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24 10:41: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

篇(1)

关键词:文化认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超越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3-0071-04

民族传统体育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劳动的丰富表现形式与内涵,因此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但近年来,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内在文化机理不断发生了变化,使其生存环境与生存形态出现了断裂,在走向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使得民族性不断消失,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全球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1],因此如何在文化认同背景下积极发展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保证传统体育的不断更新与现代化转型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事业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文化认同视角出发,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在文化的传承与超越中的历史轨迹,从传统内涵中分析并探索出不断促使民族传统体育创新与超越的机制及其相关因素,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持续发展。

1 文化认同语境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状态

1.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符号表达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符号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2],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符号通常具备一定的文化特殊性价值与内涵,民族传统体育发源于传统劳动的主要形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的丰富与完善并最终形成,因此可以说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3]。不同的民族通常会有不同的社会实践条件与经验,因此会形成不同的体育文化,产生特有的文化符号,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以“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为基础,结合传统的健康观、生命观等而形成的有关人体科学的文化符号代表,主张机体的和谐平衡,以共存的价值观念为基础,确立个体不同元素的相对独立性与主体性[4]。另外在认识与感情之间,也主张不断地对话与交流,充分发挥社会关系的作用,要求自我与他人之间进行有价值的沟通,从对方那里找到自己存在的形式与价值,以发现自我的不足,从而不断更新并重塑新的文化符号。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对其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断吸收世界上先进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夯实自己的文化体系,才能够有效保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不断进步与超越。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与民族文化的象征,是一种文化符号的有效表达,因此加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认同就是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认同感与多民族的凝聚力。分析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认同可以看到其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的思路,因此需要在不断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上,固守自己的本土与核心文化内涵,保持自身文化形成与塑造的创造力,尤其是原生态文化宝库体育文化在内的所有特色文化符号内涵。另外还需要加快与世界其他优秀民族文化及优秀体育文化的交流,加深理解,不断优化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化认同观念,促进符合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文化认同要求与文化符号内涵的形成。

1.2 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体系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持续发展,主要是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对科学与完整,一定程度上促使人们的心理产生了固定的归属感与价值感[5]。不同的文化通常会有自身特殊的价值体系与文化内涵,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维方式、观念体系、价值取向及心理发展结构是在历经长期的文化选择、冲突与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对固定性,一旦形成,其价值体系会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核心价值体系受到了西方竞技体育及其他民族传统体育的挑战,文化共融与多元共存的价值观念崩溃,多元体育文化在中国的交融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主体地位让位于西方体育文化,本土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性、文化性与传统性不断退出历史的舞台,越来越少的人会注意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而另一方面固有的民族自尊心要求我们不断采用新的、成熟的方式来改进作为本土文化体现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因此西方理论结合中国传统体育形式的发展模式逐渐形成,但发展的结果则证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出现异化。因此如何有效适应全球化的要求,需要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核心价值体系进行重构,从而形成新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伴随着全球化发展的要求,中国文化体系的发展变迁与西方体育文化的不断传播,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世界体育发展中的地位被彻底颠覆,包括其心理倾向、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及精神结构等方面。

要重塑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体系及内涵,需要不断秉承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个人价值与修养,重视福寿与健康的民族品格,将“动静结合”、“阴阳相生”的养生理念融入到体育文化理念中,达到有形而下的身体锻炼与体育发展,从而促成传统体育形式及文化内涵的升华[6]。文化认同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心态,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在一定的民族与地域中不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精神架构。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同时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和发展我国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内涵。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变异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变异主要反映在其发展历程方面,在连接传统与现代的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会衍生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展现新的内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变异大致经过了三个历程:萌芽期、成型期和转型期。

2.1 萌芽期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最初产生于传统的劳动形式,从原始的禁忌、崇拜及神鬼迷信的土壤中产生出的身体活动及礼仪表达,是一种原始意识、思维及早期迷信崇拜与人们生活的有效结合[7],并在群体认同及行为下逐渐成为具有特定内涵与民族色彩的地域风俗习惯。但这一时期,受地域空间限制,这种风俗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融合,因此形态丰富,百里不同俗。比如端午节,在当时的北方地区是忌恶日,而在南方则是龙图腾划龙舟的表达。这种不同甚至延续至今,包括目前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之间及少数民族内部之间,在不同的区域还存在风俗、礼仪等方面的差异。

2.2 成型期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成型期主要是在两汉年间,受国家大一统与文化交流的影响,体育文化也逐渐成体系性发展趋势,传统体育活动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变异,比如对原始崇拜的活动变成了对历史人物的祭奠,并成为了节日风俗的主宰。一些风俗性活动逐渐变成社会礼俗,这些礼俗又经过演化变成一种风俗,不断地被人们接受、认可并传播。在魏晋之后,社会动荡、民族迁徙,民族之间不断融合,也使得一些民族传统文化与体育活动开始融合,并得到最广泛意义上的文化认同,比如端午节从划龙舟到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公认的风俗与礼节[8]。

