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21 11:05: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图书管理发展趋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数字图书馆;价值
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机构,在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文化传播方面和文化交流方面,图书馆具有的优势无与伦比。由于图书馆的价值巨大,所以对其的管理一直是社会公共服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价值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图书管理的地位更加的显著。为此,在以往图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图书管理水平,促进图书管理的综合竞争力,这对于实现图书馆的巨大社会意义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为了实现图书馆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在新媒体时代下对数字化图书馆进行科学认识显得非常必要。
1.当代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在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中,图书借阅主要采用的是开设场馆的形式,但是这种形式在目前的社会已经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一方面是现在社会追求高效率,而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普遍加快,图书馆场馆借阅这种形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另一方面是新媒体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的阅读越来越依靠新媒体,基于以上两种原因,图书馆在新媒体时代进行数字化管理非常有必要。数字化管理相比于传统的图书管理而言具有非常大的进步性,首先,表现在这种管理方式既节省了读者大量的借阅时间,又使得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显著的减少。其次,数字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打破时间上的限制,大大提升了借阅者和图书馆双方的工作效率。最后,在图书馆当中会存在一些古籍,社会大众对古籍的借阅会影响到古籍的保存,但是通过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阅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图书馆所藏古籍的查阅,这对于图书馆最大价值的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新媒体对当代图书管理的价值
(1)促进管理理念的更新。新媒体对当代图书管理的价值体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促进图书管理理念的更新。在图书管理方面,理念的更新可以进一步地改进图书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促进图书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在传统的图书管理理念中,对图书的管理只是对图书的分类、编排以及对图书借阅信息的记录,这样的管理理念对于发挥图书馆的巨大社会价值意义不大。就图书馆而言,所藏书籍学科门类齐全,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但是被传统模式的管理理念所限制,这种社会公用无法得到发挥。在新媒体时代下,可以积极地转变管理理念,将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对图书馆总的书籍进行不定期的宣传和介绍,通过这样的宣传方式,使得图书馆中书籍的影响被逐渐地扩散出去,从而吸引阅读者进行借阅,进而发挥书籍的积极社会功用。
(2)促进管理模式的创新。新媒体技术对现代图书管理的重要价值还体现在可以促进图书管理模式的创新。在传统的管理中,主要采用的管理模式就是人员管理,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的分类、编排和存放,实现对图书的有效有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工作量比较大,而且一旦借阅比较多,很容易出现混乱。在新媒体时代下,利用新媒体技术,可以简单有效地实现对图书编码的统一划分和管理,通过统一的划分编排,实现对图书馆图书序列的网络化信息储存,这样在图书管理中可以时刻地利用网络信息对图书的位置、借阅情况进行查询和搜索,这种管理方式不仅使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而且在图书编码的科学性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图书管理上,简便、易操作的优势也非常明显。
(3)促进服务体系的完善。新媒体技术对于图书管理最后一个重要的价值体现就是可以促进图书管理服务体系的完善。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大小决定着其价值的大小。在过去的图书管理模式中,由于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量大,而且加之相对比较低的工作效率,工作人员对于图书管理的服务所进行的思考比较少,这就导致在图书管理中难免存在服务上的漏洞。新媒体技术的应用,非常高效地完成了图书管理工作,将任务繁重的图书管理人员从工作中解放了出来。工作量的减少促使工作人员在服务质量方面进行了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下,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逐渐加强,并且服务质量越来越高,这对于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具有重大的意义。
3.图书管理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
(1)通过技术革新完善服务体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图书馆在新媒体时代下具有一个突出的发展趋势就是技术化现象越来越明显,而且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现在的社会以服务为主,而图书馆的根本功能就是为社会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进行服务,也就是图书馆的发展宗旨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具有一致性,所以在图书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必须做好服务方向的发展,而服务方向的发展,需要技术的进一步支持。在社会实践中发现,新媒体技术的提升会有效地促进图书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而效率的提高使得工作人员的重心向优质服务的提供上转变,这种变化倾向对于完善图书管理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就是图书管理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自身管理技术的提高,以此来完成服务质量的优化和服务体系的完善。
(2)促进数字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开放。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是目前社会发展的一大主要趋势,在未来的图书管理当中,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和网络化管理平台对于促进图书管理工作而言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开放,可以使得图书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充分的听取读者的建议,对图书馆的书籍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促进图书馆图书功能性的发挥和多样性的发展。另外,通过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开放,图书管理模式可以发生转变:首先是将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信息化数字化为主、工作人员为辅的管理模式,强化管理工作中的流程化和标准化。其次是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的开展,可以清晰地发现图书的借阅情况,通过对借阅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读者的喜好,从而进行图书结构性的调整。
(3)明确读者喜好并形成良性循环。明确读者喜好,形成图书馆的良性发展循环也是未来图书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由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建设,使得图书馆在书籍管理方面的控制力大大地增加,通过网络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明确地判断出读者的喜好,根据读者的喜好进行图书馆资源的补充,这样,图书管理和读者阅读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通过读者的阅读喜好促进图书馆的资料更新,而通过图书馆资料的更新,读者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这对于发挥图书馆的社会公用作用非常有帮助。
