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茶艺礼仪的特征

茶艺礼仪的特征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29 17:25: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茶艺礼仪的特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茶艺礼仪的特征

篇(1)

关键词:茶文化;茶艺表演;传统音乐;茶道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133-01

音乐与茶艺的结合由来已久,无论是在保存的古代文献还是画作中,都能看到音乐和茶艺相结合的影子。唐代有《调琴啜茗图卷》和《宫乐图》,都描绘了音乐与品茗香结合的场景,而在近代的茶馆中,更不乏有品茶赏曲的记载。

一、茶艺表演的特点

所谓的茶艺表演是将泡茶的过程科学有序、形象优雅的展示出来,让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领略茶独特的艺术,在韵味独特的氛围中陶冶修养。特别在2O世纪70以后,茶艺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茶艺表演也成为了茶艺术传递的载体,去独特的艺术表演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

茶艺表演有很多类型,但主要有以下几类:

民俗茶艺表演:主要体现民族特色的饮茶方式,不同的民族风俗就会有不同表演方式。如“西湖茶艺”、“台湾乌龙茶茶艺”、“赣南茶礼”、“白族三道茶”等。 传统茶艺表演:主要来源于历史茶文化的的重现,如 “唐代宫廷茶礼”、“仿宋古茶”。其他茶艺表演:以茶为载体的,反映特定文化内涵。如“禅茶艺术”、“火塘茶情”、“新娘茶”。

在表演的过程中,其他的因素都要与表演的类型相呼应:例如表演的服装、表演的氛围、表演的道具、表演的音乐、表演的礼仪、表演的顺序等。不仅如此,茶艺表演还要遵循几个原则,即“精、清、净、美”。精:从茶叶的选材到茶具的选用以及水的要求,都要做到精。清:茶艺贵在体现清心养性,因此表演要体现清静的环境和氛围。净:要保持环境清静无杂物,方能去除杂念,净化 心灵。美:美应符合艺术之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原则。

二、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是我国在特定的背景文化下自身创造、表现本民族特色文化的音乐,我国的传统音乐有自身的特性,传统的音乐的定义并不完全取决去创作的时间,主要取决于创作的特征和表现艺术,如《渔舟唱晚》、《二泉映月》虽然是创作不久的作品,但是其具有传统音乐特性,因此也是传统音乐。中国的传统音乐具有以下几个特性:世代相传:传统音乐文化总的来讲并没有中断过,代代相传承。民族特色:中国传统音乐有自身的特色,并不与别的国家雷同。历史悠久:中国传统音乐具有5000年的发展史。博大精深:中国传统音乐形式多样,表现的情感和内涵丰富深刻。

我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具有很多现代音乐所不具有的特点:

纯净:其所表现的乐器简单,旋律清纯,因此能去除人们心中的杂念。

朴素:传统音乐的修饰很少,因此更加空灵,带给人们以洗尽铅华的轻松。

典雅:传统音乐是大雅,完美和谐而庄重。

唯美:传统音乐所呈现的意境潺潺流动,将美定格在心中。

因此在茶艺表演中,如果能加上传统的音乐,那么更能增添品茶的意境和氛围。

二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其音色与人声相接近,其音色深沉而平和,在茶艺表演中加入二胡,能表达出茶艺的沉静厚重之感。

传统音乐在整个茶艺表演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音乐选择的不对,那么气烘托的艺术氛围就不对,那么其表达的茶艺文化就不能被人们所接受,从而达不到传承茶艺文化的作用。因此,在选择音乐之前,一定要先把握好茶的文化背景和表现主体,从而选择适合的传统音乐。如果茶艺表演动作轻快,则可选择《雨打芭蕉》节律明快的音乐。如果动作比较慢柔,则可选择《春江花月夜》等节奏舒缓的音乐。因此,音乐已经成为了茶艺表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了音乐,茶艺表演就少了灵魂。

无论是在闲情逸致历史还是在寻求精神追求的今天,音乐和茶艺已经密不可分,紧紧相连。在茶艺表演中,传统音乐能烘托出茶艺氛围、明确茶艺主题、加强茶艺表演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厚重的文化艺术情感,并且在表演中起到把握表演节奏的作用,音乐已成为茶艺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了传统音乐,茶艺表演也就失去了灵魂和意境,因此传统音乐在茶艺表演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田竞.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

[2]段红琼.关于中国民族音乐传统音乐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1.

[3]龚永新.试论中华茶艺文化 阶段划分[J].三峡大学学报,2003.

[4]卢祺义,茶艺生活的艺术[J].农业考古,1992.

