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任务
时间:2023-11-23 10:51: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任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对策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普遍缺乏,为走出这一教学困境,激励教育成为重要举措。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渴望得到教师的激励和认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激励教育,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思路,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模式与方法,保证激励教育的顺利实施。
一、注重对激励性教学语言的应用
小学生在学习与探究语文知识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增强对他们的激励,才能够使其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欲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为提升激励教育的有效性,需注重对激励性教学语言的应用,特别是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对于正确无误的回答,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赞扬。而对于有纰漏或不足的回答,教师也不能批评或斥责,而是使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保护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采用循循诱导的方式,使其发现出现错误的原因,并认真纠正,完善答案。
如在学习《小木偶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教师可首先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简述故事内容,从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故事着手,引出教学内容,帮助他们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教师设计问题: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表情的词语,并表演出来;在小木偶身上发生了哪些事?文章揭示了什么道理?等。如果有的学生对课文中“板着脸、笑嘻嘻、愤怒、龇牙咧嘴、可怜巴巴”等表情表演的比较到位,教师可采用语言:你表演的真棒,真是太好了!以此激励他们。有的学生则会片面的认为在生活中应该经常笑,体验生活的快乐,没有认识到生活是酸甜苦辣的,此时,教师可运用语言:你的想法虽然很不错,但是生活中是有喜怒哀乐的,应该再深入研究,以此激励他们补充答案。
二、运用丰富多样的激励教育形式
激励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对于小学生来说,榜样激励和责任激励最为有效。无论何时何地,榜样的功能都能够体现出示范性与先进性,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榜样,促使学生树立较好的学习参照物与进步目标。小学生比较喜欢模仿,好胜心较强,语文教师可利用教材内容,传达一些伟人的高尚品质,激励他们。同时,由于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需求不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不同,教师可运用责任激励教育模式,将他们分为多个小组,每个人的责任不同,又需互帮互助,通过集体荣誉的激励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进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教学时,教师可采用榜样激励,先让学生搜集关于科学家伽利略的资料和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初步认识这位科学家和体会伽利略的时代背景。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需引领学生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激励他们敢于挑战权威和追求真理。如在学习《七颗钻石》时,教师可运用责任激励,通过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教师引导学习鉴赏课文,感受这个小姑娘的形象品质,体会文章内涵,运用个人情感思考和体验,总结出感受与启发。教师可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体会到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对待生活,从合作学习与生活责任双方面进行责任激励。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激励实践活动
小学生的上进心往往较强,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充分结合他们的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举办竞赛活动,将这种激励性的良性竞争运用到知识教学中,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激励实践活动,通过激励作用的引领,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而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或者是突出的小组,应给予他们适当的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同时,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可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意识,还能够促使他们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训练其灵活应用能力。
如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掌握一定的汉字量,而且识字量和词汇量也在逐步提升,教师可举办一个写字组词比赛,对比哪位同学写出的汉字和组词最多,质量最高,让成绩优秀的带动学习一般和较差的学生,进而调动整个班级的竞赛氛围,激励他们充分表现出个人语文知识水平。另外,语文知识内容具有特殊的美感,语言魅力更是与众不同,教师可使用欣赏的方式,把语文知识的魅力通过语言描述或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励学生学习。又如,在《望洞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洞庭湖的优美景色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湖面平静和君山的景象,进而激励学生学习这首古诗的热情。
四、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小学生的天性,注重对激励教育的合理应用,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语言艺术魅力,采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不断丰富激励教学模式,全面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静.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语言素养 语言能力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与和谐教学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培养宽松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至关重要,给学生营造有利于促进语言能力培养的和谐文化氛围,让那些不爱交流的小学生,尽快熟悉语言教学环境,让他们在温馨而有趣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正确处理语文基础知识传授与语言运用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培养关系。无论干什么工作,思想态度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能。良好习惯是走向成功的坦途,一些良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积极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与生活习惯,有效培养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他们快速适应语言教学新环境的能力,这一切都需要在良好的和谐教学环境与学习习惯中渐渐培养起来。大量事实证明,教师对小学生的评语,尤其是在课堂上当众给出的评价,会对小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影响,教师一定要慎重对待。教师必须在观念上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不要以为面对的是小学生,就可以随便批评,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不讲求评价的科学性。