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1 11:05: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护理管理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1.1研究小组和预咨询专家
研究小组包括1名护理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研究生和4名硕士研究生,负责本研究概念框架的制定,函询问卷的设计和函询结果的处理分析。预咨询专家包括5名具有5年以上护士长工作经验的护理管理专家,负责正式函询前,问卷内容的修订。
1.1.2函询专家
从全国17所三甲医院选取护理管理专家43人,从2所医学院校选择护理教育专家7人,共50人。专家的入选标准:①护理管理专家具有10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年限,以及5年以上护理管理经验;护理教育专家具有10年以上护理教育经验。②中级及以上职称。两轮函询后,有44名专家完成本研究,均为女性,年龄34~60(46.02±5.99)岁;护理工作年限14~40年,护理管理工作年限6~32年,护理教育工作年限14~34年;职务:护士长18人,科护士长6人,护理部副主任3人,护理部主任10人,教师4人,副院长2人,院长1人;职称:中级3人,副高级22人,高级19人;学历:大专1人,本科12人,硕士27人,博士4人。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操作性定义和概念框架的拟定
根据文献查阅法、小组讨论法和预咨询法拟定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概念框架,列举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构成因素。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将“管理能力”的含义[8-10],即知识、技能和态度引入护理风险管理中,并将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定义为护理人员(包括护生、护士和护理管理者)为控制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少护理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运用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对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处理和评价的能力。根据小组讨论和专家预咨询的结果,护理风险管理知识主要包括护理风险基础知识和护理风险相关知识两部分。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根据护理风险管理程序[11-13]划分为护理风险识别技能、护理风险评估技能、护理风险处理(预防和处置)技能和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技能。根据态度含义[14],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划分为护理风险管理的心理认知、护理风险管理的情感倾向和护理风险管理的意向行为。
1.2.2问卷函询
函询问卷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向专家解释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形成概念框架的依据。第二部分列举概念框架的构成,包括3项一级因素和10项二级因素。专家运用Likert5等级评分法选择“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很重要”5个等级对以上各级内容进行打分,并在相应位置填写修改意见。第三部分为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判断依据评分表和熟悉程度评分表。问卷发放采用亲自发放、电子邮件和邮寄的形式进行。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进行第1轮函询,问卷回收后,研究小组讨论专家函询结果,形成第2轮函询问卷,于2014年4~6月进行第2轮函询。
1.2.3因素的筛选
各级因素的筛选标准为:重要性均数>3.50,满分比>0.20,变异系数<0.25,参考护理专家的函询意见,最终由研究小组讨论后进行筛选。
1.2.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Excel2013软件统计分析函询结果的各项内容,包括各级构成因素的重要性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满分比、权重、专家函询的权威系数(Cr)和协调系数(W)。一级因素的权重值由优序图法测得,二级因素的权重值由重要性均值法得出。
2结果
2.1专家参与情况
2.1.1专家积极性第1轮发放问卷50份,有效回收47份,有效回收率为94.00%;第2轮发放问卷47份,有效回收44份,有效回收率为93.62%。2.1.2专家权威程度专家的权威系数(Cr)由专家的判断系数(Ca)和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术均数计算得出,大于0.7代表专家权威程度较高。本次专家Ca=0.860,Cs=0.796,Cr=0.828。2.1.3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协调系数(W)是指函询专家对各级因素的评判意见的协调程度,范围为0~1,数值越大表示专家对概念框架的认同程度越高,结果越可靠。两轮函询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1。
2.2专家意见及修改情况
第1轮函询中,2名专家表示,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划分较模糊,另有2名专家建议将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划分为护理风险知识和护理风险相关理论知识。护理风险知识主要包括直接影响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的相关知识,如风险概念、风险种类和风险理论。护理风险相关理论知识主要指具有间接影响作用的相关知识,如沟通理论、心理学知识和伦理学知识。研究小组同意采纳此建议。有3名专家建议将二级因素的各项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改为“能力”。研究小组讨论认为,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是本研究的主题概念,技能是能力的一部分,若将“技能”改为“能力”,将会存在含义重复,并且与二级因素的“知识”、“态度”不平衡。所以,此建议没有被采纳。有4名专家询问本研究概念框架的依据,研究小组进一步修改问卷内容,将文献查阅、小组讨论和专家预咨询的过程进行说明,并列举管理能力含义、态度含义、风险管理程序和风险知识范畴的来源。经过反馈,第2轮函询时,专家表示无异议。第2轮函询结束时,专家意见趋向一致,函询专家对于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概念框架的二级划分结构给予支持,各项因素都达到保留标准。
2.3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各级因素的函询结果
各级因素的重要性均值为4.091~4.932,变异系数为0.052~0.157,满分比为88.7%~100%,说明专家意见较集中。结果见表2。
3讨论
3.1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参与本研究的函询专家来自全国17所三甲医院及2所医学院校,管理及教学工作经验丰富,职称、学历都处于较高水平,能够代表国内护理理念的先进水平。两轮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94.00%和93.62%,说明函询专家参与本研究的积极性高。专家权威程度0.828,大于临界值0.7,说明专家可靠程度较高。专家意见协调系数由第1轮的0.197增加至第2轮的0.320,说明经过两轮函询,专家意见逐步趋向一致。本研究结果可靠性较高。
