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民营企业债务危机

民营企业债务危机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29 11:09: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民营企业债务危机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民营企业债务危机

篇(1)

总理所言甚是,中国外汇储备巨大自然引起世界垂涎,但中国保持这样巨大的外汇储备是迫不得已的:当前中国的外贸遭受到了保护主义的阻击,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贸易互通有无的目的。很多国家限制对华出口,导致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地被虚拟化,无法落实到具体的商品和技术上。

中国曾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体现世界经济新龙头的地位。但是,中国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中国的外汇储备越积累越高,外汇占款过多和国内资源价格上涨导致货币超发,中国控制通货膨胀和楼市的压力越来越高。如今新危机卷土重来,我们早就指出,中国自己已经虚火过旺,印钞过多,别指望中国再次出手救世界。

所以,无论是美债还是欧洲债,现在购买无疑在买“白条”。

第一,欧美已经不能保证自身货币币值的稳定性了,让中国去购买他们的债券等于将中国绑定起来,一起沉沦。我们认为,要想中国救助欧洲,欧洲国家必须要改变限制出口的做法,卖中国所需要的商品和技术,而不是人家不要的东西,非要强卖给中国。这也是世界贸易的本意所在,但就是互通有无的法则,被那些列强们肆意改变的失去了原来的面貌,中国因此损失惨重。

第二,中国物价和楼价上涨的压力,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中国所需要的增长,是有“质量的增长”,而不是“地沟油式”增长,更不是印钞推进的数字游戏式的增长。

在笔者看来,影子银行等于第二个印钞机,救助中国民营企业免受高利贷盘剥和降低物价和楼价,要比购买欧美债券更重要。中国民营企业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基础,也是亿万中国人最切合实际饭碗,中国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倒闭,那么,中国失业率实际上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实在不敢想象。

第三,在国际印钞主义盛行的今天,中国必须要“hold”住。我们“hold”住了,就等于对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美国再搞印钞主义,全球对美联储的信用继续下降,最终会遭报应的。对于欧洲,同样如此。

印钞主义制造债务危机和资产泡沫,是制造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是祸害居民的隐形杀手。奥巴马的刺激政策为何受到阻碍,原因很简单,就连美国人自己都看出了印钞主义的荒唐逻辑和危害。所以,不要指望中国能够去买欧美那些印钞机印出连白条还不如的债券。中国货币政策应当多考虑实体经济的状况,特别是应当纠正放贷的结构。

篇(2)

关键词:

欧债危机;对外贸易;多元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04002

1欧债危机对湖北省对外贸易的影响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阴霾之中。为了应对危机,希腊采取财政紧缩政策,造成财政赤字过高,政府债台高筑。2010年4月,标准普尔将希腊信用评级调至垃圾级别,希腊债务危机爆发。2011年的年底,危机向包括荷兰和法国在内的欧元区核心成员国蔓延。标准普尔公司在2012年1月13日调低欧元区9国长期信用评级,其中,法国和奥地利从最高的AAA评级下调至AA+;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信用评级均被下调两个级别。2012年6月9日,西班牙银行业发生危机,成为继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之后第四个寻求援助的国家。2012年6月25日,塞浦路斯成为第5个向欧洲央行申请援助的国家,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

作为湖北省第一进口来源地和第一出口目的地,欧盟成员国各国经济发展状况与湖北省进出口贸易息息相关。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间接拖累欧盟各国经济的发展,从而影响欧盟和湖北省的进出口贸易。2008年1-10月,湖北省出口增幅达51.9%,11、12月,次贷危机逐渐显现威力,湖北省出口增幅剧降。2008年11月份当月,湖北省与欧盟的双边贸易总额为2.8亿美元,其同比和环比均明显下降,分别下降17.9%和28.3%。其中,对欧盟出口13亿美元,同比下降31.2%,环比下降47.5%;从欧盟进口15亿美元,同比下降0.7%,环比增长6.6%,外贸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而这一次,在欧盟本土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对湖北省进出口贸易的打击更加严重。2012年1-8月,双边贸易总额为37.6亿美元,下降15%。其中,对欧盟出口25亿美元,下降12.9%;从欧盟进口12.6亿美元,下降18.8%。

如表1所示,2010年爆发延续至今的欧洲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在2012年全面凸显,双边贸易额、进口额和出口额全面下滑。希腊经过第二轮贷款救助之后,经济毫无起色,西班牙在是否请求援助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欧债危机似乎看不到尽头,这场危机对湖北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越来越深。

数据来源:根据武汉海关各年数据整理而得。

图1 湖北省与欧盟双边贸易增长率

数据来源:根据武汉海关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2湖北省对外贸易的结构特点

欧洲债务危机之所以对湖北省影响这么大,与湖北省对外贸易的特点分不开。

2.1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

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是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湖北省一直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发展缓慢,这是造成湖北省对外贸易总量、规模小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湖北省加工贸易虽然不断发展,但是比重还是较小。2007年到2011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 222%、21%、28%、30.5% 、30.3%。其中,2010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增幅明显高于一般贸易,高出同期全省进出口增速13.1个百分点,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0.5%。

2.2武汉市为主,其他各州市为辅

长期以来,湖北省对外贸易以武汉市为主,周边地区所占比重较小,这种分布上的不均衡制约了湖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2007年到2012年,武汉市进出口总值占同期全省进出口总值的 67%、68%、66.6%、69.7% 和68%。

