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

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26 15:35: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

篇(1)

1.1农业机械资金补贴的严重缺乏

在当今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国家对农业机械补助资金的缺口较大,使得其对广大农民的需求任然无法进行满足[2]。面对农业补助资金缺乏的情况,国家应对相关的政策与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并对社会服务、政府扶持、农民自主、市场引导以及提高效率的农机化发展策略进行有效的支持,对农机大户以及农机合作社进行全面的扶持,从而实现跨区作业的社会化服务。

1.2经销商监管的不到位

在我国政府对农业机械化进行补助的情况下,生产数量较小的机械自动化产品就会对市场的农业机械造成垄断的情况,给农民在购买机械时带来了一定的不便;而农业自动化产品生产的过多,就会导致相关的部门监管不到位[3]。因此,在农业机械的市场中,农业主管部门就必须对农业机械的自动化设备的经销商进行充分的责任明确,并制定相关的经销商治理办法,从而对农业机械化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对于经销商在销售农业机械设备中进行的虚假广告宣传进行严厉打击,对不根据市场行情就随意对农业机械设备涨价的行为给予批评和相应的没收及罚款处理,经销商对购买农业机械的人员服务不到位等种种违反商业道德标准的行为,给予取消农业机械化设备经销补贴资格的处理。

1.3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操作人员不规范

对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操作属于技术类型的操作,需要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之后才能使操作更加安全。现阶段,由于我国挂牌入户的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户数较少,相应的农业机械化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较低,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培训,导致农业机械事故频发。2.4缺乏对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报废及维修的认识由于各个县乡、村镇的农业机械设备的专业维修站点数量不多,对机械化设备的检测也缺乏一定的技术支持,农忙季节农民更是忙碌不堪,路途的遥远,致使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使用者不愿意去维修站点进行设备的维修。同时,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检修费用较高,生产厂家随意抬高设备的修理费用,使广大农民更加不愿对设备进行修理。此外,许多县乡、村镇的相关人员只对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使用进行了宣传和推广,对与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维修、报废以及回收工作重视不够,导致有些使用寿命已经超过了的设备仍在使用,引发了农业机械事故的发生。

2提高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措施

2.1加强技术创新

为适应农业生产的需求,相关农业机械设备的研究人员应不断改进和创新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技术,充分了解农民的生产需要,大力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对农业机械设备的重要配套零件进行反复的试验,提高其使用的可靠性能。同时,加强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学习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的科学知识,提高我国农业的水平。

2.2发展精准农业

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结合,为农业生产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持。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变换器传感器接口、计算机网络、总线、控制器、传感器、被控设备等硬件集成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不仅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精准的数据信息,还能实现农业气象自动化的观测,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3加强农民的素质建设

由于我国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对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接受存在一定的困难,对农业机械设备更是缺乏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机械设备的推广及应用,加强农民的素质建设,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大力的宣传,并组织一定农业机械设备参观活动,提高广大农民对机械化农业的认识和了解。

3结语

篇(2)

1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发展的必然性

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产业从我国农村汲取了大量的青壮年资源。相对而言,留守在农村发展农业的人员逐渐呈现女性化以及老龄化的特点。而依据目前工业的发展速度来看,这种趋势很可能日益延续下去。农业生产要实现及时、按量完成,一方面可以从作业效率着手,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减少劳动强度以及劳动量,可见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机械生产与这2项发展要求达到了很好的契合。目前,传感器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农业水位的采集、粮食烘干湿度的在线测定以及温度控制等方面,而且安装在收割机上的传感器还可以精确计算出谷物的产量。目前,关于蔬菜嫁接的机器人已经在生产中得到应用,可见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发展将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1]。

2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现状

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规和相应的扶持政策,补贴力度不断扩大,使农民购机和用机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农业工业体系已渗透到从科研开发到制造销售的各个层面,目前已实现农机产品多样化的特点。一些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也逐渐相互整合,形成集科研开发、产品以及零件生产到销售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发展体系。基于中国农业大国的背景,国际上一些大型农业机械的生产厂家也在中国农业市场中找到了商机,势必会引进一些先进的经验、技术,从而提高我国农机产品的整体质量[2]。