全球信息资源逐步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影响了人们获取、分享信息的手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购物与交流的目的,他们更迫切希望通过上网就可以浏览到更多的图书信息或下载信息资源。且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呈现了多元性、应用性、以及社会性的趋势,因此,图书馆管理必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拓展其发展空间,通过现代化设备的使用,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文献检索等多元的一体化服务功能才可得以实现。数字网络化必是图书管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对传统的图书馆模式进行及时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
2.基于信息化视角的下图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2.1创新是推动图书管理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信息量激烈猛增,为应对这个时代局面,图书管理唯有迅速作出反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抓住机遇、当机立断,及时认清与判断出自身管理的不足之处,并做出与大环境相适应的变革,才可立于不败之地。图书管理创新应着手于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方面,运用科学技术这个工具以精简管理工作流程,最终达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目的。此外,图书馆管理创新还应作长远规划,结合图书事业发展的最新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的决策选择,从而适应新时代环境的变化,使图书管理事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阻碍减少。
2.2创新是“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客观需求
传统的图书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设计,主要以基于限制人的行为为视角,这就造成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过于死板,没有弹性。这种旧的制度体系必然阻碍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新兴事物萌芽的发展,从而使图书管理长期保持呆板僵化的状态。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外部环境中的某些因素诸如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管理上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只有面对现状,促进内在与外形上的匹配,对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不断地进行摸索与创新,才能为图书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才能保证图书管理与时俱进,才能使图书管理工作蓬勃发展。
3.面对信息化的冲击传统图书管理模式遇到的挑战
3.1信息资源不足及不能共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各单位对图书的管理都逐步提出了“信息化”的口号,以使查找资料更加快捷、方便,并组建了各自的图书馆网络检索系统。网络检索这个平台,使得利用网络查找资料的学生队伍越来越壮大。一般情况下,学生先根据需要,通过google等网络搜索引擎查到所需资料,再去图书馆网络信息检索系统,然而却可能查不到文献或是查到的相关文献数量非常有限,不能满足其需要。这种在网上找到的资料却在图书馆中找不到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充分暴露出现有图书馆资料资源不足的缺点。
目前,我国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在规划时缺乏前瞻性。虽然学校图书馆都相应地建立了电子图书馆,引入了网络化技术,但在全国范围内,各个图书馆之间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在网络建设建设方面出现了漏端,造成各图书馆之间信息渠道封闭,即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因此,虽然学生在学校的局域网上能够查到自己所需的资源信息,但不能获得其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半封闭现象。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加快和规模变大,学生更倾向于利用各种渠道学习新知识,而不愿再选择经过复杂的借阅程序去借书,于是信息化管理的问题显现出来,出现了资源浪费现象,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3.2信息资源过于单一化
图书馆在资源采购时,采购的信息资源过于单一,并未对现有信息资源实行深入开发,缺乏个性和独特性特色,个性化特色数据库未能得以建立,这会削弱图书馆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3.3学生不良的借阅图书习惯
图书馆环境安静静谧,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场所,图书馆存有海量的书籍和资料,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所以经常有学生选择在图书馆从早到晚地看书,为了节省时间,他们多会在藏书中一次性地找出多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放在身边慢慢阅读。但是由于学生健忘或图书管理意识薄弱,很多学生在看完书后,便将其放置自己的座位上,并未将图书置回原位,这样致使很多书籍未得到整理。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在取走书架上的资料后没有做好标记,当阅读完之后忘记图书原本放置的地方,便放错了位置,从而造成图书资料的放置混乱的状况。另外,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即学生在络图书馆查阅系统上查到相关资料的位置之后,去书架上寻找图书却找不到这种。因此,图书馆虽然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但学生疏于遵守图书管理纪律,同样给图书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
3.4图书管理人才储备不足
图书管理人才储备不足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对图书馆的开发和建设。这与当前我国目前的图书馆管理激励机制有关。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人事管理采用终生制聘用也即是传统上成为的“铁饭碗”。评定职称时也大都是论资排辈。这种管理激励机制,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人愿意去深入踏实地钻研图书馆工作。长此以往,造成图书馆严重缺乏高学历、高觉悟、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3.5凸显的安全问题
信息化的引入对于图书管理就优缺点来说是双面性的,虽然丰富了图书馆的资源,拓宽了分享资源的渠道,减少了物理性空间、方便了读者获取信息资源,但也使图书管理领域凸显了网络安全问题。安全问题涉及到信息被盗、数据丢失等问题。图书管理要加强对网络系统的监管,增强网络系统的防盗性能,从而增强其安全性。
4.基于信息化视角的图书管理的创新思路
4.1着手于管理理念的创新
为打破传统图书管理管理模式、为图书管理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进行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首当其冲。管理理念创新就是让人重新定义“图书管理”,带着一种新眼光去看待图书管理。创新图书管理理念,为图书管理打开思路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前提。管理理念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加强管理人员的服务精神和管理精神建设。图书管理面对着网络信息技术潮流的冲击,图书管理人员对此不能视而不见或保持麻痹状态,除了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实用价值,还要抱着积极学习的心态,学习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中,进而提高图书管理效率。二,探索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图书馆要勇于放弃传统的独立、封闭的经营模式,大胆尝试跨区域合作,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其他图书馆,做到共合作、同发展。三,创新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要以创新的视角加强对图书馆职能和功能的认识,充分发挥创造意识,打开思路,解决网络信息化时代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新挑战。
4.2着手于各项制度的创新
如果不进行制度体系创新,那么图书管理创新将无从谈起。我们可以从下几方面来考虑进行制度体系创新。一,综合制度的创新,包括职责的细化与界定、根据情况增加新的业务部门等方面的创新。二,行政体制的创新,涉及到晋升奖惩机制办法、人员考核等方面的创新。在明确管理机构各个部门的职责后,不妨在图书馆内设定图书馆服务人员职位,他们的职责就是为学生解决图书借阅、查询等问题;在图书馆考勤方面,更要加强规范,要确保图书馆对学生服务的服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减轻学生翻阅及借阅资料的负担。三,业务制度的创新,应结合信息化图书管理,为图书馆管理人员制定细则及操作规范,使得文献的采、编、放等各工作分工明确,既充盈图书馆知识库,又尽力满足学生对图书的需求。四,与读者服务有关的规范的创新,即加强对读者权利和义务的规范与认定。创新图书管理制度,能够为图书管理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有利于增强图书管理的应战能力。
