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5 09:40: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cpa审计知识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2012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简称中注协)了实施机考的文件,面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注会机考第一年,绝大多数考生迷茫不知所措,庆幸的是中注协网站提供了仿真的考试界面及样题供广大考生练习,因此,也稍许减少了考生内心的不安。2013年10月19日,cpa《审计》科目开考,也正是实施机考的第二年,与2012年的试题相比可以看出,题目难度有所增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根据近五年的真题,笔者认为,《审计》科目相比其他科目最大的特色在于出题的模式固定化,比如,六道简答题的分值分布基本确定,一般在职业道德、质量控制、集团审计、审计抽样、审计计划和审计抽样等这些章节出题,综合题重在对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以及审计报告流程的考察,选择题更多分布在其他主观题未涉及的尤其是特殊事项等各章节中,正是这种出题模式的固定,考试相对容易且各培训机构也容易押题,然而CPA考试是要控制通过率的,因此,2013年题型分布未变但题目难度有所增加,考察的面更广且更深入。从单项选择题开始,每个题目包括的每一个选项难度均有所增加,例如其中一道单选题中考核到对集团审计中的前后任注册会计师的理解,这样的题目只有在基本概念非常清楚、思路非常清晰情形下才能应对;简答题也不例外,例如,在简答题的老考点中对职业道德的考察,原来的题目基本上能快速判断是否影响独立性,今年难度亦有所增加,从原来单纯考核项目组成员是否拥有直接经济利益的考核点转变为考核间接的重大经济利益的判断等,需要对知识点理解的更全面、更深入;再如综合题,从原来非常直观的审计意见类型判断上(未更正错报汇总是否高于报表整体重要性即能判断)转变为需要结合考虑被审计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结合审计范围受限的广泛影响程度判断意见类型。因此,在平时应当多加训练对审计报告类型的判断,需要熟练掌握续写不同审计报告类型的段落,而不能只是背诵审计报告的模板。
二、把握机考模式形势
CPA考试作为国内会计类难度最高的考试,也体现在每年考试方式和内容的不断更新上。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对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考试改革也是“一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发挥机考的优势,调整好心态从容应对,面对机考模式的《审计》科目考试,在考生习惯此方式的情形下,机考相比纸质考试方式优势明显。
(一)在机考模式下,答题只需直接点击选项,大大降低了填涂答题卡的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的风险。在2013年CPA《审计》科目考试的题型中单选题25道占25分,多选题10道占20分。客观题占了45分,在机考模式下,因为不用填涂答题卡,提高了答题效率,给考生带来了很大便利。
(二)简答题中文字的录入对字迹不工整的考生来说是福音。CPA《审计》科目考试客观题35道,主观题7道,其中综合题中又包含多个小题,在150分钟的答题时间里,需要对知识点非常熟悉才能应对。如果在纸质版考试方式下,主观题更难以完成,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字迹也会很潦草,严重影响考试得分。而在机考环境下这种情况即可避免。
(三)主观题中复制粘贴功能的熟练运用大大提高解题速度。在《审计》考试的主观题中需要书写很多的文字,而部分文字在题目的已知条件中是现成的,此时发挥“Ctrl+C和Ctrl+V”复制粘贴的作用,亦能提高答题效率。
复习计划按两门两门进行,第一轮每两门计划两个月内(每天学习8~12小时)完成,课程组合的依据是课程的难易程度(一门较难的结合一门较简单的)、课程的关联度(审计最好在学完会计后再学)和课程的性质(以记忆为主的如《经济法》安排在后面)。根据以上原则,确定的课程组合为《会计》与《财管》,《审计》与《税法》,《经济法》与《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因为财管、税法、经济法考过一次,看过两遍书,相对有点基础,因此分开与其他科目组合),复习组合因人而异,可以根据以上的原则做出适合自己的组合。第一轮复习方法如下:以教材的章节为单位,首先是看书,在听课件之前把相应章节的教材熟悉,不懂的地方做出标记(不用做过多的思考,第一遍看书主要是为了熟悉教材)。其次是听课,报考多门的同学建议提前听上一年的课件,因为等当年的课件出来才开始时间上来不及。没有基础的考生,建议其上基础培训班,基础较强的考生可以听强化班(其实基础班与强化班,后者会简练一些),听课件的时候一章最好一次性听完,比较长的可以分两次,这样学习起来有连贯性,效果会比较好。听课过程中,重点难点可以在书上做上笔记。最后,结合应试指南每章前面的重点与难点再把课本消化一遍,做些题目(此时做题主要是为了巩固课本知识,不需要太多,否则进度会很慢,后面第二轮及模拟阶段会涉及大量题目),做题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认为重要或难的最好将题号记到教材相应知识点旁边。上面三个步骤要在教材做笔记或标记是为了方便后面轮次的复习,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假如把重要知识点或难点已在教材做标记,后面几轮的复习就可以以教材为主,否则复习另一轮又要读教材、看课件、翻习题等,会浪费较多时间。这样,第一轮六门复习下来大概花费五个月时间(经济法和公司战略与风险可能只需要一个月多一点)。
第二轮复概一个月两门,最好还是两门两门组合复习,但组合方式可以调整一下,比如可以把《会计》与《审计》结合起来,因为它们关联度很大,复习起来有相互促进的效果。这一轮的复习方法是认真看书,然后做题,这时候做题就要注意速度,因为注会考试不仅考查考生会不会,还考查考生答题速度,很多考试未通过并不是不会,而往往是时间来不及,速度是平常做题的时候练出来的,在这一阶段就要开始培养速度意识,不能期待着最后做模拟题的时候速度突然提高。另外,这一轮复习时不要再把时间界定死,如在这一轮已经将《会计》与《审计》组合复习完,在复习《财管》与《税法》的时候可以定期抽出一些时间翻翻《会计》与《审计》的教材,防止复习了这门忘了另一门。这轮复习下来大概花费三个月时间。
第三轮一周一门,还是看书,加做跨章节练习。这阶段主要是串串每一科目各章节的思路,结合一些跨章节的练习,使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同样,该阶段各门要交叉复习,以防复习一门忘掉前一门。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后续教育培训计划(AICPAonsite training programs),是由 AICPA组织 500多名专家开发和编写的。这些专家来自许多不同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会计和财务专业,因而培训课程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会计、财务、审计、税务、管理以及其他注册会计师服务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如老年人的福利问题、医疗卫生的有关问题等等。AICPA拟通过此培训计划的实施,一方面使注册会计师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技能、新法规,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落实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目标;另一方面,引导注册会计师根据经济的发展去积极开拓新的服务领域,这样不仅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而且可以促进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这正是该培训计划最具特色的地方。下面具体加以介绍。
(一)后续教育培训计划的目标
该目标是根据注册会计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出发而设计的。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素质通常认为应包括:基本能力;技术能力,共享知识和核心培训。
1.基本能力包括核。必能力与非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内容包括:(1)个人实力(有效力);(2)控制(驾驭)变化的能力;(3)可塑性;(4)主动性(积极性);(5)适应性;(6)干劲;(7)正直;(8)分析与解决问题;(9)团队精神;(l0)交往能力。非核心能力包括:(11)继续学习能力;(12)领导能力;(13)客户服务;(14)经营管理;(15)企业拓展;(16)技术专长;(17)创新与知识共享。
2.技术能力指业务技术应用,包括:(l)使审计手段运行更便利;(2)工作文件更规范;(3)提升专业知识层次。
3.共享知识指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1)沟通一内部信息交流;(2)世界范围的资源信息;(3)业务接触一合同信息;(4)专业图书资料一内外部文献、研究成果;(5)人力与技术资料一知道谁有知识;(6)客户与目标信息;(7)研讨论坛。
4.核心培训指指令性技术培训和选择性技术培训。指令性技术培训包括:( 1)大学和专业学校进修;(2)工作最初 4年,每年最少 5天;(3)第 5年起,以后每年至少 2天。选择性技术培训包括:(1)一般讲座5天(最初);(2)以后一般讲座1天;(3)电子版必修课(用磁盘自学);(4)特殊领域一税收、财务咨询服务;(5)特殊业务。
根据以上素质要求,AICPA后续教育培训计划设定了两个主要目标:
1.参加培训的人员能够增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尤其是基本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成果,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
2.参加培训的单位或组织能借此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士气,增加对组织的信心,使所有员工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二)后续教育的培训对象
AICPA将培训计划定位为服务于广大会计人员及相关领域人员。这些培训对象包括:(1)注册会计师;(2)在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一般会计人员、财务主管、主计长以及总会计师和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3)非盈利组织的有关会计人员;(4)独资和合伙企业的业主以及合伙人;(5)律师和咨询顾问(包括税务方面的顾问,医疗卫生、福利方面的顾问等)。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后续教育培训及其借鉴
(三)后续教育培训计划的特点
1.培训内容顾客化的设计。
2.培训方式方便、快捷。
3.培训结果具有成本效益性。
这三个特点集中体现了培训计划的设计思想,即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围绕市场开发、设计培训内容,实施培训计划。其中,培训内容顾客化的设计是其最突出的特征。
二、设计思法和课程体系的内容
(-)设计思路