3.2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各级因素分析
本研究护理风险管理能力概念框架的一级因素包括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护理风险管理知识是掌握护理风险管理技能和转变护理风险管理态度的理论基础,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是护理风险管理知识与态度的外在表现,护理风险管理态度是护理人员改进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内在动力。函询结果显示,护理专家对这一因素的合理性给予肯定。各构成因素的权重由大到小依次是护理风险管理态度(0.410)、护理风险管理技能(0.390)和护理风险管理知识(0.200)。函询专家的意见表明,护理风险管理态度与技能的重要性大于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参考这一结果得出,重视护理风险管理态度的能动作用,在这一作用下,运用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是有效培训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3.2.1护理风险管理态度
有研究表明,态度能够反映管理者的信念水平[15],决定主体是否“应该”处理风险,以及是否“能够”控制风险[16],最终影响到护理风险管理决策。另有研究证实:从改变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入手,把改变传统的认知、情感、行为作为培训的重点,有效减少了护理风险,不良事件上报率降低[17-19]。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风险管理态度的重要性均值为4.886,满分比为100%,权重值为0.410,说明其是最重要的一级因素。这可能表示,提高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重点在于改变护理风险管理态度,态度是驱使护理人员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动力。在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培训中,可通过改变护理人员的风险认知,调节护理人员的行为倾向,达到提高风险意识、责任意识的目的。
3.2.2护理风险管理技能
护理风险管理技能的权重为0.390,处于较高水平。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是能够显示工作目标的行为,也是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和知识的外在体现,能够直接作用于系统环境,影响护理绩效。所以,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培养效果最终体现在护理风险管理技能是否提升。此外,在护理风险管理技能中,权重组合最高的是护理风险识别技能和护理风险预防技能,均为0.082。护理风险识别是护理风险管理程序的第一步,识别的风险越多,风险被消除或减轻的比例就越大;风险识别的越早,就越便于早期实施干预方案[20],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的数量。Vincent[21]提出的风险和安全分析框架指出,护理风险能否发展成为不良事件的关键在于护理风险是否被成功预防;完善的护理风险预防技能能够从制度背景、组织管理、临床工作环境、团队、工作人员、任务、以及患者自身7个方面阻止护理风险转变为不良事件,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3.2.3护理风险管理知识
护理风险管理知识是提升护理风险管理能力的理论保障,理解护理风险管理知识是护理人员正确管理护理风险的首要步骤[22]。本研究中,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权重为0.200,满分比为100%,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权重虽然低于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和技能,但却是概念框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因素。Simonsen等[23]的研究表明,目前护理人员并没有充足的护理风险管理知识,以至于护理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并阐明了这一知识体系对于有效管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所以,认识到护理风险管理知识的作用,并以护理风险管理知识作为理论基础,护理人员才能够正确转变护理风险管理态度,并掌握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技能,合理应对护理风险。
4小结
关键词: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态度
儿科疼痛管理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疼痛管理已被宣布为人权,并成为继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1]。除了不愉快的感觉[2],未被治疗的疼痛会给患儿带来许多生理和行为的负面影响,如心率增加、呼吸问题、手掌出汗,引起高血糖和炎症反应增加,导致持续疼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情感紊乱等[3],延长恢复时间。儿童疼痛相关报道显示,疾病患儿仍存在中度至重度疼痛[4]。国外疼痛管理中主导地位由疼痛专科护士承担,我国疼痛专科护理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其中儿童疼痛管理知识的匮乏对儿科临床护理带来了考验,儿科疼痛管理的临床护理实践效果仍不理想[5],儿童疼痛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儿科护士不仅是患儿疼痛状态的评估者和大部分止痛措施的具体实施者,又是医师的协作者、患儿和家属疼痛知识的宣教者,其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不仅影响着患儿的生活质量,还影响着患儿的身心健康。本文调查临床儿科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旨在提高儿科护士疼痛管理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7年4月至5月对西安市儿童医院961名临床护士进行疼痛管理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临床一线护士;②工作满1年。排除标准:①非临床护理实践的护士;②实习见习护士;③外院进修护士。纳入护士均自愿参加本研究。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①一般调查资料及疼痛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在参考相关研究[6-8]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最高学历、护龄、职称、科室、是否通过疼痛知识培训、是否借助工具评估患儿疼痛、是否常规评估患儿疼痛、是否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过疼痛相关的健康教育、是否有护士长管理经验,问卷内容经过10名儿科护理专家评价结果为:内容全面,内容效度为0.9~1.0。