4.3着手于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
着手于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树立新的人员管理理念。首先,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系统,不断完善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建立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坚持终身培训的方针,为图书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其次,可以考虑引进网络信息化技术人员,引领他们成为创造出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平台的掌舵人,使学生和读者在图书选择方面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例如,为全面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人员的引进有如下优点:①能够扩大共享资源规模;②增大影像、光碟等数字媒体对学生的开放程度;③使得学生在获得资源途径方面获得更大的自由度,不需要固守在图书馆这个物理性的空间里看书,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得资料。二,完善培训和选拔体制,形成良性的竞争体制。根据图书馆的学科设置,及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职务,对他们进行定期考核,结合业绩选拔人才再接受其它培训,从而保持他们的积极学习性,并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以保持人才队伍供给源源不尽。同时,要以实质性的利益作为诱饵,鼓励中青年才俊着眼于自己的未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充电学习相关知识,成为图书管理领域的卓越人才。
4.4着手于技术设备方面的创新
实现图书管理信息化,必然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因此创新图书管理工作,网络信息技术则是创新图书管理的硬件。随着信息化进程加快,图书资源也由传统的纸质载体逐渐向电子载体演变,为跟上时代潮流,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应对这种转变,着手于技术方面的创新,进一步推广电子书,使它成为连接知识资源向读者涌入的的最佳通道。因此,图书馆要不断引进相关设备、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为读者服务的效能。技术作为硬件工具,就是为人服务。图书馆管理要以读者的需求为标尺,以自身的信息和资源为提供对象,以自身的硬件设施工具,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在服务方式方面也不能落后,应保证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图书管理;策略
1.新媒体下数字图书管理价值
新媒体时代,各类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研究开发了较多高新技术产品,图书馆行业也形成了跨越式发展,数字图书管理逐步变成该领域之中一项重要的全新系统。即在以往图书馆管理之上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对管理模式做完善以及加工。该过程中引入网络系统可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避免疏漏与不足。可以看出,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社会生活实现了全面变革,计算机、移动电话的普及应用,使人们的阅读模式向着电子阅读的方向发展,因而数字图书馆势必需要引入网络元素,通过数字化模式传输各类资讯、信息。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图书馆拥有的各类资源实施数字化的加工,而后借助数字化工作体系进行管理存储,形成一个更加系统化、更为庞大与全面的数据库,完成下线管理并提供借阅服务。就我国当前数字图书馆管理发展来讲,工作通常包含两类模式,一类为纯数字化管理系统,还有一类为传统模式同数字系统相融合的产物。前一类系统全部是数字资源,并不包含实物资源,后一类系统则借助现代化产品进行图书管理,例如可将拥有的各项图书馆资源、材料进行整合并录入计算机之中,方便工作人员快速的查阅管理,还可使借阅读者减少搜索书籍的时间,快速的找到所需的信息内容。
2.新媒体下数字图书管理策略
2.1采用丰富多样的现代化手段,创建完善的服务体系
新媒体下,对数字图书馆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考验与挑战,因此需要积极采用丰富多样的现代化手段,全面围绕媒体发展趋势方向,开创人性化的图书馆新业态,提升服务水平,令大众享受到便利、快捷的数字化服务。首先,应树立一站式管理、个性化服务的目标,为读者提供免费的检索以及信息浏览等服务。另外,还可建立公众微信平台,宣传馆藏资源,介绍数字图书,吸引更多的读者到来到图书馆借阅、浏览与学习,体验现代化的图书馆环境。实践工作中,可依利用手机、平板电脑、各类特色化移动终端阅读电子书籍,体现了人性化的数字管理功能。具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可设置自助借还系统,读者只要在服务点便可完成还书手续。
2.2共享数字信息,创建开放网络
当前,我国较多数字图书管理采用终端设施是电子阅读装置,为符合更多人的阅读需要,应继续向平板电脑以及移动通讯设备延伸,并全面共享各类数字内容。可创建移动式数字社区图书馆,形成开放、多元化的网络体系,真正的将各类有价值的数字资源传递至千家万户。同传统模式对比,数字图书管理在规划环节应全面衡量个性化特征。可在读者阅读区域配备舒适沙发、桌椅,读者们则可休闲的选择想要阅读的内容。书架高度的设置应充满人性化,使不同身高人员均能最便利的取得想要的图书。还可据读者需要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利用网络,在不同地点不同区域搜索数字资源,使他们更加快速轻松的获取到前沿信息,不会受到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2.3明确读者喜好,形成良性循环
近年来,分析读者阅读图书的习惯不难看出,实际上书籍的种类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而借阅百分比却持续下降。探究原因则可明确,数字阅读模式对纸质图书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当前,较多读者采用数字阅读的方式获取信息,特别是阅读网络文学以及流行小说等。而对一些专业文献、经典作品才会通过图书馆进行借阅。针对读者当前的这一阅读喜好与习惯,进行数字图书馆管理应有效的贴近融合,通过优质服务更广泛的吸引读者进行阅读,这样方能形成良性循环。另外,数字图书管理在提供一些便利的基础借阅服务外,还可根据读者的喜好,建设多媒体视听中心,划分音频、视频欣赏区域,满足不同读者在馆内观看视频、欣赏音乐的需求,创造寓教于乐的服务环境,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
2.4以传统图书馆为依托,实施综合性管理
提供优质服务,归根结底在于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借助强大的科学后盾,确保数字图书管理系统同快速发展的社会全面融合。当然,该过程中,应借鉴传统工作经验,合理的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产物,构建信息化的储藏平台。很明显,为大众提供优质、现代化、快速的信息服务为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内在区别。然而,受到经费、应用技术等条件的影响限制,数字图书馆发展建设仍旧存在局限性。排除一些发展后劲强大、资金实力雄厚的高等学府图书馆以及公共图书馆组织相关建设之外,并没能实现整体同步的推进以及全面的建设。为此,当前图书馆管理服务的重心工作仍旧需要传统图书馆的配合参与方能开展。因而,在数字图书馆管理理念逐步形成的新媒体时代,主力探讨数字图书馆同传统图书馆的内在联系仍旧十分重要。
3.结语
数字图书管理利用数字信息体系,使处在分散状态的各类载体,位于各个方位的资源、信息通过网络化手段实现连接,可快速的满足用户应用需要,实现了各类资源的全面共享。虽然在图书馆领域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势必会形成不一样的声音,一些人觉得引入网络系统对传统纸质材料的地位将形成冲击,还会使蕴含悠久历史的丰富纸质材料渐渐消失。事实上,人们对此担忧并非无必要,由于纸质资料与数字图书资源并不一定以对立的方式存在,因而引入网络系统进行数字管理,恰恰将当前的技术手段同以往积累的管理经验进行集成融合。该模式下,图书管理方能形成崭新的姿态,激发核心功能价值。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为提升数字图书管理水平,我们只有借鉴传统经验,同传统图书馆积极配合,赢得有力支持,方能大步向前,积极推动现代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信息化对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影响,提出了实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管理策略;社会职能;信息化
公共图书馆作为现代社会人们学习充电的重要场所,需要管理人员做好相应的服务,制定出更有效的管理方案,满足读者的需求,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水平。但在现实中,我国许多公共图书馆由于管理理念落后,制定出的管理方案不适应社会发展,从而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的发展进程。因此,相关人员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最终达到图书馆管理目标。
1信息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性
