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现代设计

现代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01 22:53: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现代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现代设计

篇(1)

[关键词]现代设计、以人为本、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5-0263-0

本文通过对现代设计的概念、发展历史及未来发展趋势所作的系统论述,不仅对于设计工作者深化本职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设计学专业的大学生而言,更是提高对现代设计的认知,更好地学会利用优良设计的法则、把握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为人类创造善美的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现代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视觉的本能的科学管理,它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组织生命。它是生命的自然的,它具有生命的逻辑次序性的潜能,把自己的生命纳入了掌管当中,合理的、合规矩的、合目的的这是西方思想。中国的文化就是怡乐,这一点和古希腊的宗教不一样,没有一个观察的对象,观察就会陶醉在里面,现代设计就应该从人性的逻辑次序性的建构来理解。持续不断的逻辑次序性的建构过程,这样才能掌控自己,所以设计拯救者。现代设计是抵制腐败的一种奋斗。就像柏拉图所说极大的努力奋斗的过程才能把自己解放出来,不然的话一定会沉迷于自己的性情。罗格斯中心论中提到的“生命必须通过语言的锻造和逻辑次序性融为了一体”。

在几千年的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变迁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历朝历代的发展中都有许多史料可以证实设计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原始社会中就有了琳琅满目的彩陶设计,到了战国时期就有了为保存事物而存在的包装设计,以及到了宋代出现了商业化的发展为了配合发展就出现了商标设计等等这些设计都能说明在很多年以前就已经存在设计了,我们无法否定设计的悠久历史。从某种层面我们可以说,人类社会的进化史就是一部设计发展史。我们有着悠久的设计史,但是我们的现代设计史的时间并不长,它是随着18世纪工业产业革命发展起来的。人们一般会认为是英国的“手工艺运动”、“德国工业同盟”及包豪斯的成立孕育了现代设计。而“德国工业同盟”对现代设计史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穆特修斯为其代表人物,他对设计的要求非常的高以至于他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贵族和有钱人才能消费得起,而他自己所说的设计就是在所有人面前都平等的誓言是他事先不了的。穆特修斯一直否定机器生产,认为机器生产是粗糙的,他破坏了设计应有的美感,认为手工的才是最精致的。但是在他后来公司的生产中他又不得不利用机器来帮助他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面我们可以说穆特修斯阻碍了现代设计的发展。而穆特修斯能够成为现代设计之父是因为他以少胜多的观念抛弃装饰性以实用为主这些观念在当时影响了相当大的一批人。包豪斯的成立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最为深远,格罗佩斯担任校长。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统一,将技术引领到课堂上,学生们学到的不仅是观念上的东西还知道了如何动手去做,包豪斯的教学理念一直到现在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包豪斯把向传统的设计观念挑战作为办学的宗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

20世纪80年代以后,现代设计真正进入了一个设计风格多元化的时代,各种设计风格并存,呈现出多元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分景象,没有哪一种特定的设计流派与风格能始终处于设计的主导地位。由此,我们也不难从中窥见未来现代设计将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首先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在将来会进一步深化,“人是设计的中心点”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人在设计中的主导地位,强调设计的人性化和“人情味”。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我们不妨以英国的“手工艺运动”为例,对现代设计史做一个回顾,就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极其相似的设计演进逻辑轨迹:在机械化生产的初期,由于机械装备不够精良,生产水平也很低下、生产出来的产品非常粗糙简陋,这让那些对设计要求很严格的设计师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们无法接受如此粗糙没有设计感的作品,他们觉得这是在破坏设计,很多设计师也正是因为这对机械产生了很大的反感。他们反对机械生产,由此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劫的“手工艺运动”,来阻止机械设计的发展,维护手工艺设计。而发动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就是现代设计之父威廉.莫里斯。而他也是受到了拉斯金的影响,将拉斯金的思想和个人观点以及在建筑方面表现出来的风格运用到设计实践当中。他主张:①只有手工艺术品才是美的,全盘否定机器;②使用曲线(特别是植物纹样)来作为装饰图案;③从传统的手工艺制作中寻求美感。他说:“必须把劳动变成一件创造美的事物的乐事”,“将城市建造出拥有赏心悦目的居住环境”,“不要在家里面摆放一件实用而不美的东西”等等。这些都说明了威廉.莫里斯注重产品的功能与美感相统一,反对机械化生产。这一次的运动对欧洲的许多国家也产生了影响。它是现代设计史上出现的第一次设计运动,而英国也被公认为是现代设计“人”,设计就是设计人为顾客服务的先行者。在现代的一些企业和商场也会有提出“消费者永远是对的”、“顾客就是上帝”等等的消费策略,而这些也正是说明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的重要性。

其次是多元化的设计思想的共存。人们思想观念在不停的发生转变,交流也在进一步的加强,不同的文化、区域、民风、环境、生活方式、信仰等的设计观念均会得到其应有的发展空间,甚至被认同。设计的多元化并存不仅过去、现在是这样,而且将来也一定会是这样。并且越是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设计的多元并存局面将更加持久。因此,我们现在在进行设计创作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各个民族和国家他们的信仰和文化以及他们对图案色彩功能和造型方面有什么禁忌和喜好。只有了解这些我们的设计才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如同埃及人在颜色方面最忌讳的是蓝色,他们认为蓝色代表了恶魔;日本人在图案方面最忌讳的是荷花,他们把荷花当作是不吉祥的图案。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不同的国家民族他们的忌讳和喜欢有着天壤之别,在我们看来是纯洁的东西或许在别的国家却是最不堪的。所以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要深入的了解的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的差异性,在保存了设计的差异性的同时才能做出好的设计。但我们也有足够理由相信,在全球化席卷世界的同时人们的思想发生着飞速的转变,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设计将不在需要考虑各种禁忌,到那个时候人们对于设计的评判将会达到空前的统一。

还有一点就是绿色设计思想将会更加得到重视。设计始终立足于环境的保护、能源的节约。这也正是现代设计最富生命力的表征。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现代世界设计史[M].新华出版社.2000.

