标、动力和考核标准,而且在经营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控制;要由从前事后记帐,算帐报帐和分析,转变为事前预算、决策、计划、确定目标成本,进行目标控制,最终达到考核过去,控制现在,规划未来的目的。要把企业职工纳入成本管理的行列,以实现全员成本控制为目标,使企业产品成本达到最优化。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应吸取西方管理会计中的有益成分,从而使成本决策达到更大范围的系统优化,要加强宏观成本管理研究,力求从宏观上解决诸如物价上涨等因素对企业微观成本的,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有序进行。二是要加强控制期间费用。期间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效益,对企业各种期间费用,必须采取各职能部门提出,财务部门核定,厂级会议审批,财务部门监督与反映要以系统管理来控制。企业要用系统观念来进行该项工作。
3、负债经营观念。企业负债经营是在负债的状态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负债经营是一种必然存在的现象,适度的负债经营,能有效地提高企业资金的收益能力。一个合格的理财工作者,除应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外,还应具备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及时抓住市场上的有利时机,有效地筹措外来资金,保证企业理想的盈利水平。因为,借入资金能为企业带来一笔额外收益,这笔额外收益无疑增加了自有资金的获利总额,从而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但负债经营也有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的一面,一旦经营失误,市场转向,营业毛利率低于贷款利率时,则负债就将使企业承受一笔额外损失;若负债比率过高,也会使企业无力偿还本金及利息,而陷入倒闭困境之中。因此,企业不能盲目地负债经营,而应根据企业经济发展周期变化的实际而定。当经济景气时期产品销路畅通,利用贷款扩大生产规模是正确的选择。如果只靠企业自我积累和从利润中提取折旧费的方法进行扩大再生产,就会失去竞争机会,市场占有率也要下降。所以,即使这时贷款利率高于平时,依靠贷款进行设备投资也是值得的,因为销售额和生产规模成比例地增长,所获得的利润会大大超过利息。在经济低速度发展时期,产品销售遇到障碍,就要实行减量经营,这时就应避开贷款的依赖,主要依靠企业自我积累进行投资,以减少风险和增强应变能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安徽省
我国中小企业成长迅速,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但由于我国金融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缺陷等问题,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欧洲债务危机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反复大幅波动,当前国际形势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首先表现对中小企业的冲击上。作为中部大省,安徽省是全国经济链的重要一环,中小企业在安徽省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严重限制了企业的产业转移和转型,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探讨如果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困境
徽省中小企业获得的金融支持与其对经济贡献极不相称。据安徽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公布,全省23万户非公企业,其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7%,上交税收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高达50%;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60%。而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仅占2%。中小企业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比重不到20%,远低于沿海发达省份40%的比例。
目前,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外部融资困难,内部融资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第二,企业直接融资成本高且渠道狭窄;第三,面临市场不公平待遇,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难度加大。
二、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1、中小企业自身问题
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是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首先,我省中小企业普遍资本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经营管理水平低,这就造成企业的抵押能力差,信誉低,进而增加了融资的风险性;其次,中小企业财务核算体系不健全,经营者为自身利益有意掩盖企业财会信息,导致财务报表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使得银行难以进行全面的审查以确定是否应给予贷款支持;再次,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违约和逃避银行债务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给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也极大地降低了企业信誉度,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
2、国家政策体系和金融机构的宏观因素
从国家政策体系方面来说,与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也不够,同其他国家相比,除颁布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外,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更多的表现在鼓励措施上,一些政策未能具体落实,国家缺乏对中小企业的实质性支持,如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专业化机构,设置为中小企业提供教育培训和管理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等等。
从金融机构方面来说,一方面,商业银行较长的信贷流程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对贷款需求的及时性特点,无法及时融资进行生产经营将导致中小企业的亏损并再次产生融资需求,再次进入不利的循环中。另一方面,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条件要求苛刻,这不仅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更增加了融资风险,在风险与收益极大不等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可能会选择放弃贷款。最后,中小金融机构的缺乏也对中小企业融资造成不利影响。
三、国内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功经验
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他们在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中一些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日本注重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完善政治法律体系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引导与扶持;英国则重点扶植小企业,通过政府直接参与制定小企业发展的总方针,为其发展创造稳定环境;德国经济与法律手段并重,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的同时,通过立法使中小企业参与公平竞争;法国则是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创办新企业,从而为年轻企业的发展存货创造好的环境。
