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提升自身文学素养

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24 10:41: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提升自身文学素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提升自身文学素养

篇(1)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告诉我们:当人们的肚子里有大量的“墨水”,饱读诗书,自然才华横溢,高雅光彩。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文学素养极为重要。文学素养是教师思想、文化水平的直接体现,是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讲,教师的文学素养具有内隐和外显的双重性质,但又常常处于内隐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文学素养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展现出来,在言谈举止中流落出来。所以,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较高的文学素养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不断地拓展教学的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教师的文学素养对学生有一种美的熏陶和感受,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知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不断地调整和提升,促进自己文学素养的提升,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和观察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文学素养参差不齐。但对于绝大部分的语文教师而言,在日常生活中会阅读或者关注一些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但是,很少有教师会坚持每天阅读,将阅读作为一个日常的行为和习惯;经常写作的教师更是少数,尤其是对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日益浮躁,能够真正静下心来进行写作和创作的教师更是少数。所以,对于现代的语文教师而言,文学素养偏低是一个普遍的现状。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样的现状急需得到有效的改变。那么,是什么促使了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偏低的现状呢?

 

(一)高等师范院校教学的客观因素

 

当前,我国的绝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都来源于师范院校。按道理经过专业化的师范院校培养出的人才应当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但是,当前,在师范院校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往往偏重于一些文学史和文学理论,忽视学生对汉语言文字和文学的品读能力培养,从而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存在着文学素养偏低的现状,这类学生一旦涌入高中院校,其思维习惯也容易影响到高中学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文学素养偏低是师范院校培养存在问题的直接体现。

 

(二)教师自身具有惰性心理

 

对于很多公立院校的教师而言,一旦入职,将属于已经端上了“铁饭碗”,从而使得很多教师在入职以后,思维和行为习惯开始慢慢懒散,不再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往往过度依赖参考书,从不思考和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都是通过各种丰富的参考书对学生进行教学。长此以往,教师的思维惰性逐渐增强,无论是专业素养还是文学素养都会呈现逐渐衰退的局面,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教师教学压力大,无暇顾及阅读和写作

 

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面对高考的压力,很多教师更是感到力不从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已经花了不少心思。尤其是对于一些既有家庭又要工作的中年教师而言,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使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更甭谈什么阅读和写作。所以,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偏低,一方面还是源于教师压力较大,少读懒写,影响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提升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策略分析

 

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偏低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提升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刻不容缓。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知识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极为重要。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当怎样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明确阅读方向

 

教师文学素养的提升和长期大量的阅读密不可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不断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学校主管部门应当对教师的阅读进行一个详细的规划和研制,确保教师在日常行为中进行有效的阅读。例如,学校教育专家给教师开出一些专业化的阅读书目,或者根据教师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确保教师在日常行为中进行广泛的阅读,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文学素养。

 

(二)激励教师进行文学创作

 

写作是展现教师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校可以通过创办文学刊物的形式,激励教师写作。文学刊物的创作必须具有特色,且在每期的刊物中,要通过一些简单的评比激励教师的写作热情。例如,在每期刊物中,学校可以通过推选“本期人物”的方式,对一些喜好写作的教师进行一个人物概述,激励教师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让教师在日产生活中积极进行文学创作。长此以往,教师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教师自身要具有提升自己文学素养的意识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要彻底改变传统懒散的教学心理。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加强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建设,确保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断进步。

 

(四)学校加大培训力度

 

要想不断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学校需要多做努力。例如,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名师讲坛的方式,对大量的青年教师进行再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此外,学校可以设立青年教师比武的擂台,培养青年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解读能力,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文学素养和课堂教学效率息息相关。针对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低下的现状,笔者通过认真思考和分析,提出了提高高中语文教师文学素养的策略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培养;文学素养;策略

教师要结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注重开发学生语文潜能,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帮助学生在和谐、自主、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对语文知识内涵进行深入探索,有效彰显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语文文学素养的价值与内涵,为学生综合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教师要充分渗透文学素养培养的价值与内涵,激发学生自主培养的兴趣与动力,让学生在应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全面增强学生文学素养培养成效,助力学生快速掌握语文知识要点与重点,强化语文实践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在学科探究过程中掌握文学创作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初中生语文学习质量与水平。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作用