②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量表(pediatricnurses'knowl-edgeandattitudessurveyregardingpain,PNKAS):该表由美国疼痛管理专科护士Renee设计,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7,Rieman等于2007年进行了修订[8]。英文原始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72,重测信度r为0.67,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应用可行性。国内学者柳韦华等[9]将其翻译成中文。中文版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调查量表共有41项条目,分为4个维度、三种题型,4个维度包含药物镇痛18项、疼痛基本知识10项、疼痛评估8项、镇痛措施5项。题型分布上,是非题1~24项,单选题25~37项,案例分析题38~41项。计分规制:各条目答对计1分,答错或不答计0分,合计41分,分值越高表明对患儿疼痛管理的认知情况越好。汇总问卷答题正确率及各条目回答正确人数占比。
1.2.2资料收集。首先征得护理部同意,由研究者介绍研究目的和意义,获得相关科室工作人员的同意和支持后,在统一指导下,现场发放问卷,要求接受调查的临床护士在20~30min独立完成,匿名填写,现场收回。调查组成员对所有回收的问卷按照统一标准进行阅评,双人录入问卷结果并核对。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75份,收回961份,问卷回收率98.6%。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应用n/%描述,并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疼痛管理现状调查结果
本研究调查的961名儿科临床护士均来自西安市儿童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时间(6.3±4.8)年,小于10年的占85.0%,本科及以上护士占73.2%,初级职称及以下护士占68.9%,有护士长管理经验者占6.7%;常规评估患儿疼痛者占28.4%,有疼痛知识培训经历者占22.4%,借助疼痛评估工具者占27.5%。见表1。
2.2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问卷评估情况
2.2.1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问卷答对率情况。调查量表41项条目中正确个数范围为7~28个,答对平均个数为(15.9±3.2)个,正确率为17.1%~68.3%,答题平均正确率为(38.8±7.8)%。各条目答对人数比率为0.0%~81.3%。其中,总正确率在60%以上者15名,仅占1.6%。
2.2.2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问卷答对人数比率最高与最低的5个条目。量表中总正确率排名前5项(正确回答该条目的人数比率50%)、总正确率排名后5项(正确回答该条目的人数比率10%)见表2。
2.3研究对象疼痛管理工具使用情况
本研究使用疼痛评估工具的护士共264名,占27.5%。对儿科护士使用疼痛评估量表的情况进行调查,要求研究对象对临床常用的3种疼痛评估工具按照使用频率从高到低排列。结果最常用的疼痛评估量表为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占65.4%,其次为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再次为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目前国内缺乏统一的疼痛专科护理教材,因此疼痛评估、记录等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
2.4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及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以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得分为因变量,护士的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回归方程的进入水平为α入=0.05,剔除水平为α出=0.10。纳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科室、是否有护士长管理经验、是否通过疼痛知识培训,表明该三项指标影响疼痛管理知识与态度(P0.05,表4),解释了29.7%的变异。
3讨论
3.1调查中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及态度水平总体偏低
本调查结果显示,儿科临床护士疼痛调查问卷平均正确个数(15.9±3.2)个,平均正确率为(38.8±7.8)%,总正确率在60%以上者15名,仅占1.6%。其中41项条目中仅有5条的正确率在50%以上,表明儿科护士的疼痛管理水平较低,这与王婷等[10]对华中地区儿科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总正确率在60%以上者占7.3%的研究一致。张文燕等[11]研究显示江苏省三级儿童医院护士疼痛知识与态度的调查仅9条项目总正确率超过60%,以上均提示儿科护士对疼痛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总体偏低,亟需引起重视。此外,正确率后5项条目中有3条为临床给药,2条为疼痛评估,说明儿科护士对阿片类药物知识掌握不足,临床实践能力较低。我国临床医疗工作一直是由医生开医嘱,护士负责执行,因此镇痛药物的使用与否医生起着主要作用。一方面,提示儿科护士缺乏对阿片类药物的了解,同时也提示儿科护士没有充分认识到在疼痛管理中应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此外,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和指导性资源的缺乏也是儿科护士疼痛管理面临的现状。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疼痛管理过程中护士应为疼痛的处理起主导作用,特别是疼痛专科护士在疼痛处理上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12]。临床工作中,若出现患儿镇痛用药医嘱不足,护士多只能通过非药物干预有限地缓解患儿疼痛。另外,国家药监局对阿片类毒麻危险药品的储藏和使用都有特殊的规定,这也降低了护士处理疼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常规评估患儿疼痛者比例偏低,疼痛评估工具单一
本研究结果发现,儿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常规评估患儿疼痛者共264名,占27.5%。疼痛评估工具使用频率最高的为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占65.4%。提示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在儿科护士疼痛评估中的应用较广,原因为面部表情评估较直观简单,容易使用。与王英杰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受到缺乏获得汉化版儿童疼痛评估工具途径的限制,尽管WongBaker面部表情评分法在儿科护士疼痛评估中应用较广,但评估工具相对单一,缺乏了解其他评估工具,不利于对患儿疼痛的评估,同时会给儿童疼痛治疗带来误导[14]。目前国内缺少统一的疼痛专科护理教材,因此评估、记录疼痛等很难形成一致的标准。只有综合性多参数评估才能多方面反映患儿的疼痛感受。