该培训计划提供了230门培训课程。这230个课程其实就是AICPA的230个成熟产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如果把提供培训计划的AICPA视为卖方把有需求的各类组织视为买方的话作为卖方的AICPA在充分研究了当今环境变化对会计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会计人员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取胜而产生的对各种知识的需求,掌握了市场动态后,设计开发了包括230门培训课程在内的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两个要点;首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市场为准绳。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培训内容符合以CPA为主的广大用户的需要使经过培训的人员符合市场的需求。其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引导市场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CPA所面临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工作内容也日新月异一方面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另一方面要在现有的业务中增添新的内容,采用新的方法。AICPA将这一思想体现在培训计划中以达到引导会计市场发展的目的。
(二)课程体系
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手册和教材两部分。培训手册提供了关于230门课程的纲要使读者对课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培训手册采用统一的格式,每一门培训课程都包括5项内容(1)课程的概括说明包括课程梗概、重点以及该课程的意义和作用;(2)课程的目标;(3)以知识点的形式给出培训课程的内容;(4)参加培训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5)课程所需课时。根据CPA参加AICPA培训计划的人员在取得培训手册后,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恰当的业务领域,从中挑选满足自身要求的培训课程,然后可以同AICPA联系他们会派负责该课程的专家与顾客就培训的内容进行磋商。AICPA的培训课程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所处的行业、发展阶段、规模的大小等)和提出的特殊要求进行调整、修改。
(三)培训计划的内容
培训手册中,根据不同的业务领域将培训课程分为会计和审计业务、税务业务、咨询业务和管理业务等四个部分。在每类业务里根据业务内容性质的不同,又作了进一步分类。以会计和审计业务为例包括:(1)保证信息的完整性;(2)国际性业务;(3)管理咨询和业绩管理;(4)技术相关问题等四个部分。其中(1)主要是关于会计处理和报表审计方面的内容,由65门培训课程组成包括非盈利组织的会计和报告实务、AICPA小型企业审计指南、非盈利组织的分析性程序、员工福利计划审计、现金流量表编制、披露和使用、公立学校审计、主计长外部报告准则指南、健康福利行业的欺诈行为、司法会计欺诈性报告、隐藏的资产、计算机盗窃、非传统业务、房地产会计和审计、SFAS133: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和套汇会计和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新准则(2)涉及国际会计和与欧元有关的会计及报告规定;由2门培训课程组成,分别为欧元:会计和报告的规定、国际会计和报告(3)主要是管理会计的知识,包括非盈利组织的成本分配方法和最新财务和管理会计等4门课程;(4)讨论计算机对传统审计业务的影响和我们应采取的对策,由审计电子证据和软性信息、如何在无纸化社会中从事审计工作和计算机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应用3门课程构成。
三、给我们的启示
(一)考试方向的变化 一是更加符合国际通行惯例。很多国家的注册会计师考试都区分了不同阶段进行,改革后的考试制度更加符合国际惯例,与国际上大多数同类证书的考试模式接轨,在不远的将来,CPA证书将成为国际通行证书的曙光,也进而全面提升了CPA证书的含金量。二是更加注重对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测验。在这次改革中,注册会计师考试两个阶段对注册会计师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运用专业知识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全面测试。这样的测试有利于考生通过考试后在执业时准确判断执业风险所在,减少因缺乏必要的执业常识和素养产生的问题,更好地保护从业人员。三是更加利于复习备考。新的考试设置,看似延长了考试周期,增加了考试科目,其实更关键的是考试科目的内容将发生变化。新的考试制度并非简单地在原有五科的基础上增加两科,而是按胜任能力要求和考试规律要求对现行考试内容进行分拆、补充和整合,使两个阶段各科目的考查目的更加清晰,知识理解层次更加单一,复习备考更有针对性,无形中更有利于考生参加考试。这样的考试方式,更符合考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
(二)考试科目的变化 一是考试两阶段的设置。在现行考试制度5个科目的基础上,进行分拆、补充和整合,对考试科目作以下调整:第一阶段,即专业阶段,设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等6科;第二阶段,即综合阶段,设综合1科。根据中注协的解释,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就是对现行考试制度的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分拆,并补充了现代市场环境下风险管理方面和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调整和补充考试内容。在近年来考试内容调整完善的基础上,充实公司战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内容。第一阶段的单科合格成绩5年有效,对在连续5年内取得第一阶段6个科目合格成绩的考生,发放专业阶段合格证;第二阶段考试科目应在取得专业阶段合格证后5年内完成。对取得第二阶段考试合格成绩的考生,发放全科合格证。二是考试科目的增加。第二阶段的综合科目是对现行考试制度主要科目有关实务内容的归并、补充和整合。相应的,新考试制度下的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要比现行考试制度下同名科目的综合应用要求相应减少。第二个阶段注重考生综合应用技能的考核。由此可知,第一阶段增加的内容并不是全新的,所以广大考生也不需要为此惊慌失措,根据以往的经验,考试改革的初期阶段,考试难度不会很大,所以考生只需要对自己原来的备考计划略作调整即可。第二阶段是综合能力考查,这也说明第一阶段的专业考试将更加理论化,对于备考而言该点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考试内容的变化 新制度的实施对原各科目的考试内容会产生影响,其中对《财务成本管理》和《审计》的影响最大,其他科目次之,通过对制度的分析可知:
《会计》:新制度对本科目的内容和体系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目前推测难度可能略有降低。从2008年的考题来看,考试的客观题形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改为大题套小题形式,与注册税务师考题中的计算、综合题类似。从某种程度上讲,似乎难度增加,但考核点和内容变化不大,主要还是广大考生不适应。2009年《会计》的考试形式、出题思路是否还会延续这个改变,现在还不得而知。
《审计》:在注册会计师考试5科中,属于难度较大的,往年的通过率中它经常是5科中最低的。考试改革后,审计会更加容易通过,原因如下:一是考试难度降低,根据改革文件的说明,原考试科目的难度均会有所降低。二是内部控制的知识有了全面的讲解。往年考生中面对审计中内部控制的内容一筹莫展,因为该项内容在审计教材中并没有过多的说明,且也找不到合适、恰当的教材学习,但考试改革后新增的《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中,会对内部控制的知识进行全面地讲解,这样考生学习起来就会更加轻松。三是综合性、实务性内容放在综合科目中考核。根据改革文件,会将五科中的综合性和实务性的内容,划分到综合科目考试中。往年考试中,考生对于实务性质的题目处理能力总是不强,此次改革后,《审计》科目考试会更加专业化,主要是对专业知识的考核,从而难度降低了。四是针对2005年通过审计的考生要注意,如果选择了2009年按照新制度考试的,则2005年的成绩有效期到2013年;如果是2006年通过审计的考生,选择2010年按照新制度考试的,2006年成绩有效期到2013年。对于先通过审计的考生而言,无疑属于一次非常好的机会。五是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虽然并不是每个取得全科合格证书的人均会执业,但该项考试的目的是获得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资格,审计就是注册会计师的主要业务,对于这个科目学习的好坏,关系到将来执业能力的高低,所以是尤其重要的。目前的审计理论是风险导向审计,许多的考生在学习时,对于这个理论的运用掌握得并不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相关的内容在教材中并没有具体地讲解,仅仅讲解的是思考的思路,根据改革文件中的内容,新增的松《战略与风险管理》中,会包括关于公司风险管理的内容,可以说为考生的《审计》学习,又提供了相关的资料和学习内容,也为将来的执业提供了更加充分的专业能力提高的资源。
《税法》:由于2008年国家了一系列新的税收文件,将导致注会《税法》教材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其中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变化较大,但因为考试制度改革带来的直接影响不是很大,目前推测极有可能主要体现在税法知识将与会计知识更加紧密结合的综合阶段测试。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利于解决税会分离、税会差异的问题,帮助考生在复习《会计》和《税法》科目时更好地达到融会贯通。
《经济法》:从单一科目经济法来说,这次改革对其影响不是很大,注会考试中经济法本身是5门课程中比较简单的一门,近年来随着新法律、法规的出台速度加快,该门课程基本上每年都有大的调整,预计2009年也会延续这样的教材编写思路,紧跟时代,对教材中的一些旧内容进行修改。虽然经济法教材这几年都在逐步地增厚,内容也逐渐增多,但是2009年考试的难度很可能会因为改革第一年而相应降低,考生只要在学习中做到在全面复习的基础有所侧重,学会抓住主线来进行学习,这样来应对2009年的注会经济法考试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财务成本管理》:新制度将该科分为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财务成本管理”,一部分是“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这两门课程总体的框架也是在现有考试制度的五门中,新制度下的财务成本管理应是对现有的知识予以细化,有利于考生的理解,不会再增加更多的新知识点。《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是一门新课程,但就知识而言,其在旧制度下大多均有体现,预计是现行制度下的《财务成本管理》中的风险分析(第四章),价值评估(第五、十、十一),战略管理(十七章),再加上审计中的内控部分组成。考试中,也并不像大
家想象的那么难,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新内容考察主要是以教材为主,所以最近三年,该门课程考察的难度应该不会太高,甚至有可能出现考题和教材例题相仿的情形。
