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护理安全管理知识

护理安全管理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29 17:25: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护理安全管理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护理安全管理知识

篇(1)

结果:6S管理,重症护理安全性评价指标实施后的结果都有所提高,其中,安全意识,6S教育和培训,日常维护,意外的错误率,消毒和隔离,环境秩序及药品管理的改善情况在20%以上;可靠性,规范运作,应急反应能力三项指标提高10%―20%;理论知识,技能,安全,效益,运营效率和医用材料的管理,六项指标的改善

结论:6S开展的活动,提高了护士的安全意识,减少护理差错,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护理风险。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54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90-01

护理部门做为医院最为繁忙的科室之一,是危重伤员在医院集中的科室,患者情况复杂多变,对医疗及护理水平要求较高,同时由于患者多需要住院,期间治疗、护理和监控也是十分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6S是一个特定地点开展精益管理活动,主要内容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质量和安全六项。这六项内容是“S”开头,简称6S。通过实施可以使工作场所整洁,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员工素质,确保安全。为探讨6S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科室内3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5~35岁,平均(28.5±3.5)岁,护理工作经验为2―13年,平均(8.5±3.5)年。通过相关的文献的查阅,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质量和安全6个方面是6S护理安全和护理管理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德尔菲法确定安全评价模型进行评价。

1.2 方法。该院2011年2月-2012年5月,进行护理管理的6S管理实施,以护士长带头管理,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质量和安全6个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完成评估表格,通过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6S管理知识的培训,明确6S管理实施的必要性。标准层次的检查结果采用问卷及技能操作的方法来衡量。在6S实施前后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分别计算各自得分,根据得分,计算改善效果。

1.3 护理管理6S管理实施。

1.3.1 整理。该研究按照科室内使用频率高低进行分类,使用频率较低的删除不再使用,同时为使用频率高腾出使用空间,减少使用差错的发生。同时,建立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对贵重物品,药品,设备和毒麻药品布置合理位置,方便取放以及转移。

1.3.2 整顿。对科室物品放置于明显方便取放的位置,进行有清晰的编号,制定实施标准,对不必要的项目进行删减,合理摆放工作物品,使工作场所一目了然,创造一个整洁的环境,使护士以最快的速度取得必要的物品进行护理操作。

1.3.3 清扫。工作场所的设备和仪器进行彻底的清洗,以消除污染源,清除污垢,保持工作场所干净,明亮,清洁。清洁工作区域和设备的所有污垢,不留死角。

1.3.4 清洁。6S推行的方法将是规范化,制度化。由于结果通过制度化进行,为保证持续进行,应制定可视化的标准以及奖励和检查制度。

1.3.5 质量。通过对秩序进行整顿,提高清洁指标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护理人员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使所有护士言谈举止符合标准。提高了护理水平,加强安全管理。制定专业标准和安全系统,强化技能操作,进一步修订安全及操作守则。

1.3.6 安全。从人员,设备管理,环境等方面的护理过程中进行安全管理教育。通过对护士进行培训,使得护理过程安全进行,定期进行各项护理安全的应急演习,从根本上预防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2 结果

6S管理后,重症护理及安全性评价指标后得到改善。其中,安全意识,6S教育和培训,日常维护,意外的错误率,消毒和隔离,环境秩序及药品管理的改善情况在20%以上;可靠性,规范运作,应急反应能力3项指标提高10%―20%;理论知识,技能,安全,效益,运营效率和医用材料的管理,6项指标的改善小于l0%。

3 讨论

护理部门的风险较高,现阶段减少护理工作中风险因素,提高工作的安全性并如何进行安全管理成为护理管理者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措施,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护理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培养并建立一支具备科学管理知识及能力的护理管理队伍,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程、全面、规范的护理服务,和谐医患关系,保障医疗安全。

三、培训对象

(一)全市各县:卫生院、中心卫生院。各区: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负责人(总护士长)、病区护士长。

(二)市管一级医疗机构护理管理人员包括护理部主任、护理负责人(总护士长)、病区护士长。

四、培训内容

医疗卫生政策法规、医院管理学概论、护士长能力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护理程序运用、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绩效管理、沟通与交流、护理与人文关怀、护理文书书写要求、信息化与流程管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等。

