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3 10:51: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工业化施工技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内涵;现状;方略
由于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对建筑行业的质量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建筑工艺理念已经跟不上国家发展的步伐,所以必须对建筑进行改革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必然会促进建筑业的发展,也是建筑业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1 建筑工业化内涵
建筑工业化的概念最早是由西方国家提出来了,其含义无非就是把建筑行业也变成工业化发展,由原先的小规模的手工建筑变成大规模的有效率的工厂化建筑。使现在杂乱的房屋建筑能够具有统一标准,这样就可以把建筑用材放在工厂进行批量生产,这就是建筑工业化的一个方面。
比如现在广受建筑业喜爱的预制板梁装配,它不仅可以保证预制件的质量,也为工程节约了工期,但这说明这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趋势,但是预制件并不能完全的替代现浇。所以在建筑施工中我们要尽可能的使用预制件,但是现浇的技术工艺也是不能被摒弃的。
2 目前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在工业化发展中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量到质,建筑工业化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在下面就建筑工业化目前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做一些描述。
2.1 政策扶持机制还不够健全
缺少顶层设计。我国政府虽然大力的提倡推广建筑工业化,但是目前我国对建筑工业化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国策,各地政府机关的扶持机制没有系统的规划及激励治理措施,缺少长远的规划;缺少相应的管理机制。建筑行业一般规模大工期长,这就需要各个单位相互合作,比如说设计方,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参建部门多的特点给建筑管理带来了难度,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项目出现问题。目前虽然各地政府在不断的解决各种问题,但是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特点,目前还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
2.2 设计技术体系还没有完善
设计体系由于一些原因,在工业化发展中缓慢,这往往导致设计与加工及装配在一些环节产生脱节,这就会造成工期延误和质量下降,成为工业化发展的一大弊端。设计体系在发展过程中更倾向于装配的设计,但在室内设计等方面发展甚少,这成为设计体系不完善的另一大的原因。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创新力不够。
2.3 舆论宣传还不够全面准确
大家普遍认为工业化建筑抗震能力不好,但是日本的几大地震都证明了工业化房屋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认为工业化建筑是低质量的建筑,认为大多数的安置房才会采用工业化建筑,但是工业化建筑加上一些其他的新技术使用,建造的工业化建筑是高质量现代化建筑;认为工业化建筑是单一的,没有什么创新,其实我们所说的标准化建筑是指建筑产品的模块模数标准化设计,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将这些不同的模块进行组合和拼接,将其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2.4 关键技术及集成技术尚不成熟
从设计、生产到装配、装饰使用,系统的集成性程度低;建筑产品相应的配件发展没有得到重视,其发展缓慢,阻碍了整个装配件的发展。系统构思不够完善,在选用装配构件时没有充分考虑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不便。
2.5 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还不配套,施工难度大
我国工业化建筑的施工技术起步相对比较晚,由于施工专用机械的短缺,使施工方案不尽完善,施工技术与施工机械的不配套,导致施工强度增加,熟练劳动力短缺,在工期较紧张的情况下,无法满足现场施工生产的需要,这无疑会给施工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
3 优化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策略与方向
3.1 加快完善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政策扶持机制
首先应该做好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顶层设计。政府部门做好带头作用,该放权时放权,该管理时管理,松紧有度。无论是从立法上还是政策上都要激励其发展,同时可以让房地产行业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其次应该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都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提高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管理机制,积极推动EPC管理模式的发展。
3.2 采用新的施工工艺
新的施工工艺是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举措。目前建筑行业中现浇作业占了施工的主导地位,而工业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装配式构件。因此新工艺不仅是对现浇作业的要求更是对装配件的要求。发展新型的装配式产品可以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率。但是新工艺不仅是对装配构件主体结构进行改良,同时对装修等配件也进行改良,实现装配式构件的一体化发展优化。
3.3 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集成技术体系构建
集成技术体系的构建,有两个方面需要重视。一是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另一方面则是集成系统的完善。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哪些是我们研究的目标,其次关键技术路线的每一步都应该制定一系列的技术标准,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在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关键技术集成系统进行不断的优化。
3.4 注重市场化引导
在建筑工业化发展中,不仅要利用好“看的见的手”,同时也要利用好“看不见的手”。注重市场的引导作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建筑风格,我们要因地制宜。促使建筑工业化的效益达到最好,对国家的发展最有利。对不同的工业配件进行分类使用,发挥它们的最大效益。预支构件厂应该对全社会开放,这样就会增大装配厂的竞争力,通过标准化的生产,加上市场的引导,肯定会促进预制场的发展,乃至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4 结语
目前,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新型建筑行业工业化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出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政府和市场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各自采取不同的方式来促进其发展。我相信建筑业肯定能够抓住此次机遇,得到大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迎来一个新的春天。使我国建筑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 潘志宏,李爱群.住宅建筑工业化新型住宅结构体系[J].施工技术, 2008(2).
