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

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22 16:30: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

篇(1)

加强全县的机关作风建设,必须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入手,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紧紧围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建章立制,狠抓落实,扎实推进。

(一)完善激励奖惩措施,努力构建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健全完善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稳定、长效的机关作风建设监督、评价、运行机制,通过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不断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当前,应着重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创新三方面的制度:一是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明确各级各部门所负的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部门责权分明、各负其责的机关作风建设新格局。二是监督约束制度。即通过严格的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机关干部的行为,靠制度管人。威海市环翠区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干部中全面推行了位次管理、末位淘汰制度,提高了机关办事效率,激活了干部队伍。要加大督导力度,把党内监督、社会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干部下访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抓学风、抓班子、抓规范,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三是奖惩激励机制。将各级各部门、单位内每名同志的机关作风建设情况与其考核奖惩、评先树优相挂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潍坊市寒亭区在区乡两级建立了工作评价、班子考察、公务员考核“三位一体”的年度考核机制,激发了领导班子的创业激情,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在进一步完善年度、季度考核制度的基础上,严格兑现奖惩措施,真正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选好载体,确保机关作风建设实效。实践证明,借助载体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干部群众在形式和内容上更易于接受,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镇为进一步密切同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在镇直机关干部中开展了以“走百家门,结百家亲,解百家难”为主要内容的“三百联民”活动,抽调了60名镇机关干部深入到全镇28个行政村,吃、住和办公在村,同老百姓促膝交谈,真诚交心,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广大机关干部深受教育的同时,塑造了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为进一步提高全县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效,借鉴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建议适时在全县组织实施“机关作风建设年”、“调查研究年”、“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机关”等一系列活动,借助于这些载体,创新机关作风建设的形式,确保机关作风建设的效果。同时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大宣传教育和典型推广力度,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县的机关作风建设。

篇(2)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能不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因此,要牢固树立的群众观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切实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意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进行各项改革和决策时首先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善于从政策取向上找准不同群体具体利益的结合点,既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又要体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终体现,在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他们的利益,保证他们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就会更加拥护我们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充满信心地投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也就能够日益巩固。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一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牢牢树立责任意识,把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当成天职。人民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体力量。我们党只有始终做到向人民负责、为人民办事、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才能巩固长期执政的地位。要牢记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为民解忧,为民造福,切实做好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拓宽党群沟通渠道,完善民意表达机制,畅通民意渠道,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创造党联系群众的新形式,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危险。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胜利之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这是我们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也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坚如磐石。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必须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顽症。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官僚作风、与民争利、效率低下,弄虚作假、执法不公、贪图享乐、、独断专行、软弱涣散等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甚至失去民心,丧失政权。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关键是改变这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疾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需要真心诚意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和扎扎实实的作风。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排忧解难,在改革发展中真正做到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形成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在社会和谐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完善民主管理,以民主促和谐。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民主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制度,让人民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更好地依法直接行使民利,使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得到真正的尊重和保障。民主政治制度是保证人民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的制度安排。管理民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力保障,人民群众不是治理的对象,而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人,健全民主管理,把管理的权力还给人民,积极参加基层社会管理和事务。完善民主制度,解决干群矛盾,优化干群关系,做到群众想什么,干部抓什么,自觉地接受公众的监督,做到重大行政决策有人民群众的参与,行政信息尽可能向社会公开,优势公共资源为公众所共享。这样就必然会受到人民衷心的信任与支持,也就赢得了维护社会秩序的坚强力量源泉。

篇(3)

关键词:解放思想,提高服务,落实科技

农科站是乡镇推广农业新科技,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职能部门。全站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好不好,业务水平高不高,工作作风实不实,对农民的服务到不到位,是关系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事。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技推广队伍,没有灵活高效的农技推广机制,就难以做好农业科技的推广及创新,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就要落空。以什么样的思想来引导和管理好农科部门的职工。以什么样的思路来搞好农技推广工作,更好地服务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认为,“解放思想”是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的前提,对基层部门来说就是要与时俱进,以新的思想方法为指导,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重点,致力于各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我站高度重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严格律纪团结一心,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

