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识

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28 14:50: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生物的基本知识

篇(1)

关键词:生物教学 科学素养 培养策略

一、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意义

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是人才,而要评判人才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由其科学素养水平。所谓科学素养,具体包括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富有创造力的科学精神及科学思维方式,以及科学的价值观。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学校教育则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主要阵地。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已将培养人的科学素养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而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作为重中之重。生物学科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自然科学,其众多的研究成果及科技不断影响着社会发展及人类,生物科学素养同样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物学科中涵盖了大量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且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合作的科学精神,多样化的科学方法,创造性的科学思维方式,有着得天独厚的科学素养培养条件。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生物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当前生物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积极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落实生物课程的目标,采取多样化的途径,不断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科学眼界,加强科学思维及方法训练,给予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熏陶,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一)夯实学生的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知识体系包括生物科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这是是支撑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前提。生物基本知识、概念、原理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以往教学中,主要是教师对知识、概念、原理的进行讲解,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去理解记忆,这种方式使学生难以真正去理解并掌握生物科学知识,也体会不到其中蕴含的生物科学思想,甚至使学生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丧失学习的乐趣。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转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生物基础知识概念原理的教学效果,从而夯实学生的科学知识体系,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奠定基础。初中生物学科中有许多抽象晦涩的知识概念,超出了初中学生的思维理解范围,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比喻对其进行解释,使抽象晦涩的概念显得形象具体,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教材中有许多知识内容与现实的生产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出发,将生物科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知识概念,同时将生活中与生物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将被广泛应用的生物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等介绍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眼界,还可鼓励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生物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现实问题,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从中体验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成就感,提高对生物知识及方法的理解及应用,不仅能够夯实学生的科学知识体系,而且有利于养成正确的生物科学价值观、科学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二)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生物实验不仅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其科学素养的重要路径。生物实验中各种有趣的实验现象,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亲历观察生物现象,探索生物本质,加以分析、归纳及总结等一系列过程,不仅能加深对生物基础知识、概念及原理的理解及记忆,还获得丰富的生物实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物科学方法及思维,而且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实际需要形式多样的实验,包括观察实验、探究实验、模拟实验等,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物问题,指导学生操作具体实验,培养其实验操作方法及技能,鼓励学生开动思维去分析探索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及创造力。例如,组织学生观察蚂蚁群体的信息交流方式,探究细胞的吸水及失水、植物根吸水实验,探究并模拟种子萌芽所需环境条件,通过实验研究并分析胆汁在食物的消化中的作用,验证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原理等等,同时教给学生科学的实验操作方法及步骤,即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指导学生及时记录、总结、整理, 在形式多样的实验过程中,使学生获得了生物科学知识,体会到了科学思想及科学的精神,拓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养成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渗透

科学素养的培养应贯彻于生物教学的全过程,因而教师应在教学的方方面面中全面渗透,时刻为学生营造出浓郁良好的科学氛围,根据课程、环境、教学情境等教学活动实际情况,灵活地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强调科学的重要所在,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来诠释并解决生物现象,揭示自然科学的奥秘,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分析方法,不断总结生物科学知识,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及应用,引导并强化学生的科学意识及科学思维,激发学生科学创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求知、创新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导入生物科学历史,给学生讲述生物科学家的成就及探索奋斗历程,分享科学研究的成果,分析科学家从发现问题,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及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境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大胆质疑、勇于探究、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的科学素养。又如,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及知识去观察、讨论并交流,启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允许出现多种答案,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黄鹤.初中生物学科探究教学现状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赵会景.初中生生物科学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验证[D].河北师范大学,2012.

篇(2)

一、初中生物理解题能力培养的意义

目前很多初中生都面临这样的问题:物理课能听懂,解题却很困难.学生平时做题做的不少,但是遇到新的题型就不知所措.这就说明一个问题,了解物理基本知识和学会物理解题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现在教育在不断的改革,要求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那么要求我们必须在传统的物理教学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物理解题能力的培养.希望能通过对学生解题能力 的培养,让学生充分掌握物理知识结构、实现物理思维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初中生物理解题能力的措施

1.教给学生全面完整的知识

基础的知识是学生会不会解题最基本的条件,初中生要想达到解题的快速、准确就必须充分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知识,离开这个基本知识再谈解题就没有意义.学生必须充分了解最基本的概念,才能在解题过程运用自如.

