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老年人口腔健康宣教

老年人口腔健康宣教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20 10:00: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老年人口腔健康宣教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老年人口腔健康宣教

篇(1)

资料与方法

对55~65岁5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口腔知识缺乏1名日常不良习惯1名没有定期洗牙17名。牙齿缺失没有积极修补1名。

口腔健康教育内容;要积极防治各种能引发牙齿松动、脱落的疾病要少吃坚硬的食物要养成常刷牙和常漱口的习惯要做到定期洗牙的习惯要及时修补缺失牙。

口腔健康教育方法:①老年人的要积极防治引发牙齿松动、脱落的疾病如;牙周病、牙髓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②老年人要少吃坚硬的食物人若经常吃一些坚硬的食物会使牙齿上包裹的珐琅质过度磨损而受到破坏牙本质暴露在外使牙髓神经失去保护从而引发比较严重的牙病。老年人应尽量少吃甘蔗、榛子、槟榔等坚硬的食物更不能用牙齿去启瓶盖、咬核桃壳以防牙齿受到损害。③老年人要定期洗牙。刷牙是不能代替洗牙的洗牙是不会破坏牙齿的。老年人认为天天刷牙就可以了没必要去洗牙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牙刷只能刷到牙齿的正面和上面却无法刷到牙齿的背面和侧面。若长期只刷牙不洗牙的话那么在其牙齿的背面和侧面就会形成大量的牙菌斑和牙结石。这些牙菌斑和牙结石会逐渐腐蚀掉牙齿表面的珐琅质使牙本质暴露在外从而引发牙髓炎等疾病。常用的超声波洁牙机通过震动来分离附着于各个牙面上的牙菌斑和牙结石从而达到彻底清洗牙齿的目的。所以老年人要养成定期洗牙的习惯最好是每年洗牙~次。④老年人要养成常漱口、常刷牙的习惯。进食之后最好及时漱口因为会有效地把食物残渣从牙齿表面或牙缝里冲洗出来减少口腔内的细菌生长繁殖。长期坚持刷牙可以有效地防治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形成。⑤老年人的牙齿脱落后要得到及时的修补。人的每颗牙齿都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牙齿缺失会使口腔咀嚼功能下降加重肠胃负担从而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结果

通过对老年人口腔健康保健知识的宣教老年人的口腔行为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变。见表1。

篇(2)

关键词 老年人 口腔健康 社区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年人口比重的逐年提高,口腔疾患作为老年人群众的常见问题,也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次研究通过调查800名社区老年患者的口腔健康现状和医疗状况调查,发现这一人群的一些普遍特征,也是今后开展社区工作的一个参考。

资料与方法

社区老年人:总人数800人,男357,女443;年龄55~75岁,以2006~2007年本社区老年患者门诊符合入选条件(入选条件:55~75岁;沟通无障碍;可配合口腔检查与问卷调查)。

研究方法:基础资料部分为发放调查问卷统计一般情况及资料结果,总计发出问卷800份,回收800份;口腔专科检查部分以口腔科查体、就诊病历记录及专科问项的资料汇总统计分析[1]。

结 果

基础资料显示:55~65岁522人,其中至少有1项慢性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201人(40%);66~75岁378人,其中至少有1项慢性病231人(62%)。

口腔专科检查部分显示:检出各种龋、牙体牙髓及根尖周病变疾病人数504人(63%);检出牙周病768人(96%),有牙周治疗需求的总计不足28%;牙列缺损(包括无法保留的残冠和残根)和牙列缺失681人(85%),有修复治疗史和现要求修复治疗的患者总计不足33%,近期有修复计划的约15%;口腔黏膜病32人(4%),其中以溃疡、白斑、地图舌、口干综合症多见,3例诊断不明转诊上级医院。据统计该调查人群中86%患者要求治疗或拔除主诉牙,而对于临床检见的其他口腔问题不予关注或要求暂缓治疗,集中表现在对牙周问题及牙列缺损重视不足。

讨 论

通过对社区老人这一人群口腔健康调查的汇总,55~75岁年龄段各种常见口腔疾病患病率高,与一般人群横向比较远高于平均患病率[2]。同时口腔健康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咀嚼消化、营养吸收,进而关系其身体素质和日常生活质量。而结果显示该年龄段慢性病患病比率本身基数就大,所以保障口腔健康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老年人对口腔健康疾病及相关保健知识了解途径少、信息窄更新慢的现状[3],加强宣教增强老年口腔健康意识和大力发展老年口腔医疗服务成必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方案,2005:1-30.