在信息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需要转变原有的管理理念,从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出更有效的服务管理方法,这样才能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对外形象。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的信息化建设速度加快,而图书馆的服务效率比较低下,远远无法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够有效节省读者的查阅时间,同时也可以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有时间为馆内读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实现图书馆的良好发展。当前,我国大部分公共图书馆虽然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管理人员对该系统的认识不足,再加上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使得信息系统的利用率较低,最终影响到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只有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对信息系统的重视度,在管理中将该技术应用其中,才能更好地提升管理质量,为更多人提供读书服务,以达到最终管理目标。
2信息化对公共图书馆管理的影响
2.1对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影响
在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将更加突出,它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从而提升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在以往的管理中,大部分图书依靠人工查阅,其工作效率比较低下,服务人群有限,严重制约公共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发挥。在运用信息技术后,管理人员可以节省更多查阅图书的时间,再配以科学的图书管理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公共图书馆还将建立图书数据库,并担任推广文化的社会责任,以实现社会职能。
2.2对图书馆管理方式的影响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比较落后,大部分采用人工手段,这种管理不仅会影响到服务质量,也会降低服务效率。运用信息技术后,图书馆可以将互联网与自身管理相结合,通过计算机来分析本单位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制定出更为科学的管理方法,以提升图书馆管理服务能力。除此之外,在信息化技术下,图书馆的服务也逐渐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提升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使得图书馆的资源被充分利用。
2.3对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影响
图书馆管理理念直接影响到图书管理效率,因此在进行管理时,相关人员需要转变观念,通过信息技术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管理人员的各项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改善,工作形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如果不能及时调整管理理念,会影响到未来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因此说,信息化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管理理念应更加先进,从而为不同人群提供完善的图书服务,让人们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
3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方法
3.1建立多样化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要想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相关人员需要建立多样化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样才能达到图书馆管理发展目标,提升公共图书馆的对外形象。在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中,管理人员能够实现与读者的在线交流,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多样性的图书服务,同时也可以运用计算机为他们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降低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压力,提升其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公共图书馆的良好发展。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要做好信息资源整理,将共同类型的书籍、文献整理在一起,并将其录入到信息库中,便于今后图书文献的管理,也能够提升服务效率,节省更多服务时间,让读者在图书馆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同时在建立多样化的信息网络平台时,图书馆也要建立文献检索保障系统,全面实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给予读者更多个性化阅读体验,为他们提供更多图书信息资源。
3.2制定完善的信息网络管理制度
在实现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时,相关单位还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管理制度,运用这些制度来规范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行为,以达到最终管理目标,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以往的管理中,一些公共图书馆虽然建立了信息系统,但由于缺乏配套的信息网络管理制度,使得管理人员对自身责任不明确,在工作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最终影响到整个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在信息网络管理制度中,对图书管理中的各个流程做出明确规范,如对图书资源的整理、借阅制度、个人信息档案管理制度有着明确的要求,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度流程进行。一旦出现问题,监督部门要及时警告,严重时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从而提升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满足更多人群的阅读需求,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化水平。
3.3增强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时,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习专业化的管理方法,以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对信息化图书馆建设的需求量上升,这就需要相关人员掌握更多与信息化管理有关的业务知识,如学会建立图书信息库、维护图书管理系统等,提升图书馆信息系统的服务能力,让更多的人可以利用网络来实现与图书馆的链接,在本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中找到所需书籍、文献,从而扩大图书馆服务范围,让读者享受到公共图书馆信息系统带来的便捷。
3.4搞好图书信息网络数据库建设
要想获得更多的读者群体,图书馆不仅要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也要增强网络虚拟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图书信息网络数据库,将更多优质、经典的书籍资源输入到信息库中,在线与读者分享、交流。同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也可以将更多的重要文献存储记忆,避免人为保存不当带来的巨大损失,从而提升图书馆书籍保管的安全性。另外,在图书信息网络数据库中,读者也可以结合自身需求来查找相关书籍,使书籍借阅更具针对性,节省更多查找、借阅时间,以适应现代化图书馆建设的需要。
4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让读者的阅读更加个性化。除此之外,图书馆还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制定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以提高图书管理水平,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建立相应的图书网络数据库,将图书信息及时录入到数据库中,并对其进行定期更新,以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实现图书馆建设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韩如凤.试论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风,2015(10):269.
[2]呼晓静.关于公共图书馆资产管理信息化的构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90;161.
[3]陈定权,肖鹏.广州市县(区)级公共图书馆信息系统管理的关键问题[J].图书馆论坛,2011(5):37-41.