3.3影响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及态度的因素众多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科室、是否有护士长管理经验、是否通过疼痛知识培训为护士疼痛管理知识及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29.7%的变异量。究其原因,一是重症监护室患儿比其他普通科室的患儿承受了更多的疼痛。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儿科护士成为重症监护无陪护单元患儿的代言人,更能感受患儿的疼痛问题。重症监护儿科护士的疼痛管理水平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升;二是护士长作为护理工作日常管理者,接触到关于疼痛管理知识的相关资源与培训较多,其疼痛管理水平也提升较快;三是患儿疼痛管理越来越被科室管理者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儿科护士的疼痛管理。
【关键词】疼痛管理;护士作用
2001年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StudyofPain,IASP)对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主观感受,伴有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1]。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2],并日益得到重视。
1疼痛管理的意义
1.1良好的疼痛管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严重的急性疼痛,如术后、创伤后疼痛,可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引起脉搏、呼吸加快,血压、血糖升高,氧耗量增加等,干扰内环境的稳定,延缓康复。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简单易行的疼痛控制方案是医护人员的责任。有效的镇痛是患者的迫切需求。
1.2良好的疼痛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疼痛可以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如睡眠、饮食、活动等,尤其是对癌症患者,疼痛可以引发或加剧癌症患者的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状,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首要因素。因此,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为患者控制疼痛。
2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角色职能
2.1护士是患者疼痛状态的主要评估者[3]
护士每天24h守护在患者身边,往往最先了解患者疼痛的各种不适症状。护士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沟通和观察患者的面容、体态、各项生命体征等客观表现,判断疼痛是否存在,以及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于正在接受疼痛治疗的患者,护士还有责任观察止痛效果,有无不良反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报告医师。
2.2护士是止痛措施的具体落实者[3]
很多止痛措施是由护士完成的,因此护士的基础知识、观察能力和技术水平都直接影响着疼痛控制的效果。护士除了要执行有关医嘱,按时给予止痛药物外,有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给予止痛剂[3]。此外,护士还可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运用一些非药物的方法,如冷敷、热敷、按摩、活动肢体、呼吸调整、分散注意力等,为患者减轻疼痛,减少或替代其对止痛药物的需求[4]。
2.3护士是其他专业人员的协作者[3]
疼痛管理是多学科协作的过程,临床医生、麻醉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理疗师等都是这个多学科团队的成员。护士是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的看护者,在疼痛管理中,与其他医务人员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合适的服务。护士参与疼痛治疗方案的制定,护士的病情观察为治疗方案制定的合理性和个体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4护士是疼痛患者及家属的教育者和指导者[3]
护士是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的主要实施者。美国《癌症疼痛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在治疗计划中,应包括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疼痛治疗方面的教育。”
3展望
在我国临床工作中有关疼痛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缺乏相关的观念、知识、技术和方法,以致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因此,加强疼痛管理的教育与培训非常重要。
3.1将疼痛管理纳入护理教育
我国的疼痛管理刚刚起步,正在步入专业化轨道。疼痛管理是一门新知识,疼痛知识的普及乃当务之急,应将疼痛管理知识正式列入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疼痛相关知识学习,包括疼痛治疗学、护理学、心理学等,以提高医护人员疼痛管理的整体水平。
3.2在临床中开设继续教育项目
继续深入开展疼痛管理培训,可采用病例分析、小组讨论、概念辨析、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解决护理人员存在的困惑,并增加培训后的效果反馈与检验,从根本上提高护理人员疼痛管理知识掌握程度及临床实践能力。
3.3在临床实践中培养适于中国的疼痛专科护士
在欧美等发展国家,疼痛专科护士在疼痛管理中起着主导、协调、实施和培训等重要作用[5]。国外疼痛专科护士在培养模式、资格认证、角色职能的发挥等方面有几十年的实践经验,但国外的文化背景、教育制度、医疗制度、护理人力资源以及人员素质等都与我国有很大差异。目前,我国还没有较高机构认可疼痛专科护士。我国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可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从国情出发,启动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认证和使用等相关工作。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和卫生保健事业对护理专业的要求,形成系统规范的疼痛专科护士培养体系是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1]CleveLV,BossertEA,SavedraMC.Scientificinquiry:cancerpaininchildren:theselectionofamodeltoguideresearch[J].JournalforSpecialistsinPediatricNursing,2002,7(4):163-165.
[2]MerbothMK,BarnasonS.Managingpain:thefifthvitalsign[J].NursClinNorthAm,2000,35(2):375-383.
[3]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9.
