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历史教学研究

历史教学研究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02 09:43: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历史教学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历史教学研究

篇(1)

关键词:云南;偏远地区;历史教学;对策

一、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课改中教师对历史教学研究不足

在当前的教学观念中,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两种教学方式,前者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主导地位,学生以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为主导,学生则在下面认真的听,拼命地记。在这种教学观念下,学生完全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局面,学生很难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很难提高学习效率。

与这种教学观念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完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采取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师一般以年轻的教师为主,这些年轻的教师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上课的时候更加注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感受。年轻教师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本来出自好心,但由于一些教师由于对课堂把握的经验,在上课的时候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由于学生本身知识面窄小、零散,而所学的知识分散,历史时间跨度大,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综合性的知识体系,会出现教学内容偏离轨道、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学活动流于形式等。

(二)缺乏专业的历史教师

一直以来,学生、家长甚至一部分教师都认为历史课并不是主科目,因此历史课也往往被安排较少或者上午最后一节课和下午第一节课,这是历史老师以及其他老师心知肚明的一个问题。因此,很多学校也不重视历史专业老师的配备,很多历史老师,并非科班出身,在对历史的认识和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深入的研究。有些学校甚至只配置2-3个历史教师,却完成了5-10位教师所本该承担的课程,这些都是因为本校历史教师紧缺,接下了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自己对一些历史知识都弄不明白,于是上课就只有照本宣科了,下课就逼着学生死记硬背,历史课堂不存在任何的趣味,这样的课学生肯定是不喜欢。

(三)对于历史学科的看法存在误区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唯有历史是固定不变的,毕竟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是可以改变历史的。事实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很多过去认为是史实的东西也有可能会被。如在历史教材上也有经常更改更新的情况发生,在人民出版社七年级第五课教材中就认为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叫司母戊鼎,但是随着考古学、历史学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新教材就了这一观点,而是把把它改名为后母戊鼎。相较于具体史实,历史观念的变化往往会更加频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历史观念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即使是在同一时期,站在不同的立场,采用不同的视角,结果也会导致观念存在差别,因此,历史观念也像其它事物一样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的。例如在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时,在早期的观念中,往往把它的性质一分为二,即在初期,二战是属于帝国主义之间的利益争夺战,而到了后期就演变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然而现在史学界更为普遍的观点则是把二战的性质统统归结为一点,那就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由此可见,历史学科并不是人们观念中的“古董”,它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四)教学模式存在弊端

目前,我国的教学模式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应试教育,很多学科在开展过程中,都是围绕着各种考试来进行的。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方式具有客观、公正、可控性强等优点,在教学评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然而,如果单一地地依赖考试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容易产生很多负面效果。在我省,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不少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过分强调考试重点,考试科目的重要性,往往忽视了历史的重要性,学生学习时总是盯着考试内容不放等现象。在这种情形下,要想学好知识、培养能力是很难的。

二、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对策

(一)改变教育理念

我们教师在面对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时,首先是要积极学习;其次是要全面准确理解;最后是要有科学批判精神,要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吸纳,不要盲目模仿。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多的人会把目光盯在能力的培养上来,包括现在的考试制度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像是历史科目,大部分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在背诵相关历史内容而去应付考试。然而无论是什么能力的培养,都要以基础知识作为根基,这就与盖再高的高楼大厦都需要把地基打好是一个道理。因此,要想学好历史,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牢牢地把握住基础的知识,接下来才能谈得上能力的培养。

(三)改进教学方法,引进新的教学模式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一个活泼好动、好奇心很强的年龄阶段,那种照本宣读的枯燥的教学方法当然无法吸引他们,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使学生参与教学,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

(四)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需要秉持如何教学观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只有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只有拥有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历史教学质量才有不断提高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历史学科作为初中阶段的必修课,无论是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还是对于学生认识国家的现状,树立正确的的价值观,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将在本次继续教育学习中,努力学习,认真和其他老师探讨,争取在教学中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 李莉,唐秀忠.多媒体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6期

[2] 杨国英.初中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探究――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历史.2006

篇(2)

两起战争皆因鸦片而起,都以清政府丧权辱国为结局。它们不是孤立的,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有其共性。因此在教授这两课时,采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则能使学生对两起历史事件、现象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理解和认识。它有利于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理解、分析和评价历史以及识辨大是大非的能力。这也是根据学生怎样学来设计自己怎样教的重要原则。