3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一些自动化机械设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功能或者改善整体作业的性能,会对传统机械的结构进行较大规模地改动和重组,机械的复杂性随着功能的增加而呈现递进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机械的制造成本和修理难度。在技术方面,我国精准农业的实现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机械与GPS、传感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整合还需要以各种硬件的标准化作为前提,而我国在这方面有待深入研究[3]。在市场需求方面,可用机械与农产品生产模式之间的配套性较差,而且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农业机械都是依靠国外进口,独立性相对较弱,对市场上流通的农机产品质量也缺乏保障。

4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的改进措施

随着石化资源的日益枯竭,燃油价格不断提高,用户对于节能产品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节能和环保成为农户选择农机的2项标准。在实际开发的过程中,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实现节水节能并降低成本,以满足用户需求、市场走向以及自身发展,而不是对产品功能的富集,同时应该考虑自动化技术的实用性、农民的购买能力以及维修使用过程中的方便程度[4]。提高农机产品与高科技的兼容能力,可以在降低机手劳动强度与提高操作的舒适程度2个方面着手,加强控制系统涵盖的科技应用,例如内置按钮操作的设置、方向动力控制和驾驶室的优化设计等。农机操作人员只需要通过相关仪表器材就可以使用整个系统,并对生产、安全指数有明确的认识。将传统的机械与目前先进的GPS、GIS、机电液一体化以及计算机技术高密度地整合在一起,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应用比较成功的是上海松江泖新农场试用基于GPS的智能播种、施肥以及旋耕机械设备[5]。消化、引进以及自主创新的结合是我国农机发展的新思路,应引导农机企业加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力度;通过政策扶持、科研开发、示范推广和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可持续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和良性循环发展的推广体系。

篇(3)

关键词:渔业工程;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039-02

随着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强调科技创新与工程背景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培养的重点。华中农业大学针对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研究生提出了校企联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实践与对策;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从招生政策、培养方案、指导教师和学位论文等四方面构建了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北京林业大学提出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推动产学研结合项目的实施、校企创办联合实验室等的联动机制;广东海洋大学在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双师型导师制及培养课题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大连海洋大学2011年获批农业机械化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自2012年开始招生,截至目前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授权点招生数量基本稳定。大连海洋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结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立足渔业工程特色、面向工程应用需求,对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一、构建渔业工程背景下农业机械化专业硕士培养体系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1.强化渔业工程背景下的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意识。立足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授权点,进一步探索和建立较完备的具有渔业工程背景的创新与实践培养体系和实践成效考核方式,强调考核过程实行校内外双导师负责制,以及校院两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以导师、农业机械化专业授权点所在学院和实践基地的管理为主体。同时,还强化对学生实践意识的教育,有效调动和激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和工程实践环节的热情。

2.构建完善的多形式创新和实践教学体系。结合渔业工程背景,明确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环节主要采用集中实践或分段实践的多种方式。根据其培养方案要求确定实践计划,明确要求研究生在实践基地通过在岗或顶岗实习、挂职锻炼等方式进行,承担或参与如实际问题调研、应用课题研究、案例编制与分析、实践观摩等实务性工作,时间不少于12个月。并对实践考核实行分级管理:由学校的专业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的具体要求;农业机械化专业授权点所在学院负责向实践基地派出研究生及负责组织实践成效考核;学院与研究生实践基地所在单位通过定期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专业实践状况。

3.加大投入,改善校内创新与工程实践教学条件。农业机械化学位授权点通过加大创新实践教学资金投入,增加校内已有的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的开放利用率。同时,借助大连海洋大学的渔业装备机械学科优势,加强渔业工程背景下企业实践与教师科研的相互融合,并依托相关的,如辽宁省渔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现代设施渔业生产过程与装备工程综合实验实训平台、机械工程实验室、动力工程实验室等多种专业及大型综合实验室等,加大校内渔业工程类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训范围,并发挥相关教师高水平科研项目和科研团队的引领作用,吸引学生参与相关项目及任务,明确创新与实践具体内容,加强其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4.加强工程背景师资建设。注重“双师型”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加强。农业机械化专业授权点所在学院结合大连海洋大学规定40岁以下教师晋升技术职务岗位时,需完成在相关企业实践锻炼半年以上的特定要求,鼓励教师取得“双师型”教师资质,并优先担任研究生实践教学。同时,学位授权点还鼓励教师通过工程技能培训或与相关农业工程、渔业装备工程等企业开展合作交流的方式获取工程锻炼机会。对于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的遴选与管理,则强调应具有丰富工程项目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素质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力争与校内实践教学资源形成优势互补。