[2]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 张晓军.九十年代的中国前卫艺术[M].西北美术出版社.19.

篇(2)

关键词:公共艺术 城市规划 心理需求 社会功能

公共艺术脱胎于城市与艺术不断的磨合和交融,城市为骨,艺术为血,艺术不再是为了锦上添花的外衣,而有其社会功能为支撑,在形式和精神层面达到了和谐与统一。许多人的误解是:城市中任何纯视觉化的装饰物都可以被认定为公共艺术。但是当代的公共艺术不仅仅体现在城市建筑、雕塑、壁画等纯艺术方面,还包含了具有公众性和参与性的所有公共空间的艺术活动。

一、公共艺术的起源

要了解一个概念,我们就要究其本源。在经济大萧条的社会背景下,罗斯福总统最先提出由政府组建“公共设施的艺术项目”机构,让艺术家参与国家建设,旨在创造更多的建设项目拉动就业。这项由WPA(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主持的联邦艺术法案,可以看做是公共艺术设计的雏形。1959年,费城首先批准了将建筑费用的1%用于艺术建设,这是第一个肯定了公共艺术法律地位的文件,我们通常称这条法令为百分比条例。

由此可见,现代意义的公共艺术是随着现代城市市政建设和社区环境改造等公共议题的出现以及市民社会公共精神的提升而出现的,它体现了社会公众对现代城市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文化传统、政治民主、生态环境、能源危机等参与讨论的公共性和自由性。所以公共艺术的公众参与性是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也是它与其他艺术设计的本质区别。

二、公共艺术的社会功能

(一)公共艺术的审美功能

视觉性是艺术的根本属性,与之相对的审美功能是艺术最基本的功能。公共艺术作为艺术门类之一,天生就带有审美的功能。同时它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公共艺术的创作基地是无限大的空间,对任意空间美化,可以实现其自身功能。在审美需求满足的基础上,自身情绪得到升华,这是公共艺术与公众参与间的一种良性互动。对公众进行审美刺激的艺术设计,不再是以前简单的堆砌和修饰,也不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建筑装饰,而是按照既定的审美思路和审美观点对公共空间进行优化,设计成具有审美导向和审美教化作用的公共艺术形式。除此之外,公共艺术旨在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因此在设计时要时刻记住设计的主体对象,这也是由公众的心理需求决定的。公共艺术必须是大众可以接受、理解、欣赏的,是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的,不论其形式内涵都要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和行为习性。只有让公共艺术进入公众的生活中,其审美功能才能真正得以发挥。任何公共艺术的存在价值都是在使公众的心理需求得以满足后才体现出来的。当然,公众对公共艺术的审美期待与心理需求,必然会成为公共艺术职能扩展和提升的潜在动力。

(二)公共艺术对居住空间的改良

公共艺术不仅可以对外部空间装饰改造,更重要的是对空间进行重组、分隔和再规划。公共环境只有依托公共环境才能体现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其社会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公共艺术在材质和表现形式上基本没有局限性,适合设计师发挥。不同材质的设计可以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如金属给人以牢固、坚硬、稳定之感;陶瓷给人以温和、质朴、亲切之意;而纺织材料会让人觉得柔、温馨。公共艺术中对材料的充分合理的利用,不仅体现了公共艺术对公共空间的改良优势,还可以促进物质化的社会更具人文气息。

(三)公共艺术对民众的教化功能

公共艺术以公共环境为依托,社会是其发挥作用的场地,而公共艺术对社会的推动又反作用于社会,其强大的社会感染力和影响力超出了传统意义中对艺术设计的理解。

将公共艺术的教化功能作用于弱势阶层,叶蕾蕾女士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她曾经在世界上许多需要帮助的国度工作过,例如卢旺达、厄瓜多尔、海地、加纳、叙利亚等。她还建立了一个名为“赤足艺人”的公益组织,旨在用艺术的力量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她还是著名的“怡乐村”的创始人:通过对费城200多个废弃街区的艺术改造,使该地区重新获得生机。从她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所具有的强大的力量,足以改变整个社会面貌的力量。

2010年海地地震后,苏蕾是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边缘的最大的贫民区。这个地区是海地社会的一个缩影:大规模的失业、文盲、没用公共服务、卫生条件差、猖獗的犯罪和暴力。地震后的日子,这里的居民更是继续忍受着数不清的困难和痛苦。2010年11月下旬,叶蕾蕾女士前往海地,加入约翰娜和汤姆的五人代表团,在儿童和残疾人社区成员生活的帐篷工作。社区的帐篷是由许多灰色的混凝土块组成,从远处看成为白色的一片。叶蕾蕾通过让他们用不同的颜色和图案点缀,增加了整个社区的活力(图1)。在苏蕾,这个最贫瘠的地区,叶蕾蕾将人民团结起来去创造他们的居住区,由此激励人们重新对新生活燃起希望。正如她想体现的那样“从环境到心灵的转换工程”。

公共艺术产生于社会,也同样回报于社会,它通过自己独特的实现方式,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意识导向、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在考虑公共艺术的具体形式时,要始终恪守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我们平时的生活离不开公众环境,而公众环境的特殊性对个体的审美意象可以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境况所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结底是受到它的生产力状况和它的生产力关系所制约的。”在各种要素共同影响的社会环境下,积极的公共环境,可以促使公民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心理。

