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28 14:50: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1)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焦虑 综合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3.062

Abstract Objective:Anxiet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Methods: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March 2011 associated with anxiety in 87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the use of amlodipine anti-anxiety agents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therapy treatment,the patient anxiety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arried out from Rating Scale (SAS) for investigation.Results:87 patients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fter 12 weeks,87 patients,57 cases markedly effective,23 cases,7 case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0%;87 anxiety in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ith SAS change this group of patients before treatment SAS score of 582±81,SAS score after treatment was 191±139(P<005).Conclusion:Anti-anxiety agents and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hypertensive effect is significant,safe and worth promoting.KeyWords Aged;hypertension;anxiety;comprehensive treatment

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见病,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长期服药,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质量。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伴有焦虑情绪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7例,采用氨氯地平联合抗焦虑剂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伴有焦虑情绪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7例,根据高血压分级2级41例,3级46例,其中男42例,女45例,年龄66~81岁,平均713岁。

治疗方法:采用氨氯地平5mg/日,联合盐酸丁螺环酮,联合健康教育,联系治疗12周。问卷调查方法,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于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评估情绪状态。首先对患者进行表格填写培训,在问卷调查前向患者说明调查的目的,焦虑状态评分(STAI)以正常成人常模95%为标准,超过该值者为焦虑(状态总分为57)。

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随诊3个月未见复发。②有效:症状和体症减轻,诊3个月未见症状加重。③无效:症状无改变。

结 果

血压及心率(HR、DBP、SBP)治疗前后变化:87例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见表1。

降压效果:治疗12周后,87例患者中显效57例,有效2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20%。

治疗前后焦虑状况变化:87例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情绪治疗前治疗前SAS评分为582±81,治疗后SAS评分为191±13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讨 论

为探讨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情绪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伴有焦虑情绪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7例,采用氨氯地平联合抗焦虑剂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87例患者的血压及心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12周后,87例患者中显效57例,有效2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20%;87例老年高血压伴焦虑情绪治疗前SAS评分为582±81,治疗后SAS评分为191±13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见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剂和心理健康教育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患的一种慢性疾病,目前,高血压患者存在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现状,多数患者因担心高血压的并发症而引起焦虑,从而进一步导致血压的剧烈波动。从而使加剧了血压的波动,血压的剧烈波动与心脏血管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氨氯地平为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对血管平滑肌有高度选择性,可直接扩张小动脉,具可直接扩张小动脉,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敏感性[3]。

本组研究显示,单纯降压治疗对高血压伴发的焦虑症状效果较差,联合应用抗焦虑剂丁螺环酮治疗后,不仅焦虑情绪明显改善,降压效果也明显提高,降压药物联合抗焦虑剂和心理健康教育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7.

篇(2)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 网络管理 中青年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94-02

高血压是指患者收缩压或舒张压高出正常水平。因为人体的血压升高会引发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肾功能障碍等疾病的产生,并且患病人数也逐年上升[1],所以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治疗已经成为我国社区医疗的一项重要工作,社区进行高血压防治的主要目的是在社区内对指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以提高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控制患者的血压发展。本文选取本社区2009年―2010年期间确诊的234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对部分患者进行常规社区健康教育的同时进行网络管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2009年―2010年期间确诊的234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17例,对照组117例。观察组男性73例,女性44例;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28岁;病程最长的8年,最短的1年;学历最高的本科,学历最低的初中。对照组男性75例,女性42例;年龄最大的47岁,最小的26岁;病程最长的7年,最短的3个月;学历最高的本科,学历最低的初中。234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眼前突然发黑、头痛、眩晕、肢体麻木、耳鸣、失眠等高血压典型症状。两组患者在病例数,性别比例,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都有一定的电脑操作基础,可以进行网络健康教育。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社区健康教育,观察组在进行常规社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网络管理健康教育。

1.2.1 对照组 进行常规的社区健康教育。采取集体上课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患病原因、治疗方法、依从服药的意义、日常自我血压监控的方法等内容进行培训、教育[2]。

