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素质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发展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26 15:35: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素质教育的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素质教育的发展

篇(1)

关键词:高校素质教育,现状,发展,对策

一、 当前高校素质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的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但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当前高校中的素质教育管理机构一般有以下几种,第一是附设于高校教务处的管理机构,从事素质教育管理的人员和业务都归于教务处管理。第二是将其归于学工部门的,这种形式下的人员和业务归学工部门管理,第三是有的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素质教育管理机构,用于学校的素质教育管理工作开展。

当前很多高校的素质教育虽有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学校的素质教育管理机构容易出现交叉现象。每个高校在素质教育管理的机构设置上体现了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就存在很大的差别,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职责范围,在很多高校常常出现素质教育管理机构的职责交叉活动,不利于管理。第二,在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很多学校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当前很多学校在设置素质教育课程时一般考虑了学校和教师的情况,而对于学生的期望值考虑得比较少,这导致很多学生在素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没有积极性,而且有时还会出现一些没有价值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本得不到相应的锻炼。还有的学校设置素质教育课程时内容的偏向性比较严重,没有考虑到均衡发展的情况,同时,学校在设置课程时一般以数量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只是注重知识的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学生依旧得不到全面的发展。第三,当前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还不够完善,没有一套通用的评价体系,是很多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中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这使得学校各自为政,在评价方面容易出现偏狭的现象。

二、 如何加强高校素质教育

当前高校的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的问题,为了不断促进高校的素质教育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高校素质教育水平。

(一) 理顺组织机构

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开展素质教育时需要学校的各个部门参与配合。在素质教育的管理机构上要有明确的设置与分工,以免出现职责交叉的状况,不利于素质教育的管理。例如,学校可以设置相应的素质教育管理机构,如“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等,在人员的分工方面,由校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其他部门如教务处、宣传部等负责人作为第二责任人,参与学校的素质教育活动管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各个职能部门和院系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具体的工作细则,以免在工作中出现不应有的差错。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素质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在新时代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其创造力是一个重要项目。传统的教育使得学生不会去主动思考,不会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但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自主能力变得更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前提是要转变教育的观念,创新能力标志着知识技能的一种质的飞跃,是在现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之上,对新知识的一种探究和掌握等。因此,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础时,以改变学校的教育模式和理念为基础。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用创新的眼光和思维去适应社会。

(三) 探索适合的课程体系与实施方式

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涉及很多内容,如教育内容、实施方式等,在不同的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式也不相同。当前许多人对不同学科的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方式的理解有偏差,素质教育包括三个部分,即人文教育、自然科学教育以及艺术教育。相比传统的教育模式而言,素质教育更是从根本上对教育理念的一种革新。传统的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记住知识,课堂上成为教育的主战场,但学生不一定能吸收知识,也容易对所学的课程提不起兴趣,这也是当前很多学校面临的问题。因此,在进行素质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方式,而不能盲目地追寻效率,素质教育也不应该将重点放在学校和教师身上,而应该以学生为重点。

(四) 不断完善评价体系

对于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也要不断完善,没有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不足以激发素质教育向深层次发展。评价的内容可以包含多个方面,如学生的专业素质、身心、文化遗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等,要进行全面的考核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当前许多学校共同发展改革的目标,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于现代化的教育,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相应的问题。(作者单位:华北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艳雁.深化教学改革: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J].南方论刊.2009(01)

[2]吕琳.论高校素质教育的几个要点[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6)

[3]黄文勇.高校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9(12)

[4]王义遒.与时俱进 深入推进高校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0(07)

[5]王春红.高校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分析[J].吉林教育.2009(13)

[6]高建明,陈宝贤.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J].考试周刊.2009(22)

篇(2)

1.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多,发展文化产业是改善民生,文化产业的发展远没有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这个朝阳产业能够满足青少年的文化需求,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青少年的素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趋势更加明显,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这样才能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逐渐受到全世界的关注,特别是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关注程度就加深了,但随之而来的关注也加重了我国所承载的国际责任,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必须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我国可以将企业作为主体、将文化贸易为主要方式,从而推动我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并走向世界,参与到国际的竞争中,形成我国特色的品牌,不断扩大我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二、我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少年,他们是众多青少年的榜样,是祖国的未来。不可否认,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格魅力有待完善

实践考察发现,一些青少年不懂得起码的文明礼貌,忽视社会公德,对起码的法律知识缺乏了解,以致在学习生活中错误连连。例如,不久前,北京市动物园的几只黑熊就被一北京高校的高材生用浓硫酸烧伤,而该学生的作案动机也极为荒诞:该学生声称自己在书中了解到,黑熊的嗅觉非常灵敏,分辩能力极强,所以想试一下看看是不是真如书中所说。这种不懂得珍爱动物生命的青少年,连起码的做人做事的道理都不懂,不仅不利于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会毁其一生。