【关键词】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问题 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253-01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医护人员在为病人治疗护理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各种病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随着人们对医院感染的深人研究而逐渐被认识,但尚未引起普遍重视院内交叉感染是当今全球性医院人群健康特别是住院患者群体康复的重要问题,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评价医院医疗护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医院感染控制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因此,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作简单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存在问题
1.1 对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相当一部分护理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对院内感染管理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职业防护意识淡泊,没有认识到护士是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主力。认为院内感染管理是院内感控科的事,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在病人的治疗护理上,忽略对各病区医院感染的监控和护士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没有将有关院内感染的预防知识融入到病人的健康教育中,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有的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1.2 感染管理知识缺乏 由于种种原因,有关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不到位,相当一部分的护理管理者和护士对标准预防的概念不清楚,不知哪些属于高危、中危、低危物品,对高中效、低效消毒液含糊不清,致使临床工作中出现高危物品采用低效消毒液进行消毒的现象。
1.3 院内感染管理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管理者比较重视治疗护理查对制度的落实检查,而忽略了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一次性物品管理制度的检查,造成一些违反规范要求的操作行为,如锐器盒的使用不规范、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区分不清、换下的脏被服管理不善、一些消毒物品有过期的现象等。
1.4 职业安全意识缺乏 护理管理者比较重视病区的经济管理、成本核算,缺乏对护士进行相关的自我防护知识的培训,使护士自身防护意识淡薄,为了节约成本,有的护士接触病人的体液不戴手套,一些护士缺乏手的清洁消毒意识,操作前后没有按要求洗手,被锐器损伤后不清楚正确的处理方法。
1.5 忽略对重点环节的感染管理监控 重点环节的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护理管理者对供应室的管理认识不足,认为供应室不用上夜班,各医院又面临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故通常安排一些老弱病残的护士到供应室工作,使消毒供应室的消毒工作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对导管室、内镜室、产房、ICU的医院感染监测不到位,也是引发院内感染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2 对策
2.1 增强护理管理者的院内感染控制意识 护理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的各种治疗护理检查活动都由护士完成或协助完成,控制院内感染的各项措施都离不开护理工作,院内感染控制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故护理管理者一定要加大对医院感染管理的监控,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纳入每月护理质量检查中去,主动加强与医院感控科的联系,对各病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的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从而促进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工作的落实。
2.2 加大对护理人员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力度 在加强对护士进行“三基”理论知识的培训时,护理管理者要把医院感染管理的知识纳入到护理理论的培训考核中,使护理人员能自觉的学习感染防治知识和自我防护知识,增加护理人员主动预防的观念。护理部应与感控科一起举办院内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班,内容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在制定护理操作流程、规范护理操作的同时,与感控科一起制定护理质量感染控制标准、病区消毒隔离制度等,并督促制度措施的落实,以提高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感控意识。
2.3 加强有关院内感染控制制度的落实 护理指挥系统要认识到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要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个护理操作的环节,每个病区设一名兼职的感控护士,制定感控护士职责,并要求感控护士认真履行职责,督促病区预防医院感染措施的落实。护士长与感控护士要加大对病区感染控制工作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病房的保洁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护士操作前后是否洗手,医院废物的管理,使用中的消毒剂和紫外线强度是否符合标准,各项护理操作是否符合要求等。对病房发生的感染病例要进行登记上报,并随时与医院感控科联系。
2.4 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控 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点应放在供应室、手术室、ICU、产房、婴儿室、内镜室、导管室和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者要特别重视重点科室环节质量过程的监控,对一些薄弱环节重点检查,发现问题随时记录,及时反馈给相关病区,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措施,组织落实并及时追踪措施落实情况,有效的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2.5 把预防院内感染知识融入病人的健康教育 护理管理者要教育护理人员把预防医院感染作为自己的职责之一,把相关的预防知识融人病人的健康教育中。各病区根据自己的专科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在病人人院宣教时,就耐心讲解探视、陪护等规章制度在预防感染中的作用,向病人讲解疾病的病因、病原体侵入的途径和潜在的并发症,强调洗手和保持手清洁对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使患者和家属能认识到他们自己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提高病人的遵医依从性,从而达到保护自己又保护他人的目的,有效的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总之,随着人们对医院感染的深人研究而逐渐被知晓与认识,但尚未引起普遍重视,院内交叉感染是当今全球性医院人群健康特别是住院患者群体康复的重要问题,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评价医院医疗护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护理管理者的感控意识,加强护理质量和重点环节的监控,加强病人、医疗环境和医疗用具管理,是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萌萌.院内感染与护理有关的问题[J].Medical Equipment, Vo1.23,No.2:94.