小学阶段是培养语言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期,语言创造力的启发和培养,能够为小学生开拓形象思维的想象空间,使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他们富于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需要打破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和谐温馨的教育教学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语言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强调基础知识记忆的基础上,努力培养语言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学目标的转移。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及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中积累更多的词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通过多渠道的反复锻炼,小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会逐渐提高。在辅导语言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起着极其重要的决定作用,语文教师一定要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在语言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并且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小学生勤于学习民族文化语言的精华,提高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课堂内外都要抓住和学生说话的机会,进行有意无意的语言训练,关键是教师能否把握好机会,能否坚持做下去。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坚持每天写日记,向老师和同学们现场讲述自己的所知、所感、所想,简述每天所做的主要事情,以此锻炼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加以语言教学为中心的写话训练,对那些比较有特色的新鲜事和趣闻,让同学们一起讲,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表述得最清楚,看谁讲得最生动。教师可以一边听,一边给孩子们修正表述不清的地方,对那些讲得生动形象的孩子,给予进一步的鼓励。同时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演示技术,让学生集中观看教学课件,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复述内容、讲评主题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的、生动有趣的语言训练活动,并且鼓励同学们围绕某一兴趣点谈谈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小学生说说自己长大以后想干什么,有利于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教育。另外,语文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为每一位孩子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语言练习作业,一方面能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能使孩子在加强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随时获得老师或家长的启发和辅导。
三、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和语言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76-01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能够起到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识字能力和交际能力的作用,而语文的课堂教学又以阅读为主。但现阶段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课堂目标设置不明确、教学内容抓不住重点、教学方式方法欠缺灵活性和趣味性,学生主体地位没被重视,多以教师教授为主。因此,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还有待改善,但如何给阅读教学一个有效的支点,这是老师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里,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的整合教材教学内容,并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促使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衡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是看有没效果、有无效益、有无效率,这里所指的阅读教学目标包括了目标的实现程度,阅读能力是否得到提升;效益是指学生个人综合素养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效率是指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阅读教学的工作量与目标完成是否存在正比例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到是否能让全班同学收益。由于农村教学师资和办学条件的限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划定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从总体教育发展的角度来说,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最根本的衡量指标。
2.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 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引导教学的方向,只有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才能促使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设定教学目标:
2.1.1 根据新课标来制定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能够起到指导课堂教学按既定方向发展的作用,同时也是指引老师寻求有效教学策略的依据与标准。因此,在新新课标指导下,教学目标要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来设定。
2.1.2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服务的主体,在确立教学目标时要立足学生现实的心理状况、能力状况与条件状况,将目标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在安排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教学内容与教材的现实情况。而且,在不同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中,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跟着调整。
2.1.3 目标设定要科学、准确。在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是,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具有层次化、具体化,对于阅读教学过程中生字词的学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文章情感的体会及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都必须有具体的目标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2 正确解读文本,选准教学内容。文本解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性因素,教师作为语文阅读活动的引导者,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要精准、分析要透彻,深入解读阅读文本,以帮助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深刻理解和感悟文字的内在魅力,实现学生与阅读文本的深入交流、理解和互动。这个要具体做到:第一,根据教学目标来选定教学内容。语文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很广,包括了字、词、句、篇、修辞、语言艺术和手法特色等等,但在课堂教学没法做到面面俱到,只能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意义比较大教学内容,加工整合已有教学内容对重点句子、段落、词汇进行推敲和领悟。第二,设定语文阅读情景。语文是语言和情感的结合体,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结,设定情境才能让学生深入体会语文知识的基础。此外,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增进互动,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构筑和谐的情感环境,让学生体会语文之美。