综合测试:主要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保持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有效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英语水平测试:根据中注协的介绍,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与注册会计师英语水平测试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考试。是否参加英语水平测试,由本人自愿,不参加英语水平测试,不影响取得全科合格证,也不影响其注册。所以考生如果有意提升自己的专业英语,可以在通过注会所有考试时再考虑,这样更有利于专一地进行备考,也不会耽搁任何一项考试。
二、注册会计师考试报考技巧
(一)考试新旧制度的选择 一是考试制度的衔接。新的考试制度实施后,现行考试制度下考生有效期内的单科合格成绩将自动转换为新制度下同名科目的合格成绩。其中,现行考试制度下《财务成本管理》科目的合格成绩,转换为新的考试制度下《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2个科目的合格成绩,以转换方式取得的单科合格成绩有效期限统一至2013年。在2009年,如果考生按照原考试制度报考,其2006至2009年度的合格成绩可以在2010年考试中转换,成绩有效期限统一到2013年;如果考生按照新考试制度报考,其2005至2008年度的合格成绩可以在2009年考试中转换,成绩有效期限统一到2013年,使现行考试制度下的单科合格成绩有效期有所延长,最多达4年。二是新旧制度选择的要点。200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考生有了更多的选择,但这种选择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例如,考生在2005年通过了多科考试,如果在2009年按照原制度考试,则存在2009年考试没有通过全部科目,造成2005年考试成绩作废的风险;如果是2006年之后才通过的考试科目,则可以先给自己一次机会,在2009年按照原制度考试,这样即使没有全部通过5科,其成绩仍然可以保留到2013年有效。对于改革前通过科目较少的考生,选择新的考试制度报考会比较合适,毕竟新的考试制度开始执行,在题目难度上不会特别高,同时考生也可以先开始适应这种考试制度,为以后年度的备考积累经验。三是报考举例。有考生2005年通过经济法,2006年通过税法,如果今年按现行制度报考只通过财管并顺利通过,那么可以抵新制度下的财管与风险管理这二科,但又可能要损失2005年的经济法合格课程了。有考生2005年考过了会计,之后未再考,2009年想继续考,由于通过会计以后几年未考,可能对这个考试已经有些陌生了,建议今年按新制度报名,这样,2005年过的会计课程可以延到2013年均有效。有的考生只剩二科,如果2005年没有单科合格成绩,或者只有1科合格成绩,那么建议按旧制度去冲一冲;如果2005年有多科合格成绩,那请谨慎考虑,因为选择了旧制度,如果2009年没有将剩余课程全部通过,2005年的成绩就作废了,损失还是比较大的。
(二)考试科目的选择考生在报考科目选择上要根据自己对各课程的掌握程度和以前考试的情况,以及时间和精力安排上慎重考虑。整体计划安排:新考试制度下一共六门课程,建议以每年三门的速度报考,这样两三年的时间大体可以通过专业阶段考试,两三年的时间也是考虑到知识的更新问题,因为要应对综合阶段考试,所以考试周期最好不要拉的太长,所以建议考生认真规划自己的考试计划,每年三门基本上符合大多数人的能力和要求。科目联系分析:会计和审计是联系最为紧密的科目,审计中有关内部控制的内容和风险管理中的部分联系紧密,税法中也会涉及到会计的部分内容,那么以后考试的时候审计和会计的联系可能会加强,会计中涉税会计处理也是考察的重点和难点。财管和风险管理科目的联系是最为紧密的,因为风险管理主要是从财管中分离出去的,两门课程建议一起报考比较好。风险管理能够帮助审计的学习,因为审计中有很多内部控制的内容,但教材中介绍的都比较浅显,风险管理这个新科目解决了审计学习的难点和切实需要,两门也比较适合一起报考。建议考生在2009年财管和风险管理一起报考,但也要根据以前考试通过的情况来确定。今年是政策变动第一年,财管内容少了,风险管理还不健全,所以考试难度不会很大。另外,风险管理中也有内部控制的内容,这对学习审计的考生也是很有帮助的,所以风险管理和审计是不错的组合。新考生报考建议报考风险管理,配合财管或者审计;对老考生来说,财管科目需要重点把握,因为旧制度下通过了可以抵顶新制度下两门成绩;由于新制度的影响,审计难度有降低的趋势,但也不容乐观,需要重点学习。考虑到今年是新制度改革,改革基本精神是要降低难度,因此审计和财管需重点把握。经济法仍然是比较独立的科目,与其他科目关系不大,也是最简单的一门,如果时间允许可将经济法作为搭配考试比较好。
三、注册会计师考试学习时间安排与方法掌握
(一)注会学习的时间安排 考生大概需要五、六个月的时间来准备当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一是基础学习阶段。学习以点为基础,弄懂、弄透每一个知识点,对于需要记忆的内容,需要通过反复看书的方式加深印象。在基础学习阶段,不能忽视了对基本内容的记忆。从记忆的规律看,众多人类学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多次重复是高效记忆、牢固记忆的唯一方法,对记忆能力差的考生就更要强调重复记忆。同时,在记忆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采用“背书”的方式,还需要有总结、有联系的记忆,这样才能强化记忆。对于那些不需要记忆,理解为主的内容,则需要采取“地毯式”搜索学习,切不可以为哪个知识点不重要,根本不学或者留待以后学习。二是提高学习阶段。在基础学习阶段的基础上,梳理要点,建立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知识体系。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多做练习、反复演练。做题的时候,先不要去查阅答案,待到全部题目做完了,再与答案对比,挑选出那些解答错误的题目,针对其所涉及知识点,再反复学习,直到彻底弄透为止。三是冲刺学习阶段。最后的战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调整心态、巩固记忆、充实信息、提高应试技巧。知识上通过前两个阶段扎实的复习,最后阶段一方面可用快速浏览读书法巩固。多做一些综合性的练习;另一方面需要适当做一些高质量的模拟试题。四是时间安排。注会复习的关键是要根据自身时间、精力、学习的状况,制定好学习规划,做好时间安排。复习时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进度进行,考生应在五、六月份正式开始学习,如果以前基础不太好的话,时间还要提前。特别是《审计》科目,由于教材的编写基本上是借鉴了西方教材的内容,直译内容占了较大比重,理论与实务结合不太紧密,加上没有实践经验,所以是最难学的一科。《审计》至少要看三遍,其他科目也是一样。首先决速将教材通读一遍,这阶段最好不要中断学习,一气呵成,不要急于做练习,否则会降低学习效
率,没有成就感,且会挫伤对教材学习的积极性;第二遍开始精读,参加培训班或做练习,复习时要了解各章的基本内容和知识框架,细心领会老师的讲解,要做到对教材体系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最后是第三遍是对重点难点内容仔细研究和掌握,要抠细节、抓难点,将时间花在重点内容上,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强化,每周至少通看一次教材(不用花太多时间,抽出半天时间即可)。做一些综合性强、水平较高的题目,特别是高质量的模拟题、历年考题;临考前一周,主要看看教材和历年考题。考前一天,将教材基本内容过一遍。实际上,到考前为止,教材不止看了三遍,这里所说的三遍是指以上学习的三个阶段或层次。
(二)注会学习方法的掌握 首先,了解新的法规、会计准则的变化及与注册会计师有关的热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复习。复习时应了解法规的变化,会计中的热点问题、上市公司审计案暴露出的问题、近年国家出台的有关会计处理方面的新规定等,这些问题往往会在考题里出现,近年的考题中就多次出现过根据上市公司的案例改编的考题。其次,多看多做以前的考题。如果认为以前考过的内容就不会考了,那就大错特错。一方面,考题重复的机会是比较大的;另一方面,通过做以前的试题,可以了解其命题的风格,知其答题思路,明确考试的重点,理解出题和解题思路,能够从容答题,对获取好的成绩很有帮助。最后,合理利用辅导书,参加培训班。笔者认为要考试,听辅导课和做练习都是必须的。一本好的辅导资料,犹如一个专家亲授,能使复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市面有些资料近乎粗制滥造,把考试领人歧途,所以考生必须专心挑选高质量的辅导书。注会考试教材有难度,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到辅导班听课。听课之后,考生的理解就会不同了。一本好的辅导书会很清楚地重新阐述知识并配有恰当的练习,同样听老师讲课比自己看书效率要高,自己看书不仅自己理解慢,而且可能理解不到,听老师讲课可以迅速找准重点,为解开难点节约时间。如果购买网校课程,不懂的问题还有老师解答,而且学习和提问不受时间限制。不过要选对网校,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老师才是关键。
《审计》,内容很抽象,很多人没有接触过审计实务,所以理解尤其重要。在所有课程中,审计教材翻译成份较重,文字表述有时让人琢磨不透,所以学审计一般要参加辅导班,否则很难通过。如果听课,一定要注意在听课前对教材的预习,这样听课前在脑子中形成一个框架和模块,会更加利于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在预习阶段不用做大量的题目,这样会比较打击学习的积极性。“审计不是背出来的”,这是笔者在《审计》辅导课堂上常对学生所说的一句话。学审计,应抓住审计脉络,以风险审计为主线是非常重要的,其与审计实务有紧密联系,包括认定、目标、计划、程序、证据、意见等。每一部分都需要理解清楚,做到思路清晰,再加以适当记忆,但有些报告内容虽然较长,也必须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财务成本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的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是计算量比较大的科目,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公式的运用,所以可以将其作为数学来进行学习。关于如何更熟练地做题,只能是做很多题目,让自己很熟练,对各个公式的运用都要熟悉,最后做题的灵感就会出来。《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是新增科目,但根据目前来看,风险管理的计算可能会延续财管的特点,而且有关企业风险的内容计算量可能是比较大的;风险管理还加入了企业内部控制等的内容,使得该学科兼具财管和审计的双重特点,所以安排的顺序也不能太靠后,须留出时间让自己回味和理解。
《经济法》,这门课程记忆很重要,这个特点决定了考前两三个月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因为注会难度比较大,两三个月的学习时间大体上是要保证的。在注会《经济法》的考试中,不能单纯靠记忆,对于考生的要求会更加高一些,要求在熟练掌握经济法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运用和分析,需要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分析的方法才能解决,否则考点会把握不全。所以在学习中。考生要特别注意该点的调整。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siders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auditing through the students' perspective, and puts forward that teachers only use the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 under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 carries out systematic teaching design and process arrangements from the pre-class, classroom and after-school, applies a reasonabl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in audit learning and problems in audit teaching can be solved.