五、培训方式

全脱产15天(理论+实习+结业考试+论文),教学形式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临床实习相结合。考核合格颁发《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证书》。

六、培训地点

市第一医院,具体见培训通知。

七、培训要求

(一)护理管理人员的培训是护理队伍建设的组成部分,与护理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全市各县、区市管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做好培训的组织管理,确保人人参训。

(二)培训实行分级负责制,市卫生局委托市护理学会负责对一级医院护理部主任、护理负责人(总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的培训。

篇(3)

【关键词】产科;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工作是每一所医院都具备的服务项目,它是提高医院诊疗服务水平的风向标。作为护理工作人员而言,他们的工作目标并不仅仅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作为单一的目标,还包括让患者知晓自己病情等等这些细节的服务。所谓护理安全指的是在护理工作人员实施护理行为的整个过程中,保证患者能够不发生除法律以及规章制度以外的对病人利益的损害。产科在医院中的所有科室中风险最大的部门,因为产科的病人的病情变化较快,并且对于诊疗的结果、诊疗过程可能会出现的状况预见性比较差,所以,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医疗事故。对于产科而言,护士专业水平的要求以及应急反应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

1影响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

就目前的调查结果来说,产科是发生医疗纠纷最多的科室之一,这是由于其本身所存在的风险性所决定的。然而护理质量的高低对其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护理与孕产妇、新生儿的生命息息相关,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酿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而带来遗憾,加强产科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也是确保产科护理质量的重要举措。

1.1技术水平不到位:从目前我国的护理人员构成来讲,主要年龄都集中在20岁左右,基本上都是刚刚从学校毕业而缺乏专业的护理经验,在操作技术的使用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在手术的进行中,不能快速反应,配合医生的诊疗服务的需要或者与医生的配合不默契,这些往往会为护理安全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由于新技术、新知识的推广应用,护理技术复杂程度增高,给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工作压力,影响产科护理安全。

1.2责任心缺乏:护理工作除了技术上的要求以外,更多的是对于责任心的要求,护理工作是一个良心活。如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不能仔细的观察病人的病情并且对其进行记录就会造成不能及时的处理一些问题,从而会造成胎儿或者母亲的死亡或者是出现生命危险的状况。这些危险后果的产生大都是由于责任心的缺乏所造成。他们对于工作缺乏严谨的工作态度,未能体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

1.3缺乏法律意识:一般而言,护理记录是能够反映护理过程真实情况的有效记录,也是当发生纠纷或者在对患者进行后续诊疗的一个依据。但是在产科护理中,常常由于产科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造成不能及时的对其医疗内容进行记录,有时候护理记录的书写不符合规范,或者是在事后摘抄、补写,这无形的为护理安全造成一定的隐患。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其原始的护理记录因此而失去法律效力而造成院方无法举证。缺乏法律意识的另一表现是,护理人员缺乏对于患者的隐私保护意识,比如在对产妇做产前检查或者手术前检查时没有注意到对病患进行隐私部位的保护。这些种种的情况究其缘由都是因为护理人员没有足够的法律意识。

1.4缺乏沟通:护患关系是否融洽是决定在护理中是否会有利于病人恢复的一个主要积极因素。但是在妇产科常常由于缺乏沟通或者因为护理人员没有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而造成许多的问题出现,如护理人员的态度引起的对于病患的心情的干扰等等。

2 产科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对策

2.1加强安全管理的措施:加强安全管理首先要从院方做起,首先,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使得产科的护理人员具有专业的服务素养,具备一定的安全护理能力。其次,作为产科的管理人员应该对护理人员有意识的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活动,因为这样可以使得遵守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成为一种本能的要求。第三,对护理人员进行风险教育,使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预见可能会发生的护理风险,并尽可能的把发生风险的可能性降低,甚至使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2.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护理人员从意识上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严格的规范操作训练使其能够提高技术,让优质的产科护理成为从思想意识到实践行为上的必然选择。当然对其操作技能的管理培训,还包括书写护理文件。如何的保证在短时间内及时的记录操作过程,如何的保证其记录的可靠性都是对于护理人员在技能培训时应该选择的内容。

