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六年级课外阅读方法

六年级课外阅读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02 15:55:2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六年级课外阅读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六年级课外阅读方法

篇(1)

为了秉承我校“起跑,一路争先”学校精神,提高这批学生的语文素质,找到制约他们语文素养提高的瓶颈,力求 “对症下方,有效提高”,我从调查学生语文的基本素养情况入手,寻找有针对性措施办法。

一、 学生语文素养现状调查

以本校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16个班共计724名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喜欢怎样上语文课?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自己最擅长哪方面?是否有充足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等等,再进行一系列的数据统计。此次共发调查表724份,收回724份。调查的要点是:

1. 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自己最喜欢哪方面?

2. 你爱上语文课吗?

3. 平时的语文家庭作业量多不多?

4. 你的爸爸妈妈是否支持你读课外书?

5. 你每月大约读多少本课外书?

6. 你觉得影响你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7. 你希望你的语文老师怎样上语文课?

8. 你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觉得哪方面有难度?

9. 你觉得读课外书有哪些益处?

10. 课外阅读时你一般采用哪种读书方法

二、 学生语文素养情况简析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面窄量少

724名学生中每月不读课外书的,三年级有10.2%,四年级有7.5%,五年级有8%,六年级有6.2%。每月只读一本课外书的,三年级有28.5%,四年级有30.6%,五年级有26.6%,六年级有28.4%。每月读2—3本课外书的,三年级优6.2%,四年级有45.4%,五年级有40.2%,六年级有44.3%。每阅读四本以上课外书的,三年级有9.4%,四年级有10%,五年级有15%,六年级有25.2%。

以上数据表明:同学们课外阅读量太少了,主要是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读课外书的自觉意识不浓厚。

学生大多数喜欢看《查理九世》、《安徒生童话选》、《小学生作文选》等,对中国名著则读得少,在调查中问四大名著的作者,出现了一些笑话。事实说明了小学生不是不喜欢看课外书籍,而是老师和家长没有推荐适合他们口味的课外读物。

(二)学生家庭文化氛围不浓

调查表明,多数学生的家庭缺乏浓厚的文化气息,只限于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大多数学生是在没有几本课外书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刚入小学时身边唯一的读物是语文书,这样的孩子语文素质怎么会好?

调查还表明,724名学生中,有44.2%的父母不支持孩子看课外书,认为这些“闲书”对学习不仅没有帮助,还有影响;有33.4%的父母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他们忙于农活、经商,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只要成绩好,看不看课外书随便;22.4%的父母支持孩子读课外书,但不会选择,对孩子看哪方面的书从来不过问。

(三)急功近利思想作祟

教师和家长一直只重视语文、数学、英语。为了考出好成绩,学生们整天背呀写呀算的,课外时间大部分用在数学上,因为数学在考试中容易得高分,拉的分距也较大。他们认为语文枯燥乏味,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不愿意在语文上多花功夫。急功近利的心理使许多学生直至小学毕业才觉得语文水平太差,想回头再补,已经为时已晚了。调查表明:觉得学习语文过程中阅读方面有难度的,三年级学生占35%,四年级占26%,五年级占28.5%,六年级占33.8%;觉得习作方面有难度的,三年级占62%,四年级占60%,五年级占52%,六年级占40%。学生回答“你为什么读课外书”这个问题,说是“父母或老师要求读的”,三年级学生占45%,四年级占34%,五年级占26%,六年级占24%;说是“自己喜欢的”,三年级学生占38%,四年级占44%,五年级占42%,六年级占47%。对于课外阅读你一般采用哪种读书方法?”这个问题,回答“摘抄”的,三年级占66%,四年级占59%,五年级占38%,六年级占28%;回答“其他”的,三年级占18%,四年级占31%,五年级占40%,六年级占47%;回答“写读后感”的,三年级占16%,四年级占10%,五年级占22%,六年级占25%。可见学生们课外阅读的时间太少了,同时又不愿动笔写,因此语文素养也就很难提高了。

三、 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一)革新语文教学过程

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抓住课本,成天让学生捧着一本语文书,读呀、写呀、背呀,总是在字、词、句、段、篇中打圈子,跑来回。如果是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太单调乏味,学习兴趣也就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要把语文教学放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树立“大语文”意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果想让学生有这样宏观的意识,就要加强学生的自觉阅读习惯的培养。近年来我们教研室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唐诗宋词,名言警句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多读一些唐诗宋词名言警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修养,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感情,也是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学生一旦养成了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也就能逐渐领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优美。