1.有利于理解作品背景。初中语文学科包含着丰富的文学作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多元化教学方法,多点位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使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有效提升课程学习兴趣与动力,积极开展多元化教学引导活动,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增强实践探究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在文学素养培养过程中,感受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通过文字阅读、内容感知、语言推敲等过程,获取文本创作的背景素材,增强学生对时代背景的感知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驾驭成效,保证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从文学作品欣赏的角度,理解作者创作的意图,与作者的创作情感产生共鸣,提升初中生对文本创作时代性的感知能力,更好地诠释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强化学生理解能力,对于增强学生语文学习成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教师要借助文学素养培养过程,帮助学生对文本背景更为清晰、透彻地了解,有效提高学生整体学习能力。2.有利于深入角色欣赏。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对文本内涵的剖析,帮助学生从角色欣赏的角度分析文本内容,掌握文本结构与主线,充分开展文字推敲与应用活动,让学生在作者对主人公的阐述过程中了解阅读文本的内涵与主题,帮助学生充分培养学科思维,强化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驾驭与应用成效,为学生高质量、全面性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奠定坚实基础。语文教材中分散着多种题材的文本内容,其中不乏具有代表性的角色内容。教师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增强学生阅读文本以及对人物角色的分析能力,促使学生在文学素养培养过程中,增强对角色的理解,凸显语文阅读文学性价值。3.有利于实现创新目标。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借助文学素养培养过程,有效打破现有教学模式的桎梏,积极开展语文创新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实践教学目标,为学生多元化,高效性开展学习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在培养学生文学素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在教学做合一的模式下,逐步提升对文本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按照正确的流程与方式展开探索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彰显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现状

1.学生对文学素养培养重视不足。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观察,分析出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对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视性不足,不能认识到文学素养培养的价值与内涵,导致学生在实践学习活动中难以开展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存在滞后性,不利于学生提高语文学习质量与水平。另外,学生受到信息时代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的认知思维受到信息化终端设备的影响,不能对语文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探究,使得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浮皮潦草,难以开展高质量、全面性的探索学习活动,从而降低学生整体学习技能。中学生处在情感、性格、能力发展的黄金期,在这一阶段,学生思想意识较为活跃,如果不能帮助学生坚定语文文学素养培养信念,就会在实践学习活动中导致学生存在认知偏差,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文学素养培养以外的学习活动中,不利于学生增强文学素养,培养专注力,导致学生整体学习水平降低。2.语文文学素养培养方法单一。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多元性、多样性,激发初中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索兴趣,使学生以兴趣为导向科学开展文学素养培养活动,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实践学习动力,彰显现代化教学的优势作用。但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却存在语文文学素养培养方法单一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开展实践探索、学习活动,导致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不足,难以结合具体知识点进行探索学习活动,使得学生整体学习技能降低。与此同时,文学素养培养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给学生一个认知过渡的过程,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的要点与重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竞争力,为学生高质量、多元化发展提供助力。初中生长期处在教学方法单一的环境下,不利于学生全面拓展文学思维、积累文学常识、提升文学内涵,从而降低学生整体学习成效,导致学生语文学科综合能力降低的问题。3.传统教学模式禁锢学生思想。教师在开展语文文学素养培养活动中,要通过实践教学经验,有效制定出详细的教学方法和方案,让学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逐步拓展文学思想培养成效,使得学生的实践学习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科学开展高质量、全面性的语文文学素养培养活动。但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却发现,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制约,导致教师在语文文学素养培养过程中束手束脚,不能以全面性、多元化开放性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活动,导致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存在不足,使得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思维受到禁锢,不能彰显语文教学中公开化、创新性的教学理念,造成学生在文学素养培养中过于形式化,难以激发学生增强自身文化底蕴的动力,从而大大降低学生整体学习技能。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建立文学素养意识。语文系统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现状,有效制定出完整、科学的教学方案,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语文文学素养培养中强化认知提升能力,积极开展多样性、多元化的教学引导活动,为学生扎实掌握知识要点与重点作好铺垫,全面增强学生实践学习综合能力,为学生深入掌握语文文学素养培养方法与路径奠定坚实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过程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思维拓展意识,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借助情境的烘托,提升自身质疑能力,强化学生探索动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五柳先生传》这篇古文学习时,教师要借助问题情境创设活动,激发学生对作者陶渊明的了解兴趣,让学生对陶渊明被称为“五柳先生”这一主题展开探索学习活动。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帮助学生解答作为一名有才华、有能力的古代著名诗人,对当时社会有哪些不满情绪;如何应用诗人的身份来替世人找寻公道。并且通过归隐田居的生活态度表露出作者不为功名利禄所折腰的高尚态度,以独特的视角与思想感受作者陶渊明被称为五柳先生的内涵,全面提升初中生对课文内容的质疑能力,促使学生在深入解读阅读文本中,有效培养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对古代诗人的崇高敬意,增强初中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促使语文教学活动得到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初中生文学素养。2.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升文学素养认知。语文学科内容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人文精神培养过程带动学生文学素养培养兴趣,使学生在具体知识点的探究过程中,从人文精神的视角进行分析与讨论,使学生的文学精神给养得到有效供给,促使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扎实掌握知识内涵,全面培养学科思维,更全面、更高效地展开语文实践学习活动,为学生多元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新颖的素材文本,值得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进行深入推敲与挖掘,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文本作品中,感受作者丰富的思想认知,找寻文本主旨思想,以精致、系统、全面的认知意识拓展学生实践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多元化、开放性的学习内容中培养人文精神,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重点与要点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全面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教材中《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实践探索兴趣,让学生在感受浓浓的父爱亲情的背景下,提升自身学习技能,有效培养文学素养,使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得到拓展,全面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技能。在《背影》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领会父子之间浓厚的亲情,学习作者对人物刻画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学会感恩与理解父母,增强自身对亲情的重视程度,在《背影》中通过对四次提到父亲的背影,作者四次流下泪水语句的分析过程,体现出作者对父亲浓浓的爱意,表现出父亲对作者深深的牵挂。在这样的人文精神培养过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作者创作思路的理解,促使学生跟随作者的写作主线,培养学生良好的共情意识,积极开展文学知识积累活动,提升初中生文学素养认知能力,拓展文学素养培养路径,全面增强初中生语文学习综合能力。3.拓展学生文学视野,培养良好创新精神。教师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文学素养培养为导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对基础知识、阅读理解、文本写作、口语交际、语文测试等学习环节产生浓厚兴趣,以文学的角度感受语文知识的形态,增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总结与推敲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学竞争力。同时,要结合学生实践学习特点,高质量、全面性展开语文系统性教学活动,让学生对知识重点与要点内容展开探索讨论,逐步更新语文学习架构与内涵,更全面、更权威地进行阅读文本角色赏析活动,使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进行探索学习,逐步增强对文本创作的作者熟悉程度,进而跟随作者情感创作脉络,加深自身文学素养培养成效,掌握文学素养培养路径,全面提升初中生语文学科核心竞争力。例如:在学习初中语文教材中《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这篇课文时,教师要通过有效拓展学生学习视野,帮助学生开启文学探索之旅。在丰富多彩、天马行空的文学世界里,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增强语文学习能力,进而全面、高效地展开语文实践学习活动,为学生综合性发展作好铺垫工作。教师运用动物园里的动物都有尾巴作为导入内容,衍生出人类没有尾巴这一客观事实,让学生对尾巴作用进行深入思考,促使学生以换位的角度想象人类拥有尾巴后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优势与劣势,在深入探究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这一主题后,有效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中形象的理解,使学生在丰富且多元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习的架构与主线,促使学生在文学素养培养过程中,锻炼辨别是非、明理识体的能力,全面增强学生语文学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日益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任务发生了改变,教师要结合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拓展过程,提高学生语文文学艺术水平,使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充分感受语文学科的本质与内涵,增强学生文学理解与开发能力,培养学生文学艺术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提升文学素养为目标,运用新颖、奇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与应用的综合能力,为学生逐步开展创新性学习过程作好铺垫,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竞争力,彰显语文文学素养培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碧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的编排特点与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吴冬梅.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20(10):65-66.