2.3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护理的成败决定于两个方面,一是,护理的过程是否具有专业性;其二是护理过程中是否达到了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前者是技术层面的要求,后者是心理层面的要求。因此护理服务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良性沟通不仅仅有利于病人的病情的恢复,同时也有利于医师工作的顺利开展。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有效的避免可能将会发生的医疗纠纷。作为护理人员一定要合理定位自己,知道如何避免自己在语言上的粗暴,以及态度上的蛮横。在术前和术后一定要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并且依据病患的要求,尽量的保证患者的隐私。

3 结语

产科是发生护患纠纷最多的地方,这当然是由产科的高风险本质所决定的,要保证产科质量防止差错事故,产科护士必须加强安全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从法律角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护理操作流程,明确对待护理安全的态度,提高安全意识,打造护理安全文化。医院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安全管理,保证产科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从细微小处着眼,将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篇(4)

任职资质:

1.具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具有N3级及以上护士资质,从事5年以上病区护士长工作。

2.临床专科护理业务知识扎实,专科及基础护理技术熟练,有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

3.掌握护理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护理管理能力。

4.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工作职责:

1.在护理部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所分管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在职教育、科研管理工作,是分管科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应对护理部主任负责。

2.负责护理部计划在科室的落实工作;根据护理部的工作计划,制定大科工作计划并落实,做好记录。

3.负责督导分管各科室护士长护理工作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每月审核护士长手册。

4.负责督导分管各科室护理规章制度的执行和各项护理规范落实。

5.负责指导分管科室危重、疑难患者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负责组织科室的护理会诊、疑难病例讨论、护理查房工作。

6.负责所分管各科室院级护理质量检查和分析,督导科室整改措施的落实,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7.负责制定大科内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落实。

8.负责分管科室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对科室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应及时追踪,督导科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和整改;每月进行大科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

9.负责分管全院护理质量检查项目的检查、分析和整改工作。

10.负责分管科室护理科研、护理革新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指导护士及时总结经验及撰写护理文章。

11.负责分管科室护士层级管理工作,督导科室年终护士晋级考核、绩效测评工作。

12.负责与协作部门相关工作的沟通协调工作。

工作标准:

1.

按时完成护理部布置的各项工作。

2.

掌握分管科室护理现状:人力资源分布和使用、专科护理质量控制环节等;掌握每日各科室护理人力配备、危重病人情况。

3.

工作计划明确,按照计划落实各项工作,做到年、季、月有计划有总结。

4.

分管各科室能正确有效执行医院和护理部的各项工作计划。

5.

分管科室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执行到位,护理人员按照规范落实各项护理工作。

6.

护士在职培训工作有效,护士考核合格率达到全院标准,护士的专业素质能适应岗位的需求。

7.

科室的质量控制有效,质量数据收集真实,能使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量分析和整改,能按照PDCA促进科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8.

分管科室护理质量达标,能及时督导所管科室不良事件的分析和整改,无发生严重的护理差错和事故。

协作部门工作关系交往:

外科护士长:总务科、药学部、设备科

内科护士长:院感科、检验科、信息科

骨科护士长:客服部、输血科、保卫科

每周工作安排:

1.

周一上午9:00参加护理部会议,汇报上周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本周的主要工作安排。

2.

每周至少有3天深入临床科室,督导科室各项护理工作的落实。

3.

按照计划落实科室的培训和质控工作。

每月工作安排:

1、按照护理部安排进行全院护理质量检查。

2、每月至少参加3个科室的科会,协助病区护士长进行质量分析和改进。

3、进行全院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分析并做好记录。

4、参加全院护理质量分析会议、护理安全分析会议、护士长例会,书写质量检查结果并进行通报。

5、每月参加护士长的夜查房和节假日查房。

篇(5)

关键词 儿科 护士长 病区 质量管理

人员管理

(1)加强责任感和专业思想教育的意识:定期组织科会,激发护士爱岗热情,明确护士执业道德的具体要求,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对每一位患儿换位思考,假设患儿就是我的孩子,我应该怎样做,使每一位护理人员有责任、有义务建立以人为本的关爱之心。