(二)创设良好阅读条件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第二摇篮,学生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要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角、阅报栏等的作用,定期安排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书刊;努力有效地开展好读书节活动,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使学生爱上阅读;学校还可以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小型竞赛,如经典诵读会、演讲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以活动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三)家庭配合科学引导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城里的许多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往往从胎教开始:母亲怀孕后经常听音乐、看古典名著、背唐诗宋词,甚至背《三字经》,这足以说明城里孩子的父母对未来孩子有多么大的期望啊。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同事,他们在孩子刚刚会说话时,就在家里每一件物品上贴上了卡片,写上了名称;每天让孩子看动画片,教孩子背古诗,唱儿歌;为孩子订了《早期教育》、《幼儿画报》等刊物。现在,孩子长大了,在学校读书,他的语文成绩非常优秀,各方面的能力也非同一般。因此,笔者以为:我们农村孩子的父母、家长,眼界也要放高些,不要只顾挣钱,或是整日整夜坐在麻将桌旁消闲,为了孩子,也爱上读书,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当然,我们农村有许多家长文化水平低,看不懂书,甚至不想看,但家长们应认识到身教甚于言教,为了孩子美好的未来,带头爱上读书,多为孩子购买一些读物,督促孩子多看课外书,让孩子的身体精神比翼成长。

(四)从小培养良好习惯

功课要学好,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能少。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主体的学生要学会安排利用好时间。每天要按时完成课内作业,不能拖拉,不要让作业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要按规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养成每天读课外书的习惯;要自始至终,坚持不懈。这样与书中人物同欢喜,共悲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五)引导开展实践活动

2011版语文新课标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然而,作为农村中心小学,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课改十多年,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单一学科教学轻综合性学习的现象,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我认为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将综合性学习落在实处。

篇(2)

一、考查测试

对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考查测试,我们采取两种形式:一种是问卷调查,另一种是书面测试。我们分低、中、高三个年段给实验班的学生发放课外阅读调查问卷并做好分析表。通过综合多个主体问卷的情况,较客观地了解学生阅读的内容与范围、兴趣与习惯、方法与途径等方面情况。以下是从学生问卷中选出的部分题目:1. 你最喜欢读哪一类型的课外书籍?(A. 童话故事;B. 历史故事;C. 科幻小说;D. 科普知识;E. 漫画卡通;F. 其他)2. 你一个学期大约读多少本课外书?(A. 1本;B. 2本;C. 3本;D. 4本;E. 5本或以上;F. 根本不读)3. 你习惯通过以下哪种媒体进行课外阅读?(A. 报纸;B. 杂志;C. 书籍;D. 上网)4. 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地方你是怎么做的?(A. 查字典;B. 查相关资料;C. 请教他人;D. 忽略,跳过去)5. 你已经养成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A. 专心阅读,不随意分散注意力;B. 边读边思考;C. 边读边做批注;D. 写读书笔记,收集资料)以上各题分别调查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量、阅读途径、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

书面测试主要是结合课外读物内容设计考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答题,以分数为依据,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每学期确定阅读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分高、中、低年段向小学生推荐书目。《语文课程标准》推荐了75篇优秀诗文背诵篇目,还推荐了各种课外读物,我们把这些书目作为重点推荐书目。针对有的学生在习作中表现出来的语言平淡、缺乏真情实感和创新精神的现象,我们向他们推荐《窗边的小豆豆》和《哈里・波特》等读物。这样,选学生之所需,他们就会乐意认真研读。每学期中下旬,我们分年段以试卷形式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考核。试题形式多样,有填空、判断、选择、问答等,测试学生对书中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了解,以及读后的感受。由于试题富有趣味性,测试后学生兴趣盎然,激起了再次阅读的欲望。

二、活动展演

广泛的课外阅读使学生获取了许多信息,产生了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每隔一段时间,教师就举行一次有意义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读书成果交流、读书知识竞赛、故事大王评选活动等,为学生展示读书成果搭建平台。