1、抓好学习,提高素质

滇源镇农科站有职工13人,其中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8人,助理农艺师3人,党员7人,我们利用早晚时间,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和开展专题解放思想大讨论等形式,全面系统地认真学习,通过学习和讨论,全站树立了良好的学风,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为搞好科技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求发展

征求意见建议是找准差距,及时有效整改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对我站全方位工作再认识的过程。在一个阶段,我站一面深入到农村家庭,了解民情,调查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与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深入到昆明各大蔬菜市场了解行情,因地制宜地找准调整的重点,谋求新的发展思路,解决群众的后顾之优。为集思广益,我们召开了农科员座谈会多次,征求了农科员及一些群众的意见建议多条,这些建议对我站今后开展各项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认真检查,健全制度

如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团结一心、同心同德、群众策群力地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成了核心问题。为此,我站深入开展交心谈心活动,互相对照检查,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根据大家的建议,完善制定了12条制度,决定每周召开一次站务会,定期对财务、站务进行公开,本着“做好自己的事,用好自己的人”,将全站职工分为:综合办公室、产调办公室、信息站等三个部门,各部门责任明确,实行定岗定人,定考核奖惩的激励用人机制,并建立了岗位职责公示栏一个,去向告知牌一个,信息栏一个。

4、搞好科技推广,促进结构调整

“解放思想”大讨论,落脚点是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在“活动”期间,我们把活动的效果体现在科技兴农工作中。

一是开展现场培训。结合当前农事活动,对农民进行适用技术的培训,使先进技术传到千家万户。如召开大春测土配方等技术培训17期1330人,发放技术资料15600份,发送影碟带30碟,广播宣传20次,黑板报30期,为今年全镇大春生产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二是强化咨询服务。为充分发挥农科站技术咨询服务部的窗口作用,我站及早调运包谷种10吨,马铃薯良种50吨,秋蚕豆种30吨,测土配方肥379,6吨,地膜20吨等大春生产农用物资,同时严格管理,严肃工作纪律,搞好咨询服务,认真负责地指导好农民如何使用籽种、农药、化肥,促进了春耕备耕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

三是做好实地指导。我镇今年推广玉米测土配方施肥9490亩,通过配方肥施用,化肥施用量减少,水源污染减轻,农民得到实惠,作物稳产增产。针对配方肥能按质按量准确施用的技术问题,我站及时分派人员,深入田间调查了解情况,做好技术上的分类指导;同时,为了很好地指导农户施好肥种好地,我站积极主动举办配方施肥样板500亩,为群众树立了榜样,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誉。

篇(4)

摘 要 提升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是每个企业始终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当前全省经济状况未见好转,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正确认识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并能够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带动和引导更多的职工群众和企业一起攻坚克难,是每一名机关干部应尽的责任。而在此过程中对机关干部能力素质的要求必然是越来越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当前机关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提高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机关干部 政治素质 业务能力

一、机关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分析

首先,许多企业盲目片面的追求产量和利润,而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具体的机关管理工作人员中存在着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学历不高,工作能力不强,思想状况不稳,年龄结构复杂,再加上岗位调换频繁,导致多数人员业务不专、不精,使得一些具体的工作职责十分模糊,这就扩大滋长了整个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波动,使其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机关工作的核心作用也就无法发挥了。

其次,在整体觉悟和文化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加上部门分工不明确,职能存在重复或者交叉,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决心,工作应付差事、得过且过,遇到困难绕道走,研究问题只看表面,不注重实际,更别提举一反三、创新思维了。这就使得机关工作效率不高,创新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未来的发展。

第三,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机关党员人数占有很大的比重,从表面上来看,多数党员也能够表现出较强的政治坚定性和组织纪律性,体现出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精神状态。但从整体来看,党员的政治素质和模范带头作用并没有能够真正体现。有的党员为了入党而入党,思想和政治觉悟明显不够,有的党员入党之前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而入党之后却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够从思想和心理上真正入党。再加上现在许多企业对入党审查不像以前那么严格了,党员数量和比重是上去了,但整体素质却没有能够与时俱进,出现了脱节,严重影响了党员形象和群众的积极性。