例:在电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会涉及电功、电功率、电流、电荷量等概念.其彼此间相近却又有所区别.电功指电流在某一段时间内所作的功;电功率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是电功与时间的商;电流指在单位时间中流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总量,是电荷量同时间的商.这几个概念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学生只有充分了解他们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才能更好的理解这几个概念.

2.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

物理知识一般都比较枯燥难以理解,要想更好地解决此问题,需要学会建立物理模型,将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变成直观可见的模型,为解题提供大致的思路.有些习题,物理模型并没有明确给出,要求学生经过抽象思维才能建立模型,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关于物理模型的关键词语,紧紧围绕这些词语才能建立完整的模型.

例:有两棵大致相同的树,两者根系的埋深及发育程度完全一样,假设B树高度高于A树,若我们对这两棵树哪棵更易被风折断进行分析,我们可将其假设成一个杠杆模型,这样就易知道树越高,则其重心越高,力臂亦会越长,这时根据所学的杠杆原理,能够解出:作用力相同时,B树更容易被吹倒或折断.

3.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抽象认识水平

模型的建立过程中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意识,解决问题过程中要将问题从抽象中提炼出来,使其形式化,这是初中物理解题的基本途径之一.物理知识一般都具有很高的深层结构,这些知识具有高度系统化、抽象化等特点,对于专家而言他们善于将形异质同的问题沟通,对问题进行归类,他们着重点是使用抽象的规则和原理.而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解题过程仅仅局限于表层结构,他们水平较低,在解题过程遇到诸多问题,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水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教给学生有效的解题策略

解题策略指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解题途径的思想方法.好的解题策略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在初中物理解题中,策略、方法、技巧都是解题的手段.而策略是这些方法中最高层次的,有效的解题策略涉及到解题的方向、原则、目标等内容.所以教给学生有效的解题策略能大大提高学生物理解题的效果与效率.

例:学生在学习融化和凝固、液化和汽化、升华和凝华等物态变化的概念后极易混淆,老师应教授学生正确、有效的解题策略.通过图表进行表述不仅一目了然而且通俗易懂,如图1.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篇(3)

【关键词】校本实验课程 研究 开发 有效途径 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59-01

《生物课程标准》对生物学科的阐述中有这样两句话:“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对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科教学中作出了明确的定位。实验教学是生物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生物学科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当前生物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的课程资源。

生物课程资源是指依据生物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生物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与场所。具体说来就是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

1.研究与开发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价值与意义

由于生物学科的独特性,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同时又具鲜明的地域性,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正是要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而独特的教学资源,来更好地为初中生物教学服务。《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广泛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是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自然界更是生物学教学的天然实验室,依靠自然界可以开展许多科学探究活动。”我们生物校本实验课程本着立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分析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1.1“激活”课堂

可以帮助师生超越狭隘的教材内容,让学校、社会和自然的教育素材以及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

1.2体现新课改理念

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生物探究实验课能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通过简单易懂的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

1.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可以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实践的真谛,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明显增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由于生物实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较符合中学生的特点。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又是推动人进行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关键。

1.4开拓教师的教育视野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的研究与开发校本实验课程。生物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开发出适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的校本实验课程,能够弥补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的不足,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的生物校本实验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与开发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初中生物,亲身体验科学、技术和社会。校本课程开发正是以国家及地方制定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生物校本实验课程是运用生物学科为主要知识,辅以其他基础学科知识进行的有关观察、考察、种养、实验、研究等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课程。对于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健康成长,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就必须面向社会,面向自然,超越书本,超越课堂,将我们的视线投向更广阔的空间。