关键词: 学生视角;审计学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系统化教学设计
Key words: student's perspective;audit teaching;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systematic teach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6-0231-04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应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高校教育中,人才培养的实现是通过各门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实现的。审计学课程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学科,通常是高校财会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长期以来,审计学教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教学效果不好与学生有关也与教学有关,但主要还是由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带来的(张胜,2015)[1]。本文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透过学生的视角考虑审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希望对提高审计学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本文选取河南省某一所财经类本科院校已经学习过审计学课程的2013级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为调查对象,以专业的网上问卷调查系统“问卷星”为网络调查平台,问卷后生成地址,然后将地址通过班级QQ群或微信发至每一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602分。问卷分别从学生的审计学学习效果、学生学习审计学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审计学中遇到的困难和学生对审计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反映四个方面进行调查。
1 调查结果与分析
1.1 学生审计学学习效果的统计结果及分析
本文采用Liken 5级量表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主动性相关问题的选项进行了设计,并使用了SPSS21.0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描述。具体问题选项数值见表1。
表2统计数据显示,学生对审计学的学习效果的得分均值只有2.5,说明学生整体审计学学习效果不好。另外表3中的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学习完审计学后仅有10.6%的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能够进行简单应用的学生比例只有4.3%;另外有16.8%的学生完全不知道自己学了什么,对审计学基本的理论根本就没有理解;有31.6%的学生仅仅理解一些审计学的专业术语;有41%的学生对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仅达到理解的教学目标。该统计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学生关于审计学课程的学习效果是比较差的。
针对以上学生审计学学习效果较差的调查结果,问卷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原因调查:一是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三是审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 学生审计学学习主动性调查分析
学生对一门课程所花费的时间通常情况下能够代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表2数据显示学生在审计学学习中花费的时间这一项得分均值是3.14,说明学生学习审计学的主动性尚可。一般情况下,影响学生学习主动的因素主要是学生对该门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对该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这两个方面。统计结果显示,这两项的得分均值分别是4.43和4.45,说明学生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调查发现,有57.48%的学生认为审计学在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另外也有32.39%的学生认为审计学是培养专业综合能力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另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0.47%学生通过学习审计学想获取专业的胜任能力;而29.57%的学生为了CPA考试做准备;3.99%的学生为了考取研究做准备;剩余的5.98%为了应付期末考试。相对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得学生的学习具有方向性,增强了其学习审计学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对学生关于审计学学习主动性的调查分析,发现该校的学生虽然学习审计学的主动性较好,但其最终的审计学学习效果却较差。基于此,笔者在设计问卷时分别从学生在审计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审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开展调查。
1.3 学生在审计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调查
从表4统计结果可以看出,602人中有457人认为审计学教材内容理论性太强、概念太抽象,y以理解,这说明该问题是学生在审计学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学生也常常反映教材中的每一个汉字都认识,但是组合到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究其原因,审计学的教材内容是基于审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编写的,而审计准则中的关于审计工作的各种专业术语是借鉴国际审计准则的结果,内容太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学生反映的另外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相关专业知识不扎实。审计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公司战略、税法、经济学、概率论、财务分析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学生要想学好审计学,必须有这些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之前学习过的专业基础知识没有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影响了审计学的学习效果。
表4中统计结果显示有235位学生(39%)认为审计学涉及到的职业判断太多,综合运用能力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大部分会计专业的学生比较喜欢学习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这类课程,当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会计分录,对财务数据进行准确计算时,他们感觉很有成就感。但是一旦让他们根据案例条件进行职业判断时,学生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审计的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综合运用能力,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来讲,审计学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求更高些。
最后有239位学生认为选用的教材内容太多,学习重点把握不好。被调查的学校选用的审计学教材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用教材,一个学期(50个学时左右)不可能完成整本教材内容的学习,任课教师往往要求学生仅对审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理解、掌握和运用。教师虽然在课堂上反复强调了学习的重点,但课下学生学习时面对厚厚的教材仍然无所适从。
1.4 审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
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见表5)。被调查的602个学生所在的学校一般对审计学专业的学生专门开设审计实训课,而对非审计专业的学生只能根据学期课时的多少任课教师有选择地的上审计实训课。而审计学课程的理论及方法学生仅仅通过课堂上听听老师的讲解是不能深入理解和掌握的。正如统计数据所显示的那样,大部分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理论讲解和审计实训相结合以及案例教学(见表6)。
另外表5中显示,有284位学生反映审计教学中缺乏案例教学,或者教学过程中学生互动太少;也有24.4%学生认为是缺少配套练习;16.9%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与审计实务需求不匹配;仅有6.5%学生认为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通过进一步对教师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发现(见表7),有56.8%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方法呆板、单一,有38.9%的学生认为老师缺乏审计实务经验。目前,高校大部分审计学教师仍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上,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能会在某个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加入适当的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但由于综合案例资料的缺乏及其搜集的困难,很少有教师对学生进行过专项审计案例或综合审计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此外,大部分审计学的任课教师虽然拥有较高的审计学理论水平,却没有参与过审计实务工作,对审计工作的内容、特点、流程及结果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理解上,讲起课来就显得言之无物,缺乏生动性,这也是大部分老师觉得审计学难教的主要原因。
