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音乐教学措施

小学音乐教学措施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27 16:07: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音乐教学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音乐教学措施

篇(1)

关键词:小学音乐;唱歌教学

歌唱教学是音乐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怎样有效地实施歌唱教学,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同时借鉴同行经验,总结出如下四个措施,与同行分享。

一、结合音乐形象和情境,进行发声训练

1.一年级学生的发声训练

发声训练在小学生的音乐唱歌课上大多被音乐教师忽视了,有的老师认为小学生的音乐唱歌课,只要学生会唱歌就行了。其实不然,教师在教会学生唱歌的同时更应要求学生的声音符合唱歌的感觉,有的学生高声喊叫抑或是脸红脖子粗的蛮唱,他们虽然都知道唱歌,但是没有利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歌唱。科学的歌唱方法离不开发声训练。发声练习是有针对性、循序渐进性的。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结合音乐形象和情景,学生的发声训练更有效。同时,学生学得更开心,更能够体会其中的乐趣。因此,建议小学音乐教师在每节课上课之前进行一条趣味练习。

例如: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的音乐教材,有专门的趣味练声曲。其中一年级上册的《让歌声更美好》专题中有一条是这样的:

1=C-E 2/4

5 6 5 4 |3 1 | 2 1 2 3|5—|

轮船 轮船 来了,轮船 怎样 叫?

汽车 汽车 来了,汽车 怎样 叫?

5 5 5|5 5 5|5 0 5 0|5—

呜呜呜呜呜呜呜 呜 呜。

嘀嘀嘀嘀嘀嘀嘀 嘀 嘀。

学生能够根据轮船、汽车的声音来模拟“呜”“嘀”的声音进行训练,这中间不仅能够利用轮船、汽车发出的声音,来形象地模拟出“呜”“嘀”进行发声练习,更可以创设情境来进行教学。比如,轮船来了,轮船的声音有没有变化呢?由远及近让学生能够感受和体会“呜”由弱到强的感觉。轮船走了又有什么变化呢?由近到远,可以感受声音的由强到弱。这种结合音乐形象和情境进行的趣味发声训练,学生不会觉得枯燥,反而会更有兴趣,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对声音的控制,还能够配合轮船的声音做一系列的动作,真正做到了学中玩、玩中学。

2.二年级学生的发声训练

相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能够分辨出声音的强弱、高低,而且对自己的声音也有所控制。因此,在发声的训练上,可以适当地加些长音,一般多为两拍的长音训练,在训练学生气息的同时,也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拍子。例如: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二年级上册《让歌声更美好》专题中:

1=C-A 3/4

1-2|3--|3- 1|3- 1|3-2|1--

摇小船, yao a yao a yao a yao 。

吹喇叭, di da di da di di da 。

这条训练学生从摇小船的感觉中体会小船左右摇晃的感觉,从而能够演唱和感受出音符延长的感觉。

3.三年级学生的发声训练

三年级的歌唱教学中逐渐加入了二声部的歌曲,因此,在发声训练上,音乐老师也可以加入一些二声部的发声训练。一条简单的发声训练曲,但它能够让学生多接触二声部,在自己发声的同时,能够找到两声部中间和谐的感觉。

例如: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三年级上册《让歌声更美好》专题中有这样一条二声部的发声训练:

学生的发声练习应该是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不应急于求成,音乐教师在发声训练的练习中,应当创造恰当的音乐情境,同时结合具体的音乐形象来进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训练的效果。

二、结合柯尔文手势和其他可视形象,进行音高、音准训练

柯尔文手势由约翰·柯尔文在19世纪70年代创造,其借助7种不同的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7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与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而在教学中,老师在一首歌曲教唱完成后,会发现有些学生容易跑调,同时也没有音的高低感觉,对音准也没有概念。此时,我们就可以利用柯尔文手势来进行教学,把音高形象化、可视化。如下图:

教师要建立课堂听音训练制度,每一节音乐课除发声练习外,还应注意训练学生的音准,比如,笔者经常用的音准训练有:

1.随着琴声唱唱做做

老师在钢琴上分别弹出3个不同音高的音,学生静心聆听,然后用柯尔文手势告诉老师弹的是什么音符,并且唱出准确的音高。

2.看完手势后唱音符

在安静的环境下,老师把这节课要教的歌曲用手势表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柯尔文手势唱出正确的旋律,并且能够正确做出手势。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内心听觉,当老师做手势的时候,学生在心里唱出旋律,等老师做完后,学生基本上能够正确的唱出来了。

3.手势和唱名进行卡农

结合第2点要求,老师在学生唱出第一句旋律的同时做第二句旋律的手势,以此类推。手势和唱名进行卡农需要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柯尔文手势的前提下进行。这种训练能够加强学生的内心听觉。

4.二声部手势学唱

这种训练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老师要能够用两只手同时做出不同的手势,学生只要能够认识手势就基本上能够进行这类训练。学生在唱自己手势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另一声部的声音,以达到和谐的声音效果。

除柯尔文手势训练以外,音高、音准的训练还有许多不同的方式,比如:利用图谱的方式、利用旋律线的方式、利用空间高低的方式等。在学生把音高进行可视化后,学生的音准也就准确了。在训练过程中,教师的训练方式需随学生的学习进度、掌握程度来进行调整和创编,以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高、音准掌握水平。

三、结合身体的动作,进行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通过有节奏地说、拍手、行走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音值、节奏型、节拍、速度、力度等节奏要素。在节奏教学中教师应强调音乐与身体运动相结合,以动为主,使学生通过节奏运动学习获得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节奏能力。在节奏训练中老师要把视、听、唱、触等多种感官有效结合起来,同时还可以结合歌曲做一系列的律动,如:拍手、拍腿、拍肩、跺脚、捻指等。

例如: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教材2012年版中:一年级上册《爷爷、爸爸和我》

1=D 2/4

3 5 5 | 6 5 | XX XX|XX XX|

小朋友 跑步 ti ti ti ti ti ti ti ti

6 5 3 5 |2- |3 1 |5 3 |X X |

多呀多快 乐,爸爸 走路 da da

X X |6 2 |5- | 6·3 |2 3 |X -|

da da真神 气,爷爷 迈步 da a

X - |3·2 |1-

da a 走得 慢。

这首歌曲结合小朋友的跑步身体动作,爸爸走路的身体动作,爷爷迈步的身体动作来进行XX 、 X 和X-的节奏训练。在身体动作的表演中进行节奏的学习,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表演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节奏训练。

四、结合歌词的内容,进行情感的体验

有的老师往往有这样的感觉:歌曲教学完成了,可学生所唱的歌曲不是那么的悦耳、动听。究其原因,是歌曲的情感没能很好地激发出来,一首歌曲的歌词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教师应从歌词入手,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在理解歌词内容后,再将歌词的情绪内化。这样,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情感就有所了解和把握了。此外,安静地听聆听歌曲也很重要。歌曲的旋律本就赋予了这首歌曲的感情基调,而在聆听歌曲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听觉产生联动,使其身心舒服愉悦的同时与自己的内心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内心的真实而丰富的情感。

总之,唱歌教学是音乐课的基础。它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循序渐进性的特点,每一首歌曲都有适合其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上有关音乐课中的唱歌教学措施只是我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的经验之谈,并非适用于所有唱歌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唱歌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将会得到及时与快速的更新和发展,我也将不断地探寻。

参考文献:

[1]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篇(2)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良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小学生的思想还没有成熟,在学习中还处于根据自己对教师的喜好来进行学习的阶段。因此,加强师生关系、构建平等和谐的交流平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对此,教师一定要多了解学生,不仅要明白他们对音乐的诉求,而且要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受教育水平,甚至家庭情况,和学生成为朋友,构建一个平等交流、互相信任的平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学会利用现代化技术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所以,一定要不断地完善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应用,将信息化设备引入音乐课教学中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音乐授课中利用多媒体设备不仅能够丰富教学手段,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不断完善自我,学会使用新式设备。