如学习了《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等说明性课文后,布置学生查阅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阅读一些说明性文章,在两周后开展的“走进‘说明性文章’”阅读展示活动中,我们以“玻璃展销会”“鲸的自述”“说明方法大比拼”三种形式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课外阅读成果。在“玻璃展销会”上,有的学生创造性地介绍了课文中的五种玻璃,有的学生介绍了从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的玻璃,有的学生介绍了自己想发明的玻璃。在“鲸的自述”中,学生们从鲸的种类、生活习性、繁殖、面临的危机等不同角度交流各自从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的关于鲸的知识。在“说明方法大比拼”中,学生们交流了许多“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并作了分析,有的还交流了自己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一事物的片段。由于学生课外认真阅读、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课前在小组中进行了交流,所以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又如五年级学生学习了《草船借箭》这一课后,教师要求学生读《三国演义》,过了一段日子,实验班教师上了一堂主题为“漫游‘三国’”的阅读展示课。通过“畅游知识园”“走进故事王国”“慧眼识英雄”“逛妙语佳句城”等环节检测学生对小说中主要故事情节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感受情况。由于学生认真读过《三国演义》,人人都有话可说,再加上展示课富有趣味性,学生更是兴致勃勃。实验班的学生排演的课本剧《草船借箭》还获得了镇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的一等奖。

三、作品展示

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自然会产生表现个人阅读成果和独特感受的需要,教师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校刊、手抄报等媒体,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如学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后,让每个学生围绕“我爱读书”这一专题写一句话,表达自己对阅读或书籍的理解。经修改之后,布置学生以“阅读――言谈”为内容出一期黑板报,刊登每一个学生对阅读理解最经典的一句话。接着教师布置学生制作读书卡,经过评审,给优秀作品颁奖。六年级学生在假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制作诗歌集和优秀作文集,部分学生还运用电脑制作,三至六年级学生举行课外阅读手抄报比赛,五、六年级举行读后感比赛等。

四、评价记录

每学期我们都适当布置学生阅读一些名著名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家长参与评价检测,对学生阅读过程、读书质量的跟踪记录则显得更重要。

《课外阅读记录本》:学生每周选取两篇课外阅读文章,摘录在课外阅读记录本上。包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摘抄精彩词、句,读后感受。并摘抄一首课外古诗。学生完成后,让家长检查签名,并在家长面前背诵古诗。再交给老师按其完成情况评上“优、良、中、差”等次,并写上鼓励性评语,既有赏识也提出努力的方向。

篇(3)

关键词:外来民工子女;家庭阅读;建议

课外阅读可分为校内课外阅读和家庭课外阅读。家庭课外阅读就是学生在家中进行的阅读行为,在这里简称为家庭阅读。因

此,本次调查特地从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着手,了解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情况,对外来民工子女家庭阅读中存在的现象进

行研究,并针对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提出意见。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及说明

研究对象:农村小学中外来民工子女占多数的学校,以六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问卷的发放与统计: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09份,有效问卷200份。

研究对象选取说明:现在的农村小学多数是外来民工子女,因此选取的对象为农村小学。而六年级的学生也已形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

2.研究方法

通过个别访谈、个案研究,访谈法和观察法等方法。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对外来民工子女家庭阅读情况的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其结果如下显示:

1.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情况

从调查显示的数据可知,对于六年级的外来民工子女,他们的家庭阅读习惯每天都有坚持的只占了22%,同时在这22%中,每天坚持家庭阅读超过一小时的只占到27.3%。

如表1数据显示,外来民工子女每周的阅读量超过3000字的只占了47.5%。按一页书700字计算,那么外来民工子女一周的家庭阅读量超过6页的人数只占3.5%。

2.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效果

从表2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效果不尽如人意。能说出大部分内容的人数只有16.5%,有52%的人数只能讲出一点点内容。

三、讨论

通过对外来民工子女家庭阅读情况调查结果的统计,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情况。

1.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情况

在调查与研究中,我们发现外来民工子女多数没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其家庭阅读的时间不够,家庭阅读的数量不够。的确,学生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大量的积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因此,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2.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效果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外来民工子女的家庭阅读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与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有着很大的联系。在与外来民工子女的个别谈话中发现,他们中的多数人对家庭阅读都只是敷衍了事,没有真正地走进书的世界,也没有真正领略到阅读带来的乐趣。而当学校内的阅读与家庭阅读相脱离的时候,外来民工子女的整个课外阅读效果就收效甚微了。