1.5 调查总结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影响学生审计学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审计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可归纳为如下几点:教师教学方法呆板、单一;缺乏审计实训,或审计实训课时太少;教材不恰当、缺乏配套练习;审计学教师缺乏实务经验。
2 审计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审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是仅通过单一的措施就能解决的,而是应该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完善审计学课时设计、教材及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通过转变教学模式、改变学生成绩考核方式等一整套的措施才能解决的。
2.1 充分合理的课时安排是提高审计学教学效果的前提
学校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时,应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审计学课程内容及特点给予审计学课程充分的课时安排,在此基础上引入实训及实践教学内容。课时的充分性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保障,如果课时安排不够,任课教师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计划,不得不在课堂上占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案例分析讨论,更不用说是进行审计实训的操作了。
2.2 完善审计学教材及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审计学教学效果的基础
合适的教材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工具,学校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或者组织教师编写适当的教材及配套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下学习时就相对轻松和方便了,不用再花费时间去筛选要学习的内容了。此外,建设一只高素质的审计学教师队伍,是提高审计学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参与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审计机构进行的审计项目,提升自身的审计实务水平。只有实务水平提高了,教师在课堂讲授时才能将抽象的内容更加生动具体地展现给学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审计学相关理论和方法。
2.3 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提高审计学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
教师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李曼,2012)[2]。
教学模式的转变不是引入某一个的课堂教学方法所能解决的。教师要将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毋海晶,2015)[3]。具体措施可分别从课前准备、课堂授课、课后复习与反馈三个环节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相关问题。
2.3.1 课前准备阶段
教师根据审计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前给学生布置学习的任务。学习任务可以是相关专业知识的复习准备,课堂教学内容的预习,也可以是案例数据资料的收集、实训软件的熟悉等。为了督促学生完成规定的课前学习任务,教师必须配有相应的考核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对学生进行练习测验、提交数据、问卷调查,并根据学生提交的结果给学生进行打分,然后进行信息汇总,从而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前的充分准备,一方面弥补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不足,另一方面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目标就变得很明确,学生在后面的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得到了提升。另外,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调查,能够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找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解决对策。
2.3.2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帐嵌陨蠹蒲У暮诵睦砺酆头椒进行深度讲解,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对审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运用,带领学生进行审计实训、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运用能力等。对于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及学生普遍反映较难理解的内容,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外,还可以制作成微视频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课下观看复习。这样,就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2.3.3 课下复习与反馈
学生必须通过课下的复习与练习才能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有效掌握。教师通过给学生在线发送配套的章节练习,布置课后的复习任务或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提交电子作业、案例分析报告或审计工作底稿等。教师根据学生提交作业、分析报告或工作底稿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并在期末综合成绩中给予有一定比例。通过这种考核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课下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并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审计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胜.审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J].财政监督,2015(9):67.
关键词:施工企业;项目工程;收入成本;会计核算;政策制度;变化对比;衔接转换
Abstract: Nearly 20 years sinc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implement a unified Ministry of finance accounting system has experienced many chang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ifferent system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income, cost accounting major changes, for example old connection of system conversion problems. This for just graduated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cost accounting and internal audit of the students ( or a career change, turn hillock personnel ) have certain guidance func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engineering; lncome cost; accounting; policy system; change contrast; cohesion conversion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从1993年7月1日起至今,施工企业项目工程核算执行财政部统一政策大抵经历了这样几次重大变化与调整。非上市施工企业:①从1993年7月1日起至2003年12月31日,执行《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施工企业会计制度》(简称92制度);其间,从1997年5月开始,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参照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1998)》;②从2004年1月1日起至2007年6月30日,过渡执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简称04办法);其间,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参照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2001及2002修订)》;③从2007年7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简称“06准则”或“新准则”)。股份制或上市施工企业 :①从1993年7月1日起至1998年12月31日起执行《施工企业会计制度》(简称92制度)或《股份制企业会计制度》;②1999年1月1日起至2000年12月31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1998)》;③从2001年1月1日起至2006年12月31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2001及2002修订)》;④从2007年7月1日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简称“06准则”或“新准则”)。为论述方便,本文以非上市施工企业为研究对象,仅以“92制度”、“04办法”和“06准则”为例,并对他们之间的主要变化情况进行探讨。
“04办法”与“92制度”相比变化较大;“06准则”与“04办法”相比变化不大。其中“04办法”是非上市施工企业统一执行“06准则”前的一个过渡性政策。本文以梳理方式就“04办法”与“92制度”之间主要变化情况进行简要对比,并举例说明衔接转换注意事项及正常核算的简要业务流程。
一、部分主要会计科目设置变化情况