首先,这两次,有相似之处,可把它们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两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第一次,是英国迫切需要对外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第二次是英、法、美等国,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并使之合法化。所谓战争的导火线,仅是发动战争的借口。基于此,可廓清这一特定历史现象所反映的本质问题。第一次的借口,是中国的禁烟运动,第二次的借口是“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试想,当时如果没有禁烟运动,没有两起事件的发生,它们就会偃旗息鼓吗?否。它们依然会寻找另外的借口发动战争。因为它们早已选中中国作为其侵略对象,蓄谋已久,战争迟早要爆发。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透过历史的表面现象,认清侵略者的本质和狡诈手段,区别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进程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鉴别事物的能力,这是历史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在这两次反侵略战争中,我们试比较一下清政府、爱国官兵和中国人民各持什么态度,就很容易看出清政府的丧权辱国和人民大众的英勇不屈。如:第一次时,清政府内:道光帝惊恐万分,派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谈判,琦善妥协,奕山投降,牛鉴临阵脱逃,后来签订了屈辱的中英《》、中美《》、中法《黄浦条约》。爱国官兵和广大人民:三元里人民抗英,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等英勇牺牲。第二次时,清政府不作认真的战争准备,完全寄希望于俄美两国“调停”。当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后,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最终签订了《》、《》、《》等。与此相对照的是,南海、番禺两县几万人民成立团练局,抵抗侵略;防守大沽炮台的士兵开炮打击入侵者,大沽人民冒着枪林弹雨,给战士送饼送面。

我们再分析一下战争的性质、结局、战败的主要原因。这里应指出的是,两次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都是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英、法、美等国是侵略者,是非正义的,而中国都是战败国。正义之师折旗受辱,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造成的,尤其是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经济和军事落后,经不起洋枪洋炮的打击,亦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落后的、腐朽的封建制度,铸成民族的奇耻大辱。

那么,给中国造成的影响又如何呢?战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战后,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巨大权益:中国领土丧失,中国遭破坏;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源源不断地倾销中国市场,中国经济遭到扼杀。中国从此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除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更加尖锐外,还增添了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被迫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再将《》、《》联系《》加以比较分析,可以进一步认清列强们得寸进尺的强盗嘴脸和清政府步步退让的腐败无能。

篇(3)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意义

1.提高学生积极性

历史知识较为枯燥,教师在讲述知识点时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难以调动学生的听课热情,因为书本知识点缺乏趣味性,许多历史知识离我们的时间距离较遥远,在学习时只能依靠死记硬背,理解较吃力。如果在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通过对故事的讲述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历史故事了解历史知识的背景,也为书本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扩展学生知识面。高中历史包含了各个时期发生的事件以及人物的故事,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故事,具有每一个时期的特点。并且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一定的联系,可以通过相关人物、相关事件将多个历史时期串联在一起,展现每一个时间段的特点。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发生的重要事件,了解各个时期的社会环境与背景,使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社会的历史背景更加熟悉,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3.增添教学生动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可以增添教学的趣味性,因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来吸引学生,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氛围。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来辅助历史教学,通过讲述与知识点相关的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对课本内容的认知。在教学中穿插历史故事,使得教学内容更具生动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进而提升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方式

1.运用历史故事设下悬念。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吸引W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距离我们这个时代较遥远的历史时期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该时期的历史故事来为学生留下疑惑,设下悬念,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讲讲古代皇帝的生活,联系影视剧中皇帝的形象来讲述比如秦始皇、朱元璋等著名皇帝的故事,减少学生的距离感。由于从小就看过许多有关宫廷剧的内容,加上教师讲解的有趣历史故事,学生会对古代政治制度产生好奇,因此愿意主动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提高听课效率与听课质量。通过在教学中利用历史故事来为课本内容设下悬念,能够为课堂内容做好铺垫,同时在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兴趣,以此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2.运用历史故事强化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历史知识的综合性较强,许多知识是十分抽象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历史故事,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因为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间述道理,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掌握历史知识的内涵,同时,历史故事能够将抽象的历史知识通俗易懂化,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点的难度,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三国时期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引用当时的历史故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的混乱,感受到人民百姓生活在动荡不安的东汉末年时期的痛苦,从而可以分析出东汉末年政权瓦解的必然性。通过在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社会背景,掌握社会状况,从而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历史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学习效率。