2.3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为主,民营企业为辅

如表2所示,2009年以前,湖北省对外贸易的一半以上来自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缓慢。2009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首次超过国有企业,并且在随后几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逐渐取代过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数据来源:根据各年《湖北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2.4欧盟、美国、东盟、日本为主,其他国家为辅

如表3所示,欧盟、美国、日本和东盟是湖北省稳定的前4位贸易伙伴,贸易总额占同期湖北省进出口总值的将近一半。当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和欧洲出现欧洲债务危机的时候,贸易伙伴的单一使湖北省的对外贸易遭受重创。

数据来源:根据各年《湖北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而得。

3新形势下湖北省发展对外贸易的建议

众所周知,消费、投资和对外贸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尽管张丽华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投资与消费在湖北经济增长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外贸易在湖北省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但是,在全球经济衰退和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下,湖北省有必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稳定投资增加消费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拉动湖北省经济增长。

3.1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树立品牌意识

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市场已经由“产品消费”走向“品牌消费”,在产品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市场日益细分化和复杂化的今天,企业依靠贴牌生产获得利润的空间越来越小。单纯依靠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所赚取的利润有限,因为从国际市场的价值链来看,生产环节创造的增加值占30%,以品牌为标致的研发和营销环节创造的增加值占70%,知名品牌的增值效应更加明显。因此,品牌的竞争力是提升企业形象及增加企业盈利的关键,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我省应该转变贸易方式,树立品牌意识,创造出湖北省特有的品牌。但是品牌的生命在于技术创新,所以政府在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给相关企业以补贴优惠的同时,建立由政府牵头,高校与企业长期合作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可以使高校科研人员的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不足的难题。

3.2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建设,发挥联盟作用

横向来看,行业协会商会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即能弥补政府职能的不足,又能发挥企业代表的组织优势,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纵向来看,行业协会商会以某一行业为依托,把各县市州的企业及各种性质的企业组合在一起,共同抵抗贸易风险。对外贸易高度发达的欧美国家,行业协会在国家对外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湖北省的行业协会商会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原因在于:一是行业商会在政治和社会事务中缺乏影响力,没有话语权;二是商会对所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教育引导没有计划,组织教育培训少,宣传教育不够;三是代表企业与有关部门沟通合作不够,在为会员进行融资、维权、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方法少,不能满足会员的需要。所以,要想发挥行业商会协会特有的功能,一方面省委、省政府必须克服商会是民间组织,可有可无的思想,进一步落实政策,为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商会要建立健全行业信息服务和预警系统,加强团结,积极代表企业应当贸易摩擦。

3.3深化市场多元化战略

湖北省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一直是欧盟、美国和日本,出口市场比较集中,对这些国家及地区依赖性较高,不仅容易引起贸易纠纷,而且当贸易伙伴经济出现波动时,对本国的对外贸易影响较深。因此,湖北省应该继续深化市场多元化战略,摆脱单一贸易依赖,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可以按照收入和消费水平将国际市场分为不同的档次,由于各档次市场之间的需求差异较大,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偏好和质量标准等要求不同,因此湖北省出口企业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确定本企业的市场位置,充分发挥企业的产品特色,抢占国际市场。

另外,尽管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经济明显放缓,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由于与发达国家金融关联度较低,金融危机对其的冲击有限,所以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因此,湖北省在继续巩固和深化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应借助新兴市场扩大出口,缓解对发达国家出口的减少。

3.4留住人才

人才对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湖北省是科教大省,是全国智力密集区之一,拥有普通高校120多所,研究生培养单位45个,在校大学生130多万,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1300多家,在鄂院士61名,但在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方面,高层次专业人才与湖北省科教大省的地位不匹配。根据调查,在武汉地区高校毕业生中,只有20%左右的本科生,10%左右的硕士生和5%左右的博士生留住武汉工作。人才的流失使省内缺乏具有专业背景、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后续人才供给不足,出现人才断层。因此,应对各种危机给湖北省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应该出台相应措施,留住人才。既要加强高层次和紧缺学科人才的引进,又要立足实际,在住房、医疗和荣誉等方面为现有的优秀人才创造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丽华.湖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5).

[2]汪倩.浅析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品牌问题与对策[J].金融经济,2012,(7).

[3]黄孟复.商会蓝皮书:中国商会发展报告NO.3(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周先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湖北与俄罗斯经贸合作[EB/OL].(2012-9-28)http:///view/art/a_baa8c2217b676a90bfbffadbc48da963.