“04办法”与“92制度”相比,“04办法”保留了一部分原有会计科目,其核算内容和方法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但根据新业务、事项更新或增加了某些新明细科目。“04办法”取消了原有的一些会计科目,相应的经济业务由新的会计科目来核算,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统一会计核算。譬如取消了“工程结算收入”、“工程结算成本”和“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科目,相应地,工程合同收入、工程合同费用、为取得工程价款所支付的各项税费分别通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04办法”的会计科目编号是四位数,而“92制度”的会计科目编号是三位数”。
㈠“92制度”与“04办法”之间主要会计科目变化情况
㈡“06准则”与“04办法”之间主要会计科目变化情况简要说明
“06准则”与“04办法”相比,基本无大变化。但因“06准则”增加了共同类科目,所以其成本类和损益类会计科目编号字头序列分别上升一位;另外,“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贷方余额转回的处理发生变化――“04办法”规定其转回时冲管理费用,“06准则”规定其转回时冲主营业务成本。
二、几个主要会计科目核算规定的重大变化情况对比
㈠“应收账款”科目
“应收账款”科目核算内容基本无大变化,“06准则”规定得更为细致,尤其表现在列报方面。另外,“应收账款”科目借方所对应科目发生重大变化――“92制度”规定与业主方办理结算的部分在应收账款科目借方反映,并对应“工程结算收入”科目贷方;“06准则”规定其对应“工程结算”科目贷方。
㈡“工程结算”科目(“04办法”新增“06准则”沿用科目)
大体上,“06准则”与“04办法”有关规定基本相同,但是“04办法”强调“开单结算”有关内容,不过,在实务中,要求业主方及时按时签证形象进度完成量并办理阶段结算手续是非常困难的,不能完全满足准则或办法的要求。在列报方面,“06准则”要求得更为详细,且强调“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更符合“资产负债观”的要求,具体列报内容有明显差异。
㈢“工程施工”科目
1.核算内容与具体规定的重大差异
⑴核算内容方面
①“92制度”与“04办法”核算的主要内容基本相同,但在核算方法(主指损益类科目结转)方面,“92制度”更强调企业应根据工程合同确定的工程价款结算办法的差异,有区别地将“工程施工”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的发生额转入“工程结算成本”科目;“04办法”增加了明细科目设置要求,更加强调合同成本、合同毛利的确认,以及完工结算后本科目与“工程结算”科目的对冲要求。
②“06准则”与“04办法”相比,本科目的核算内容和方法基本趋同。
⑵列报与附注说明方面
各自列报的原理和目的相同,“04办法”之规定相对细致些,但“06准则”与“04办法”基本趋同。
㈣“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替代“工程结算收入”科目)
⑴核算内容方面
①“04办法”用“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替代“92制度”之“工程结算收入”科目,在会计科目名称变化同时,各自核算内容和方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92制度”细化了不同结算方式下的收入确认方法;“04办法”细化并严格区别工程施工合同的结果在不同可靠计量程度下的收入确认办法,增加了合同毛利、合同预计损失处理的相关规定。二者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会计处理方法相同。
②“新准则”与“04办法”相比较,本科目的规定发生了变化,但核算内容和方法基本趋同。
⑵列报与附注说明方面
各自列报的原理和目的相同,“04办法”将“92制度”的《损益表》改为《利润表》”,除增减内容外,列报顺序等未发生重大变化。另外“04办法”下的《利润表》增加了“补充资料”内容。“06准则”和“04办法”相比,除增减内容之外,列报顺序等并未发生重大变化。
㈤“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替代“工程结算成本”科目)
“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的核算内容和列报与附注说明等情况与“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类似。
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替代“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科目)
“04办法”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替代了“92制度”之“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科目,“06准则”基本沿用了“04办法”的名称。各自核算内容和基本方法基本保持一致,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基础有所变化。
㈦其他相关科目
涉及项目工程核算的其他相关科目,如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等部分科目发生了细微变化,比如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替代了“应付工资”科目,限于篇幅,本文不予赘述。
三、“04办法”与“92制度”之间的衔接转换问题的具体应用
【例】 A建筑企业于2003年1月在C市签订了一项总金额暂定为20 000万元的建造合同。合同规定:该工程由A建筑企业全部以自营方式施工,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分)包。日常形象进度完成量以监理和业主签审量为准,不作最终付款依据,日常付款按形象进度完成量的80%付款(即软垫资金20%),最终结算造价以业主方所在市审计局的审计结果为准,竣工办理完造价结算和财务结算手续后,除依法暂扣质保金(包含工期、质量奖励的结算总造价的3%)外,其余尾款在竣工交验后的第6个月未支付,暂扣的质保金按双方约定年利率6%计算资金占用利息,从结算造价审定后的下月起开始计息,但不纳入造价结算,按季以转账方式支付给A企业。发生的回访保修费用由A建筑企业自行承担,若A企业不按规定进行回访保修,所发生的费用由业主直接从暂扣的保修金中予以扣除。合同工期为2003年2月28日至2005年3月31日。假定该项工程的质保期为竣工交验后一年。
合同约定在保证质量并按期完工情况下,工期提前2个月(含)以上,业主方给予A企业100万元的工期提前奖励并纳入造价结算,反之,因非业主和不可抗力原因,工期延迟1个月以上的将处予A企业100万元的工期延误罚款,并从结算造价中扣除;在保证按期交工情况下,工程质量达到有关标准且获得C市所在省省级奖杯,业主给予100万元质量奖并纳入造价结算,非工艺要求的正常延期和不可抗力延期,将不给予质量奖励。该工程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开工,并于2005年1月31日提前2个月竣工交验,质量达到合同约定要求。业主于2005年3月31日同时支付工期奖100万元和质量奖100万元。
2003年9月接上级财政部门通知,从2004年1月1日起,项目工程收入与成本核算方法由“92制度”改为执行“04办法”,要求A企业在2004年1月份完成新旧制度衔接转换工作,且采用完工百分法确认合同收入、合同费用和合同毛利。不涉及损益的科目,按办法规定直接进行转换;涉及损益的科目原则上要求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切实不可追溯的可不进行调整,但应在附注中披露)。2003年报于2004年3月30日完成,税务要求企业于4月30日前完成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企业在执行“04办法”时,会计科目的设置可以进行等效处理。另外,综合有关情况,施工期间该建造合同的收入能够可靠计量。2005年9月30日C市审计局出具报告核定竣工结算造价为20500万元(包括工期提前奖和质量奖各100万元)。2005年1月份发生保修费50万元(人工费、材料费各占一半),已由A企业自行承担。2006年2月1日,业主悉数退回保修金615万元。业主已合同约定单独支付了质保金占用资金部分的利息。
2003年3月1日起,A建筑公司的有关财务资料如下表(包括但不限于)所示:
要求:完成A建筑企业各年度的账务处理(2006年度的账务在发生及时处理,其他年度按年汇总)。
【解析】:A建筑公司历年度的主要账务处理情况如下:
1.2003年度(执行“92制度”)的主要账务处理汇总:
⑴登记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8000万元
借:工程施工/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 8 000
贷:原材料、应付工资、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8 000
⑵登记监理和业主确认的完成量
借:应收账款8 500
贷:工程结算收入8 500
⑶登记按完成量确认的应交税费(假设:营业税3%,城建税7%,教育附加3%,不考虑交通附加等)
借: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280.5
贷:应交税金/营业税(=8500×3% = 255万) 255
/城市建设附加税 (=255×7% = 17.85万) 17.85
其他应交款/教育附加费(=255×3% = 7.65万)7.65
提示:营业税费费的综合税率为3.3%。
⑷登记实际收到的合同价款
借: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 6 800
贷:应收账款 6 800
⑸2003年12月31日,成本类和损益类科目结转(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①将“工程施工”科目下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明细科目的当期
发生额通过“工程施工/本期结转额”(备抵)明细科目的贷方过渡转入“工程结算成本”科目的借方。
假设:本期发生实际成本全部符合结转条件。
借:工程结算成本 8 000
贷:工程施工/本期结转额8 000
②将损益类科目本期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借:工程结算收入 8 500
贷: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 280.5
工程结算成本 8 000
本年利润 219.5(轧差 = 8500-280.5-800=219.5万)
假设:在此之前,A建筑企业已经按规定预缴了营业税费,其他业务已作了相应处理。
2.2004年度――年初建账时的主要账务处理:
1)追溯调整法下的账务处理
2004年1月份建账时,首先完成新旧制度衔接转换――设置“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分别代替“工程结算收入”、“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和“工程结算成本”科目。“应收账款”、“工程施工”、“应交税费”等科目也应按新制度进行相应设置、转换与调整。
⑸确认2005年度的合同收入、合同费用、合同毛利
2005年度的完工百分比进度 = 100%
2005年度应确认的合同收入 =20500 -(8000+7000=15000)=5500(万元)
2005年度应确认的合同费用 =(20600-9.225=20590.775)-(8000+10000=18000)=2590.775(万元)
2005年度应确认的合同毛利 = 55002590.775 = 2909.225(万元)
此时,累计合同毛利 = 0-3000+2909.225 =-90.775=(-100+9.225)
2005年度应确认的合同预计损失 =(20600-9.255=20590.775) -20500 = -90.775万元
该项预计损失与累计合同毛利-90.775万元相同,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施工合同跌价准备”。