2.3 转型期

转型期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表现在内容的不断丰富与内涵的不断深入发展等方面,传统的活动与节令习俗等完全从原始的禁忌迷信中解脱出来,一度转变成具有娱乐价值与礼仪性的活动,传统体育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完善,大量的娱乐健身活动开始出现在节日中并且不断传播、交融,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统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内涵的表达,比如中国传统的拔河、游猎、蹴鞠、射箭等活动。发展到明清时期,传统体育活动中的游乐性一度成为传统体育活动的主要特征,比如元宵节放花灯、旱船秧歌、玩狮舞龙、杂技百戏等,还包括一些少数民族特有体育活动比如摔跤、那达慕大会等。

3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模式传承的建构

3.1 “四位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模式分析

“四位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主要是指包括学校、社会、家庭和民族传统体育组织[9]在内的通过某一类媒介或某几类媒介的传播而进行的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传统体育活动及传承体系。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教育是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渠道,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应首先定位于学校教育。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从其教育范围来看,有相对宽泛的教育场所,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整个社会大环境教育。民族传统体育发源于人类生活,因此也蕴含了丰富了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内涵为人们所熟知,因此家庭与社会成为人民大众对本民族文化进行传播的基础的场所和自觉的文化行为。但要想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的学习,还需要借助于主流性的教育体系,即学校教育,去进行有目标、有意识的系统化、科学化学习,发展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

学校教育不仅培养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者,还积极发展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承包括参与式传承与专业化传承,前者是一种积极参与并热心支持民族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后者则是具有系统知识结构并以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主要职责的专业化人才。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需要有更多的专业人士与大众支持者和参与者共同努力,而学校教育则正是参与式传承者的主要教育场所。另一方面学校教育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传承更加系统与科学,学校教育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纳入到相应的课程学习中,经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与计划,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互促进与感染,强化个体的民族情感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科学规范的形式传承下来(图1)。

学校构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效传承的重要途径[10],是保证民族传统体育不断普及与发展的重要形式,只有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纳入到学校教育中,才能更好的保证其持续健康的发展。

图1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模式传播途径

3.2 如何有效建构并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四位一体”式发展

“四位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和民族传统体育组织四个方面有机结合与统一。对于大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及文化内涵来讲,其更多的蕴含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因此通过非学校教育传播的途径,比如宗教仪式、节日庆典等,都可以广泛的在社会范围内进行传承,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参与者个体中。

社会教育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风俗习惯、宗教活动及民族文化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通过发挥各自的特点及权威价值,通过有意或者无意的浸染,将民族体育活动的文化精神与价值内涵传承下来。在民族体育传播的过程中发动了最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宗教以其特有的神秘感和权威性强化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个体心中的地位,使其在个体心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学校教育是具有明确目标与方式的正规化文化系统传播教育方式,因此是四位一体发展模式的核心方面,家庭与社会教育是此核心教育的必要补充。民族传统体育组织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场所、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鼓励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主要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培养专业化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沿袭者,家庭、社会及一些民族体育组织协会进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传播到每一个参与者心中。只有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传统体育活动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进一步完善。

4 新形势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困境

4.1 生存基础的缺失

由于我国民族数量多,地域范围相对较广,因此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及环境条件,这些促使了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特有文化性质与内涵[11]。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体育更多了发挥了其娱乐功能,某些文化内涵与特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消失,同时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使人们没有耐力来继续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使许多民族无形文化资产被迫流变消失。

4.2 文化内涵的侵权

由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侵权行为在所难免。首先从国内讲主要表现在一些品牌商标的侵权,比如“少林”这一商标,就涉及到家具、汽车、医药、酒业等许多行业,从国际来看,外国许多国家与地区也开始关注“少林”,以“少林”命名的商标达到100多项 [12],利用有深厚文化内涵与广泛影响力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来获取商机,赢得利润。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产权及名誉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虽然国家针对这些事件也制定出了一系列法律制度进行有效管理,但总体上来讲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还不够。因此现阶段需进一步加强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

4.3 西方竞技体育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外来竞技体育文化不断侵入我国,使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及体育文化发生异化。从目前体育发展状况来看,一些国外竞技体育包括足球、篮球等开始取代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比如太极拳、气功等,一跃成为中国主导体育项目,使得本土传统体育的地位越来越低,发展状况越来越差。在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现代体育对各民族本土传统体育的冲击已经成为既定的事实。在中国已经很少有人练习太极拳、进行舞龙等表演,甚至仅存的练习者也对其内在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念不甚了解。而在体育舞台上竞技与表演的大部分是根据西方竞技体育发展思路来进行的,没有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因此在适应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呼吁保护并传承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在与其他国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及体育文化。

5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的超越

5.1 促进体育文化体制有效改革

促进体育文化体制的有效改革是为了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更好的保护与创新。要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改革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需加强传统体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加丰富与完善的传统体育项目活动场所,不断推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进步;其次要以现代化市场发展为目标,培养具有现代化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充分利用全球化发展契机,积极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体育文化与资源的沟通,开拓市场,在保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主体地位的同时,积极鼓励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及体育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度;再次要不断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关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制度与方式的沟通与交流,将西方国家俱乐部及产业发展制度引进来,不断创新体制,壮大自身的实力,实行法人治理与市场化运作方式改革,努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有活力和潜在持续发展能力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业;最后要重视创新机制的开展,不断推进传统体育事业向管理体育方向转变,综合运用市场、法律、政治等多种途径,促进传统体育事业及体育文化的规范化发展。