关键词 药房职能 药品管理 存在问题
近几年针对病区备用药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持续改进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药房具有药品管理专业技术人员
药学专业人员大多在药房从事药品管理工作,药房人员具有执业药师或中级以上职称,执业药师可对药品进行严格验收核对,确保药品质量。
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药品混放:药房发放的普通针剂通常没有包装盒,取回后存放在小药柜内,虽然在药柜存放时是一种药品放在一个格内,但同一种药品,不同规格或药品外形相近的药品也易混放在一起。药品混放由于病区药品品种繁多,而且新药层出不穷,要完全将患者使用的药品标识清楚,分类放置较难。从而造成护士取药困难,且存在用药安全隐患。
药品有效期不详:大部分针剂只印有生产批号,而有效期或失效期则注明在包装盒上。但是药房发放的普通针剂通常是没有包装盒的,散装存放,先取和后取的药均混合在同一处,不易掌握药品的有效期。而且同种药品生产厂家的有效期也不同,同时,病区小药柜基数因周转慢,补充药品少量而多次,造成批号多,产地各异,且药品的包装也不统一,非原包装的药品混放,造成临床上不同批号的药混用[1],护士对药品有效期和失效期难以明确,易造成药品失效。
精神类药品管理不规范:病区中对剧毒、做到规范管理,而精神类药品,如咪达唑仑、地西泮、丙泊芬等药品却疏忽管理,与普通药品存放在一起;未设帐本清点,无专人保管;药房发药也无需特殊的处方,容易造成管理漏洞。
未按要求存放药品:护士很少接融药品的包装盒或未仔细阅读说明书,须冷藏的药品,如胰岛素、生长抑素、肝素钠、白蛋白等取药后却未及时放入冰箱中;而须避光保存的药品,如硝普钠未用避光纸包装,尼膜同备药时除去外包装盒。这样都会造成药品失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药品存放基数不合理:我科抢救药品除少量摆在抢救车外,仍备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抢救药,但未设本清点。有时患者由于经济困难未能及时补充押金而不能及时取回药品;另外夜间使用的药品,医生易忽略开电脑而漏取药品,均造成抢救药品数目少,而影响抢救的应急。有些患者用药时,只需取单包装药量的一部分,不需全部用完,这就使某一包装药品可同时配予多个患者使用,从而节约一部分药品,造成有的药品储备过多;医嘱停止用药或患者死亡后,取回的药品有时未退回药房,也是造成药品数量增多的原因。
自备药品管理不到位:近年来,我省自蛋白由于国家定价高于市场价格,本院不再供货。因此,我科使用的白蛋白均由患者家属自备,而护士拿到自备的药品却未进行登记,易造成自备药品混放、混用情况;有时家属由于药品价格高,又不能陪在患者身边看着自备的药用到患者身上,而担心药品未用。
药品无专人负责:一些药品不是由具有药品管理知识的专人保管,而是由护士轮换转班,领回药品只是按习惯放置,对于有储存要求的药品及新旧药品的有效期如何区分等知识未列入基本操作规范,从而造成药品管理失当[2]。而对于药品的请领、补充、药品质量效期的检查和统计管理等工作没有责任到人。
药房执业药师对病区护士进行药品管理知识培训
组织学习药典,掌握药品管理知识。
按照药品储存要求严格存放:遵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3],根据药典规定低温冷藏一般要求2~10℃,阴凉处为8~20℃。常温保持为130℃。需要避光保存的药品严格采取避光措施,尽量使用原包装盒或使用深色遮光纸遮光。护士应根据以上规定对需要特殊存放的药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存放,防止药物变质。
固定基数,及时更新:加强病房药品的管理以确保患者抢救和治疗时及时用药。每个病区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病房抢救药、备用基数药和品的品种并根据近阶段患者情况固定相应的基数,列出药品目录清单,登记药品交接本进行基数管理。每班次如使用,则应严格交接班,次日由护理人员至药房取回药物后补足基数。病房规定的药品基数可定期(每半年)进行调整,方便临床使用。
建立效期登记本:各病区根据自身用药情况建立效期登记本,效期登记本的内容包括药品名称、数目、生产日期、失效期、批号、使用情况,每次使用后和补充时均应认真登记,使药品的有效期一目了然,不仅方便检查管理,也保证了临近过期药品的先期使用或及时到药剂科调换,杜绝药品浪费。
专人管理,严格交班:每病区选出1名责任心强、经过培训、熟悉药品管理知识的高年资护士负责病区药品的管理工作。做到每日清点,每日检查,并登记病区药品交接班本,防止药品的积压变质。每班次均应认真检查严格交接班,每周由负责管理药品的责任人进行1次大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药物数量、品种、效期,并在效期登记本和药品交接本上签名。护士长每周抽查1次,以保证药品管理的质量,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漏洞及时整改。
针对问题,不断改进:每月质检,找出问题,全院通报,各病区自查改进。对于已出现问题的科室,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在下月的质量检查中重点复查。
效果评价
将本院共病区药品管理前1年及实行规范管理后1年、2年的药品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见表1。
讨 论
病房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不是简单的护理工作质量问题,其潜在的可能是护理事故、差错或纠纷,无论是过期药品还是无效期或保管不当、效价降低的药品一旦用于人体,重者危害生命,轻者侵害患者的健康[4]。而病区药柜是临床药房供药途径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补充方式,它极大地方便了临床科室对患者的治疗,因此,病区药品规范管理责任重大。
本院通过医院管理年的检查后,经过几年的药品规范管理及持续改进,各临床科室管理后的药品存放及有效使用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药品管理更加完善,提升了本院的护理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江仁,李刚,张萍.病区药品有效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举措[J].护理研究,2005,19(7):1290-1291.
2 梅林.浅谈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和利用效益审计[J].中国药房,2007,18(22):1709-17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2(2):122-127.