篇(3)

关键词:老年人口腔修复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05-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腔卫生宣教工作的开展,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有很大的提高,口腔疾病常常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大疾病。多数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列缺损或缺失,为了维持适当的咀嚼、消化、语言等功能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口腔修复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1造成老年人口腔健康问题的因素

1.1生理因素:老年人各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发生较为明显的退行性变化。

1.1.1随着年龄增长,牙釉质的釉板组织会出现裂痕,同时其裂痕间隙内的水分丧失,最终会导致牙齿的裂开。与此同时,牙釉质的颜色会改变,且渗透性降低。

1.1.2牙本质的变化。牙本质在老年时期容易变成硬化牙本质,且牙体脆性系数变大。同时,随着牙体的髓腔空间变小,会造成拔牙的难度增大,使根管治疗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1.1.3牙周组织的变化。老年人牙周组织的细胞活性降低,会出现牙周组织的萎缩的现象。同时,牙周膜腔变窄,血管的形态出现异常。有些甚至出现牙的颈部及根部的分叉,造成压根暴露在外面,使牙体出现松动。

1.1.4颞下颌关节的改变。颞下颌关节盘及髁状突关节区的各种纤维在老年时会出现分布紊乱的现象,如成纤维细胞变少而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导致皮质骨的吸收增大,从而改变关节的正常面的结构。

1.1.5口腔粘膜的变化。代谢功能的衰退容易导致老年人口腔粘膜组织的变化。如:黏膜细胞萎缩。而黏膜组织脱水会降低组织张力和弹性,引起黏膜组织逐渐变薄及缺乏水分。同时,血管分布的降低,会导致损伤的组织修复时间长,从而引起其他的口腔相关疾病的发生。

1.2行为习惯因素。

1.2.1龋病多好发于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口腔卫生及护理较差及机体营养不良等的人群,而龋病中发生率最高要数根面龋和颈部龋。

1.2.2牙周病大多是由老年人的平时口腔卫生观念较差、饮食时食物嵌塞、及伤及牙周组织的创伤等因素引起。

1.2.3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习惯进食较烫的食物等,会导致老年人的口腔黏膜出现白斑。当然,牙颌组织的改变及口腔修复物本身的不良作用等也可导致白斑的发生。

2老年人口腔修复治疗临床分析

2.1老年人口腔修复的类型和特点。

2.1.1固定修复:活动修复是以前较常用的修复类型。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如今口腔修复多以固定修复为主。固定修复能有效利用残根残冠,增强口腔的咀嚼功能。

2.1.2活动义齿:固定义齿能用于一部人老年人,当牙齿缺失量较多时,活动性修复是主要修复方法。在进行活动性修复设计时,应从修复对老年人所带来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考虑。在设计活动义齿时要保持连续性的思维模式,即为方便以后的义齿修复维护,应在设计时多设计便于以后使用的备用卡环。

2.1.3种植义齿:种植义齿被誉为人类的第三付牙齿,近年来,由于各种牙齿材料及修复技术的不断更新,使种植义齿得以广泛运用于口腔、颌面部及耳鼻喉等的器官问题的修复治疗。以前种植义齿在老年人的口腔修复中一直受到限制,但是近年来,种植义齿的口腔修复方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接受,并取得了很好效果。

从修复的目的进行分类,口腔修复又可以分为美学修复、功能性修复和治疗性修复。其中,功能修复的内容为牙体、牙列方面的修复以及缺损颌面部的修复;而治疗性修复册则对牙周病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矫正治疗。