二、提高机关干部素质的几点看法

提升机关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涉及点多、面广,需要从制度约束、文化支撑、作风维系等方面下大气力才能见到成效。

(一)强化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管事

我们要遵守制度,更要敬畏制度。现在无论是在政府还是在企业都不缺少制度,缺的是对制度从上至下彻底的执行。很多单位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个制度制定的非常完善,但却没有具体的执行者,导致制度成为了空谈。或者是下面的职工都能够认真的执行或遵守制度,但具体的管理者因为各种原因而放宽了对制度的管理和约束,导致执行力出现了断层。因此,我们强调的对制度的执行力必须是从上至下全方位的执行力。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机关工作制度。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机关工作标准和工作规范,用制度指导工作,规范职工的行为,明确规定机关工作人员可以做和不可以做的事,确保机关工作的高效运转。

其次,要细化岗位职责,制定详细的岗位工作标准。使大家都明白自己的职责、任务和努力方向。杜绝出现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情况,和因此带来的互相指责埋怨、推诿扯皮等现象的发生。

第三,建立机关人才选拔培养机制,为职工提供看得见、够得着的发展空间。现在的国企竞争力明显呈现出下降趋势,虽说是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在复合型人才的引入、培养和使用上确实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企业受限于职工子女安置、薪资分配平衡等问题,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引入存在天然不足,这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首先是要制定专业的引入机制,把人才引进来,增强机关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避免机关人员的思想老化和创造力不足。其次是作用的发挥。机关人员的作用发挥关乎企业的整体发展,全方位的促进掌握了先进理念但却经验不足的大学生的作用最大化发挥,让其快速的从理论向实践过渡,能够真正的学以致用,是一个必要的课题。再次就是要有完善的机关干部培养计划。按照短期和长期发展方向、职责定位,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机关干部进行培养和锻炼,使其能够始终保持活力和积极的心态,并逐步的担当更重要的角色,促进其快速成长。

(二)加强学习,提高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

一个人的学习影响一生的生活质量,一个企业和单位的学风则关乎整个工作的成效,所以必须抓好机关干部的学习。要创新学习方法和内容,不能走过场、应付差事,不能只局限于读报纸和念文件,要从思想教育入手,引导广大的机关干部学理论、钻业务,切实提高综合素质。

1.政治理论学习。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因此必须要抓好理论学习,加强对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各级机关要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通过不断的学习,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一是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及时掌握党和国家以及上级的政策、方针和任务。特别是要了解掌握企业的奋斗目标和最新动态,以备职工能够围绕中心,紧跟形势,切实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广大机关干部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要经常学习职业道德知识和集体主义原则。学习科技创新、刻苦钻研的奋发进取精神,学习公而忘私、乐于奉献的道德精神,学习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敬业精神。只有这样,机关干部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升华,企业的战斗力才能够提高。

2.业务知识培训。一是抓好岗位技能培训。在明确了岗位工作标准之后,就需要抓好每个岗位人员的技能培训了,通过请专家和行业骨干讲课,增强职责定位、努力方向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全面提升全体机关干部的理论素养;通过参加继续教育、专业讲座等方式,着力提高机关干部适应复合型工作任务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二是抓好应对复杂事件的培训。机关工作点多、面广,涉及到许多临时性问题,忽然的检查、临时的会议、群众的上访、突现的安全隐患等等事件,如果没有良好的素质,过硬的技能,都可能导致工作的失误,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要采用现场演练、案例分析等形式,定期举办有普遍教育意义的、与机关工作和重大事件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提升机关干部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三)深化作风建设,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机关的作风建设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影响到企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进程。近年来,我们曾听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很多形容机关作风的词语,严重伤害了各级机关的形象和党群干群关系。十之后,中央出台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正是对各级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确实解决了许多机关在“”方面的问题,我们要继续巩固活动成果,避免出现反弹。

篇(5)