篇(2)

关键字:茶艺课程,体验式教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TS971-4

1、引言

茶艺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茶艺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主要传授我国茶文化的基本知识、茶叶鉴赏及其冲泡方法等相关茶艺服务流程与技巧。这门课程着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依据本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

2、体验式教学法及其特征

2.1什么是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以中职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帮助其构建知识体系、拓展其实践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教学方法。

2.2体验式教学法的特征

1)学习成为体验的过程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受、操作等形式,来获得感性材料,在经过思维活动的加工去认知抽象的概念。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调动其全部感官、思维,在通过“尝试”,“对比”等方法来比较观察、动手实践,整个学习过程主要以体验方式展开。

2)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体验式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老师通过设定一定的情景,帮助学生来体会,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授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使得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和经历来构建其自身的知识体系。

3)关注情感体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体验式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最根本的要素是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传统的教学方式多为老师机械教,学生接受多为被动的方式,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之间的情感投入较浅。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有效的实现互动,在这种互动式教学中,对于相关问题可以实现情感与体验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理,指导相互融合共同的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体验式教学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快乐,激发其学习的情感,有利促进其思考以及思维的发展[1]。

2.3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意义

对比体验式教学与传统式教学可以看出,体验式教学传授的知识较传统教学方式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方式属于填鸭式教学,过分的强调记忆,教师在课堂上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基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标准化学习模式,过分的强调理论系统化。而体验式教学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感受体验、领悟获取知识,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将学生感受放在第一位,凸显学生是教学主体。茶艺课程是一门具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有着如下的意义:

1)实践性和趣味性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验式教学实习了将理论知识与一定的技术能力相融合后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茶艺课程体验式教学中通过构建模拟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环境中赏色闻香、开汤品饮和动手操作,通过自身的亲身体会来体验到茶叶的品尝与鉴别以及冲泡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体验式的教学基本实现像娱乐节目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来与学生进行互动,将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参与者,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并体验到学习带来快乐。

2)强调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体验式教学法是以锻炼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实质是不再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实现自己来获取答案的途径,最终实现知识的获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实践的锻炼,其鉴赏能力、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得到了锻炼,为其日后学习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体验式教学法在茶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体验的产生主要源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着亲身的经历,因此,这样的切身感受对于体验形成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一定教学场景和活动,来将学生的注意以及思维方式吸引到教学中来,在活动中“以自身体会,用心去检验”,从而达到体验的目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通过兴趣来引导学生去探索事物,思考问题,动手实践。在茶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运用多媒w技术、音乐等手段,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

3.2强调动手,培养能力

在茶艺课教学过程中,茶艺技能的掌握是这门课的重点内容,为此要着重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收集相关的茶艺资料根据茶艺师日常工作方式、内容等做好接待、准备、演示等,组织学生做好课堂上的礼仪接待、操作模仿、组织实施等相关环节,学生可以亲身的体验茶艺师的日常工作,其严格的按照茶艺师日常工作流程来培养学生,从茶艺师具体工作开始,将茶的历史、利用、发现等相关的茶文化引入到教学中,通过对茶叶相关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茶艺方面的学习与体验、实践,在回到茶艺师日常工作中,利用在日常积累的茶相关知识、礼仪、文化等集中表现出来,实现对茶艺各方面知识的熟练掌握,既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学习,又能掌握茶艺基础知识[2]。

4、体验式教学法在茶艺课堂教学中的环节设计

本文以绿茶茶艺教学为例,结合体验式教学对课堂进行相应的设计和组织。将茶艺分为如下几个环节:1)茶叶的鉴赏2)泡茶技巧的学习3)茶艺的表演。具体的操作如下:

首先在课前做好准备,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穿着相应的服饰,再配以古典音乐,让学生体验到传统茶室的氛围。老师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实物引出体验式教学的主题――绿茶。首先老师展示西湖龙井茶、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太平猴魁等绿茶名品,引导学生对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匀整度等特征对茶叶进行鉴赏,然后一起品饮这些绿茶。继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绿茶的品质特征及不同绿茶品种之间的区别。其次,对于泡茶环节老师要依据主题来选择合适的茶具和用水,结合绿茶的冲泡特点与学生进行讨论,确定最佳的泡茶方法。最后,在老师的示范讲解后,学生自行编排茶艺表演内容,自主参与、体验,从中掌握相关茶艺技能。

通过体验式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更好的激发了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茶艺课程的兴趣,并通过亲身体验来熟练掌握茶艺服务流程与技巧。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职 人文素质 培养 初探

一、引言

笔者所在系部 ――外语与旅游系所拥有的专业如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茶艺专业及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等属于综合性很强的服务行业,也是一项人文内涵丰富的文化事业。这要求其所有从业人员,尤其是作为行业人才预备队的相关专业的高职生,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不断增强人文素质。为此,笔者在2008~2011年三年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内涵及相应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二、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