(2)强化人性化护理的意识:为患儿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安静的就医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重视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组织护士学习医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和交流技巧,学习幼儿管理知识,定期组织有关交流和沟通技巧比赛,能活学活用,同时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家长对护士的不满可以转变为患儿对护士的厌恶,家长的倾向可以变为患儿的倾向性。因此,要求护士向家属详细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耐心解释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对个别不配合的家长,仍要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不断加强护理人员学习的意识: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学习,不断充实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护士长是科内业务带头人,应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熟练的操作技术,做好传帮带教工作,方便大家学习,定期组织业务知识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对低年资护士重点培训,制订年、月培训计划,必要时布置内容,口头提问,督促学习,坚持每周4~5天晨会10分钟小讲课,人人当老师,脱稿讲授,要求重点突出,简单明了,鼓励阅读护理杂志,育儿知识,疾病预防保健知识等,并在科内交流,应用于实践。

(4)注重考核:制订培训考核制度,进行规范化培训。结合本科特点,制订不同年资护士具体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分别从技能操作,理论知识,制度职责,急救药品知识,护理工作质量标准,护理风险预案等方面。每月有重点地进行考核,使人人掌握学习内容和要求标准,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5)合理排班,做好统筹安排:护士长在工作安排上不能仅仅只满足于正常出勤的班次需要,还要针对患儿的病情,合理搭配。结合每位护士的工作特点,发挥各自的特长,采取互补的方法。高年资护士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基本功,可以帮助年轻护士。工作效率高者与工作效率慢者搭配,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加强节假日、中夜班重点时段、重点人的管理(如新入科护士,低年资护士)。每班人员数量配置合宜,避免不合理安排造成人员过多或过少的弊病,以免影响

整体工作效率,影响护理质量。

质量管理

(1)病情观察方面的管理:①培养护士掌握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特点,从身高、体重测量中辨别出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落后和肥胖症,测量脉搏或心率、呼吸时,用相应年龄段的标准判断其正常与否。②通过观察患儿的面色、哭声、精神状态,了解病情轻重。儿科疾病特点为起病急,变化快,病程短。护士要能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分清是饥饿哭闹还是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是寒冷贫血还是低血容量休克?突然停止哭闹,是安静入睡还是窒息?哭声低弱,是还是呼吸困难?

(2)护理文书书写方面的管理:加强科控,院控二级质量的控制管理,要求责任护士对自己所管床位患者的病历每天自控,科控成员和护士长每周随时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意见。护士长要把好病历出科关,护理部每月质控,月末将科内质量检查和护理部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并整改,并制定目标,落实措施,在下月评估完成情况。通过反复检查,不断改进,体现出了质量持续改进的过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病室管理方面:儿科病室卫生普遍较差,在这方面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每日认真进行晨、午间护理,按规范做好病室管理,做好入院宣教,加强安全知识,卫生知识教育,使家属爱护室内设施,避免患儿随地大、小便,乱扔纸屑。并按要求落实消毒隔离措施,为患儿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家属满意度。

安全管理

(1)培养现代执业意识:为了适应现代社会服务对象高质量、高标准的需求,积极组织护士礼仪学习,接受宾馆服务模式训练,病区制订患儿从入院到出院各个服务环节流程,要求护士掌握普遍性沟通内容,并规范语言、规范着装,仪容仪表大方得体。病区还制订了护理操作流程,使护士系统地学习和有效的鞭策自己,从而增强执业意识。

(2)加强法律意识:加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举证责任倒置,护理文书具有法律依据作用。这就要求护理病历书写不得重抄、涂改,病情观察记录必须仔细、完整。通过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分析,使护理人员明确写好护理病历不仅是为了自己,同时也是保护患儿的合法权益。

(3)安全超前意识:使护理人员有安全预警意识,将不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不断学习安全管理条例及儿科护理安全工作制度等,吸取其他科室或兄弟医院发生的医疗差错教训,定期组织本科人员进行安全隐患分析,查漏补缺,针对输液、注射、处理医嘱、患者管理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分析,要求人人参与安全管理,心中有数。对易发生风险的新入、疑难、重危、早产儿、新生儿等患儿,入院后即制订安全护理措施,班班交接,督促落实。

参考文献

1 李友良.2240份疑难危重患者护理病历质量分析及干预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69-70.