关键词:法官 职业化 司法公正

中图分类号:D9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0

一、法官职业化概述

我国仍然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伴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新旧经济体制的更替产生了许多漏洞或重叠,因之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机会极易诱发腐败;在健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有些人试图将市场经济的营利观念引入司法审判活动之中;一些法律规范不健全,有的法律规定操作性不强,给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留下相当大的空间,而自由裁量权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

法官是法律职业者中最具典型和代表性的职业,在人类社会分工的历史上,法官是一种神圣而光荣的职业。法官的使命在于护法,依法裁判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始终对法律负责,通过程序实现正义。社会对公正的期望寄于法官,在某种程度上和一定意义上法官已经成为法律和正义的化身。反观我国的司法现状,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现象严重,不仅对社会正义造成了巨大的损伤,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法律在民众心目中的神圣地位,造成司法形象低迷不振,中国法官遭遇“公众信任危机”并不是危言耸听。它可能造成“纠纷未得到根本解决,那么社会肌体上就可能产生溃烂的伤口,如果纠纷是以不公正的方式解决的,那么社会肌体上就会留下一个创伤,而且这些创伤的增多,又有可能严重危及对令人满意的的社会秩序的维护”。 下面的这个案例无疑是最好的一个说明:

法官职业化是指法官是专门从事司法审判工作并具有一定权威和社会地位的特定职业和职业群体。法官职业化是我国为了追求司法公正和提高诉讼效率这两个目标的实现,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我国民众对公平、公正和正义的需求,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把我国法官制度科学化的过程,是实现我国理想状态下的法官制度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法官制度中的法官选任、法官培训、法官保障、法官惩戒、法官职业道德等一系列制度的科学化问题。法官作为司法者,国家审判权的行使者,必须具有相当的法律素养,法官对法律的理解、解释和运用,直接影响着法律的最终实现。一个不称职的法官,不仅会影响判决的公正性,更严重的是还破坏神圣法律的权威性。我国目前的法官职业化状况令人担忧:一方面对现任法官中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没有很好的办法进行“消化”;另一方面目前仍有一些人通过各种不正当渠道进入法官队伍,从而增加了法官职业化的困难。但无论怎么难,在当今世界上,法律职业化几乎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趋势,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已是大势所趋。

二、法官职业化的实现途径

第一,法官必须接受严格而系统的法律训练。这是法官职业化与法官职业大众化的一个重要区别。能够成为法官职业化制度下的法官,必须受过严格而系统的法律训练。这样的训练能够使这些人具有法官所应该具有的独特气质,只有这样,一个国家的法官制度才会逐渐走上科学化建设的道路。

第二,法官应是社会中的精英。并非所有受到系统法律专业训练的人都能够成为法官,法官是社会中的精英,这是法官职业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法官职业化制度下的法官必须具备优雅的气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对正义的不懈追求、高超的裁判技巧等特质,这决定了并不是所有受过系统法律专业训练的人都能成为法官。

第三,法官必须具有敏锐的法律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职业化制度下的法官必须具有敏锐的法律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除了在选任法官时要注意法官候选人是否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法院定期组织的法官培训来予以培养。通过对法官的新法律法规、方法科学、逻辑学知识、中文知识、政治学、经济学、自然科学等方面进行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法官的法律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第四,国家必须对法官履行其职责提供切实的保障。一个国家要想进行法官职业化建设,就必须提供给法官切实的保障,即建立完善的法官保障体制。法官保障体制包括尊严保障和经济保障等方面的内容。总而言之,要在较低的层面上,使司法官员无所畏惧,在较高的层面上,让司法官员向往尊荣。

第五,实施法官惩戒制度。人民法官不同于一般的职业群体,应该受到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引咎辞职规定(试行)》、《关于加强和改进审判作风建设的若干意见》、 《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严格约束。

综上所述,司法公正包括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形象公正,法官的职责就是实现司法公正。司法必须公正,是任何一个国家法官制度科学化的出发点,司法公正也是法官制度科学化的核心问题。而法官职业化作为我国法官制度科学化的外在表现,其追求的目标和核心问题也必须是为了司法公正能够在我国得到实现。因此,法官职业化是司法公正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本森、司莉.法律职业道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篇(6)

