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
时间:2023-11-29 11:09: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在新型医学生物工程技术和方法不断产生、新的医学观念与研究模式不断涌现的今天,王辰认为呼吸学界在敏锐、积极地运用新办法、接受新观念、实践新模式等方面仍显迟钝,学科发展仍显薄弱,研究欠活跃,以致在新形式下与其他先进学科的差距似有进一步扩大之势。
据悉,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重大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长期居我国城乡居民各系统疾病发病率、死亡率之首,疾病负担巨大,已成为国家极为突出的公共卫生与医疗保健问题。另外,由于吸烟、空气污染、人口老龄化、新病原与耐药病原等因素的影响,未来我国呼吸疾病发病形式将更加严峻。然而,现阶段我国呼吸疾病防治与研究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难于应对日趋严重的发病趋势,整体防治能力亟须加强。这一严峻形势赋予了我国呼吸学界重大的历史使命,也为呼吸学科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机遇。
建多学科交融体系
在呼吸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中,王辰认为,呼吸学科的发展方略应构建多学科交融的立体架构的学科体系,合纵连横。“多学科交融领域的‘游戏规则’是哪个学科能够以更积极的姿态与作为投入其中,更多地承担起发展该领域的责任与使命,哪个学科就会更多地‘主宰’该领域的业务与发展。”王辰说道。因此呼吸学科需努力体现自身优点与优势,倍加重视与其他学科有广泛交叉的领域,承担建设与发展交叉领域的主导责任和使命,努力深化研究,提高预防与诊疗水平。
首先,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PCCM)有机结合、捆绑式发展才符合呼吸学科的良性发展,才能培养更专业的人才。而人员队伍建设是内科ICU建设的关键之所在,应切实推动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2013年,上海市已开展PCCM专科医师培训,作为全国第一批PCCM培训单位之一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翟介明认为,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通过推动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学科的发展,形成专科医师培训的骨干教师队伍,从而培养具有呼吸病学与危重症专业素养的青年医生,形成全国呼吸危重症专科培养体系,最终实现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发展和专业人才的培育。
其次,提高肺癌早诊率也是呼吸学科努力的方向之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认为,找到更理想的肺癌早筛方法,让更多患者在疾病早期诊断,是提高肺癌治疗的希望所在,相关研究值得更多医务工作者投身其中。此外,为避免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成为影响“桶中”生命之水积聚的“短板”,“我国呼吸学科被动、消极的文化必须要改善。我国呼吸学界应当清醒认识自身承担的重大任务使命,以呼吸学科发展带动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王辰如是说。
学科防治需携手基层
面对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仅依靠三甲医院之力无法有效防治全国慢性呼吸疾病。需携手基层医生来共同完成。“我国很多社区医生连慢阻肺这样基础的呼吸系统疾病都搞不清楚。”王辰说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教研室主任迟春花同样也这样认为,她反馈我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体系与能力建设现状堪忧。
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HS)已建立近70年,目前用于医疗支出的费用占GDP的9.4%,其突出的特点是具有一个面向全面、看病免费的初级卫生体系,即全科诊所。全科诊所只用20%的总医疗资源,却提供了超过80%的总诊疗人次的服务,日均住院成本足够全科诊所为一个患者服务一年。全科医生的职责包括解决轻症、自限性疾病、慢性病管理等,还为患者提供基本医疗相关的预防手段,以及与综合医院进行合理转诊。从英国对基层医疗考核的项目来看,哮喘、慢阻肺等均占比重很大。
相对而言,我国呼吸疾病防控方面,未得到足够重视。首先在卫生层面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里没有涵盖呼吸疾病;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里没有将呼吸疾病纳入管理;国家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考核标准里没有呼吸疾病的内容。其次在基本用药和医保层面上,缺乏呼吸疾病常用药物。常用药物中没有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或雾化吸入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必不可少的药物。呼吸疾病未列入门诊慢病。再次从基层医生诊疗层面上来看,基层医生知识观念陈旧。我国10省市农村基层慢阻肺诊治现状调查显示,门诊及住院患者常用检查中没有肺功能检查,疾病早期诊断不足、误诊和漏诊率高。同时,公众对常见呼吸疾病认知不足,疾病知晓率低。
所幸,中国已开始高度重视慢性呼吸疾病,已将慢阻肺首次纳入国家慢病监测体系,同时被写进国家慢病防治工作规划中。提升基层医生呼吸疾病诊治能力,指导基层医生搭建呼吸疾病诊疗体系将是今后非常重要的工作。
呼吸门诊综合治疗室
对于呼吸门诊综合治疗室,国外已有多年丰富经验。以瑞典为例,在20世纪90年代初瑞典发现许多慢阻肺和哮喘患者控制不佳,原因不是医生没有诊断,也不是医生没有恰当的药物治疗,而是没有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疾病管理。随后瑞典设立了慢阻肺和哮喘门诊,由专职护士负责,主要任务是对患者进行肺功能筛查和监测、控烟知识宣教、患者自我管理的培训等。卫生经济学评价显示,将有慢阻肺、哮喘门诊和未开设门诊的地区进行比较,前者总的医疗花费为3万多瑞典克朗,后者则需要5万多瑞典克朗。在医疗资源使用方面,包括患者住院次数、住院时间、急诊就诊次数、非计划门诊就诊次数等均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猪的疾病 防治重要性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41-01