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传统讲授法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提倡应用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以及情景教学法和临床见习法,不断提高护士的管理能力。同时,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组织课堂讨论,讲究师生沟通并遵循教学的基本步骤,重视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合格护理人才。
[关键词]
护理管理学;教学方法;高职高专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护士职业能力、护理服务质量和医院管理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护理管理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具有较多的概念、原理和抽象的理论知识;护理管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具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无疑增添了教学难度。然而,当前护理管理学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与实践缺乏关联性,对学生的管理能力的培养少,不利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与自己现实生活接近甚远的理论知识,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由于没有护理实践经验,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使护理管理学成为枯燥乏味,抽象难懂的课程。有效利用护理管理知识能够提高护理的效率,将护理管理学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用来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便更深入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提高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临床的见习能力。高职护理学生对护理管理学及临床护理工作接触较少,且护理管理学涉及面较广,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为此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和参考文献,探讨高职高专护理管理学教学方法如下。
1传统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是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由于护理管理学具有较多的概念、原理和原则,信息量大,且相对较抽象,理解胶南,课时相对较少。针对这个特点,知识讲解主要采用以课堂讲授法为主。教师必须运用通俗易懂的形式高度概括学科的内容,可以用不同词语陈述相同的内容,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护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内涵。通过讲授法,学生能系统了解护理管理学各章的知识要点及基本理论,基本能够把握护理管理学知识概况。
2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
2.1案例教学法护理管理学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案例教学法为其重要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是指将生活中真实的情境,教师在备课时经过加工整理,变成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临床案例,展示给学生以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分析或决断临床案例,来判断这一案例的可行性处理方法。护理管理学知识理论性强,不易理解某些管理学原理,为使学生学好理论并能融会贯通,可以列举有针对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比如,某护士大学毕业后,分在普外科病房工作。几年后医院考虑工作需要进行必要的人员调整,考虑到这位护士业务能力较强,决定由其到脑外科担任护士长,科内原护士长被调到其他科室工作。科室原护士长已经在科内连续工作了十多年,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较高,深受科室同行的好评,只因年龄原因被调到无关紧要的科室,心里很有想法。新护士长上任时,原护士长没有进行工作交接,就离开了原科室。新护士长工作伊始面临的困难较大,业务不熟、管理知识缺乏、科内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人际沟通不畅,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份本应高兴却实在令人担忧的工作。护士长所面临的情况:自己年仅32岁,性格较为内向,科室内年长于她的有5位护士,其他8名护士较年轻,从未干过管理。给出这个案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同时结合护理实践,为这位护士长出谋划策,如何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护士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学生在热烈讨论中不但学到了管理学知识,并将管理知识运用到护理实践中,较好地分析和解决了问题。这个案例就是非常的真实,也可能是实际护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这种贴近生活的案例,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管理理论剖析实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完成了教学任务。
2.2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临床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护理管理学中的“挫折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等管理理论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贴近生活,课堂上可以采用“提问法”来讲解相应护理管理学知识。人际交往在现实生活中是最常见的一种,护理管理者也会经常见到,教师可以此为例。如教师先提出问题“群体中个人之间的冲突常见于哪些原因?”然后继续提问“针对不同的冲突,各自怎么解决?”让学生根据问题,自学教材,理解理解,再小组讨论,最后教师归纳总结。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去解决问题,这样在以后的护理过程中,才会真正地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利,这样也能增强教学效果。
3情景教学法和临床见习法
3.1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有独到之处。由于学生没有接触临床,对医院护理管理具有陌生感,难以理解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一种能激发学生情绪的学习场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着精心设置一些情景,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表述等方式来深入主题,把握故事情节,不但培养了学生沟通合作能力,且有助于学生了解医院工作场景,对于以后护理择业打下了一定基础。
3.2参观实习法护理管理学是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管理的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为医院为人民服务。采取见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医院在管理上的问题或者优势,这样的效果比单纯的理论学习更有效。为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医院参观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学习,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发现医院的优点和不足,自己的想法是什么,如何改进医院的护理管理制度等。见习后,每人交一份见习报告。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让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护理管理学的精髓,提高管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4运用教学方法时的注意事项