今天的会议是经市委同意,由市委组织部召开的。既是动员会,也是为下派干部送行的欢送会。主要是围绕以“四个一”为主体的经济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深入贯彻落实和工业项目开发建设年活动,对市直机关干部下基层联系企业(重点工业项目)和帮扶贫困村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下面,就如何顺利开展好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圆满完成联系和帮扶任务,我讲三个问题: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重要意义

组织市、县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同心同德抓经济的重要时期和关键阶段进行的,对全面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落实市委三届二次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的现实需要。市委三届二次全会,按照党的十六大和省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对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奋斗目标。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把宏伟目标和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应该说,建市以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不全面的小康、不平衡的小康,我市目前的经济基础距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还差得很远,全面建设惠及全市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任重道远。当前,制约我市小康社会进程的最突出矛盾就是工业、农业和农村经济不发达,发展速度缓慢。具体说就是工业项目匮乏,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少,农民收入增长滞缓,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低下。如何有效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我们开展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广大机关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机关干部文化层次高、知识面宽的优势,帮助所联系企业和所帮扶贫困村研究、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尽快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其次,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提高机关干部领导和驾驭经济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求各级干部要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该说,我市的机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能力也是比较突出的。主要表现在:理论素养比较好、政策水平比较高、组织能力比较强。但是,机关干部由于受所从事工作的特殊性和局限性,知识结构单一化的问题比较突出,真正懂经济的非常少,特别是熟悉工业经济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更少。我们这次把市直机关干部选派到工业企业、农村和工业项目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上去工作,就是要通过这种形式,促使机关干部学经济、抓经济、搞企业,努力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接受锻炼,增长经济工作知识,提高指导经济工作的才干。

第三,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转变机关干部作风的客观需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看我们党是不是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看我们党的作风,最直观的就是从身边干部的一言一行来作出判断和选择。因此,开展这次市直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使机关干部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企业和农村工作的第一线中去,就是为了进一步转变作风,倾听群众的声音,体察群众的情绪,掌握群众的心态,关心群众的疾苦,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干部与广大企业职工和农民群众的感情,维护和树立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第四,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培养锻炼机关干部的根本需要。我们这次选派的市直机关干部,大多是县(处)级后备干部和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基本素质比较好,思想解放,具有较强的知识优势、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但这种优势、能力和水平只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开展这次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就是为年轻干部在实践中施展才干搭设舞台,使大家在“急、难、险、重”的条件下接受磨砺和考验,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增长实践经验,提高党性觉悟,尽快成熟起来,为担当重任打好基础。

二.讲一讲这次下基层工作的主要任务

这次从市直机关抽调的100名干部,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联系企业的干部要按照“四个一”活动关于抓好工业经济的总体要求,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协助企业抓好技术改造,帮助企业建立技术平台,利用政策优势开发新产品,搞好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重点是抓好转产替代产品的开发,引进1-2个新产品。二是要加强与工商、税务、技术监督、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联系,为企业实现年度预期生产经营目标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三是要协助企业搞好债权转股权工作,帮助企业处理金融核呆问题,并加强与吉林油田、前郭炼油厂等域内大企业和长春一汽、大庆油田、辽河油田等省内外大企业的沟通协调,加强与长春中医学院、通化药业等单位的联系与合作,搞好合作开发;四是要帮助企业搞好内部改革,引导企业用现代的管理手段来改革用工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用新型的机制来创新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同时抓好职工的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提升企业的文化水平;五是要加强与金融部门的业务联系,了解金融信息,强化诚信意识,积极争取银行的支持,协助企业招商引资,帮助企业解决一定的生产资金;六是要积极捕捉产品销售信息,帮助企业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协助企业销售生产产品。

(二)联系重点工业项目的干部要围绕“项目开发建设年”活动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围绕市场需求,积极捕捉相关项目信息,发挥政策推动和利益导向作用,搞好政策引导和服务;二是要搞好跟踪调度,分析市场动向,做好市场预测,积极与金融、财政、科技等部门和省直相关部门协调项目资金;三是要积极与国土资源、电业、环保、水利、公用事业等部门搞好协调,解决水电、土地、环保等外部条件问题;四是要协助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搞好规划论证和可研报告。