人文素质通常是指掌握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所表现出的一些内在修养及其外在特征。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行为应表现在:知识丰富,心胸宽广,举止文雅,行为勇敢,懂得如何善待服务对象,善待社会和大自然。

三、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两个途径之一:加强显性课程建设,改革创新第一课堂

职业教育中蕴涵着许多丰富的人文价值。比如,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要求的谨慎和严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要求的安全和万无一失;电算会计专业要求的简单明了和逻辑清晰,茶艺专业中的“和谐”观念等。在学习技术、掌握知识的时候,也是在培养学生这方面的人文修养。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是在第一课堂即专业技术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一)实行校企联合,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人文素质

1.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该专业主动与企业沟通,促进校企、校政合作。2010年7月,柳州市旅游局组织开展全市四区六县范围内的乡村旅游资源及发展现状专项调查,委托旅游管理专业负责柳州市城中区、鱼峰区及柳江县、鹿寨县和三江侗族自治县二区三县范围内的乡村旅游调查工作。专业老师带领学生通过调查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近群众,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2011级专业师生,积极参与校政合作项目――柳州市旅游局的柳州市国内旅游情况抽样调查。专业师生通过深入旅游景区(点)、酒店、旅行社等,与游客、与企业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做数据统计分析。调查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行业对高职学生素质要求的信息,而且发现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及与行业要求的距离,从而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使自己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升华。

2.商务英语专业为学生创造有利于习得语言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运用对象语,有效地帮助学生习得语言。2010年5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积极参与了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师生“中国文化之旅”夏令营的接待工作。接待工作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了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培养世界意识和主动服务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该专业学生还连续三年参加了广西大学生戏剧节活动,通过此活动,加深了他们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的本领,能更有效地获取文学、史学和哲学等人文学科的若干知识,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华的熏陶。

(二)建立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专业课程,结合职业实际,提高学生职业人文素质

系部各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在课程教学计划中穿插设计人文素质的教育内容,围绕职业技能所需要的表达交流、合作交往能力,以及职业、责任心、价值观等教育内容,做好相关设计,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1.商务英语专业不仅传授英语语言知识,更重视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传递英语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思想,促进学生自我发展。通过设置《英美文化概况》《英美文学宣读》等课程介绍英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在进行跨文化英语精读教学中,将异地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教学,使学生站在新的高度上以新的眼光重审世界,也审视自身。

2.在旅游管理管业的课程设置中,地理学、植物学和建筑学知识不再作为专业课程的延伸或附属,而是作为必修知识予以强化,以提高学生的旅游规划水平和导游服务层次。该专业还重视对于学生即未来的旅游从业者对心理学、管理学知识的掌握和审美修养的强化教育。《客源国地理》《游客心理》及《美学》等课程通过传授人文知识,使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再外显为人文行为。

3.茶艺专业中的中华茶文化所包含的素养、价值以及对理想、对美的追求等人文精神教育是培养和提高综合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茶文化贵真、尚和、崇俭、重德的内涵, 为高职教育提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找到传统文化的源泉,能有效促进高职大学生文化知识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系部的茶文化教育以必修课、选修课、学术讲座、报纸、杂志、黑板报、茶艺协会、茶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 同时利于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茶文化氛围,使学生自觉接受人文素质的不断培育,从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质、行为, 甚至改变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系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两个途径之一:注重隐形课程开发,蓬勃开展第二课堂

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平台,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起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因此,系部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把人文教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使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在第二课堂中,如何加强学生的社团活动、课外活动和实训实习以及社会实践中“隐性课程”的建设,如何将人文素质教育的讲座和主题教育活动等课程化、制度化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内涵。

(一)开展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课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隐性课程,是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系部精心设计调查范围和实践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各种纪念馆以及校内外的文化景点,参加社会调查、访谈等活动,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如“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爱心使者,义务助民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行为修养、生活品位、价值观念和责任意识。由于措施有效,系部学生参加2011年学院第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共获得9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和3个优秀奖。

(二)建立人文社团,塑造自我,陶冶情操

高职院校通过对松散、自发的社团活动系统设计和科学组织,达到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目的。

1.笔者所在系部现有社团情况

隶属于系团总支领导的社团有合唱团、舞蹈队、飞扬旅游协会、茶艺表演社团、礼仪社团、创新实践团、星光剧团、英语俱乐部、健美操协会、模拟外贸公司、泰语协会等11个社团组织。

2.系部大学生社团的类型

目前系部大学生社团组织基本上有以下三种类型:

(1)学术学习型,如泰语协会、英语俱乐部、茶艺表演社团等,这类社团一般是由学生为了自己的专业课程的研究而创立起来的。

(2)文娱体育型,如飞扬旅游协会、健美操协会、舞蹈队等,这类社团的主要宗旨是帮助学生锻炼身体,陶冶情操,让学生在紧张的课堂教育后得以放松。

(3)社会实践型,如创新实践团、模拟外贸公司等,该类社团以实践为主,帮助学生多动脑动手,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在这三种基本社团类型当中,最受欢迎的社团类型是社会实践型,其次是学术学习型和文娱体育型。

3.系部社团取得的骄人成绩

在2008~2011年的三年里,系部社团活动蓬勃开展,硕果累累:我系英语俱乐部连续三年获得学院三星社团荣誉称号;飞扬旅游协会积极参与2011年广西首届园博会志愿者服务获得好评;茶艺社团成员参加2010年、2011年柳州茶艺技能大赛连续两年荣获高职组第一名;创新实践团成功组织2010年广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院赛区决赛工作,还参与了系部与柳州市旅游局国内游客抽样调查合作项目;合唱团代表系部参加2010年学院元旦节目汇演获一等奖,2011年学院第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合唱比赛获二等奖;礼仪社团成员参加广西工学院2012年第四届汽车文化节汽车宝贝大赛活动,黎洁莹获最佳才艺奖,宫园园获2011年柳州市第二届“风情柳州”导游大赛亚军、最佳新人奖、十佳导游员称号,蓝琳琳获得学院第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之第二届校园模特大赛第一名,黎洁莹获得第三名,礼仪社团成员还负责了2011年10月28日在柳州开元寺举行的盛大玉佛赠送仪式“迎佛入殿”的礼仪工作;模拟外贸公司成员蓝妙姗参加第一届全国国际贸易职业技能竞赛获得综合技能三等奖;泰语协会与泰教共度宋干节的报道被2011年4月15日的《柳州日报》在04版以“欢度泼水节 体验泰美食”的标题报道;舞蹈队的作品“剪纸姑娘”被选中参加2011年柳州市第二届“风情柳州”导游大赛颁奖仪式的演出;星光剧团代表系部参加2011年学院第五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经典诵读大赛以三人组合《我爱归来吧我爱》获得冠军、《致橡树》获得亚军,参加2011年柳州市纪念“12.9”运动诗歌朗诵比赛获三等奖;英语俱乐部成员参加2010年“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获优胜奖,参加2011年广西农垦杯外语演讲比赛柳州赛区比赛获一等奖。

五、抓住机遇,谋求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和谐统一,发掘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摆在学院面前的一道不可回避的问题,而建立学院学生素养工程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系部将抓住学院在评估后时代抓复评、争创示范校、空前重视学生素养工程的机遇,配合学院做好相关工作,致力于以优秀文化为载体的人文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如何谋求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和谐统一,发掘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系部将不断探索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顾明远.高等教育与人文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2002(1):25-26.

[2]夏中义.大学人文读本・人与世界[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6- 48.

[3]石亚军.论人文素质教育的“332架构”[J].中国高等教育,2006(19).

[4]周春燕,程康.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及人文精神的构建[J].江苏高教, 2000 (6): 92-93.

[5]吕迎春. 基于通识教育的高校社团活动课程探索[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2008 (2): 33.

[6]伍德勤,高宝立.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现状及优化策略[J]. 高等教育研究,2007(1) :82 -86.

篇(4)

关键词 农村 中职 《茶艺》课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014-02

一、《茶艺》课课程简介

《茶艺》课是中职学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教授中国茶文化知识和中国茶的鉴赏、冲泡方法以及茶艺服务的流程和技巧,强调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茶习惯的变化步伐也逐渐加快,《茶艺》这门课深受关注与亲睐。根据课程特点,我们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实践教学中引入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教学法,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学生为主导,偏重于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学校教学计划 ,使用项目教学法,整合教学内容,要注意由浅入深,迎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兴趣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为导向,任务是风帆,计划是航线,激发兴趣、驾驭整合教材是关键

在农村中职学校,《茶艺》这门课没有统一的教材,有的学校使用的是《中国茶文化》,有的是自己编的校本教材,但核心的内容基本相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传授的知识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让学生在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完成任务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一般来说,《茶艺》课需要完成的项目如下:模块一:茶文化基础知识;模块二:认识六大茶类;模块三:认识各类茶具;模块四:学习茶艺基本知识;模块五:饮茶习俗;模块六:茶与健康;模块七:中国名山、名水、名器、名茶;模块八:茶与礼仪。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明确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应用。项目教学法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要求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

三、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行为导向法的运用与实施

把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引入农村中职学校校课堂,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专业知识集于“工作任务”中。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组织实施教学,以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为导向,设计工作任务。