1.2.2 观察组 进行常规社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网络管理健康教育。网络管理健康教育,通过网络进行患者个人资料档案的管理,建立网上咨询邮箱,患者出现的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得到专业社区医生的解答,建立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网站,对高血压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方便患者阅读,并制定答卷[3],让患者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巩固学习成果,提高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努力掌握自我锻炼的方法[4],提高服药的依从性,并在健康教育的同时进行网络激励机制,和社区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形成行为契约,使患者在治疗期间一直保持高度的自我监控效能,更好的配合治疗,控制血压。

1.3 应用评价标准

效果优:患者舒张压下降大于10毫米汞柱并且控制到正常水平,或者舒张压下降大于20毫米汞柱。

效果良:患者舒张压下降没有超过10毫米汞柱但控制到正常水平,或者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到20毫米汞柱。

效果差:患者血压控制不好,未达到效果优和效果良的程度。

效果优良率:(效果优病例数+效果良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x2检验, 以P

2 结果

对照组效果优21例,效果良39例,效果差57例,效果优良率51.28%;观察组效果优51例,效果良48例,效果差18例,效果优良率84.62%。两组患者在效果优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卡方=25.52 ,P

表一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应用效果比较

3 讨论

3.1 网络膳食管理 在网络上提供高血压患者的饮食食谱,规范了高血压患者的日常饮食,方便了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学习制作,例如:每日要喝1袋牛奶;每日要用50克的燕麦片来煮粥;黑木耳的日常做法等。对患者起到了提醒和指导的效果,并且患者之间在网上可以进行相互的交流,把自己的膳食心理和别的患者进行分享,提高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3.2 网络运动管理 在网络上提出每日的运动指标,并鼓励患者一同完成。例如:每天要步行的三公里,并时间在半小时以上,每周要进行五次以上的运动。

3.3 网络不良生活管理 对有烟酒史的患者进行不良生活管理,在网络上用生动的视频讲解吸烟和饮酒和高血压的关系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患者通过生动的案例了解烟酒对自身疾病的影响,提高自我管理意识。

3.4 网络心理管理 在网络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患者拥有快乐心和平常心,积极的治疗高血压。例如:在网络上每日更新一些快乐的视频资料让患者调节心情,并建立网上心理咨询信箱,方便患者倾诉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排解紧张的情绪和对高血压的治疗存在的顾虑。

3.5 网络用药指导 在网上进行用药指导,让患者在家里就能学习高血压用药的知识和常见的副作用和并发症,例如:把高血压的常用药物的分类和服用注意事项,在网上进行总结、分析,方便患者进行查找和学习,对自己所服用的高血压药物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3.6 网络自我血压监控 指导患者每日在家进行自我血压测量,并进行网络录入,方便社区医生进行查看,可以更好的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在家进行血压自我测量,在安静休息五分钟以上后测血压,现把自己的左上臂出来,袖带绑好要松紧合适,取坐位,并保持安静,使用电子血压计,右手按血压测量开关,等测量数值出来后,等一分钟再一次测量血压,测三次,取平均值,记录在电脑中,上传数据,社区医生就可以看到了,社区医生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给予下一步的用药指导。

3.7 网络测试评价 患者根据网络学习的课程,在一段时间后进行网络学习测试,在网上回答关于高血压的常识,对一个阶段的健康教育情况进行回顾总结,社区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制定患者的下一步学习计划。

参考文献

[1] 张凤,健康教育疗法治疗原发性轻度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0):1060―1061.

[2] 宋春丽,如何对高血压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J],中国全科医学,2003,6(1):57―58.