国内中小企业融资成功案例方面,浙江省是突出代表,2012年会稽山绍兴酒有限公司通过质押其名下的"会稽山"商标,从绍兴县农村合作银行获得8200万元的授信额度,这是以商标专用权质押办法为中小企业开拓融资渠道的成功案例。浙江省一方面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上市,在浙江境内的105家上市公司中,有45家是中小企业。另一方面,浙江省的民间借贷、拆债业务一向活跃,绍兴、温州、杭州存在着很多钱庄从事典当投资业务,这就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的渠道。除此之外,浙江省还善于从政府政策吸金,通过实施股权质押等方式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银行方面,泰隆银行手续简便,注重企业信誉,实行道义担保,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问题,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总体来看,国外发达国家和沿海发达省份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都为我省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借鉴,我们应根据省内的实际情况寻找具体的解决办法。
四、化解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1、中小企业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前面提到中小企业自身的一些原因导致了融资难的困境,走出这一困境首先需要中小企业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如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健全财政核算体系,树立企业信誉和形象,加快企业转型与发展,以获得银行和政府的资金支持,走出融资困境。
2、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在符合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的实际情况下,一方面,积极的推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如帮助乡镇银行快速成长,鼓励大型商业银行在省内各县开设分行,地方性银行如徽商银行,应学习和借鉴省外其他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成功经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另一方面,鼓励省内信用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在引导和监督的同时规范其运作,使其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3、政府的引导与扶持
目前省内中小企业生存困难,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税费高,贷款难,对此,安徽省政府应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减税,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优质中小企业上市,为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机构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另外,政府应响应国家相关政策与法规,积极的鼓励和培育更多为中小企业融资决策和经营管理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必要时相关部门应组织对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进行直接的教育培训,使中小企业在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健康的成长。
五、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解决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企业在加强自身素质建设的同时,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扶植与引导,以及金融机构的支持,共同创造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环境。国外发达国家以及国内沿海省份的成功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从中提取出符合安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实际的处理办法,帮助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
参考文献:
[1]梁发国.对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EB/OL].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1-11-11.
[2]袁青鹏.国内外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前景[EB/OL].中国中小企业黑龙江网,2008-08-20.
[3]李冬.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10).
[4]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5]朱其俊.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6]宋中权.安徽省融资担保机构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6).
【关键词】住宅 景观设计绿色建筑节能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201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也有了质的飞跃,伴随着这些变化,消费者对住宅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不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适合“居住”,而是住宅小区的环境、居住功能甚至生态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也体现在了建筑设计理念的变迁上,我国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理念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刚开始的简单的“坐北朝南”到后来的“亲水近水”,再到现在的“绿色建筑”,而且并朝着智能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一、何谓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在概念上主要包含如下几点:(1)节能,在这里主要是强调要我们减少各种各样的资源浪费;(2)保护环境,在这里主要是强调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数量;(3)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的使用空间要做到“适用”、“健康”、“高效”。绿色建筑从设计、建设、使用、维护到拆除每个环节都有各种各样的节能及环保要求。这意味着在设计阶段就要重点考虑环境因素的利用,还要尽量地降低建设过程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且确保建筑在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低耗、舒适、健康的空间,并全力降低拆除时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程度。
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
绿色建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坚持理性的设计思维方式和科学程序。
绿色建筑除满足传统建筑的一般要求外,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其意味着不仅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而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并使拆除材料尽可能再循环利用。(2)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建筑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尽量保留和合理利用现有适宜的地形、地貌、植被和自然水系;在建筑的选址、朝向、布局、形态等方面,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和生态环境;建筑风格与规模和周围环境保持协调,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和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创建适用与健康的环境。(4)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减轻环境负荷。
适用统筹兼顾原则。考虑到促进生态和谐的总方针策略,我们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地和谐统一,还要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生态系统是一个总体,将这种生态理念应用到绿色建筑的设计中来,以此对小区进行布局的规划,楼房构造的设计,节能减排。无论是对空间的配置还是绿化系统的设置都以“促进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展开设计工作,在这个大“总体”中尽可能的面面俱到,以实现整体性、共生性、反馈性的统筹兼顾式绿色设计。