一、前言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各样的农产品,畜产品进入市场,供人们消费,猪肉是我国的常用食材之一,具有相当的市场占有份额。目前,我国在产品安全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也包括猪肉的质量问题,如注水猪肉;病猪肉等。要想保证猪的质量,不仅要规范市场顺序,还要从源头上抓起,也就是从猪本身下手,对猪疾病的防治也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内容。由此,本文对猪的疾病防治进行分析,力求能对我国畜牧养殖做出贡献。
二、常见猪的疾病种类
1.猪链球菌病
猪患上链球菌病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急性败血症脑膜脑炎症、关节炎型以及淋巴结脓肿型。
2.猪消化系统疾病
猪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腹泻疾病、细菌性腹泻疾病以及出血性肠炎疾病等三种。其中病毒性腹泻的表现症状为:猪的粪便向水一样地漏出,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直接喷出的现象。在观察猪是否患有消化系统疾病上,可以观察粪便的颜色,如果颜色是黄绿色或者是青绿色,且伴随着疑似病猪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外形明显消瘦等。猪的消化系统疾病均可以通过观察猪的形态以及粪便来看出,如果患上了细菌性腹泻疾病,就会出现粪便为稀糊状。
3.猪皮肤病
病猪患上皮肤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猪的皮肤表面会出现一些结节,并且这些结节一般为黄豆大小。在发病的时候,猪会比较痒,严重的情况会出现猪的形体消瘦以及表面皮毛松乱的症状。
4.猪的呼吸道疾病
猪的呼吸道疾病包括呼吸道系统疾病和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两类。
患猪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主要变现在咳喘、呼吸急促以及食欲减退等,如果情况严重地化会出现发烧、肺炎等严重症状。
猪的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种类众多,症状也不明显,其主要患病症状分为初期与后期,在初期患病阶段主要是病猪出现精神沉郁、慢性干咳,而后期则会出现猪皮毛少,且生长受阻与发育迟缓。
三、做好猪的疾病防治必要性
随着我国目前养猪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的大型养殖场不断形成,在大型养猪场内部其养殖密度越来越大,所以猪的疾病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猪患上各种疾病,已经成为制约大型养猪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猪患病的几率不断上升,这些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因此解决猪的疾病问题也成为当务之急。
四、猪的疾病防治的综合措施
做好猪的疾病防治的综合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彻底做到全进全出
在日常的养殖活动当中,要提高饲养行为的科学性,以猪成长的不同阶段为分批标准,将猪进行分群饲养。相关工作人员要认识到猪饲料管理的重要性,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避免出现细菌感染与传播的现象。要根据猪所处在的成长阶段,对其进食的饲料进行严格的质量考核,提高饲料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选择最符合猪成长且经济实惠的饲养。其次,还要合理地选择饮料放置的地址,确保环境通风干燥,与猪群保持合理的距离。只有猪的饲料的质量得到保证,猪的健康才会有一定的保障。
切实做到科学饲养,切实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同时要改善猪舍的环境,必须杜绝畜禽同样以及人畜一起居住的现象,在减少人与患畜接触的同时,减少畜禽与人的相互传播,使猪在健康长成的基础之上,拥有较强的生产能力,这样,猪的疾病发生率就会得到有效的降低。
2.满足猪成长的营养需求
猪的营养情况对于猪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的长期的畜牧业发展过程当中,猪逐渐形成了繁殖能力强的优势,并且其生长的速度较快,进食的类型较多。因此,要对猪成长所需的营养进行满足。避免猪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疾病发生。
3.要切实加强环境消毒工作
定期实行重点消毒与混合消毒,对猪舍的重点区域要进行重点消毒,同时在较短时间内养成对猪舍定期消毒的习惯。要保持猪圈的干净与整洁,充分保证阳光照射以及做好消毒工作。
4.加强日常检验力度
养殖人员要树立起安检意识,在日常检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猪舍的通风良好,阳光充足,避免猪舍处于潮湿阴冷的环境,要垫草勤扫,减少虫卵污染,并保证保持猪舍、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注意猪场环境,定期驱虫,防治寄生虫诱发可能。
并要学习对猪疾病的识断,根据猪群表现出的不同症状与特征及时采取不同的治疗与防御措施,要在发病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争取治疗的第一时间,同时要防止病情的蔓延。
5.严格猪种引进标准
为保证猪的身体健康与养殖效益,在进行猪种的引进之时,要对猪进行严格的考核,确保其本身不存在原始性疾病。另外,对于体质较弱的猪种要进行排除。猪种的引进是猪的内科疾病防治的最为基础的环节,一定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猪种的引进工作,保证猪种的质量。
6.建立疫病监测监控制度
确立“防重于治,养重于防,养防结合,饲管优先”的思想理念。形成一整套对猪疾病防治的监控制度更好的对猪的养殖。
五、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猪的疾病类型的阐述,可以看出解决猪的疾病问题的重要性,猪的健康是关系民生的大事,阻碍着我国合理的市场秩序的建立,如果病猪肉出口国外也会对我国的形象和信誉造成影响。目前我国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猪病问题无疑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要严格把好猪肉的质量关,按照上文中对猪的疾病防治办法,切实防范猪病,将猪病扼杀在摇篮当中,以保障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有序进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汲方嵘.猪疾病的症状与防治[J]农技服务.2011年04期,10-11页