2.处事能力欠缺

一些青少年在做事情时经常表现出焦虑浮躁的心态,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力,不能够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做好属于自己的工作,更没有水滴石穿的魄力。甚至一些青少年眼高手低,不屑于做一些简单、基础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态度很难在未来的岗位上得到认可,不养成正确做事的好习惯,终究也不会得到社会的青睐。

3.诚信意识淡薄

诚实守信是每一个都应该遵守的道德底线。一些青少年在与他人交往中,不能严格做到守时守信,辜负了周围人的期望,难以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导致自己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孤立无援,难以成功。

许多青年学生在学习中还明显表现出了急于求成的心理,不能踏踏实实的学好当代青年本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读书,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学生们在这种大环境下更是抱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心理,只注重教科书知识的学习,而没有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中,解决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问题。二是一些青少年学生过早的为未来考虑,一心想着考取驾照、获得英语等级证书,对学校的课程却不感兴趣,脱离了基本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分不清轻重,本末倒置,终究也很难被社会所接受。

三、促进青少年素质全面提高的策略

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青少年担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素质教育的提高能够弥补青少年在其它方面的不足,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可以起到补充和改善的作用。在我国如火如荼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如何采取理论讲授和实践践行相结合的方法,塑造出合格的新时代青年,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强健的身体素质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也为青少年素质的全面提高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一优势,在繁荣文化产业的同时,促进青年一代的全面发展。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净化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大环境

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它牵扯到方方面面的许多环节。我们必须看到当代青少年积极乐观向上的一面,也要在发现和解决青少年素质问题上找到新的方法。因此,首先我们发展的文化产业必须是先进的、科学的、健康的文化产业,为青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不仅能实现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而且能使更多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多适合青少年的文化产品,组织青少年参与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干净、健康的素质教育环境,使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提高相一致,让青少年建立对社会主流文化的认同感,在学习生活中才能产生严格律己的动力,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建设国家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让文化产品走进青少年的身边

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增进企业效益,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更主要的是让国民享受到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福利,让更多的人体会到繁荣文化产业的巨大益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让文化产品走进人民群众中去,走到青年人中去。作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份子,青少年在社会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让他们接受的文化产品也会立足于文化市场。因此,要让健康、先进的文化产品走进校园,走进青少年的身边,使他们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的巨大魅力。而这不仅需要企业敏锐的捕捉到青少年的文化需求,更需要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使青少年经受高雅文化产品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改善自己的不足,逐渐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动员文化企业提高青少年素质

政府和文化企业应加强多方面协作,举办促进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活动,以调动青年人热爱高雅文化产品的热情。学校和发展文化的企业也要多组织青少年普遍参与素质达标活动,增进对高雅文化的研究兴趣,努力形成相对稳定的提高青少年素质的合作机制。发展文化的企业应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在获得收益的同时积极的投身于培养青少年素质的教育中。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大艺术素质教育;科学技术;人文艺术