2.2老年人口腔修复特点。作为医务人员,在对老年人进行口腔治疗时,应针对老年人不同的口腔特点,采用适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适应水平的修复方案,使该方案遵循生理学和生物学的原则。并做好对老年人口腔修复前及修复后的的相关健康教育,使其重视口腔卫生,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

2.3老年人口腔修复治疗方法。

2.3.1治疗模式:为老年人制订治疗计划时,在治疗中修复体的设计制作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由口腔修复科的医师在综合考虑患者的口腔疾病、全身系统病史、患者及家属的承受能力及配合程度后制作切实可行的、能为医患双方都接受的方案,各分科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拔补治后再转口腔修复医师进行牙体及牙列的重建,以恢复适当的咬合功能。实施修复的方案既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口腔状况,又要考虑到义齿在老年患者口腔中使用的效果如何。

2.3.2口腔修复方法的选择:塑料可摘局部义齿通常戴用时间较短,因为其机械性能较差,戴用不舒适,不利于口腔卫生。但因其相对便宜、易于修改,在其他牙齿随后亦需拔除修复时,可较容易地修改加牙。作为老年患者的暂时义齿,有利于患者适应将来的全口义齿。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相比,固定义齿体积小、无异物感、舒适、不妨碍发音,患者不需要取戴,咀嚼舒适。老年患者选择修复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口腔卫生、余留牙状况等多种因素。

2.4修复过程。由于老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某个特殊阶段,其渴望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人文的关怀。医生及护士应让其充分知情同意,并能够在和谐的气氛中顺利接受治疗。许多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和愉悦的心情是可是治疗很多种疾病的,因此,让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对医生信任,对医疗环境满意,对医疗技术满意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老年人无论在生理、病理、心理状态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要使老年人牙列缺损或缺失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口腔科医师不仅必须具备良好的系统知识与专业技能,而且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把握问题的关键。在整个修复过程中应注意做到全身与局部的相互兼顾、治疗与护理的相互配合及治病与防病的相互结合,不断改变老年人口腔疾病治疗条件,总结临床经验,为发展老年口腔医学事业不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篇(4)

(1)对于生活有自理能力的病人,应该做好宣教工作,教患者养成良好的漱口和刷牙习惯,保持口腔卫生。特别要注意饭后的漱口和睡前的刷牙,最好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时,注意避免采用多数人习惯的长距离水平像拉锯式的横刷法。应采用短横刷法,刷毛只在牙面及牙间隙中做前后短距离的颤动,或采用竖刷法。

(2)对轻度痴呆者要提醒、督促病人早晚刷牙。对瘫痪、卧床不起的痴呆老人,可协助其漱口,具体方法如下:病人侧卧,头侧向护理者一侧。将干毛巾围于颈部,以防弄湿被褥;用盘或碗置于病人口角处,以便病人吐口水、漱口;让病人自己漱口、刷牙。

(3)对严重痴呆老人不会刷牙者,要帮助病人清洗口腔,方法如下:用冷开水或1%食盐水棉球或盐水纱布,裹食指擦洗病人口腔粘膜及牙的3个面(外面、咬面、内面)。其手法是顺齿缝由齿根擦向齿面,再由舌面到舌根。注意防止病人咬伤手指。也可用打湿了的棉签擦洗口腔。

(4)对清醒的病人,可让其用吸管吸入漱口水,再将漱口水吐入口角边的盆内。对神志不清的病人,要防止他们将棉球误吸入气管,造成窒息。洗完后用手电筒检查口腔内部是否已清洗干净,再在其唇部涂石蜡油或甘油。有口腔溃疡者,可涂1%龙胆紫、冰硼散;有假牙的病人,在饭后或睡前取下假牙,用牙刷刷洗,冷水冲净,放冷清水中浸泡,次晨再替病人装上;如暂时不用假牙,可浸泡在清水中,每天换水1次。