[3]朱雪莉.激活名著阅读品味经典魅力———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初探[J].家长,2021(08):123-124.

[4]张丽芬.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及其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3):125-126.

[5]符陈换.课本剧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中的运用———演名著引领学生读名著[J].课外语文,2021(31):119-121.

篇(3)

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然而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视不够,并且学生自身没有较强的意识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大学的英语教学,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第一,大学英语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语言技巧为主,以英语词汇、知识点、语法等为主要讲授内容,教师很少讲授到英美文学的知识,也较少布置有关文学阅读的任务,对于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培养非常不利。第二,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作为国家级考试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主要为英语语言自身的应用,但是对于英语文学方面没有很多的要求,影响着全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从学生角度来说,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兴趣不高,很少学生去阅读英语文学的相关资料,或者有兴趣但是英语能力不足,慢慢失去了对于英语文学的喜爱

二、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培养的策略

1.针对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现状,我们必须注重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从多方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课堂上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对于英语文学的兴趣。大学的英语课,多是大学英语的课程,很多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不感兴趣,对于英语文学的兴趣就更小。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注意学生文学的兴趣培养。在讲授教学内容时,继续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喜爱,恰当地为学生介绍文学作品,联系更多的文学信息,将教学内容与英美的文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兴趣。教学内容多介绍英语文学的相关知识,带领学生学会文学赏析、评论等。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都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容,教师讲授教学内容时比较偏重与英语语言的应用,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文学作品的赏析进行地很少。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教师可以讲课时注意突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学知识,在为学生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带领学生去学习如何赏析文学作品,对于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论,为学生推荐适合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获得更多的关于世界、人生的思考。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素养;优化策略