2.3 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核心,其选择要综合考虑和权衡语文阅读的性质、教育理念及阅读目标,而且还要突显语文的教学特点。第一,依据阅读要求确定教学方法。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更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这就要求学生立足于阅读要求指导教学方法。第二,基于学生发展需求选择教学方法。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观察学生审美观的发展,构架起有助于小学生感知小学语文之美的情境,用语文语言、艺术手法、修辞手法之美来促使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激发学生感知美、追求美、领悟美、评判美的能力。第三,根据教学环境和教学情景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来进行情景设定和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思路的变动、新问题的发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4 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第一,实现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就是要搭建有效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习计划、自我控制,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释放学生潜在的能量。第二,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给学生更多的阅读发展空间。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针对一些概念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进入最佳阅读状态,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引导学生在课外搜集跟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然后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并组织小组进行协作、讨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权。第三,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不是仅限于教师将语文知识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还在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的情感传递,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养成有着基础性作用,即使农村教育资源再怎么落后,作为教师都应该致力于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从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精准选择教学内容、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应用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环节入手,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张寿山.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导刊,2010(12):39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积极打造高效课堂,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大胆探索与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取得了一些教学心得,现简述如下,与同行共分享。
一、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树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张扬个性,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为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供前提。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全班学生组建成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各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在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应对全班学生有一个全面地了解,按每一个同学不同的语文成绩、不同的能力倾向与个性特点等进行分组,要求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例如,由谁“牵头”,由谁作记录,由谁代表小组发言等,并鼓励小组成员间适当轮换“角色”,从而为同学们创造不同的尝试机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新鲜感”,促使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积极提升自我,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变色龙》这篇课文之前,可以先为学生留下“课外作业”,要求学生从课本、网络、电视、书籍等各种渠道查询和搜集变色龙的有关资料。上课时,教师引导同学们分组讨论和汇总,让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与课外资料了解变色龙的特点与生活习性等,从而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践证明,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思考,互相交流,从而促进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为高效课堂的打造奠定了基础。
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开展有效教学
语文课堂是否优质高效,与学生的参与度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语文课堂的优质高效。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中的 “认真写好钢笔字”时,可以先在课堂上展示预先准备的钢笔书法作品,让学生在欣赏钢笔书法的同时,对于学写钢笔字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教师趁热打铁,对同学们说:“现在我们进入三年级,也可以学写钢笔字了,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当教师得到同学们“能写好”的积极回应后,向学生出示一支钢笔。让几个学生走上台来,各自选一个不同的钢笔,站在讲台前举起笔,让同学们一起认识各种钢笔:“同学们,这是粗头钢笔,这是细头钢笔而我们现在要使用的,则是中等的普通钢笔。现在,老师把这支钢笔拆卸开来,让同学们认识一下钢笔的结构……”教师介绍钢笔的结构后,再出示几瓶墨水:“同学们,墨水有多种色彩,但我们一般使用的纯蓝墨水(向学生出示样品),就是这一瓶。同学们看老师是如何用钢笔吸墨水的,哪位同学来尝试一下?……在吸完墨水后,要把钢笔擦干净,拧上钢笔笔套和墨水瓶盖。哪位同学大胆走上台来,为同学们示范一下?”教师让讲台上的学生各就各位后,让学生打开教材,看第一页上部和第二页上部图示,仔细观察其握笔姿势,进行讲解:“同学们,钢笔的执笔方法基本与铅笔相同,握点与笔尖距离约一寸;坐姿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桌面距离约一尺,胸部与桌边离一拳,现在,请同学们摆一下姿势,让老师看一看谁的姿势最标准!”教师通过巡视纠正部分同学的错误后,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纸,让学生模仿字帖认真写字。让同学们互相交换,看看临摹得像不像,并提出要求。要求学生一要专心,二要恒心,确保写好钢笔字。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促进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质疑导学,开展有效教学
实践证明,质疑导学,可以引导学生顺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认真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雾凇》这一课之前,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雾凇,雾凇是什么样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并继续发问:“同学们从课文中找一找,雾淞有什么特点?雾淞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词汇是描写雾淞之美的?……这么美的雾淞是如何形成的呢?课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雾淞的形成?……”教师在带领学生学完课文后,还可以进一步提问:“同学们,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雾凇的呢?假如你们看了雾凇的奇景,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通过质疑导学,引导学生一边解决问题,一边进行学习,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宽了学生思维,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还有效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改进教学策略,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并通过质疑导学,开展有效教学,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先云.语文教学改革:不容忽视的四个问题[J].课程·教材·
教法,2006(26).