三、我国公共艺术的现状及改进

我国的公共艺术开始于20世纪60~70年代,标志是出现许多以革命英雄为题材的雕塑,严格的说,它们的出现是政治发展的需要,真正从民众考虑的角度很少。20世纪80年代,艺术家们开始沉浸在艺术个性和纯艺术的创作之中,忽略了作为受体的群众的感受,从根本上违背了公共艺术的基本属性。直到90年代,才开始出来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这仅限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型城市,其总体的设计水平、取材和立意都差强人意,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针对我国公共艺术发展缓慢的问题,在此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

第一,效仿国外的百分比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公共艺术事业的发展。

公共艺术的设计与规划往往需要调动多方面资源予以配合,如果没有相关政策的保护,在实际实施中将面临许多困难,这一点在许多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均有凸显。百分比政策虽产生于国外,但是其效果有目共睹,我们可以参考其制定规范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适用于我国的“百分比政策”。

第二,尊重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充分调动设计师的设计热情。

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应当享有充分的自由。诸多干预下孵化出的设计作品往往是“畸形”的。它们一味的迎合少数派阶层的理念,不能照顾到普罗大众观赏者的心理感受。这样的作品,不能引起群众的共鸣,只是单纯的摆在那里,长此以往,也只是废弃而已。所以,给设计师更多的空间,才能设计出有灵魂的作品。

公共艺术是一门新颖的设计艺术门类,它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有目共睹。随着公共艺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进步,公共艺术必将受到大家更多的重视。我国虽然在此领域发展较为缓慢,但是许多专业性院校已经设置相关公共艺术专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公共艺术将会得到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建敏.美国公共艺术[M].台北: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92.

篇(3)

关键词:文化气息;全球化;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080-01

在中国的文明史上,人民创造了五彩斑斓的文化元素。有些文化,放在世界范围内是彼此共通的。但有些文化却仅仅是中国独有的,历经时光的不断洗礼筛选,这些珍贵的文化元素顽强地存留下来,成为中国的标志象征,成为在中国人的血脉中重要的一部分。文化中国强调的是中国国文化元素中独具气息的一面,当然也就是那些我们有而别人没有的文化元素,或者是那些发源于中国领土,最终成为中国人胸前的一张名片的文化元素符号,比如书法、京剧、茶道、陶瓷、太极拳……

随着世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各国文化互相交汇、碰撞、融合,使现代设计呈现出异彩纷呈、多姿多彩的繁荣景象,在这一巨大熔炉中,具有民族文化气息元素的设计备受欢迎。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隆重举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历史,如何在现代设计中不断绽放光彩,如何创造出既蕴涵传统文化元素,又符合现代人口味特征的设计,是中国设计师乃至全球设计师都在探索和深思的问题。

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崇尚“天人合一”、“物我交融”、“以和为贵”的思想,通过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以及包容,通过沟通、协调而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早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第一次出现了我国有关设计理论的繁荣昌盛的局面,例如伟大的儒家孔子主张“文质兼备”,反映了功能与形式并重的设计思想方式;墨子主张“先质而后文”,当然这是功能第一的观点;老子关于“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之说,其“有”与“无”概念,丰富了我们的空间设计思维方式。

再比如,汉代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有趣,宫女一手拿着灯,另一手袖好像在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此灯及功能性与外观美结合于一身,并且巧妙地的进行了无烟设计,烟灰可以从跪坐的宫女身后取出,灯的照明方向可以自由调节,体现了古人的环保思想和健康意识。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方式,采取分别加工铸造,然后合而为一的方式,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更加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灯”。

直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达,自然地平衡却已经打破,此时人们才意识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提倡环保、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等等。今天看来相比较西方文化而言,中华文化更加符合当代设计的设计理念,因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华文化元素给世人留下了强烈震撼的印象。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创意灵感来自于“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火炬造型的创意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源于汉代的文化元素,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思想,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震撼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各样形式的媒体传播。所有这些设计构想都是来自于中华名族古老历史传统文化的魅力底蕴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诚然设计的本质是人对物的认识从而改变物得性质,通过造物的方法,形成物品为人所用,在造物中成为人作用后的结果,获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设计的目的在于适应生活的具体需要,顺应社会发展的积极方向,构成历史性的文化积累,从而证明人类的高度文明文化的具体所在。具体到工业设计的目的方法,是通过物的创造性来满足人类自身对物得各种需要,这与历史文化的目的殊途同归,“文化就是人类以一定的方式来满足自身所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思想历史的沉淀,有非常深厚的历史韵味,但是现代的设计来源于西方,我们生活在现代生活中,不是在古代,因而两者需要互相结合一下,中国传统文化想要融入现代设计的现代文化元素,现代设计需要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韵味及哲学思想历史。中国的设计想要达到世界级先进得水平,仅靠简单或细致的模仿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借鉴别人在先进科学技术方式的基础上,融合本民族的文化气息,才能使自己的产品更具有竞争力,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文化气息元素要想融入现代设计就必须使其适应不同的人群,不仅要适应不同年龄段的人,同时还要适应于不同地域、不同宗教的人。以海纳百川、的中华文化的精髓为基础,结合国际上先进的设计理念,将中华文化融入到现代产品设计之中,则必将把中国的设计事业和中国的产品市场推向一个更新的高度。

篇(4)

关键词:现代中式住宅; 中国传统民居;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4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民居是一种文脉,是民族文化渊源延续的一个方面,中国民居建筑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世界建筑百花园中一朵奇葩,然而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国外建筑设计思潮的涌入以及中国民居建筑设计近年来缺乏创新和发展,使得中式民居设计的路子越走越窄,甚至出现了断层,市场和建筑设计界热切期待真正适合现代中国人使用的中式民居出现。然而近几年似乎在房地产界吹起了一阵“中国风 ”。例如: 南京中国人家、西安群贤庄、苏州寒舍、北京观唐、杭州颐景山庄、深圳第五园等。某项目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项目在设计之初就定位为现代中式住宅,提出了“打造现代中式住宅”构思主线。意图通过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继承与创新,通过对本土文化的关心与关注,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契点,创造适合中国人居住的建筑形式。项目结合现代中式的特征做了如下尝试:

1.拥有独立的围合式庭院空间。

庭院是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核心,最能体现中式住宅的文化底蕴,进了庭院再回家的感觉把中国人的庭院情结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庭院是中国人情感寄托的一个场所,承载了中国人对充满温馨庭院生活的渴望及居于其中的天伦之乐,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在家里亲近自然、感受泥土芬芳的场所,所以就有了“宁可食无肉,不能居无竹”的千古佳话。

在项目设计中,我们给每户住宅设置了一个或大或小的庭院,院门采用中国红的木制门,院墙上开有小的窗洞,让院内与外部小区空间上分离视线上交融,颇富情趣。(图1)

图 1 院门及院墙 (图片来源:自拍)

2.内敛、内涵,平面布局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所谓内敛即含蓄、不张扬。西方建筑是以起居室为中心向外发散展开布置,院外即是花园,是开放式的,强调个体面对自然。而中式住宅则是向内收敛的,各种空间都围绕着独立院落展开布置,符合中国人的性格特点。中式住宅中通常蕴含着中国人丰富的历史、文化、伦理概念。

在户型设计中,我们紧紧依托庭院展开各房间布局,使住宅内部空间与庭院空间形成很好的交流,同时解决了大进深住宅的通风采光问题。(图2)

图 2 户型平面 (图片来源:自绘)

3. 坡屋顶。

坡屋顶有很多自身优点,如取材方便、造型优美、防水性能和耐久性好、有利保温节能等,因此在中国民居中被普遍使用。坡屋顶的概念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甚至一度成了中式建筑的代名词,现在尽管各地出现了部分无坡屋顶“中式住宅”的尝试,但都没有得到社会和群众的认可。

所以,项目的屋顶形式采用坡屋顶,屋面挂灰色小曲瓦,屋面的起翘坡度参考聊城民居明清时代的尺度设计,取得很好的效果。

4. 青砖、黛瓦、粉墙、镂空花墙、朱红大门、精美雕饰。

这些具有强烈观感特征的元素深深地触动着人们心灵深处的中国情结,成了中国传统住宅的典型符号和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的设计中,无论建筑本体,还是围墙、环境小品以及广场上的主题雕塑无不运用了这些元素,让整个小区的环境景观与建筑融为一体。

5. 满足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体现现代生活的舒适性、私密性和休闲性。

建筑离不开时代背景,必须和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协调平衡,随着时代的变革,中国人的居住理念和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变化,现代中式住宅应该是传统和现代的有机结合,是继承中创新的结果,应具有中国神韵和精神内涵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

在项目的规划设计上,考虑到小区定位为中高端社区,车辆的户拥有率会比较高,车辆的交通组织以及车流与人流的不干扰成为了规划中重点考虑的问题。小区车辆通过小区大门直接进入半地下车库,行人则直接通过大台阶进入步行道路体系,从而达到人车分流。

图3 车库入口(图片来源:自拍) 图 4儿童活动场地 (图片来源:自拍)

儿童游戏场所也是结合小区景观和组团空间,为儿童提供一个阳光、安全的游戏场所。

6、发展与创新,排斥“新陈代谢”

人们在创造一种文明同时,对上一个文明的全盘否定肯定是不对的,但默守陈规,拒绝发展与创新,排斥“新陈代谢”,无视时代变迁及社会发展,在中式住宅的设计实践中,企图简单地以传统来对抗现代化的进程,那肯定是一条死胡同。这里所说的“新陈代谢”即发展与创新,在项目的设计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视传统的发展:传统是发展的,而不是一尘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审美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项目正是在吸收中国民居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对传统中式住宅中不适合时代要求的地方进行了改良,按照现代人的生活习惯重新进行了功能布局,强调了起居室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独栋别墅中,起居室做成两层通高,提高了居住品质,创造了较为丰富的室内空间;在双拼和联排别墅中,起居室地面下降0.45米,使其和其它生活场所之间有了一个空间上的划分,同时使起居空间变得高大、宽敞。此外,项目还增加了影视厅、家庭厅、健身厅等顺应现代人生活方式的空间。利用每户院子内外的高差,布置半地下汽车库,汽车从街道入库后人员可通过防火门直接进入室内,满足了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及心理需求。

现代中式住宅设计

(二)、规划理念的创新:考虑到传统的四合院形式对土地资源大面积的占用已难以适应现代建筑对节地方面的要求,项目在设计中采用了紧凑的前后排共用一条道路的街坊式布局,并用自然的曲线道路加以组织,满足了车辆通而不畅、曲径通幽的要求。每个支路都做成尽端式,减少了交通的交叉干扰,创造了安逸静谧的居住空间。小区中间横贯南北设置中心绿化及步行景观带,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活动场所。主入口大门的南侧设置了小区会所,为整个小区的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

(三)、材料创新:建筑形态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密不可分,随着现代施工工艺的进步和材料科学的发展,不断涌现的新材料在中式住宅中的运用会越来越广泛,也必将成为一种趋势。项目中,内外墙体均采用煤矸石多孔砖墙;在建筑中大量运用的玻璃栏板及铝合金装饰构件和灰砖白墙形成了强烈的质感对比,做到了材料创新,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赋予了中式建筑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项目的院墙采用玻璃及金属格栅和实体砖墙的有机搭配,创造出了虚中有实、朴实雅致、内外通透的独特空间。