    三、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如今,传统的呆板教学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也不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教育方法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1.直观示范教学法

    在小学音乐课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设备,在讲授口琴、长笛、钢琴等乐器的时候,最好能够进行现场演示,如若不能,也可以带领学生到音乐教室,让孩子们看到真实具体的器材,从而扩宽视野,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2.情境模拟法

    小学音乐课教学内容多元,涉及专业的音乐知识时难免有些枯燥,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情境的创设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3)

一、利用心理特征,培养音乐兴趣

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凡是感兴趣的事物,在学习过程中易于被接受。新课标也指出,要强调音乐教学的愉悦性,低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纯真、快乐的天性自发地产生了音乐审美态度。他们爱唱、爱跳,边唱边玩,随心所欲,注意力很容易转移,完全凭兴趣参与。这时,只要教师教得好,以兴趣为导向,学会都会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的。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嘴巴是闲不住的。但如果让他们随意说话,无疑会影响教学。这时,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较容易进入状态。因为特殊的教学场景必定渲染出特殊的教学气氛,极易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角色,如同身临其境,直接产生心理体验。如在教学《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时,为了渲染气氛,营造一种宁静的夜晚的情境,笔者熄灯,拉上窗帘,并将事先在黑板上、墙壁上粘贴好的星星、月亮等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紧接着以语言导入:“夜静悄悄地来了,晚风婆婆轻轻吹,月亮姐姐笑微微,小宝宝在摇篮里,听!妈妈唱起了《摇篮曲》……”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境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和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兴趣。

2.利用游戏培养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与世界打交道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枯燥的节奏,如何把枯燥、呆板的节奏变得让学生乐于接受呢?可以把节奏带入游戏中,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各种不同节奏。如在学习《小青蛙找家》这首歌曲的“X X”和“XX X”节奏训练时,笔者就采用了游戏法,可先用《小青蛙找妈妈》这个故事导入,当讲到“小青蛙长大后,它们继续找妈妈,于是边跳边呱呱地四处张望”时,便让学生融入这一游戏中。笔者让他们边跳边念“跳 跳|呱 呱|跳跳|呱 呱|”,当讲到“小青蛙找到了妈妈,便迫不及待地想扑入妈妈怀抱”,于是加快步伐时,再让学生体会“跳跳 跳|呱呱 呱|跳跳跳|呱呱 呱|”这一节奏。这样,枯燥乏味的节奏也就变得灵活多姿。

3.开展竞赛培养兴趣

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很强,他们渴望受到教师的表扬。于是笔者就采用组与组比赛、个人与个人比赛的方式,采用“比一比,谁最美”评出谁是表演家,采用“比一比,谁是百灵鸟”评出谁的声音最动听。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又展现了他们的音乐才能。

二、开展体态律动,优化课堂教学

著名的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体态律动是融身体、音乐、情感为一体,不断地促进听觉、动觉、思维、情感的协调发展。只有从学生本身具有的节奏要素出发,以听音乐和身体运动为手段,才能唤醒学生本身所具有的音乐本能。让低年级学生学玩结合,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体态律动同时协调对学生的大脑、身体和感觉的开发,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

1.在律动中感受节拍

体态律动教学是一种很好的表现音乐节拍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各种可爱的动物或各种生活中的动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与表现力,感受音乐的节拍。如:通过模仿跛脚老人走路,可使学生感受2/4拍子的强弱规律;通过青蛙三次跳,学生感受了3/4拍子的强弱规律;通过蹦、走、单腿跳、走,学生可感受4/4拍子的强弱规律;通过模仿荡秋千、摇摇篮、划小般等动作,能感受6/8拍子的摇曳的样子;等等。

2.在律动中训练音高

音高的训练不仅能使儿童得到音准,而且能培养儿童的乐感。小学低年级儿童的音高概念较差,有些学生根本就体会不到教师所讲的“到高音区就唱高一点”或“低音区唱低一点”,而且总是唱不准。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自身的体态律动进行辅助教学,用手势让学生体会音高。如在学习《法国号》时,“5 3 3|5 3 3|”这一句音程跨度较大,学生很不容易掌握,于是,笔者用手势进行辅助教学,学生在无意中就感受到了音高,音就唱得准确无误了。