篇(3)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期间的高血压患者40例,围绕高血压患者的主体性出发,采取集中干预与病人自我管理的有效模式,更加多方面的加强整个家庭管理、治病意识的整体提高,将患者的主动性、自我控制性结合起来,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患的发生。

结果:在整个自我管理的模式运用中,通过集中干预与社区干预的管理,并综合自我管理方式的有效运用,更好的形成优化管理的有效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规范化管理的有41.38%;行为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改变,减少吸烟量的病人有10.92%,戒烟的病人有27.01%;减少饮酒量的有13.22%,戒酒的病人有35.06%;减少摄盐量的有85.63%;减少脂肪摄入量的有85.63%;增加体育锻炼的有41.95%;降低了管理人群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自我管理模式,加强自我管理的干预方式,形成医患互动的方式,让高血压患者主动参与到配合治疗之中,真正实效的提高高血压管理的有效作用。

关键词:社区 高血压患者 自我管理 模式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23-01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综合管理模式,尤其是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的协助下,进行各方面的卫生保健活动,形成严密的自我管理模式,尤其是采取集中干预与病人自我管理的结合模式下,更好的实现高血压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期间的高血压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先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期间的高血压患者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在34-76岁,平均年龄45.9岁。

1.2 方法。

1.2.1 自我管理的有效方法。在社区高血压的自我管理模式中,要从社区的整体情况出发,通过积极健康的有趣活动,成立各种俱乐部,每个月安排相应的活动,对每一位高血压患者进行详实的登记,包括40例患者的基本情况、高血压患病情形、体检结果、治疗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并展开社区护理知识的讲座,包括高血压情况的知识讲座,形成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在此基础上,形成全面化、系统化的自我管理模式。在全面印发自我管理宣传小册子的基础上,将病人的各种基本情况形成细化管理,每个患者要加强自我检查与评价,督查每一个患者在健康行为方面的管理。进行健康知识的讲解,将40位患者的控制情况、高血压的急救法,生活方式疾病,健康小知识,尤其是在有氧运动、体重指数、肥胖指数、血脂情况等,形成自我管理的严格化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外部力量管理中,形成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相应指数的及时填写,并在医生的遵嘱下进行相应的技术锻炼。并实行分类管理的综合方式。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患者初步明白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让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的心理调节和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心理行为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及时消除顾虑。正视疾病现实,树立康复信心。心理放松疗法:针对高血压病患者不同的心理症状,采用关心、启迪、鼓励和劝导等心理支持方式。以自我管理小组为单位,在心理医师的指导下通过冥想、气功、太极拳、倾听音乐及催眠暗示等方法进行心理放松并交流感受。心理放松训练每天至少2次,每次30分钟。饮食控制,在自我管理小组内组成饮食控制相互监督小分队,鼓励队员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采用低盐低脂的饮食,戒烟限酒等。运动干预,将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分成6个活动小组,有小组长召集小组成员进行每天两次的健身锻炼,如太极拳、散步、扇子舞、健身球等,并进行活动心得的交流,及时记录在册。

1.2.2 效果评价方式。通过采用相应的评价系统,在专业人员及技术的指导下,形成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的评价,督促高血压患者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

2 结果

在整个自我管理的模式运用中,通过集中干预与社区干预的管理,并综合自我管理方式的有效运用,更好的形成优化管理的有效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规范化管理的有41.38%;行为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改变,减少吸烟量的病人有10.92%,戒烟的病人有27.01%;减少饮酒量的有13.22%,戒酒的病人有35.06%;减少摄盐量的有85.63%;减少脂肪摄入量的有85.63%;增加体育锻炼的有41.95%;降低了管理人群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自我管理是在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症状、治疗、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以及做出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自我管理的干预措施主要建立在三个理论模式的基础上,即社会认识理论模式、压力应对模式、行为转变理论模式。

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的研究中,以现况调查及干预研究居多。调查的内容包括:社区老年高血压的防治现况、疾病认知、健康行为。主要的干预措施有:健康教育、自我效能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知识-态度-行为综合干预、家庭访视、人文关怀、个体化护理干预、运动疗法等;干预的方法包括:电话健康指导、集体健康教育、聘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利用广播、宣传板、黑板报、发放宣传画和小册子。观测的变量包括:遵医行为、健康增进行为、依从性、生理与心理状态等。