(辽宁省阜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阜新123000)
[摘要]目的了解阜新市城区居民疾病谱和死亡谱的特点及威胁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阜新市2000年全死因登记报告资料和公安部门提供的人口数据,对阜新市城区居民死因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阜新市城区居民总死亡率为668.98/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前五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的减寿年数为8792.50人年,减寿率为14.95‰,在全死因减寿顺位中居第一位。结论影响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是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死亡率减寿率死因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know the level and distribution of injury deaths among urban residents of Fuxin City in 2010. Methods Date was derived from the Fuxin city death surveillance database in 2000 and population date was from public security. All data was been analysed. Results The death rate of Fuxin residents in 2010 was 668.98/100000. Male’s death rate was higher than females. Top 5 of death were circulatory systemdisease , tumor disease, respiratory disease, endocrine system,, injury and poisoning. The year of life lost of circulatory system disease were 8792.50 person o year, the PYLL rate was 14.92‰. Conclusion The chronic non-contagion disease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death to residents of the Fuxin city. It’s the point of work for prevents and cure disease on a period of time.
Key words:Mortality ratePYLLAnalysis of death cause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1-0069-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重要的死因【1】。为掌握阜新市城区居民疾病谱和死亡谱的特点及威胁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2010年阜新市城区居民死因状况进行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死亡资料来源于2010年阜新市疾病监测系统城区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报告,死因分类依据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人口资料由市公安局提供;以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作为基准对死亡率进行标化【2】。
1.2方法
资料统计分析采用DeathReg2005死亡医学登记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SPSS12.0进行X2检验。
2结果
2.1 总死亡情况
2010年阜新市城区总死亡人数3935人,总死亡率为668.98/10万,标化死亡率为768.86/10万;其中男性死亡2331人,死亡率为811.28/10万,标化死亡率为850.60/10万;女性死亡1604人,死亡率为533.09/10万,标化死亡率为693.01/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比值为1.45:1。
2.2 死因构成及死亡率
2010年阜新市前5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损伤与中毒,前5位死因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91.65%。在各主要死因死亡率的性别分布中,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损伤和中毒的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阜新市城区居民前五位死因死亡率、构成比、标化死亡率
死因 男性 女性 合计
死亡率
(1/10万) 构成比
(%) 死亡率
(1/10万) 构成比
(%) 死亡率
(1/10万) 构成比
(%)
循环系统疾病
肿瘤
呼吸系统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
损伤和中毒 415.56
216.48
40.02
29.58
40.02 51.22
26.68
4.93
3.65
4.93 282.82
124.63
36.56
33.57
12.63 53.05
23.38
6.86
6.30
2.37 347.66
169.50
38.25
44.19
26.01 51.97
25.34
5.72
4.73
3.89
2.3 年龄别死亡水平及主要死因
死亡人数年龄构成以老年人(60岁以上)所占比例最高占死亡总数的74%,死亡率为3810.77/10万;儿童组(5~14岁)最低占死亡总数的0.13%,死亡率为6.86/10万。0~14岁年龄段,第一位死因是围生期疾病,其次是先天畸形;15~39岁年龄段第一位死因是损伤与中毒,其中以交通事故致死为多,第二位是恶性肿瘤;40~59岁年龄段第一位死因为循环系统,其次是恶性肿瘤死亡,其中以肺癌最多;60岁级以上年龄组的按系统分:第一位死因为循环系统疾病,第二位为恶性肿瘤,第三位是呼吸系统疾病,第四位是内分泌系统疾病;按疾病分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心梗、肺癌、冠心病和糖尿病。
2.4 主要死因的减寿年及顺位
减寿率的顺位以循环系统疾病居第一位,其次是肿瘤,损伤与中毒居第三位。见表2。
表2阜新市城区居民主要死因的减寿年及顺位
死因 减寿年数
(人年) 减寿率(‰) 减寿顺位
循环系统疾病
肿瘤
损伤与中毒
消化系统疾病
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病