5.2 完善体育文化法律保障机制

完善体育文化法律保障机制主要是建立起一套法律法规以保障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及体育文化的持续发展。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历史赋予时代的重要使命,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法律是有效保护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最有力保障,国家需要从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属性出发,从体育、文化及知识产权等角度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实施一定的法律保护政策,加强相关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的设立与管理,有效保证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5.3 学习与借鉴各民族优秀体育文化发展模式

学习与借鉴各民族优秀体育文化的发展模式是保证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及体育文化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各个国家之间进行不断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是自身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13]。学习与借鉴各民族优秀体育文化发展模式需要注意以下三点内容:首先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合理吸收精华,去除糟粕,对文化模式进行合理创造与改进,对于不符合我国发展阶段与国情的,需要去除;其次要在保持本民族自身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借鉴西方体育竞技性核心精神,追求自身文化内涵与精神发展的价值实现;最后要积极借鉴现代体育发展模式及优秀成果,引入现代化的体育方法及科学发展理论,对中国传统体育进行理论建构与研究,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组织体系及传播手段,不断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5.4 不断寻求民族传统体育的超越与创新

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多民族之间不断交流与融合,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不断吸收外来因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向外扩散自己的思想和理念。相邻地域之间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会形成一种新的跨越民族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包括精神信仰、历史记忆、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等,而且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地与民族形式融合起来。

全球化的发展导致了更加规范的世界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依赖,全球化的发展也推动了各民族传统民族体育的不断融合,因此需要不断维护自身的特色,吸收他国的有利因素,摒弃糟粕,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新时期要促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断创新与超越,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强政府在有关方面的领导,为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切可能的有利条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科学与民主的管理过程与决策形式,不断创新。

另外,民族传统体育还需要不断适应健康化与持续化发展的理念,提高自身的娱乐性价值与审慎性价值,以形成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大众晋升目标的实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文化内涵进行改进与创新,使其更加通俗化、科学化、大众化,保证其持续健康的发展。

6 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走向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的重要方向性内容,也是多样化与多体系特征逐渐进行归类与整合的发展过程。如何保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展,促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世界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模式分析,需要从多层次的延续中发挥自己的功能,呈现出具有个性化文化内涵与品位的现象。从现代体育发展的意义上看,中国传统体育需要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民族传统体育进行不断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世界民族传统体育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白晋湘,张小林,李玉文等.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9):1153-1157.

[2] 徐华.传播学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9.

[3] 刘凤虎.从文化学的视角谈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J].体育与科学,2010,31(5):73-75.

[4] 王广进.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游戏、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J].体育与科学,2010,31(1):33-36.

[5] 万义,白晋湘,屈杰等.民族传统体育综合创新发展观的质疑与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7,28(1):25-28.

[6] 高守清.“人文奥运”视角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走向[J].体育与科学,2009,30(5):43-45.

[7] 高守清.论民族传统体育的异化及理性规避[J].体育与科学,2011,32(1):83-85.

[8] 王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社会文化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7):872-876.

[9] 朱家新.科学精神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J].体育学刊,2007,14(5):73-77.

[10]李延超.水与火洗礼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傣族体育与彝族体育的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11]胡悦,韦晓康,王新等.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09,(12):127-129.

篇(2)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发展;认识

民族传统体育是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式,是人类社会文化的补充与完善,除了具备一般文化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民族文化特征。为此,全面、系统、科学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是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

在人类民族文化的原始积淀期,由于生存区域与生存环境、生产劳动与生活方式、文化积累与传播的不同,民族文化共同体中许多具有教育、娱乐、健身功能的社会活动凸显出来,共同构成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方法体系[1]。它寓竞争、娱乐、广适、地域及艺术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涵盖了“性命双修、心身并育”的生命整体优化理论,把人与环境视为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统一体,并把人体功能的强化和优化看作是一个精神同物质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活动[2]。它既是自贯一身、稳定的精神物质文化,又在历史环境的变迁中不断改变其具体的结构式样,呈现出多姿疯狂学习的差别。这种在相承相续中渐进发展的趋向,使得我们民族文化的形成在历史演进中开放出灿烂的花朵,孕育出丰硕的果实,突出地再现民族特色、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

第一,劳动过程中的各种思想物化品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中最高层次的部分。生产劳动是人类区别于猿类的特征,又是文化创造的开始。当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生命类开始文化创造活动的时候,即使是最粗糙的简单文化,也无不是从自然存在物直接加工开始的。而文化成果又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物质劳动过程中,其技术、社会和价值方式都作为相当复杂的文化体系而存在[3]。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区域、特定的社会人群,伴随着一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体育文化现象。

第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人类社会一项特殊的文化活动方式,孤立的个体活动是不存在的。尽管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常常通过个人的行为方式来体现和进行,但永远脱离不开社会的联系而受制于社会,永远是物质文化的产物。同时,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制约和影响,并为一定社会关系所包围,这种社会关系不论是以物为对象,还是以人为对象,其参与活动的行为包含着社会以人为中心所形成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所形成的血