人类文明成果的不断发展壮大来源于一种不断进取、持续发展的精神。对该精神之培育与开发,始终是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科研的重要任务。艺术教育主要是由艺术公共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等两部分构建而成的,以全部科技知识为前提,运用艺术教育及其活动来指导学生们掌握艺术类专业的基础理论以及实际技能,不断提升学习者们的艺术素质以及实践运用技能,而且还能够极大地提高人的脑力和体力、智商和情商等综合素质之效用。它并非是单一化得文化娱乐类活动或者技艺演出类活动,而是能够让学习者们更有同情心、责任感和创造力,有更加深厚的人生历练,进而让其能够拥有更为纯净悠远的精神世界,是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的高度融通与结合。这就是大艺术素质科学教育观。科学和艺术之间联结主要表现为社会的诸多组成部分之中。比如,中国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就旗帜鲜明得提出要将奥运盛会办成具有绿色、人文、科技等鲜明特点的一届奥运会。在欧美强调“人人都是艺术家”,“生活就是艺术”,“为人生而艺术”的典型,包括公共科技艺术、环境工程艺术、电脑设计艺术、多媒体综合艺术等等,以合理的形式为社会生活提供服务,这和纯艺术只考虑艺术成效就有相当大的差别。艺术已经深入到现代人的工作与生活当中,更为关注解决人民群众所关注的工作、生活等话题。在教育过程之中,科学和人文之间共同发力已发展为新型教育理念之一。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出人格健全的人,而教育之功能正是要为社会培养出素质过硬的人才。在科学和人文不断渗透并且加以联结的社会之中,十分需培育不仅懂得科技知识而且还通晓人文知识的全方位发展之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已经明确了新课程目标在于展示时代要求,让学生们能够具备基本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科技人文素养等。艺术类课程的目标定位就是旨在让学生们的艺术技能与人文素质能够实现全面整合化发展。在诸多艺术教育门类之中,可以运用艺术和生活之间、艺术和情感之间、艺术和文化之间、艺术和科学之间的彼此结合,实现提升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能力与情趣之目的。相当多的研究者觉得今后的竞争虽然从表面上来是科技层面上的竞争,然而最后还是要看人才之间能力上的竞争。为了提升人才素质,就应当将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的培养一起抓起来,运用大艺术教育,从而人才的培育发挥更加突出之作用。如今,科技和人文之间的融合,很好得延展与丰富了学生们的艺术表现能力,而且还拓宽了艺术层面上的表现空间。比如,电脑绘画、电子音乐和电脑动画等已经成为了实实在在的产品。在科技和艺术不断推进的当下,两者之间的融合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1][2][3]实施大艺术科学教育,可以说是以人为本素质教育观的重要体现,对于旧艺术教育理观来说,这是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以及人文艺术科学等知识,致力于推动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科学教育观视角而言,自然生态的平衡、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明的进步等三者一起组成了人字状之教育模式。艺术教育能够在健全完善人格与不断美化生活上,通过全面整合自然求真与社会求善等学科知识为前提,运用对美之引导与追求,不断推动两个学科的方法论持续发展进而升华,不断融合到具体学科教学发展之目标体系中,在人字结构的最上端以实现美育文明之目的。相同的是,从以上科学知识教学观来考虑,其又一起组建成为艺术学、社会学以及自然学科等一起建构而成的品字状教育体系,单一地注重于品字之中的哪一部分还是不完善的,一定要做到和谐与统一,才能构实现德、智、体、美、劳相互结合的教育方针之使命。这是由于客观事物均在真、善、美之追求和假、恶、丑之斗争当中持续得发展与变化,一旦在教育过程之中无法体会到三位一体所具有之作用,如果没有了平衡,其后果是无法想象的。否则,就会倾向其反面而违背大艺术科学教育观的规律与法则。[4][5]对艺术教育所实施的改革是对我国全面素质教育改革所进行的一次十分重大的考验。一旦难以全面认识改进纯艺术教育并且加以推进之重要意义,那么艺术教育改革也就难以得到很好的推进,其后果是会造成大艺术素质教育的改革无法得到更好地发展,从而制约教育改革之成果不断地拓展。所以,一定要从以下四方面来抓大艺术教育改革的思路。

一、彻底改变旧的艺术教育思想认识,明确大艺术素质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地位和作用,并以组织和制度保障

由于旧的艺术教育思想没有深入到艺术本质,造成了艺术素质教育理论研究脱离实际生活,使艺术素质教育实践探索停滞不前,艺术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改革创新及个性化发展十分局限,特别是没有很好的把艺术当做一门科学来对待,并与其它各门科学结合起来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而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看待艺术的改革发展与变化。因而总是片面的认为艺术教育是特长教育,而不是通才教育;认为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艺术和科学已经分支,没办法结合起来了。然而,这只是阶段性的历史现象,如果从艺术和科学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长河中来看,这就是错误的了。因为艺术和科学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文明过程中一切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科学代表世界观,艺术代表方法论,二者本身就是合而为一的,就像每个人的左右大脑和双手双脚只有相互协调,才能正常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这就是大艺术素质教育观的理念。一直以来把艺术教学摆在整个教育的边缘地带,而作为应试教育和办学效益来进行特殊标榜的错误,是对素质教育和办学特色认识模糊不清的偏见!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必须彻底改变旧的教育思想,克服艺术特长教育观和应试教育观的影响,树立培养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艺术素质教育观的地位,在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在明确大艺术教育与科学教育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尝试从任何科学技术教育中汲取营养,培育自己的创新精神,勇于站在时展的高度来突破原有学科界限,推进各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建立新的学科增长点,即大艺术素质教育新课程教学内容与形式,例如将现有的社会科学方面的《组织领导艺术》、《经济管理艺术》等课程;自然科学方面的《自然生态艺术》、《现代科技艺术》等课程教学研究进一步带动起来、推广开来,起得促进教育全面建设发展与进步的作用。另方面通过全面普及艺术通识教育及创新考试考核办法,克服片面的应试教育观,建议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大艺术素质教育研究中心机构组织,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制度保障;明确大艺术素质教育研究中心职责,统筹全校各门课程的美育建设目标,提高办学教学水平;正确认识艺术专业教育和艺术公共教育的个性与共性,在教学条件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量计算、教育教学考试考核考查等方面制订相应的政策;组织研究当代艺术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明确思想观念,克服认识上的模糊性和片面性,确保大艺术素质教育顺利推进;确立大艺术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在社会教育发展中的战略主体地位,彻底转变不适合大艺术素质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态度,为推动大艺术素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明确大艺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任务及价值取向,加强大艺术课程体系内容与形式的探索与研究