二、渔业工程背景下农业机械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

1.确定具有渔业工程行业特色的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要求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研究生适应渔业企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渔业机械装备领域的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等工作的能力,能够掌握解决渔业动力和机械工程、渔业设备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渔业工程管理等解决农业机械化(渔业工程方向)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2.完善课程设置,突出工程特色。课程设置分别涵盖农业机械化(渔业工程方向)领域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中课程涵盖学位公共课8学分,学位专业课6.5学分,专业实践和学术规范的必修环节分。选修课中涵盖公共选修课1学分,专业选修课7.5学分。另外,培养方案还对必修环节中实践要求的4种形式进行了明确规定。基础知识分别包括工学学科基础课(包括应用数理统计、数值分析、机械强度分析技术、渔业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渔业信息技术等)和人文管理学科基础课(包括自然辩证法概论、生产管理学、渔业企业经营与管理等);专业知识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渔业设施与环境工程、高等农业工程学、农产品加工新技术及装备(侧重海产品加工设备及技术)、冷冻冷藏节能技术(侧重海产品冷藏及保鲜技术以及船舶制冷技术)、新能源应用技术等专业特色课;工程实践课及实践环节强调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培养。

3.明确研究内容,突出培养方向。在渔业装备现代化技术的研究方向中,强调对学生开展渔业装备、渔业机械化生产与过程控制、船舶动力装置性能优化、智能化检测与控制、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等渔业设备电气化与自动化方向的研究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近海和陆地集约化水产养殖机械、设施、装备及自动化技术;渔获物加工、贮藏及运输装备;水产饵料加工工艺及成形设备及精准捕捞采收机械装备等方向的研究。在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究方向中,强调对学生开展能源环境系统优化与控制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侧重海产品冷藏保鲜及节能技术)等研究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环境调控、生态修复、环境工程优化设计、渔业生产领域的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热泵调温技术、相变储能技术、燃料电池及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向的研究。在渔业信息化技术的研究方向中,强调对学生开展渔业生物环境及其环境因子的信息智能化测量技术、评价以及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信息综合处理技术等计算机测控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开展渔业企业人工智能及专家系统、生物生产机器人等方向的研究。

4.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渔业工程背景下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要求具有明确和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实践经验丰富。校外导师的任职挝痪要求来自涉水涉海、具有海洋渔业工程特色的企业实践一线。在工程实践中,农业机械化学位授权点的实践基地为每名研究生安排了行业经验丰富、具有高级职称的实践指导教师,全程指导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在研究生实践期间,校外导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明确考核出勤及完成情况,实践结束后在实践考核表中填写评语并对其实践工作评分。实践地点亦可在校外导师工作地或校外导师合作企业进行。截止目前从实践成效结果来看,学生能够完成实践任务,且执行情况良好。

三、小结

修订后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培养体系立足学校涉海涉水的渔业工程特色背景,面向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经过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一套具有渔业工程背景特色的农业机械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侯红玲.工科硕士研究生工程能力培养方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7(26).

篇(4)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设备;农机作业标准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5.239

0 引言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中具有方向性的大事,随着农村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显得越来越迫切,农业对农业机械设备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业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实现农业机械化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程,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义重大,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推进农业机械化。

1 液压技术的应用

以微电子技术和工业传感技术为基础的液压技术,需要在计算机及时管理控制的帮助下,来实现的农业机械液压管理。近几年,随着研究技术人员对液压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使得液压技术在数据收集和故障监管技术方面有很大突破。农业机械的功能有了很大的完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农业机械的能量转换效率更高,使得农业机械更加节能且降低成本,同时系统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二农业机械的系统动力学特征更合理和操作更加灵活、动态特征更为突出,能保证农机操作的精准化和科学化,三农机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更高,确保农机手和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四人机交互功能有了显著提升,可以使农机手根据实际情况调控农业生产方式[1]。

2 电子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在农业机械设备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越来越多。例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了激光拖拉机,既可以控制拖拉机的行进方向,还可以对拖拉机进行具体的定位,在农作时更加精确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人们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通过这个数据库可以掌握土地的具体情况,用来设计出具体的合理的农业生产所需的化肥、种子、农药、水等的用量。在农业机械收割小麦中运用自动控制技术,可以帮助农机操作者减小操作难度,同时可以根据具体地势条件和秸秆的长度来调节收割机高度,保证机械运行过程中的安全,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比如在大棚中种植水果蔬菜时,因为水果蔬菜对于空气的湿度和温度非常敏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大棚内水果蔬菜种植自动化控制技术就可以实现自动调节适宜参数,给植物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3]。