“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筑业占我国全社会总能耗的1/3,浪费极其严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耗能比例还将上升。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我国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在建筑业必须大力推广“绿色建筑”。2013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制定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标志着绿色建筑已成为最高级别的战略共识。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适用和高效的居住、工作、生活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将遵循绿色、循环、低碳的思路,以促进全社会在更高层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应用标志着我国建筑业将面临一场新的革命,它不仅对建筑的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施工、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从事建筑工程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包括:发展工程总承包、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IM)、发展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材等几个方面。绿色建筑要求学生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既要懂结构工程和施工技术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要掌握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同时具备通过信息化手段将建筑全过程进行整合的能力。加强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的探索、开发与研究,将绿色建筑理念及相关知识融入专业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绿色建筑的内涵,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专业层面上学习绿色建筑的相关知识,结合建筑业发展前沿和绿色建筑的生产实践,掌握先进的专业技能,将对绿色建筑的发展、学生的就业以及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绿色建筑理念与专业教学融合的探索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广东省第一批高职重点建设专业,为满足广东省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绿色节能技术创新及走向国际建筑市场的需要,以绿色建筑为特色,将绿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建筑工业化、绿色建材的理念及知识和绿色建筑节能构造及施工技术推广有机地融入到了人才培养计划及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不断推进课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的核心的理念是各阶段的技术信息共享,贯通建筑设计、工程施工以及运营维护等阶段,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技术,在可持续设计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并对提升绿色施工的设计和施工效率,改进绿色施工项目的管理模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BIM技术的应用可缩短约8成的造价估算所需时间,且使造价估算的精度控制大幅提高,消除约4成预算外的更改。通过BIM的三维模型技术,在施工前发现并解决冲突,可以有效降低合同价格,使项目工期缩短,尽快实现投资回报。学院在2011年即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学校提供场地、设备,企业方提供软件和技术,建成BIM校外实训基地,开发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课程。BIM教学资源库及实训基地的建设,完成了将BIM技术与《建筑制图》《房屋建筑构造》等课程的融合式教学,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兴趣爱好安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虚拟建造、工程造价确定等实践项目,并通过完成虚拟的BIM咨询项目,使学生体验到BIM咨询服务的全过程工作方法,为今后真实项目的参与和实施打下基础。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在校企双方的指导教师共同指导下参与真实的BIM咨询项目,至今共完成39项,包括“慈溪大剧院”“蚌埠博物馆”等,共同培养具备“工程能力+BIM能力”的人才。BIM教学基地建成至今也培养了一批具有BIM技术的骨干教师,多次为设计院、施工企业进行BIM技术培训同时完成BIM省培项目2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将建筑工业化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建筑工业化是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建筑的工业化是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的十大重点任务之一。建筑工业化是主要指建筑设计的标准化、构配件生产的工厂化、建筑施工机械化和施工组织管理科学化四个方面。建筑工业化是按照大工业的生产方式,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对建筑业进行改造,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使建筑业从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现场人工湿作业及手工业生产方式,过渡到以工厂化生产制造为基础,运用预制混凝土结构(PC)构件在现场以高度机械化的方法施工的大工业生产轨道上,使建筑业从目前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实现文明施工、保护环境的目的。建筑工业化区别于传统建筑业设计与建造环节分离的特点,体现出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是设计施工一体化的生产方式,具有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成本可控、进度可控的优势,且工业化建筑施工现场没有传统建筑施工现场的粉尘、噪音、污水等污染。由于目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材滞后于新的国家设计和施工规范,为此,学校采取了多种方式将建筑工业化融入日常教学中。首先,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和补充,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了建筑工程技术新进展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可以接触到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了解到行业发展的前景,从而对建筑工业化有初步的认识。