3.在律动中欣赏音乐

篇(4)

关键词:小学生;审美体验;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059-01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这个世界进行感知和认识的初级阶段,其审美价值在不断的审美体验中慢慢形成。利用音乐对小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行激发,不仅是小学阶段启蒙教育特质的客观要求,同时更是从小学生具体发展特点出发,进行启发式与引导式培养的有效措施及策略。

一、音乐与审美体验之间的关系

在对音乐与审美体验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个名词――“音乐审美体验”,它指的是青少年在欣赏或者创作音乐作品时产生的耳愉悦体验以及相关认识。由此可见,就音乐欣赏本身来说,其实已经包含了审美体验,即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实已经在进行审美体验。

1、构造立体世界,丰富审美

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音乐作品的有效表达可以带给学生一个通过聆听构建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构造的基础因素只有音符,这样一来,学生只有靠着音符、旋律以及自己的想象力来构造出与音乐氛围相融合的世界,不仅可以带给学生愉悦的感受,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审美。

2、放松心情,提高情趣

音乐欣赏的过程中,由旋律代替了周围嘈杂的声音,学生通过音符构建独立的、立体的独属于自己的世界的同时,还能有效放松自己的心情,让自身的所有审美感官都变得敏感而透彻,从而提高情趣。

3、带来感悟,丰富认知

就音乐作品内容本身来说,其实就是具有一定启发性的。音乐是基于一定素材基础上的,通过创作者思想价值的融入,创作出能够完美表达作品原型以及作者思想内涵的作品。因此,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愉悦身心,同时还能通过音乐的启发特性,丰富原有的认识和认知。

二、利用音乐激发小学生审美体验的具体措施及策略

音乐本身包含了创作素材以及创作者本身的审美取向,利用音乐对小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行激发,不仅是从学生角度出发,适应小学生发展特点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充分发挥音乐审美体验,提升小学音乐启蒙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下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就其有效应用策略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1、合理导入,构建想象框架

在音乐作品欣赏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在导入环节下工夫,引导学生构建想象的框架,为接下来欣赏过程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比如就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内容《春天悄悄来临》来说,音乐欣赏之前,教师首先需结合春天的具体特征,就春天到来的体现进行讲解和提醒,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都能从哪些地方看出春天的脚步走近了呀?”,这个时候,学生通常都会踊跃回答,其中包括了“燕子回来了”、“小草、柳树发芽了”、“河里的冰块化了”等多种答案,这时,学生的脑海里基本上已经通过各自的生活经历及所见所看构建了春天来临的画卷。

2、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层次,科学选择音乐作品

就关于春天的音乐作品来说,种类很多,并且根据创作者的等级水平以及参照素材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的深浅层次也有所不同。除了合理的框架导入外,教师还应从学生的具体认识水平、迁移水平以及想象力水平对音乐作品进行有效的筛选,尽量贴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看,“春天悄悄来临”主题下的音乐欣赏最好能够选取欢快一些的作品,如“春天在哪里”等欢快清新的作品。

3、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有效辅助和利用

除了上文措施外,利用音乐激发学生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充分利用,在音乐作品播放的过程中,最好能播放一些图片进行说明和辅助,帮助学生构建“春天世界”的具体形象。《春天悄悄来临》这一欣赏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去收集一些与春天景色相关的图片,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当做插图进行比对说明,提升学生的想象空间,丰富审美体验。

4、轻松愉快氛围的良好营造

就音乐作品欣赏来说,本就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使用温和的态度与轻松的语气,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学生审美体验的敏感度。比如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视频短片进行教学的开启,或是和学生进行沟通,询问学生今天的心情及感受等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同时还能有效拉近距离,为学生审美体验的深度化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利用音乐对小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行激发,不仅是从学生角度出发,适应小学生发展特点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充分发挥音乐审美体验,提升小学音乐启蒙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具体特点,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应合理导入,构建想象框架,为接下来欣赏过程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其次,应从学生的具体认识水平、迁移水平以及想象力水平对音乐作品进行有效的筛选;此外,还应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充分利用,辅助学生深化审美体验;最后是轻松愉快氛围的良好营造。

参考文献:

[1] 邬媛.用音乐激发小学生的审美体验[J].现代交际,2014(08)

[2] 季明.“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分析与实践[D].沈阳师范大学,2013.