围生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先天畸形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8792.50
7021.50
3257.50
1517.50
917.50
625.50
521.50
447.00
316.00
262.50 14.95
11.94
5.54
2.58
1.56
1.06
0.89
0.76
0.54
0.45 1
2
3
4
5
6
7
8
9
10
2.5 主要疾病的死因分析
2.5.1脑血管病、心脏病。脑血管病死亡1064人,占死亡总数的27.04%,死亡率为180.89/10万;心脏病死亡968人,占死亡总数的24.60%,死亡率为164.57/10万。
2.5.2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死亡992人,占死亡总数的25.21%,死亡率为168.65/10万。癌谱前5位依次是: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死亡率分别为53.72/10万、18.02/10万、17.00/10万、14.11/10万和10.54/10万,其中男性癌谱前5位是:肺癌、食管癌、肝癌、胃癌和结直肠癌,女性癌谱前5位是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除乳腺癌和宫颈癌外,男性其他恶性肿瘤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分布上,5岁以下主要因白血病死亡;10~39岁组恶性肿瘤死亡以肺癌和肝癌为主,分别占该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的21.74%和17.39%;从40岁开始,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快速上升,尤其是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的死亡率上升尤其明显,分别死亡312人、102人、100人、81人。
2.5.3 损伤与中毒。损伤与中毒死亡率是26.01/10万,其中以交通事故死亡最多,占损伤与中毒死亡总数的42.48%,其次为意外跌落致死和自杀致死。
3讨论
分析结果表明,与死亡率死因顺位相比,损伤和中毒的减寿顺位提前了2个位次,表明意外伤害对居民健康的危害日益突出,由于其致死的多为25~45岁的青壮年,造成的寿命损失年数相对较多,其减寿率也较高,占总减寿年构成比的9.63%,远高于其死亡率构成的3.89%。以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居民的主要死因,占到居民死因构成的89.63%,提示当前影响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慢性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通过长期、广泛、持久的健康宣传和健康教育来达到改变和建立正确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目的;还可以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慢病规范管理工作来达到对高危人群干预、对患病人群治疗随访的目的,在医生的积极、有效的治疗外,取得病人的积极参与及自我保健能力的提高,来达到减少和控制慢性病发病、死亡的目的。
参考文献
作者:刘凯 高辉 运明 陈长生
【摘要】 目的:了解住院军队职工的患病和住院消耗情况,找出影响军队健康和威胁军队职工生命的主要病因及消耗医疗费用较多的主要病种. 方法:收集并分析2002~2005年某部队医院收治的住院军队职工的有关资料,获得住院队职工的主要疾病和住院费用. 结果: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影响军队职工健康的主要系统病因,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病是消耗医疗费用最多的病种. 结论: 加强对军队职工卫生习惯,降低军队职工主要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加强对消耗费用较多的疾病的监管.
【关键词】 疾病谱 住院费用 军队职工
0引言
疾病谱不但能直接反映居民的疾病结构,也可以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服务等变量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疾病谱是制定卫生工作计划,评价卫生服务效果,确定卫生工作重心的重要依据,也是人口学、医学研究的一项基础资料[1-2]. 住院费用分析可以反映出哪些疾病消耗医疗经费较多,对国家和居民财产影响较大[3-5]. 当前,部队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军队职工的医疗保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军队职工的住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尚无先例. 我们对某医院住院军队职工的住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了解影响军队职工健康的主要病种分布和费用消耗,为军队职工的卫生防病治病工作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采用“军卫一号”军队医院卫生信息系统,收集某医院2002~2005年20岁以上的军队职工住院信息. 经核查,有效数据18832条.
1.2方法
年龄的计算采用出院日期减去出生日期,分为3个年龄组:20~45岁,46~65岁和>65岁年龄组. 所有疾病均依据ICD9国际疾病分类法进行编码及分类汇总统计,以出院第一诊断为准,按照ICD9国际疾病分类法,共分成10余个疾病系统,即: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肿瘤(包括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动态未定和性质未特指的肿瘤),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及免疫疾病,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精神病,神经系统和感官器官疾病(包括神经、眼及其附器、耳和乳突),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并发症,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和结缔组织疾病,先天异常,起源于围产期的情况,体征、症状和不明的情况,损伤和中毒及其他.
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6],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 Wallis H检验.