语文素养是评判一个人内涵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不仅能够显示出一个人语文功底的高低,而且更代表着一个人的文明素养。而在当代社会,语文素养不仅仅可以看作是评判个人素质的标准,更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时期,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每一位教育者都应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语文素养的基本含义

语文素养主要指的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具体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习惯以及思维能力等方面,同时语文素养还表现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从语文素养的基本含义可以看出,当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重视学生语文基本知识的获得,而且在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可见,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要是其具有较强的语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还应该具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化积淀。此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不仅为其学习其他科目奠定了基础,也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二、高中生语文素养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字功底相对较差

文字的掌握及运用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从当前大部分高中生对文字的掌握及运用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对文字的理解不都深入,对于疑难病句不能快速做出反应的现象。同时当前高中生的阅读及写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文字的应用能力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提升,具体表现在文字运用不够准确、语言的流畅度不够、思维缺乏条理性等方面,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高中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2.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缺乏是当前高中生语文素养中存在的又一主要问题,特别表现在写作方面,例如在练习以“情感”话题的作文时,许多学生选用的题材太过陈旧,反复使用“在下着瓢泼大雨的夜晚,妈妈独自一人背着发高烧的我,踩着泥泞小路去医院”这样类似的情景,显然给人一种缺乏想象力的印象,况且这样的叙事的写作手法从小学使用到高中,缺乏创新与突破,最终使得文章难以传达出细腻真挚的情感,同时这也使得学生的思维长期处于凝固状态,导致其观察力、想象力难以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熟练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加强语言的积累

在高中学习阶段,特别是对于一名高三的学生来说,提高其语文素养首先需要巩固其语文基础知识,任何一项能力的获得都离不开知识作为基础。虽然到高中阶段更重视的语文的人文性,但是在日常阅读、写作的练习中仍然离不开对字音、字形、语法、修辞、篇章结构等基本语文知识的掌握,只有将这些基础的语文知识牢记于心,才初步具备了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同时,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应重视语言的积累。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指出,高中生的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实质上在要求高中生加大阅读量的同时,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对感性语言材料的积累,从而在量的积累上产生质的飞跃。

2.熟练使用的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的获得离不开知识的积累,更离不开练习与实践。因此对一名高三学生来说,要提高其语言技能,仍需要从基本的查字典、朗读、默读、背诵、写字、作文等基础技能方面下功夫,同时还应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和语言表达方式,并且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升其思维能力,使其在语言表达时更具有规范性和逻辑性。此外,学生还应该掌握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学会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用恰当的语言技能,以增强其自身的语文素养。

3.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对于高三学生自身来说,应该督促自身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积极培养自身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从最基础的勤查语文工具书、书写整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等日常语文学习习惯入手,一点一点地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4.在生活实践中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

语文本就来源于生活,所以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自然是离不开生活与实践。从大部分的高中语文教材可以看出,其选材丰富而广泛,采用的表现手法也相对灵活自由,有触景生情,也有遇事感怀,之所以这些文章能够扣人心弦,主要还是因为作者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题材,并将其赋予自身的情感与体验,通过创造与想象使其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因此,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更应该让学生敢于去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使其创造力与想象力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激发与锻炼,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语文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塑造其健康人格。特别是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更能让学生在繁复的生活中静下心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美。

【参考文献】

[1]李鹤.在诗歌教学中培养高中生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孙雪梅.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现状实施路径

1高职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在时代不断发展过程中,对大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提高文化艺术素养教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借助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品格、气质以及修养等。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就是美育,可以与学生的审美需求相一致,将学生的精神能力提升上来,确保学生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高度一致和平衡,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比如欣赏一幅画,可以将烦恼抛到九霄云外。现阶段,在大学生基础素质中,文化艺术素养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发展和进步。要对中华历史文化进行充分了解,并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分挖掘出来,将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等提升上来,进一步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学生的人格健全化,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素养。如果人才能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益,彰显个人魅力,一旦文化艺术素养严重缺失,很难保障一流的人才质量。所以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文化艺术素养是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推动力量,借助文化艺术素养,可以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兴趣充分调动出来,同时还可以将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出来,灵活应对各种危机情况和丑恶事件,树立对客观事物正确的情感态度。

2高职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

2.1文化素养层面分析

现阶段,高职的招生现状决定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能力普遍偏低,而高职艺术专业学生文化底子更为薄弱,尤其是英语等基础科目。由于在专业术科考试期间普遍被“重专业、轻文化”的氛围所影响,因此进入大学后,他们仍旧没有转变思维,甚至认为文化课程的学习可有可无,殊不知文化素养决定了艺术修养的广度与艺术内涵的维度。因此,高职艺术生很难满足高职文化艺术素养教育需求。