其次,将建筑工业化的相关内容融入相应的课程体系中,如,在《建筑工程概论》课程中对工业化建筑的起源、具体特征、特点、建筑方式和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详细的讲解,观看我国建筑工业化住宅视频等,让学生了解新型的结构体系,包括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和钢结构体系的特点;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中增加了组合式预制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预埋件设计等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课程中增加了预制装配式住宅和装配整体式住宅的建造方式,内容有施工工序的特点、施工中的关键点、预制配件的吊装计算和施土组织设计等内容,还介绍了现场建造的工业化住宅,如,大模板住宅、滑升模板住宅和隧道模板住宅等;此外,在《房屋建筑构造》课程讲授中介绍模数等标准化设计的内容。第三,确定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关于建筑工业化理论及实训课程的开发,开设选修课,使学校建筑工程技术学院的学生行业视野更加开阔,能够了解国家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广方向,对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认识更进一步,从而主动涉猎相关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工作和深造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最后,在条件允许时,学院还安排学生在工业化建筑工地进行参观,鼓励学生到相关建筑工地进行实习、实训。
3.将绿色建筑节能构造及绿色建材发展与应用融入教学过程
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建立龙信建筑工业化发展模式的核心不是PC,不是吊装,核心在于技术、管理、流程和标准的建立,要实现从“传统建筑承包商”向“建筑产业现代化整体服务商”转变,才能成为中国式“鹿岛”,建筑业的“苹果”。
龙信建设集团作为传统的建筑企业,抓住改制的机遇发展而壮大,在如今全球倡导绿色建筑的浪潮中,以建筑工业化为突破点,坚持转型升级不转行,坚持建筑为主业不动摇。龙信集团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核心分为住宅全装修工业化和主体结构工业化。住宅全装修工业化分为模块化拼装式装修技术和CSI住宅技术,主体结构工业化则又分为住宅中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和公共建筑中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龙信集团工业化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94年开始的住宅全装修的探索。在全装修住宅中推进模块化设计及拼装式施工。管理模式中推行 “研发、设计、施工、服务”一体化,实现建筑装修设计一体化、土建装修施工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同时主编了行业标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第二阶段:2008年开始进行研究与实践的CSI住宅。CSI住宅是国家重点推进的住宅工业化技术。CSI直观理解为“中国的结构支撑体一填充体住宅体系”。CSI住宅外部结构支撑体采用高耐久性材料,延长住宅的使用寿命。层高在现有室内净高的基础上增加200—300mm作为架空地板层,各种管线铺设在架空层内,相当于每户增加一个管道层,实现了同层排水;土建施工时厨房、卫生间、内隔墙不定位,住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安放。
CSI住宅内部的填充体具有可变性。这些部品可以通过标准化、系列化,实现工厂化生产,以减少现场作业,确保产品质量。龙信集团参与了《CSI住宅建设技术导则》的编制工作,同时在自己开发的小区内进行了CSI构造房的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2010年开始与东南大学、日本鹿岛、中国建科院合作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研发及应用。建筑工业化目前不仅限于装配式混凝土(PC),也不等同于主体结构工业化,应该考虑整个建筑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发展,要从建筑材料开始,包括材料、设备、设计、研发、施工、安装及运行等全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通盘考虑,内外装修一体化,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全面发展来认识建筑工业化。
建筑产业现代化就是用工业化的方式,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实现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建筑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过程管理信息化。统计表明,建筑产业现代化比传统施工节能20%、节水63%、减少建筑垃圾91%、节约工期40%、减少用工35%,渗漏空鼓等质量通病减少90%,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标准化设计的核心是建立标准化的单元。不同于早期标准化设计中仅是某一方面的模数化设计或标准图集,受益于信息化的运用,尤其是BIM技术的应用,其强大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能力突破了原有的局限性,更利于建立标准化的单元,实现建造过程中的重复使用。
二是部品生产工厂化。这是建筑工业化的主要环节。对于目前最为火热的“工厂化”,很多人的认识都止步于建筑部品生产的工厂化,其实主体结构的工厂化才是最根本的问题。主体结构的工厂化实现毫米级误差控制,同时还实现了装修部品的标准化。真正的工业化建筑,要在生产方式上实现变革,而不仅局限于预制率的多少。
三是建筑施工装配化。装配化施工中的核心在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两个层面,特别是管理层面,工业化运行模式有别于传统形式。相对于目前层层分包的模式,建筑工业化更提倡“EPC”模式,即工程总承包模式,确切的说,这是建筑工业化初级阶段主要倡导的一种模式。作为一体化模式,EPC实现了设计、生产、施工的一体化,使项目设计更加优化,有利于实现建造过程的资源整合、技术集成,以及效益最大化。通过EPC模式,能真正把技术固化下来,进而形成集成技术,实现全过程的资源优化。
四是结构装修一体化。即从设计阶段开始,与构件的生产、制作,与装配化施工一体化来完成,也就是实现与主体结构的一体化,而不是现在毛坯房交工后再着手装修。
五是过程管理信息化。即建筑全过程的信息化,设计伊始就要建立信息模型,各专业利用这一信息平台协同作业,图纸进入工厂后再次进行优化,在装配阶段也需要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同时,构件中装有芯片,利于质量跟踪。可以说,BIM技术的广泛应用会加速工程建设逐步向工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龙信集团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
案例1:老年公寓。一是采用BIM技术并创国内五个第一。建设成为国内第个建筑高度达到88米的预制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采用CSI体系进行内装修的预制装配式公共建筑。卫生间、厨房采用整体安装;建设成为国内第个总体装配率(含内部装修装配率)达到了80%的公共建筑;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在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引入BIM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的预制装配公共建筑;建设成为国内第一个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如表1所示)