基金项目:

省社科基金项目(12JCJJ07YB)资助。

篇(3)

中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居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受自身的局限性影响,特别是体制、机制制约,比较集中地反映出财务风险问题,形成财务风险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1.经营者风险意识淡漠。中国的企业经营者,特别民营企业主同国际的企业经营者相比较,有个明显的不同,国际上的经营者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比较强,一份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提出几十个、一百多个,最多提出二百多个问题,把可能发生的问题,方方面面想得很周到,而中国的民营企业主自我感觉良好,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许多事物是利弊相兼的,可是我国民营企业主看问题强调项目优势,忽视潜伏的隐患和存在问题。特别是项目投资,缺少调查研究和专家的论证分析,盲目投资,造成重大损失。如温州有家民营企业,花了几亿元从香港买一艘游船,而没有调查港方为什么要卖船,有什么难解的疑团和难言的奥秘并不清楚,一句话对港方卖船的真谛并不清楚。另一方温州这家公司买船有什么优势,能把港方不赚钱的船变成赚钱生意,对于这样的基本问题都没有经过专家的充分论证,就买下这只船,事隔几年,游船没有运转起来,还要花钱顾人守船维护。财务风险是相当可观的。

2.负债结构不合理。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营运资金不足等特点,在进行企业扩张时候大部分都是靠大量举债来经营。一般来说适度的举债能够优化资本结构,促进企业的发展,然而负债结构不合理造成负债比率过高的时候,就潜藏着风险,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息负担,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金流动性不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会造成资金链断裂。在长期负债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一旦外部环境出现动荡,那么企业随时都会有偿债能力不足的情况发生。严重的话还会导致企业破产。温州有家民营企业,拥有资产1000万元,承担债务3500万元,其中银行借贷1000万元,民间借贷2500万元,银行利息加民间借贷利息每月合计为35万元,平均每天付息超过10000元。企业每月的加工费收入在20万元左右,只够给工人发工资,企业处于严重资不抵债状况下,无力起死回生,只得申请破产。

3.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民营企业一个普遍现象是丈夫当老板,其妻子或亲属管财务。财务人员不按《会计法》和财务规则办事,常常由私人老板说了算。企业两本账较为普遍,向银行借贷时提供的资产负责表同企业的真实情况有较大差异,会计信息失真也较为普遍。如资产负债率,有许多企业其报表中只反映银行债务,以骗得银行贷款;如果把民间借贷也在表上反映,负债率就很高,甚至是资不抵债,银行就不会给企业贷款。所以,两本账与假报表,隐含着很大风险。

4.风险预警系统缺失。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对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会计资料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和因素分析,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财务活动进行预测,以发现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主提出警告,采取果断有效措施解决存在风险,起到未雨绸缪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没有建立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如温州的民营企业存在“两多两难”问题:即民营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本多,投资难。有85%的企业存在“短贷长用”,用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进行项目投资,造成频繁的借贷还贷,流动资金贷款一般是6个月,而项目投资一搞就是几年,期间,很容易发生资金链断裂。温州财务风险中还有一个突出问题是企业之间互保链,温州企业凡是有亿元以上的银行贷款的,大约有10家企业为之担保,同时这家企业也为别的企业担保数量相当的贷款。这些企业都没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截止2014年8月底,温州全市出现各类高风险企业596家,涉及银行贷款437亿元,目前温州全市重大担保圈28个,涉贷507亿元。以上出现一定规模信贷风险,同风险预警系统缺失有关。

二、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举措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日常工作中,在鉴定财务风险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举措,有效处理财务风险。

1.增强风险、危机意识。经济全球化,经济整体性加强,国际国内相互影响也随之加强,很容易发生“一枝动百枝摇”的局面。如希腊的债务危机影响到欧盟的许多国家。再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影响全世界,形成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再是2011年温州几百家企业占温州企业总数的0.38%发生资金链断裂,形成温州市的借贷风波。

现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产品周期大大缩短,过去成功开发一个国家级新产品,上市10年,还是畅销品,现在产品寿命期缩小为2至3年,计算机软件,寿命更短,只有几个月。所以,现在办企业、做生意不确定因素很多,如履薄冰,时时处处都要有风险、危机意识,这是风险防范的首要条件。

2.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分类处置财务风险。温州近600家高风险企业除少数企业关闭停产外,多数企业生产还是正常的,部分企业接受经验教训,开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分类处置财务风险。

对效益差、风险大,企业严重资不抵债的,启动破产程序,担保企业债务平移代偿。或者推动龙头企业,对风险企业温州采取收购、兼并、重组,对重组中产生的税费问题,采取灵活、优惠政策处理。

对企业效益较好,产业、市场前景光明,只是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温州采取与银行协调,企业保证按时付息,还款放宽期限。温州对少数企业采用以时间换空间,企业承诺偿债,银行将贷款挂账停息。

3.拓宽融资渠道,控制负债比例。企业从事生产经营,首先需要解决资金的来源问题。负债经营是现代大多数企业所采取的经营方式,也被市场证明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但过大的负债则只会给企业经营带来负面影响。企业负债比例过大,意味着企业资本结构可能面临失衡的危险,大量的负债会使企业将更多的利润用来偿债,很难用于扩大再生产,很难向股东分配红利,从而引发企业财务风险。为此,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一个负债比例警戒点,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在45%左右是安全的。根据温州的实践,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在60%左右,还是可行的,即便少数企业破产清算,企业资产基本还能应对,不会造成社会震荡。建议温州有关部门将负债率定在60%,以防企业资不抵债或严重资不抵债,导致借贷风波的发生,危及社会。

4.建立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要切实改变民营企业“丈夫当经理,妻子管财务”的局面,改变非会计专业人员从事财务管理的现象。民营企业面广数量大,要真正解决财务信息失真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容易办到的事,必须分期分批解决。首先,是解决民营企业500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集团,各市、各县重点民营企业,必须规定由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人员组成财务管理团队。为维护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建议董事会的独立董事负责财务监督,真正把财务风险防范的基础工作做好。