3 三维CAD技术的应用

随着CAD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参数化绘图软件在农业机械行业也开始应用,展现出巨大的优势。部分大型农机机械构造较复杂,零件中有高精度需求的复杂曲面部件,单凭二维CAD难以展示具体机械设计细节,而三维CAD技术可以很好地克服以上问题。目前基于特征设计的proe三维造型软件在农业复杂机械设计和制造中得以应用,促进农业机械的生产与零件配置的标准化,农业机械产品的设计从二维CAD上至三维空间,预示着以后的设计趋势。

发展农业机械化既是农业机械设备的优化也农机作业标准化。农机作业标准化是按照农田作业机械统一的要求和质量标准实施农机各项作业,它包含以下方面:耕地作业、机械整地、机械播种(施肥)、药物喷洒、机械中耕、机械收获、粮食机械化烘干、收储 [3]。农作物的质量、防灾抗灾能力、产量取决于农机作业质量。推行农机作业标准化是随着农业的进步而发展的,它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竞争力的有利措施。

4 推进农机作业标准化应采取的措施

一是加快农机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机具作业需要根据作物的不同和时间,地点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操作,相应地对农机作业的操作规范与质量要求也不同。依据当地种植的农作物和与之相匹配的农艺技术要求,每年需要做些适当的完善和制定相应的农机作业技术规范,使农机作业质量标准体系更完善合理与时俱进,方便农机作业质量的监管和群众监督,促进农机作业质量不断提高,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标准化体系的内容:包括耕地作业、机械整地、机械播种(施肥)、药物喷洒、机械中耕、机械收获、粮食机械化烘干、收储等农机作业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检测评价方法,应该具有质量要求明确和指标量化清晰的特点,为农机操作者实施和检查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提供技术依据。

二是开展对农机手的培训。只有制定标准的操作规则才会按标准来操作,干出来的农活才能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加强对农机操作者的操作技术培训和生产素质水平提高,才能保证农机作业和农作物生产的标准化,从而保证生产质量。农机管理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农业专业技术化培训学校等培训资源优势,及时展开新机手操作技能的系统培训,与此同时需要对老机手进行复训,因为农机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化很快,而且农作物不同操作技巧也不同,使他们不断掌握新技术,了解新的操作要求,确保农机手能在新标准出来的时候就能及时快速掌握,熟练掌握机具的安装,调试,保养,维修和先进使用的操作技能,保证农机作业质量符合相应要求。

三是保C农机具良好的技术状态。要想保证农机作业质量,对保持作业中的农机具技术完好以及参数正常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农业机械只有在技术状态完好属于正常使用状态的条件下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才能够保证农机作业质量达到要求。在作业前必须按要求对投入作业的动力机械及配套农机具进行彻底检修,该换的零件必换,需修的部分必修,不留任何对农机手和农作的安全隐患,杜绝机器带病作业和疲劳作业,保证农具技术状态完好,处于良好的状态,能保证做出来的农活标准。按要求对农机具进行技术保养,尽量避免故障,清除隐患,保证机具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以提高作业质量。

参考文献:

[1]董晓妮,黄少华,袁逸萍.基于RFID的农机装配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物流技术,2014(13).

篇(5)

英文名称: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1298

国内刊号:11-1964/S

邮发代号:2-36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7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篇(6)

一、正确认识建国以来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机械化问题

我国农业机械化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风雨之路,从总体上看,应该说成绩是主要的。①解放前我国基本上没有农业机械。解放后,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很快。到1997年,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2016万千瓦,比 1952年的 18万千瓦增加了 2333倍;农用大中型拖拉机增加到 689051台,比 1952年的 1307台增加了 526倍;农用载重汽车875571辆,比 1952年的 280辆增加T 3126倍。与此同时,农村电力等也都是从无到有,得到了巨大的发展。②农业机械化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抵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态;农业机械的使用促使农业向农工贸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农业运输事业的发展。③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农机生产和推广体系。培养了一支达二千万人的农机科研科技队伍。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过程中,农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科技素质。各种基层农机厂、农机站为后来的农村工业、乡镇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④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机械由国家统配变为非控商品进A了市场。农民拥有了选择购买农业机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自主权,农机投资主体发生了由国家投资为主到以农民私人投入为主的转变,出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另外,农业机械推广运用领域不断拓宽。