自我管理强调患者的主体意识,通过注重以技能培训为主的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使患者积极地参与对自身疾病的管理,承担一定的自我保健职责,是一种有效的高血压管理模式。本项目以病人自我管理为主,医患互动,使高血压管理由被动变成主动。根据过去一年的管理工作来看,对社区居民采取了协约管理模式,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先要与高血压患者协调商定,签订一个可行的治疗合同,再对其收取一定的治疗费用,最后才开始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为其提供相对适合的治疗服务。回顾一年的管理经历以及最终的效果来看,对病人进行协约管理模式干预的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模式,这种方式不仅有效地控制了血压的降低,更重要的是减少了病人的死亡人数。

参考文献

篇(4)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16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在治疗过程中基于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包括患者58例。对照组老年心血管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数量分别为32例和26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为(68.57±7.12)岁,包括18例高血压患者、13例心绞痛患者、11例心律失常患者、9例心力衰竭患者和7例心肌梗死患者。试验组老年心血管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患者数量分别为33例和25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为(68.34±7.07)岁,包括21例高血压患者、12例心绞痛患者、10例心律失常患者、7例心力衰竭患者和8例心肌梗死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以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老年心血管患者给予常规心血管内科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1)疾病知识宣教,大多数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对疾病知识均了解较少,护理人员应该根据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具体病情、文化背景等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对患者灌输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疾病的产生原因、疾病的治疗方式以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5]。2)心理健康教育,心血管内科疾病往往治疗周期较长,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非常容易产生焦虑、烦躁以及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该注重培养患者的积极乐观情绪,引导患者以平常心态来面对治疗;对于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积极与其进行沟通,引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方式对不良情绪进行释放[6];此外护理人员应该发动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让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和亲人的温暖和鼓励[7]。3)饮食健康教育,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开展积极有效的饮食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该采用低盐、低脂和低热量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禁食高胆固醇类食物,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此外患者还应该戒烟戒酒[8]。4)运动健康教育,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体质,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精神,因此对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9]。但是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应该本着劳逸结合的原则。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帮助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指导患者科学合理开展体育锻炼。5)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应该让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充分认识到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按医嘱用药,不能基于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对用药时间、用药次数以及用药剂量等进行改变[10]。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生活方式以及门诊随访情况,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评分表获得。用药情况评分、生活方式评分以及门诊随访评分满足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用药情况、生活方式以及门诊随访情况越理想。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评分、生活方式评分以及门诊随访评分采用(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两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生活方式以及门诊随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详情见(表1)。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用药情况评分、生活方式评分以及门诊随访评分分别为(71.20±3.62)分、(78.99±4.61)分和(74.54±4.26)分,试验组患者的用药情况评分、生活方式评分以及门诊随访评分分别为(97.26±4.54)分、(95.14±5.27)分和(91.43±5.7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5)

1.浅谈高职医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2.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实践与探讨                 

3.近五年中国大陆文献中美国医学护理的现状 

4.高职医学护理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5.医学护理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 

6.医学护理观下的化学教学 

7.高血压病人的医学护理方法研究 

8.医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9.医学护理中无菌技术的使用技巧探析 

10.探究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实践 

11.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医学护理方法 

12.《运动医学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3.综合性医学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14.应急状态下医学护理实践探讨 

15.脊髓损伤运动员营养与医学护理需求 

16.应急状态下医学护理工作的实践 

17.医学护理中无菌技术的使用技巧探析 

18.对现代医院临床医学护理工作的初步探讨 

19.高职院校医学护理专业“概念图”教学模式的探索 

20.大型综合性医院外科系运用循证医学护理理论控制感染管理体会 

21.浅析医学护理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22.论新时期医学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3.本科生导师制在医学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24.综合性医学护理对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25.高职医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26.医学护理专业开展计算机教学的探讨 

27.医学影像科室的护理管理探讨 

28.生理驱动ECS仿真系统在急诊医学护理教学的应用 

29.采用三维质量结构评价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 

30.医学护理论文的撰写 

31.医学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 

32.某市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需求和科研意向调查分析 

33.浅谈临床医学肝胆的外科医学护理的研究方法 

34.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 

35.高职高专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36.高等医学护理教育之我见 

37.医学护理专业大学生在儿童期受虐待情况回顾调查分析 

38.中职医学护理模拟教育及现代护理技能训练中心建设探讨 

39.医学护理专业学生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分析 

40.探讨新形势下医学护理教学模式的重建 

41.论医学护理专业女生运动动机的特点与培养 

42.在医学护理专业开展ESP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43.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中无菌观念培养的尝试 