[2]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能力素养有效培养
阅读板块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写作板块同属“一体两面”,都是语文教程中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的终极性反应。如果把习作教学比作“知识产品呈现”的话,那么阅读教学则是语文知识的“原料进口和储存”工序。没有“厚积”就根本谈不上能够“薄发”,因此,从这种知识生产流程线来看,后者比前者显得更为重要。话虽如此,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却忽视了对阅读教学的常规化训练,或者说不太重视有效阅读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致使这块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积重加难,形成了恶性循环现象。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指导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本文试简要阐述之。
一是坚持兴趣教学为抓手,引导学生逐步确立阅读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地位是不容置辩的。然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错误性养成,加之缺乏责任自控意识,小学生往往习惯于教师的直接灌输和“喂送”而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对此,执教者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注重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努力把学生吸纳到趣味性阅读教学活动之中。如在教学《狐狸和葡萄》寓言故事内容时,笔者没有直接进入阅读教学程序,而是直接发问:“如果眼前出现‘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赤手空拳的你能否吃到这些葡萄?”提到这个话题,小学生们一下子产生了“望梅生津”的兴致。大家纷纷议论起来。“能,我可以爬到葡萄架上去摘!”“这是一个好办法。可是聪明的狐狸为什么想不到这个好办法呢?”有人顺水推舟:“这说明狐狸是不会爬树的。”另有人反对了:“不是这样的,我读过一本书里面说狐狸会爬树的。”于是全班就围绕“狐狸是否会爬树”展开了话题。课堂氛围再次高涨起来了。眼看时机成熟,笔者作出了结论:“狐狸有多种,除了灰狐是爬树高手之外,其他的红狐、金狐、白狐和黑狐等都不会爬树的。”这种“兜圈”之法,使得小学生在兴之所至加深了对阅读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如果我们只是按照“学习生词、讲解内容、记忆寓意”的方法进行,可以肯定,这种教法难以激活阅读学习状态。实践表明:情境决定心境,心境决定质效。我们要努力实施“以趣促学”的阅读教学方法,因为只有真正激活了主体意识,小学生才会乐于走向并逐步回归自己的阅读主体地位。实践证明,兴趣是开展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坚持双边教学为载体,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我培养
俗话说: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用;授之以渔,可保终生获益。对于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我们要立足长远目标和战略性眼光,积极开展“鱼渔教学法”,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为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从实践中总结得出,坚持以互动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双边教学活动,是推动和促进有效阅读的重要平台。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时,笔者借助多媒体设备,首先演示了“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鸟栖虫居”的环境,让小学生对其中“跑来跑去的小动物”发生了兴趣。然后显示“着迷、迷恋、痴迷”这些词语,师生共同商讨,弄清楚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接着提出问题——“文中运用哪些事例,生动形象地描述法布尔是非常喜欢昆虫的?”“从法布尔的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启示?”让小学生带着这两类性质不同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去阅读课文、感悟事理。再如,关于《音乐之都维也纳》课文的阅读教学,由于文章结构比较明显,笔者不予讲解,只是提出阅读任务: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认真体会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中心句。然后让小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探究。在老师的积极引导和稍加点拨下,学生们较快地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从老师的充分肯定中,他们对自主阅读也显得很有信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我们善于教化、引导和激励,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有效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是蛮有成就意识的。