二是创立社区养老模式。目前国内养老产业可以归纳成9073,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龙信集团通过对国内外老年住宅开发、建设和服务模式的深入研究和调查,在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下,思考如何使“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成为现实。龙信创立了国内先进的养老模式,即“社区养老模式”,实现“一碗汤的距离”、“候鸟式”、“一站式”的服务。
案例2:南通政务中心停车综合楼,实现工业化与绿色建筑的深度融合。项目概况:南通市政务中心北侧停车综合楼项目由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承接。项目总建筑面积48972.21m2,地上总建筑面积42085.27m2,地下总建筑面积6886.94m2,抗震7度,总高度为63.3米,共十六层。地下室部分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二层结构及以上为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采用工厂预制结构梁、板、柱至现场直接吊装施工,使传统建筑向工厂化、工业化发展。
项目科技创新;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屋顶太阳能、挂壁式光伏板与窗户一体化;内外填充墙采用成品隔墙板(ALC):装修与土建结构一体化设计、施工:雨水收集回收用于灌溉绿化;全过程信息化管理(BIM技术)。
项目总体目标: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工程、江苏省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三星)、江苏省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
项目总结:一是南通政务中心综合停车楼项目为南通首个工业化装配式公建项目,为江苏建筑业的转型升级起到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二是此项目为绿色三星级建筑,体现低碳、减排、节能环保,在工期缩短一半的同时,为政府公建项目开辟了新途径;三是此项目的承接,是龙信公司加速转型升级步伐的重要一步,公司借机整合内部资源,完成设计、研发、生产、总包、经营等各个环节,开辟龙信工业化模式,大幅提升龙信总包的竞争力;四是此项目以管理信息化为抓手,BIM技术、信息化全过程贯穿整个项目始终,建立龙信企业级BIM平台,逐步向工业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龙信工业化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
经营模式——两面市场模型。第一步:整合公司内外资源,打造一个两面市场,形成独特的、成熟、稳定的商业模式。龙信公司自从93年进军上海开始至今23个春秋,对总承包经验的积累、总结,对开发商和小业主的需求非常明确。利用公司总承包和房地产这两块平台,由研发设计牵头,将建筑承包商、建筑材料商以及各分包商整合。特别对技术研发、深化设计等多方面进行整合,更好地为开发商和小业主服务。同时利用这块平台,联合银行和金融,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为另外一面市场提供更好、更优惠的服务。
第二步;充分利用公司总承包经验,结合房地产开发和科技研发核心技术,以国家住宅工业化基地和建筑工业化发展联盟为基础,做强这块平台,做大两面市场,通过平台整合两面市场,为三方面创造新价值和新空间。
第三步:也是关键一步,龙信按上市规范和方向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并且尽快上市,通过上市这一手段规范企业、提高企业知名度,引进先进理念和优秀人才。只有形成这一良性循环,这样前面两步才能实现。
通过这三步努力,龙信才能成为中国式“鹿岛”,建筑业的“苹果”(见图1)。
龙信集团“三步走”战略。一是自我实践:探讨龙信工业化发展。自主开发老年公寓预制装配式项目,边学习边探索。二是走进南通,走向南京:总结龙信工业化承接模式。做好南通政务中心停车综合楼项目,打响龙信工业化政府公建项目第一枪,树立龙信工业化的行业地位,以南通项目为基础、工业化联盟为推动,走向南京,建立龙信科技创业园基地。三是走出江苏,面向全国:龙信工业化的核心不是PC,不是吊装,龙信的核心在于技术、管理、流程和标准的建立,要将这种核心竞争力可复制,开创龙信产业的新天地。
未来发展方向。龙信集团实行以南通为本部、上海为管理中心、南京为工业化中心、沿“长江经济带”向武汉(荆州)以及成都、重庆方向延伸发展的工业化战略布局,将形成以“长江经济带’为中心,以“京津冀”和“珠三角”为两翼联动发展的局面,同时龙信集团移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号召,开辟东南亚(马来西亚、缅甸)、中东(沙特)等海外市场,整合优势资源,建立龙信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建筑承包商”向“建筑产业现代化整体服务商”转变,为中国住宅工业化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需要政府层面提供的支持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高度重视,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希望在以下几个方面能更加深入细化。
一是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健全质量安全验收监管体系;在工业化推进过程中要加强监管,研究调整市场准入制度,完善现有的质量监督制度: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支持,大力推进省政府2014(111)号文件和各地配套政策的实施力度:
三是编制完善工业化发展规划,避免一哄而上,产能过剩后形成无序竞争
四是加大政府项目支持力度,政府投资的保障房、公建、市政基础设施等优先采用工业化方式建造;
五是政府项目推行采用总承包管理模式(EPC),完善招投标等相关管理制度;
六是大力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水平,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预制;施工;发展
一、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
砌块建筑:用预制的块状材料砌成墙体的装配式建筑,适于建造低层建筑,提高砌块强度或配置钢筋,还可适当增加层数。砌块建筑适应性强,生产工艺简单,施工简单方便,造价低,还可利用地方材料以及工业废料。建筑砌块有小型、中型、大型之分:小型砌块适于人工搬运和砌筑,工业化程度较低,灵活方便,使用较广;中型砌块可用小型机械吊装,可节省砌筑劳动力;大型砌块现已被预制大型板材所代替。砌块有实心和空心两类,实心的较多采用轻质材料制成。砌块的接缝是保证砌体强度的重要环节,小型砌块还可用套接而不用砂浆的干砌法,可减少施工中的湿作业。
板材建筑:由预制的大型内外墙板、楼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装配而成。它是工业化体系建筑中全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类型。板材建筑减轻结构重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建筑的使用面积和抗震能力。板材建筑的内墙板多为钢筋混凝土的实心板或空心板;外墙板多为带有保温层的钢筋混凝土复合板,也可用轻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或大孔混凝土等制成带有外饰面的墙板。建筑内的设备常采用集中的室内管道配件或盒式卫生间等,提高装配化的程度。大板建筑的关键是节点设计。在结构上保证构件连接的整体性。在防水构造上要妥善解决外墙板接缝的防水,以及楼缝、角部的热工处理等问题。大板建筑的主要缺点是对建筑物造型和布局有制约性较大;小开间横向承重的大板建筑内部分隔缺少灵活性。