现代中式住宅设计

(四)、优山美地之东韵本着节能环保的原则,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无尽能源——太阳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向用户提供生活用热水。为了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形象,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集热器和贮水箱分离技术。集热器设于每户的南屋顶平台上,贮水箱设于顶层卫生问吊顶内,从而保证建筑形象的完整性。

项目中,中水系统的采用,使用户产生的污水经过除渣、沉淀、消毒等工艺流程的处理后,作为景观河道、水景水源及绿化水源的补充,实现了废、污水资源化;煤矸石多孔砖墙的采用,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50厚挤塑聚苯乙烯外墙保温板及铝合金断热型材中空玻璃外门窗的采用有利于保温节能。此外,本项目纯联排别墅部分达到了0.8的较高容积率,这对于低层高密度中高档住宅项目的推广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7、结语

篇(5)

关键词: 建筑理念 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 生态住宅

中图分类号: TU241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住宅消费市场进程的加快,人们的观念与生活方式在不断更新与变化,对住宅总体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一般意义上的居住概念,住宅设计既要提高舒适度,又不能耗费大量的能源及造成环境污染,我们必须开发建设高舒适度、微能耗、可持续发展的住宅。现代住宅设计在设计理念、户型设计、居住环境、生态住宅等方面呈现出新的设计趋势。

1. 设计理念

随着住宅商品化进程的推进,设计工作对住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深远,住宅设计已经由单纯的技术设计走向住宅建设全过程的策划设计。现代住宅设计更加重视与市场的结合,从消费者的心理、消费文化和市场需求出发,在设计前期就要考虑到住宅产品的定位、价格、质量、销售等要素对于住宅设计的影响。

现在人们的居住方式一般表现为:工作家庭化的普遍出现,闲暇时间的增加,对健康的极大关注和日常生活交往方式的转变等等。除这些变化外现今人们特别关注住宅的居住质量、生活的舒适性、生态型和节能性等等的需求。

建筑学家维特鲁威认为建筑有一个三位一体的基础:适用,坚固和美观。这三个不同的因素一直被人们当成优秀建筑中至关重要的因素。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以及消费者改善需求的进步,当今的住宅设计在满足功能性要求的同时,应更多的考虑舒适性、微能耗、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要求,以提倡健康、节约、环保的生活概念为住宅设计的主导。

2. 户型设计

随着房价的提升,大面积户型给大众带来的是较大的经济压力,根据我国住宅地产的现行政策要求,“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 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成为一个硬性的衡量指标,也成为了约束住宅户型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多元化的住宅户型来适应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住房需求,并能以灵活的户型结构适应因消费者家庭阶段性改变所导致的布局调整,使住房具有较长的使用期是可持续发展住宅设计的一个重要体现。

户型设计必须以人为本,现代住宅设计更重视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分配住宅户型,力求户户有良好的朝向、景观及通风的环境,降低楼电梯服务数,尽量减少户间干扰。依据市场的不同需求户型设计尺度也大小不一,充分结合市场考虑未来业主的身份特征、社会阶层,并针对性的对其主要需求点进行对应性设计。

户型细节设计应注意:动静分开、公私分开、主次分开、干湿分开等等设计要点。对一些辅助空间(玄关、储藏间等)应予重视,考虑不同功能空间面积的合理布局和搭配,使户型设计在满足功能性要求的同时,更多的考虑到人们对于居住的舒适性需求。

3. 居住环境

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来看,现在人们对居住的需求已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方向推进。住户希望拥有的不仅是一套适宜自住的房子,更重要的是有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场所,使自己有身处社区的感觉。新城市主义思想起源于美国,它传入我国对我国的城市规划领域的影响正在逐步加深。随着综合型生活社区观念的成形,新城市主义重新整合居家、工作、 购物、休闲等现代生活诸种因素,试图在更大的开放性空间范围内以交通流线为联系,组合成一个紧凑、便利行人的邻里社区。

社区的环境景观是公共空间的重要载体,对外体现着小区整体品味,对内服务于住区居民,起着舒适、安全与陶冶性情的作用。住区环境应追求放松、平静和自然的气氛,体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贴近自然、回归自然,在建筑容量、体量和绿地面积的把握上,尽可能提高绿化覆盖率,做到推窗见绿,步步有景。例如:小区绿地最贴近居民生活,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孩子们能在草丛中嬉戏玩耍。尽量使人们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4. 生态住宅

生态住宅就是指“健康的住宅”,其目的旨在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态环境、生命质量。生态住宅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即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人为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努力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生态住宅的特征是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

生态住宅涉及的技术内容较为繁多,包括能源系统、水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热环境系统、绿化系统、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绿色建材系统等等,以下分别加以简述说明:

能源系统:提高供暖(空调)系统效率和减少建筑本身所散失的能源。主要的设计手段是采用构造措施提高墙体、屋面及门窗的保温性能;利用太阳能、土壤能、余热能等自然能源;改进供能系统。例如: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室温调节和热量计量设施。

水环境系统:根据小区自然条件和水环境状况,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充分发挥各系统的功能,强调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保护环境。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使用非传统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声环境系统:我国现行住宅设计规范中已制定室内允计噪声标准。对建筑围护结构采取有效的隔声、减噪措施。卧室、起居室的允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大于45dB(A),夜间不大于35 dB(A)。楼板和分户墙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声压级不大于70dB。户门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30dB;外窗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小于25dB,沿街时不小于30dB。其主要措施有:改进住宅门窗的隔声性能,减小门窗缝隙,在公路边设置声屏障,降低对沿公路住宅的干扰;利用新科技,采用弹性垫层降低楼板撞击声;选用新型设备和吸声(隔声)建材,降低设备噪声。(给水、排水和卫生设备噪声,高层住宅中电梯噪声、水泵房的噪声等)