篇(4)

可以肯定地说,在陈金义的债务危机中,鲁冠球扮演的是一个“救世主”的角色,也许是出于英雄相惜的情怀,也许是深受浙商“抱团”文化的熏陶,鲁冠球在向陈金义伸出援助之手的同时,也赢得了整个商界乃至社会的尊敬。

而在此之前,舆论仅仅从法律的角度出发而对深陷债务危机的陈金义一度表现出指责和落井下石的看客心态,而本应被大力提倡的冒险、执着和强烈的创新欲望等企业家精神却遭到了忽视。如今,在鲁冠球对其施以援助之后,一种帮助和支持陈金义的行动和声音也风生水起。

一个最近的消息是,浙江省工业经济联合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三家组织,联合发文肯定陈金义,称他“不是挥霍金钱、欠债不还的‘老赖’,而是把财产和生命投入事业、但目前一时资金周转困难的创业者”。除了这种道义上的支持之外,也有浙商表示,愿意以个人名义帮助陈金义,而杭州网友甚至倡议民间捐款帮助陈金义。

“一个好汉三个帮”,英雄落难的陈金义终于获得了各界的支持和帮助,然而这种帮助的出现却充满了偶然色彩,一方面可能与鲁冠球在浙江商界“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影响力有关,另一方面浙商相互帮扶的商业文化传统也促进了这种帮助的形成。

然而,一个不可否认的问题是,这种通过人际关系的偶然性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暴露出制度必然性的缺失,正如这种在英雄落难的事后帮助暴露出企业之间事前合作的缺失一样。如果没有鲁冠球等来自浙江商界的援助,陈金义将有怎样的结局?这样的假设令人掩卷沉思。

尽管商业动机是陈金义将“乳化油”项目坚持到底的动力,但一个关系到国家能源战略的重大科研项目,却只压在了一个民营企业家“稚嫩”的肩膀上,于是,一个具有探讨性的问题油然而生――在技术创新和科研开发方面,企业之间可否进行携手共进的密切合作?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一个可以借鉴的案例是,在燃料电池方面,日本企业就采取了联合研发的模式,这种模式是由政府部门提议,由丰田、松下、东京煤气、三洋电机等在燃料电池开发方面有实力的企业联合组建公司的形式进行,而政府也将这一研究作为国家项目予以雄厚的资金支持,以巩固日本在这一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而在国内,为应对欧盟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RoHs指令,宁波的家电企业也已经组织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家电产业组建“研发联合体”,抱团进行技术攻关,共同接招。国内外的案例均已说明,在自主创新方面,企业之间完全可以开创一条联合研发携手共进的新路。

篇(5)

关键词:迪拜模式;债务危机;启示

中图分类号:F1文献标识码:A

一、迪拜债务危机及其形成原因

迪拜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面积3,885平方公里,人口226.2万人,为人口最多的酋长国。目前迪拜的常住居民中有80%为外来人口,来自150多个国家。迪拜的经济实力在阿联酋排第二位,阿联酋70%左右的非石油贸易集中在迪拜,所以习惯上迪拜被称为阿联酋的“贸易之都”,它也是整个中东地区的转口贸易中心。

但是,在阿联酋7个酋长国中,迪拜是最缺石油的一个,只占有其石油资源的约2%,而且这些石油资源将于2010年枯竭:在迪拜政府看来,地下的石油总有一天是会被采光的,而要维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早作打算,发展其他产业。由此,建立世界金融中心的设想,就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规模的城市基础建设以及旅游设施的开发等。迪拜的转型,主要是走高借贷开放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的道路。这一模式巧妙地躲过了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扬长避短,一时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仅过去5年间,迪拜就有3,000亿美元的建设项目纷纷上马,包括世界上唯一一家七星级帆船酒店、世界最奢侈的室内滑雪场等。但是,海外资金是迪拜经济得以维持的关键,而国际金融危机的肆虐,引发迪拜出现外资抽逃、资产缩水,使得迪拜债务危机出现。

2009年11月26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酋长国政府宣布,将重组其最大的企业实体迪拜世界的债务,公司所欠约600亿美元债务将至少延期六个月偿还,其中包括迪拜世界下属地产巨头纳西勒公司即将于12月份到期的35亿美元伊斯兰债券。消息一出,令全球金融市场为之震惊。一时间,股市一片惨淡,金价、油价严重受挫。迪拜的债务危机宣告了“迪拜模式”的破产。所谓迪拜模式,就是以高端房地产和金融业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靠大规模举债和融资等大兴土木,试图驱动金融杠杆“利滚利”,以此拉动经济发展。迪拜债务危机爆发后,迪拜的房价比最高峰时期下滑了近70%。股票市场上,在银行股带动下全球股市大跌,美国三大股指分别下跌了1.48%~1.73%;26日法国CAC指数下跌3.41%;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3.18%;德国DAX指数下跌3.25%。27日标普500指数下跌1.72%。亚洲股市延续欧洲股市的暴跌,27日日经225指数跌幅达3.21%;韩国汉城指数跌幅高达4.69%;香港恒生指数暴跌1075.91点。跌幅达4.84%。沪、深股市继26日暴跌之后,第二天继续分别大跌2.36%、3.09%。