2005年度应确认的营业税费= 合同收入×综合税率 = 5500×3.30% =181.50(万元)
提示:2005年9月30日,竣工造价结算后,应交营业税费应统一调差。
①登记应被交的应交税费(假设:营业税3%,城建税7%,教育附加3%,不考虑交通附加)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81.5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费/营业税(=5500×3% = 165万) 210
/应交营业税费/城市建设附加税 (=165×7% = 17.85万) 11.55
/应交营业税费/教育附加费(=165×3% = 4.95万)4.95
②登记合同收入、合同费用、合同毛利
借:主营业务成本2 590.775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2 909.225
贷:主营业务收入5 500
说明:假设至此,本年度其他业务已经作了相应处理。
⑸2005年12月31日,损益类科目结转(包括不限于):
借:主营业务收入 5 500
贷:主营业务成本2 590.775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181.5
本年利润2 727.725〔轧差=5500 -(2590.775+181.5=2772.275)〕
5.2006年度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的主要账务处理汇总:
⑴登记回访保修发生的合同成本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人工费 25
/合同成本/材料费 25
贷: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相关科目50
⑵登记收到的利息费用(冲自营成本“间接费用”)
2006年2月1日收到当年1月份应收利息3.075万元〔=615×6%×(1/12)〕,因合同约定利息不纳入造价结算,应作为零星收入冲减项目自营成本(间接费用)。
借:银行存款 3.075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间接费用 3.075
⑶登记收到的回访保修金615万元(=20500×3%)
借:银行存款615
贷:应收账款 615
至此已累收工程款20500万元(=6800+9600+3485+615=20500),收回利息12.3万元(=9.225+3.075)。
⑷补计合同收入、合同费用、合同毛利
应补计的合同收入为0;
应补计的合同费用46.925万元(=50-3.075);
应补计的合同毛利-46.925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46.925
贷:主营业务收入 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46.925
⑸2006年3月31日(假设:A建设企业按季预结损益)
①结转损益类科目
借:本年利润46.925
主营业务收入 0
贷:主营业务成本 46.925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0
②将“工程施工”科目与“工程结算”科目进行对冲
在2006年3月31日,“工程施工”与“工程结算”科目的累计发生额如下:
A.“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明细科目借方累计发生额20637.7万元
=8000+10000+2590.775(=2600-9.225利息收入)+46.925(=50-3.075利息收入)=20637.7
B.“工程施工/合同毛利”明细科目借方累计发生额-137.7万元(<0,营业税前亏损137.7万元)
=0(=500-500)-3000+2909.225-46.925=-137.7
C.“工程施工”总账科目累计发生额20500万元(>0,即为借方累计发生额)
D.“工程结算”总账科目贷方累计发生额20500万元
= 8000(=-500+8500)+ 12000 + 500(=100+400)+ 0 = 20500
借:工程结算 205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137.7
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20637.7
此时,在未考虑已结转营业税费的情况下,亏损137.7万元。
已经结转营业税费676.5万元
=264(=280.5-16.5)+ 231 + 181.5 = 676.5(=20500×3.30%)
至此,在不考虑项目部上交公司管理费(或计划利润)的情况下,本工程交纳676.5万元营业税费后实际亏损了814.5万元〔=137.7(实际成本超过合同收入部分)+ 676.5(应交纳营业税费)〕
说明:假设至此,本年度其他业务已经作了相应处理。
四、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㈠对2003年度的追溯调整和营业税费确认原则与税法差异的说明
2004年度对2003年度涉及损益结转的事项采用了追溯调整方法。在营业税费确认方面,系根据收入费用配比的原则,其计缴基数与完工百分比法所确认的收入相同,此数据与监理业主审定阶段完成量之间有一定差异,此差异为暂时性差异。采取在工程结算后按“多退少补”原则进行统一调整。
㈡递延所得税问题
“04办法”未予明确规定,“工程施工”与“工程结算”之间的暂时性差异所形成的递延所得税问题就未予考虑。如上项内容所述,应交营业税费暂时性差异所形成的递延所得税也未进行考虑。
㈢运用完工百分比法的几个注意事项
完工百分比法的重点(难点)是完工百分比例的确定,施工企业在严格执行统一规定的前提下,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完工百分比例的计算方法,或可以采取等效的其他方法,如“合同毛利率法”等。
完工百分法下的完工进度百分比 = 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合同预计总成本×100%
合同毛利率法下的完工进度百分比 = 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收入÷合同预计总收入×100%
合同(总)收入包括了合同(总)毛利。虽然二者的计算公式中的分子与分母不同,但工程竣工造价结算后,按“多退少被”原则进行统一调整后,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所得税影响等前提下,财政部统一规定的完工百分法与税法允许部分施工企业已经运用年来的“合同毛利率法”实际上可认为是等效的。
另外,合同收入不能完全可靠计量的,收入只能按可确定部分进行确认;合同收入完全不能可靠计量的,不能确认收入,而只能将实际发生的成本全部作为合同费用并规定结转损益。
㈣报表列示问题
限于篇幅,本文不对报表列示中需要问题进行说明。
㈤“06制度”与“04办法”衔接转换问题
“04办法”吸收了“98准则”的有规定,整体而言,“04办法”具备了“06制度”整体框架,施工企业由执行“04办法”过渡到统一执行“06准则”,需要衔接和转换的事项相对较少,遇到衔接转换问题,直接按照“06制度”的要求行事即可。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五、结束语
施工企业项目工程财务核算和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对于那些刚毕业参加工作就直接从事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大中专生而言,在无施工企业项目工程财务核算、管理工作职业经历背景之下,要想独自及时熟悉、掌握项目工程核算要求是比较困难的。本文以对比方式对近20年来施工企业执行财务部统一核算规定的主要变化情况作了梳理,并列举了接近似于(甚至略超过)CPA全国统一考试“计算分析题”难度的应用例题,通过解析,对刚从事施工企业项目工程核算的有关人员尽快地了解、熟悉并掌握项目工程核算要求,是有所裨益和具有一定辅导作用。这些人员只要深入了解、熟悉并掌握本文所涉有关统一规定和参考文献所涉有关书籍的相关知识点并加以熟练运用,再进一步地熟悉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和管理流程之后,通常而言,他们便能尽快出师并能独立上岗从事项目工程核算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当然,随着“营改增”工作的推进,包括笔者本人在内的广大从业人员又将迎来新一轮税改后的新知识的学习培训与掌握的挑战。用心学习与领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显得尤其重要。加强学习和虚心请教是一条快速成长的捷径。谨以此文共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 施工企业会计制度(红皮书). 北京:1992
[2]财政部 .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 北京:2003;9
[3]财政部 .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1
[4]财政部 .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
[5]财政部 .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2
[6]财政部 .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2
[7]李明 .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4;1
[8]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 . 中级会计实务 .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2004;11
[9]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 . 中级会计实务 .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2005;10
[10]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 . 中级会计实务 .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2007;1
[1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CPA会计 .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3
由于各种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出现了名目繁多的专业化人才――会计师、经济师、审计师、律师、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工程师、医师、软件工程师、管理咨询师……然而,在企业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素质越来越高、技术越来越精湛的专业人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不如一些专业水平一般的竞争对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其实原因简单至极,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绝非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经常是多学科、多业务、多因素混杂在一起,如果仅精通某一领域的知识,对其他相关领域“两眼一抹黑”,解决问题的效果可见一斑。实际工作中,一些擅长“捣弄数字”的财会专业人士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我在专业上已经比较精通了,为什么在解决一些棘手问题时总是难以找到突破口?”
多思博学,技不压身。现任天下互联科技集团财务总监的苗壮昌就是一位通法律、晓IT的多面财务领导。
两线作战 顾此不失彼