以绿茶的冲泡项目为例:1.项目确定:绿茶冲泡。目标:①掌握茶具的使用方法及用途;②掌握冲泡茶汤流程;③ 掌握泡茶水温、茶叶用量、时间;④ 鼓励学生创新,编排更加 “合茶性、顺茶理”表演程序,体现不同茶艺的韵味。2.制订计划:① 时间安排,10学时(包含示范讲解、学生模拟、对学生进行指导、问题总结、提高练习)。②人员安排,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学习成绩、学习方法、语言能力等)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一般为5-10人,每组选定一名组长,由组长进行统筹安排、监督实施等各项工作。3.项目实施:①情景模拟:客人到茶艺馆品茶,点了绿茶,要求茶艺师为其提供茶饮冲泡服务。茶艺师接到茶饮冲泡单后,根据绿茶的冲泡特点准备茶具、泡茶用水,并按照规范的冲泡流程冲泡绿茶。②预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会出现的问题提前设置预案 (如水温、投茶量、冲泡时间等可能出现的问题)。③让学生根据绿茶的特性准备茶艺解说词、茶具、音乐,与小组成员进行相互配合完成茶艺展示。④通过每组的茶艺展示,让学生观察茶叶的品质特点、使用的茶具、用水、以及冲泡手法。4.项目评估:①学生自评:展示结束后,学生根据操作过程进行自我评分,将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②学生互评:学生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每组发放一份评分表,根据表演者操作的内容进行评分,操作结束后,分别指出两组在进行表演时存在的优点和缺点。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听课中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提高现场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接待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③ 教师总评:在评价过程中,应对项目完成情况和学生个人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相结合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不应只评出分数和名次,更应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具体改进的办法,让学生在下一个项目学习中表现得更出色。

篇(5)

关键词:日本茶道;中国茶文化;区别

一、内涵存在差异

茶作为一种超越饮食文化,它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和内涵体现。分析日本茶道会发现,它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实体内容简单,其次是出现不平衡的审美要求,也称之为情趣不对称。可以这样解释,日本茶道更依托于我国禅宗的苦行僧式修行,整个茶道的进行也是有着主次表现的,譬如茶碗多以不正者为常态,碗口外斜,表面不光滑,颜色图案不对称也不均匀。日本茶道非常重视形式,以及蕴含在形式中的精神特征。在制作茶水时,近似于宫廷礼节式的苛刻要求,包括着装仪态,行为举止等方面。它所具有的精神层面表现在“和”“敬”“清”“寂”等方面,每个侧面表现的都是不同的精神需求以及意境展示,譬如主客间的和睦,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饮具的清洁透亮以及饮茶的氛围营造等。

我国的茶文化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思想内涵,它包容着儒学、道学和佛学,这些思想在一起不是产生排斥或者对立的现象,而是包容兼蓄,海纳百川。中国茶文化具有深刻性、思想性,也具有充分的发挥空间。中国茶文化的外在特征和日本茶道风格迥异,它不注重形式但是关注精神元素。其内涵特征可概括为“廉”“美”“和”“敬”等,这其中也体现出我国古代封建思想中的文化特征以及国人的生活行为。其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中国人喝茶非常随意,没有固定的形式,没有固定的格式,更适合于交流以及身心的放松。

二、构成要素存在差异

首先先探讨一下日本茶道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

面,分别是茶具、点茶、茶食、茶花以及相对应的建筑等。

日本茶食的主要形式是三菜一汤,分别是炖菜、烤鱼、拌凉菜以及大酱汤。

点茶的概念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当年11月持续到来年4月份

使用的地炉,另一个是剩余时间使用的风炉。

茶花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根据不同的月份煮茶时放入不同的花料。建筑则是指提供饮茶以及做茶的空间和环境,这也是必备的不可或缺的构建。道具是整个茶道过程中涉及的所有使用工具的总称,其中包括着烧水、壁龛、添炭、点茶、茶事等。

我国的茶文化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茶人、茶艺、程序、环境以及主题,这也是整个茶文化品位的所有要素构成。茶人是饮茶人和煮茶人,茶艺是制茶的技术,主题是具有个性化需求的,程序是整个品茶的流程,环境是品茶的空间元素体现。

三、制作工艺存在差异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的制作工艺,并从中找出差异化表象,中国制茶工艺更加注重技法或者工艺的提升,包括“三法”和“四要”,前者是指制茶法、烹茶法以及佐茶法,后者主要是包括精茶、活水、真水以及妙器等。每一个环节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这是不容忽视的。并且同一个方面的不同研究方法,所带来的效果差异也是非常显著的,给饮用者带来很多意境的体现。相比较而言日本茶道更加注重细节化的处理,礼仪的过程化,也就是意味着日本茶道本身并不注重茶的制作工艺,同时常常是以煎茶法为主,所以通过上面的了解可以充分了解中日对于茶的理解和差异。