缘、地缘、行业的组织关系;所形成的和风俗习惯,表现出规定性、固定性、制约性的链接方式。从而使社会的人按照一定社会所提供的规定条件和可能,依据一定社会所特有的体育方式进行活动。

第三,反映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当中的民族意识、文化心理、哲学思想、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审美心理,是人类精神生活领域的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它是围绕民族体育活动方式,通过抽象事物的艺术表现,来改造人的精神世界的物质内涵、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最终依托体育活动来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验证人的物化世界能力的象征,最根本的是促进了民族心理素质的升华。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认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同一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这个民族的标志”[3]。因此,民族心理素质是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条件综合作用于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面貌的表现与结果,是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发展之灵魂。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特性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呈示民族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民族和文化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民族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文化,而文化则是构成民族的要素。[4]

(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这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属性。任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必存在于特定的地域空间和具体的历史时间之中,蕴涵这一文化的民族特性,也反映出这一文化发展的时代性质。各民族的体育文化,因其民族性而呈现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体育文化特质,又依其时代性而融汇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共性特征。

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身发展的特殊性,代表一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积淀与特定地域文明的特点,表现为该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类型。时代性则体现体育文化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共同特征,反映文化发展由低向高的发展方向和文化之间传播、交融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表现为体育文化发展阶段的标识和特定的文化类型所展示的时代风貌与精神。

民族性与时代性统一,民族性存在于时代性之中,时代性反映民族性的共同特征,不存在绝然独立的文化属性。正由于二者的统一,衍生出体育文化的整体性与独立性、连续性与阶段性、自主性与互赖性、兼容性与选择性等等的有机共生。这些特性又表现为民族意识与全球意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民族意识是民族体育文化的本质特征所在,全球意识则从世界和人类体育文化发展的高度拓展了各民族的文化视野。民族精神展示出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命力,时代精神则代表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和历史演进的阶段特征与风貌。

(二)涵延性与主导性的并存

文化的涵延性系指一种文化所具有的兼融涵括、多元共生与传承延续、传播吸收等特性;主导性则是指文化的多元复合结构中,必然呈现该文化的主导倾向,包含明显的价值取向和民族特性。文化的涵延性与主导性并存,反映着文化存在的结构特性。文化是一个涵延广博的概念,有其丰富的内涵,诸文化因素多元交汇,文化传统的历史延续同文化发展的时代新质共集于一定的社会空间。文化创新是以一定的优秀文化传统之弘扬为前提的,新文化不可以完全独创出来;并且,文化演进还是文化发展多元因素相互吸收、兼容并蓄的过程。正是在继往开来与传播互感的文化整合中,民族文化得以实现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发展。

从文化的涵延性来看,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非常典型地证明了文化特性的客观存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无论从悠久的历史传承还是从广博的丰富内涵以及辽阔的地域分布上都具有鲜明的典型性。从文化的主导性而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历经数千年不衰,其交融会通的强大生命力之中,展现出立于主导地位的、与时展相适应的文化特质,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反映出民族文化的主导性特性。

(三)兼容性与选择性的一致

兼容性不仅包括了涵延性所规范的文化多元复合与传承演化的因素,而且含指文化发展中精华与糟粕、进步与落后等等因素的并存。有可能区分出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又有许多无法绝然判定的交汇复合内容,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或具体的状况情形下,精华与糟粕的判定受到时代的局限,也受到评判主体的制约。

选择性指文化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选择、吸收所需养分以补充、壮大本体文化、排斥不适应自身需要的民族文化的内在机制。其包括民族文化自身特有的选择、排斥功能,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特点;又由于文化选择是作为文化主体的人进行的,从而也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意义。选择性同样不能独立存在,也受到兼容性的影响。文化的选择、排斥功能是在兼容性的规范下实现的,选择的结果不是使文化成为单一因素,而是丰富和发展了兼容性。兼容性一样受到选择性的制约,选择的结果是使兼容并包的各种文化因素根据民族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被排斥、淘汰的因素则失去生命力,这就是民族文化发展演进的过程,也代表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

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动力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即对自身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并进行适应本体文化需要的选择和汲取、以及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而进行的会通创新,这三者又是密不可分的同步过程。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凝聚力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体现为其民族精神。“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5]

历史证明,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强盛发达国泰民安的时期,往往就是政策开放、民族平等、文化交融、百花齐放的时期。固步自封意味着保守落后,开放创新才是民族兴盛文化繁荣的契机。中国有句名言叫“有容乃大”,民族繁荣是各民族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的结果,尊重各民族文化的独立个性和存在价值,促进各民族间体育文化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才能取长补短不断完善。

(二)交流互感是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推动力

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史就是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史,也是对外开放的文化交流史。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文化,除了时代差异外,还有地域和民族特征的差异,在数千年中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各地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长期地、不断地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又是多地域、多民族、多层次的立体结构。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区域、各民族体育文化的荟萃,交流互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有民族间及民族外两种类型。各民族的认同、亲和与交融,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远古时代就开始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的接触,无论表现为交易、和亲、联盟的友好方式,还是掠夺、复仇、征服的冲突形式,客观上都使民族体育文化得到相互的撞击触发与交流影响,有利于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正是在各民族生息繁衍和相互交流中,积育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养分与动力。各民族的文化聚集和交融,共同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三)兼融会通是民族体育文化绵延的内驱力