适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以人为本”是建筑的核心,是建筑的灵魂,人才是建筑的最终使用者,建筑是冰冷无声的,人给予了他“生命”,因此我们创设绿色型建筑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造福于人民,提供给居民一个高效、环保、舒适的社区生活环境,在建筑给予居民庇护的同时让自然融入居民的生活,回归自然地净化,给心灵一片净土。确保了安全,愉悦了心情。为了实现这份美好的规划,就需要绿色设计充分发挥它的积极能动性,以建筑为媒介和桥梁,在人与自然中贯穿一气。融入人文精神,保护历史遗留文化古迹,尊重历史,尊重先人智慧的结晶,在社区中进行社区历史文化的宣传,对传统的故址予以保护。
设计要点
确保人的健康。以人为本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最根本原则,因为人才是住宅的最终使用者。因此,绿色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居住在住宅里的人的健康,这要求室内的空气质量、热环境、声环境以及电磁场辐射等因素均不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绿色建筑设计中要尽量采用采用无毒材料,比如墙和吊顶使用不会释放有毒气体的涂料,选用不会释放甲醛建材,装修地面时采用陶瓷、硬木等硬材料,避免大量使用木制品、地毯、涂料等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的材料。合理组织室内自然通风,这也有利于节能,改善室内的热环境、声环境,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水的质量是居住在一个小区住宅品质的重要方面,因此提高水质量也是绿色建筑设计所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方面,如果条件允许,可直接采用直饮水。还要改善室内采光,这既有利于人体的身体健康,同时有节能的效果。
节地与室外环境。(1)建筑场地:优先选用已开发且具有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场地上的自然生态条件,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2)适当提高建筑的建筑密度,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高效利用土地,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3)降低环境负荷,利用园林绿化和建筑外部设计以减少热岛效应。(4)绿化:采用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以起到遮阳、降低能耗的作用,合理配置绿地,达到局部环境内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低污染和隔绝噪声的目的。
墙体保温方面。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以实心粘土砖作为墙体材料,“秦砖汉瓦”的概念根深蒂固,对能源和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近几年,各地均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墙体材料更新:在粘土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多孔砖,按节能要求改进孔型、尺寸;根据当地资源条件,用粉煤灰、煤矸石、浮石和陶粒等生产各种混凝土空心砌块;充分利用加气混凝土优良的保温性能条件,广泛用于框架填充墙及低层建筑承重墙的施工;复合墙体作为能满足较高绝热要求的主流墙体,在我国已开始使用,一般有外保温、中间保温和内保温三种。门窗保温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前,门窗材料以木材为主;70年展为钢门、钢窗;80年代铝合金以其在门窗制作使用过程中优越的性能异军突出;20世纪末至今,塑料门窗已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和部分大中城市应用。随着我国屋面节能技术的发展,对于平顶屋面,应用较为广泛的一般是加厚加气混凝土屋面、架空加气混凝土屋面、屋面下设保温层(充填材料一般为聚苯板、浮石砂、膨胀珍珠岩等)等做法;对于近期在国内发展较快的尖顶屋面,可利用顺坡顶铺钉玻璃棉毡或岩棉毡等绝热材料,也可在天棚上铺设。
4、应用昼光照明技术降低照明能耗。在建筑的能耗排行中,建筑照明是排名前列的选项。在一些商业性质的建筑物中,建筑照明所消耗的电量有时候可以占到总耗电量的30%以上。而且由于照明发光制热的因素,在一些需要降低环境温度的区域空间里,因为照明制热的原因还导致制冷系统载荷的被动性加大。昼光照明就是将日光引入建筑内部,并将其按照一定的方式分配,以提供比人工光源更理想和质量更好的照明。昼光照明减少了电力光源的需要量,减少了电力消耗与环境污染。研究证明,昼光照明能够形成比人工照明系统更为健康和更兴奋的环境,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15%。昼光照明还能够改变光的强度、颜色和视觉,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广泛应用于绿色建筑中。
5、建筑围护结构。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优劣与否,直接影响着建筑使用能耗的大小。在严寒地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在墙体的外面增加一层保温材料必要且非常有效,保温层越厚,热工性能即越优越。在夏热冬冷地区,对于建筑围护结构既要考虑冬季保温性能,又要考虑夏季隔热性能,两者间有时又会产生矛盾。近年来,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玻璃的使用面积越来越大。从绿色建筑角度考虑,透明的围护结构可以增加室内采光及冬季白天太阳的辐射量,但基于目前的技术发展条件,在一个合理的价格范围内,透明围护结构的热阻还是远远小于非透明围护结构热阻,更何况直接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在夏季常是空调系统的主要负荷,透明部分的外侧必须设有效的遮阳(最好是卷帘、百叶窗之类的活动遮阳),以降低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由于透明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比非透明围护结构差,因此,从节能角度出发,应控制透明围护结构的大面积使用。
太阳能热水系统。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热水供应逐渐成为住宅建筑必须具备的功能,热水能耗也会越来越大,利用太阳能提供生活热水应是符合绿色建筑原则的。在住宅建筑中普及太阳能热水供应的最大障碍还在于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的一体化时,只有当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设计真正一体化,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太阳能热水供应。太阳能屋顶应成为绿色建筑、尤其是绿色住宅建筑的一项重要措施。
如今,绿色节能建筑已成为了最热门话题,绿色节能建筑降低建造和使用中的能耗,降低了环境负荷,对于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解决能源危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广大建筑设计者一定要在建筑设计中掌握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要点,从规划、建筑、环境、园林、材料等方面着手,贯彻落实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设计集环保,节能,舒适,安全为一体,贯彻可持续发展观,秉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综合多门科学技术和专业设计人员的智慧,综合考虑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环保方案。发挥自然的能动性,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二者完美结合在一起,给居民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顺应时展潮流,促进中国建筑史的发展,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 杨仁山.建筑技术中绿色建筑技术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3)
[2] 张卫宁,李保峰.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J]. 科技进步与对策. 1998(05)
[3] 穆慧敏.谈绿色建筑与节能环保的关系[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22)
[4] 李生慧.浅谈绿色建筑设计[J]. 科技风.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