(三)帮扶贫困村的干部要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结合“四个一”活动关于扶持贫困村的有关要求,协助当地乡镇党委全面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帮助制定和落实所帮扶的贫困村脱贫规划,确定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明确工作措施;二是要加强对外协调,积极捕捉项目信息,帮助所帮扶的贫困村上一个以上的二、三产业项目,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组织签订一定面积的农产品订单,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加强法制、科技、文化教育工作,提高村民素质,年内抓出5户以上脱贫典型户;四是要根据不同农时季节举办两次农业科技讲座,一次以上致富技能培训班,一次以上致富经验交流会,组织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去外地学习先进的种殖、养殖技术和生产经验,帮助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提高村民的致富本领;五是要从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制约农民生产生活的重点难点入手,加强与市、县财政和省里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办3件以上顺民心、应民意的好事实事;六是要加强与交通、水利、公用事业、电信、电业等部门的协调联系,积极争取技术、物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加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帮扶,使基本脱贫的24个贫困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300元以上;接近脱贫的9个贫困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400元以上;仍比较贫困的9个贫困村,全村农民人均收入比上年增加500元以上。

三.讲几点希望和要求

这次开展的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下派干部人数多,任务重,责任大。在这里,我讲几点希望:

一要摆正位置,履职尽责。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事业心,不当客人当主人,真正把自己当作所联系的企业和所帮扶贫困村中的一员,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不能有临时观念,更不能有得过且过的思想。联系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的干部与原单位脱钩,帮扶贫困村的干部与原单位不脱钩,但要有三分之一时间工作在农村。帮扶贫困村的干部,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决不能因为与单位不脱钩,借口单位工作忙而影响帮扶工作。联系企业(重点工业项目)和帮扶贫困村的负责人也不能有“挂名”思想,要身体力行,做好联系、沟通和协调工作。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以企业职工和农村干部群众为师,多“留神”、多动脑、多积累、善总结,注意学习基层干部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虚心学习在机关里学不到的东西。要大胆开展工作,敢想敢干、敢于突破、敢担风险、敢于负责,不能畏首畏尾,缩手缩脚。

二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联系”和“帮扶”工作的实质是搞好服务。要强化服务意识,狠抓工作落实,真正做到“身”入群众,“心”入群众,力戒形式主义。联系企业(重点工业项目)的干部要针对企业的实际和优势,多提供一些资金、实用科技和信息服务,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想方设法,多做沟通协调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帮扶贫困村的干部要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力增强作为中心任务,不仅要为农民搞好技术、信息、销售、物资等服务,而且要千方百计为村里争取生产建设资金,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把联系和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向本单位领导汇报请示,赢得本单位领导的支持和关心。同时,要与联系和帮扶单位搞好配合,做到帮办不包办、支持不干预、参谋不添乱、给予不索取。另外,这次帮扶的42个贫困村,有的是一个部门帮扶一个村,有的是市直部门和省直上管部门共同帮扶一个村,希望共同的帮扶部门要多沟通、多协调、多配合,搞好分工与协作,切实做好帮扶工作。

三要遵章守纪,严格要求。按照中央关于“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两个务必”的要求,廉洁自律,艰苦奋斗,严格约束自己,绝不允许利用“联系”和“帮扶”之机,去吃、拿、卡、要、报,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搞好与基层干部的团结与协调,不能有优越感或搞特殊化,真正与基层干部打成一片,给联系和帮扶单位留下好的印象,树立机关干部的良好形象。