盒式建筑:从板材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建筑工厂化程度很高,现场安装快。不但在工厂完成盒子的结构部分,内部装修和设备也都可安装好,甚至连家具、地毯等皆安装齐全。盒子吊装完成、接好管线后即可使用。盒式建筑的装配形式有:全盒式、板材盒式、核心体盒式、骨架盒式
骨架板材建筑:由预制的骨架和板材组成。其承重结构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柱、梁组成承重框架,再搁置楼板和非承重的内外墙板的框架结构体系;另一种是柱子和楼板组成承重的板柱结构体系,内外墙板是非承重的。常用于轻型装配式建筑中。骨架板材建筑结构合理,可以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内部分隔灵活,适用于多层和高层的建筑。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骨架板材建筑有全装配式、预制和现浇相结合的装配整体式两种。这类建筑的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整体性的关键是构件连接。柱与基础、柱与梁、梁与梁、梁与板等的节点连接,应根据结构的需要和施工条件,通过计算进行设计和选择。
升板和升层建筑在底层混凝土地面上重复浇筑各层楼板和屋面板,竖立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子,以柱为导杆,用放在柱子上的油压千斤顶把楼板和屋面板提升到设计高度,加以固定。外墙可用砖墙、砌块墙、预制外墙板、轻质组合墙板或幕墙等;也可以在提升楼板时提升滑动模板、浇筑外墙。升板建筑施工时大量操作在地面进行,减少高空作业和垂直运输,节约模板和脚手架,并可减少施工现场面积。升板建筑多采用无梁楼板或双向密肋楼板,楼板同柱子连接节点常采用后浇柱帽或采用承重销、剪力块等无柱帽节点。升板建筑一般柱距较大,楼板承载力也较强。
二、装配式建筑实现建筑部件化、建筑工业化和产业化
在日益紧张的能源与环境形势下,城市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型。绿色建筑是一场建筑业的工业化绿色革命,体现在建筑节能、装配式住宅和低碳实践区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全产业链体系的概念。特别是装配式住宅,区别于传统的人工建造方式,是一种标准化、工业化的建筑生产模式,可以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推动建筑工业化,可以将建筑的非承重部分所有配件在工厂流水线上进行标准化加工预制,之后再在建筑工地上进行配件的装配,把原来的建筑工人转变为机械操作工人,实现无粉尘作业,大大节约人力、时间和能耗成本,又可以提高建筑质量。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要求,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建筑部件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化施工,作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装配式建筑工业化是世界性的大潮流和大趋势,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在我国建材工业和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传统建筑方式人们开始逐渐发现已经不再完全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于日益发展的我国建筑市场,现浇结构体系所存在的弊端趋于明显化。面对这些问题,结合国外的建筑工业化成功经验,我国建筑行业必将掀起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浪潮,使其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并将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所生产的产品可以根据建筑需要,在工厂加工制作成整体墙板、梁、柱、叠合楼板等构件,并可在构件内预埋好水、电管线、窗户等,还可根据需要在工厂将墙体装饰材料制作完成。
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工厂生产,有固定的模具,使产品精度高,产品更加标准化、规范化、集成化,而且技术标准易于统一,即以模数化构建标准化;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标准化、工厂化生产,运送到工地就可以装配施工,可以像设备安装一样进行现场安装,即以标准化推动工业化;工业化不断发展摸索过程中,逐渐形成装配式结构体系,即以工业化促进产业化。装配式建筑是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型建筑。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使施工现场作业量减少、现场工人就可以大大减少,使施工现场更加整洁并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装配式建筑由干式作业取代了湿式作业,现场污染与建筑垃圾大大减少。同时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进而又缩短了工期。另外在建筑拆除后,大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利用。因此装配式建筑低碳、节能。装配式建筑需要的构件一般在工厂车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特别有利于冬季施工。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高、耐火性好、隔音效果好。装配式建筑偏差减小,精确度大大提高。
装配式建筑,采用大开间灵活分割的方式,分割成大厅小居室或小厅大居室,其核心问题就是要配套相应的轻质隔墙,而轻钢龙骨配石膏板或其它轻板恰恰是隔墙和吊顶的最好材料。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防止火灾的蔓延或波及;大量使用轻质材料,降低建筑重量,增加装配式的柔性连接,长期使用不开裂、不变形、不褪色;为厨房、厕所配备各种卫生设施提供有利条件,改扩建、增加新电气或通讯设备创造可能性。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分类号】:TU-80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产物,给人们的印象是粗糙、简陋、冰冷。只是为了满足特殊或是基本功能而建造,很少考虑到建筑的精致、美观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等因素。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成为了工业化建筑的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要求不止于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同时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使现代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必须考虑形式、功能、环境等因素的平衡。现代工业化建筑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人们价值观,审美观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百花齐放”的格局。