一、以教课书为载体引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首先是让学生独立阅读、充分预习,初步感知教材,在预习中查找资料,快速流利地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重点词句,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对课文内容做一大概的了解后,教师可用启发式手段,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教《草船借箭》一课前,我让学生先了解三国的形成、鼎立、衰败过程,了解曹操、诸葛亮、周瑜、鲁肃的为人特点。课上同学们热情高涨,把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知人知天,曹操用兵多疑,鲁肃为人诚信,周瑜嫉贤妒能的性格特点分析得非常透彻。课后不少同学又捧起了《三国演义》,全班掀起了“三国热”。也可以用书中插图或挂图、网上课件等,引导学生讨论和研究。另外,概括归纳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在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找出文章的主题句,概括中心,引导学生精读,抓重点词句多读精讲,侧重感悟揣摩训练。课文讲完以后,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有感情朗读或背诵,释放情感,在读中明意,在读中感悟。这种积累和内化训练,就会迫使学生主动去体味、研究语言的特点。
二、以优秀诗文为典范感染学生阅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70篇优秀诗文意境深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特别适合学生品读鉴赏、探析情趣、感悟真谛、汲取营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诵读这些优秀诗文,其目的之一是“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目的之二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培育爱美的情趣”;目的之三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因此,我们就要善于利用优秀诗文,诱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小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宣讲,孩子们早已被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期待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知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这样就正如新课程理念强调的“以人为本,为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能自主快乐地阅读”,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学生自会兴趣横生。
三、以环境挑战为契机激励学生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这些爆炸的知识从何而得?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之下,新课标要求,从小学阶段起,学生就要开阔视野,进行大量的阅读。在实际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到中高年级还要养成写读书笔记、读书札记的习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老师要教给学生灵活多变的阅读方法,其中写读书笔记、读书札记就是很好的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做批注,写出自己此时的感想、看法、观点或意见等;或者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多加欣赏、诵读;也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述故事梗概、缩写、续写、扩写等;还可以写写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读后感想等。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记笔记,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还可以让他们给文字配上插图,或画一朵小花、一棵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鸟兽虫鱼,借此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以拓宽视野为渠道创设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识字教学;小学语文;多媒体
识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识字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常常由于识字量的缺乏,造成学生在遇到课外读物时的语言障碍,进而形成理解障碍,最终又将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下降。另一方面,小学中低年级是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培养的最佳期,但识字量的缺乏,将会使学生错过这一最佳期。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阅读,然而阅读的质和量都与识字量的多少密切联系。这就使得我们的识字教学,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
1 识字教学的发展过程
60年代初,“集中识字法”和“分散识字法”是具有代表性且影响颇大的识字教学流派,带动了我国小学识字教学改革实验的第一次的出现,至今,仍是活跃于小学识字教学界的重要教学流派。进入80年代,先后出现“注提识字法”(即“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法)和“部件识字法”等。前者的实验发展很快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促进了改革开放后小学识字教学改革实验的第二次全国的形成。进入90年代,字族文识字教学实验成功,异军突起,短短几年间,已在几个省市相继试点推开,可以预料,字族文识字教学法,作为后起之秀,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但目前,小学识字教学中“高耗低效”现象依然严重。所谓“高耗低效”现象,即教师花大量时间进行教学,学生花大量时间进行抄写,而生字回生率和错误率仍居高不下。