篇(7)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长安区**年度残疾人工作会议,认真总结回顾我区一年来残疾人工作开展情况,深入研究分析残疾人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具体安排部署**年度的残疾人工作。刚才,区残工委表彰了**年度残疾人工作实绩突出单位、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扶残助残先进单位、先进社区(村)残协、社区康复示范单位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给予我区残疾人工作无私支持和帮助的辖区单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第一线、满腔热情为广大残疾人服务的残疾人工作者和广大残疾人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这次会议得到省、市残联的高度重视,××副理事长、××理事长亲临会议指导,在此,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省市残联一年来对长安区残疾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年,经过全区各级残联、残协及各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年度残疾人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推进我区残疾人事业和谐发展,必须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做好残疾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总书记指出: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救助、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制度。完善优抚安置政策。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做好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的工作,让他们和健全人一样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既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发展残疾人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发展残疾人事业,对于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形成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营造充满活力的社会氛围、维护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实现的小康是全民的小康,如果到2010年,残疾人连初步达到小康水平都实现不了,到2020年,残疾人与全区人民一道奔小康就是一句空话,全面奔小康就是不完整的。因此,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同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如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不能同健全人一样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那么人权、公平也就无从谈起,由残疾人的问题引发的社会不安定因素也就会增多,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也就难以维持,社会主义的和谐也就不能得到完整体现。因此,我们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新时期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大意义。

其次,发展残疾人事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残疾人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残疾人事业既是人道主义事业,也是人权事业。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不断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生活水平的差距,使贫困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和文化的成果,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之一。

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要引导、尊重和保护他们,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把残疾人的利益和力量协调好、团结好,不断为本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增添新力量,努力形成全区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第三,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当前,随着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国家和社会对困难群体越来越关注,残疾人工作的重心要逐步倾斜到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上。残疾人由于自身残疾和外界障碍,是社会上最弱势的群体,他们最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心与帮助。前年,国务院首次召开了全国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会议,同时下发了民政部等12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工作,切实解决贫困残疾人生活、医疗、康复、就学、就业等方面的突出困难,提升和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因此,保障残疾人的权利,尊重残疾人的价值,发挥残疾人的潜能,帮助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推进残疾人事业和谐发展,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落实工作目标,认真履行服务职能,把解决好残疾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放在首位

根据区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区现有残疾人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23%,全区低保户有近70%是残疾人,目前我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了85%以上,在市内5区排名靠前。但相对健全人而言,我区残疾人群众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年收入低,二是贫困面大,三是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康复服务享受面不广,生活状况不理想等。据查,很多贫困残疾人靠政府救助和亲戚朋友接济生活,他们迫切需要社会化的服务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这既是区委、区政府关注的焦点,更是各镇、街道办事处、各有关部门、各级残联、残协肩负的责任。

近年来,我区在服务残疾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服务面不宽,随意性强,长效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理,依法发展”的指导方针;坚持“融入全局,同步推进”的发展观念;坚持“巩固基础,完善体系”的工作思路;坚持“加强基层,面向社区”的工作重点;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方式;坚持“各司其职,协调运作”的工作机制。全面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全面优化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全面形成多渠道的残疾人救助机制。因此,我们必须本着“以残疾人为本”的理念,把搞好为残疾人服务放到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在服务的持久性、多样性、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上下功夫。

一是要提供优惠政策服务。近几年,我区出台了一些扶助照顾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惠及不少的残疾人。在推行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我们要特别注重把依靠政策为残疾人服务放在重要位置。在一些惠及全民的政策,如低保、医保、扶贫、就学、就业等,把残疾人纳入其中,确保残疾人平等享受政策。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一些优惠残疾人的具体规定,把辖区残疾人最为突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重点,投入人力、物力、财力逐年加以解决。今年2月份,国务院颁布了《残疾人就业条例》,使残疾人就业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辖区各单位、各级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抓好落实,认真执行,确保残疾人就业工作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同时,要积极扶持福利企业稳定健全发展,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用人单位应当为残疾人职工提供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劳动条件和保护,不得在晋职、晋级、评定职称、报酬、社会保障、生活福利等方面歧视残疾人职工。区残联要认真组织、协调督促驻区单位、各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落实,依法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