四、外来民工子女家庭阅读的对策与建议

在调查、观察、访谈的基础上,针对外来民工子女家庭阅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1.外来民工子女家长要转变观念,树立起正确的阅读观

对于外来民工子女家长而言,他们的工作其实已经占据了他们多数的时间。他们给了子女物质世界的东西,却疏忽了精神世界的东西。当社会与学校将课外阅读开展得风风火火时,外来民工子女家长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阅读世界就缺了很重要的一角。

2.外来民工子女家长可以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提到,为了让女儿爱上阅读,她曾跟女儿共读一本书,“诱惑”女儿,激起女儿对这本书的兴趣。她还经常带女儿去书店,让女儿徜徉在书海……尹建莉通过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自己的孩子成为被魔棒点中的幸福的孩子。

如果家长同孩子一起阅读,为其建立“家庭小图书馆”,那么书籍和阅读将占据家庭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3.外来民工子女家长更应该指导孩子进行有效的家庭阅读

家庭阅读除了有兴趣的支撑,还要有正确的方法做引导,这样家庭阅读才能长时间有效地开展下来。然而,正确的指导对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的外来民工子女家长而言却是有难度的。并且,为了孩子,交流必不可少,牺牲也必不可少。终身学习的态度也是外来民工子女家长要养成的意识。这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

参考文献:

篇(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必须经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根据课改理念,树立"大语文观",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接触语文材料是提高语文能力最有效的途径。要改变儿童阅读的"非本位"、"非快乐"现状,促进儿童本位快乐阅读,应做到以下几点。

1.拓展课外阅读渠道,合理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给学生一本好书就是给他开一扇窗,让他看得更多、更远,生命更宽广。因此,精选课外读物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我们应努力创设一个广阔的阅读环境,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拓宽课外阅读渠道,让学生生活中时时处处有书可读,并能主动读书,多读好书。

1.1平等择书,尊重儿童生命的乐趣。要让儿童快乐阅读,首先是以儿童为本位的阅读。然而学生年龄小,没有很好的判断能力,也不具备一定的择书能力。那么如何做到平等择书?我认为,择书的标准有四条: 有利于身心发展; 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④类型多样。此外,还可以为学生建立"小小图书架",订几份少儿报刊,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让学生广泛涉猎,广采博闻,开阔视野。

1.2阶梯阅读,迎合儿童心路历程。儿童心理发展有一定的规律,不同时期,儿童有不同的心理需求。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也是有阶段性的。只有分阶段有目的阅读,儿童才可能快乐阅读符合本位视角。考虑到一至六年级学生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的差异,遵循作品的深度和广度要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原则,我们制定了一至六年级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篇目。一二年级以短小易懂的儿歌和童话为主,三四年级开始涉及小说散文,五六年级则以科幻作品、经典名著为重,较三四年级有深度。给儿童创设一个阅读背景,让儿童身在其中,感受书籍的魅力。

2.激发课外阅读兴趣,享受独立阅读的愉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兴趣是构成阅读品质重要的心理因素,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激发兴趣的方法有许多,这里就例举几个。

2.1绘本激趣,抒写悠悠快活。对于不喜欢读书的学生,我们可以用绘本让他尝到看书的甜头,然后逐渐以画面少,文字多的优秀儿童作品推进。学生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来获得想象力的,图画书提供了丰富体验的机会。培养学生阅读的乐趣,图画书给学生带来阅读的快乐!图画书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学生想象力方面有巨大的作用。图画书不仅是让学生看的书,还是大人读给学生听的书。通过一边看图,一听人朗读,会产生神奇的效果,一个个广阔的世界就此展开。学生不是看图,而是读图,图像成了评议的世界,图像被转化成语言。