篇(6)

[关键词] 血液科;风险管理;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3-011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n the nursing safety for the hematology department by risk management. Methods A total of 12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 hospital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from June 2011 to July 2014, to strengthen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13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 hospital as the control group from June 2011 before, without to strengthen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The rate of adverse event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for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ate of adverse event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2.34%)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31.85%)(P

[Key words] Hematology department; Risk management; Nursing safety

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以及探视者所要面临伤害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及采取解决措施的过程,其贯穿于患者护理、治疗的全过程[1]。血液科患者的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且患者住院时间较长,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比较多。因此,在血液科护理工作中,应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能有效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为了分析加强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我院分别对263例患者进行管理前、管理后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血液科2011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8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男73例,女55例,年龄20~65岁,平均(42.6±4.1)岁;另随机选取我院血液科2011年6月之前收治的135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男79例,女56例,年龄 18~78岁,平均(48.1±3.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主要管理措施如下。

1.2.1 建立风险管理组织 建立由护士长、责任组长及责任护士共同组成的风险管理小组,加强风险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及其实施方法[2]。同时根据血液科的特殊情况及特定的安全形势,并定期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会议,对血液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现状进行分析,将当前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隐患找出,以制定相应、可行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降低血液科护理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1.2.2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并树立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护理风险管理观念,加强其风险管理意识,增强其对护理风险管理性的认识。另外,还要严格考核护理人员对《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3]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掌握。

1.2.3建立完善的风险预防及风险监督机制 血液科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预防及风险监督机制,以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文书书写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并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中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以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

1.2.4严格遵循风险管理程序 首先,要提高风险管理人员及相关护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每周组织护理人员对科室中可能存在的护理不良事件的识别。其次,组织会议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以合理分析风险的来源及造成的危害,并根据不安全因素的排列顺序进行岗位的合理调整,以加强护理风险管理[4]。然后,在识别、评估及分析护理风险之后制定相应、可行的风险防范计划,以预防护理风险的出现。最后,当风险事件发生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将风险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对已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与修正,做好决策思路,尽可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1.2.5完善与落实护理管理制度 完善与落实护理管理制度,要求病区护士长将病房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等以及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控制检查落实到位,必须落实到每个人,以强化其安全管理意识[5]。

1.2.6 制定护理风险预案 根据血液科的特点制定可行的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如跌倒、坠床、用药错误、输液反应等不良事件的应急预案。同时组织护理人员增强应急能力的培养,以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具备独立应对各种不良事件的能力[6]。如在静脉输血前,必须得到患者的输血治疗同意书,并对血液的乙肝五项、艾滋病抗体等详细检查,制定可行的输血流程,严格查对制度,若发生输血反应,必须及时采取应急预案,保障患者的安全。

1.2.7 加强病区安全管理 对于危重患者,尽量安排在距离护士站较近的病室;对于老年患者、小儿应增加床栏,并将暖瓶、锐器等危险物品放置在距离患者较远的地方,以防发生坠床、烫伤等不良事件。同时保持病房、卫生间、走廊的地面干燥,适当增设扶手,以防患者跌伤。

1.2.8 强化高危环节的安全防范 在风险管理中,护理管理者必须善于识别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抓好关键点与强化高危环节的安全防范,同时加强重点环节的护理管理及监督力度,做好人员调配,尽可能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1.2.9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加强对患者中午、夜间以及节假日重点时段的护理安全。由于血液科具有患者病情重、工作量大等特点,应采取弹性排班,做好重点环节工作。由护理骨干专人负责重点患者、特殊操作以及高难度操作。根据血液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及需求合理安排人员,更好地应对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1.2.10 保证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提高血液科护理相关文书书写与质量的控制标准,严格要求护理人员规范进行相关文书的书写,保证护理文书书写的质量。而科室质控组则要定期与不定期加强对运行病历的检查。由责任组长及护士长加强对出院患者的护理文书质量进行详细的检查及审核,以确保护理文书书写的质量。