光环境系统:光环境包括天然光环境和人工光环境。天然光环境中,我国在设计规范中对住宅设计的日照时限做了严格的要求。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置外窗,房间的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规定。人工光环境设计中的要点为:优良的照明质量;安全的照明环境;节约照明用电,充分利用自然光;杜绝光污染源;有效利用过量光辐射,转化为可利用能源。

热环境系统:热工环境要满足居民热舒适度要求、建筑节能要求以及环保要求等。采用高性能门窗,提高住宅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的热工性能,以保证室内热环境满足舒适性要求。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在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不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8%,在其他地区不小于5%。设采暖或空调系统(设备)的住宅,运行时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采用可调节外遮阳装置,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入室内。住宅采暖、空调应该采用清洁能源,并因地制宜采用新能源和绿色能源,鼓励采用不破坏大气环境的循环工程。

绿化系统:住宅小区绿化建设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创造舒适、安全、健康、平衡的生态型景观环境,保护天然水源,处理好地表水的排放与收集。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设置密闭的垃圾容器,并有严格的保洁清洗措施,生活垃圾袋装化存放。垃圾分类收集率(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住户占总住户数的比例)达90%以上。

绿色建材系统:绿色建材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或者对无法进行再利用的材料通过改变物质形态,生成另一种材料,实现多次循环利用的材料。绿色建材产品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不损害人体健康,材料可循环、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对环境无污染。

篇(6)

[关键词] 企业品牌 展台设计 商业展示

我国已加入WTO,市场结构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由“以商品为中心”转向为“以消费者为中心”阶段。简单而言,过去那种“工厂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的状况,已被“消费者需要什么就卖什么”所取代。在这种新的竞争形式下,谁能够准确把握市场信息,看准消费时尚,谁就能获得顾客的信任,并得以生存发展。

同时外商越来越看好中国市场,不仅带来新的资金和投入,更重要的是带来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商业展示设计方面也带来了国际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在这种形势的压迫和推动下,促使我国在商业展示设计方面要尽快地赶上国际的脚步。

商业环境是城市景观构成的主要因素,琳琅满目的商场、超市、专卖店、饭店、商务休闲酒吧、迪厅、美容美发厅等,是实现商品交换、满足人类消费需求、体验商品经济的前沿阵地。创造出这样的“精品空间”――对于从事展台设计与制作的公司而言,绝非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地融入了行动中。打造出特色、经济的展位就是创造让顾客满意的“精品”。

一、优化展位设计效果

1.强烈的视觉冲击

展位要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具体设计时必须从整体空间出发进行综合设计,使观众在进入商业现场时,便能从众多的展位当中注意到你的展位。尤其在店面展示、霓虹灯、招贴广告、电子显示广告设计中尤为重要。

从整个总体规划及环境美的要求出发,应对其设计提出统一的要求和规划,经过系统地规划设计,才能形成琳琅满目的繁荣景象。反之,则会产生杂乱无章的感觉。据调查,观众对商品的第一印象总是从处于较远位置的展位设计外观得来,这一印象可能会持续很久,并直接影响观众对商品的态度、行为,最终影响购买取向。

展位设计特别是大型专卖展位设计中,要求将品牌标识的图形部分作为基本的造型元素,对它进行抽象、概括、立体化处理,从而形成有别于其他展位造型,完全体现商品自身特点的设计效果。这样的处理不仅突出了视觉效果,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同时也有助于观众加深对商品品牌的记忆 。

2.以“色”诱人

色彩设计是展位设计中关键的一环,是成败的重要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觉”审美效应强调的是瞬间观照,是在以往经验、理智的前提条件下,对事物本质内容的直观把握。这种瞬间观照,是审美客体给予主体刺激所引起的情感反映,使主体在想象的过程中丰富了客体形象,并在其心目中留下了对客体的鲜明感受和强烈印象。基于在视觉行为方面的共性,设计师在设计中可引入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方面的原理, 完美的体现商品,吸引消费者,投其所好,以求得感情上的共鸣。

色彩设计在考虑销售时间(季节)、地点、灯光照明调配等因素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品牌及商品,应根据商品来选择、使用色彩。将商品与特定的色彩联系起来,两者相配,使用相联系的色彩来装饰展台,表现商品就会使人产生一种“符合逻辑”的感觉,有助于记忆。

3.以字服人

文字起着传递产品相关信息给观众,并促使其留下深刻印象的作用。在具体设计中,应根据展位所处位置、观众流动方向来确定文字大小、朝向。这里需要“开门见山”的效果,而不是含蓄的表达方式,要消费者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来推测出是哪家公司、是什么产品及其特性的方式是不明智的。

文字是最具说服力的内容,通过文字视听的直接诉求来准确传达品牌形象,但文字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特别是冗长的句子,观众根本不愿花太多的时间来细细的观看。因此,要求文字必须简练易懂,同时具有一定的说明力度。对字体、字型、色彩、尺寸都有一定的讲究,无论是从文字的内容组合,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字的形体、色彩以及尺寸大小都要经过严格的推敲、论证。

在展位文字设计上将标准字体直接拿来使用是一个既方便又实用的方法。一般标准文字包括中英文两部分,并以品牌名称最直白的形式出现。在设计上要求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美感,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信息说明。

二、突出展位特色

1.展位的设计应体现和加强企业品牌

品牌是用以识别不同企业和不同产品的文字、图形或文字图形的有机结合。品牌的基本功能是把不同企业之间同类产品区别开来,使竞争者之间的产品不致发生混淆。主要包括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品牌标志是品牌中易于识别,但不能用语言称呼的部分,给人以视觉刺激。所以,将品牌标识作为设计元素融入展位设计中,是体现品牌特性,突出企业形象的一个关键。