但是,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失误也不少,值得反思和总结;①在过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前,没有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一个经济技术发展过程,不讲经济效益,不算经济总帐,而是采用行政命令、政治运动的方式推进,试图速战速决,超越了生产实际需要和经济可能,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给农业机械化声誉带来了不良影响。②在改革开放之前,在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存在“、一刀切”的倾向,没能注意到我国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农机在我国不同地区需求具有层次性和差异性。③改革开放时期,在对改革前20多年农机化中“左”的影响进行清理时,矫枉过正,出现了80年代初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否定论。认为“石油农业”在我国行不通,只搞生物技术就行了。认识的模糊造成实践中的混乱。农业机械失营失控,有些地方农机具被拆分,或因无人管理而报废。农机教育网络受到严重冲击。

纵观我国农业机械化所走过的道路,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误的教训。但因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失误和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暂时困难而对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持否定态度是不足取的,笔者认为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方向是正确的。机械化代替手工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农业机械化是当今各国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有人说中国要绕过“6油农业”,X搞“生态农业”也可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其实,重视“生态农业”是对的,但不能片面地把“生态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对立起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态农业”是要靠农业机械化这个手段去实现的。我们应当从广义上理解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本身就是与机械化相辅相成的,农业运输、农产品加工和林、牧、渔业现代化也离不开机械化。可以说,整个农业现代化都离不开机械化。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反对只片面强调其必然性而不顾客观条件的冒进,又要反对只片面强调客观条件性而消极等待,在认识上则不应消极回避它,而应该积极正视它,决不能低估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二、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第一,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①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落后。就劳动工具为主的劳动手段而言,我国农村广泛使用的仍然是原始的手工工具:犁、耙、锄头、镰刀等,普遍存在的还是人力播种,人办收割;就劳动对象而言,耕地过于分散零碎,土地利用率低,农田基本建设不断受损;就劳动力而言,我国农业劳动人口多,但素质差。只有大力提倡科教兴农,推广农业机械化,才能改变生产力落后状态,使农业生产上一个新台阶。②发展农业产业化,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农业的专业化、企业化的集约化经营。而集约化农业要求有更多的技术和资金的投。人,其中校人大量农业机械则是一项基本要求。②生产工具和基础设施的落后,使一些农业高新技术得不到有效采用,制约了土地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临激烈的竞争,发展机械化,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竞争力已势在必行。

第二,农业机械化道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业现代化包括技术(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在技术上就是采用现代的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装备农业,建立起现代化的农业科技体系。机械技术就是机械化,它是从机械操作斤始,进而达到自动化,其作用主要是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工效和劳动生产率,生物核,术包括土壤改良、植物保护、良种培育、化肥、农药、除草剂以及农田灌溉等。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农产品的单产和质量,着重于提高土地生产率。只有把机械化和生物技术适当地结合起来,两重并举,才能既提高劳动生产率,又提高土地生产率,,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过去曾走过了一些弯路,但现在都基本上把机械化和生物技术结合起来了,而且一配合得较好,从而加速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主要是指生产组织上实行专业化、一体化和管理方法上的科学化。如运用系统分析法。电脑和通讯网络等科学技术。而这些先进技术实施的每一环节,都必须以机械化为基础和手段。可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农业机械化道路是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必经之路。

第三,发展农业机械化,它可以成为我因经济新的增长点。农业机械化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提高农业各生产部门的劳动在产率,降低成本,为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创造条件。农业机械化不仅有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的间接经济效益。农机行业是。联系农业和工业的纽带,发展农业机械化,扩大‘咱需”,农机行业可以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①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各种类型的农用机器、电力设备,促使农机科研投入大量资金,加快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多层次的农机供应,促使农机制造、销售、修配、电子、电力等部门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可”以大大刺激城市工业和#镇企业的发展。②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及水利等基础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刺激建筑、建材、交通、能源等部门规模的扩大、生产的发展。③发展农业机械化需要大量的农机人员*发农民学习农机知识的热潮,可以进一步刺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展农业机械化,能刺激工业对农机的投资和农村的消费,只要引导得当,农机行业一定能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从而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四,发展农业机械化具有社会政治意义。发展.农业机械化人近期来看农民解除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时增加了收入,有助于农民身体健康与生活舒适,缩小了工农和城乡差别。从长期来看,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减少农业人.a,为我国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过渡创造条件。另外,我们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发展农业机械化具有社会政治意义。 三、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现实困难和对策