2.2综合素质层面分析

从高职艺术专业学生普遍之学情来看,学生对专业课程较为重视,能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他们忽视了自身在人际交往的能力、自身素质拓展等方面的能力。以高职舞蹈专业学生为例,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仅仅以掌握技术动作为目的,往往没有对舞蹈艺术本身的理论体系进行充分了解,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辩证思维,综合素质薄弱,直接造成艺术形象的塑造和艺术表现能力的重复单一,是目前高职在培养艺术人才综合素养层面一个显著的问题。

2.3文学修养层面分析

一般来说,艺术和文学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文学修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这直接影响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1]。基于此,如果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学修养难以保证,将会导致自身专业课程学习难度的增加,很难将艺术背后的内涵充分挖掘出来,也无法将文化内涵纳入到艺术作品的创作之中,进而很难将艺术内涵充分传达出来。

3高职文化艺术素养教育的实施路径

3.1合理引导,提升文化素养

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要对专业课程与其他文化课程学习进行合理安排。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比如文学、美学等[2],需指出的是,高职教育和学课教育是有区别的,教师团队必须依据学生的学情,尊重客观事实,合理引导,如定期邀请艺术家进行人文类文化讲座,帮助艺术专业学生形成全面的价值观念。通过加强学生基础文化修养的培养,可以将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开来,告诉他们,一个成功的“学艺人”,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文化素养决定艺术表现的深度和广度。

3.2合理布局,提高文学修养

通过对学生实际学情进行客观分析,要确保文学修养方案制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针对高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普遍较弱这一特点,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设沟通、交流、表达的课程,这也意味着要同步提升他们在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因为事实证明,在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的前提下,对于艺术专业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3全员育人,提高内在思想素质

在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将学生的心灵唤醒起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高职院校要定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将学生的道德修养、职业素质提升上来[3]。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引导作用比较强化,对价值观念的形成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要求学生要树立高度的自律意识,推动学生综合、全面地发展。

3.4统筹兼顾,充分开发教学资源

对于艺术教育管理者来说,要注重将学生的艺术趣味性提升上来,并加强艺术专业课程的设置,不断提高艺术专业课程的艺术趣味性。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如果涉及到简单的技术性艺术训练课程,要注重对相关艺术方面的文化课程进行增设。在课程实践教学中,对于艺术专业学生来说,要基于横向视角,对多个学科进行对比和分析,并将学生的艺术学习创造性激发出来,更好地挖掘出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底蕴,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修养[4]。同时,艺术专业教育管理者,还要注重艺术与文化课堂讲座的开设,加强与其他艺术院校之间的交流,将学生的交流热情充分发挥出来,实现艺术和文化的高效统一和一致。此外,对于艺术专业学生来说,还要将自身的艺术情趣提升上来,将现代化艺术观念渗透到位,并对多学科的知识进行充分了解。在现代社会中,艺术专业学生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并具备生存发展的能力。

篇(6)

关键词:英美文学;人文素养;培养

在时代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重视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英美文学教学以及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1.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

英美文学是一部分高等院校的重要课程。大学生通过学习英美文学,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更可以提升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也都能获得显著提升。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英美文化课程也获得相应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开展英美文学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在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体系中,英美文学的教学有众多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等院校缺乏对英美文学教学足够的重视。在课程设置方面,将英美文学作为一门选修课,以往的小班讨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大班讲座的形式。其次,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英美文学较之于古代文学以及现代文学,教师在知识储备以及综合素质方面都还有待提升,需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再次,在开展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一直沿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教师采用填鸭式以及讲座式的教学方式,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了对英美文学的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沉闷。最后,教师在进行英美文学教学的过程中,虽然重视传授英美文学作品的文法或者是语言知识,但严重忽视对作品深层次的内涵的挖掘,这也成为阻碍英美文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高等院校要想改变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2.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里要论述的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是指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个性塑造以及道德情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教育水平日益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断提高。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其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挑战,一方面大学生应当适应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另一方面还需要具有国外相关领域的人文知识以及素养。所以,在高校的英美文化课堂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向大学生传播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民族习俗等。

二、英美文学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1.开阔大学生的视野

英美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英美国家的语言精髓,学生通过对英美国家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可以获得直接的英语语言材料,深切地感受到英美文学所蕴含的无穷魅力,还可以大大地提升英语水平。此外,文学作品往往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以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尤其是某些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更是对国家以及民族的社会现实、风土人情的反映。因此,大学生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对英美国家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地理、政治等方面有全方位的理解,使视野更加开阔。

