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研究

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02 09:43: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研究

篇(1)

关键词:特殊教育;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语文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新课程,具有非常浓厚的人文性特点,可以很好的融入德育教育。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也一样,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使得德育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灵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道德品质的影响,既学到了语文知识,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尤为重要。

1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首先,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是有语文课程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改革决定的。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里面涉及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人文性特点[1]。而道德教育、思想教育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这符合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要求。此外,新课标改革下,也要求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人文精神、高尚情怀、道德修养的养成,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逐渐获得情感体验以及道德情操。其次,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具有特殊性,身体上不同类型的缺陷,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学生因为自身的社会身体缺陷备受打击,心理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需要教师的关心。语文教学是义务阶段的基础性教学,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不仅可以让学生收获基本的语文知识,还可以让学生获得对人性的理解和思考,提高其审美情操和道德修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对于心理恐惧,或者心理扭曲的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2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2.1语文教学内容中引入德育教育:语文教材涉及到的内容形式很广,有诗歌,也有散文,还有小说等等,在各种各样的形式中又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比如有大好河山、寓言故事、热爱祖国等等,是各种知识的万花筒,是一本百科全书[3]。在众多的内容当中,许多都蕴含着道德方面的有关内容,是一种现成的德育教学素材。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并主动运用德育教学素材运用到教学当中,融入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比如,语文教师在讲到《到期归还》时,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入手,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借了黄培炎的字帖来学习,一个月之后按时归还字帖的故事。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发生在身上,深深触动读者的内心。语文教师一定要通过这样一则小故事给学生传达诚实守信,好学做人的思想品德,教导学生无论是谁,诚实守信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够受到他人的欢迎。

2.2借助课外实践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教学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当辅之必要的课外实践。学生的道德品质不仅表现在“言”上,还表现在“行”上,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系列的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将德育教学融入其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4]。例如,教师在讲解到《司马光砸缸》的时候,因为该篇文章涉及到的是救人的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该篇文章开展一个助人为乐的主题活动,活动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让全班所有的学生积极去帮助他人,并在下一次课进行的时候主动和大家分享自己助人为乐的事情,每周举行一次班会,对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通过这样一种课外实践的形式,学生逐渐养成了助人为乐、团结他人的品质。

2.3作文选材中进行德育渗透:作文写作当然不仅仅包括的通常意义上的作文,也包括一些段落写作、句子写作等等。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进行德育教育。作文写作一定要有相关材料,教师在选择作文材料的时候应尽可能的选择一些能够体现出优秀道德品质或者高尚情操的材料。例如“揠苗助长”“负荆请罪”体现出的哲理就非常有代表性,语文教师在选择作文素材时尽量选择此类的素材。预与此同时,对于作文主题的要求上,语文教师也要有所要求。主题是作文的灵魂,贯穿作文的始终,包含着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充分体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要想立意准确,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客观世界有很好认识。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从歌颂好人好事、鞭挞恶丑角度出发,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4充分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电教设备已经成为了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特殊学校更加如此。对于听力有问题的学生来讲,外界的声音听不大,多媒体的电教设备的出现,可以展示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电教设备辅助教学。比如,在讲解到《桂林山水的时候》,对于听力有问题的学生来讲,只能靠看文字的描述去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气势。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壮丽美景,可以向学生播放一段有关桂林山水介绍的视频,让学生切身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从而体会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多美。这样一来,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了学生道德修养。

3结语

总而言之,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将其视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水平。

作者:李茜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姜艳萍.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小学教学参考,2014,15(07):18-18.

[2]阿依仙木•麻木提.浅析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好家长,2016,21(07):209-209.

篇(2)

一、什么是生活视域下的聋校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与学生已有经验对接,兼顾学生的课堂生活和日常生活,将促进迁移的发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为使学生达到“课堂上学语文,生活中用语文”的理想状态,生活视域下的语文教学的思想应运而生。其中“生活视域”是指以聋生的现实需要和发展需求来探索语文教学的视角范畴。生活视域下的聋校语文教学是指回归聋生生活实际,引导聋生在一定情境中学习和理解语文,在体验场域里练习和运用语文,构建真正满足聋生成长与发展需求的语文学习生活。

二、生活视域下的聋校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生活视域下的聋校语文教学强调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要立足于聋生学习语言文字。设计教学要做到:(1)深析学情,科学选择聋生的认知起点;(2)活用教材,恰当处理教学文本;(3)定准目标,激发聋生主体意识;(4)善用方法,注重发展聋生思维;(5)精理思路,弹性设计教学流程。举例谈谈第2点和第3点:如《小鹿的玫瑰花》一文,教师设计了 “( )见到这么( )的花,黄莺心里就感到很( ),于是就想( )。”的说句练习。体现了挖掘普校教材的语言亮点,在体验场域里练习语言。又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四课时,教师确立了“学习课文2―4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无比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学会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为教学目标和重点,引导聋生在多种方式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悲痛心情,培养聋生主体意识。