现实问题促使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都要去思索、研究,如何把前人的成功经验与自己的研究探索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汉字形、音、义所固有的内在联系,从某一方面突破,挖掘小学生在认识汉字上的潜力,丰富识字法的教学。
2 识字教学方法列举
常见的识字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集中识字法:集中识字法是以汉字构形规律为基础,直接继承了我国“三、百、千”的蒙字识字教育经验,采用“基本字带字”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大量识字、大量阅读,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2.2 分散识字法:分散识字法采用“多读课文多识字”的方法,特别重点“课文语言环境”这个重要因素,从改革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入手,将识字视为阅读的开始,寓识字于阅读教学之中。这种识字法的优点是:文章看得多,识字量大。
2.3 归类识字教学法:归类识字教材改汉字的个体教学为群体教学,在编排上以归类形式批量识字,以短小韵文和课后作业巩固强化。在教学中要遵循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在识字的过程中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实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的成批识字。
2.4 奇特联想识字法。常用的奇特联想识字法有:(1)图示法。根据汉字的形状,用简笔画画出事物的形状,建立字与图画的联想。(2)故事法。根据字的音、形、义,想出一个故事情节,并作形象描述。(3)演示法。用动作演示来表示字的音、形、义的关系。(4)会意法。通过分析会意字的部件来识记字形,理解字义,记住字音。(5)引伸法。通过引申,理解字形和字义的联系。
2.5 情趣识字法:汉字,是世界上唯一集形、音、义于一体的字理文字,倘能循其规律识字,则会情趣横生, 趣味无穷。(1)同形联系法。用某一偏旁带出一群字,以熟串生,简化学生识字的心理过程,其一是形旁串字,注意变体。其二是声旁串字,把握难点。(2)析字会意法。不少汉字因形会意,可引导学生析字会意,进行联想,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3)字理讨论法。根据汉字的笔画和部件,探讨构字关系。(4)形近比较法。对于形近字,教师应重点提示相似处,比较相异点,以消除知觉定势中的不利因素。其一是排列比较法。其二是特征概括法。(5)字义类推法。其一是形符推义,其二是声符推义,其三是以音挈义。(6)部件描述法。对没有名称的部件,采用通俗的描述法,做到呼其名即知其形与序。可借已经流行的称说引出新的称说。(7)联语应对法。其一是字形会意应对。其二是字义属性应对。
此外,还有“字根识字法”、“汉字标音识字法”、“成群分级识字法”等多种识字法,都曾进行了规模不等的实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识字法都从各自的角度揭示着汉字学习的机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 传统的识字教学辨析
3.1 辨析“先学汉语拼音再学汉字”:许多人认为中国儿童少年阅读起步还是汉字挡路,若不加分析,从表面上看,汉字确实音、形不一,很难自学,而且许多字笔画繁多,若学字速度加快,还怕产生错别字。于是让入学儿童先学汉语拼音,验收过关后才教学汉字。其实,大可不必进行这种耗时的训练,因为一个学生拼音文章读得再流利,最后还是转到读汉字文章的。汉语拼音在教学汉字中起“拐棍”作用,在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学习汉字是比较好的方法。
3.2 辨析“先学笔画少、字形简单的汉字”:教学中遵循“先易后难”的教学规则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哪些字是容易学的,哪些字是难学的,历来有分歧。有人认为笔画少的、字形简单的字容易学,应先学,因此,许多教材中大多数是先学:人、口、手、上、中、下、大、小、多、少……然后再学字形复杂的字,一般先学独体字,再学合体字。但实践证明:“天、夫”,“大、太”,“石、右”等字学习时容易混淆,而“魔”、“鼻”、“脚”、“嘴”等字,笔画虽多,却一学就会,且不易混淆,究其原因,复杂的汉字能帮助记忆的特征也多,就像人的脸一样,特征多的人不容易被忘记。
3.3 辨析“从‘看图识字’开始学汉字”:有些教材在小学生初学汉字时,在所学的字上都配有相应的图,认为学汉字应该从“看图”开始,不让学生产生汉字难学的情绪。汉字是象形文字,为提高学习兴趣,有些字在初学时可以介绍它的演变过程。但是,不要让学生对图产生依赖心理。否则,一旦字和图分开,许多字就不认识了。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具有方块图形的特点,可以说,每个汉字本身就是一幅图,加上汉字组字有一定规律,能促进联想,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因此,大可不必因难学而配以太多的图。
3.4 辨析“先学‘四会’字”:在现行的许多教材中,一开始学汉字就要求“四会”即会读、会理解字义、会写、会用。这对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要求小学生会读字后即会默写和运用,那学习的量一定不会很大。但汉字若没有积累到一定数量是不能阅读文章的,因此就会出现学了几年,学生还不能读浅近读物的现象。这无论是从当今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是从学生自身智能发展的需要来看,都是不相适应的。
学习汉字得分散难点,先学“二会”字,只要学生会读会理解字意即可,不急于要求写和用,这样就能在短时间内学会一批常用字,可以较早阅读一些浅近的儿童读物,这样既可以提高识字兴趣,又可以拓展知识面,由于反复运用,还可以减小生字回生率。到学“四会”字时,教学的重点就可以放在字形的记忆和书写上,对巩固汉字是很有效的。