关键词:RFID;高校图书馆;应用与研究
RFID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in university library
Wang Tie, Dong Sishijiu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2617,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d the RFID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in university library, UHF-RFID and HF-RFID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library were compared, put forward UHF-RFID develop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future library.
Key words: RFID; university library;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近几年来,将 RFID技术引入图书馆的管理中来,极大地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图书馆服务不再是传统的图书的借还和管理,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开始向多元化、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深层次服务方向发展,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快速地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服务概念,以一种崭新的服务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RFID 系统对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机遇,也是一个新的挑战,不仅可以提高图书馆管理传统图书资料的水平,而且有助于推动图书馆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提高读者自助服务意识,增大了读者自由阅读的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大量的前台服务人员如何安排等。虽然还有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但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是未来智能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大势所趋,是必由之路。
目前在国内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系统中大多采用“安全磁条+条形码”的方式,以磁条防盗,以条形码识别图书信息作为主要的管理方法,来解决图书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但是图书自助盘点、图书自助借还以及图书信息定位地图等问题还得不到完美的解决,曾经出现过利用条形码自助借还的设备,但是由于使用比较麻烦,使用的效率不高,因此不被读者所接受。而新开发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使上述亟待解决的问题变得简单和易操作,快速自助借还、高速盘点、快速查找图书和定位、顺架、导架、上架、整架、分拣等功能均可得到实现。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将给现代图书馆带来一次划时代的质变。
1 RFID 技术介绍
1.1 名词解释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解释为无线射频识别,即终端发射出射频信号对芯片进行自动识别的技术。它是一种高效快捷、非接触式、远距离的自动识别技术。目前国内外很多工程领域都采用了此项技术,主要集中在物流、零售、出版、图书馆、医疗、制造、教育、生活消费品、海运、家畜养殖等行业,甚至在国防、政府和公共服务等领域也在使用。目前对图书馆和物流领域的研究表明,这2个行业的使用率是最高的。
1.2 基本工作原理
通过终端设备向电子标签发送无线射频信号,进入射频信号识别区域的电子标签通过感应获得电流,激活芯片工作,通过原来芯片中的设置将存储信息通过自带的天线发送出去,终端设备将得到的信息利用解码器进行解码,再通过网络等接口将解码后的信息传送到馆员工作站。
1.3 RFID技术的优势
RFID 技术作为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的新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条码管理有哪些优势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存储空间大,信息可更新。可读写芯片的数据存储量可以达到上千的字节量,书籍的题目、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代以及借还时间等信息都可以存储在里面,并且可以重复读写。
(2)非接触、远距离读写。理论上最远可以达到10 m,有源的标签最远可达到200 m。
(3)可同时读取多个电子标签信息,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和读取的速度。
(4)穿透性强。可以穿透书包等介质,起到很好的防盗作用。
(5)适应环境能力强,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等特性,不易损坏。
1.4 RFID在国内外图书馆中的应用
RFID技术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中得到应用,并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02年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以RFID技术管理的图书馆是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短短的几年间,RFID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现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很多图书馆都采用了RFID技术。在国内,我馆也对第一家使用HF-RFID技术的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进行了调研,2008年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作为第一家正式使用UHF-RFID的高校图书馆开始运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引进RFID技术管理的图书馆也在逐年增多,2008 年9月,采用RFID技术管理国家图书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RFID技术成为当前图书馆智能化管理发展的方向。
2 HF-RFID与UHF-RFID的选择
应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越来越多,RFID以其便捷的操作方式和快速的读取已经形成取代条码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图书馆在使用RFID上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使用高频RFID(HF-RFID),另一类是使用超高频RFID(UHF-RFID)。现对这两大类进行分析比较。
2.1 RFID各频段用途及特点(见表1)
2.2 HF-RFID与UHF-RFID的比较
HF-RFID 标签的工作频率为13.56 MHz,一般以无源为主,HF标签的阅读距离一般小于1 M。UHF标签的工作频率为860~960 MHz,可分为有源与无源两种。识别距离一般大于1 M,最大可在10 M以上,有源UHF-RFID标签在理论上甚至可达到200 M。
RFID系统的工作频率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见表2。
表2
2.3 UHF-RFID在图书馆行业的优势
(1)隐蔽性强。UHF-RFID电子标签可以根据需要做的很小很短,可根据环境不同设计成不同的规格。在图书行业,将标签安装在书内,可以大大提高标签的隐蔽性,同时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使标签不宜磨损,延长了图书标签的使用寿命。非图书馆专业人士很难发现其安装位置。
(2)成本较低。UHF-RFID电子标签的用料只有HF-RFID电子标签的三分之一大小,从用料上表现出了很大的价格优势。UHF-RFID电子标签芯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用量的不断增加,价格下调的空间很大。在图书馆行业,电子标签属于低值易耗品,标签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购买者的选择。
(3)读写距离可调。UHF-RFID电子标签的读取距离可调节,可以应用于近距离的图书单品识别,也适合远距离的防盗自动识别,识别距离灵活可调;可从8 m外读取,有源UHF-RFID电子标签甚至可达到200 M。