优秀的展位设计应具有很强的视觉吸引力,只有这样顾客才会对该展位产生兴趣,并直接加深对商品品牌的识别度和记忆度。优秀的展位设计要调动一切可能配合的因素,在造型设计上做到有特色,在色彩、照明、装饰手法上力求别出心裁;在布置方式上体现生活化和人性化、现场化;在参观方式上提倡观众动手操作体验,使人感觉不是在看商品而是做为一种享受,使人们能够对展位设计产生一种亲和力。无论交易成败,商家都已实现或者部分实现了自己的目的――有效的信息传递。

2.展台的设计要强调个性

为了激发人们的情感,调动购买欲望,展位的设计要强调个性。个性是为了突出企业或产品的个性。在这里的“个性”,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或产品特性及企业或产品文化,而是企业或产品的社会价值或企业、产品的时代内涵。它要求展示艺术具有时代观念,包括新的综合观念、人本观念、时空观念、生态观念等。这些时代观念,浸润在展位设计的每个细胞中。

个性的张扬涉及到形式的定位、空间的想象、材料的选择、构造的奇特、色彩的处理和方式的新颖,须整合而统一。换言之,即展位独特的形态、色彩、工艺、格调等要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完整的企业或品牌个性。

创意可以说是现代企业宣传及展示个性的主要体现,而个性的张扬就在于创意的成功。越是个性的创意越能给人以冲击,给人以震撼,令人过目不忘,从而发挥最有效的市场作为,实现最有效的市场传播。

三、展位要本着经济的原则进行设计

在保证商品宣传效果的同时,商家还要算好经济账,尽可能使用新型的、可重新利用的展装材料,尽量降低展位成本,同时需要认真研究设计方案,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1.降低展位搭建材料的成本

随着现代展示活动的普及,结构设计巧妙,展位能反复和更新使用是展装设计的重要方面。越来越多的厂商研制、设计和生产出适合各种展示形式的新颖展示道具,专业生产的标准化产品有逐渐取代传统展示道具的趋势。因此在从事展示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采用那些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的系列化道具,尽可能不用或少用专门设计的特殊规格的道具,以方便布置,节约开支。

时间对于商家来说就是金钱。因此,除了展台搭建专家的创造性设计外,使用合适的展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在实践当中,展台搭建和参展商都十分欣赏使用系统组件来搭建展台。这种系统组件可塑性比较强,不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可以将很独特的设计轻易地转为现实,从而赢得大量时间。

使用系统组件还可以降低成本。因为前期制作不需要很多的人力,所以价格合理;便于运输和存放,安装也可以很精细,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同时,无论搭建还是拆除,所需工具也很简单。比如,一个房地产公司每年可能要参加“春交会”、“港交会”、“秋交会”、“住交会”四个展览,要是略微注意一下的话,可以节省不少的银子。

2.选装修材料能省则省

展装的目标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突出“效果”。展览装修不像公共装修和家庭装修一样要求耐久性,也不太考虑因时间和季节变化所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只需要在关键部位,如人流通道、人接触的部位及高耸展台等,要加厚材料来加固,而在次要部位用合资、国产材料,这也可以说是“量材录用”吧。

3.避免施工中出现偏差

商家如果事先和施工企业在设计和施工方面多一点时间沟通,不仅可节约资源,还树立起商家和施工企业“高素质、高效率”的形象。因为如果缺乏布展经验,那么就很可能在布展时间内为小的失误而疲于奔命,为大的错误而改变施工方案。

如今外商越来越看好中国市场,中外企业合作呈现多层次、全方位态势。打造既有特色又经济的商业展台能更好地为商家服务,促进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商业展示设计早日迈进展示设计的国际化行列。

参考文献:

[1]朱淳:展示设计[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6

篇(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园林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种先进的设计理念应用到园林设计中,开创了园林设计的新时代。只有深刻理解现代设计理论的内涵,将现代设计理论与园林设计完美融合,才能够促进园林设计的发展。文章简述现代设计理论的原则,分析现代设计理论与园林设计之间的关系,探讨现代设计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促进现代设计理论与园林设计的融合及应用。

关键词:

园林设计;现代设计理论;融合;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条件的要求日益提高,促进了园林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为园林设计带来了崭新的理念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推动现代园林设计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园林设计中现代设计理论的应用进行简要探析。

1现代设计理论的原则

1.1功能性原则

现代设计理论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将设计转为功能主义形式,注重设计的功能性。

1.2服务性原则

现代设计理论的核心是为大众服务,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不需要过于追求形式,而是要注重服务性的内涵。

1.3简洁实用原则

现代设计理论要求设计中的形态特征应用基本的几何单体,力求简洁,注重实用。

1.4技艺结合原则

现代设计理论要求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和统一,即在设计中不仅要能够体现设计技术的先进性,还要能够体现艺术美,以尊重自然为基础,充分表现设计的艺术美感。

2现代设计理论与园林设计之间的关系

2.1现代设计理论与园林设计都以生活为基础

现代设计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以服务于人为原则。利用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技术,设计出实用性强、结构合理的产品。从这个角度来看,现代设计理论与现代人们的生活和文明息息相关,现代设计理论从本质上来讲,是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和感知。而对于园林设计来说,无论是居民区的草坪花坛,还是闻名世界的空中花园,其设计灵感皆来源于生活,且设计的产品都能够应用于生活。由此可见,园林设计与现代设计理论都是以生活为基础。可以说,生活是设计的源泉,不懂生活是很难创造出为生活所接受的设计。

2.2现代设计理论能够为园林设计提供支撑

现代设计理论有着多元化特征,其强调设计的自由性。一种物质可能在不同的设计者眼中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这种多元化、自由化的特征,促进了园林设计的拓展,使得园林设计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现代设计理论是不断发展流动的,而园林设计与现代设计理论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现代设计理论能够支撑着园林设计不断的发展、扩展。