2结果
2.1年龄结构46~65岁住院军队职工占总数46.69%,>65岁住院军队职工占总数15.59%,男职工平均年龄53.9(中位数53.0)岁,女职工平均45.3(中位数45.0)岁,两者年龄结构差异显著(χ2=1583.397,P
2.2男性职工疾病谱
2002~2005年住院军队男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 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726.49‰. 其中,20~45岁住院军队男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肌肉骨骼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718.98‰;46~65岁住院军队男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其他疾病,肿瘤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720.25‰;65岁以上组住院军队男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其他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826.66‰.
2.3女性职工疾病谱
2002~2005年住院军队女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妊娠、分娩疾病,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713.91‰. 其中,20~45岁住院军队女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妊娠、分娩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和循环系统疾病,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747.59‰; 46~65岁住院军队女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肿瘤和肌肉骨骼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745.56‰;65岁以上组住院军队女性职工各系统疾病前6位的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感官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6种系统疾病合计占全部疾病的803.39‰.
2.4职工性别、年龄别住院费用
男性职工不同年龄段住院总费用不同(H=124.42,P
2.5职工住院总费用
前5位疾病住院军队男性职工住院总费用前5位的疾病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及烧伤和腐蚀伤,5种疾病共消耗1055.39万元,占总费用的35.93%(表3). 住院军队女性职工住院总费用前5位的疾病为: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良性肿瘤,胆囊炎和胆石症及脑血管病,5种疾病共消耗费用1019.00万元,占总费用的33.15%(表4).表3住院军队男性职工年龄组住院费用前5位的疾病及其总费用(略)表4住院军队女性职工各年龄组住院总费用前5位的疾病及其总费用
(略)
3讨论
从住院军队职工的年龄结构上来看,65岁以上军队职工2935人,占全部军队职工的15.59%. 因此,应当加大对老年军队职工疾病防治的研究,积极开展老年军队职工的卫生保健,提高老年军队职工的医疗保障水平.
循环系统疾病占住院男性职工全部病因的239.24‰,病因第1位,占住院女性职工全部病因的141.12‰,病因第2位. 心、血脑管疾病住院总费用均处于男、女性军队职工病种住院总费用的前五位. 说明循环系统病是危害军队职工健康和生命,消耗医疗经费的主要系统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加,循环系统疾病占全部病因的比例不断增加. 因此,军队职工尤其是老年职工应增强自我保健意识[7]. 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少饮酒,少吸烟,少吃盐,少熬夜;提倡合理膳食,减少高脂肪,高糖类食物的摄入;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减轻精神压力,减少情绪波动. 这些都有助于降低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另外,有效的体检也非常重要,尤其是专业的健康体检,这些在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普遍. 芬兰社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取得的成功经验,提示我们通过积极防治,尤其是冬春季节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的防治和加强心脑血管患者的防寒、保暖,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2].
消化系统疾病占住院男性职工全部病因的161.16‰,病因第2位,占住院女性职工全部病因的132.21‰,病因第3位. 所以,应引导广大职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应该注意饮食搭配,粗、细粮结合,不暴饮暴食,不挑食拣食,杜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陋习,养成饮食规律,饭前洗手的好习惯. 同时,应注意缓解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压力,避免造成精神性的消化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占住院男性职工全部病因的159.33‰,为病因第3位,占住院女性职工全部病因的163.05‰,为病因第l位. 因此,应加大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宣传力度,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重视,培养军队职工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
肿瘤是住院军队男性职工病种住院总费用的第二位和住院军队女性职工病种住院总费用的第1位. 因此,应引导军队职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尤其是对老年军队职工,定期进行体检,同时正侧位胸片,消化道内窥镜,腹部B超及相关酶学检查也必不可少. 这是早期发现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3].
住院军队男、女性职工住院总费用前五位的疾病略有不同,肾功能衰竭及烧伤和腐蚀伤处于住院军队男性职工住院总费用的第四位和第五位,在住院军队男性职工消耗医疗经费中显得较为突出,而良性肿瘤及胆囊炎和胆石症处于住院军队女性职工住院总费用的第三位和第四位,在住院军队女性职工消耗医疗经费中显得较为突出[4,8]. 住院军队职工3个年龄组的住院费用存在显著差异,人均住院费用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65岁以上老年人住院费用最高. 老年患者因自身免疫力下降,体质弱,对疾病抵抗能力差,导致慢性病多,发病时间长,疗效较差,恢复较慢,因此老年患者住院费用高于一般年龄患者的住院费用.
参考文献
[1]贾秀红,杨华琴,朱淑霞,等. 1997-2004年儿科住院病例疾病谱及死亡原因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2006,13(3):213-215.
[2]卫生部Ⅶ项目考察团. 芬兰健康促进报告[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1997, 5(3): 97-102.