(4)快速读取。UHF-RFID终端每秒可同时读取至少60支电子标签,可减轻馆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特别在盘点和图书查找工作中,这一优势显得尤为明显。
3 我馆使用RFID情况
我馆在2008年6月经招标,利用暑期建成基于UHF频段的RFID图书智能管理系统,开学后正式投入使用,先后做了3期,现已全面实现了RFID智能管理,图书馆也实现了有史以来真正的全开放式管理。
通过不断的建设,RFID智能化管理在我馆深入的展开,通过RFID的管理,为我馆的服务也带来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实现图书数字化、智能化管理,自助借还服务;(2)图书等文献多元化防盗;(3)提高图书流通环节效率;(4)简化盘点工作;(5)实现图书馆多元化管理与服务。
我馆不断地与研发公司密切合作,解决超高频在图书馆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实际使用中,结合我馆特点,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如超高频读写距离远,容易造成误读,经过不断调整和检验,解决了读者在自助借还书时身边有读者而产生的误读问题,还有馆员在书库图书上架时因为读写距离远而读到对面书架上书籍数据的问题,以及防盗门距离书架和阅览座位较近易产生误报问题等。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地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系统越来越符合我馆的实际需求。现在我馆运行RFID智能化管理已经有三四年的时间,没有出现过重大的技术问题,系统运行得也比较稳定。我馆计划未来能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采购无人自助归还分拣系统,更大程度上减轻馆员在图书分拣方面的压力。
4 RFID高频与超高频的发展前景
目前,已经有国内外数百家图书馆采用了RFID技术,现代图书馆引进RFID系统后,可以真正地把馆员从繁重枯燥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馆员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图书馆其他业务研究和高层次服务中去。读者将真正成为图书馆的主体,从过去的以图书借还为中心转变成以读者自主为中心,图书馆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氛围。
4.1 未来的多功能无人自助借还书系统
外借图书人为涂写、损坏等现象比较多,自助借还书系统在回收图书时很难发现,如发现图书损坏并询问读者时,由于没有证据表明是其损坏,也只能以批评教育为主。国内现在还未发现能有效预防此问题的系统,如能对图书进行检测,在其发现问题后自动响起警报,使其不能归还,提示馆员及时发现并对其进行说服教育和处理。自助借还书系统具有自动防撕和警示等多功能,此技术是在图书馆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目标和方向。
4.2 完善图书智能定位服务功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标签成本的降低,使用此技术的图书馆会越来越多,随着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深入,会引申出更多应用级服务功能。图书定位查询作为未来图书馆借还工作的重点,需要开发出智能定位服务,在条件允许的方位内,可对图书进行单本定位查询,利用系统可以对其所在的周围区域搜索,靠近时做出提示,不断缩小范围,并做到准确查找。
4.3 加强HF-RFID和UFH-RFID的合作,开发相互兼容的产品,统一标准
RFID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构筑全球统一的物联网,现在的标准不够统一,在对接时出现不兼容问题,应该联合进行产品的调研和开发,对不同频段标准可以相互查询和使用,互相之间有效识别,在全球范围内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有利于未来物联网的发展。
4.4 降低硬件设备及标签的价格是大势所趋
在图书行业,电子标签作为不可回收使用的低值易耗品,价格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每年新增的大量图书,对标签的需求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降低价格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现有智能化管理硬件价格偏高,不适合小地区和小范围的开展,开发既经济又便捷的RFID图书馆智能管理硬件系统,是使RFID系统在未来数字图书馆发展中长期生存下去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王若琳.RFID技术及其在我国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J].情报杂志,2006,3:30-34.
[2] 于佳丽.RFID系统在图书馆的运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2:19-20.
[3] 王振新,吴新年.RFID技术发展趋势与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变革[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6:66-68.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运营
1 县级图书馆运营管理发展趋势
1.1 县级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
随着普通大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的不断提高和我国县级城市的不断发展,县级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例如在图书馆中有为农民开设的农业图书专栏,有为各地特色文化生活开设的县级文化图书专区等,这些专区的设置丰富了县域民众的文化生活。这些特色图书资源的建立是与我国逐步开放的市场经济分不开的县级特色图书馆资源的设立和县级人民的需求息息相关。
1.2 县级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图书资源的共享是县级图书馆运营管理的重要课题,在资源共享的最初阶段是指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资源的互相共享。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的范围不断扩大,包括人力资源的共享、管理方式的共享、网络建设的共享等。各县级图书馆之间的各种资源共享加快了各县级图书馆的建设。
2 县级图书馆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管理思想束缚县级图书馆管理改革
县级图书馆管理人员受制于传统管理思想的束缚,把图书馆定位于非盈利性的组织,在开支方面比较节俭,无论是在技术还是人员方面都无法满足管理的需要。在人员配备方面,很多工作人员既不是图书管理相关人才也不是信息管理相关人才,员工招聘时存在拉关系走后门的情况,导致一些工作人员在管理上敷衍了事,工作效率低下。在资源配备管理上很多县级图书馆还使用传统的指令模式,以政府的配备为主导,没有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作用,而政府在图书资源配备时有时会考虑不周全,这就导致了有些需求很大的书在县级图书馆找不到的情况。
2.2 资金的短缺制约服务水平提高
县级图书馆服务水平主要体现在对图书资源上,而资金是图书资源的保障,很多县级图书馆由于政府预算有限,没有充足的资金提供给图书馆,这就导致了县级图书馆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图书,制约了服务水平的提高;在人员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例如电子图书资源的建设需要配备大量的电脑,没有资金的保障,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无从谈起。
2.3 县级图书馆服务内容缺乏吸引力
随着县级人民物质文书水平的提高,人们来图书馆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看书了,例如有的家长那个带孩子来图书馆感受文化的熏陶或来图书馆自己,工作族有时会带着电脑来图书馆查查资料,打打文档等。人们的这些需求对县级图书馆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调查研究发现,县级图书馆除了图书室,并没有为人们设置单独的休息室,即时有,有的也仅仅是摆设,不对普通的民众开放,这就吸引不了人们来图书馆,很多县级图书馆大多时候都没什么人。
2.4 县级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不够
很多民众压根不知道自己县里的图书馆在哪里,跟没有去过图书馆,有的知道有图书馆但是不知道具置在哪,这也是导致县级图书馆人数不多的一个主要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县级图书馆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县级图书馆只有在举办活动时才简单的宣传一下,方式就是横幅宣传,一是宣传力度不够,二是宣传效果不佳。