4.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一门艺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语言是表达和展示自我的最好工具,这是护理管理的一项基本能力。有研究发现学生语言能力欠佳,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不自信、害羞等。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忽略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较差,思维能力欠缺,甚至引起自信心的不足。因为在不自信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缺乏逻辑性,显得条理不清晰,思维不够活跃。语言的表达和一个人的人生阅历有关。作为一个刚刚成年的大学生而言,缺乏丰富的人生经验,较少遇到突发事件,这是客观原因。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改变主观意义上的不自信。在课堂上,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给予每个同学上台发言的机会,如可以介绍自己及自己对护理管理学的认识及自己将要从事的护理工作的想法、前景,宣读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工作计划等。通过这些实践性的锻炼,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得到思考,培养其临时组织语言、严密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信心。
4.2组织课堂讨论针对课堂所讲的内容和原理,选择合适的案例,开展课题讨论,让同学发散思维,运用所学的原理、概念去分析讨论问题,这样既巩固了课堂内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还锻炼了总结发言的表达能力。
4.3师生沟通护理管理学理论性强且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讲解过程中有一些问题让学生感到困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目的地反馈,师生沟通,才能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原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地。比如,可以在课堂上拿出10min的时间,让同学直接提问,教师答疑解惑,一起讨论。通过及时反馈,解除了学生学习中的障碍,提高了课堂吸收率。
4.4遵循教学基本步骤遵循师生共同策划、教师精心讲解指导、自主学习与控制、交流与评估的四部教学法,形成师生全员参与的互动式课堂,根据资源共享的基本思路,促进校内外教学资源合理流动,改变传统一个老师面对一群学生的单一教学模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和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为基本出发点,调整考核方式,重新调整时间环节和理论知识的考核权重,开辟第二课堂,将拓展训练中各类团队项目、辩论、管理主题情景剧表演等形式逐步引入管理学原理的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延伸式学习,让课堂变得不再枯燥,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4.5重视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我国的护理管理学教育内容,更多的是关注管理学的系统性、完整性,在系统的基础上关注细节;而国外则是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这有助于学生适应医院的工作模式,为使学生毕业后迅速成为医院的护理管理人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考核方法上,我国的学校在期末考试里承载了太多的内容,学生对护理管理知识的认知、分析与解决能力的获得和对管理工具的运用全依赖期末考试,导致学生对护理管理学的学习也变成了期末的突击行动。应该把对护理管理学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基本管理工具运用的考核放在平时,值得借鉴国外一些学校把案例陈述方法对学生团队意识和分析与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也都是在过程中考核。
4.6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满足不同病人的需求,拓宽护理服务领域,创新护理服务理念,传统的医院护理管理模式和观念受到严峻挑战,并面临着改革的大好机遇。护理工作要求每一个护士必须相互依赖,相互支撑,在团队精神的激励下共同努力,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完成救死扶伤的卫生服务任务。让学生身临其境,利用身边日常生活的事件,运用自己所学的原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发散的思维,巩固理解教材知识,为今后护理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庆华.形成性评价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1,26(14):77-78.
[2]饶艳.建构主义理论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杂志,2012,29(6):1-4,45.
[3]陈蜀,王海彦,吴雷,等.案例教学法在本科护生《护理管理学》教学中应用效果评价[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6):174-176.
[4]周瑾,陈君英.《护理管理学》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尝试[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7):1554-1555.
[5]范宇莹,孔繁莹,杨丽,等.护理管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3,28(17):77-78.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有注册护理人员有158名,其中,初级职称99名,中级职称54名,副主任护师5名。本科学历以上占86%。
1.2 方法
相关人员对护理部信息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做全面调查,对全院护理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能力、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相关的改进意见,做有效分析,及时找到信息管理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2.存在问题
2.1 护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知识欠缺
很多护理人员在计算机的操作方面能力欠缺,有些护理人员只能简单编辑一些文字,或常规的完成一些医嘱的处理等;部分护理人员观念较为陈旧,没有正确意识到护理信息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重要性;还有护理人员认为只要将领导布置的任务,交代的工作认真做好就可以了,不需要学好和提高护理信息化管理的工作能力;还有人员并不了解信息管理的具体内容。
2.2 信息管理的标准化程度低
护理信息化管理工作对医院各个环节都有所涉及,内容繁杂,范围较广。包括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教学和科研管理等。在调查中发现,针对这些繁杂的信息管理,在信息分类方面并不规范,没有明确、统一的标准,所以现有的规章制度,不能满足护理信息化管理需要,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工作内容。
2.3 缺乏投入和统一规划
护理信息管理的涉及面较广,工作难度大,且标准化程度较低,医院领导对这方面也没有充分重视,所以护理信息化管理的投入相对较低,各个医院都存在这种问题。一般在信息方面投入较多的部分有财务部门、药房、行政机构,电子医疗系统等,护理部门的投入较少。
3.应对措施
3.1 健全信息管理体系
在医院角度上考虑,要对网络环境进行有效改善。加强技能和信息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要大力建设数据库和网络连接;对设备做好更新和维修工作;提供医护人员学习的机会和平台;采用远程访问的方法,医护人员可在院外使用医院的数据库,不受时间、地理等因素的限制,获得更多重要的信息。医院要安排专业人员组织相关培训,包括软件信息系统的正确使用、网络信息的检索功能,数据库的检索机能,文献的筛选方法,信息利用方法和提高外语水平等,使全院的医护人员都可以了解信息管理知识,正确使用信息系统管理,不断提升自己信息管理的能力从而提高护理管理能力。
3.2 提高护理部的管理能力、确定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
护理部首先将自身的管理技能和意识进行提高,护理部与其他临床科室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对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及时准确组织实施。护理部要根据相关的评价和指南,从多角度出发,收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整改方案,制定相关措施,落实到每个护理人员身上。同时还要对成果不断审视,修订、整改和调理,完善信息管理制度,确保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3.3 重视管理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