从以上几种主要识字方法的列举和对传统的识字教学的辨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每种识字方法都注重提供尽可能多的依托,使学生的联想更宽泛,识记更牢固。像字族文识字法,就是想熔各种识字方法于一炉的尝试。分析这种方法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其前期吸收了分散识字和注音识字的特点,后期大致是集中识字和部件识字的模样。而这些识字法有它的长处。同样各自有它的不足之处。识字法可大致分为集中识字法和分散识字法,首先,集中识字法要求要有500个常用汉字的基础,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儿童不能采用这种方法;而且这种识字法要让学生短时间大面积接触生字,所以学生使用这种识字法会感到乏味,单调,厌烦;同时这种识字法是让学生将音相同,形相似的生字结合起来记忆,更容易使学生记混淆,造成学生写错别字。而分散识字法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生字新词进行自我理解,通常这种“理解”有一定正确率,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也不能排除错误的可能,而往往这种错误终身难忘;同时这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方法要求使用者有一定的文字积累才能将这种识字法发挥到游刃有余,或者说这是一种终身的识字法,成年人把握得会更好,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只能将这种识字法使用到一定限度。而且实践证明,识字教学中要发动起可能多的记忆线索,才能达到较好的实际效果。
此外,小学识字教学中还发现记忆有个时间规律,即:长时记忆的识记,主要是通过对材料的复述、组织、加工和有动机的努力而习得的。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保持量是不同的,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在学后的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然后保持渐趋稳定地下降,最后接近水平。所以,瞬时或短时记忆的东西常常会很快被遗忘,第一次感知到的材料要马上要记住也会困难。相反,经过多次感知,从陌生到熟悉的材料,一旦提出记忆的任务就会很容易完成,甚至“自然而然”就记住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刚刚接触到的生字就要求“当堂四会”是不够合理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调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依照“教育面向现代化”的思路,我尝试提出如下新的识字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识字教学。
4 识字教学的改进方向――运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面对新的时代,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选择。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无疑为识字教学的高效率提供了帮助。
4.1 多媒体技术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基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在识字教学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的运用是基于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此我们仅以课件《小小的船》为例加以分析。
附:《小小的船》课文内容
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4.1.1 教育学基础
(1)CAI课件主要采用声音、图片等导入机制,并同时利用动画效果,集中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注意力。一般而言,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识字教学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力进行识字,将影响学生的识字效率及识字效果。多媒体技术采用动画图片,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于所动的画面,克服了分散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例如在《小小的船》的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展示动态画面:一艘船,在海面上行驶,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与同学闲聊或玩耍中转移到课堂上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而传统的黑板板书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2)CAI课件采用多媒体声像系统为先导,通过多彩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诱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例如在《小小的船》的课件中,等引入课题后,马上展开课题画面:蓝蓝的夜空中,有着闪闪的星星,一个小姑娘坐在弯弯的月亮上,犹如坐在小船上划着桨。在画面切换的同时,配以背景音乐:童声朗读《小小的船》(反复两次)。在这过程中,一方面精美的画面首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画面产生好奇心,进而开始探测下面讲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美妙的童声朗诵课文,使学生注意到课文中的部分生字,如船、弯等,部分学生会主动开始跟着朗读,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些生字的兴趣。
4.1.2 语言学基础