2.1以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课程素材

淮安地处我国北方南端,南北气候、文化的过渡地带, 淮安是物产富饶的淮河明珠。西有“日出斗金”的洪泽湖, 东有盛产鱼虾蟹的高邮湖、白马湖。土地资源类型比较丰富,耕地和水域是主要地类,面积较大。其中水域面积达31.26万公顷。园林众多,有比较著名的铁山寺森林公园,第一山公园 ,钵池山公园 ,清宴园等园林,这些资源可作为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及鸟类的调查等实验课程的最好素材。

2.2充分挖掘当地动植物资源

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就是要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选取本地最佳的实验材料,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对部分课本实验进行替代或补充,开发出一系列颇具地方特色的校本实验课程。

3.研究与开发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实施过程

基于以上的认识,对于生物校本实验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必须立足课本,密切联系本地资源和特点,这样才能开发出富有鲜明特色的校本实验课程。在研究和开发校本实验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本着这样的原则,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来推进:

3.1梳理教材,选择可供开发的校本实验课题项目

首先对初中生物4册教材中实验进行分类和整理,逐一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将能够作为校本实验课题进一步开发的实验挑选出来,深入研究,进行改造和加工,使实验能够更好地利用本地区的资源。

3.2联系实际,研究可供校本实验利用的本土资源

联系淮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根据不同的实验课题,选择能够利用的,同时又比较便利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篇(4)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生物教学

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新课改在我国全面启动。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围绕这个核心理念,新课改非常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也非常注重改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融入自主学习元素,从而尸‘!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了切实有效地落实这个口标,笔者认为初中生物教学在教会学生生物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完善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创造力。笔者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多年,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指的是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行为朝向一定口标的内部动力。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同时受到了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出发对学生学习动机进行激发和培养,具体的措施如下:(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是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部动机,对学生学习具有非常稳定的作用。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利用他们对生物知识的强烈求知欲望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和实践。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生物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让他们去对新事物进行探索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对生物的自主学习能力。(2)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学习口标。没有口标就没有动力,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学习口标。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学习口标要难易适中,所以生物教师帮助学生确立的学习目标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另外,生物教师还应鼓励和引导学生不断坚持去完成口标,当学生遇到挫折时,不要嘲笑他们,应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应对方法,陪同他们一起去完成任务,激励他们完成口标。最后,教师还应对学生发挥监督作用,不能一味地顺从学生还应该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引导学生化压力为动力赴学生对自己每一次努力所获得的成功形成深刻感受。(3)根据任务难度,恰当控制学生的动机水平。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当学习任务较难时,学生的学习动机较弱,学习效率高;当学习任务中等时,学生的学习动机中等,学习效率高;当学习任务较容易时,学生的学习动机较高,学习效率高。按照这个定律,生物教师进行教学时,如果教学内容较难,那他应该为学生创设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反之,当教学内容较容易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相对紧张的学习氛围,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初中生物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激发学生情感和变化教学方式方法不断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1真诚的教学情感感染学生

初中生物教师在与学生相处交往时,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和信赖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感。当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积极表现时,教师要真诚地给子表扬;当学生上课“跑神”时,教师不能简单粗暴地批评,可以通过实验、游戏以及表扬等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当学生遭遇学习失败情绪低落时,教师应真诚地引导安慰学生。教师对待学生的积极情感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2.2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在新课改背景下,生物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从现实生活出发,用日常所见的点滴来充实课堂,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如笔者在讲授“动物种类”这一知识点时,准备了各种动物样本,把两栖动物“青蛙”、哺乳动物“奶牛”、脊椎动物“鱼”等等分类之后让学生亲自触摸、体验、感受。另外,教师还可以积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给学生的生物课堂提供一个更为宽广而生动的平台。通过多媒体带来的丰富的生物资源、提供的多彩的生物图片动画赴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之下激起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例如让学生观看州抖如何转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相信动态的视频的观看比教师用语言描述出的效果要好很多。这样在多媒体的辅助下的生物课堂会变得更加精确而且对生物的种类、形状、颜色的描述等视觉的展现胜过千万的语言描述,另外,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肩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3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篇(5)