2.2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打造情感底蕴。教师不妨先演绎一下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也可以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或介绍书中喜欢的一个人物,或朗读其中的一段,或谈谈对这本书的感受。当然,也可以通过封面、作者、目录的导读,给学生留下的猜测、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打造学生情感底蕴。读书活动结束后,可以开展书评报告会,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可谓一举两得。比如教学"万里长城",我就给学生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烽火台的来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2.3开展各种活动,体验阅读乐趣。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经常开展各种各样的竞赛,可以让学生体验课外阅读的乐趣。如:收集名言、谚语,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新华书店,让学生感受书海之浩瀚和读书之乐趣;其次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议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读会、读书笔记展评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舞台。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学生能在有趣的活动、竞赛中体验生活,愉悦地获得新知识。

3.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3.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习作上的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

篇(5)

姓名: 工作单位:江西宜丰天宝中心小学

学科年级:六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优势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初步掌握了阅读方法。

不足但由于家庭条件以及阅读习惯的原因,学生阅读量太少,而且没有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因此知识面太窄,从而影响到语文综合素养。

二.课堂改进行动目标

通过加强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教学改进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夯实基础:优化课堂教学的系统设计通过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有阅读环境,教给学生自己阅读的方法,从而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互动质量通过阅读打卡,做好阅读笔记,积累知识,提高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从而提升课堂互动效果。

落实重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通过长时间的阅读积累,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积累丰富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素养的重点。

四.分阶段实施步骤

第一步:建立图书角,创设阅读环境。

第二步:提出阅读要求,建群打卡,教师和家长共同监督。

第三步:提升阅读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第四步:结合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第五步:通过阅读分享,提高学生阅读带来的成就感 ,从而爱上阅读。

第六步:总结阅读方法,结合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篇(6)

【关 键 词】 经典诵读;小学语文;有效阅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地球已经成为一个“村庄”,各民族文化呈现相互融合和渗透的趋势。因此,在信息化时代如何保持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了《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朱自清先生指出:“经典训练的目的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如何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承继下来并有所创造和发展,是当代中小学教育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笔者在主持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子课题《如何通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的研究中,深入进行了“开展经典阅读,培养语文素养的研究与实践”的专题研究。

一、经典阅读的现状

(一)经典文的阅读总量不足

《课程标准·附录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要求学生义务教育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一、二年级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经典文虽然大量入选作课文,但整个小学阶段课内只能阅读三百篇左右三四十万字的读物。仅仅靠三四十万字的阅读量,要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经典文阅读没有课程定位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一至六年级的语文周课时是依次是9、8、7、7、6、6,以一年级一学期20周计算,一学期共180个课时,而这180个课时是用来完成文本教材的授课。因为没有课程定位,没有固定的读书环境,课外阅读课总是被挤出课堂的门外,有时因教材需要,也会上一两次的指导课,但总有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此外,学生所学学科较多,作业也较多,诵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时间少之又少。

(三)教材体的优秀“经典文”被异化

缘于部分的优秀经典文篇幅较长,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现是无法进入课本的。所以,优秀的经典文一旦入选为语文教材时,难免会遭横斩竖砍的删改。这些被异化的中华经典文,不仅流失了丰富的思想,而且变得“小”“短”“轻”“薄”,充满了阅读障碍。

(四)教师阅读观念薄弱

教师队伍,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参差不齐,学生在诵读中华经典方面所得到的指导良莠不一,因此,学生的诵读效果也好坏不一。有的教师仍然抱着“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的陈旧观点,把课外阅读放在补充和次要的地位。而也有的教师尽管经常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却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实行的是“放羊”政策,效果当然不佳。于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是“三无”产品:“无书籍,无时间,无方法”,最终使学生“无兴趣”。

二、经典阅读的有效对策

窄化的中华经典文阅读现状,让我们很难触摸儿童纯真的童心、丰富的童情。为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领域里,要很好地利用优秀的中华经典文资源,积极进行推荐阅读、指导阅读、扩容阅读、主题阅读、演绎阅读、评价阅读,让儿童快乐阅读、享受阅读,让中华经典文在母语教育的殿堂里“读”领。

(一)推荐阅读,激发兴趣

茫茫书海,万千读物,如何让00后的孩子在书海中顺利畅游呢?首先,教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地位与意义。向学生推荐书目要做到传统与时尚并举。除了推荐公认的经典名著外,还可以根据年段不同,围绕“促进学生素质提高”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前后相扣列出必背书目必读数目和选读书目。学生必背书目为《中华经典诵读本》《三字经》《必背古诗70首》,必读书目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古文观止》《百家姓》《新世纪教育文库》等。学生每日与经典为伴,与大师为友,相当于每天都在阅读中国,阅读世界。