艺术来源于生产生活,服务于生产生活,并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改变而发展。为了使大艺术素质教育目标任务更加明确,思想上必须充分认识到新课程内容形式探索开发研究的核心价值问题。即具体建议学校:建立科学合理的符合时代需求的多元化的艺术素质教育新的课程体系,结合各校实际,设立一至两门类的美育科学和艺术技能相结合的素质教育课程纳入公共必修课,并改革其课程内容,结合当代科学技术与各艺术门类的综合发展,构建新的课程内容与形式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适应理论联系实际、作品赏析与技能训练要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情况;突出课程特点,要根据各个学校个性特色创造出多样化、个性化的新型课程体系。例如综合性大学开设《艺术哲学》、《科学与艺术》、《书法与绘画》等,理工科大学开设《科技美学》、《建筑与音乐》、《书法与绘画》等公共必修课体系,各大学及多科与单科学院应充分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专业学科特点,开发开设相应的艺术专业课程和艺术公共课程,如《文化艺术学》、《设计艺术学》;根据课程体系加强高素质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学条件建设,由于专业艺术教育与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要求不同,[6]因此如何组织开设新型课程教学?如何建立艺术类课程多样化创造新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体系?如何通过大艺术科学教育改革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如何进行公共艺术社会素质教育课程内容形式的改革创新?如何进行全社会大艺术教育认识的改造与提高,这些仍是值得探索的新课题研究。所以,艺术教育必须纳入全社会统一规划发展方向,开发出具有时代价值的大艺术素质教育体系,服务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型人才。

三、加强提高师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努力使广大师生在思想上行动上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艺术教师与广大师生整体素质的共同提高是实施艺术教育改革是成还是败的决定性的因素。素质教育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也就是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发展一定要依赖于广大师生加以推动,全部问题均需师生彼此配合加以妥善解决,所以说假设未能抓好教师队伍与学生队伍的建设工作,要想落实好教育改革的各项目标是无法实现的。以往,只是单一地注重教师人才队伍能力素质之建设,而对数量更多的学生队伍素质强化工作还抓地不够,以至于忽略了教和学相互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能形成强大的正向推动力,必将直接影响到改革实施的具体深入和改革潜力的有效发挥,从而使大量富有价值的改革思路与规划难以得到积极的支持,以至于还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要想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不但要继续深化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工作,而且还应当大力抓好学生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工作,更好的发挥出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有鉴于此,艺术类课程教师不仅应当具备极高的专业素质,还应该有高深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具备全面协调可持续完成教学任务的综合实力。广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要不断地进行人文艺术修养,获得知识结构的完善和能力表达的提高。因而,艺术课教师必须在职进一步攻读学位,特别是双学位,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知识的迁移与综合创新的实现,并通过多级别、多层次、多渠道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班、进行教学观摩活动和出国考察,开阔视野,彻底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思想素质、敬业精神、艺术教育理论水平和艺术教育实践能力。同时,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改变领导教师和学生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偏差,组织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家教育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通过针对广大师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特点,开展多元化的艺术思想观念交流和艺术作品展演,通过活动沟通认识,开阔眼界,以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引领广大师生尽快步入到大艺术素质教育科学发展观上来,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自然、社会、艺术等多类别知识的文明发展进程之中,加强社会艺术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研究工作,以科研促教育推普及,以普及抓深入显成效,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广大师生全面合作、整体协调的能力得到不断加强与完善,使广大师生在社会大艺术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具体工作学习生活当中,能更好地运用新思想、新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大艺术教育在全社会的普及化、大众化、深入化服务。

四、创造有利条件改善艺术教育环境,完善艺术教育设施,将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在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实际中结合起来