(二)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生活视域下的聋校语文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如何充分发挥聋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使聋生真正成为习得语言文字的主体。聋校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包括:(1)创设情境,激发自学。如《y的教学》中,设计可爱的卡通人物依依,并图文并茂地营造出“拼音王国寻宝”的学习情境,通过层层闯关将声母y的读写、整体音节认读和与声母y相关的音节认读等内容融入活动,使聋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2)图文结合,促进理解。如教学《斑羚飞渡》时,聋生在理解斑羚如何飞渡的情节时模糊不清。通过初读感悟、勾画关键动词,再运用交互式课件,使聋生直观感受斑羚飞渡的全过程。图文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梳理情节,同时培养复述能力,加深了情感的体会。(3)引发共情,加深感悟。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将“体会、欣赏、共情”与朗读灵活穿插,使聋生逐步走进人物内心,产生共鸣,从而总结出小女孩为什么有这样的幻想,体会小女孩所处现实的残酷。教师以饱满情感,借助读、写、演等多样化的体验,让聋生在学习中获得情感和思想的熏陶。(4)渗透导学,习得方法。如《中国石拱桥》教学中着重围绕“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和两个典型”展开讨论,重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和领会文本的示范指导,使他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思考。(5)读写并举,提高能力。如教学《少年闰土》一文,让学生在朗读人物描写片断后感悟人物形象,再进行仿写练习,模仿作者描写的方法仿写自己熟悉人的外貌。教师抓住课堂中的黄金时间,给学生创造语文实践机会。(6)顺应认知,锻炼思维。如教学《棉鞋里的阳光》时,从抓住关键词语到表演对话,紧密联系文本,再自然过渡到聋生的家庭生活谈感受。在贴近其生活体验与原有认知时,有效激发了聋生的表达愿望。

三、生活视域下的聋校语文教学实现途径

(一)明晰教学任务。首先,依据聋生缺乏口语基础和“依文学语”的特点,客观认识聋校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和聋生掌握语文的可能,贴近聋生的生活实际,转变“以书本为中心”向“以聋生的语文实践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其次,教师要着眼于促进聋生的全面发展,尊重聋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语言积累和思维发展,注重实践性的语言活动,打通聋生语文的学用通道。

(二)重组教学内容。目前聋校语文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尚在研制,不少聋校选用普校教材。需要以聋生的已有经验和认识水平为起点,围绕语文核心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主要原则有:一是遵循规律,保留突出教学特殊性的内容;二是紧跟时代,适当删减聋校教材的内容;三是科学引进,适度增加普校教材的篇目;四是有效优化,合理组织教材内容和顺序。如围绕“春天”为中心进行课文选编和材料补充,形成主题教学内容。

(三)营造语言环境。聋校应运用校园软硬资源,积极创设校园生活语言的环境。一是词语标签,如物体、场所、物品和道具名称等;二是校园文化长廊、宣传栏的运用,如校园文化长廊为聋生提供表达心声和展现才艺的小天地;三是营造阅读氛围,建设电子阅览室;四是在教室里开辟“读书角”和“写话角”,“读书角”在于激励学生自发阅读,“写话角”重在展示聋生日常生活用语或优秀习作;五是开设创意沟通板块,如“问题墙”,充实聋生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六是校园常规管理突出文字化,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运用语文。

(四)加强实践活动。第一,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可分为三种模式:(1)“读―写”模式。以语文教材为依托,联系具体生活事件,形成以读写为主的训练模式。确定训练层次,制定训练步骤,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2)“演―说”模式。以课文或身边的故事为素材,引导聋生借助手语、口语和体态语进行复述,使聋生在动态地阅读过程中训练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发散思维。(3)“问题探究”模式。可以以某个知识点为核心,也可以选取学生的生活体验为主题设计。结合互动游戏或模拟情景,整合语文技能解决问题,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综合能力。第二,开设课余实践活动,如借助语文趣味竞赛来培养兴趣和语用能力,加强聋生与亲友的书面交流,鼓励聋生与他人借助书信与之联谊等等。

综上所述,语文不等于生活,但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的根基。生活视域下的聋校语文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价值追求。聋校教师应积极探索,帮助聋生有效地形成语言能力,能在生活中运用语言自如沟通,以阳光心态拥抱生活。

(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生活视域下的聋校语文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XJK013CZXX033。)

参考文献:

[1]张宝萍.实施课堂生活化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研究[J].成才之路,2016,(1).

[2]陈建军.聋校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绥化学院学报,2015,(1).

[3]屠超霞.试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施[J].成才之路,2015,(8).

[4]王思军.聋生语文能力的问题分析及提高途径[J].现代特殊教育,2011.

[5]相薇.聋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