关键字:生物 人文素养 教育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1

一 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

初中生物是一门关于自然发展和生物世界的学科,初中生物的基础性教材就是植物、动物、生物三方面教材,这三方面全部囊括了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其中所包括的人文素养教育是初中生物教学中隐形和显性所结合的教学内容。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人文素养主要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关爱生命的科学态度、卫生健康的基本知识四个方面来实现,教师以丰富精彩的讲解、妙趣横生的举例、深刻的实践让学生领悟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同时对于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进行实践教育。

人文教育在初中的学科中不仅是通过语文课来进行实践教育,生物课教学中同样需要实现人文素养教育。很多的自然植物或者动物在自然界的生存中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对植物、动物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珍贵和脆弱;植物在繁衍灭亡的过程中,细胞的分裂以及消融成为生命的体态特征,现代环境的污染对于植物的损害,帮助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关注时化和环境发展,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让学生体会丰富的动物动物世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结合一些文学性评论,在教学的过程中,让生物教学充满人文教育,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全面的提高。

二 初中生物教育中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教育主要是通过四个方面实现培养教育的,这四个方面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爱生命的科学态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卫生健康的基本了解,以这四个方面的教育对于任务素养教育的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

第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受到自然界的限制,同时和接受自然界的馈赠,同时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不仅包括人类,还有植物、动物、各种微生物等,所以人类不能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这是生物教育中首先要树立的概念。人和动植物生活在自然界里,利用自然界的资源繁衍生息,过往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自然灾害的频发教育人类遵守和自然的约定,可以利用自然的资源,但是不能改造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初中生物教学中需要树立的自然理念。比如说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通过讲解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将各种生态系统的分类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理解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最后总结人类活动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让学生从思想意识层面上理解生态系统,树立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总的来说,通过基本的生物自然的讲解,培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关爱生物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及自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确立保护自然的生态环保理念,并且付诸于实践。

第二、关爱生命的科学态度

人文素养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人生感悟,而初中生物教学在培养学生人生感悟的过程中主要就是通过对于生物命运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繁衍的轨迹、生命的脆弱以及生命的意义,让学生学会敬畏生命,理解生命,从生物层面上理解生命,更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鸟类的生殖与发育》,通过鸟类卵生的生命繁衍轨迹,让学生体会父母对于子女伟大的爱,引起学生的个人情感熏陶;通过鸟类的成长轨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脆弱与坚强,很多的鸟类在出生一个月内就自己学会飞翔,脱离父母的庇护,自己去承受外界的风吹雨淋,这些经历都可以教学学生独立成长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独立的人生观,减少依赖父母的习惯;在对鸟类与众不同的繁衍方式进行课外讲解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开阔眼界,领悟不一样的生物世界,杜鹃鸟的繁殖经历让学生对于生物界的残酷竞争机制有了深入的讨论,对于鸟类别样的繁殖方式有自己的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于杜鹃繁殖的方式进行讨论分析,实现学生对于人生经历的感悟和理解,形成自己评价人生的科学态度。在对于生命的评价过程中,生物教师主要是通过动物、植物、生物的繁衍让学生理解生命的真谛,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思想意识,并且教会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理解生命,这样促进学生人文教育的实践效果提高。

第三、保护生物多样性

地球上有亿万种生物,还包括很多人类无法感知的生物,整个生存环境就是一个无限庞大的生物圈和生物链。这是生物多样性的具体体现。在生物多样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讲解让学生感悟人类在生物多样性中的渺小,实现学生对于生物多样性学习的浓厚兴趣,热爱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关注我国珍稀的生物资源,树立科学价值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提高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积极性和能力。八年纪上册第六单元《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对于地球上基本生物圈、生物链的讲解,对于自然的生存法则有清晰的感悟,让学生爱护美丽的大自然,树立生态伦理道德,积极加入保护多样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度,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第四、卫生健康的基本了解

初中生的年龄阶段处于人生的青春期,身体和心理会发生一些变化,这都是正常的生长现象,初中生物中对卫生健康的基本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命体征的辩护,在学生青春期的发育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生长的变化,及时做好生理保健常识护理,促进人生的成长,增加自己的人生素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人的生殖和发育》对于学生生理变化有了基本的讲解,通过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教育,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性道德观念,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意识行为上做好青春期的保健。通过卫生健康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获得生理保健知识和性道德观念的教育,最后对于学生人生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语:本文主要对于初中生物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进行分析论述,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将人文素养教育进行深入的论证,希望能够促进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永胜. 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6)