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来改善完善艺术教育环境设备。特别建议充分利用各个学科资源,把握时机挖掘各个专业学科全面建设的发展潜力,创造条件有机结合到各个学科专业教育教学和工作生活的美学特点中去,[7]组织深入认识和掌握文化艺术和各学科技术相结合的内容形式,成立相应的理论研究工作室及实践教学活动场所,充分调动大家在学习生活实践中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及动作等艺术细胞去感受对科技审美的艺术体验,例如:农业院校在动物形态学教学中引入美学艺术素质教育。[8]再通过文化艺术手法的加工处理,创作出全新的、不同专业的文化知识技能的审美艺术作品来,不断丰富和加强现行“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内容形式,建议考虑进一步完善这个重大节日为“文化科技艺术节”的全新表达方式,通过全面推进传统艺术的不断改革创新,综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当代艺术中的探索与发现,将来一定能够有机会产生新的艺术思想和艺术作品来,彻底突破人们对艺术认识的局限性,真正将科学和艺术的关系上升到一个新的文明时代高度,[9]并在学校艺术教育和文化科技建设中体现出来,切实促成学校科学技术教育与文化艺术教育在各个方面的“联姻”而产生的巨大的再生潜力,进而将大艺术素质教育推广到全社会当中去,产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影响,并通过在思想上,组织上的高度重视与保障,使这棵“同根生与连理枝”的艺术与学科相结合的人类文明成果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杨立梅.以大艺术教育观建设基础教育中的“艺术学科”[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

[2]李惠如.作文,让人性流淌——浅谈“大艺术教育观”下的作文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7,(12).

[3]苑丽丽.大艺术教育观视角下的艺术学科课程整合[J].北方音乐,2009,(12).

[4]范洲衡.论学校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认识问题[J].美术向导,2011,(6).

[5]谢芳.使人们合乎伦理的艺术——浅析黑格尔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2).

[6]杜艳云.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0).

[7]胡泊.“为生活而艺术”的艺术教育理念———专访美国汤姆•安德森教授[J].教师教育学报,2015,(2).

[8]高立云,胡格,杨佐君,段慧琴,穆祥.农业院校动物形态学教学中引入美学艺术素质教育———基于两门公选课学生选课情况的思考[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6.

篇(4)

关键词:教师 教育思想 转变 素质教育’

教育先行,教师为主。教师的活动受本身的思想支配,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它对教育工作具有总体的指导意义。教师的教育观念,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适应变化了的教育教学实际,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的好与坏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就我多年来的教育反思,谈几点看法。

一、我国传统教育方式下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思想现状及弊端

自古以来,我国教育工作中都有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教师往往只关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长,这与我们所说的面向全体学生实有虚伪。教师只重视学生的智育发展,却忽视对学生的德育、体育、美术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培养。在智育中也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不能有效地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探索、着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教师片面地认可学习好的学生,而否定学习不好的学生,对学习不好,经常旷课的学生有歧视、偏见,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关心差生的疾苦。再说,教师的教育习惯于做知识“传播者”和道德的”传教士”,学生成了书本知识和考试分数的奴隶。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其乐融融.,共享民主、活泼愉快的氛围极少。

在孩子的学习成长时期,家长、教师、同学对其评价和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特别是在应试教育下的教师教育思想和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将对学生的身心发育,学习成长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创新教育理念,反思教育过程,不断用新的教育方法,教育思想去引导教育,全面评价每一位学生,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应试教育极端化带给学生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应试教育使老师专注于教授书本知而脱离生活实际,这不仅使学生得不到真才实华,而且往往使学生学习活动枯燥乏味,使青少年的生活失去活泼、亮丽的色彩;其次,应试教育忽视人的全面发展,使一些学生不仅升学无望,而且就业无望;再次,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评价机制,使有些学习不好的学生误以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从应试教育的轨道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来,高唱新课程改革乐曲,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的培养,从而推动现代教育事业向前蓬勃发展。

二、切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努力转变教育思想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教育业绩,让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教师必须努力转变教育思想,我想是这样:

1.加强学习培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作为教师,要有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要更新传统观念,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就得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不断获取新的教育信息。

2.正确处理学生全面发展与教师教学业绩之间的关系。新课程对我们来说,还在实验和探索过程中,比如有的教师也有新的教育观念,但在转型时期还有许多配套制度不完善,使得现行的管理制度、评价体系、社会舆论有时与课程改革的宗旨相违背。一方面对每个鲜活的学生来说要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各届,包括家长、学校还在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而重视分数的高低。那么教师夹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中间岂不是两头为难了?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呢?我个人认为,这就需要教育管理层与教师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作为管理层应尽快树立课改新理念,因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的教育改革是势在必行,如果配套制度跟不上,必然延迟课改工作的进展,作为普通教师来说身处教学实践第一线,应有寻找贯彻新课程理念与创造新业绩的思想,有勇于实践的实干精神,要有把教学当做重要事情的奉献精神。

3.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自古以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对教师来说,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都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教育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这才是教育的本义和真谛。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师。欣赏每个学生,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特长及其发展潜质,帮助其成才,是一个教师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

篇(5)

一、根据教材内容,探讨教育思路

为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走上科学化的道路,在日常教育中,我把教育内容定位,使用传统美德教材,弘扬传统文化,汲取精华,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使他们成为热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守纪律的孩子。