任何民族的体育文化都有其空气和土壤,有自己的载体和灵性;任何民族体育文化都有其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以及尊重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义务;都有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汲取融合其他民族文化进行发展创新的责任;也有共同繁荣人类文化进步的历史使命。各民族的文化发展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既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却同处并存相互联系,都是其内在调制与外在互感功能交互作用的结果。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不可能在静止和封闭的状态中发展,都是其内在的新旧更替、进步发展的矛盾运动和外部的文化触击冲突、汲取融合之合力的作用。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兼融会通特质成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绵延的内在驱动力。

(四)整合创新是民族体育文化长存的生命力

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基本特性集中体现为文化的内在调制与外在互感功能,通过涵延传播、汲取更新来实现新文化建设。开放与交融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衰的动因,整合创新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长存的(下转第82页)

(上接第74页)生命力。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兼容并收、各民族间的交融会通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与外来文化的撞击吸收、整合创新是其强劲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五)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繁荣是民族复兴的最终表征

民族传统体育是由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由各个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创造汇集而成。历来年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规模一届比一届盛大,项目一届比一届丰富疯狂学习,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艺术融为一体,将民族体育按照固定的节奏一浪接一浪推向,展示了民族体育文化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由民族文化创造汇集而成,具有共同的基本属性,融会于民族文化的特性之中,这种基本的属性,既可以反映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又表现出兼容性和选择性的一致。从而使全民族对民族文化发展特性认识的同时,充分参与、占有和分享属于全民财富的社会主义民族体育文化。新晨

“只有民族才是世界的”。现今世界上任何一项流行的体育项目,都源自于各国的民族体育项目,它们同样是在一定的地域受一定文化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后来随着经济发展、文化渗透、使团表演、广泛普及而逐渐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7]。实践证明,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优点和长处。所以才能在世界上和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中占据应有的位置,每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都能够在同外来文化的交流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文化,这就是文化的创造性。同时,我们的创新还必须树立全球意识,从人类文化发展的方向上把握中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脉络,只有立足于全球性的意识,才能深入理解和吸收外来文化进步的文明,并与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的结合和创新。

四、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的先哲们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中创造、选择、发明和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体育,历尽沧桑,经久不衰,推动了我国数千年体育文化的发展。尽管时生了变化,但蕴藏在其深层的民族文化精神,仍然影响着人们今天的思想和观念,其体育方式仍为各民族人民采用,运用人类学来加以研究,在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下开发这个蕴藏量极大的资源,可以为中华民族体育全面走向世界,促进国际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白晋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J].体育(人大复印资料),2002,(4).

[2]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3]张文勋,施惟达,张胜冰,等.民族文化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赵光远主编.民族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诸形态[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5]庞朴.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载朱家桢、厉以平、叶坦主编.东亚经济社会思想与现代化[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4.

篇(3)

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传统体育通过不断传承与发展,形成了大量渗透到民族传统文化中去的民族传统体育项,如武术、射箭、摔跤、拔河、高跷等。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项目有竞技性、群众性及娱乐性的活动,还有养生、保健、气功等强调个人身心同步发展,动静结合的健身性活动[2]。由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简便易行,适应性强,可满足男女老少不同健身群体的需求,是终身体育锻炼的有效方法,在国际上也倍受关注。近年来,许多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高校作为我国体育教育最高层次,它不仅是强身健体、祛病保健的锻炼手段,也是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措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民族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生产生活方式多元演进的呈现,对培养和发扬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认识、适应并引领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高校校园是影响其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环境场所。校园文化是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一种特殊的群体文化,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有一个非强制性的影响。它是社会文化作用于青年大学生的“中介”,对社会文化具有积极能动的反作用。校园文化是一种复合型的文化,其间充满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国内文化与国内文化、本土文化与外地文化、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交锋,是社会文化在校园中的文化再现,是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的渗透与传播。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西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对校园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校园文化作为具有先进性、时代性的高层次优秀文化,可以辐射到社会中去,引领社会思潮,并深刻影响社会群体,以一种富有激情的形式渗透到民族文化中。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载体,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倾向。校园文化它通过自己培养的人才对社会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传播原有的社会文化,并推动和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随着青年大学生社会作用的日益扩展,使社会文化的发展跃入新的层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各民族风俗习惯和民族精神的呈现。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培养丰富校园民族文化内容和学生的业余生活,并使民族精神在学生群体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们的瑰宝,应充分利用其优良的价值,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好的传承和发展。

3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文化重要的呈现形式,随着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日益受到挑战。我国高校在传承与发展世界现代文化的同时,要承担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重任。随着历史和科学的发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社会主体文化转型产生剧烈的变化。民族传统体育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们对它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练习的人也越来越多。高校校园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和人生目标的树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新载体。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以及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以丰富的文化内涵融合到校园文化中,在陶冶学生情操、培育学生审美意识和团队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变化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发展变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直接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也是快乐体育、终身体育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工具。

4民族传统体育促进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4.1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