【关键词】青春期教育;生物教师;怎么做

狭义上说,青春期是指伴随性器官成熟、第二性征出现和生殖能力具备的一系列身心突变期。从广义上说,这是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时期。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做好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生物教师自身有着独到的专业优势。因此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生物教师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要在工作中做有心人,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在青春期期间出现的各种困惑,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青春期教育活动。

1.生物教师首先要转变青春期教育观念

在对学生进行青春期青春期教育的问题上,我们初中生物教师应该首先转变自己的观念,首先应当明确青春期教育指的是什么,它不仅仅是性生理、性心理及预防性病、防止少女怀孕等基本知识,还包括性别意识、男女平等、两往及爱情、婚姻等更丰富的内容。因此,生物教师首先要转变性观念,丰富性知识,端正性态度,重视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一方面坦诚地把性的基本知识原原本本地告诉孩子们,另一方面,正确引导青少年建立健康性道德。

2.生物教师要首先成为专业青春期教育的教师

青春期教育实际是一门对教师素质要求很高的课,需要教师能够在介绍性生理知识、医学知识的同时开展性道德、性观念教育,教师应了解医学、生理学、心理学等。然而,事实上,几乎所有初中青春期教育教师都未受过正规的医学知识、性心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讲这门课时完全是凭着个人的成长经验来讲的,没有书可参考。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给学生予充分的指导,因此开展青春期教育的前提是必须培育出一大批的青春期教育专业的教师,改变过去随便找人代课的现象,避免一些教师“羞于启齿”的困扰。教师如果不了解初中生在情感、心理以及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独特需要,就无法成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胜任对初中生进行青春期教育的工作。

3.生物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好初中生物教材

我国目前尚没有为青春期教育制定正规的教学课程标准,只有生物教材中“人的生殖”中有所涉及,在讲述教材时,也要像讲述其他教材一样,以科学严肃而又积极的态度对待这一部分教材,用科学来消除愚昧与神秘。青春期教育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和其他为人类社会服务的知识一样,是一门科学,只是对这门知识的传授一定要坚持“适时、适量、适当”的原则。

4.生物教师要遵循青春期教育“男女平等”原则

对于青春期女孩,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均给予莫大的关心与呵护,而对此期的男孩,相比之下则关心程度远不如女孩。在学校,一般都是女老师来教性知识,而女教师主要面对女生,时间长了,一种观点习惯成自然:青春期教育不是男人们的事儿。而在家中,男孩子们也得不到足够的性知识。母亲一般都会给女儿讲讲那方面的知识,但也主要偏重于女人问题,女孩们对于男人的了解并不多。而父亲则很少能够坐下来同儿子来探讨性。因此,我们初中生物教师在对女孩进行“花季少女”教育的同时,别忽略了男孩的“阳刚之气”教育,切勿重女轻男。

5.生物教师要担负起培训其他教师和家长的重担

在孩子的青春期教育问题上,家长要责无旁贷地扮演好自己应该承担的角色。家庭是孩子学习性知识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有责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价值观。但现在的父母大都没有接受过正式的、系统的青春期教育,观念陈旧,性知识贫乏,当务之急是家长自己先尽快补上这一课。而我们初中生物教师要担负起培训家长的重担。同时生物教师还要经常和政教处、班主任等教师结合对学生开展青春期的前途理想教育;也可以与学校体育组健美操老师对部分同学开展青春期的形体训练,纠正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生物教师还可以开展青春期心理咨询……