同时,由于人到老年后,机体的各种机能和全身组织器官的机能都会减退,表现在口腔方面为粘膜萎缩、唾液分泌减少,味觉异常,牙槽骨吸收、牙齿部分或全部脱落,直接影响到口腔咀嚼功能。少牙或无牙老人咀嚼功能的降低,使许多食物的进食受到限制,极易造成老人的营养不良。这就需要根据老人的口腔特点做好口腔保健并注意科学饮食。老年期修复能力降低,加之在失牙过程中营养不良,使得口腔粘膜及有关组织对张力、压力和疾病的反应极敏感,微小的机械刺激都会产生较大的反应。为了减少缺牙所致的不良作用,失牙老人应注意饮食营养:

(1)应食易于咀嚼和利于消化并富有营养的食品,可多食肉汤、乳类制品、鸡蛋、软鱼和水果等。

(2)应多食富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因为维生素对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结构与功能有很大关系。矿物质,尤其是钙、磷对骨质的影响较大。

(3)应食一定数量的蛋白质,老年人每天摄入蛋白质以男性75克,女性65克为宜。按这一要求食用足够量的蛋白质,有利于口腔支持组织的健康耐力。

(4)食物中添加调料和作料味道要浓一些,可刺激老人味觉和增加食欲,但老年人不要食用过多的食盐和糖。在吃饭时要多咀嚼以增加唾液,以唾液增加味觉,以味觉增加食欲。

篇(5)

[关键词] 老年;口腔;修复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8(b)-145-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腔卫生宣教工作的开展,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有很大的提高,口腔疾病常常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大疾病。多数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列缺损或缺失,为了维持适当的咀嚼、消化、语言等功能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口腔修复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文对598例曾在我院行修复治疗的老年病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1年6月~2006年6月在我院行修复治疗的598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416例,女性182例;年龄58~87岁,平均66.5岁。

1.2 方法

所有病例在修复前均认真行口腔检查和治疗,记录和拍摄全口或局部牙片,拔除松动牙齿,治疗龋病、牙髓病、牙周病,残根残冠拔除或保存治疗等。与颞下颌关节有关的病例在治疗前后拍摄关节侧位片。同时分析食物嵌塞、颞下颌关节、修复前后的咬合关系等情况。

2 结果

2.1 修复情况

598例病例中514例(85.9%)为活动义齿修复;514例活动义齿修复患者共缺失牙齿4 369颗,平均每人缺失8.5颗。84例(14.1%)为固定义齿修复。

2.2 义齿修复情况

514例老年患者中,全口义齿32例,上半口义齿26例,下半口义齿11例,赝复体8例。84例固定义齿修复中,男55例,女29例;共修复125个牙单位,其中,男87个牙单位,女38个牙单位。

2.3 食物嵌塞情况

以食物嵌塞为主诉或缺牙伴食物嵌塞共103例,占20.0%。其中,男性95例,占28.6%;女性8例,占6.12%;发生率在男女性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2.4 咬合接触关系情况

514例病例中,上下颌骨间无咬合接触关系99例,在义齿修复过程中咬合抬高99例,上下牙列间有咬合关系同时修复时也按原咬合关系修复316例。

3 讨论

3.1 老年人口腔特点

老年人口腔的各组织器官因年龄因素均发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化,表现为颌骨骨质密度下降,牙槽骨吸收,黏膜及牙龈变薄、萎缩;牙列缺损及缺失较多,口内存留大量残根残冠,剩余的牙也存在过度磨耗,形态改变,髓腔变窄变小,根管变细,甚至闭锁,易出现根折、牙折;口颌系统的软组织、颞颌关节涎腺系统也存在退化改变等。突出表现为:①牙合 曲线异常。后牙功能尖重度磨损,交错缺牙,对颌牙伸长;余牙区牙槽骨代偿增生与缺牙区牙槽骨重度萎缩并存,以及不良的咀嚼习惯,均可造成牙列的纵牙合 曲线与横牙合 曲线异常。异常的牙合 曲线可破坏正中咬合位的稳定性,影响颞下颌关节(TMJ)的正常结构与对称性,还可造成咬合创伤,引起牙周疾病及咀嚼肌功能紊乱[1]。②咬合垂直距离降低。老年人因牙齿重度磨损,双侧后牙游离端缺失,上、下颌交错缺牙,致使正中咬合支持丧失,以及牙槽骨重度萎缩、颌不良修复等原因,导致咬合垂直距离明显降低。过低的咬合垂直距离使患者咀嚼无力,咬合时易咬腮、咬舌、咬牙龈。