根据《中华传统美德教材》,依据由浅入深,由远及近,古今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学习“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尊师重道”“勤奋好学”“仁爱待人”“谦虚自律”等美德。在每节传统美德教育课上,按照导语、故事、练习三个步骤,从具体事例开始,从行为规范教育入手,向学生讲清楚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应该怎么做。融榜样垂范、故事启迪、行为指导、情感陶冶、是非辩论、问题讨论于一体,向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二、建立评价制度,完善评价体系

为强化激励学生更好地发展,我们研究了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办法。首先使学生认识自我,即:(1)每个同学汇报自己的理想、优缺点、爱好;(2)以他人为镜认识自己;(3)以自己活动的结果为镜认识自己;(4)培养三净(净语言、净环境、净作风)。其次,为了全面地反映学生的道德发展情况,我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和老师共评的方法,尽可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学生的道德发展情况。

在对学生评价中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注重基础性 制定发展目标及具体要素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

2.注重全面性 一是素质教育内容要全面,让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二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3.注重时代性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育人要有超前意识。我们确定目标的具体要素时,要预想到21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需要。

4.注重针对性 各年级要有不同的具体要求,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开展多项德育实践活动,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施以来,我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我是家中小主人”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的情感,教育学生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要求学生在家里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会如何去爱别人,培养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美德及善良真诚的品格。班里有一名叫白冬的学生,性格外向,个性较强,易冲动,脾气暴躁,经常与同学发生口角。他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要求孩子标准过高,不满意时,就唠叨、斥责,甚至打骂,久而久之,母子间产生了较深隔阂,直至发展到孩子不想与她在一起,跑到外婆家去。我单独为他讲“孟母教子”的故事,并组织了一个“理解——奋进”的主题队会,发动班委与他交朋友,热心帮助他解决困难,带动他参加集体活动,使他融入集体之中,感受到其中的温暖,并和其家长恳谈,使家长明白与子女感情上交融、人格上尊重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让人欣慰的是,现在他们母子和好如初,感情越来越深厚,同学们也逐渐接纳他了。

2.“我为灾区献爱心”活动

在“5.12”特大地震中,我国广大军民用血肉之躯谱写了撼天动地的民族魂与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时代颂歌,这是中国人热爱祖国、保卫家园的真实写照,与中华传统美德所展示的精神一脉相承。为使传统美德教育与现实融为一体,我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学生读英模事迹,看电视节目等活动,使学生不仅看到了实例,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有了显著提高。当然,学生抽象思维水平还较低,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尤其是祖国的政治经济了解甚少,认识较肤浅。因此,我强调每名学生都要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世界大事。学生及时从新闻媒介中了解国内外形势,使他们对政治常识的认识也大大提高了。

3.定期办《中华传统美德手抄报》,突出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办《中华传统美德手抄报》是让学生在搜索整理资料,创作报纸的过程中,理解、内化中华美德。为引导学生办好手抄报,我们确定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勤奋学习”、“爱我中华”等十多个办报主题,引导学生大量搜集、阅读中华传统美德的书籍。办报时,初期以剪报加文字说明为主,然后以文字摘抄加体会为主,现在以个人创作为主。

四、重视家校配合,把中华传统美德落到实处

篇(6)

一、 舞蹈与少儿的道德教育

我们知道少儿心理思维的特点是具体的、形象的,而生理特点表现为活泼、好动。舞蹈是通过人体动作、表演和变化的造型,形象生动地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这恰恰迎合了少儿的心理特征。特别是少儿舞蹈,它形象逼真,动作有趣,反映少儿自己的美好童年,深受他们的喜爱。比如我编导的少儿舞蹈《雁归来》,表现了一群小雁子盼望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急切心情,他们站在南海海湾岩石上,望祖国,为了早日回来,在大风大浪中顽强拼搏,战胜饥饿和疲劳。舞蹈中设计有三人一起飞的动作、双人抱滚翻腾的动作,小同学必须上到大同学的背上做飞的动作。由于小同学胆怯不敢上去,我们三年级同学为了完成这一高难动作,星期天回校,帮助小同学上去了,可是大同学的背已磨肿了,那次演出,我们获得了一等奖。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舞蹈艺术对同学的教育是很深刻的,它所取得的效果远远胜过那些枯燥无味的说教。此外,舞蹈对学生们的吃苦精神,增强完成任务的决心和树立集体主义思想等方面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 舞蹈与少年的智力开发

舞蹈对少年的智力开发究竟有没有作用?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舞蹈本身是人体艺术,它不仅要身体各部位协调一致,而且要通过大脑进行思维,力求听觉、视觉的完美统一,同学们每练一个舞蹈节目,就是对他们智力最好的一次有效开发。