导致迪拜债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经济对房地产过度依赖。迪拜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本国人民的居住需求,而是把目光投向世界高端消费者的身上。可是,这样的消费群体毕竟只是少数,所以一旦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因为本国消费无法填补外来消费大量减少而留下的空白,使原本并不处于危机中心的迪拜,自身发生了危机。即将完工的‘迪拜塔’馒全球最高建筑,大楼内外装潢都极度豪华,而正是为了建造这个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迪拜才背上了800亿美元的外债,是其GDP的1。03倍。另外,大力发展房地产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著名跨国公司在迪拜落户,而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跨国公司缩减开支,也造成迪拜的写字楼租金收入不足,导致现金流断裂。在迪拜,投机者经常从银行获取贷款,然后将其中的1/10投在还没有修建的某处地产上,仅需要将这处房产转手给下一个买家就能赚取巨额利润,下一个买家也会做同样的事情赚钱。因此,在迪拜某些地产的价格仅在几年之内就增长了十倍。可以说,迪拜债务危机是房地产泡沫的必然结果,也暴露出迪拜经济发展模式和高速发展背后的隐忧。许多市场人士指出,迪拜的盛衰与其地产开发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真可谓成也地产,败也地产。

第二,投资过度依赖外部贷款。迪拜虽地处中东,但是它既不是一个产油大国,也没有像样的支柱产业,舍弃工业基础而发展房地产行业使迪拜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大大减弱。迪拜国内基础货币储蓄并不多,为了大力发展房地产和旅游业,只能依赖外部贷款。在以前,国际经济环境大好时,国际上看好迪拜发展,于是热钱大举流入。但是,一旦金融危机发生,国外投资者风险意识加强了,再投资就更加谨慎,并不愿再多借钱。这次危机发生时,迪拜的很多建设项目还在进行当中,仍需后续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但由于过度依赖外部贷款使得迪拜在此刻无钱可用,出现资金链断裂无法避免。迪拜梦想建立一个世界金融中心,实现跳跃式发展,实在是太急功近利。利用国际上的热钱来搞建设,最终只不过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美梦。

第三,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对迪拜的影响并不像其宣称的那样“毫发无伤”。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大国都受到冲击,迪拜也是不可幸免。房价下跌、建设项目被取消等利空因素接连出现,使其暂停偿还债务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且近年来迪拜也大举投入国际金融业,在金融危机持续的影响下,迪拜的投资出现严重亏损,给债务危机埋下隐患。比如:2007年,“迪拜世界”斥资51亿美元。购入美国娱乐业巨头米高梅公司近10%的股份。但后来,米高梅的股价一度从当时的84美元降至16.8美元。另外,迪拜其他投资公司花费近30亿美元购入了德意志银行和渣打银行的股份,但这两家银行的股价在金融危机中也大幅缩水。海外投资的失败,对迪拜更是雪上加霜。

第四,汇率制度缺乏弹性。迪拜执行的是本国货币迪拉姆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使得本国的汇率制度缺乏弹性,一旦美元有什么变化,本国货币的汇率跟着受影响。盯住汇率制是一种汇率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它是指一国使本币同某外国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迪拜盯住美元汇率制度有利于维护本国货币的稳定性、预防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往来关系,也有利于提高一些它的货币国际信誉和地位。但是,钉住美元汇率制度会导致迪拜经济政策失去独立性,且更容易遭受国际游资投机的冲击。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发放4万亿美元救市,使得国际社会对美元贬值形成强烈的预期,从去年到今年,美元的贬值导致迪拜和海湾地区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率连续数月高达两位数。美元的贬值

引发迪拜经济的衰退,这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此次债务危机的“帮凶”。

总之,迪拜危机的根源,从表面看是因为房地产投资的过度膨胀,但其本质却是国家发展战略出现了失误,脱离了本国的实际,做了超越其本身能力的事情。

二、迪拜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迪拜危机对当前的中国有很重要的启示。表面看来,两国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国情来看几乎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其实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两国均拥有庞大的经常项目顺差;迪拜和中国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热衷于做大规模的基础投资:两国都希望以房地产为新的支柱带动经济高速增长,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上升;两国的汇率制度都仍然是相当固定的,一个紧盯美元,一个参照一篮子货币:最后,迪拜和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占领了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利润状况良好,但企业制度透明度极低,激励机制严重扭曲。此外,中国和迪拜还有一个“通病”,就是彼此都属国际热钱垂青的市场。基于以上现实,此次迪拜债务危机给我们带来了较多的启示,主要表现在:

第一,应警惕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迪拜事件中对房地产市场过度依赖所造成的惨烈后果,值得我们借鉴来反思我们国内的房地产市场。现在中国的房地产也很热,迪拜事件发生后,回过头来看我们的房地产业,无疑中国的房地产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房价泡沫~直为社会各方之诟病。目前,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和保值增值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投资渠道的狭小和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在股票市场阴晴不定的情况下,大量资金涌入看似更加有潜力的楼市。因此,中国的楼市基本上是投机和投资性需求,形成最终消费能力的自住型需求已被高昂的房价挤出了市场。商品房空置率(空置率=空置面积,近三年累计竣工面积)也许就是一个证明。有研究机构认为,中国商品房的空置率在30%~50%。于是一边是大量的房屋空置,一边是普通居民望房兴叹的危险局面出现了。整个房地产金融业可谓隐患重重。有专家认为,目前房地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命脉,而迪拜的教训告诉我们这是危险的。中国房地产业的巨大泡沫、畸形发展已经在扭曲中国的经济结构,威胁中国经济金融安全。然而,由于GDP政绩和土地、住房开发对地方财政的高贡献率,一些地方和城市经济如迪拜一样完全靠房地产支撑。中国政府似乎被房地产“绑架”了。如国内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房地产业,并继续容忍房价飙升,这就如同迪拜极度奢华的七星级酒店一样,无法避免因资金链条断裂而导致烂尾工程出现,最终会负面影响国内实体经济运行的稳定。中国政府不是没有预见到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威胁,过去几个月来也有一系列的动作,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威胁仍在,动作都不果断,改革的力度不足,行动过于迟缓都可能致命,中国应吸取迪拜的教训,尽量采取行动,以确保中国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第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实,迪拜危机对于中国的借鉴意义,与其说是在于房地产不能超常发展,还不如说是应该制定一个合乎国情的发展战略,要把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在2008年下半年是很危险的,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面临垮掉的风险。于是政府出台了“4万亿救市计划”。2009年上半年,银行发放信贷7.37万亿元,本来是希望企业拿到这笔钱去做实业,扩大内需,希望流动性注入经济后,利率下降,投资成本下降,将刺激企业增加投资,最终推动GDP增长。郎成平说过,“中国目前的情况是,经济70%过冷,30%过热。其中靠政府投资和相关产业是过热的,比如基础建设,而其他民营企业是过冷的。”在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的情况下,挤出效应在所难免。再加上资本市场不完善,中小民营企业因缺乏担保、信用记录等,很难拿到资金。而拿到钱的基本上是大型国有企业,但是在外需萎缩导致严重产能过剩,缺乏高利润的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大量流动性流向价格波动性高的资本市场,寻求投机机会,导致这些企业将钱投向不动产。诚然,投资房地产,刺激老百姓买房也是内需,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果国家把恢复经济都靠在房地产上,那是很危险的。老百姓如果把大部分钱都放在房子上,哪里还会有钱去消费其他的商品?而只会造成国家财富流向政府和房地产商手中。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投资扩张来拉动的。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一直快于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2003年我国消费率仅为55.4%,2004年的总投资率上升到43%,这相当于1993年经济严重过热时的水平,而总消费率还不足57%,2006年消费率更是首次下降到50%以下,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就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来看,消费率一般在76%~79%,投资率为18%~2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率偏低20%左右。投资率则偏高18%左右。因此,在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上,要把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当前拉动内需的一项重要任务。现阶段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是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需求要多元化。这样国民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第三,提高风险意识,警惕国际热钱。据中国官方估计,2009年流入中国的热钱至少有近1,000亿美元。虽然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善,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但在开放人民币资本市场上要吸取迪拜教训。危机之前,迪拜一直是热钱青睐的圣地,巨大资本流动性的积聚大大加快了迪拜资产泡沫化的进程,然而在国际资本逃离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资产大幅缩水、房地产市场低迷、银行放贷停滞、大型项目停工,再加上能源价格重挫、债务飙升,迪拜奇迹破灭。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在应对流动性时已明显表现出局限性、滞后性和被动性,货币政策的顺周期特征也不足以应对流动性和资产泡沫。当务之急是防止热钱快进快出。今年中国的股市、楼市都很火,里面有很多国际热钱在“捣鬼”。如果金融危机继续深化,中国经济出现不利局面时,国际热钱就会快速转移,到时会加重危机程度。

第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谈改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但由于增长速度一直很快,决策者难以下决心动大手术。迪拜危机明确地揭示了其经济模式的重要缺陷:过度依赖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外部账户顺差过高、国有企业长期垄断重要行业。而这些恰恰也是我们的问题。对于我国而言,此次危机的最大机遇就是实现结构的调整。如果结构性失衡问题不解决,周期性危机的爆发就是必然,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以及外贸结构都面临着系统性调整的需要。社会的发展还是要靠实业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不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企业家的心态,都应避免浮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经济才能健康平稳地运行。

第五,积极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在金融危机对世界造成巨大影响的今

天,中国的经济仍然能够保持总体向好的态势,这是令世界羡慕的,同时也是那些金融炒家眼里的“肥肉”。迪拜梦碎了,他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并且目前国际上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不断上升,国际炒家通过各种途径大举进入我国,豪赌人民币升值。大量热钱的涌入,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降低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加大了我国的金融风险,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就曾发出过“人民币过快升值无异于自杀”的警告。他指出,人民币过快升值是没有道理的,对中国来说这绝对是个坏消息,如果人民币升值太快,中国房地产市场也会受到很大打击。我国在2005年开始实施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改革,主要是为了克服原有人民币汇率制度日益突出的弊端,确立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以适应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更好地为我国经济金融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与盯住某种单一货币相比,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比较难以管理,盯住的程度也相对较弱。由于所有的双边汇率都是浮动的,交易成本也就较高。面对诸多复杂的国际环境,人民币汇率应当更灵活地变化和调整来更为准确地反映国际收支的发展变化,避免过度和持久的高估或低估,以便有效地对国际收支失衡产生调节作用。因此,只有相应地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才能使中国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独立性。