篇(5)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音乐;培养;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24-01

小学阶段是儿童创新能力逐步发展的时期,小学生对音乐天生感兴趣,通过多种感觉器官来感受音乐所带来的乐趣,也能在音乐活动中进行自我表现,促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培养。那么小学音乐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注入创新思想

目前,新课标要求实施创新教学,而实施创新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向学生注入创新思想,只有教师自身充满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学生。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活动中,教师只会教学生唱唱歌,好一点再根据歌曲,配上几个舞蹈动作跳几下就算教学到位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针对同一首歌,用同一曲调和同一表情在反反复复地唱着,因为过于死板,没有创新,只是一层不变地,枯燥地,机械地进行,学生感觉不到新奇,没有兴趣,也只会全盘照抄,把老师的音调和动作一个个照样子模仿下来,最后在进行演唱时,全班学生都是一个声调、一个动作,即使教师教学有错,也会错在同一地方,更谈不上去进行自我创新了。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把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理念改变过来,要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要把知识传授型教学发展为开发学生智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并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思想,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能学会变通,能创造不同的音乐。

二、营造“创造教育”环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换句话说是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只有在深厚的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创造教育”环境是指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环境,它包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等要素构成的教学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总和。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耳、眼、口、脑、手“全频道”式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从而形成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它不仅能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音乐教学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更主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如课外音乐活动、研究性学习等等。

三、音乐学科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措施

1、从兴趣入手,培养少儿的音乐创造力。兴趣是培养少儿音乐创造力的源泉。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少儿对音乐的喜爱,让他们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享受音乐,提升他们创造力的源泉。抓住培养兴趣的着力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少儿音乐兴趣最好的方式。

2、一要启发想象,唤起创新。想象力是人在过去知觉基础上构建新形象的创造力。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重新塑造音乐形象、创造音乐情节,从而掌握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小学生以生理听觉为基础,以心理想象为出发点,有思考地听赏音乐。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1)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小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2)提醒小学生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感觉音乐。(3)提倡独立性思维品质,鼓励他们在听赏过程中独立地感觉音乐带来的震撼,让他们拥有创造的灵感。音乐结束后,可让同学们讲出自己的所思所感,使小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3、三要树立自信,肯定创新。每个人都有较强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许,但在创作时,他们又都觉得音乐艺术是那样的高高在上、神秘莫测,这就大大抑制了小学生的创造力。我们要帮助小学生树立信心,尝试成功的滋味,激发小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小学生对于音乐形象的描述,可能会出现扩大、缩小、重组甚至变形的现象,对此,教师要有求新求异的观念,支持小学生的奇异思维,以此来培养创新能力。

4、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小学阶段的创造性来源于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信、大胆探索、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学生有了敢于创新、独立、自信、大胆的个性品质,就会独立去思考,自由去创编,大胆地去表现,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培养。例如,在一次音乐舞蹈课上,我要求学生学做“花开”动作时,大多数学生表现很好,只有一个学生把双手举在头顶上,睁大眼睛,嘴张得大大的,舌头也伸出来了。过了一会儿,他说: “老师我做的是盛开状的花。”当然,学生这种自信、大胆、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也受到了表扬。接下来,学生利用肢体表现出各种形态各异的花开动作: 有刚开放的,有花蕾状的,有状,有喇叭花状,等等。经过音乐活动的表演,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变得更加独立、自信,敢于表现、勇于创新了,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总之,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它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潘 菲. 论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J]. 亚太教育 , 2016年02期