44.蒙医护理与西医护理医学护理理念的分析与研究 

45.改变医学护理观念,突出礼仪发展 

46.灾难医学护理教育研究 

47.浅谈医学护理专业第一堂见习课的重要性  

48.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建设 

49.临床医学上的外科护理新技术研究 

50.PBL模式在医学四年制护理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51.优化护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需要 

52.医学护理学的进展(综述) 

53.论医学护理专科生的就业心理指导探析 

54.论护理学在救援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5.现代医学护理中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56.对涉外医学护理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工作的探讨 

57.浅谈医学护理职业高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方法 

58.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59.浅谈医学护理教育的发展 

60.Internet医学护理资源简介 

61.学习医学护理杂志 提高护士专业水平 

62.怎样撰写医学论文(连载) 怎样写医学护理论文  

63.对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64.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实践 

65.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应用实践 

66.浅谈加强医学护理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67.提高医学护理实践能力的探索 

68.辽宁省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医学实践现状的调查 

69.贵州省首届重症医学护理论坛会议论文研究分析 

70.INTERNET上的医学护理资源 

71.医学护理心理学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72.医学护理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73.老年医学护理专家:是浪费还是必要? 

74.关于医学护理专业教师培养的点滴体会 

75.试论转化医学在护理学发展中的应用 

76.基于循证医学的颈椎病康复护理方法及体会 

77.美学在现代医学护理中的作用  

78.心肌梗死的医学护理与心理护理  

79.实习前临床医学生与护理学生患者安全知识调查与比较分析 

80.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稿约 

81.高血压性脑溢血病人的医学护理常识 

82.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工作环境的创建及效果 

83.临床医学护理对责任护士的素质要求 

84.品管圈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85.从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谈护理教育改革 

86.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 

87.把握医学整体观促进护理管理 

88.基于第二课堂的护理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作用机制与认知评价研究 

89.浅议医学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90.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调查分析 

91.康复医学护理 

92.医学护理女生青春期生理健康知识调查 

93.卫生Ⅷ项目医学护理培训班学习情况的调查 

94.有“血”有“肉”带心跳,医学护理模型人出世 

95.医学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96.康复医学护理 

97.芜湖市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研究 

98.医学院校涉外护理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探析  

篇(6)

【关键词】电大脱产生 受挫心理 耐挫教育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已过去12年。全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以《纲要》为工作规范,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但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杜绝的。高校学生中受挫心理现状依然十分严峻,尤其是文化基础普遍较低的电大脱产班学生受挫心理更为严重。本文试图对如何提高电大脱产生耐挫力这一刻不容缓的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提高电大脱产班学生耐挫力的重要性

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任何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所谓“人生逆境十之八九,顺境十之一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见,挫折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从人的成长过程来看,挫折感始终都是客观存在的,只是表现不同而已,处于身心发育时期的青少年表现尤为明显。而大学生除具有一般青少年的表现外,与普通中学生比,他们有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接受的是完成性教育,所以他们的独立性与成人感更强,希望以一个主体人格参与社会活动,与他人交往;但由于自身个性心理的发展尚不稳定、不完善,因此承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弱,一旦遇到挫折,情绪容易波动,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所以对处在人成长过程特殊阶段的大学生加强挫折教育,提高他们承受挫折的意志和能力,不仅对其在校期间,而且对他今后踏上社会、参与竞争,成就事业都是至关重要的。

从电大的培养目标来看,电大要把原来文化基础普遍较低、言行举止很不规范的学生培养成为既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社会应用型人才,加强耐挫教育无疑是刻不容缓。