2.提高大学生的品位

英美文学中,不乏优秀的作者及作品,如莎士比亚、马克・吐温、弥尔顿等。大学生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以及品位,对自我进行不断的完善。此外,文学作品本身具有非常好的教化功能,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增长智慧,获得心灵上的启迪,净化灵魂,提高情操。与此同时,英美文学中塑造出的众多典型的人物形象,为大学生树立起了良好的榜样,使其具备坚强勇敢、美好善良等优秀品质。例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一作品,便传达出对冒险精神的推崇。

3.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求大学生能灵活、熟练地应用英语知识进行沟通与交流,更需要他们成为综合型、复合型的人才。所以,高等院校应提高对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英美文学作品涉及英美国家的各个方面以及领域的知识。在学习英美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对西方各国的文化知识有充分了解,另一方面则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大学生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站在中国文化的角度上对西方文化进行审视,从中发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提升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现阶段,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对跨文化人才的需求较大。其中,培养跨文化意识是培养跨文化英语人才的重要一环。

三、英美文学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措施

1.提高对英美文学的认识

现阶段,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呈现出功利化的倾向,忽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高等院校在开展英美文学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应当对课程的性质以及宗旨有个重新的认识,意识到英美文学课程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以及文化知识方面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文学审美品位,让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显著的提升。

英美文学教学一方面能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解英美文学教学的课程性质及目标,不仅让学生掌握英语专业知识,更要引领大学生认真品读文学作品,加深对文学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让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学习以及阅读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精神。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体系中,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办学质量的好坏,而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的高低,则会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英美文学专业的教师应当不断地丰富自身,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高等院校应当密切与国外高校学术方面的沟通与交流,为英美文学的专业教学构建更多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提升教学队伍的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

3.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课程内容,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专业教师改变落后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合理、科学地安排教学实践,创新英美文学的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英美文学课程,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人文精神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夏庚华.英美文学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140-142.

篇(7)

(一)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文学素养的培养在语文课程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肯定与青睐。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语文学科的建设,更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之一。

“文学”素养,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素养”一词中的“素”在《辞海》上的解释是有“向来”之意,故“素养”一般指平时的修养和训练,是人们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有很多人认为文学素养只对应那些从事文学创作、文学科研的人,但随着教育的改革,文学素养已经深入到教育,包括基础教育的语文课程之中。本课题所探讨的学生文学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特别是在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中所获得的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素养。

如何实施文学教育,使之超越单一的语文工具论,培养学生基于人的终身需要以及和谐发展所必备的文学素养,是语文教师一直在关注和积极解决的教学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在内地新疆班学生的语文教学中还是一个全新的问题。首先,内地新疆班学生相较于内地本地学生而言,语文基础不够扎实,所以学生们更多地着眼于如何学好语文本体知识,如何解决阅读和写作的具体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很多时候也关注学生的工具性操练,完成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高考语文成绩,所以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同类的本地学生相比显得贫瘠。其次,在现今的大数据时代下,现阶段的内地新疆班高中学生又有新的特征,他们普遍比原来的内地民族班学生具有更宽广的视野,更求知的心态,学生具备文学素养提升的可能性,也有这种迫切的需求。第三,内地新疆班学生的语文水平有着较大的两极分化,怎样符合每一种学生对于提升文学素养的期待也是一个新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1]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可见,文学素养的提高和学生语文学习的习得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其次,文学从古至今一直是最重要的艺术类型之一,在文质兼美的文章中涉猎,从中挖掘美,引导学生鉴赏美,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思想上的体悟。

第三,在针对内地新疆班学生的德育教育上,爱国情怀、民族团结、公民道德这几方面一直是基础点和关键点。其实,德育教育并非只有说教和文件解读,文学也会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文学素养的提升需要学生大量的阅读,多方面、多角度的涉猎。在文化比较、文学鉴赏方面的落实中,学生可以达成对中华文明和学生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知,感受祖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这无疑是实现德育目标的一条有效路径。

第四,文学的功能是作用于人的灵魂的,文学阅读影响着青少年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文学素养的提升不仅仅作用于内地新疆班学生的高中学习,对其整体的生涯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影响。在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关于开展满足中学民族班学生文化需求的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对民族班学生的教育既要能满足他们课内课外需求,更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2]