1.舞蹈有助于提高少儿的记忆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舞蹈本身是由人体动作组成的。它同时还包含着许多数的概念。如一个动作做几次,跳几遍,几个八拍子换动作,都需要记熟并且很自如表演起来,不能有半点马虎。如果是载歌载舞,还必须把歌词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再完整准确地表现出来,特别是演出时,面对观众能做到不慌不乱,表演自如,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可见舞蹈这种特殊形式来培养和强化少儿的记忆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换句话说,经常参加舞蹈训练的同学不但记忆力好,而且反应快。

2.舞蹈能引发少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个舞蹈节目的完成。要靠每一个演员辛勤努力,通过手、眼、身、法、步进行无数次的调动和配合。集体性的情绪配合,极大地促进大脑进入兴奋状态,这时老师稍加启发,少儿就会随着音乐的起伏,展开积极的想象力,如蒙古族舞蹈《草原盛会》里的动作,小骑手骑着快马在草原上奔驰,两个摔跤手比武场面和集体拿着弓箭射箭比武的情景。乍看起来动作简单,但经艺术加工和不断的修改、创新,就会使学生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形成一个大的转变,最终使他们的想象力有了新的突破,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3.舞蹈有助于增强少儿的理解能力

首先从舞蹈的内容来讲,当排练一个舞蹈时,老师要根据舞蹈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启发,比如从电视中看美丽的大草原,讲述牧民的生活,讲述草原儿童的故事给他们听,其目的让学生用愉快的心情和接受舞蹈动作所表达的内容,并能用较准确的舞蹈语汇把它完整的表现出来。舞蹈还可以运用其队形变化,如三角形、棱形、扇形、半圆等多种几何图表,使学生在学习舞蹈中对这些图形有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用自己的身体来创造变化的几何图形,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性。

三、 舞蹈与少儿的身体锻炼

我们知道,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体魄,而舞蹈训练正好能满足这一愿望。就少儿来说,由于舞蹈自身具有的美感和丰富的内涵,学习们非常喜欢、迷恋这一活动形式,这就为少儿身体实行有效的锻炼提供了先决条件。当然,仅仅有这一种形式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施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让学生在生活动中吸取精华,实现增强体质的目标。在整个舞蹈训练中,基本功训练更好为重要.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老师首先要纠正少儿的自然形态,针对学生的头、手、肩、背、腿、脚等各部位进行规范化训练,同学们进步特别大,许多高难度技巧动作,如前滚翻、前桥、后软翻、双人站腿、上肩膀,大家能做到舞蹈动作变化快、干净利落,舞姿表演优美,整体配合默契.正如家长所说的:“自从孩子参加了舞蹈队活动,感冒少了,饭量增加了,身体棒了,也精神了”。通过舞蹈能使少儿体魄健美、气质优雅、仪表端庄。由此可见,舞蹈是一项非常有益少儿身心健康,又乐于被学生和家长接受的艺术教育活动。

四、 舞蹈与少儿的美育

美育是以陶冶感情,培养情操为特征,以生动的形象为手段,培养个性,潜移默化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舞蹈正是通过这种形式美和内容美来陶冶感情,促进少儿对美的认识和追求,可以说舞蹈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篇(7)

《指南》延续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家长人力资源并为其提升科学育儿水平提供了有效策略。幼儿教育不等同于幼儿园教育,要想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事关幼儿园、家庭、乃至社会的有效配合。《指南》对3~6岁每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应该向家长进行宣传,共同建立对幼儿的合理期待,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从而进行科学的家园共育。从教育实施对象上看,家长作为参与者而非配合者,这种角色的转变不仅延续和扩大家长作为教育的人力资源,更是通过让家长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为他们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提供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

儿童学习 人力资源 科学育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是引导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方向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幼儿园保教工作起着导向作用。《指南》倡导的教育观念并非《规程》和《纲要》的简单重复,而是引导包括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型儿童观和质量观。《指南》引导教师及家长了解幼儿的基本发展规律与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建立对幼儿的合理期待。这为我们幼儿园的家园共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重新审视家园共育

《指南》延续了影响儿童发展的家长人力资源并为其提升科学育儿水平提供了有效策略。幼儿教育不等同于幼儿园教育,要想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事关幼儿园、家庭乃至社会的有效配合。《指南》对3~6岁每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作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应该向家长进行宣传,共同建立对幼儿的合理期待,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从而进行科学的家园共育。从教育实施对象上看,家长作为参与者而非配合者,这种角色的转变不仅延续和扩大家长作为教育的人力资源,更是通过让家长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为他们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提供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