(二)指导阅读,养成习惯

从阅读理论,我们基本可以归纳出“阅读”含义的三个层面:解读、赏读、研读、创读,由这三个层面出发,便衍生出许多种教学模式来指导学生阅读。

1. 读物推荐课主要模式:准备推荐——学生推荐——评价——质疑问难——鼓励阅读。该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 读书方法指导课主要模式:读——记——汇——创。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笔记的内容和可以抄精彩词语或优美片段、格言警句等。为体现以读促写,以写助读,学校还专门设计读书日记《小蜜蜂》,要求学生每日进行阅读反思及盘点。一、二年级以摘抄型为主,把书中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断摘录下来,以加强积累、增长知识、学以致用,也可以写写简单的读后感。三至六年级学生以读后感、人物形象评论等形式写认识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3. 课内外整合阅读课主要模式:精彩回放——人物大家谈——真情面对面——作家新书架。课程主要结合课文教材,进行与之相关的内容拓展阅读。

4. 交流评论课主要模式: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和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教师还可以结合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来进行组织交流。

(三)主题阅读,跃升品质

中华经典文的主题阅读活动是在一个确定的主题的统率下,开展的一系列课外阅读活动。一些经典文学文本一般具有更大的阅读空间,用通常的分析性的教学方式,模式化的教学方法来解读、教学这些文本往往会使他们失去魅力。因此,我们可以开展主题阅读,通过读、想、编、演、说等多种方式来让学生展示自己阅读的收获,跃升中华经典文的阅读品质。

(四)扩容阅读,积淀濡染

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扩充阅读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积淀濡染。

1. 定时、定量阅读。定时让学生阅读,一要时间落实,每周起码安排一节课进行专门阅读,规定每天晚上20~30分钟的阅读时间。定量阅读,内容不宜多,取材要考虑广泛性、可背性,并根据分类提供:星期一唐诗宋词,星期二文言短文,星期三名言警句,星期四资料点滴,星期五哲理小品文。可以在家里读,也可以在校内读。为确保书源,学校图书室可每周向学生开放外,还可以开展好书漂流活动,号召学生将自己拥有的好书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

2. 定性阅读。课外阅读应该是学生自主、自愿的阅读,只要内容健康的,学生爱读什么就让他们读什么,这样,他们读起书来很轻松,又能获得新鲜感,精神上很愉快,尤其对刚接触书籍的儿童,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性情阅读是最合适不过的。教师对这种“定性的放任”态度应该是宽容的,心中有度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享受阅读文学所带来的乐趣,点燃心灵的火花。

3. 声像阅读。现代意义上的阅读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报刊书籍上,电影、电视、网络扩大了儿童的阅读空间,因此,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知识含量高、人文熏陶气息浓的影视节目和光盘,如《成语故事》《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学校还可以给家长发出读书倡议,向家长推荐一些适宜学生看的栏目、节目、电视剧等。

4. 竞赛阅读。只有尽量为孩子提供展示他们阅读成果的舞台,才能更好地鼓励孩子多读书。学校每年以文化艺术节为契机,大力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积极开展大型的面向全校师生的读书比赛活动。丰富的读书活动还有:征文、读书沙龙、演讲比赛,评选星级读书学生、书香班级、书香年级书签评比、班级的“书香伴我行”主题班会、“诗韵飘香”诵读擂台赛、《三国演义》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读《西游记》开展讲故事比赛、人物绘画大赛……同学们可以用说、写、画、唱等各种形式来畅所欲言,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喜悦,并在反复诵读中“耳醉其音,心醉其情”,达到“文若己出”的境界。

(五)评价阅读,享受乐趣

课外阅读是学生开阔眼界、贮备知识和训练能力的桥梁,但是,茫茫书海,巍巍书山,往往让学生难以入手。因此,教师要认真按照课程标准,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建立学生乐于接受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乐于读书,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可用下表评价中年级学生参与的阅读情况。