(三)研究概况

本课题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新疆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20份,涉及三个年级的学生,回收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为84.2%。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学生概况,学生对自身文学素养的认识,对提升文学素养的需求度,提升文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对阅读文学经典作品的态度,对学校课堂课程设置的想法等六个方面共23题。在对文学素养的自身认识方面,问卷主要涉及学生对“文学素养”概念的理解,学生对自我现阶段文学素养的满意度,是否喜欢阅读,是否有计划地进行阅读等方面的信息;在提升文学素养的需求度和现阶段主要途径方面,问卷主要考察学生对提升文学素养有着怎样的需求,需求的迫切度是否高,作为新疆班学生在内地生活学习时在文学素养的培养方面有着怎样的便利和局限等问题;在对阅读文学经典作品的态度方面,主要考察现阶段的内地新疆班学生对于经典作品的定义,阅读经典作品的频率,阅读经典作品的感受等等;在对学校课堂课程设置的想法方面,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现阶段语文课程中是否有文学素养的渗透,对于文学素养培养的满意度的调查,并从学生处收集关于校内有关课程设置的合理度以及对在校内提升文学素养的可能性等信息。

二、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文学素养的现状及特点

(一)内地新疆班学生在文学素养方面的提升空间大

内地新疆高中班的招生条件明确规定:“学生须品学兼优,汉语文成绩须达到良好以上。”[3] ?P者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群体中每人每年平均阅读约24本书,阅读量大的学生可达每年约100本,90%以上的同学都希望在高中阶段增长阅读量,提升自我的文学素养。同时,以上海交大附中为代表的内地办班学校优质的图书馆资源,方便的网络图书馆资源也提供了学生阅读的便利条件,使得学生在提升文学素养上有较大的空间和发展性。

同时,随着近两年来学生语文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很多内地办班学校开始在语文学科学制上进行改革,以上海交大附中为例,从原来的预科、高一、高二、高三的四年分布模式改为高一、高二、高三、高三的四年分布模式,提升了教学难度,拓宽了教学广度,每学期都选拔学有余力的新疆班学生进入本地学生班级入读,以提升学生的见识和素养。如今在校的新疆班学生在经过过渡期之后已完全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语文成绩比起前几届的新疆高中班有了飞跃,这也使得提升现阶段学生的文学素养变得更可行。

(二)学生文学积累情况较弱

据调查统计,上海交大附中新疆班的学生阅读量约为每人每年24本,看似比较乐观,但仔细分析之后,发现学生阅读的多是《读者》《青年文摘》《故事会》这类周刊、月刊的休闲读物,或者流行小说,这类书籍作品显然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营养和价值。而大量文史哲经典则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对所看书籍仅仅停留在了解故事梗概、人物情感等浅层方面,离真正的欣赏作品差得很远。调查还发现,学生在阅读时几乎没有做标注的习惯,更不用提阅读之后的读书笔记的撰写。阅读时圈划和阅读后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养成阅读中和阅读后的好习惯才能真正对一个人的文学素养的提升带来深刻影响。

(三)学生文学素养两级分化严重

首先,在本体的语文成绩上,学生之间就存在相当严重的两极分化。优秀的学生可以直接插入交大附中本地学生班级并且成绩在平行班中名列前茅,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却连最基本的课文都存在看不懂的情况,每次考试的分数也停留在比平均分低近30分的水平。

其次,在文学类作业的完成度上,也是差异明显。诸如课前的文学作品介绍,每周的好文摘抄等口头和书面作业,有的同学演讲滔滔不绝,介绍给大家的书籍纵观文史哲,并能从容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深度见解,每周的好文摘抄上也总能看到令人欣喜的表现。而有的同学介绍的书籍还停留在休闲读物或是童话上,两者的差距甚是明显。

再次,在阅读量上,阅读量多的同学是阅读贫瘠同学的30倍之多。可见在新疆内地高中班学生群体中文学素养的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四)学生对流行文学关注度高

在调查中,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是纸质阅读,但随着手机的普遍应用和Kindle等阅读器的横空出世,网络阅读的方式也渐趋成为学生的主要阅读方式之一。但须注意的是,学生在网络阅读上主要关注流行文化,网络言情小说、玄怪小说等新型文学载体,相反地,学生越来越不愿意阅读中外经典作品。同时令人唏嘘的是,调查中只有20%的学生会关注到本民族的经典文学作品,相当多的学生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趋势显得并不感兴趣。

(五)阅读层次浅,实用性、功利性目的强

调查显示,学生阅读量排名第一的是小说类读物,因为浅显易懂,轻松易读。第二的就是和平时学习有关的各类教辅书籍,类似各种真题集、试题精编、古文讲解、作文高参等,同时,成功学,怎样成功这类的励志型书籍也排列于学生的阅读量的前位,这反映出学生的阅读带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一定的功利性,而不是为了欣赏去阅读。