6.生物教师要挑战网络时代的青春期教育

网络传播了大量性知识的同时也造成性信息的泛滥,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性发育将更加提早,现代青少年面临的问题通常不是性知识的匮乏,而是性意识的觉醒、性知识的积累与来自身边成人社会的性神秘、性禁忌之间。因此他们在接受各种性信息的同时,如果没有得到科学的引导和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则可能导致他们错误的行为选择。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网恋,如何来改革传统的青春期教育模式、内容和方法来应对挑战,这些也是我们广大初中生物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青春期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而且是人格教育。青春期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传授给孩子大量的知识,而是要孩子学会对待青春期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行为。青春期教育不是消极防范教育,而是积极开发思想教育,所以我们生物教师在进行青春期教育时,还应从初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出发,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方法,注重对初中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特别是受挫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玉英.《青春期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篇(7)

【关键词】初中;高中;生物教学;衔接

如何在“生物学科是小学科、副科”的逆境中,在初中生物只参加会考的现实中,让初中学生确实掌握好基本知识、培养好基本能力,让学生在进入高中时能及时消除学习障碍?这需要初中生物教师用生命科学的特点去引领学生,用科学事实去吸引学生,用专业的敬畏去感化学生,在重视初高中衔接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实惠。在初中教学中如何实施与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呢?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衔接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初中生物课程要求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初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高中生物课程强调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激发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该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高中的衔接呢?

1.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要关爱生命、热爱生物、热爱生物教育,站在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对未来负责的高度,更加积极、热情、认真地对待初中生物教学;教师要用自己健康的情感态度、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去影响学习主体,使学生在学习、体会中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课堂内、外要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引领学生进入生物知识的殿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并关爱学生的心智成长,联系社会实际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疑虑并正面引导。如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的用药观;正确对待疾病或疫情的态度;抗生素滥用、乙肝歧视、灰霾、沙尘暴、海洋之争等问题;这些话题,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2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教材资源包括问题探讨、正文、图表、资料分析、科学前沿、思考与讨论、课后练习、生物实验等。除了应用好显性的材料外,更需要教师充分挖掘隐性材料,并作一定的引导和设计,让教材发挥最大的效益,在传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自觉、自然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1.3营造良好的生物学氛围。如对校园绿化树种进行挂牌和分管,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植物结构、了解植物的分类;办生物小报,让同学们交流分享成果;举行课前5分钟生物知识大放送活动,增加阅历;开展实践活动如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等,使学生感悟到生物学知识就在生活中。在活动中进行爱护绿化树种、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2.课程内容上的衔接

初中教材主要涉及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等比较浅显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而高中生物着重于生命的本质和规律的认知,需要以初中的知识作基础,是对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和加深。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要注意落实“三个点”,建构知识网。“三个点”分别是:连接点即在初中学过且已掌握,高中必备的知识点;间断点即初中学过但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深化点即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的知识点。下面以高中生物必修1(人教版)第一章“走进细胞”为例进行说明:

知识网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花的结构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发育与结构;动植物进化的系统树;人体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的联系等。

如何落实好“三个点”,并构建知识网络?具体策略如下:

2.1通览初高中的课标和教材,充分理解、把握初高中生物教材内容的互补和递进关系,明确高中生物学习必备的初中基础知识。主要衔接点举例:

2.2开展初中生物教学衔接高中问题的研究。初高中教学属于两个不同的学段,其中必有衔接的规律可循。学校可以给生物教研组配一套高中生物教材,以便组织教师学习、研讨,让教师知道我的学生未来要学习什么?在集体备课中研究和找出每节课的初高中知识衔接点,在教学中把这些衔接的知识点体现出来;在导学案中设置“知识链接”栏目,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这些点是学习高中生物必备的。只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实现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

充分发挥本地“名校”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教研员为轴心,充分利用教师工作群,分享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展示优秀的导学案、课件等,交流教学、衔接教学,培养、培训教师,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教研合力,构建一支理念先进、技术先行、方法创新、求真务实的教师团队,迎接生物教育的春天。

3.教学方式上的衔接

初中课程改革以后,生物教师队伍逐步稳定并向专业化发展,教师的教,在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学生的学,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在具体实施上也有了明显的改进。但应付结业会考,教师圈范围、画重点,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仍存在,这些学生到了高中便感到明显的不适应。故初中生物教学要在建立稳定、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同时,进一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比武活动,让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有更新、在教学方法有创新并更趋成熟。