(1)小学汉字教学的重点在于字型的辨析与掌握。汉字的字型可分为三层:一是零件,指组成偏旁部首或独体字的笔画;二是部件,即组成合体字的偏旁部首与独体字;三是结构,汉字的结构既指零件和部件组成汉字的结构,又指零件和部件组成的顺序。运用CAI课件进行识字教学,可将汉字进行零件和部件的分别演化,亦可将汉字进行零件和部件的顺序演示,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汉字的字型,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和效率。例如本课生字“蓝”字,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蓝”字的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在学习时最好进行零部件的分割。首先,从屏幕由上而下移入红色“艹”,再各从左右两边分别移入蓝色“リ”和“ ”,最后从下而上移入红色“皿”,组成生字“蓝”。为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蓝”字的间架结构,再次演示,并要求学生指出“蓝”字的哪一部分是蓝色。对于汉字结构的掌握,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便是利用熟字学习生字,或进行比较。再以“蓝”字为例,进一步巩固该字,教师可用“篮”字与之比较。课件展示时,两字偏旁“艹”和“”分别用红色显示,并要求是动态“监”字用蓝色显示,用于学生区分比较“蓝”和“篮”。这种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有利于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强知识的系统化。
(2)在利用CAI课件进行教学时,可利用实物图片进行字形匹配,特别是象形字的教学,例如“火”字的教学,在课件上可展示一堆火燃烧的画面。这使得汉字的笔画结构与生动鲜明的表象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了联想记忆。在利用图片教学时,可使汉字抽象的定义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来提高记忆的效果和效率。例如本课生字“弯”和“闪”均比较抽象,为了化抽象为具体,可通过图片弯弯的月亮和闪闪的星星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弯”和“闪”的字义。
4.2 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4.2.1 把握学生的注意力:在利用课件教学时,一方面我们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采用了色彩、声音、图象,动画等多种手段,使学生的思维能跟着教师的教学的思路进行,但另一方面,过多色彩的使用及动画的引入,将反而会影响对同界面上其他事物的注意力。例如在《小小的船》的课件中,在学完所有的生字之后,将在课题画面上出现课文内容,目的在于把生字用于课中,使学生学会运用。但如果这一课画面过于色彩绚丽或过于动态展示,将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文内容转向课题画面。因此,在课件制作时,我们应采用较淡的色彩,把其作为背景画面。另外,在教学时还应注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程度。
4.2.2 结合实际,追求实效: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功能。音响媒体有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光学媒体有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因此,首先我们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媒体。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的统一体。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根据各生字不同的重点和难点,来选择合适的媒体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我们切不可完全依赖于多媒体,要注重实效性。要本着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出发。例如在汉字的读音方面,我们可通过多媒体教学,但对于普通话较标准的教师来说,完全可以不依赖多媒体(如朗读示范带)而自身朗读。教师的朗读不仅方便、经济,而且由于师生之间亲密的关系,由于教师直接作用于学生,从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培养朗读能力来说,往往比示范带更好。
4.2.3 及时反馈调控:多媒体教学要求及时反馈,以进行调控。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整个教学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课堂练习时,亦可获得反馈信息,并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节。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是符合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有利于调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将有利于克服传统识字教学的不足,对于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促进学生识字量的增多,为更好地解决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帮助,为解决我国目前识字教学“高耗低效”现象提供了改革经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将更多地用于我国教学实践中。
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每个学生个体、个性的方法呢?这还需要我们,乃至于更多的后继者们来不断地探索,还需要为全面、快速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开更多、更好的尝试。但不管探索和尝试的方法如何不同,只要把握住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这个时代的特色就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汉字教学的历史添上精彩而浓重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李晓东.《儿童识字方法的理论探讨》.《语言文字应用》, 1996年第一期
[2] 《识字教学改革一览‘之一’》.《 人民教育》 ,1997年第一期
[3] 《识字教学改革一览‘之四’》.《 人民教育》 ,1997年第四期
[4]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P374
[5] 《“字理识字”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湖南教育》,1998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