3现代设计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以及色彩是现代设计理论中的核心内容,三者共同形成设计的形态语言。

3.1平面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运动组合就是设计中的形态,现代园林设计的关键在于点、线、面的体量和位置。

3.1.1点的应用

(1)升华主题中的应用:在园林设计中,点通常用来营造某种意境或突出整个设计的主题。点有着聚集性特征,时常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园林设计中一些点的设计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在园林节奏及韵律中的应用:在园林设计中,点的排列和组合常常会形成具有节奏和韵律的造型,从而表达出园林的特殊节奏和韵律意境;(3)散点的应用:散点在园林设计中也有重要的应用,散点并不是说点的零乱,而是散中有序、若连若断,隐隐将整个园林设计连成一个整体,散点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最为广泛;(4)点的点缀之美:点的点缀之美指的是设计中的点,并不是整个园林设计的中心和焦点,其能够通过衬托的作用将园林之美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3.1.2线的应用

线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直线的应用,一个是曲线的应用。…(1)直线的应用:直线给人一种平直之感,通常有垂直线、水平线、倾斜线。垂直线给人一种刚直、挺拔之感,例如高塔、笔直的古树等都是垂直线的应用。水平线给人一种安全感和秩序感;(2)曲线的应用:曲线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比较自由、随意,能够带给人轻松、圆润、流畅的感觉。曲线在园林设计中随处可见,蜿蜒的林间小路、弯曲的潺潺溪水、如同弯月般的拱桥等等都应用了曲线,而在园林设计中曲线与直线常常配合应用,能够展现刚柔并济的美感。

3.1.3面的应用

面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几何平面,一种是自由曲线平面。其中几何平面又分为直线平面和几何曲线平面,直线形平面给人一种秩序、庄严之感,在一些纪念性的园林广场应用较广;几何曲线平面在园林中的集散地应用较广,例如园林几何曲线平面广场等,给人一种庄严、气魄之感。通常来说,直线形平面常与几何曲线行平面结合应用,给人一种秩序中带着一丝温馨的感受。自由曲线平面强调的是平面的自由,给人一种自由、浪漫、不受拘束的感觉。在园林设计中,摇曳的水面、茂密的树林等都属于自由曲线平面。以水面为例,水面是自由的,或动或静,或波光粼粼,像欢快的音符在水面跳舞,或如同画卷与岸边的景色倒映成趣。

3.2立体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3.2.1立体构成的应用

立体中有着点的特点,其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相对来说比较随意,可以是形态各异的树木,也可以是大小不一的假山。立体虽然占据的空间很小,但其能够营造出轻快、活泼的氛围。

3.2.2线体的应用

线体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有着不同的形态,从而展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线体通常呈一定的对称性,或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或放射对称。

3.2.3面体的应用

面体有平面和曲面两种形式,面体可以展现出各异的形态,从而营造出特定的意境[3]。

3.3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3.3.1色彩的冷与暖

色彩的冷与暖是指色彩的温度之感,例如黄色、红色、橙色能够让人联想到炙热的阳光、燃烧的火焰,因此称为暖色;蓝色、青色常常让人联想到大海、坚冰,因此称为冷色。色彩的冷暖并不绝对,对比之下其冷暖性质也会发生变化。暖色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能够给人以欢快、热烈之感,例如在庆典场面中,花坛中红火的鲜花就能够营造出热烈的氛围。冷色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能给人以静谧、深远之感,例如丛林小路中的冷色植物设计等,就营造出小路静谧、幽远之感,呈现出“曲径通幽”的意境。此外,在园林设计中冷色系常与暖色系搭配应用,例如在花卉中,暖色花卉与冷色花卉的适当组合能够营造出明朗的气氛。

3.3.2色彩的轻与重

在我们生活体验中,白色给人以轻飘之感,黑色给人以厚重之感,这就是色彩的轻与重。色彩轻重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明度越高则越具有轻感,明度越低则越具有重感。色彩的轻与重在园林设计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立体花坛设计中,如果采用暗度较高的颜色,则给人一种花坛的厚重感,从而使人产生出压抑不安的感觉;而如果使用低纯度颜色,则给人一种欢快、轻松的感觉。

3.3.3色彩的忧郁与明快

色彩的忧郁与明快赋予了色彩人性化的特征,其主要与色彩的纯度和明度有关,明度较高的色彩有着明快之感,而浑浊的色彩则给人一种忧郁、沉闷之感。在建国50周年庆典中,天安门广场的花坛造型大气,采用纯度和明度较高的色彩,给人一种欢欣鼓舞的明觉。

3.3.4色彩的华丽与朴素

色彩的华丽与朴素与园林设计中的色相关系最为密切,具体与色彩的组合有关。色相对比的配色能够呈现出华丽之感,其中金色与银色的补色最为常见,形容宫殿的金碧辉煌、富丽堂皇等都是华丽色彩的呈现[4]。传统的园林设计中,金色与银色较为常见,例如一些金色制品等;而在现代设计中,银色则比较常见,例如不锈钢围栏等。

3.3.5色彩的舒适与疲劳

色彩的舒适与疲劳是指人们在观看色彩后的一种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综合反应,例如红色易使人兴奋但也容易使人疲劳,而绿色则给人以舒适和恬静之感。因此在园林设计中的休息场所常常配有绿色植物,例如园林中凉亭周围的绿色草坪等。

4结论

现代的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现代设计理论的原则,不断满足人们对现代园林的新需求,科学合理运用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应用,将现代设计元素巧妙地融入现代园林设计之中,从而推进园林设计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适应人们对园林设计的新要求,开创园林设计的新时代。

作者:曲雪静 单位:盖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董大伟.探析园林设计中现代设计理论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3,(10):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