我们还采用写读书笔记、读书量、阅读考级等形式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重在评价其阅读过程,阅读成绩计入期末语文总评成绩中。如为了激发学生阅读、背诵古诗的积极性,我就定出这样的一个古诗考级制度:课外进行阅读古诗的活动(古诗的内容可以是《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中的,也可以是其他书籍上的),到老师处背诵古诗,背出10首古诗为背诵一级,20首为背诵二级,以此类推,100首为背诵十级,110首为背诵特一级,学生甚至可以背诵更难的古文;或者到老师处默写古诗,默出10首为默写一级,定级同背诵的定级法。而这些考级的分数还与期末的成绩挂钩。这样,学生背诵古诗的积极性高涨。

三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已经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把为儿童的终身发展负责的态度转化到课堂教学中来。师生对待阅读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学生喜欢读书了。学生读书目的以提高语文水平和丰富课外阅读知识为主,和过去相比有了明显不同。班里56%的同学有每天看书超过一个小时的习惯。88%的同学经常写读书笔记,并有83%的学生愿意与他人交流分享读书心得。校园到处弥漫幽幽书香!

在研究与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悟到:阅读中华经典,是亲近母语带入一个“童心、诗意、浪漫的旅程”;中华经典的阅读,是一项“花的事业,根的工程”。我们将不断深入,积极开展经典诵读,让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读”领。

【参考文献】

[1] 俞冬伟,励汾水. 小学阅读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篇(7)

关键词:写作;阅读;积累;方法;观察

小学作文最难,是一直困扰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为了全面了解小学生作文难的主要原因,探索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方法,我结合问卷调查法,对本校学生作文难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又结合教学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观察积累与片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生写作文难的原因分析

学生为什么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主要原因是:

(一)不善于观察――写作素材少

由于学生年龄小,亲身经历的事不多,再加上平时不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写出来的文章或是胡编乱造,不合实际;或是空洞无味没有感染力,不能打动人。

(二)课外阅读――语言积累少

我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是本校五、六年级的学生,调查人数450人,背诵优秀诗文最多的60篇(段),最少15篇(段),平均27篇(段)。课外阅读量最多80万字,平均不足8万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五、六年级背诵优秀诗60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

此调查表明,小学生背诵诗文篇(段)数和课外阅读量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相差甚远,阅读总量达80万字的仅有一人。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设想,在50平方米的教室里反复去学习课本中的课文,教师一心只教教科书,学生一心只学教科书,哪里谈得上语言积累呢?

二、化解小学生作文难的对策

如何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指导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1.写作源于生活

社会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所以,要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就要鼓励学生两耳广闻窗外事,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苦辣酸甜。

2.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孩子们好奇心强,对很多事物都想探究个明白,这正是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揣摩孩子的心理,抓住时机引导他们主动观察,方能取得好的观察效果。

3.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积累

有明确的目的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所以,我们每次布置学生去观察事物时,都应把观察任务交代清楚,让学生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积累。

4.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是随意的,因而影响了观察效果,这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并教给他们一些观察方法。

(1)要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的观察习惯。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在观察时容易犯顺序混乱的毛病,观察顺序杂乱无章,观察点任意跳跃。这样观察,写出的作文,大都层次混乱,逻辑不清。因此,在观察时应该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采用一定的观察方法。

(2)观察时要抓重点。事物都是纷繁复杂的,观察时不突出重点,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清,印象不深,不能突出重点,写出的文章也就不能突出中心。

(3)观察时要抓住特点。特点就是此事物与彼事物不等同的特征,每一种事物都有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特征,这个特征观察时应充分注意。

(二)增加阅读量

要丰富语言积累就必须开辟广阔的阅读空间。

教材的阅读量毕竟有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该通过这个例子使学生获得读书、写作的方法,不能把语文课只停留在教材上。我们要以语文课学到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为基础,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活动,以此来丰富、积累语言,拓宽思路。(1)我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一种是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如曹文轩、杨红樱的系列作品等等,重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一种是范文,《小学生优秀作文选》让学生在写作上受到启发。(2)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句或一段精彩语段,然后在课前利用2~3分钟相互交流,达到积累的目的。

通过大量的阅读、长期的积累,学生接触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也就多了,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妙语连珠了。

在作文教学时,采取“观察、积累与片段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使众多学生学会了观察积累材料,从而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问题,学生积累的素材丰富了,作文时自然就妙语连珠了,也就不再感到写作文难了。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