[3]尹长森, 魏骏. 36年来享有卫生保健条件的532例死亡患者的死因分析[J]. 安徽医学, 1999, 20(5): 23-24.
[4]肖锦铖. 合肥地区不同人群住院费用结构分析与期望调查[J]. 中国医院管理, 2003, 23(2): 17-20.
[5]徐先荣, 崔丽, 尹欣, 等. 歼击机飞行员飞行不合格的疾病谱分析[J].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06, 17(1): 46-48.
[6]张文彤. SPSS11统计分析教程[M]. 北京: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2: 2-63.
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儿科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102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与蒙脱石散口服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2个疗程(10天)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82.4%,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黄芪注射液与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减少患儿痛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黄芪注射液蒙脱石散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4.089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094-01
婴幼儿由于脏腑器官发育不完全,特别是呼吸系统和胃肠道系统,特别容易受到致病因素的侵犯,其中轮状病毒性肠炎是婴幼儿的常见病。轮状病毒不仅可以导致胃肠道的病变,也能导致发生肠道外的器官感染,导致多系统发生损害,甚至可以影响到患儿的生命,目前还未有特效的治疗。[1]本研究选用黄芪注射液和蒙脱石散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0年1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儿科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儿102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5个月-3岁,平均年龄(1.2±0.42)岁,平均病程(2.2±1.65)天,伴轻度脱水23例,伴中重度脱水28例,伴发热32例,伴呕吐40例,伴抽搐4例;对照组51例,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6个月-2.8岁,平均年龄(1.1±0.28)岁,平均病程(1.8±1.32)天,伴轻度脱水21例,伴中重度脱水30例,伴发热29例,伴呕吐38例,伴抽搐6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伴随症状等情况比较均没有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1.2纳入标准。①患儿均符合1998年全国腹泻疾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做出的相关诊断标准[2]。②患儿经大便检验轮状病毒抗原均为阳性。③所有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①慢性腹泻患儿或病程时间较长者;②既往有脏器和神经系统或呼吸系统疾病史;③严重心、肾、肝脏功能不全者和血液系统疾病者;④大便常规中发现有脓血及黏液者。
1.4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饮食调整-继续母乳喂养或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禁食油腻、高糖食物等。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上海新亚药业高邮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2021256,规格10ML,每次2ml/kg,每日2次)静脉滴注和蒙脱石散(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07,规格3克,1岁以下,每日3克;1-2岁,每次3克,每日2次;2岁以上,每次3克,每日3次,温水冲服)口服治疗,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10天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1.5疗效标准。参考1998年全国腹泻疾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做出的相关疗效标准[2]:显效-治疗72小时内,患儿全身症状消失,大便次数和性状无异样;好转-治疗72小时内,患儿全身症状明显改善,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形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小时内,患儿全身症状没有好转,大便次数和性状均没有改善。总有效率=(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所有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采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P
2结果
3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统计表明,各种原因引起的婴幼儿腹泻中超过65%[3]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由于此病多好发于秋冬两季,因此也称为“婴幼儿秋季腹泻”。现代病理学证实,轮状病毒通过传播后会停滞在人体的肠粘膜表皮细胞上,使得表皮细胞上被破坏,从而导致肠道的吸收功能降低,同时,该病毒还能降低黏膜表皮细胞对相关酶的活性的降低,影响酶的分解,从而导致肠道渗透压的改变,从而使得大量水分进入肠道形成水样便。[4]由于患儿出现水样便次数较多,患儿出现各种程度的脱水表现,由此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都遭到破坏,而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等,故常规治疗以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为主。
本研究中选用的口服药蒙脱石散是一种胃肠道粘膜保护剂,一方面其可以覆盖在粘膜表面,形成保护屏障,减少轮状病毒对粘膜的损害;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轮状病毒的传播和复制,减少其对机体的损害。[5]静脉滴注的黄芪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在祖国医学中,本病隶属于“腹泻”范畴,发病多与小儿脏腑较弱,形气未充,容易感邪有关,发病机制多与寒邪侵袭,水湿不化有关,而黄芪是补气的代表药物,可以利湿健脾、补阳止泻。根据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黄芪不仅能促进机体的免疫能力,能够参与免疫保护,并且可以有效保护心脏改善心肌细胞的的各项功能,通过改善心功能间接作用于患儿的血液循环状况,同时,挑选的制剂为注射液,采用小剂量的缓慢静滴给药方式,能有避免由于脱水造成的血压下降的情况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6]本研究数据表明,采用黄芪注射液和蒙脱石散的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各项症状改善的显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各组数据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黄芪注射液与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缩短病程,减少患儿痛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党改娥.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多系统损害84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7):849-850