3 县级图书馆运营管理的建议
3.1 思维导向市场化
县级图书馆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思维方式,引入市场化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把图书馆的建设看作是一次市场投资,把图书馆的资源逐步向社会各界开放,例如县级图书馆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段打造电子图书库,民众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对图书资源的查阅;同时,把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和文化教育产业结合在一起,例如何以定期举办文化学者讲座,这些讲座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图书馆的图书购买和人员管理开支等。还可以在图书馆内引入咖啡厅等市场投资,及解决了收入问题,又为市民提供了方便,一举两得。
3.2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首先,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图书馆事业是一项高投入、持续性的公益事业,单一的资金来源渠道常常会让图书馆创办者不堪重负,如前文提到的L社区图书馆,而国内外社区图书馆的建设经验也表明,社会、企业、个人的捐赠是社区图书馆资金的重要来源。这就要求,一方面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参与其中,如对捐赠的企业减免一定的税收等;另一方面社区图书馆本身要主动吸纳社会资金,改变过去的“等和靠”的筹措资金模式,积极联系各类慈善基金会和当地企业,加强对自身的宣传,呼吁社会共建社区图书馆。
其次,要创建以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投入模式。目前兰州市很多社区图书馆虽然是公办公助型,但仍然缺少资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社区图书馆建设资金并没有纳入到固定的财政投入体系当中,且没有设立专项资金。而民办型社区图书馆由于其创建主体的原因,则更难获得政府的资金投入。针对此,笔者认为,对于公办公助型图书馆,政府应该综合考虑人口结构,统筹规划,整合各类资源,将多个规模小,影响力小的社区图书馆整合成一个辐射面广的社区图书馆,并将其纳入到地方固定财政投入体系当中,保证资金投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3.3 发掘人力资源,规范图书馆人员管理
一是招募志愿者,一方面,挖掘社区中热爱图书馆事业的退休人士,让他们参与到社区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和管理;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高校志愿者协会,与志愿者协会建立合作机制,让大学生志愿者负责社区图书馆的各类活动。
二是制定规章制度,规范人员管理。将志愿者纳入到日常的人员管理当中,从而尽可能减少志愿者服务不稳定的现象。
三是加强业务培训,社区图书馆工作一般会涉及专业的图书管理知识,如图书编码、分类等,而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没有图书馆专业背景,因此基本的业务培训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寻求省、市图书馆的帮助,把社区图书馆管理员培训纳入到培训体系中,确保培训的定期化和长期化,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不定期参观省/市图书馆、各大高校图书馆进行学习。
3.4 开展多元化服务
针对县级图书馆服务缺乏吸引力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开展各类特色服务并建立服务内容多元化、服务方式多样性的长效机制。具体而言,借鉴民办公助型X社区图书馆的成功经验,一是针对社区居民人口结构开展相应培训活动,如在流动人口比例多的社区开展就业培训,在青少年人口比例多的社区开展“四点半学校”和“书法绘画活动班”等;二是开展各类符合社区居民需求讲座,内容可涉及法律、亲子、心理、育儿、安全等;三是为社区居民提供互动性平台,通过举办读书会、学习角、座谈会、兴趣小组等形式,将志趣相投的社区居民聚集到一起。总之,所有的工作内容都要贯穿社区居民本位的建设服务理念,始终要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张兴.我国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1.
[2]王瑜.北京城市社区图书馆服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3]曲蕴.面向学习型城市的上海社区图书馆建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
一、县级图书馆文献管理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
(一)领导机构不重视。发展图书馆事业存在思想误区,很多领导干部认为县级图书馆可有可无,没有认识到文化也是生产力,存在着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
(二)公共资源短缺。图书馆资源是指文献、馆舍、设备等。目前,县级图书馆是政府拨款,由于地方政府财力不足以及对图书馆事业不够重视等原因,导致县级图书馆经济十分拮据,购书经费短缺、设备落后和不足,藏书锐减,文献不足,笔者所在县级图书馆目前文献资料基本情况是:本县的县志、年鉴、民族志、公安志、教育志、军事志、政法委志、地名志、民间文学选、民间文学集锦、文史资料、民族民间器乐曲集等。
(三)队伍素质偏低。县级图书馆在一些领导和部分人眼中是一个工作清闲、待遇又有保障的单位。同时,由于体制的原因,县级图书馆基本上没有用人的自主权,人员的进出由上级部门决定,长期以来成了照顾关系的首选单位。县级图书馆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首先是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从笔者所在的单位的情况来看:全馆从业人员7人,大专以上6人,占86%,其余为大专以下学历,全馆没有一个是图书馆专业的。其次是严重缺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人才。
(四)服务层次较低。由于县级图书馆文献不足,设备落后,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县级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基本上只是保证开馆时间和普通书刊的借阅等较低层次的服务,几乎没有开展定题服务、报道服务、情报服务、编译服务、文献检索等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不能充分地发挥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二、县级图书馆文献管理发展模式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基地,是有效提高全民基本素质、让公众终身学习的最佳机构,也是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现在人们可以从其他渠道方便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先进技术和庞大网络,使图书馆变得黯然失色,昔日的地位受到严峻挑战。这场新的信息革命,对县级图书馆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难得的机遇。如果墨守陈规,将会被时代所淘汰,如果奋发图强,将会大有作为。
笔者认为没有资源丰富、运行高效、保障有力、服务到位的县级图书馆,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图书馆服务系统的链条就会出现断裂,形不成对全体社会成员公平获得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加强县级图书馆的建设,将其发展列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是十分必要的。
(一)加大财力投入,广开融资渠道。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明确在文化事业方针中强调了加大对图书馆文化事业的投入,由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一时还难以实现对图书馆发展所需的各项经费投入,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相信对图书馆的投入会逐步加大。
除加快依法治馆建设外,还应集思广益、广辟渠径,争取到政府对图书馆购书经费的投入,地方企业、科学技术推广部门的赞助和热爱乡土建设的有识之士的援助等等,通过社会赞助等多种形式,开辟新途径,改变目前各级图书馆购书经费严重短缺的不利局面。