1.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在过去的几年中,欧、美、日等建筑工业化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了一个实验区,把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延伸到极限,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来面对不同的挑战。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技术有了很大的演变,在强大的技术支撑下,预制装配系统几乎可以满足任何类型的建筑。也可以说预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建筑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
从二十世纪50到60年代,我国开始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相应建筑类型的体系。到20世纪80年代,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进入到了全盛时期,许多地方都逐渐形成了设计、制作、安装的工业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一体化生产模式。但是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研发水平还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也跟不上建筑技术发展的变化,究其原因是因为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物理性能和功能还有许多局限和不足之处。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现浇式混凝土建筑体系几经逐渐取代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目前装配式建筑体系除了在单层工业厂房中有较多的应用外,在其他类型的建筑中很少能见到。
3.预制装配式建筑基本设计原则
1)成本控制
预制比传统的现场施工方法在成本控制上更加有效,这是因为预制概念中的成本有三个方面:材料、劳动力和时间,从理论上讲,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减少,成本也降低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预制减少了整个项目的预算。材料也是一个控制成本很重要的因素。在传统的施工现场很难精确的计算出需要多少材料,所以常常会订购过量的材料以确保工程用量。这样往往就会产生浪费,无谓的增加成本。而在预制建筑项目,可以通过前期设计对材料用量做出准确判断,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采购。
2)进度安排
可以说预制装配式建筑最大的优点是缩短了现场施工的工期。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项目能够节省时间源自工厂制造和现场施工可以同时进行。在建筑工程中很少使用预制基础,因此现场在建造基础的同时工厂加工生产结构、构造构件以及服务系统和室内集成模块。
3)质量控制
质量的定义是双重的:不仅仅是生产质量和设计质量,往往更依赖于建筑师的工作质量。为了能够使建筑的预制取得成功,以上两点都必须要考虑周全。这些原则看上去是对立的。只要生产质量提高,建筑就会变得更加标准化、平淡无奇,而高质量的设计就会不可避免的地表明了生产效率的匮乏。
4)人性化工作
依靠着空调以及干燥的室内环境,工人的安全系数有所提高。现场施工不仅要求工人需要面对暴露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处在道路两侧比较危险的位置、面对有危险的突出物等,还可能需要工人们长途跋涉。而预制能给提供一个短途通勤的机会,这就减少了成本也降低了工人们在长时间工作之后因为疲劳而导致他们在往返于工地和家中的路上发生危险的几率。
4.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1)设计多样化
目前,住宅设计和住房要求严重脱节,承重墙多、开间小、分隔死、房间的空间无法灵活分割。而装配式房屋则采用大开间,用户根据需要可灵活地利用组合式墙体分割成“随心所欲”的空间环境。
2)功能现代化
传统的建筑能源利用率很低。装配式建筑的地面、屋顶、墙体、门窗框架等都采用各种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房屋采用新型的供热、制冷技术,如太阳能的储存和利用;工厂化的建筑构件精确度高,可以提高墙体和门窗的密封功能。
3)制造工厂化
智能化的住宅应该无论是墙体结构材料,还是内部装饰材料都选用绿色的优质材料,而工厂化的生产正是住宅现代化的最优生产方式。如传统的建筑物要使其美丽的外表面涂料久不退色是十分困难的。但工厂化生产的建筑外墙板不但质轻、高强,而且在工厂经过模具、机构化喷涂、烘烤等工艺就可使建筑物美丽的色彩久不退色。
4)施工装配化
由于装配式建筑比传统的建筑自重减轻约一半,因此,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也随之降低,地基的施工也会简化很多。工厂预制好的建筑构件运到施工场地后,立刻可按设计要求安装施工。
5)时间最优化
预制建筑最大的优点是缩短了现场施工的时间,对工期有更高的可预测性。预制建筑的项目能够节省时间源自工厂制造和现场施工可以同时进行。在建筑工程中很少使用预制基础,因此现场在建造基础的同时工厂加工生产结构、构造构件以及服务系统和室内集成模块。
6)技术可持续化
尽管在建造过程中,使用集成构件早已经被提上了设计师和技术专家的议程,但是装配式建造理论体系中并没有和环境保护理论体系发生交叉。如今,人们已意识到建筑垃圾造成的严重环境破坏。在诸如木材加工、砌砖、粉刷和装饰的过程中的切割和原料混合工序中由于没有集成装配的过程,也会产生多余而造成浪费,这种在建造过程中产生的浪费份额巨大。
5.未来中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
展望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大到整体空间布局,小到建筑细部的每一个预制构件,将建筑群与环境雕琢的如此细腻。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正处于向工业化发达国家学习的起步阶段,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各环节的技术是实践过程中首要攻克的难题,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在环境、功能及美观等建筑设计方面的因素并无有针对性的深入探讨。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建设量极大时间又非常集中,建筑工业化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虽然目前在预制建筑在住宅的发展上有了一些新气象,但是还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产业链也不是很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支持和推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公共建筑开始在各个城市中不断出现,很多建筑由于功能和形式的需求采用了异形的结构形式,无法用传统的建造方法实现,也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预制构件装配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小红. 当代国外轻型建筑设计【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周燕珉. 住宅精细化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李湘洲,李南. 国外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J】. 国外建材科技, 1995(04).