民族传统体育已经成为学生娱乐、体育活动,有很好的锻炼价值,运用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让学生在形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能够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高校通过不同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使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促进民族团结,培养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等。培养学生宽厚、礼让为理念,以崇尚人的内在气质、品格、精神修养为价值取向的人文素养和热爱和平、善良诚信、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道德情操。

4.2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体育课程资源

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与训练是对高等学校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与提高[3]。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很好的健身价值和很强的表演性,在众多校园文化活动中,都能看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如武术表演、民族健身操表演等。学生根据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和自己的爱好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表演节目的形式改编和创编,使这个项目在校园中广泛开展。在高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丰富课程体系,增加了高校校园体育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开展民族传统项目“跳竹竿”“抢花炮”“毽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新鲜的体育课程,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这项民族的体育运动形式和方法,有利于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

4.3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加强各民族团结

大学教育阶段是接受、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环境,各各不同民族学生相聚一堂学习,为多种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充分感受各民族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使大学生在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念中得到陶冶[4]。民族传统体育代表着中华民族体育文化,是民族体育意识、民族体育精神的象征。大学课堂教学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接受多元文化的过程,接受多元文化的过程就能起到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各民族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广泛开展,让大学生熟悉、了解并掌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练习和锻炼方法,并起到传承、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推广民族体育项目的教育意义,促进各民族大团结以及社会大和谐。

5结语

篇(4)

【关键词】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是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一种民族体育文化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体育文化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的补充与完善,除了具备一般文化的特征之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民族文化特征。全面、系统、科学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是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保证。

1.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

在人类民族文化的原始积淀期,由于生存区域与生存环境、生产劳动与生活方式、文化积累与传播的不同,民族文化共同体中许多具有教育、娱乐、健身功能的社会活动凸显出来,共同构成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和方法体系。它寓竞争、娱乐、广适、地域及艺术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涵盖了“性命双修、心身并育”的生命整体优化理论,把人与环境视为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统一体,并把人体功能的强化和优化看作是一个精神同物质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活动。它既是自贯一身、稳定的精神物质文化,又在历史环境的变迁中不断改变其具体的结构式样,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差别。这种在相承相续中渐进发展的趋向,使得我们民族文化的形成在历史演进中开放出灿烂的花朵,孕育出丰硕的果实,突出地再现民族特色、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

2.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

一是娱乐性。民族传统体育的娱乐性是一种以闲暇消遣、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而又有一定模式的民俗文化活动。

二是竞技性。竞技性是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竞争意识的体现。这项最能显示人们的强壮、机敏和征服的活动,早在原始社会就出现了体育竞技的萌芽。

三是广适性。民族传统体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与人的生理、心理、生存环境、文化传统相适应,又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群需要的属性。

四是地域性。某一地区的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所处的区域环境以及由区域环境而带来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各个民族都在自己文化背景之上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方式,这就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性特征。

3.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认识

民族性是指民族传统体育体现在特定的民族文化类型中,并作为其基本内核而存在的民族文化心理素质的特征,是对于特定的文化类型的最高层次的抽象,它具有沟通特定民族中全体成员心灵的普遍性。

传承性是指民族体育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接性,即历史的纵向延续性,同时也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一种传递方式。它通过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要求而实现。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要求规定了人们对于文化遗产选择的自由度,也规定了先哲们对于先进思想进行诠释的性质。

共适性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科学性的体现。它是剖析体育起源和发展各阶段形态的活化石,又是挖掘和创造新的体育项目的源泉。

凝聚力是指一个民族随着历史的演进已逐渐形成一种极具个性,颇有特色的文化形态,成为团结一致,共同对外,推动本民族发展的一种力量。

经济性是指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更多地是以生产、生活为根本,与各自的生活、生产方式密切联系,依懒于经济活动方式的支撑。民族传统体育的繁荣与发展,为民族主体强化其利益动机提供了条件。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深深地包含着这种凝聚力的品格。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综合的民俗文化,它重视人的身心需要和情感愿望的满足,不以高超复杂的技艺、深邃的思想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诸条件要求对应公众,而是以普适的、自娱自乐的消遣性与游戏性特征迎合民众。

4.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意义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增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与政治统一的象征我国形成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民族传统体育以其广泛的社会功能和鲜明的时代内涵,起着振奋民族精神,唤醒民族意识,维系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显著作用。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所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走产业化的道路,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是由中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

由各个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等文化创造汇集而成。我国已举行了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规模一届比一届盛大,项目一届比一届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艺术融为一体,将民族体育按照固定的节奏一浪接一浪推向,展示了民族体育文化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由民族文化创造汇集而成,具有共同的基本属性,融会于民族文化的特性之中,这种基本的属性,既可以反映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又表现出兼容性和选择性的一致。从而使全民族对民族文化发展特性认识的同时,充分参与、占有和分享属于全民财富的社会主义民族体育文化。

5.结束语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的先哲们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中创造、选择、发明和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体育,历尽沧桑,经久不衰,推动了我国数千年体育文化的发展。尽管时生了变化,但蕴藏在其深层的民族文化精神,仍然影响着人们今天的思想和观念,其体育方式仍为各民族人民采用,运用人类学来加以研究,在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下开发这个蕴藏量极大的资源,可以为中华民族体育全面走向世界,促进国际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白晋湘.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j].体育,2002,(4):41.