四、流派存在差异

如果从广义的层面进行分析,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的存在本身就蕴含着流派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的探讨是以国家为单位进行的。日本茶道中的内部茶道文化繁多,其代表为3000家,均是日本茶圣千利休的传人,其中也表明千利休是日本的茶道宗师,最具代表性,本身也是日本茶道的象征,并且是以禅宗茶道为思想内涵。最后以死捍卫茶道尊严,被后世敬仰。

中国的茶文化主要涵盖以下四个重要的流派,分别是贵族阶层、雅士团体、禅宗领域以及世俗市井。这也更加的说明了我国茶文化是全社会的文化景象特征,因为各个阶层皆爱茶道,这也是全民性的文化特征。既可以享受到生活的曼妙,同时也能够寻获到生活的慰藉。

在中华灿烂的文明中所孕育的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圈中最为著名,也是最受大众喜欢的饮品文化,并已经超越了饮料本身所带来的愉悦感。其中最为驰名的两个代表分别是中国的茶文化以及日本的茶道。如果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日本茶道源自于中国的茶文化,但是又具备自身的特点。本文所需要研究的重点是体现在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之间的特征和差别,二者之间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化表现,这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文献:

篇(6)

“尚美”的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以审美的视野和观念来发现、感受和体验职业之美,进而学会实现职业之美的技能,提高欣赏、表达和创造职业之美的能力。

课程可以很美,很专业

在尚美教育中,学校注重挖掘专业中“美”的元素,构建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一体三艺”尚美课程体系。“一体”是指以学校公共艺术课程为核心和主体,“三艺”是指我校的专业技术课程教学、德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三个主要教育活动实现审美化和艺术化。

在公共艺术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注重专业知识与美的融合。

学校依据教学大纲开设公共音乐、公共美术两大类公共艺术课,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不同。以旅游专业为例,我们认为文化素养和导游技能同等重要,所以在公共艺术课程中有针对性地把建筑、雕塑、书法、绘画、音乐等美育内容向旅游专业侧重,让公共艺术课程为专业课服务。比如旅游专业高二学期的音乐课(《渝东南传统艺术》,以渝东南的民歌、民舞为主要教学内容。我们教学生跳土家族的摆手舞等,让学生学习鉴赏音乐、舞蹈,去了解与民歌、民舞相关的民族传统文化,将美育与导游技能、文化素养教育融为一体。

真正专业的都是美的。我们为专业教学注入审美元素,使学生从技术和艺术双重角度去看待专业活动。例如机械专业教学生做零件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挑选出造型美观、打磨精致的零件,让学生去欣赏、体会自己所学专业的美;再进行专业实践操作,达到熟练精巧的程度,这是美的实现;之后把做成的零件进行展示评比,美是重要的评选标准。在我校每年举办的技能文化节上,机械专业就会展示出他们的车工艺术品,餐饮专业则展演西式调酒、餐巾折花,旅游专业的台式乌龙茶茶艺表演和经贸专业的点钞展示又具有不同的美感,这些美都是专业技术和艺术融合的独特的美。

职业之美,不仅是过硬的专业技能和有品质的职业行为,它更是一种美的职业生活状态,包括:热爱职业生活,不断进取的职业精神和学习能力,“美化生活”的职业态度,等等。与未来职业生活相对应,学校德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是美的。

学校的德育活动艺术化。例如,针对“中职生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校从尚美教育角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最美劳动者…‘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摄影比赛,“理想点亮人生”“中国梦,我的梦”演讲比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等。美,可以启迪美。尚美的德育活动让学生以积极、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各个不同的职业,进而树立美好的职业理想、人生目标。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校采用文学阅读、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艺术之美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对于心灵而言,美可以治愈不适。比如对于有心理困扰和问题的学生,我们采用心理绘画方式,让学生把不愿意用语言表达的情绪和心理画出来,心理辅导教师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学生也可在画画过程中发泄情绪,达到心理平衡。

美可以提升人的心灵。对于健康发展的学生,我们采用文学阅读等方式进行团体教育。例如结合机械汽修专业纯男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差、劳动强度较大等专业特点,我们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作为阅读重点,配合《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5本必读书目,要求学生集体阅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生命的苦难当作一笔财富,用顽强的意志、奋斗的精神和感恩的品质面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

让学生主动“尚美”

较之审美,“尚美”更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的“尚美”行为通常需经历“细节渗透”“引导表达”“自我激发”三个阶段达到。

第一,利用细节渗透,实现“感受一体验一实践”的行为生成。美育的重要途径是“潜移默化”,即经由感性体验慢慢生成行为实践。我校坚持“环境育美”理念,将美的细节融入教育环境中。