二、电大脱产生受挫心理现状

据调查表明,我国每年有25―28万人死于自杀,在3.4亿青少年中,有各类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已达3000万人。据天津市高校心理卫生验收资料统计,在全市5万名大学生中,60%以上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由于电大脱产生中以高考落榜生、职高生、中专生为主,多数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低,厌学现象极其严重,行为懒散,情绪低落,而家长期望高,学校要求严,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更为严重。就目前电大脱产生的心理现状看,他们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强迫、自闭、抑郁、焦虑、恐惧、偏执、悲观和精神分裂等,受挫心理突出表现为:

1.目标过高,脱离实际。当需要不能满足,又不会调整心态,结果是自暴自弃。

2.缺乏刻苦磨炼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如兔子一样只会躲避,遇到困难束手无策,甚至出现一些极端行为。

3.心态不正,意志薄弱。外表上个性十足,争强好胜,但内心意志脆弱,不堪一击,就像一只外形完整的鸡蛋壳,只要轻轻一击,就成碎片。具有这种心态的学生,表扬赞歌听得进,批评逆语受不了,在竞争中只能赢,不可输,逢输往往采取消极行为。

4.目中无人,不善交际。在人际关系上,不正确估计自己,不善于理解别人,对人要求甚高,忘记要求自己,说话做事浑身带刺,像刺猬一样。遇到不如意则发脾气,埋怨人,甚至干出蠢事(如聚众闹事)。事后又十分沮丧,冷漠退让,放弃人生追求。

5.缺乏锻炼,体质较差。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身体素质差,不能承受艰苦的劳动和节俭的生活。如军训时站队不到二十分钟就休克、升旗仪式时立十几分钟就倒下,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我们学院在每年的运动会之前都要进行一次体检,从近几年的体检结果来看,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2013年10月份的体检中,700多学生,超过50%的学生健康问题比较严重,有的肝功能异常,有的心率不齐,有的竟然是高血压患者,都不宜参加较为剧烈的运动。

三、电大脱产生受挫心理形成原因

电大脱产生的受挫心理形成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学生本人的,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是娇宠养成“蛋壳”性格。现在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大。独生子女在家里处于特殊地位,家长(尤其是祖辈)对他们往往娇宠有余,管教不足,不让他们参加体力劳动,使得他们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体质上外强中干,一离开大人保护就难以适应艰苦的环境,导致“蛋壳效应”,很脆弱。

二是顺境形成缺少斗志。达尔文说:“圆满的人生会造成弱智”。大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衣食不愁,一帆风顺,加上家长、学校往往只把社会上美好的一面告诉孩子,使他们不知道生活中还有不顺心的一面,缺乏挫折存在的意识,甚至不知道困难是怎么回事,对挫折的到来没有心理准备。一旦遇到挫折,措手不及,缺乏斗志,只会自怨自叹,一筹莫展。

三是认识偏差带来心理平衡失调。多数教育工作者,往往强调表扬的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诚然,“鼓励”“称赞”是一种激励机制,但运用过当,会带来反作用,其结果是“自我感觉良好”,过高估计自己,目空一切,高傲自大;对别人,则看不起人家,低估人家,低估困难。一旦失败,心理难以平衡,从此一蹶不振。

四是生理心理的矛盾,造成需要不能满足。从生理心理的角度讲,大学生的独立性和成人感日益增强,较高层次的各种需要不断产生,但他们个性发展尚未成熟、稳定,心理发展还不够完善,耐挫折的能力普遍较弱,一旦“自尊”“交往”“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各种心理挫折。

四、电大脱产生耐挫教育手段

(一)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是通过“商谈”和建议等来帮助人们解决心理上的矛盾、冲突与疑难,从而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

心理咨询的途径主要有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专栏咨询、现场咨询和网络咨询等。心理咨询是一种严肃的科学实践活动,要遵循以下原则:

1.来访自愿原则。任何一次心理咨询,都是以咨询对象愿意使自己的某一方面心理因素有所改变为前提,咨询员不能以任何借口对来访者施加压力进行心理咨询。

2.关系平等原则。在整个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者和来访者始终处于平等的地位。这种平等,是一种心理上的完全平等,即咨询员把来访者作为一个同自己一样的有尊严的人,尊重他们,乐于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也就是说咨询要建立在尊重、坦诚和共情之上。