3.1尊重学科教学规律和方法,并不断优化与创新。教学内容要有系统性,教学方法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教学语言要准确并专业。如直观教学要充分利用标本、模型接地气,运用多媒体解决教学中复杂的结构问题、动态问题,运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合作探究、交流互动中提高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巧用小诗歌、成语、俗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归纳总结,运用谐音记忆、口诀记忆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记忆的准确度。

3.2尊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使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得出,一节生物好课应具有5个共同要素:⑴新颖的导入;⑵以生为本的活动与展示;⑶多感官参与;⑷非同一般的反馈;⑸充满快乐元素。一节生物好课应具有4个特点:⑴生本,以学生为中心;⑵有效,效率高、效果好;⑶有情,渗透情感,充满快乐;⑷有变,有变化,有活动,有生成。

3.3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并提高使用效率。学校要加强生物专用实验室建设与投入、配备实验员而不是保管员,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实验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动手中感悟真知,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4.指导学法上的衔接

初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形象思维为主,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贯穿于各个年级的教学中,并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给学生以具体的方法指导。

4.1阅读。认真、全面地阅读理解教材是学习的根本。教材主要是为同学们写的,也是为教师写的。生物教材至少由三个系统组成,即文字、图像、练习系统。读书要三个系统一起读,配合起来读;读书要拿起笔,做合适的记号,每读一次要做一种记号;读后要有一个反思过程,本节内容有哪些专业术语、重点语句、重点图形、生理过程、实验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读出问题、读出感觉、读出收获来。

4.2听课。听课要有准备,它包括知识准备、心理准备、物质准备。听讲要听思路,教师授课都有充分的准备,可能是演绎的方法,也可能是归纳的方法,或两者兼而有之,要在思路中受到启发,培养科学的、有条理的、又是灵活的思维习惯。听课要听出问题,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由于并没有理解而成为问题的问题,这是最普通的,也可称为初级性的问题;二是诱发的新问题,即诱发产生的已超出本次课题范围的问题;三是对教师的讲解或教科书的叙述不满足、挑刺儿性问题。听课要适当笔记,笔记不一定要有笔记本,可以在教材的空白、旁批栏适当记载,或先草写在草稿纸上,课后再整理到笔记本上,笔记不是对老师展示内容的照搬照抄,而是一个再思考加工过程。

4.3整理。学生在学习一节、一章、一书之后,应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常见的方法有概念图法、提纲法、列表法。概念图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而列表法则更适应区别相似的概念。教师可先给学生构建大的概念图再让学生去添加枝叶,可列出表格的比较项目让学生完成,以逐渐训练学生归纳、整理能力,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益。

4.4答题。知识储备是答题的基础,学会答题的根本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现在的结业会考试题与高中阶段的很多题目相似,往往设置了层层关卡,需要拨开云雾才能见真理,这需要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一般可以这样指导学生:一是适当记号,细细读题,不需一味求快;二是克服平时学习中的思维定势,把碰到的与平时相同类型的题目当做新题来做;三是要准确读题,在读题过程中要准确判断出哪些是有用条件,哪些是干扰因素,同时也要找出哪些是隐含条件,要将之利用,综合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试卷或练习的评讲,要逐步指导学生如何准确把握题目信息。非选择题,需要学生用相关术语、语句来描述现象、过程、结果、结论,往往是学生的拦路虎,这需要在平时适当加强这种题型的训练,让学生重视起来,有的放矢的对一些重点知识块进行训练,逐步提高表达能力。

5.会考导向上的衔接

初中结业会考试题与高中考题类似,也要体现科学课程的性质,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基础知识、科学探究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试题突出“基础与能力相融”,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初中结业会考试题要在考查内容、题型设置、考查方向、重难点等方面都逐步衔接生物高考,服务于学生对高中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如初中会考中有关“神经系统”的内容服务于高中的“神经调节”、“食物链食物网”的内容在高考“生态部分”也是重点。如突出核心概念、重视图文转换和实验考查,这对高中生学习将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