3.2 修复方法

3.2.1 治疗模式为老年人制订治疗计划时,在治疗中修复体的设计制作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由口腔修复科的医师在综合考虑患者的口腔疾病、全身系统病史、患者及家属的承受能力及配合程度后制作切实可行的、能为医患双方都接受的方案,各分科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拔补治后再转口腔修复医师进行牙体及牙列的重建,以恢复适当的咬合功能。实施修复的方案既要考虑到老年人的口腔状况,又要考虑到义齿在老年患者口腔中使用的效果如何。

3.2.2 口腔修复方法的选择塑料可摘局部义齿通常戴用时间较短,因为其机械性能较差,戴用不舒适,不利于口腔卫生。但因其相对便宜、易于修改,在其他牙齿随后亦需拔除修复时,可较容易地修改加牙。作为老年患者的暂时义齿,有利于患者适应将来的全口义齿。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相比,固定义齿体积小、无异物感、舒适、不妨碍发音,患者不需要取戴,咀嚼舒适。老年患者选择修复方法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口腔卫生、余留牙状况等多种因素。

3.3 治疗

3.3.1 咬合垂直距离过低的治疗在处理此类患者时,一是要去除咬合创伤和软组织损伤,二是要在患者的适应范围内恢复合理的咬合垂直距离。临床上,若缺牙较多、余牙少,或是失去原有咬合垂直距离的关系,可适当抬高咬合;若为个别缺牙,又无关节症状及重度磨损所致的牙本质过敏和多数牙食物嵌塞等症状,可不抬高咬合;若余牙较多,并伴有上述症状者,可考虑抬高咬合。由于老年人不易适应咬合加高,必要时可先使用过渡义齿,待咬合垂直距离调整合适后更换最终义齿。

3.3.2 牙合 曲线不良对策牙合 曲线不良主要是义齿修复后不易达到咬合平衡。因此必须进行修复前的咬合调磨,然后通过义齿修复进一步解除咬合创伤,恢复正中咬合位的稳定性和TMJ的对称性。大多数TMJ与咀嚼肌功能紊乱的患者都存在正中咬合位的不稳定或双侧TMJ的不对称。稳定的咬合关系也是恢复咀嚼功能、提高咀嚼效率的基础[2-3]。因此,应特别注意纠正其不良咀嚼习惯。

3.3.3 牙间食物嵌塞老年人由于牙龈萎缩、牙周病松牙、牙体缺损、牙齿面重度磨损、牙列不齐、咬合关系异常及不良修复等,常常造成牙间食物嵌塞,不仅影响牙周支持组织的健康,引起牙龈更加萎缩、牙槽骨吸收,而且妨碍正常进食,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安。医师在修复缺牙的同时,需注意到对有食物嵌塞部位的防嵌设计,纵型可采用牙体充填术解决。多个牙间隙嵌塞时,可采用可摘式铸造支架防嵌器或牙合 垫的方法。横型:前牙及前磨牙牙龈萎缩并伴有楔形缺损时,可用光敏树脂同时修复楔形缺损和部分邻接点下方的三角间隙。前牙多个间隙嵌塞时还可用假牙龈。后牙可酌情使用牙齿连续卡环加颊侧牙间三角固位体,牙周夹板。

总之,老年人无论在生理、病理、心理状态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要使老年人牙列缺损或缺失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口腔科医师不仅必须具备良好的系统知识与专业技能,而且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把握问题的关键。在整个修复过程中应注意做到全身与局部的相互兼顾、治疗与护理的相互配合及治病与防病的相互结合,不断改变老年人口腔疾病治疗条件,总结临床经验,为发展老年口腔医学事业不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苏凤丽,娄清玲.常见老年口腔修复问题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学,2007,6(9):112.