关键词:预制装配;移动支护;节能减排;效益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提高,以现浇为主的传统建筑产业并不能满足节能减排的建筑理念。我国开始推行建筑工业化,并明确提出成都为四川省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之一。成都北改线B标段综合管廊工程作为工业化装配式施工试点的示范性项目,采用中交二航局自主研发的具有专利产权的预制拼装地下廊道双模掘进机,优化管廊结构形式,配合基于该设备的机械化快速施工方法进行施工,相比传统明挖现浇施工,可节省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1.2 项目内容
综合管廊主廊施工范围全长约1068m,其中预制段长度为760 米,共389 环管片,采用掘进装配一体化施工技术施工;剩余308 米采用明挖法现浇施工。
2 节能减排原理
利用掘进装配一体化施工技术代替传统的施工技术,降低设备使用量,节省围护结构、耗油量,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 技术内容
3.1 实施方案
浅埋廊道掘进装配一体化施工技术工艺流程主要为:管片进场管片拼装前舱支护板内土方开挖设备顶推同步注浆尾舱支护板内土方回填。该技术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预制标准段采用新设备,双模掘进机自带支护板,节省了围护桩,节约围护结构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油耗,减少碳排放;预制标准段采用新工艺,能提高工效、缩短工期。图1 设备实物图图2 设备效果图
3.2 技术特点
(1 )新技术-浅埋廊道掘进装配一体化施工技术浅埋廊道掘进装配一体化施工技术主要依靠中交二航局自主研发的预制拼装地下廊道双模掘进机及配套的机械化快速施工方法。集开挖支护、管片拼装、吊装、顶进、同步注浆、土方回填等功能于一体。基坑采用设备自带的支护板进行支护,支护板随设备推进而推进,达到移动支护的效果,可减少传统明挖挖法施工给地面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具有施工组织灵活,施工效率高等特点。(2 )新设备-预制拼装地下廊道双模掘进机为了实现浅埋廊道掘进装配一体化施工技术,中交二航局自主研发的预制拼装地下廊道双模掘进机,是一种用于分片预制装配化地下管廊的管片拼装设备,该设备已申请专利。(2 )管廊预制管片采用“马蹄形”断面结构设计预制管片采用“马蹄形”断面结构设计,具有结构受力更合理,断面利用率高等特点。构件结构尺寸更小,有利于工业化预制生产及运输。通过增加竖向隔墙,可实现单仓变双仓,双仓变三仓的自由组拼,有利于管片预制生产工业化,断面示意详见图5-7 。管片接头处采用止水橡胶密封止水,设计使用寿命可达100 年。与传统矩形节段预制管廊相比,分片式预制管廊整环结构重量减轻了40%,大幅降低了运输安装的难度和成本3.3 技术关键点采用预制拼装地下廊道双模掘进机进行施工,该设备其主要结构由开挖支护舱、管片拼装舱、回填支护舱等五大结构、七大系统和其他配套系统组成。可同步进行土方开挖、管片吊拼装与廊道延伸、土方回填等多道工序,它将传统施工工艺升级并应用到分片预制管片的施工中,能极大的提高施工效率,也能很好的控制成本。设备结构如图8 。
4 推广应用条件
4.1 应用条件
浅埋廊道掘进拼装一体化施工技术是国内首次采用分片预制、掘进机装配一体化施工的一种全新的地下综合管廊建造技术,具有高效节能、质量更优、绿色环保等多项优点。适用于埋深8 米,曲线半径大于300m的分片式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根据应用总结,该技术适用于粘土、粉质粘土、松散卵石等地质情况。
4.2 存在问题
浅埋廊道掘进拼装一体化施工技术,减少了基坑暴露时间,对周边建筑物影响较小,噪音污染小,减少了城区施工对周边居民的打扰,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仍需改进:(1 )复杂的地上、地下管线对设备顶进影响较大;(2 )同步回填功能暂未达到预期效果。
4.3 推广建议
(1 )增加自掘进功能,取代挖机开挖,提高开挖工效,减少排放。(2 )增加皮带传送机,搭配设备自掘进功能,提高同步回填工效。(3 )增加可调挡板,实现不迁改管线,设备即可通过。
5 效益分析
5.1 节能效益
结合传统的综合管廊现浇施工经验,从地基处理、围护结构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直至覆土回填完成,相比浅埋廊道掘进装配一体化施工技术,其中主要耗能过程分别为围护桩施工、喷射混凝土,则本项目760m预制段若采用传统现浇施工方案施工,所产生的能耗如下表2 。浅埋廊道掘进装配一体化施工技术:本项目760m预制段共389 环预制管片,根据截至目前的耗电量取平均值,设备每拼装掘进1 环耗电量为150KW,则760m预制段施工该设备耗电量为389*150=58350KW电能标准煤转换系数为0.33 。则760m预制段施工消耗的标准煤为58350 ×0.33/1000=19.3t柴油比重按0.86kg/L计,标准煤按每吨柴油折标准煤系数1.4571,替代燃油量为19.3*1000/1.4571/0.86=15401.7L节省耗油量:84005.7-15401.7=68604L节约标准煤:68604*0.86*1.4571/1000=85.9t二氧化碳减排量:85.9 ×2.4567=211.03t则采用浅埋廊道掘进装配一体化施工技术每延米节省耗油量90.3L,每延米节约标准煤0.113t,每延米二氧化碳减排量0.28t。
5.2 经济效益
对传统现浇施工方案与分块预制装配施工方案的投资费用作对比,测算表详见表3 、表4 ,含预制拼装地下廊道双模掘进机设备摊销费用。根据测算,蜀龙五期综合管廊340m现浇段总投资额3109.14 万元,340m现浇段总成本2953.68 万元,760m预制段总投资额4552.58 万元,760m预制段项目总成本4324.95 万元,则可得以下结论(1 )采用浅埋廊道掘进装配一体化施工技术,每延米节省投资为3109.14/340-4552.58/760=3.15 万元采用浅埋廊道掘进装配一体化施工技术,每延米利润为(4552.58-4324.95 )/760=0.3 万元预制拼装地下廊道双模掘进机设备购置费用1288 万元,则设备投资回收里程为1288/0.3=4.3Km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暖通空调;空调发展趋势