[2]方鹤松,魏永毓,段忠诚等.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4):239
[3]邓莉,贾立英,赵慧欣等.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140例发病特点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4):295-296
[4]何明生.联合用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11-12
关键词:社区诊断调查报告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4.34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304-01
1资料来源
1.1资料主要来源。卫生局、统计局、计生局、民政局等部门提供了卫生资源、人口学资料、财政收入、老年人、儿童等资料;其余资料来源于基线调查。
1.2基线调查资料。
1.2.1调查对象与抽样方法。本调查以岚山头街道居住6个月以上的18-69周岁(年满18周岁,不满70周岁)(1943.1.1-1994.12.31出生)的常住人口,随机抽取样本辖区常住居民1200户,抽取调查样本2400人,由调查员入户见面访谈收取为社区诊断基线调查数据。
1.2.2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包括家庭问卷和个人问卷。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
2岚山头街道基本情况
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人群人口学特征。男性2122人(占47.31%),女性2363人(占52.69%),男女比例为1∶1.12;55岁-64岁以上老年人1024人,占总调查对象的22.83%,65岁以上老人477人,占调查对象的10.64%,其中25岁以上人群为532人,占总调查对象的11.86%。
(2)辖区慢性病患病情况。通过基线调查,其中符合高血压调查者2358人,糖尿病调查者2133人;查出高血压病例866人,患病率36.73%。
(3)辖区死因顺位及构成。2012年岚山头街道死因监测系统共收到各种原因死亡病例245例,报告死亡率人口粗死亡率为8.2‰。性别构成:245人中,男137人,女108人,分别占55.91%和44.08%,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死亡原因前四位的疾病依次为:①心脑血管疾病(118例);②恶性肿瘤(88例);③意外死亡(19例);④呼吸系统疾病(11例),共236例。
(4)文化教育状况。调查社区文化程度分布以文盲半文盲为主、其次是小学及初中。通过调查得知,辖区内居民学历普遍偏低,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不高,健康保健意识不强。
(5)社区卫生服务状况。居民就诊医疗机构主要是在村级卫生室,卫生资源配置及利用率低,由此下一步的干预措施将围绕合理分配基层医疗资源,提高就诊层次为主。
(6)辖区传染病发病情况。全街道报告法定传染病病例9种,5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67.67/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4种,共计13例;丙类传染病1种,共计29例,其它传染病10例,主要是水痘病例。
(7)调查社区疾病发生情况及社区居民健康状况。从调查情况来看,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以慢性疾病为主,分别为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冠心病病等常见病为主。
3行为危险因素现状
3.1调查社区居民生活及行为习惯。在调查中可以发现,饮酒、抽烟以男性为主,中青年居多。
3.2岚山头街道社区居民出生、死亡指标:出生率为14.69‰;死亡率为6.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68‰。
3.3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情况。在此次调查中发现,调查社区居民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群以55岁以上老年人为主54.75%(415/758),几乎不参加锻炼和每周
4辖区内社区条件和设施情况
辖区内健身设施相对集中在城区,农村健身设施较少,居民缺乏锻炼意识。
5慢性病防控相关组织机构和人员状况
岚山头街道防疫站承担本地区传染性疾病及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在编人员7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3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39人,初级职称20人,其他8人。
6现有的卫生和疾病防治现状及策略
社区主要卫生问题。
6.1社区人群疾病患病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病为主,分占调查人口的19.31%、1.05%和1.43%。
6.2社区人群不良生活行为方式。
6.2.1吸烟情况:男性吸烟率62.49%,女性为1.99%(占吸烟人数的3.42%)。
6.2.2饮酒情况:男性饮酒率31.72%,女性饮酒率为4.49%。
6.2.3体育锻炼及饮食习惯情况:大多数人没有锻炼意识及专门的时间从事体育锻炼,以生产劳动代替体育锻炼;在饮食习惯方面吃咸菜多、高盐饮食等不合理膳食。
6.3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保健行为薄弱,自觉规律参加体育运动者少,许多居民保健意识差、健康知识知晓率低。
6.4由于出生率下降导致老年人口相对增加。
6.5社区人群受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双重危害。乙肝、结核危害仍较严重。
7今后慢病防控重点人群,优先策略和干预措施及评价标准
根据社区诊断分析,在实际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应重点做到:①将吸烟、过度饮酒、不合理饮食及极少锻炼等不良习惯作为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②将工作重点放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中。③控烟、减盐、降体重,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与饮食方式,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④科学防控高血压病。
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巴中地区2009年11月至2012年5月共计1350例因上消化道疾病而就诊的患者,对该部分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测定,并对实验结果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共计1350人,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测定呈阳性的775例,其阳性率为57.4%。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感染率为40.9%,慢性萎缩性胃炎感染率为53.3%,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2.7%,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7.8%,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4%,胃糜烂感染率为48.3%,胃癌感染率为59%,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感染率为100%。老年组>60岁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达58.3%;非老年组