例如实训场地是学生培养职业感受、体验职业美的重要环境,因此我校在打造实训环境时,将展示职业现场之美、重现职业情景之美加以充分考虑。厂训导读、工区识别、设备布局等细节尽可能贴近生产、服务第一线,努力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展示职业环境的规范之美、整洁之美、分工合作之美。针对不同专业,我们定制了与之职业相关的统一着装,使学生在细节中切实体验职业之美,从而很快进入角色,产生美的职业行为。例如,机械专业的蓝色工装不仅是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更有深刻的职业美内涵:着工装进入实训场地是机械专业学生必须遵守的一项管理规定,我们引导学生体会,穿上蓝色工装就是“穿”上了执行制度、严谨实作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第二,利用课堂引导,实现“规范一礼貌一优美”的行为升级。美的实现不仅需要环境渗透,还需要逐步引导提升。职业行为之美可大体分为规范、礼貌、优美三个层次,我们利用课堂引导,逐步实现美的升级。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企业管理的“6S”方法,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和安全(SECURITY)。规范化的课堂管理是一种基本的职业之美。在此基础上,我们着重训练学生的专业礼仪。例如服务类专业着重训练学生的仪态美,包括交谈礼仪、接待礼仪、电话礼仪、会晤礼仪、名片礼仪等。“礼貌”是具有专业特征的美,“优美”则更进一步,是学生个性化的美的追求。

第三,利用自主管理,实现“被动一主动”的行动转换。要让“尚美”成为学生主动的行为,我们不仅需要由外而内的引导,更需要由内而外的激发。我校多年坚持学生自主管理,为学生搭建“展示美”和“维护美”的舞台,实现美的激发。

篇(7)

民航客舱服务是特定空间与时间的文化场,也是审美化的新领域。在中国梦视野下,客舱服务面临新的起点。民族审美文化建构是实现中国梦在民航客舱服务领域的重要环节。以当代审美文化辅以民族视角,发现具有中华民族本质的美学精神,分析民航客舱服务中的民族审美理想表达。

【关键词】

审美经济;审美文化;客舱服务

建设企业的服务文化,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是每个行业企业不可回避的战略选择。在经济审美与体验经济的双重背景下,民航服务业因其特殊的窗口地位,更应将文化作为企业制定策略、实施战略、展现营销、服务方式的核心。客舱服务文化是反映和表达航空公司服务文化的关键载体。在全球化背景下,民航客舱服务文化更应彰显民族特色,传播和展现民族文化和文明形象,实现增量增利,提升竞争力。审美文化作为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美和享受美的一种特殊社会活动,是人工而非自然的审美活动。审美文化是由人类审美活动的物化产品、行为方式和观念体系三个基本部分构成的。对于审美活动的行为方式来说,是一种通过审美创造和审美鉴赏两种形式的独特的人类行为方式进行的审美活动,在审美活动中不断客体化审美观念,同时主体化审美物化的人工制品,进而形成审美对象,产生审美感兴。对于审美活动的观念体系来说,审美主体先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体验、评判和再创造,再从对客体的具体形象进行直觉开始,经过分析、判断、体验、联想、想像,情感上达到主客体的融合一致的这样一个社会的审美意识过程,这个体系包括审美理想、审美价值标准等。就“审美经济”而论,虽然还存在一些讨论,但目前学界已取得一定共识。“经济审美化”最早由德国学者格尔洛特教授于2001年在《审美经济批判》中提出,审美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同,其最大的差异在于“审美经济,超越传统经济却不凌驾于传统经济之上,将实用与审美和产品与体验相结合。它是一种以超越产品的实用功能和一般服务为核心的特殊的传统经济。在这种审美经济下人们进行消费的同时,更能够得到美的体验或情感体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就是审美经济形态。就“客舱服务”的界定而言一般也存在广义和狭义的定义。本文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尝试将“客舱服务”界定为:客舱服务过程中,航空公司客舱服务作为舞台,服务产品作为道具,一切以消费者为中心,服务好消费者为目的,创造吸引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味的活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只要是在客舱中出现的,只要能作用于消费者参与、回味的服务,不管是服务内容还是服务本身甚至服务营销等等都应该进入广义客舱服务的界定。

民航客舱服务中的民族审美理想表达

审美理想是广义审美文化定义的首要组成,审美理想是审美文化的集中体现。“理想”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更是一种精神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它是有可能实现的,它在人类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奋斗目标上得到集中的体现。审美理想则基于审美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伦理学强调的极具理性色彩的“理想”相比,审美理想则兼具感性色彩,是完整人性的集中表达。笔者认为,当代中国民航各大航空公司的客舱服务中中国元素的审美理想也有表达,并且已经成当今部分航空公司盈利和提升竞争力的途径之一。前文已谈到对现实伦理生活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对现实家庭伦理的重视以及情感表达是中国汉族审美人生观的基本特性,“孝悌其为人之本与”是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家庭文化的核心,对家庭、宗族的伦理守望是中国汉民族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的最大区别之一,而这一特性在客舱服务当中也有表现。