3.历史故事比赛丰富教学。高中生的表现力和表现欲望较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历史知识,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表演和比赛中深入学习历史知识。例如,教师可以举行故事大赛,让学生们自己讲述历史故事,选出最生动的历史故事和最优秀的讲解者。比如在学习的相关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与、、相关的历史故事在班上进行讲述。学生为了更好地讲述历史故事,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会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历史故事比赛会丰富了课堂形式,使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提高了高中历史教学效率。

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现状 创新策略

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当前广大教师正在逐步使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等开展教学,既快速提升了教学质量,又出现了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对教学进行有效变革,已经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部分。本文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历史教学创新发展的相关策略。

1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历史课程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而且关系着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目前,我国历史教师正在致力于采取有效措施以帮助学生获得对于历史知识的高效认知。当前,历史教师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大力变革。然而,在这种变革的环境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有效接受。具体而言,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首先,初中历史教学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接受处于一种偏离学习目的的状态。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是作为应试教育下不甚重要的科目存在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相比于其他科目而言具有明显的差距,学生将历史科目当做可有可无的课程,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教学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影响而难以产生教学动力,教学效率低下。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性及深入性的讲解。学生过分注重对于历史知识的硬性记忆,而无法对历史知识进行必要的理解及思考。这就使得教师在引导学生疏通历史知识的脉络时,遭到了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态度的阻碍,不仅学生的接受效率低,教师的教学效率也难以提升。最后,由于受到教学手段的限制,教师难以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教学主要依靠黑板、粉笔和口述进行,学生不能形成对历史知识形象、直观的认知。由于不能以高效的手段展开教学,因此教师无法及时有效地向学生展现出知识的有效收益,长期下去,学生会认为历史知识并不重要,这极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2 创新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历史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看待事物的历史眼光,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爱国情感及历史责任感,对于学生的学习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以推动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是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创新历史教学的策略。

2.1 以教师自身的魅力带动学生的学习。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处于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要促进历史教学的创新变革,教师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魅力来实现。历史教师应该加强对于现代化的创新型教育理念和历史知识的学习,提高历史知识素养,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并且要努力以自身独特的魅力来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在讲述中华文明的起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以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指点远古知识,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知识渊博。

2.2 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开展教育。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历史教学有效开展的必要指导,初中历史教师要改善教学状况,必须创新历史教学的教育理念。历史教师应当意识到历史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有意识地采用先进的理念开展教学。而且,教师必须明确当前国家教育部对于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人本教育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此外,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淡化历史教学应试的功利性,使历史知识转变为一种新时代人才必须掌握的知识。

2.3 以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以使学生真正地接受历史知识。历史教师要构建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应用多媒体和创设历史情境等方式,把历史知识变得更为形象、直观、生动,从而将学生引入到逼真的教学环境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历史知识。比如,在讲述“中华民族的”这一部分内容时,应该有意识地使用一些视频和图片来拉近学生与当时历史环境的距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民族勇于拼搏奋斗的爱国精神,提高学习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爱国情感。

2.4 针对学生特点开展创新教学。初中历史教师要注意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创新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得以有效发挥。历史教师应该跟军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不同学习喜好、不同学习方式和不同学习能力等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比如,对于那些喜欢从理论知识的细节方面对知识进行记忆的学生,应当着力帮助他们疏通知识脉络,以引导他们深入掌握理论知识。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关于国外社会主义及资本主义的政治及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将俄、美、英、法等国家的发展建立时间和事件的联系,使学生解各个国家的发展顺序,从而高效地学习。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历史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历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评价;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174-01

当前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为了贯彻国家关于历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进一步推动历史课程改革的发展,

笔者就中学历史教学评价问题作了如下一些思考:

1.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教学评价上都强调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进。

1.1 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索,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不利于把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凸显出来。

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领悟与体验,通过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并培养学习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2 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更新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1.3 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进。传统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重笔试成绩,方法单调,指标单一;忽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发展的激励功能。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

2.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原则

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多样性,有较大的发展,笔者搜集了一线中学教师和从事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专家的理论。

一线中学教师认为:实施评价原则应注重日常性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将日常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2.1 有的教师在比较传统历史学科教学评价体系的特点基础上,认为应对历史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改革,提高教师的素质,呼吁中学历史评价应完善历史学科评价体系,关注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