二是要提供工作平台。工作平台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基础和依托,没有工作平台,残疾人就不可能享受到实在、到位的服务。工作平台要发挥服务作用,就要精心打造一支素质高、有爱心、特别能战斗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因此,要加强对各级残疾人工作者的思想教育,牢固树立情为残疾人所系,权为残疾人所用,利为残疾人所谋的服务理念;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深化对各级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培训,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使之成为残疾人服务的核心所在。同时,继续将残疾人工作纳入社区建设这个大平台,结合创建高标准文明社区,街道、社区、民政、卫生等要将残疾人康复站、活动室纳入其中。满足残疾人的康复、治疗、脱贫、安养、就业、文体活动等服务需要,使残疾人感受到来自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温暖。

三是要提供信息服务。要建立集残疾人基本情况数据库、资料库、网站于一体的底数清楚、灵敏高效的信息服务网络。有了信息网络,就可以及时了解残疾人的需求,给予快速便捷的服务,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为各类残疾人提供个性化服务。信息网要尽快实现与省市残联系统的链接,区镇街道要搞好联网等衔接、配套工作,为广大残疾人工作者提供一个获取信息、交流工作、快捷服务的高效阵地,满足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和谐发展,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方式,全面履行管理职能,加速形成处理残疾人事务的协调联动机制,挖掘、整合,用足、用好社会资源

晓茹理事长在工作报告中回顾了**年我区的残疾人工作,也对**年的残疾人工作目标任务做了安排,我完全同意。做好**年的各项残疾人工作,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推进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和谐发展,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方式,具体地讲,就是要建立三个机制:

一要建立协调联动机制。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残疾人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力推进社会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因此,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而必须强化,这是残疾人事业的特点所决定的。发展市场经济,竞争会越来越激烈,甚至是越来越残酷。残疾人作为竞争能力较差的弱势群体,要维护他们的利益,就必须用法律手段来保障,就必须借助于政府的权威。残疾人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宏观上加以调控,在人、财、物诸方面予以倾斜。要把发展残疾人事业当作硬任务去落实好。各镇(街)在制定、出台各项改革措施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的需要,不但要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还要力争为残疾人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会,真正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其次,要充分发挥区镇(街)在残疾人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生活、康复、教育、就业是残疾人事业的核心问题,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一定要把这些核心问题作为重点工作谋划好、落实好,并列入各自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各镇、涉农办事处要关心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把过去已有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切实解决好困难残疾人的温饱问题。城区要在安置残疾人就业、子女入学、康复服务、文体活动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总之,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开拓性地做好各项工作,为区残疾人事业添砖加瓦。第三,要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作用。残疾人事业是一项跨部门、多领域、综合性的社会事业,需要政府的主导、支持和投入,同时也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各有关职能部门一定要继续履行好法律赋予的保障残疾人权益的职责,发挥好应有的职能作用。要对残疾人多献一份爱,对残疾人事业多尽一份心,为全面推进区残疾人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第四,要充分发挥残联、残协的职能作用。区、镇、街道办事处残联,村委会、居委会残协,是发展我区残疾人事业的中坚力量,一定要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作用。要切实加强残联、残协的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切实把残疾人工作者的思想统一到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上来,带着感情和爱心做好残疾人工作。要依托社区开展残疾人工作,发挥社区组织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在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中,兼顾残疾人特点,满足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在农村要以村级组织为依托,形成符合农村实际的残疾人工作机制,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农村残疾人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真正使残疾人得到实惠。残联、残协的同志一定要经常深入到广大残疾人之中,了解他们的疾苦,关心他们的生活、就业和学习。要充分协调和调动好社会各方面力量,社会事情社会办,公益事情大家办。区残联要坚持对各镇街残疾人工作实行全员目标责任制管理,定期考核,奖优罚劣,不搞平衡、大锅饭,建立激励制约机制。第五,要充分发挥残疾人的自身作用。残疾人是残疾人事业的主体,同样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广大残疾人一定要刻苦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挖掘自身潜能,增强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要发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投身于小康社会建设,通过不懈努力,来实现人生价值,创造美好未来。

二要健全资源整合机制。要把整合社会资源作为开展活动、推动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要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整合社会资源的新特点、新思路、新方法。要深化与卫生、民政、城管、工商、税务、司法等政府部门的协作,形成政府委托、支持,残联和有关部门共同承办、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强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协作。在服务对象交叉部分,整合各方资源,取得互惠互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