第六,平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根据郎咸平教授的观点,“目前我国的投资营商环境不断恶化,企业家们不再干实业了,拿到的贷款,不去再投资而是打入股市楼市,因为那里的利润更高。”如果真是如此,这倒是可以说明目前我国的楼市不断攀升的原因。但是股市、楼市都是属于虚拟经济,而虚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转移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实体经济运行的效率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但另一方面,虚拟经济也是一种极易滋长泡沫的经济,一旦严重脱离实体经济的支撑,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监管稍有疏忽,容易导致泡沫破裂,发生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无论是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是迪拜的债务危机,都是源于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而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以及股票市场都存在着虚拟经济的泡沫。4万亿元流动性资金注入后,这种情况只会更加严重。所以。我们应当重视金融监管,对于金融创新也应该抱着谨慎的态度,在引入金融衍生品、金融创新业务时,风险评估、管理机制要跟得上。实体经济是本,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因为唯有实体经济发展良好,建立在其基础上的虚拟经济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如果本末倒置,只会使经济泡沫越吹越大,但是泡沫总会破灭的,到那时造成的危害是难以估计的。

篇(6)

国家有关部门耗时多半年对广东、浙江、江苏等16个省进行系统调研,数据显示:1-7月份,在31万户中小民营企业中,亏损企业户数为4万户,亏损面为12.7%,各月亏损面总体变化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亏损程度却在逐月加重: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幅由1-2月的22.2%上升至1-6月的41.6%,1-7月又进一步升至46.9%。其中,超过50%的受访企业认为“金融危机将会再次出现”,企业普遍对大环境表示担忧;在谈及企业当前运行的状况与一年前相比有什么变化时,包括36.4%的企业决策者认为,自己企业的经营状况在最近一年里变得更差;在货币紧缩的背景下,高达75.5%的受访中小企业认为,当前银行贷款供应偏紧;有42.6%的企业认为,目前已经出现了中小企业的“倒闭潮”。

根据现状,我们发现: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外需锐减、订单减少有所不同,2011年很多中小企业订单不少,但面临缺资金、缺电、缺工等要素制约,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致使原本就很微薄的利润再次被压缩,如果目前的汇率升值延续,原材料与劳动力价格上升无法缓解,很多中小企业将举步维艰,持续挣扎在死亡线的边缘。2008年是订单减少没钱赚,而2011年是有订单不敢做,忙死忙活也是没钱赚甚至亏本,处于“不生产等死、生产找死”的尴尬处境之中。

在各种不利因素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融资难。重公轻私的银行偏好在今年表现尤其明显,大概只有10%的中小企业能够从正规银行体系得到贷款。目前民间借贷的年利率高达120%,即使这样,民间融资还是供不应求。然而民间借贷缺乏监管、利率高,中小企业还本归息的压力极大,已经潜藏着巨大的债务风险。

国际上,美国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再加上日本大地震核辐射,西亚北非政局混乱,欧盟继续爆发债务危机,推升了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全球通胀情况严重,经济复苏形势并不乐观。这方面的情况,广大做外贸的公司厂家更有发言权。

以上,中小企业是否陷入了比2008年更大的困境?是现实还是烟幕?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小企业的倒闭是否正常?民企发展困难的症结何在?民营企业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在此有几点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体制创新: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到今天,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关系到民企发展后劲和发展空间的紧要大事。民营企业最大的优势是产权明晰、动力强劲;最大的问题是产权封闭、势单力薄。单纯靠自我积累来做大是不可能的,要学会如何兼并重组,通过资本市场来进行资源整合。

现在的关键是观念问题,民营企业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这一点与西方的观念不一样。经过200多年的摸爬滚打,西方企业早就认识到必须走联合兼并的道路,现在国外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都是股份制,老板是谁不知道。对中国民营企业来说,体制的变革和创新这一关早晚得过,从单个资本走向社会资本,而闯不过去的话要么是永远长不大,要不就死掉。

在当前情况之下,改变不了环境,企业只能改变自己。现在看来,危机中能够挺得住的都是资本雄厚的大型企业,小企业一下子就摔跤了,所以就要进行企业体制的创新,兼并重组,从单个资本变成社会资本。

二、产品创新:

大部分民企起家的原因在于仿制、抄袭市场上畅销的产品,然后快速抢占市场而存活下来甚至活的越来越舒服。但经过一段时间后,问题就出现了,因没有核心技术,产品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到最后只能是打价格战,直至陷入危机之中无法自拔。这其中严重缺失的就是技术创新的问题。民营企业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自己创新,还可能闯出一条路来。

不要把创新看得很神秘,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有自己特殊的地方。正是上下纵横审视自己总结出有哪些特点,把专长、最强的地方发挥得淋漓尽致就是创新。产品创新的成功者无一例外地至少遵循以下三条原则中的一条:第一,时刻聆听顾客的声音,根据他们的需求设计相应的产品;第二,密切关注市场上的顾客和竞争对手的任何变化,把握市场趋势;第三,最大化地利用技术和研发实力实现创新。

在产品创新中,企业不但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审视自己的能力,还要预测竞争对手的反应,并准备好相应的战术。现在有好多企业不知道自己的长处,总是盲目地看别人如何多元化,反而丢失了自己。所以,在外部环境不好的时候,正是企业检讨自己的时候。

三、管理创新:

民营企业内部的管理存在很大的欠缺,很多还停留在家族式、情感式、梁山好汉式的一种状态。遇到问题时总是强调外部环境不好,外部确实比较困难,但为什么有人做的好?