(三)加快体制改革,促进事业发展。由于长期受行政计划干预影响,致使县级图书馆毫无生气,缺乏活力,图书馆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效益功能不能完全实现,不仅危及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危及图书馆的生存。只有走改革之路,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求生存,才能摆脱目前的困境,建立起既符合地区实际,又能适应时展的,高效合理的图书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事业发展注入活力,调动起各方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的开发信息资源,提供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满足社会需求。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素质。人才是第一资源,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图书馆要重视教育培训工作,特是业务技能和现代化手段,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安排及实施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四)强化管理绩效,提高服务水平。县级图书馆应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县级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要配合当地政府的经济工作规划,拟定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使科技信息服务工作扎实地开展起来。
1.县级图书馆要调整充实文献服务内容,开展多方位的信息服务,力求增强信息服务的实用性与即时性。季节是按农作物的季节要求提前为用户提供种植信息服务。初春提供农作物的春播新技术;初夏提供农作物中耕除草和预防病虫害技术;初秋提供各种农作物施肥技术;初冬提供各种农作物的收获、加工、储存技术。即时是根据用户生产项目,积极主动的深入到生产当中,了解其进展情况,及时提供一些与该项目生产阶段有关的文献、信息和建议,并利用掌握的资料信息,及时回答农民用户的咨询问题。
2.以乡镇文化站为依托,开展联合互动服务。由于县级图书馆的地理位置和经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逐村逐户了解农民用户的信息需求有一定的难度。
3.县级图书馆要依托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这个最佳平台,及时把信息辐射到乡镇,再通过乡镇图书馆辐射到广大农村、村办企业和个体户。
三、县级图书馆文献管理开放式管理模式探析
(一)建立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图书馆收集、保存和提供文献资料服务的基本职能已经不能成为衡量一个图书馆服务水平高低的标准。在信息时代,只有提高所有馆员的管理服务水平,才能满足读者不同的文化需求。馆员在提供知识信息和检索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是文化知识、检索技术的传授过程;另一方面是素质修养、服务质量的展示过程。一方面读者要求获得具有相当质量的文献信息;另一方面馆员要充分掌握更高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技能,在这一动态交互过程中,馆员与读者的关系是相互教育与被教育、服务与被服务的特殊关系。其中,馆员起着主导作用,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评价,所以要加强对馆员业务的针对性培训。
馆员作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主体,作为信息资源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与纽带,馆员在图书馆工作中扮演着主角。因为在同样条件与环境下,由于馆员个人素质与能力的不同,在工作效果上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向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树立“以馆员为中心”的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
(二)全面开放馆藏资源满足读者需要
笔者认为图书馆服务的首要原则是开放性原则,开放是服务的前提,没有开放便无服务可言。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开放,是一种全方位的开放,包括资源开放、时间开放、人员开放和馆务公开。
图书馆的所有馆藏资源(包括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和设施向读者开放。资源开放的内容及要求有:一是所有馆藏全部开放利用;二是实施藏阅一体式借阅管理;三是经常进行馆藏宣传(如新书通报);四是馆与馆之间相互开放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五是馆内所有设施(如书库、展览厅、视听室等)向读者开放;六是全面揭示馆藏,健全检索体系等等。
在开放馆藏资源的同时,要最大限度地延长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时间。县级图书馆保证天天开馆,县级图书馆开放时间要求做到:一是做到了节假日和公休日不闭馆,即“图书馆无休息日”;二是除了馆内例会或政治学习外,馆内开展任何活动都不影响正常开馆;三是保证开馆时间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避免中断。
(三)创新图书管理及服务读者理念
馆员是知识的载体,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是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县级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如果一个图书馆能够通过自己的某种独特性:或是一定的规模和馆藏,或某一信息产品,或某一特色服务,在同一行业中形成差别优势。县级图书馆的服务要突出的是服务的特性与特色,特色馆藏、特色服务、特色活动、特色环境等都可形成现代县级图书馆服务的特色,借以吸引更多的读者。
县级图书馆服务具有其独特的规范和价值观,这些规范和价值观的总和就是一种文化――图书馆文化。图书馆的服务是为了获得知识在传递中的轨迹,是为了获得所有整体区域各种层次、各种领域的读者素质提高的价值,是为了获得读者需求被满足的效果,是为了获得人生价值实现的喜悦,同时也为了创造社会文化价值,以此推动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
从图书馆服务发展趋势看,县级图书馆服务的内容急需拓宽。服务方式要灵活多样,这也是方便读者的重要措施。其主要措施就是加大网络信息服务和便民服务的内容。在信息服务方面,主要是加大网上信息和电子书库的建设和导航服务内容。在便民服务方面,要加强为读者服务的力度,在提供丰富典藏龙卧资源的同时,为读者提供简便快捷的搜索服务。在文献信息服务方面也要创新,主要是加大参考咨询服务的力度,努力从文献服务向知识服务演进,提高图书馆服务的知识含量。
(四)建立特色的网络文献信息资源
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系统的虚拟化,信息获取途径日益方便、快捷和大众化。网络作为信息的重要平台,大大丰富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突破了图书馆的物理界限,实现了图书馆的异地服务,满足了用户的各种需求。利用现代网络平台,提供各种数据库服务、知识库服务以及多种在线或离线信息服务,这种能够同时提供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服务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强化了图书馆服务的能力,这些服务方式方法具有较强的智能性、实时性、交互性等特征,能够提供全新的个性化服务。
信息时代,用户对知识的利用程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增强而不断加深,尤其是从事各领域专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读者,他们已不再满足为其提供一般性的知识服务,而是需要提供解决问题方案的核心知识内容。所以,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的服务重心将从一般服务向参考服务转移,而图书馆员是实现这些转移的关键,所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养能胜任知识服务的知识型馆员,才能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创新图书馆服务。
(五)加强与读者沟通交流营造和谐氛围
和谐图书馆要协调图书馆的人文环境、物理环境和管理文化等诸多因素。要提升图书馆馆员的至诚服务精神,增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性,激发广大读者的读书求知热情,建设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充满人文氛围的信息资源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