[2]潘小波.老年口腔修复现状[J].广西医学,2006,28(3):323.

篇(6)

【关键词】 健康体检; 老人人群; 慢性疾病; 患病情况; 营养状况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major chronic diseases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elderly health examination popul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Method:Elderly health examination people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1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Self designed questionnaire and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 were used to survey the research objects.Result:In the 877 examination people,there were 114(13.0%) people without any diseases,405(46.2%) people suffering from one kind of disease,221(25.2%) people suffering from two kinds of diseases and 137(15.6%) people suffering from three or more kinds of diseases.There were 481(54.8%) people with hypertension,203(23.1%) people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153(17.4%) people with diabetes mellitus,the diseases above were the first three diseases according to their morbidity rates.The first three diseases according to 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 wer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81.8%),hypertension(81.7%) and pneumonia (81.0%).The average MNA total score was (23.1±3.9).In the research objects,there were 416(47.4%) people with potential malnutrition and 48(5.5%) people with paring the MNA scores of the elderly in different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different teeth situation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ealth examination; Elderly population; Chronic disease; Prevalence; Nutrition statu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095,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8.021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来越高,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65岁)占总人口比重8.9%;2011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9.1%;2012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达9.4%;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预计将达到2.16亿[1]。随着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面临着养老、医疗以及精神赡养等诸多社会问题,值得各界关注;而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老人主要存在膳食结构欠合理、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慢性疾病患病率高等多重挑战[2-4]。因此,本研究以广州市部分健康体检老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慢性疾病患病情况及营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为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依据,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选择2011年9月-2014年12月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且符合纳入标准的900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意识清楚,具有语言交流能力,自愿加入和配合本次研究,且知情同意;(2)广州市常住居民(含户籍和非户籍,但不包括港澳台及外籍);(3)年龄≥65周岁。排除标准:(1)患有精神疾病、智力障碍或听力语言障碍等疾病不能理解或回答问卷内容者;(2)不能配合完成本次问卷调查者。

1.2 方法 在进行健康体检前,对研究对象采用一对一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1)《一般情况及主要慢性疾病调查表》,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及主要慢性疾病患病情况和服药情况等;(2)《简易营养评价量表(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该量表主要包括人体测量(4个条目)、综合评价(6个条目)、膳食问卷(6条目)及主观评定(2个条目)4个维度,共计18个条目,量表总分为30分,按照评分标准,量表得分MNA≥24分,表示营养状况良好;17分≤MNA≤23.5分,表示潜在营养不良;MNA

1.3 统计学处理 调查问卷收回后统一编码,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双人双录入方式录入数据,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900份,全部由调查人员询问并填写,收回有效问卷877份,有效回收率为97.4%。完成调查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8.9±8.3)岁,平均身高(158.1±47.5)cm,平均体

重(55.1±14.2)kg,平均BMI(22.8±7.9)kg/m2,平均上臂围(25.1±4.6)cm,平均小腿围(31.5±4.5)cm。

2.2 老年体检人群慢性病患病情况总体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未罹患任何疾病者114人(13.0%),患1种疾病者405人(46.2%),患2种疾病者221人(25.2%),患3种及以上疾病者137人(15.6%),见表1。

2.3 老年体检人群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服药情况分析 患病率前三位的疾病依次为高血压481人(54.8%)、冠心病203人(23.1%)、糖尿病153人(17.4%)。服药依从性较高的前三位依次为慢性阻塞性肺病(81.8%)、高血压(81.7%)、肺炎(81.0%),见表2。

2.4 老年体检人群营养状况评价 877名体检老人的人均MNA总分为(23.1±3.9)分;其中营养状况良好者413人(47.1%),潜在营养不良者416人(47.4%),营养不良者有48人(5.5%),MNA量表各条目得分情况见表3。