3.价值中立原则。咨询员在价值判断上要保持一种“中立”态度,不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评论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是非好坏,更不能将自己的价值标准强加给来访者。不替当事人做决定。

4.方案守法原则。心理咨询实施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咨询对象的干预,其措施必须遵守法律和伦理要求,不能侵害咨询对象的基本权利。

5.内容保密原则。不应泄露来访者陈述的内容,对来访者的“隐私”或相关的人与事,都应保密。

心理咨询对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减少学生心理疾患,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和全面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耐挫教育手段。

(二)调适情绪

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调适能力的表现,调适能力强的人,也就是对挫折有心理准备、对挫折情境有正确认识、对挫折损失能作客观评价的人。这样的人更能承受挫折,渡过难关。所以说调适情绪是提高耐挫力的重要手段。

1.进行挫折存在性意识教育。让学生知道,“万事”并非都“如意”,人生之路总是坎坷的,任何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懂得挫折存在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坦然地接受生活中的“不如意”,如:学习上的障碍,同学间的矛盾,就业时的迷惘。同时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成长需要挫折,因为人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会变得更有力量,更有智慧,更成熟。如果能正确看待挫折,那挫折就是人成长的助长剂。

2.要进行自我认识教育。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社会角色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要有正确的看法。其实传统的总结交流,批评和自我批评都是正确地自我评价的很好的方法。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并落实到实处:班主任要仔细阅读每个学生的总结,组织学生交流总结,了解学生自我认识的水平,让学生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以减少学生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而带来的挫折。

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情绪的方法。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指导学生换一种思路或角度考虑问题,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愁楚,勇敢地面对并战胜挫折。自我调适情绪的方法比较多,以下几种较为有效:

(1)培养情趣。有意识培养广泛的兴趣,如书法、绘画、唱歌、打球、收藏、旅游等等,陶冶情操,开阔胸怀,在学习中忘却不快,增添自信与充实生活。

(2)宣泄情绪。找个合适的时间、地点、对象,用合适的方式,向所信赖的朋友、师长倾诉衷肠,或者干脆把苦恼、愤恨写在纸上,然后撕个粉碎。

(3)积极暗示。任何人不能总是贬低自己,要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不要成为不良情绪的奴隶,要善于用意志控制自己朝积极的方向思考,要勇于承认现状,学会为自己喝彩,用“胜人者智,自胜者强”来激励自己,不断变换角度观察身边事物,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也许明天就会有奇迹出现。

(三)磨炼意志

良好的意志品质表现在自觉、坚韧、果断和富有自制力。我们要培养学生这些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他们有主见、有耐心、有毅力,既不盲从,也不武断;既不畏缩不前,也不鲁莽行事,能在困难中磨炼自己。

1.志向教育。“有志者,事竟成”,古今中外凡有大成就的人,无一不具有坚定的志向,并为之进行不懈的努力。矢志不渝,自强不息,才有希望成为社会的栋梁,到达光辉的顶点,才能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真如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所说“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通过志向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克服惰性心理。

2.加强体力劳动、体育锻炼等磨难式训练,教育学生,人生并非处处舒适美好,要生存得靠自己拼搏。学校可以组织小型多样的各种有益活动,端正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磨砺和锤炼学生的意志,让他们敢于竞争,乐于竞争,面对艰苦,面对挫折不妥协,不气馁,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

3.有意识创造适当的挫折环境,也就是俗语所说,让他“碰碰钉子”。鼓励学生在“碰钉子”中吸取教训,设法排除障碍,磨炼和提高征服挫折的能力。

总之,今天的大学生,要在新时期里生存和发展,必须有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心理承受力。做到了这些,他们才能领到新时期“竞技场”的“入场券”,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几分胜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2002.

[2]张琴.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反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2009(5).

[3]陈桂兰.高职学生心理抗挫折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