结论:目前,全球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0-60%,我国人群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0%[1],而巴中地区感染率为57.4%。稍低于我国平均统计学数据。
关键词:巴中地区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上消化道疾病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53-01
不同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不同,存在区域性,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巴中地区2009年11月至2012年5月共计1350例因上消化道疾病就诊的患者,经14C-呼气实验测定这些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从而总结巴中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1350名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经14C测定幽门螺杆菌感染,其年龄为16岁-83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男性717例,女性633例。年龄大于60岁老年组434例,小于60岁非老年组916例。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40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92例;消化性溃疡488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203例,胃溃疡285例;胃糜烂236例;胃癌124例;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4例。
1.2 方法:采用幽门螺杆菌检测国际新共识方法:不进行内镜检查时,共识测定一致推荐尿素呼气实验或粪便抗原实验。我院采用14C呼气实验检测。
(1)采用国产海得威14C呼气实验设备。
(2)筛选患者:①近4周未使用抗菌素、铋剂及抑酸剂者。②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4岁以下儿童除外。③未接受根除HP治疗的患者。④对该项试验过程中任何过敏或不能耐受的患者除外。⑤向患者讲明该检查的重要性,尊重其自愿原则。
(3)嘱患者空腹或餐后两小时进行该检查。口服14C胶囊,15分钟后行呼气2-3分钟直至试剂卡完全变色,在14-C幽门螺杆菌测试仪器上进行插卡自动检测。
(4)整个过程由专人操作。
2 结果
2.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疾病的关系:①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关系:406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共计166例呈阳性,达40.9%;②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9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共计49例呈阳性,达53.3%;③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203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158例呈阳性,达77.8%;285例胃溃疡患者中,211例呈阳性,达74%;故48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中,共355例呈阳性,其阳性率达72.7%。④与胃糜烂的关系:236例胃糜烂患者中,共计114例呈阳性,阳性率达48.3%;⑤与胃癌的关系:124例胃癌患者中,共计73例呈阳性,阳性率达59%;⑥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关系:4例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中,4例均呈阳性,阳性率达100%。
2.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年龄组的关系:老年组>60岁者434例,253例呈阳性,阳性率达58.3%;非老年组
2.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性别的关系:1350例患者中,男性717例,394例呈阳性,阳性率达55%;女性633例,381例呈阳性,阳性率达60.2%。
3 讨论
自从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发现胃内存在HP以来,研究结果证实HP是导致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它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糜烂、胃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密切相关。[2]近年来,科学家们还发现HP与胃肠外疾病的关系,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缺铁性贫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肝胆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皮肤病、青光眼等[3],它还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I类致癌原[4]。更多地掌握关于幽门螺杆菌知识,特别是具有区域性的致病菌感染情况、耐药情况等,从而更好地、有效地解除该地方患者的病痛。据统计,全球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0-60%,我国人群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0%。巴中地区共计约350万人口,而回顾性分析巴中地区1350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共计775例患者呈阳性,其感染率为57.4%,其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感染阳性率为40.9%,低于我国统计学显示的感染率50-70%[5]。十二指肠溃疡感染阳性率达77.8%,低于我国统计学数据显示的90-100%。胃溃疡组患者中感染阳性率为74%,我国统计显示感染阳性率80-90%[6]。老年组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较非老年组高,可能与老年患者身体素质有关,女性组感染阳性率较男性组高,亦不能排除女性身体易感性较男性高,4例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感染阳性率100%,这可能与患者数量较少有关,不完全具有代表性。还有待更多患者的进一步对比及研究。为推动和规范HP相关疾病防治,国际和国内先后制定了若干共识意见,包括第二次亚太共识、第二次世界胃肠病组织发展中国家的共识、第四次Maastricht国际共识及北美/欧洲儿童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学会的共识。[7]我们相信,随着医学科学不断进步,医学研究逐渐深入,我们对幽门螺杆菌的认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医务工作者对它了解得越多,越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解除更多患者的病痛。
参考文献
[1] 刘琳娜,丁士刚,张静,石岩岩.几种培养幽门螺杆菌方法的比较.胃肠病学,2012,17(4):240-241
[2] Fock KM,Katelaris P,SuganoK,et al.Second Asia-Pacific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Gastroenterol Hepatol,2009,24:1587-1600
[3] 谢川,吕农华.幽门螺杆菌与胃肠外疾病的关系.中华消化杂志,2011,31(12):843-844
[4] 陶利萍,刘玮丽,黄智铭,姒健敏.门螺杆菌对胃腺癌AGS细胞动力学的影响.中华消化杂志,2011,31(10):701-702
[5] 王吉耀,廖二元,黄从新,华琦.消化性溃疡.内科学,2010(8):42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