二、家园共育的目标是素质教育

《指南》的目标直接指向素质教育。幼儿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盯着知识技能,给予幼儿的应该是对他们现在和未来都有用的东西。一些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棍棒教育、超常教育、强化训练和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教育对象的基本品质与素养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注重开发智力潜能,形成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又是当前我国最为广泛最为深远的一场教育革命,这场革命不只是教育机构的任务,也不是教育机构单方面能完成的,要构建幼儿园、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教育体系,形成素质教育的合力。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的素质必然受到家庭、幼儿园、社会三大环境影响。我们只有将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实现家园合作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让儿童在理解、等待、宽松的氛围中享受童年。

三、形成素质教育合力

如何发挥各方面的作用,使幼儿园、家庭、社会协同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形成合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条主要经验。

(一)幼儿园要积极争取家庭教育配合,共同搞好素质教育

首先是我们的幼儿园要积极主动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是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走在教育的前沿,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师都具备专业的教育理论知识,在教育思想和观念上应该是走在家长前面的。

1.做好宣传工作,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幼儿发展观。

《指南》提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指南》更加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加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培养。素质教育重视孩子在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我们的目标是要引导孩子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健心。传统的育儿观念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家长都比较关注幼儿的显现知识的获得,对于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情感的培养大多不太重视,有的就是不知如何教育,导致重智轻能、重智轻德的现象。我们要利用多种形式,向社会及家长广泛宣传《指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广大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实现家园共育。

幼儿园在做好《指南》宣传工作外,还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家长,抓好针对性工作。如现在家庭中比较重视幼儿智力发展,而忽略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心理的发展,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强、自私、缺乏责任感,这些普遍问题为我们幼儿园开展家长工作提出了新课题。也有些家长特别溺爱孩子,生怕孩子冻了、累了、受欺负了,过分照顾、包办代替,造成孩子身体、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得不到正常发展,在家长工作中就要抓住这些重点,不怕困难、耐心细致地做好这些家长的工作。

2.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和家长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育者是否具备相应的素质,我们现在的大部分家长不可能具备相应的素质,但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对幼儿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长沙龙、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等形式来提高家长素质,指导家长的教育子女实践能力,让家长相互交流如何促进子女各方面素质发展的实践经验。一些非常好的幼儿素质教育实践经验得到推广,如支持幼儿的创新实践,在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素质,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等等,我们的家长通过交流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始参与到幼儿园素质教育中来,体会到素质教育才是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法宝,只有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办素质教育专栏,定期制作、发放素质教育导报等形式做好素质教育宣传工作,让家长了解、配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

(二)家庭教育配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转变观念。家庭教育要配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首先要端正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教育思想。家庭教育思想对头,幼儿园教育可以事半功倍,家庭教育思想不对,幼儿园教育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极为重要并且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人生第一任教师的父母与子女有着特殊的亲情和血缘关系,决定了子女天然地依赖父母,自觉地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影响;并对子女性格品德、习惯的形成以及是否成材起着十分重要甚至决定性作用。二是作为人生第一课堂的家庭,其成员在长时间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为人处世之道等对子女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对于幼年的孩子来说,这种作用就更大。三是家庭教育作为“人之初”教育和“终身教育”开始得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作为学校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的补充,对学校教育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家庭教育要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

1.家长要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次深刻变革,是促进受教育者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使之成长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现代化建设的新人,家长要成为素质教育的支持者、参与者、实施者,为配合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多做工作,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看一个人是否成材,不能仅仅局限于看他是否考进了大学,社会既需要掌握了高新科技、文化知识的高层次专家、学者,也需要有道德,有敬业精神,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衡量一个人的价值,重要的是要看他对社会能否做出贡献和贡献的大小。孩子的发展好坏,不能一味地看他的智力发展高低,要自觉克服重智轻德、重学知识轻实践锻炼的不良倾向。家长要从孩子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出发,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运用多种形式,着力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孩子体、智、德、美诸育并举促进孩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

3.家长要和幼儿园、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关注孩子的发展动态,做到幼儿园与家庭形成共识。

家长要主动与幼儿园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各方面发展动态,同时向老师发映孩子的家教情况,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共识,共同完善对孩子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常常会出现脱钩现象,甚至相互背离,其产生的后果就是5+2=0,即幼儿园5天的教育回家2天就能将其教育效果全部抵消,使得现在的幼儿园教师陷入困惑的状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家庭与幼儿园联系不够,没有形成共识,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严重阻碍和制约了孩子各方面素质健康地全面发展。例如幼儿好不容易在园形成了独立进餐和安静午睡的习惯,但2天休息日后来园,又懒得自己吃饭,不能很好午睡了。所以家庭与幼儿园一定要保持一致,相互促进,才能达到家庭教育配合幼儿园素质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创造素质教育的环境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