1995年,在农村长大的苗壮昌凭着优异成绩考取了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就读财务管理专业。与紧张、枯燥的高考冲刺阶段相比,大学生活可谓丰富多彩,轻松惬意。对于自己的时间支配,学生有较大的自。在这种自由的沃土中,苗壮昌如鱼得水。
尽管远离了硝烟弥漫的高考战场,置身绚丽多彩的大学生活,苗壮昌却没有放松对知识的渴求,而是有意培养和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苗壮昌做事有条理,不打无准备之仗,擅于未雨绸缪。当同学们还陶醉于大学生活带来的那份轻松、惬意时,苗壮昌已经在悄悄谋划未来的就业之路了。他经常关注经济社会生活的各种变化,留意有关大学生就业和人才需求方面的信息。尽管就读的专业是财务管理专业,但大学时代的苗壮昌并没有对财务管理表现出太多的兴趣。
一个偶然的机会,苗壮昌在听收音机时,听到专家介绍未来的人才需求状况,其中谈到了律师是未来的热门职业。这一则消息令苗壮昌着实兴奋了一段时间,因为早在少年时期,苗壮昌就对电视剧中常常出现的思维活跃、逻辑清晰、侃侃而谈的律师充满着仰慕之情。苗壮昌开始打起了律师职业的主意。他了解到必须通过资格考试获得律师资格证书才能从事律师职业,而参加律师资格考试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于是,大学毕业前获得国家律师资格证书就成为苗壮昌在大学阶段的一个目标。立志之后,苗壮昌雷厉风行地将其付诸于行动,报考了北京大学高教自考法律专业。
尽管管理学与法学之间有某些相通之处,但两门学科的巨大跨度还是显而易见的。北京大学教学之严谨、考试之严格在国内享有“盛名”,虽然管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学习比较轻松,但在大学阶段学好本专业的基础上,再报考北京大学的法学专业,是需要相当的勇气和决心的。外表斯文的苗壮昌硬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立志要在大学期间获得国家律师资格证书。
初次参加北大法律专业考试,苗壮昌一下就报考了6门课。由于参加培训班的费用较高,他完全靠自学教材和法规来完成学业。苗壮昌说,“这段学习时光尽管有些孤独,但由于目标明确,也是快乐的。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首先应该经得住这份寂寞与孤独。由于法律专业是我的兴趣所在,因此,学习起来自然也就有效率”。第一次考试,苗壮昌报考的6门功课中,4门合格,这对于通过自学初次接触法律的苗壮昌来说是个极大的鼓舞,也给了他极大的自信。就这样,苗壮昌在没耽搁财务管理专业学习,并多次获得学院颁发的奖学金的同时,一鼓作气地将法律专业考试进行下去,至大三第二学期,苗壮昌已经通过了法律专业13门功课的考试,达到了报考国家律师资格考试的基本条件。于是,抱着拼一拼的态度,他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国家律师资格考试。大三的那个暑假,当其他同学都回到父母身边享受宠爱的时候,苗壮昌依然留在学校,与酷暑战争,同孤独为伴,全力备战律师资格考试。天道酬勤,初战律师资格考试,苗壮昌即靠大捷。
苗壮昌认为,法律专业的学习不同于财务管理,其更注重个人的思辨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知识面得到了拓展,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尽管“两线作战”非常辛苦,但“两线”均告大捷后,苗壮昌也收获了他的“战利品”:“在法律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记忆。为此,我摸索出了一套‘鱼网’理论――一次记十个知识点可能不容易记住,如果将十个知识点划分为五个知识点来记忆,难度则会降低。通过实践,我认为,一次记三个,既容易记,效率也比较高。于是,我将书中的知识点划分为三部分来记忆,在此基础上,再将每部分划分为三小部分来记忆,直至书中的细节部分。用这种方法,一般考前一周,我基本不用看书。”
时间老人是最公平的,他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1天24小时。不同的人对于这24小时的分配结果和利用效率不同,无数个24小时累积下来,于是,各人的收获也就截然不同。临渊羡渔,不如退而结网。
1999年,国家对大学生不再包分配,改为双向选择。大学毕业前夕,成绩优秀并具备管理学学士和律师资格证书的苗壮昌,在求职过程中有着更大的选择余地。尽管苗壮昌乐意从事律师职业,并具备律师资格证书,但此时离拿到法律专业学士学位还有一段距离,他知道现在从事律师职业还不太成熟。认清形势后,苗壮昌还是从财务求职的角度着手。具备律师资格让他在众多财务类应届毕业生中显得格外突出,最后,苗壮昌顺利签约中国核科学技术与经济院。
职业生涯,不断求索
离开校园,心中充满着无限憧憬和期待,苗壮昌第一次走上了工作岗位。同许多会计工作者一样,苗壮昌的职场生涯也是从出纳员开始的。苗壮昌在出纳岗位上仅工作了3个月,其能力得到部门领导和同事的认可。20世纪末,会计电算化替代手工记账在国内各大中型企业进行得如火如荼。在这样的背景下,单位领导决心上马会计电算化软件,并将本部及下属二级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建设工作交给苗壮昌来负责。尽管大学期间也接触过会计电算化课程,但真正负责一个大型单位及其下属二级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对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苗壮昌而言,显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挑战当前,苗壮昌迎难而上。他重温了会计基础规范、会计核算办法、会计电算化等相关知识和规定,做到了然于胸。对于技术方面的难题,如怎样布置单位局域网、购买何种财务软件、如何对局域网或会计信息进行维护等,他则与单位技术部的人员或者财务软件供应商一起探讨。在此基础上,苗壮昌制定出甩手工账和人员培训等方案,并与同事们一起进行了期初建账、人员设置、数据录入等基础性工作。会计电算化建设工作完成后,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的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苗壮昌积累了关于计算机软硬件、网络等多方面知识,也让其对信息之于工作和生活的改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自此,苗壮昌与IT结下了不解之缘。
会计电算化建设工作完成后,苗壮昌被安排从事会计审核工作,主要负责审核报销单据,编制本部及汇总下属二级单位各类会计报表和管理报告等工作。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成功实施,苗壮昌在会计审核工作岗位上工作起来就比较轻松,但他对自己的要求并未因此而有所懈怠。在这期间,苗壮昌将法律专业剩余科目全部考完,并顺利拿到了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学位。他还充分利用业余之间,备考并通过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
随着工作经验的逐步积累,加上收获了法学学士学位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苗壮昌强烈意识到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他认为,自己在单位工作了三年多,人缘不错,工作能力也受领导认可,如果继续在单位呆下去,过不了多长时间,可能也会获得提拔,并可以清晰地预见到自己在单位的前途和成长轨迹,相对比较稳定。然而,时年26岁的苗壮昌并不甘于这份稳定。相比较,外面的天地更为宽广,现在正是转换的好时机,如果现在不出去闯闯,势必留下遗憾。经过再三考虑,苗壮昌将自己的想法向领导和盘说出,并郑重提交了辞职信。进取之心永无止境,此时,苗壮昌又有了新的计划――考ACCA,一方面扩大自己的视野,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自己的职场发展增加砝码。
2003年1月,苗壮昌应聘到英国Aegis公司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北京博视达广告公司,任财务总监。当时的北京博视达公司刚刚组建不久,初来公司时,苗壮昌首先面临的是审核、整理并规范公司法律合同;设计公司及关联公司的股权结构框架以及分子公司运作模式;组建高效财务队伍;建立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进行公司信息化建设等。
由于公司初建,许多事情需要处理,一些位置上的人员还未到位,苗壮昌那时经常加班到凌晨。单位的合同、收款、付款、开出和收到的发票数量庞大,而这些要素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管理起来较有难度。对IT技术情有独钟的苗壮昌决定用excel的高级功能来管理这些合同及发票等相互之间的关系。合同整理完后,由于数据多,表格非常大,打开或读取速度非常慢,为提高数据处理效率,苗壮昌又自学了Access数据库,边学边用,不久,就设计出一套合同管理模型,使合同管理效率和准确程度大为提高。苗壮昌的兴致一发不可收拾,由于财务部的多名同事需要分工对合同进行管理,他又亲自上阵,将合同模型改为联机版,并自学了Visual Basic语言,将excel宏与VB结合起来。由此,苗壮昌形成将业务管理与数据库设计相结合的思路,并且充分意识到参与业务管理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在组建公司的财务团队时,苗壮昌非常注重财务人员的IT素质,并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相关人员的IT应用水平,整个财务部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高。以往大家经常加班到深夜才能把工作处理完的情形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不到下班时间大家的工作就已经处理完了。随着工作效率和收入的提高,苗壮昌开始备战ACCA。
ACCA的考试可能并不难,但由于教材和答题全部采用英文,对于备考者的毅力和决心是很大的考验。苗壮昌将这段准备ACCA考试的时光比喻为苦行僧的生活。为了早日通过ACCA考试,除了工作以及正常的作息外,其他时间都用来准备ACCA考试。坐在地铁里也会拿着ACCA教材看,晚上睡觉前会将当天学习的内容在脑中过一遍。ACCA没能难住擅长考试的苗壮昌,两年时间内苗壮昌通过了ACCA全部考试,由于已具有三年管理经验,苗壮昌很快成为ACCA正式会员。
从法律专业自学考试、律师资格考试、CPA再到ACCA,苗壮昌并没有将参加这些考试看成是一种负担,“在我看来,这些考试是一种经历,我的知识面得到拓展,也是一种实现自我的过程;通过考试带给自己的是一种自信心和成就感,更是一种思考力的培养。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我深切地感觉到财务与法律、IT之间较强的互补关系――充实的法律知识, 可以让财务更深入地了解财经现象,可以让财务走得更稳健、思考得更深远;IT可以让平衡计分卡、全面预算、作业成本法等财务理论找到一条快速实现的途径”。
2005年,恰巧博视达公司要将总部搬迁到上海, 当时苗壮昌不愿意随公司搬迁到上海, 而且经过三年时间, 经手的各项业务基本已经流程化,工作的挑战性已经降低了很多。经过慎重考虑,苗壮昌最终选择了辞去各方面都不错的工作。一直怀揣律师梦的苗壮昌应聘到北京九和律师事务所,从事有关收购合并、项目融资、公司重组等方面的法律事务,实实在在过了一把律师瘾。
成为ACCA会员后,为获得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苗壮昌于2006年6月来到了天下互联科技集团,任职财务总监。由于对IT技术有着较为深入的理解和实践,苗壮昌很快熟悉了公司的业务系统,并融入管理团队。如今,苗壮昌在财务、法律和IT 方面不断加强实践并且运用于公司。
职场感悟
许多职场或考场上的朋友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我的付出会有回报吗? 这也是苗壮昌经常自问的问题。职场上,也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的付出与回报太不成比例了, 付出太多,回报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