篇(6)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 现状 措施 素质 提高 考核

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这充分地肯定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学校的重视。新课标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可以说音乐教育在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可是,在我们深感欣慰的同时,却不能回避广大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可以说与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下面是笔者对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及采取相应措施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专职音乐教师缺乏

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缺乏,特别是小学。经调查,笔者所在乡镇共有9个小学,只有镇中心小学有1位专业的音乐教师,其他全部是兼职教师。一部分教师承担多门课程、跨学科、跨年级授课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一位代课教师是一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教本班的语文、自然、书法、思想品德、音乐,还教四年级一个班的音乐。有很多班的音乐课都是由班主任担任,可有的班主任不会唱歌,于是用音乐课来上语文、数学或让学生自己唱。中心学校尚且如此,其他乡村小学可想而知。

(二)主管教育部门、学校及家长对音乐教育的功能缺乏认识

1、虽说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已有一些年头了,但还有一部分领导对音乐教育功能认识不深,口头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可执行起来却还是离不开应试教育,把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考核校长的唯一标准。

2、学校对音乐这一学科的资金投入少,乐器没有或是相当少,一千多学生的学校连一个音乐教室都没有。有些学校课表上虽然安排音乐课,可实际却上其他课,这种现象在九年级尤为突出。音乐课不参加统考,不计入总分成绩,而学校的考核制度却直接与统考的成绩挂钩。因此,音乐教师成为学校的落后分子,与评优、评先无缘,这就严重地损害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

3、农村大多数学生家长的思想落后,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再加上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只关心语数外等统考科目。而老师教不教和学生学不学音乐对他们都无关紧要,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学习音乐只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三)音乐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在农村,相当一部分音乐教师都是兼职的,音乐素质较低,对音乐这一学科不够热爱,缺乏责任感。当然,也有专业水平较高的教师,但由于学校对音乐不够重视,音乐科不参加年终考核,成绩不记入总分。为了能参与评优评先,音乐教师只有兼职其他统考科目,或干脆改行,连音乐都不教了。

二、农村音乐教育应采取的措施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在农村中小学,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硬件设备简陋,教学质量较低,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人,提高师资水平,提高中小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让农村的音乐教育跟随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一同发展。笔者认为,要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这一现状,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加强对农村音乐教师的培训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兼职教师多等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音乐教育教研机构,成立农村音乐教师业务培训班,聘请当地优秀音乐教师来授课,时间可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首先,通过培训使其具备:①乐理和识谱的知识与技能;②乐器演奏的基本技能;③有关音乐史的知识和音乐鉴赏的基本知识;④指挥合唱团和乐队的基本技能和知识等。讲究对兼职音乐教师培训的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其次,组织音乐教师认真钻研《音乐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确音乐学科的教学目的,改变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传统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和胜任音乐教育教学的工作。

(二)改变观念、提高认识、重视音乐

1、使领导、家长、学生、全面认识音乐教育的作用,提高音乐课的地位

中国古代就有许多关于认为音乐具有感化人心、移风易俗等的作用。如《晋书・乐志》说:“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说明音乐中的“五音”可以影响人的性格与行为。《论语》中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记・乐记》指出:“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这里,已经把音乐的功能与人心教化、世道安危联系起来,足见音乐的作用非同一般。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 “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

“音乐课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大投入,改善条件

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投入资金短缺,这是不争的事实。学校对音乐教育投入的资金更是少得可怜。学校的教学条件是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在实施科教兴国、尊师重教的今天,各级政府应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音响器材、多媒体教学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确保教学效果。近几年,中央虽然也下大力气努力改变农村的教育现状,但如果这种努力只是进行一年或两年,而不能长期进行,也很难让农村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平等的教育。

3、完善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一个学校的考核制度,直接影响着本校教师的教学活动。农村大多数学校的考核制度都与音乐学科没有关系,评优评先与音乐教师无缘,这就直接影响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应该填补这一缺陷,制订出一套考核音乐学科的方案,以及对课外活动课的课时计算等。这样,将更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教学工作。只有教师有了激情,才能吸引学生去学习音乐,去热爱音乐。