[2] 张文勋,施惟达,张胜冰,等.民族文化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91,95-96.

[3]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366.

篇(5)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课程;高校;意义

长期以来,体育学科是以学科课程为主编订体育课程的,它对于确立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形成体育学科体系,保证全体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体育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可供发展的基础。但是单一的体育学科课程模式在课程内容的容量方面;在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方面;在培养体育能力方面;在与社会生活活动的联系关系等方面确有不足。改革体育课程模式吸收各种课程理论的优点,逐步形成体育学科的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

1.民族传统体育的涵义

所谓“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民族或某些民族在一定范围内所开展的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它是相对于外民族传入的,现代新兴的运动项目而言的。它也不是已失传了的古代体育活动。它受一定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以及本民族自身的各种因素的影响。[1]

2.民族传统功能

(1)健身功能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是以身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它要求人们直接参与运动,在娱乐身心的运动中受一定的生理负担,从而促进人的体能发展和体质增强。另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强调形神兼顾,精气神结合锻炼的特点,它是一种主动性的自我调整过程,因此它具有特殊的健身功能。[2]

(2)教育功能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从产生到发展,始终与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人类早期的教育,主要是通过舞蹈和体育的形式实施的。原始社会传授生存和劳动技能的体育是原始教育的主体。当代,民族传统体育也是教育的手段,在中国西南众多的少数民族的民间活动中,如白马人祭山神的刀舞、景颇刀阵以及众多民族的摔跤、射箭等,无不是通过体育来传授生存和生活的技能。可见,民族传统体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是教育的主体,或是教育的内容之一,其本身有着实际的教育功能。 [3]

(3) 民族凝聚功能人具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人的社会性要求人必须依存于某个群体,社会的群体和群体之间为了自身的存在和生活,也总是多渠道多方面的彼此发生联系。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和发展强烈的影响和引导着人们共同意识和文化的需要,使得人们自觉的强化了社会集体意识,增强了社会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凝聚力,追求和增强共同的群体精神,就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民族传统体育就是一个具体的手段:如赛马、斗牛、摔跤、赛龙舟等体育项目的开展,就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一个民族为了自身的利益和求得自身的发展,总是需要与其他民族发生联系,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个媒介,发挥了民族间联系和交流的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4)弘扬文化的功能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凝聚了各民族人民之间的感情,对外也弘扬了我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历史上,早在汉代,中国的刀术就传到了日本;隋唐时期,蹴鞠、击鞠步打球、投壶相继也传入日本。另外,中国与阿富汗等周边国家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了多次体育文化交流。古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蓬勃发展,更加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为世界体育做出了贡献。

3.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在高校开设的现实意义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高校学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笔很重要的财富,他们往往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力军.而在高校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就能够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因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例如可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开设太极拳课程、养生课程,中国传统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宗旨是以人为本,以培养人的正气、胆气、豪气与天人合一思想为主旋律。中国的武术养生尤其是八卦掌和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堪称国粹,因为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太极拳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展它。同时在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太极拳是很能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体育运动之一。整套拳形神兼备,内外兼修,渗透着中国古医经络学的丰富内涵,是东方文明与人体运动的完美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的开展与普及,不仅可以使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还可以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了解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中医学、军事学、伦理学、宗教学等各种文化的深刻内涵,丰富学生的传统体育文化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 另外,新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第十一条第四款明确指出:“课程内容应本着民族与世界性结合,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吸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纲要》中课程结构的第七条指出:“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纲要在课程目标,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上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为在高校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以此来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体育课部)

参考文献:

[1]黄文武等.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思考 黑龙江: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5)

[2]李鸿江.中国体育导论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2(7)

篇(6)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当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是我校的优势教育资源和立校品牌。多年来,我校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和民族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次代表自治区、南宁市参加全国全区的各级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高中课改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如何不断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和育人元素,如何在特色高中建设中更大发挥其带动作用和影响力,正是我们着力思考的重要问题。

2.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从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眼光看,娱乐体育的内容必将大大加强,将与健身体育一起成为学校体育的支柱。

3.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需要

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韦晓康专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创新与人才培养探索》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并指出了其发展的方向,突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今教育的重要地位及其不可忽视的发展前景。

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文化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其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以及显著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特点,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其健身效果明显,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又以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促进了学生对各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民俗民风的了解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三、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民族传统体育

1.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由于学生的性格、性别和自身身体素质差异较大,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组进行教学的效果较好,不同组别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学习。

2.学习和娱乐相结合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拥有极高的趣味性,通过教学、练习和比赛,培养学生参与和竞争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快乐。

3.教学过程由易到难

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基本功的练习,扎实的基本功能够使学生的技术得到快速提高,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板鞋教学中,我采用先学基本步伐—二人按节奏走—三人按节奏走—多人走—快走—跑—快跑的教学步骤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目标、把握学习进度和目标达成的评价体系。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质疑,教师则积极引导,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得以充分发展。因此,在实施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例如,在踢毽子、打陀螺教学中,我只是教会学生一些基本方法,然后由学生分散进行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欢快、自由的教学氛围中尽情地学练,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又得到了发展。