民航客舱服务的民族审美价值表现

关于价值的定义、属性问题,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此按照哲学意义上的定义对价值进行表达。审美价值是客体基与对主体有利的本质和规定,对主体在感性需要的满足。严格说来,审美并无统一标准,“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但如果将审美价值置于民族语境当中,审美价值则相对具有一定的标准性。当然民族审美价值常常通过感性形象表达,并作用于主体的印象,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特征。但需要注意的是,主体的内在情感与意志,甚至是道德思想,也往往可以通过感性形象表达出来。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仁”严格说来是一种伦理道德思想情感,但是这种道德情感及思想又往往会作用于感性形象“仁者乐山”表达出来。因此,只要作用于感性形象,并通过感性形象表达出来,道德本身也就具有了审美性。当今民航乘务员的审美形象(外在)依然表现出一定的汉民族审美价值标准。中国各大航空公司乘务员的妆容、着装、形体礼仪大多具有一定的汉文化民族审美特征。中国女性外在(妆容、着装和形体礼仪)审美标准传统,虽然经过长期的美学嬗变,在今天的社会当中依然具有一定的接受度。民航乘务员的内在意志、情感、道德的审美标准也具有一定的民族性。所谓道德的形象直观性是指,道德行为本身可以通过感性形象表达。从传统上而言,中国汉民族文化重视伦理道德,并认为一定的社会伦理情感可以通过感性形象表达。实际上,现代民航的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了传统礼仪对建构客舱服务文化的重要性,但也需要认识到,我们已经见到了相当多的中国传统礼仪进入到了客舱服务中,但仍然没有意识到礼仪本身的精神内涵。任何一种礼仪行为都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价值理念的表达,中华礼仪本身基于尊重和仁爱,而这些优秀的价值理念在民航客舱服务当中还具有较大的挖掘空间。

民航客舱服务的民族审美形象彰显

客舱的民族审美形象。客舱本身的民族审美形象已经成为客舱服务的一大卖点。2013年4月7日国航客舱服务部乘务员管理六部金凤组在北京—上海(CA1501)航班的成功执行,它的主体设计元素是“祥云—瑞凤—陶土”,完美亮相于新航空内饰。首先“凤”也是国航的标志,寓意着祥云漫天和福运当头的祥云纹样错落有致地勾勒在机舱壁纸上。椅布织物设计传递祥和、优雅之感的灵感来自于汉代的凤纹图案。此外,新国航内饰中陶纹质色作为内舱地毯的纹样和色调,成功创意地为旅客营造了脚踏实地的安全感和乡邻桑梓的归属感。整体方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的“天地人”理念相吻合,将国航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追求和以人为先的服务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乘务员的民族审美形象。如果单从视觉着眼,乘务员的民族审美形象一般主要包括妆容、着装、姿态、形体四个方面。如今国内民航乘务员的着装民族审美形象也往往通过旗袍表达出来。以旗袍作为民族特色的服饰本身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创意。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航空公司将旗袍作为职业装(当然,乘务员着装应该以职业装为前提),并在设计上选择长期以来的典型模式作为范本,缺少对民族服饰与现代审美语境的契合,不免在视觉上出现单调、同质化倾向。

民航客舱服务的民族审美趣味

与审美理想、审美价值、审美形象不同的是,民航客舱的审美趣味主要集中在客舱服务的内容当中。审美趣味与美感体验有关,一般说来美感体验来源于主体对于客观经验世界的直观,并且在直观活动中,见出人的本质属性。然而由于生活经验、成长教育、心理状态、生活环境的不同。不同的主体(人)在对同一经验事物的体验上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审美趣味的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民族当中又存在着相当同一的审美趣味。中国汉族拥有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长期以来中国汉族的审美情怀已经与饮食水融。严格说来饮食与审美活动无关,但在汉族当中,以“饮”为例(并不排斥食),已经能够深刻反映民族的审美趣味。无论是魏晋名士的狷介还是唐宋诗人的风流,在他们的精神境界中饮与食也成为主体精神境界的核心物质载体。如今全球各大航空公司大多也将饮食作为提升其服务质量的又一途径,然而“茶文化”却是中国汉文化的又一创造。当然,在客舱中的大多数乘客可能很难理解如唐代诗人灵一一般的“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的茶文化精神境界。而部分航空公司也只侧重于对茶艺本身表演诉诸于视觉、味觉的浅层次追求,对茶艺所表达出来的至高精神追求缺乏理解与感悟,而这也是具有民族审美趣味的茶艺服务应该关注和提升的方面。

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