2.2 历史教学评价的角色,要由学校教师成为评价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包括教师、家学生和学校里与此有关的人员,评价的方式要由以考试为中心,注重结果的考察转变为过程性评价,评价的内容要由传统的以掌握历史知识多少为依据、以考试成绩为尺度转变为以多种评价内容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3 从事历史教学研究的理论专家钟启泉认为教学的评价应形成内容人员评价与外部人员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聂幼犁认为中学历史评价应坚持创造教评一体,共同改进与开发课程的教学评价:基准型评价、诊断型评、研讨型评价、总结型评价、选拔型评价。

我们认为为了使中学历史学业评价更加科学化,历史学业评价必须遵循历史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民主性原则。一句话:历史教学评价应遵循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学的评价。

3.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意义

历史课堂教学评价与其它学科一样都是包含一系列评价步骤与方法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指向预定的评价目标。评价者依据目标收集资料,经过对资料的分析后,形成定性与定量的价值判断。其作用在于:

3.1 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政策依据,并形成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国家对中学生在历史教育方面的目标要求,主要是通过历史课堂教学这一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来实现的。较高层的教育决策部门制定有关历史教育的政策或措施,必须对这一主渠道进行分析评价。对于一般管理部门(如学校、教研单位)进行的评价则具有评价与激励的双重作用。激励的作用是对教学工作的直接干预与管理,其意义在于促使历史教师们按照教学大纲与教学评价的原则,开展教学工作。

3.2 从教学研究的角度看,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具有研究信息收集,调控课堂教学过程的作用。课堂教学研究是教学研究的重点,通过评价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探讨有关教学的许多重要问题,如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互动、教学媒体的使用、教学模式的实施或创建等等。没有第一手信息资料,就很难将研究工作深入进行下去。

3.3 对于教师自身来说,能够起到提高自身及历史教师整体水平的作用。历史课堂教学评价是每一个教师了解自己教学水平与特点,同行之间相互促进以及选择教学方法、模式的重要工作。此外,教师参加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学到的还有一种教学体验,即从一个新的角度观察与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一切教学行为,从而为发现与纠正自身弱点,修改教学程序提供依据。

4.中学历史教学评价的方法

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

一、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必然性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的改革,新课程不断强调提高教师的素质,建立教师不断反思与自我评价的体系,相关部门要求教师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与进步,实现教学实践,努力使得教师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2.学生发展的需要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基本在于学生的发展,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符合初中学生的成长特点,因为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他们的身心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学生的好奇心和探讨问题的欲望比较强烈,因此,老师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使行为符合学生的切实需要,从而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3.教师发展的需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发展的需要。历史老师要在教学中获得良好的突破,就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吸取新的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自身的成长。因此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反思性教学是一种必然,并不是偶然,是时展的需要。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学

1.教的反思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首先就应该进行教的反思。作为一名初中历史老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反思。在教学准备工作方面,教师应该保证历史教学内容的充实,借助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媒体来丰富教材。并且还应该把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其中的奥妙。再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否恰当,反思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过程与环节,结合学生的反应情况,如果遇到不合适的环节,要适时地做出调整。在教学后,教师依然要进行反思,找出前一堂课中的优点与不足,扬长避短,来不断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2.学的反思

要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还应该进行学的反思。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是教与学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在教的方面进行努力,还应该在学的方面进行努力。反思是努力的一种途径,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不断促进教学的进步。第一,对学习态度进行反思。因为学习态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生能够端正态度,必然会使得学习效果得到提高。第二,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反思,才会明白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现在很多学生依然喜欢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其学习效率并不高。老师应该督促学生积极地开展学习反思,学才能真正致用,才能不断地提高学习成果。第三,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初中历史的学习应该尝试多元化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能够找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然后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3.教与学的反思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反思性教育,还应该进行教与学的反思。在我国现阶段,初中历史反思性教育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除了对教的反思与学的反思之外,还应该进行教与学的双向反思,从而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配合程度。初中历史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采用新的指导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还应该在学生反馈方面进行努力。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开展积极、广泛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方法或者手段去补救,使得初中历史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老师要避免对学生采取生硬的管理方法,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三、结语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反思性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进一步落实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保证学生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获取知识,同时让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

作者:陈惠忠 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滨江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学鸿.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趣味;多媒体

在现如今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对历史学习毫无兴趣是现阶段历史教学面临的难题,下面就从三个方面的阐述来进行趣味教学的有关阐述。