5.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

每项传统体育项目都有一个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介绍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注意事项

1.树立体育意识

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民族体育意识,使学生关注体育文化,形成宏观的体育意识。

2.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

篇(7)

关键词:全球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危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不断落实,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促进了国家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但也为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西方体育项目的大行其道,吸引着青少年的眼球,这一西方体育文化的侵入,导致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面临非常严峻的危机,如何保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是亟待需要我们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危机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被我国各民族实践并创造出来的,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涉及到了养生、健身、娱乐、竞技等诸多方面,对人们的身心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受到外来体育项目与文化的侵袭,处于非常不利的局面,使得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问题。

(一) 发展危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领域也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面临日新月异的社会面貌和经济形势,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一部分,应该学会发展,学会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以及人们不断变化的品味与喜好,只有发展,才能够确保事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不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淘汰的结局。但是,具面前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来说,最大的障碍也是创新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和物质观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改变,人们多乐于接受更为先进的体育文化项目,而较难接受过于传统和保守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究其原因,是历史原因,以及吸引力不足所导致的。尽管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具有更丰富的内涵,且更加具有研究价值和发展价值,但是,我们必须要正确对待传统体育文化项目,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方法来解决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发展困境,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传承与保护。

(二) 增值危机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加具有时代代表性和历史研究价值,但是,传统体育项目的理论知识是相对薄弱的,流于形式,行为效果更加突出,且竞技价值较现代体育项目来说具有一定的缺陷,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现阶段的问题关键。随着社会节奏的逐渐加快,人们的生活需求也发生着一定的变化,同形式优美的艺术文化相比,人们更加热衷于紧张刺激的竞技体育项目,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享受精神上和身体上的释放,从而在活动中得到极大的满足。因此,中华民族传统无法需要增值,需要改变,必须要深层次挖掘和整理传统体育项目的意义和内涵,并附加更有吸引力的知识体系以及理论构架,在提升传统体育项目竞技性的同时,使传统体育项目更具有社会与市场竞争力,保持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和延续。

(三) 价值危机

经济社会全球化的今天,带动了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使人们能够接触到更为全面而广泛的体育文化项目,促进地区间的交流以及发展。但是,由于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导向同现代西方体育竞技文化价值观存在非常大的区别和差异,导致了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举步维艰。对于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来说,在创造之初,强调的是修身养性,天人合一,重视精神层次的追求,重视对身体素质的养成以及心灵品德的塑造,而西方竞技体育项目更加强调的是观赏性,强调体能消耗以及身体素质的养成,这同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但是,西方竞技体育项目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眼光和追求,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得到现代人的认可。尽管传统体育项目的精髓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和探究,但是,缺乏交流与沟通以及合理宣传手段的传统体育项目,显然无法同西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角逐,博取发展的有利形势。

二、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传承的合理建议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经过长期的完善与发展,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具有非常大的研究价值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作为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继承者,我们有必须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做好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工作,避免文化的流失与死亡,确保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延续,确保我国体育文化的与时俱进以及创新发展。

(一) 加强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宣传

传统体育发展与保护的重点在于,让更多人去认识和接受传统体育项目,让人们懂得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精髓,懂得如何去操作,如何去使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瑰宝,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延续。传统体育项目宣传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做的便是对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深层次分析和挖掘,挖掘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内涵和属性,并加以加工和包装,向我国居民进行普及和教育,并开展一定的传统体育项目学习和研究活动,帮助我国居民更好的了解及掌握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从而有效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发展。

(二) 重视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创新

事物的发展与延续离不开创新,创新是生产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更是文化发展与传承的关键因素。就目前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来说,创新力度的严重不足,制约着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会如何去创新,如何确保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生命力。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强调修身养性,敲掉天人合一,在提升个人身体素质的同时,净化人们的心灵,丰富人们的心理世界。传统体育项目缺乏的是紧张刺激而富有活力的画面,因而很少受到年轻一族的喜爱和欢迎。因此,传统体育项目应该重视对动作的补充以及对体育项目模式的规划,使传统体育项目有所改观,使传统体育项目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和需求。同时,我们在进行创新和发展中国体育的同时,也要重视传统体育文化精髓的不变,不舍弃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最终实现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健康发展、快速发展。

(三) 加强文化活动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传统体育文化项目同传统文化节日的互动与结合,对于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具有 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多数传统体育项目同我国传统节日都有着非常深的联系和关联,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节日,传统文化节日也能够在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促进中得到更进一步的宣传和普及。同时,民族风情园、民族旅游景区景点、传统节日文化节等等地区和活动,也应该进行传统体育项目的穿插和结合,以达到传统体育项目的宣传,丰富民族景区景点文化气氛的同时,推动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总结: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项目对于人们的身心发展也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促进中华民族历史瑰宝的发展,展示我国传统历史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风采。

参考文献:

[1] 白晋湘.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述评[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04) .

[2] 田祖国. 关于和谐社会条件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3] 崔乐泉. 民族传统体育新文化的构建——兼论体育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 体育文化导刊, 20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