任何一项生产力的突破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我国发展农业机械化虽然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切不可忽视存在的困难。最突出的困难是:

第一,劳动力转移困难。由于我国工业发展水平和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农业劳动力很难转移到非农产业中去,客观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另外,发展农业机械化对劳动力需求的数量减少,但素质要求提高。而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多,素质差。据统计,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大专文化程度的仅占0.31%,高中文化程度的占8.gi%,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2.83%,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占总劳动力的46.75%,这也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现实困难之一。

第二,资金困难。农业机械化的农机科研开发、投入生产和农民购买农机产品需要大量的资金。一方面,自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户为单位经营后,农业资金难以集中使用。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财政暂时拿不出很多的资金来投入农业机械化,这对农业机械化造成了很大困难。

第三,土地过于分散零碎。农业机械化要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然而,我国不到15亿亩土地被分给2亿多农户,户均6-7亩耕地,土地被分割得七零八落,不便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发展农业机械化不利。

此外,农机产品市场还不很规范,农机产品造价高等问题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篇(7)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建设 思路 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016-01

新疆兵团第六师一五团于2010年被国家农业部首批纳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垦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棉花全程机械化、滴灌自动化高新节水工程建设,着力打造兵团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一、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基本情况

1.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在发展节水滴灌方面,一五团从2001年开始推广节水滴灌技术,累计投资8000余万元,完成滴灌推广面积11.8万亩,普及率达到100%,农业灌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85。推广滴灌自动化技术是实施兵团农业“六大”精准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一五团已示范推广滴灌自动化技术1.2万亩。

2.农业机械化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截至2014年底,一五团拥有各类拖拉机782台,农业机械总功率达到14664KW,全团农业机械化水平92%,其中棉花农业机械化水平为83%。2014年,一五团重点是做好5万亩棉花机采工作,棉花全程机械化程度达到棉花播种面积的80%以上,棉花农业机械化水平要达到84%,较2013年再提高4个百分点。

3.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

截至目前,一五团完成现代农业示范区8米宽的砂石路面铺设46公里,渠道防渗30公里,铺设输水主管道55公里,条田林网建设5793亩,建设高标准农田8.6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6%。精准农业的试点示范,标志着兵团开始向以信息化为主导的现代农业迈进,代表和展示了兵团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成为兵团现代技术和物质装备集聚发展的展示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是率先实现区。

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自然因素影响较为突出。一五团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农业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资源匮乏,土壤盐碱化。

2.农业结构不合理。一五团二、三产发展滞后,种植业比重高,形成了种植业独揽大局的局面,而畜牧业、果蔬园艺业没有形成规模。在种植业中是以一种或者几种作物种植为主,单一的作物种植,增加了市场的风险。

3.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一五团的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已不完全是生产多与少的问题,而是顺利地实现价值。作为大宗农副产品生产者,我们只能作为市场和价格的消极接受者,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建设滞后,农产品市场体系发育不能适应兵团大农业的大规模的农副产品流通的要求,农产品营销主体单一,市场管理服务不到位。

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五团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导致在中低产田改造、土壤盐碱化治理中效果不明显,不仅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也影响了一五团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产业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3]。一五团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带动辐射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加工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龙头企业科技含量低,生产方式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构建完整的农业产业链难度大,从而也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的思路及措施

1.优化区域布局,调整农业结构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科技创新为手段,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区域特点和优势,合理确定农产品的优势区域和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果蔬园艺业,促进农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优势农产品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水平,使区域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2.推进市场化体系改革,处理好兵团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关系

兵团在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建设中,正确处理好兵团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至关重要。一五团作为兵团经济的主要载体,要正确处理好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之间的关系,提高职工适应市场的能力。

3.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农业基础设施是一五团农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并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要以“三大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不断培肥地力,提高土地持续利用能力;扩大高新节水灌溉应用规模和领域,提高技术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产品均衡供应能力;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等环节取得新进展。

4.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是加强原料基地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原料保障。二是“建好基地引龙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和防范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5.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要深化农机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继续健全农机合作社的规章制度和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和调动一五团、职工及相关企业的积极性,要把棉花机采作为提高一五团综合机械化水平的突破口。

6.继续坚持科技创新,保持兵团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