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经过十年的飞速发展,我国面临着建筑耗能的严重问题。通过建筑能耗和总能耗计算出来的数据,总能耗之中,建筑能耗占据着百分之三十到五十。我国建筑业发展方向的必经之路就是建筑工业化,想要达成现代化的机电安装,务必要走工业化这条道路。从国家鼎力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过程中,机电安装专业得从保证工程质量、加快工程的速度、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提高施工的方面来着手,将现代化应用到机电安装当中,全方位的提高施工的手段和水平。
1空调的发展趋势
建筑耗能中的消耗大量暖通空调,在机电安装的流程中,暖通空调管路的施工效果与系统的设备能直接能影响到系统的能耗水平与使用后的室内环境调节。应当主动的去掌握发展的趋向且持续的跟进暖通空调的新技术在机电的安装工程上,提升暖通空调系统的施工质量,运用绿色环保的施工手段与工业化举措来降低运行维护以及系统施工的成本。这篇文章首要是从BIM机电工程技术的磁悬浮空调、机制金属内保温风管、集成式制冷机房以及应用等几个方向,在机电安装工程的范畴中暖通空调的发展趋向与新技术上面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2BIM技术
BIM就是建筑的模型,英文是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它是运用和建立数字化模型对建设进行运营、建立与设计全方位生命周期进行优化与管理的技术、方法和过程。
3BIM机电的优势剖析和运用场景
运用BIM技术的能出图性、协调性、可见性、优化性与模拟性能有效的改进空间的结构,处理管线交错的冲突,提升效益和施工的质量。建筑信息模型在安装大型机电工程当中的优点与应用场景重点主要表现在下面的几个方面:3.1.1管线平衡的综合运用建筑信息模型对每一个管线实行碰撞检查,为了达到最合适的综合布置效果,可以连续的调节管线的空间布置,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返工导致浪费工时、材料与人力和开始施工才发现的管线碰撞。3.1.2演示与虚拟创造在更深一步的基础设计中,经过建立各个关联的机电构件三维信息模型,能在施工之前完成这个项目的虚拟建造表演。能够直接的表现出施工的成果,让管理方的决策、协调和沟通对于项目机电专业与有关方面各个相关专业上都能在可以见到的情况下进行。3.1.3决策支持与智能算量想要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可以运用算量软件,使用BIM技术,能把手算通过电算化来代替,从电子图纸能快速的计算出实物的量。模型可以把数据的可回溯性、及时性、准确性,某个区域系统的量计算出来,为材料购买计划、进度计划供给数据上的帮助让决策更加准确和有效。3.1.4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要运用数据共享运用基于网络的管线平衡技术,可以把完成模型以后的工程量传输给MC系统,材料员、预算人员、项目部施工人员能够无误准时的调取服务器端工程的数据。想要更加有效的稽核工班组的计划,构建级是数据粒度必须要达到的。这些项目和数据上的PMS也要在与此同时形成共享。促使项目部和公司管理部门的信息能够对应的上,能够准确、快速的下达命令,达到项目精细化的管理和缩小交流的成本。
4制冷机房的集成
4.1集成式制冷机房的简述
在中央空调系统的机房节能方法之中,集成式制冷机房是其中的一种。经过三维仿真与优化设计,把节能控制系统作为重点,在工厂中把电气控制系统、换热器组、压缩机组与水力模块集成安装成一个整体,实行设备最好的匹配。在现场拼装、模块运输以及工厂的预制系统级产品,有不一样大小的制冷可以选择,能提供带有全天候维护结构的室内安装型和室外安装型是建造制冷机房最新的处理方法。经过控制节能控制系统的关联控制来实现冷却塔、冷却水泵、冷冻水泵以及冷水机组的协同运行;经过工厂调试与整体预装来确保制冷机房最好的质量与整体的性能。为了保证制冷机房能够更加节能和高效,要更好的去研究集成式制冷机房,从而能让中央空调系统实现更好的运行状况。把集成式制冷机和传统式制冷机进行对比,可以很大的减少建设所用的时间,集成式制冷机的占地面积可以比传统式制冷机节约三分之一,年均运行效率能够提高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五十。
4.2集成式制冷机房
所运用的核心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制冷机房,关联预测控制技术与系统集成的技术是集成式制冷机房的两大核心技术,4.2.1关联预测控制技术集成式制冷机房系统想要进行整体能耗的优化,就可以运用关联预测控制系统,和经过中央空调水系统末端负荷数据实行建模和仿真的计算。预料出冷量在下一个时间段的要求,对机房制冷系统实行主观的控制,进而达成冷冻站系统的稳定高效的运转。4.2.2系统集成技术集成式制冷机房经过承载仿真效验和结构力学分析,把冷冻站各样设备模块化集成安装和区分到完成设计高精度钢结构的平台上后,实行系统测试、系统水压测试与系统的清理,所以它能够把自身的集成工艺中使用到系统的集成技术中。系统的整体能达到最好的性能是系统集成所要到达的方向。
5结语
在安装机电的流程中,管道施工的成果与暖通空调的系统设备对系统参与使用后室内环境的系统消耗水平和调整有着关键的作用。机制金属内保温风管、集成式制冷机房、建筑的模型技术的运用等安装机电工程范围暖通空调技术的利用,能够减少暖通空调的运行和施工的成本,还能大力的推进绿色节能施工技术与工业化措施,能够把建筑消耗的降低与推进机安装机电的工业化。
参考文献
[1]刘映.暖通空调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研究[D].重庆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