一、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是现如今中学教学的主要教学工具,也是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快乐的主要阵地,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来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的中的引入可以更形象的解释一些难懂的历史名词,也可以将一些史实事件真实的再现出来。例如在讲到“新航路的开辟”内容的教学时,教材中对此部分内容的讲解只是停留在文字的描述上,很多时候文字的描述与图形的表示对学生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即使是一些图形单位表示也是动态的、简单的表示,根本不可能让学生有效的接受新航路开辟的全部过程和路线的演变。因此教师便可以在此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巧妙的用上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事先将多媒体动画内容上传到多媒体课件上,然后在课堂上轻轻敲击鼠标,学生便能够清晰的看到四条颜色不同的新航路的路线,同时在让学生了解了新航路的整体路线之后,动画展示还可以更为细致的在箭头的指引下一步步的描绘出新航路开辟所形成的路线,在路线形成的过程中,一旦涉及到某些重点地名和事件,多媒体中就会出现优美的语音讲解,这样一个简单的动画教学形式完完全全的让学生又重新的感受了新航路开辟的完整过程,我相信在经过本堂课的教学之后,在学生的脑海中必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之后的有关学习中,这幅形象真实的动态航路图会不时的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以此来辅助学生有关内容的学习。

二、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

初中历史教学重在对前人前世过往的一个回顾和评论的过程,这就使得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史实事件的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通过机械的陈述或是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来了解有关的史实,甚至于有些教师会选择放弃史实故事的教学,一味的通过理论的陈述来进行灌输式教学,在新教育理念中,灌输式教学已经远远落后于整体的教学步伐,教师只有寻找更先进的教学模式来改善现如今的教学,才能让传统历史教学迈向新的征程。为了规避传统灌输式教学带来的弊端,教师可以让历史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将一些有名史实故事表演出来,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表演中增强对史实的感悟和理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表演的乐趣,从而保证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实现。

例如在教学“”有关知识时,有关的主要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关于此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多时候学生在记忆的主要内容时总是会“缺胳膊少腿”,无法实现完整的记忆,如在中提倡白话文的有关内容则会被不少学生忽视掉,为此教师可以充分的了解相关的史实,并将部分著名的史实故事引进到历史课堂上,为了让学生铭记白话文的引入,有的教师便将忽视在大学教学时与一个学生关于白话文使用产生的一场争执带到了历史课堂上,并让学生结合教师所讲的故事,将与学生辩论的场景表演出来,这样以来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不少学生为了尽可能形象的还原当时的情境,可以说是绞尽脑汁的设计各种表情和动作。在经过亲自表演之后,大多数的学生都对白话文的使用背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历史课堂也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学生自然会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学习快乐。

三、比赛形式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学生竞争的心理是与生俱在的,一定的竞争心理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充满更多的动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如果历史教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巧妙的融入竞争机智的教学,则可以很好的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的比赛形式有很多种,其中应用起来相对容易且效率较高的一种比赛形式即为知识竞赛形式。众所周知初中历史学科内容过于繁琐零碎,很多时候初中生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来整理这些零碎的知识,而往往是越整理越觉得凌乱,当历史知识越学越多时,学生自然就会感觉越学越迷茫,此时教师便可以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竞赛的氛围中提高对历史知识记忆的效果。

例如在讲到“”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往往会按照发生的时间、背景、导火索、关键人物、过程、结果和意义等方面来进行逐一的讲解,即使在教师看来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是如此的具有系统性和紧密型,但是在学生看来,他们往往不会将这些细小的知识点有效的整合起来,于是便对历史的记忆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事实上如果学生不愿意将这些零碎的知识穿成一条线来记忆的话,或者是对于时间、人物、地点、导火索等细小知识点难易把握的背景下,教师完全可以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展开新课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充足的知识库,然后让学生在学习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之后,在班级里按照小组的划分展开一场知识竞赛活动,于是这些看似枯燥难记的知识点就会在一次次激烈的比赛氛围中被学生彻底的记住,同时激烈的比赛氛围也会很好的让学生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学生会在不经意间将这些零碎的知识点铭记在心。

综上所述,在趣味教学的不断探求中,历史教师必须要以创新的眼光去发现和运用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争取在一步步的尝试和探索中为学生提供更具趣味性的教学体系,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李新丽.图示教学法在历史课上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0年08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