三、现阶段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文学素养提升策略

在明晰了内地新疆高中班学生现阶段文学素养的现状之后,更为重要的是根据现状找到具体的提升策略。笔者任教新疆班多年,进行了文学素养提升方法的实践,并根据实践提出“三层金字塔”提升模式(即广泛阅读、分层引导、实践锻炼)(见下图),希望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践锻炼

分层引导

广泛阅读]

(一)广泛阅读,为提升文学素养打下深厚基础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认为: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文学教育是审美教育,审美的教育要通过体验来完成。文学教育的目的要使学生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初步具有文学欣赏能力。使学生经受文学形象的感受和构建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才是最关键的文学教育目标。

要实现文学教育的目标,则首先要让学生“读”。文学作品的意?N要在“读”中去感受,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和他读过的文学作品多少、读过哪类作品有关。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谈不上质量。 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可以使学生揣摩文辞,领悟作品的神形之美。能体验情感意境,感受美的熏陶,陶冶性情,净化灵魂,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下坚实的基础。

1.作品推荐

学生由于年龄和生理的限制,往往不能选择合适的阅读对象,新疆班学生更有这方面的困扰,而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笔者尝试在教学中发挥“导读”的作用。首先,针对课本中出现的经典作品,文史哲大家,笔者会根据自己对作品和作家的理解,讲解作品的长处,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较清晰的概念和基本的理解,从而产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 其次,每周会为新疆班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层次的作品,作品涉及多个国家,涉及各种体裁。

2.开设阅读欣赏课

现在的学生被快节奏的生活和重负担的考试测验所绑架,他们习惯于走马观花,习惯于不求甚解,所以,我们有必要做出语文课堂上的改革。笔者在传统的一周5节至6节的课程中抽出1―2节作为阅读欣赏课,设置语文主题阅读,学生通过欣赏、分享、诵读、比较、模仿等方式,深入解读文学作品。

3.注重读书笔记,养成阅读好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传统的、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笔者不仅在不同时期引导学生写读后感、模仿场面描写、引用经典句子等,每周、每月也会布置相应的阅读笔记作业,并在批改后在阅读欣赏课上与学生交流体会。只有这种读写结合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二)分层引导,培养文学审美思维

文学审美思维是指主体在听、说、读、写活动中与言语同步展开的审美思维活动和思维能力,它包括对文本对象、情境等的辨识、判断、感知、领悟,思路的确定与调整等等。审美思维相当于学生的文学智商,良好审美思维的培养,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文学素养。但由于在调查中已发现学生在文学素养方面的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并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提升需求,所以针对学生进行分层引导,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1.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培养文学审美思维,前提是需要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能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及表达方式的运用。然而,对于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而言,离这个“前提”的要求本身就有一定距离。针对这些学生,教师需要有意识地进行方法的指导。同时,针对这些学生,在推荐文学作品时也需要推荐一些趣味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读本,在培养阅读兴趣的过程中增大他们的阅读量。

2.针对基础一般的学生

教师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化为解疑咨询指导,慢慢培养这些学生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习惯,积极创造最佳条件,促使学生达到他所能及的最佳状态,帮助个体发现与真正的自我更协调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营造促进学习成长的氛围。在指导学生时,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完成认真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之后,注重让学生思考,向心灵深处寻找与文学作品共鸣的点。我们向学生推荐作品时,也要注意作品的经典性和代表性。

3.针对基础较为良好的学生

需要注意提升这些学生体验情感意境,感受文学美的熏陶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对意境进行分析,感受作家所创造的这种美的意境,可以使学生受到作家感情的感染,得到一种难以言传的艺术享受。在推荐文学作品方面,则着力推荐较有深度的读本,并以大文化的视野作为引导的方向,鼓励他们与老师分享他们阅读后的感受与观点,或是让他们将所思所想写成读书笔记,尝试投稿。

(三)加强实践锻炼,提高文学素养

1.开设周末特色实践班

为提高新疆内地高中班学生的生活丰富性,也为了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我们在周末特别为他们开设了课本剧、演讲、朗诵等文学素养类特色课程,邀请专业讲师为学生授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在周末时光中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加以选择,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2.鼓励学生撰写社会科学、文学类课题

上海交大附中鼓励在校学生进行课题的申报和撰写,针对这一优势资源,我们鼓励新疆班的学生多从社会科学方向出发,从文学作品出发,进行文学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求达到自我的提升。

3.开展习作展示和优秀文集汇编工作

学生习作后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相互评改、相互鞭策,培养学生成功欲,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真正体现出“学为所用”的价值观。同时汇编学生的优秀作品,将学生习作编成报纸、文集,向各类能发表学生作品的报刊社投稿。作品展示活动能进一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与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可以在生活语言环境中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审美情趣,形成和发展文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