1.3观察指标

观察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住院前向每位患者发放我院根据相关文献报道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所拟定的满意度调查问卷[7]。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住院安全、住院环境、服务技术、服务态度、安全宣教5个维度,各个维度分为5小项,各项分为4分、3分、2分、1分四个等级,总分100分,最低25分。①非常满意:评分>90分;②满意:评分在76~90分之间;③一般:评分在50~75分之间;④不满意:评分在50分以下。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85%,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7.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9%,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的输血不规范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输血不规范发生率为0.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7%,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一系列不安全事件,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具有不确定性。血液科患者具有病情重、病情变化快、治疗难度大等特点。在患者长时间住院过程中,由于患者、护理人员、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引发各种护理风险事件[8]。尤其是输血护理操作中,输血作为血液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若输血不规范,非常容易导致引发护理风险事件,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9]。这就要求在血液科护理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建立风险管理组织、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制定护理风险预案及加强病区安全管理等措施,对护理工作中现有与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识别、评价及处理[10]。一方面,通过增加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风险应对能力,能真正做到“预防为主”,使护理人员能更加自觉地规范护理操作及行为,同时使护理人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也能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冷静应对,有利于实现对潜在风险因素的控制。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护理风险预案,能有效根据血液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流程及应急预案,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抽血、输血流程,以保证抽血、输血工作的有序性,减少不规范操作的出现,切实保障患者的安全[11]。另外,通过加强安全管理与优化人员配置,有利于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能,使更多的护理人员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另外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预防、风险监督机制及完善与落实护理管理制度,使科室风险护理工作的实施能做到有据可依,有利于增强风险预防、监督及管理工作的实施力度,从而保证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加强高危环节的安全防范,通过识别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抓好关键点,重点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要求护理人员要保证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并加强对运行病历的检查及护理文书质量的审核,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Puthiyakunnon等[12]认为,风险管理尊重患者的人格,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管理,是降低临床护理风险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输血不规范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在血液科护理管理中加强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输血不规范发生率,有利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九凤. 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体会[J].河北中医,2012, 34(3):453-454.

[2] 周燕,郭智,何学鹏. 血液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分析和体会[J]. 中华全科医学,2011,9(8):1321-1322.

[3] 刘贵芳. 护理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探讨[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7(9):160-161.

[4] Grogan AD. Sudden onset oculo-cardiac reflex post-traumatic eye injury in PNG:A case study and discussion[J]. Australas Emerg Nurs J,2014,17(3):135-137.

[5] 杨开秀. 护理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的安全分析及对策[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57-259.

[6] Agmon M,Armon G. Increased insomnia symptoms predict the onset of back pain among employed adults[J]. PLoS One,2014,9(8):e103591.

[7] 姜蕾,顾,李艳军,等. 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实施及应对举措[J]. 北方药学,2012,24(6):124-125.

[8] Caba M,Pabello M,Moreno ML,et al. Main and accessory olfactory bulbs and their projections in the brain anticipate feeding in food-entrained rats[J]. Chronobiol Int,2014,10:1-9.

[9] Giudice ME,Young SM,Vella ET,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uspected lung cancer in primary care[J]. Can Fam Physician,2014,60(8):e395-e404.

[10] 黄玲,梁素苗,刘芸. 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84-85.

[11] 徐爱萍,汪晓云,杨明霞,等. 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09,6(33):132-133.

篇(7)

[关键词] 护理;风险因素;风险管理;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c)-0173-02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医疗护理事业的发展,社区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深圳医改的实施,“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康”观念已越来越深入人心,在发展的同时社区护理护患矛盾和纠纷也呈上升趋势。社区护理风险是指社区卫生服务站或社区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我社康中心从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对本社康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从中找出风险问题,从风险问题出发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本社康的自愿患者进行调查,共1 130例,其中,男511例,女619例,年龄21~78岁,平均(45.5±4.5)岁。