(三)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感

由于农村中小学存在比较严重的设施不足,学校不重视、学生不重视等等情况,音乐教师常常是处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你要的教学设备要不到,评优评先你靠边站,于是又兼任其他学科的教学。久而久之,专业荒废了,音乐教师也失去了进取和奋斗的决心,过一天算一天。这种情况也就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效果。所以音乐教师正视自己,热爱自己的工作,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努力使自己具备音乐学科的基础知识,如声乐、器乐、键盘、视唱练耳、合唱指挥、欣赏、创作及音乐理论修养等;并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用新知识新科技来武装自己;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收集有关音乐资料,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

(四)因地制宜,弘扬民族文化

新课标写道:“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同样应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有着各自的特点,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各地区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好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本地区文化和本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

农村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目的是培养符合时展的优秀人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新课标提出的音乐教育理念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无法得到落实,城、乡学校音乐教育的差距在一步步拉大。因此,急需寻找解决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的方法。文本所提的片面设想,笔者只是有感而发,其主要的目的是想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并共同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排忧解难,那将是笔者愿望之所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对策;问题;小学生

音乐是一门传递快乐的科目,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可以使学生获取积极的学习情绪,自觉疏导内心的情绪,且小学音乐教学又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启蒙阶段,鉴于此,老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音乐学习。而怎样才可以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音乐的热情呢?需要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进而不断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智力因素,针对学生们不同的个性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促使学生将兴趣内化为学习音乐的动力。但就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而言,确实存在着一些客观的因素,这些问题必须尽快解决,这样才可以促使学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这才是符合新时期的教学理念的教学。

一、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音乐教学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之中,过于重视语数英主科目,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并没有去重视和认识,导致小学音乐教学的巨大作用发挥不出来,局限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这便表明小学音乐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将音乐课作为娱乐科目来学习,便导致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

(二)未发挥音乐教学的艺术性

音乐科目本来就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老师应该以此艺术的科目来挖掘学生的艺术细胞,渲染学生的品质、情感等,这样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会具有较大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老师只教学生一些简单的歌曲,而未重视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这便表明老师对音乐科目的内涵并未深入的了解,进而未发挥出音乐教学艺术性,导致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始终无法得到提升。

(三)音乐教学设备不完善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必须要有完善的教学设备,才可以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共同发展起来,这样学生们才可以全面的得到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是和新时期的教学理念相符合的。但就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而言,音乐教学设备不完善的情况较为严重,导致老师在教学中无可用的教学工具,只用通过老师自己的示范来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这对于师生两者的共同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无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对策分析

(一)制定明确的小学音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会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现代的音乐教学不同于以往教学,更加重视的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为教学目标,这样才可以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自身的音乐素养循循渐进的增加。鉴于此,老师在教学之时,要全面了解班级中的学生,按照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类,实施因材施教的方式,促使学生顺利的学习到各种音乐技巧,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使学生在学习之中感受到快乐,自身的音乐感知能力不断提升。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引导学生不断的进步。

(二)善于利用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对于小学生的年龄来说,他们普遍喜欢做游戏,所以可以将游戏环节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真正的学习到知识,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找朋友》这首歌时,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找朋友”的游戏,选出6名学生作为邀请者,在音乐的1、2小节中一边拍手一边唱歌,到想要邀请的朋友面前,在歌曲中的3、4小节做出邀请的动作,然后互相敬礼、握手,由被邀请者继续游戏。通过这样有趣的学习环节,学生们的音乐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促使学生真正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久而久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发展。

(三)完善音乐教学设备

小学音乐教学想要实现与时俱进的教学,首先教学设备必须完善起来,这样才可以给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才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鉴于此,学校要为小学音乐教学配备多元化的教学设备,老师要善用这些教学设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乐于自主的学习音乐课程,促使学生的音乐素养不断提升。同时,老师还要善于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音乐之路上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一些教学问题并不可怕,只要学校、老师、学生三者共同努力,便可以找出阻碍教学发展的因素,进而不断完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教学,促使师生两者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