中小企业普遍缺少“三高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策划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导致缺少三种人才的原因有当前的环境所造成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小企业的老板造成的,没有一套成熟的机制来接纳这些高级人才,不能通过企业文化和核心理念凝聚人心,让大家有个奔头,有一种归属感。其中尤其是以家族型企业最为典型。因为没有高端人才最终导致企业管理跟不上,理念落后,一片混乱。

所以在当前民营企业要有管理创新。能否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企业的人力资源,任何成功的企业都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小民营企业必须寻求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这样才能有助于企业的整体提升或转型,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在目前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四、品牌创新:

现在很多民营企业不懂经营和塑造品牌,把它们简单地理解成销售,只会打价格战。没有品牌卖不出好价钱,没有渠道只能眼看别人赚钱,所以企业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创建自己的商业渠道,这才是最重要的。以前做OEM(原始设备生产商)的企业要逐步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的企业进行转变,以前做ODM的企业要向做OBM(原始品牌制造商)的企业进行转变,一步一步一个脚印的练好内功。对于有品牌的中小型企业来说,要做好品牌的推广和升华,使得业务能够保持稳定或增长。对于没有品牌的做OEM或ODM企业,通过前期的企,运作帮助积累了资本、管理经验、人才、技术和资源,这时应该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进行品牌创新。

在品牌创新时同时要注意防范风险,现在一些企业在压力之下很明显体现出没有风险意识,因为一旦出了问题再补救就来不及了。企业内部一定要有专人查补漏洞,对风险及早防范。

篇(7)

2012年金砖四国,是继续黄金时期,还是折戟沉沙?事关金砖四国前途,更涉及对中国经济增长性质的基本判断。

十年前,金砖四国概念一经提出,引领了十年间的全球资金流向。而在十年后,全球债务危机爆发,金砖四国是否会被债务链条压垮,建立在出口与资源价格上升地基上的经济成长能否得到延续。

反思亚洲四龙、五虎的衰退,可以让我们更加清醒,目前金砖四国的经济增长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全球经济泡沫的红利。

经济增长是用钱堆出来的,还是市场内生的?这是判断好增长与泡沫式增长的标准。如果经济发展建立在生产效率与公平分配的基础上,我们就有理由表示乐观,反之,我们只能跪下祈祷。现在,祈祷吧,然后改变增长方式。

2012年,债务金砖四国将遭遇极大挑战。

原因很简单,此前源源不断流入金砖四国的资金,在债务胁迫与避险需求的双重压力下,往欧美回流。资金回撤,资产泡沫下降,高负债国难以维持增长,俄罗斯等国家不可能靠石油等资源品价格上升维持高增长假象,而中国建立在投资与出口基础上的经济增长也将大幅下滑。

2011年金砖四国衰退初露端倪。拉美新兴市场股市基金资金净流出11%,逼近2008年的净流出12%;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新兴市场股市基金资金净流出9%,已超过2008年净流出(8%);亚太新兴市场股市基金净流出6%,接近2008年净流出(9%);印度卢比汇率在年末贬值至历史新低:自去年8月1日至12月15日,印度卢比对美元贬值约18%,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其最高贬值幅度也仅约25%。其他金砖国家货币,除了中国人民币之外也均出现大幅贬值:8月1日至12月15日,巴西雷亚尔对美元贬值约17%;俄罗斯卢布对美元贬值约13%;南非兰特对美元贬值约21%。金砖国家之外的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也基本是震荡贬值趋势。

2012年对金砖四国是个严峻的考验。这些国家所积累的财富是否足够应对目前的债务风险?这些国家是否有足够的动力进行旨在提高生产效率的改革?

印度风险在增加。谢国忠先生认为,印度每个月的贸易赤字约为10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7%-8%。弥补贸易赤字缺口的三个渠道都在枯竭:出口到西方的服务、印度劳动力在海外的收入以及热钱流入。印度的外汇储备约为3000亿美元,该国的热钱规模约是外汇储备的两倍,随着热钱流出,这一储备将很快被耗尽。

俄罗斯风险加剧。如果全球货币泡沫消失,实体经济紧缩,依靠石油、天然气为生的俄罗斯人的福利生活将告一段落,随之而起的将是国内动荡,财富枯竭。对于俄罗斯人而言,对于俄罗斯政府而言,最好指望全球货币泡沫持续,中国等国继续大规模投资,将传统能源价格维持在高位上。

就国际收支而言,巴西与印度隶属难兄难弟。巴西和印度拥有相同的国际收支模式,面临庞大的经常项赤字,并依赖资本账户填补缺口,巴西雷亚尔的波动与印度卢比类似,均遭遇大幅贬值。需要注意的是,巴西经常项赤字形成的原因是大规模的收益项逆差,主要体现的是国际资本在巴西的投资收入。由于资本项目开放,巴西资本金融账户波动更为剧烈,金融危机期间从盈余300亿美元以上下滑至赤字200亿美元以上,随后又跳升至盈余300亿美元。

上述三个国家可能最终摆脱不了裸泳的嫌疑,不过还没有穿上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