1.2 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1年6月本社康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共565例。根据满意度调查结果找出风险问题,从风险问题出发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实施半年后,对2011年6~12月本社康的患者再次进行满意度调查,共565例。对比风险管理对策实施前后的满意度结果。

1.3 调查表内容

总分是100分。除了第2与第3项15分外,其他项都为10分。具体内容包括:(1)患者知情权有关的风险,包括皮试及外带药物的注射同意书等;(2)专科护理技术水平低的风险,包括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输液时要注射多次等;(3)知识缺乏造成的风险,医学基础理论和专科护理知识缺乏,对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预见性不足造成的风险;(4)服务态度与沟通不良的风险,护士缺乏耐心的解释或态度冷淡易引发纠纷,特别是对小孩失去耐心,还有医疗费用的增加更易引发医患关系的冲突;(5)社康中心管理不善造成的风险,包括输液区小,破旧,地面湿滑,门窗残旧,卫生状况不佳;(6)护理人员少造成的风险,患者多时未得到及时的护理;(7)保安安全管理造成的风险,钱包的丢失及财物的失窃等;(8)医疗费用的风险,无发票,对于收费项目的不理解,对于医保卡的使用情况不明等;(9)护理记录的风险,未做好各种护理记录,护理记录与病情不相符,记录缺乏衔接性,随意涂改或代签名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风险管理对策实施前(2010年12月~2011年6月)的满意度为(82.0±4.6)分,风险管理对策实施后(2011年6~12月)的满意度为(96.0±5.6)分,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1。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随着我国人口以及新的医疗保险制度政策的出台,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理念的普及,社区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社区护理起点低、发展快、进修学习机会少,护患矛盾和纠纷呈上升趋势,社区护理安全是困扰社区护理发展的瓶颈,加强主动服务意识,防范与化解医疗护理纠纷是社区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风险管理对策实施前(2010年12月~2011年6月)的满意度仅为82分,说明我们社康管理存在的风险问题还是多方面的,从中找出风险问题,从风险问题出发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保证能最大限度降低护理风险。(1)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对于需要皮试的患者或者外带药注射的患者一定要患者签皮试及外带药物的注射同意书,同时要对患者详细解释。(2)各社康中心的护士到上一级医院的各个科室进修学习,特别是急诊科,熟悉掌握各种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特别要加强急救知识的学习。(3)加强专科业务知识培训,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风险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讨论。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操作流程。鼓励各社康中心的护士进行自身的学习,通过护理的自学考试提高自身的护理专业水平,新知识的学习可以及时了解临床上的新动态,新的护理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4)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3],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想患者所想的,做患者想做的,以诚恳的姿态去对待工作。(5)社康管理中心环境的改善,自社康中心搬了新地址之后,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种生活设备都配备齐全。环境的改善使患者的心情也有较大的改善。(6)对于每个患者的每个收费项目都必须打印出发票,坚持按物价标准收费,对于患者不理解的收费项目要加以解释,对于哪些药物是自费或者医保报销比例小的必须给予告知。(7)向医院申请增加护理人员,尽量保证所有社康中心的患者都能得到全面的照顾。(8)增加社康中心的保安安全,加强巡查制度,晚上必须留有保安员值班。(9)加强护理记录管理,建立和执行双向转诊标准制度。为了防范医疗纠纷,维护医护人员、患者的合法权益,应加强护理记录的书写管理。

风险管理对策实施后社康中心的满意度达到了96分,说明风险管理对策的实施收到很好的效果。社区护理风险管理体系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是管理体系的精髓,运用风险管理能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活动,最大程度地杜绝了社区医疗护理纠纷,确保了医疗安全。重视对护理环节中不安全事件的管理,就能最大限度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不断提高护理质量[4-6]。

[参考文献]

[1] 邹晓清. 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 护理管理杂志,2003,3(6):22.

[2] 许莲. 浅谈社区护理中的安全管理[J]. 健康天地,2010,10(4):145.

[3] 永利容. 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实践研究[J]. 泸州医学院学报,2010,33(3):346-348.

[4] 李雪晖. 骨科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与安全防范[J]. 中外健康文摘,2009,8(5):224.

[5] 黄江宜. 护理风险分析与护理风险管理对策[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53-15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