2.5 不同人口学因素老人MNA评分比较 分别比较不同经济状况、不同牙齿状况老人的MN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有87%的老人患有慢性病,其中同时患3种及以上疾病者137人(15.6%),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前五位的疾病谱为高血压481人(54.8%)、冠心病203人(23.1%)、糖尿病153人(17.4%)、腰椎颈椎病138人(15.7%)、高血脂124人(14.1%)。慢性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各种疾病因素会不同程度的影响老人的饮食、消化、吸收等功能,进而影响其营养状况,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5-6]。

营养不良是指营养的不充足状态,以能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食欲差、体质消瘦、体重下降、不能满足机体能量与蛋白质所需为特征的营养低下状态。老年人由于增龄和衰老,器官功能退化,生理、生化储备能力降低,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Machado等[7]对344名老人研究中,营养不良与潜在营养不良占63.9%,营养正常36.1%。王文蕾等[8]采用微型营养评价法对四川省都江堰地区776位长寿老人进行营养评价,营养不良率与潜在营养不良率为65%。本次研究采用简易营养评价量表对877名体检老人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其中营养状况良好者仅413人,占47.1%;潜在营养不良者有416人,占47.4%;营养不良者48人,占5.5%。从结果可以看出,营养不良老人仅占5.5%,低于国内相关报道的水平,但是有超过4成的老年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当引起医疗卫生部门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对于潜在营养不良群体。本研究结果显示,体检老人营养评价得分较低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状况和牙齿缺失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学上的改变,主要表现为:食欲、味觉、嗅觉功能减退以及大多数老人还存在不良的口腔问题等[9-10];牙齿脱落,味蕾数量减少,胃肠功能降低,这些生理变化让老年人在食物的摄取、吸收等方面受到影响。有口腔问题的老年人通常会排除那些不能咬、咀嚼、吞咽、甚至会刺激口腔疼痛的食物。当排除的食物愈多,就愈不容易得到足够的营养,在恶性的循环下,营养不良的情况会使口腔环境变得更差[11-13]。而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退休老人购买力较低因此而节约食品开支,这些都可以导致一些老人无法保证摄入足量健康的食物[14-15]。

综上所述,老年人群当中大多数人伴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同时还存在一定数量的营养不良人群,而潜在营养不良者则占了近5成。然而本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研究的样本仅仅来源于一个研究中心,覆盖范围不够广,取样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结论的外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参考文献

[1]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165-166.

[2]李缨,陈彪,关绍晨,等.北京社区老年人营养状况及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479-4481.

[3]邓波,饶安举,张学锋,等.南充市农村老人营养状况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1):109-111.

[4]饶安举.养老院老人营养状况评价[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3):355-357.

[5] Altenhoevel A,Norman K,Smoliner C,et al.The impact of self-perceived masticatory function on nutrit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complaints in the elderly[J].J Nutr Health Aging,2012,16(2):175-178.

[6] Jyrkk? J,Mursu J,Enlund H,et al.Polypharmacy 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elderly people[J].Curr Opin Clin Nutr Metab Care,2012,15(1):1-6.

[7] Machado P,Coelho S C.Risk of malnutrition among brazilian 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a study with the 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 questionnaire[J].The Journal of Nutrition,2011,7(15):532-535.

[8]王文蕾,曾果,吴红梅.应用微型营养评价法评价四川都江堰地区长寿老人营养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1026-1028.

[9] Siribumrungwong B,Srithamma B,Kuntonpreeda K,et al.Prevalence of malnutrition and nutritional assessment in abdominal-surgical patients:p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J].J Med Assoc Thai,2011,94(7):19-23.

[10] Altenhoevel A,Norman K,Smoliner C,et al.The impact of self perceived masticatory function on nutrit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complaints in the elderly[J].J Nutr Health Aging,2012,16(2):175-178.

[11]张辉映,程鎏,朱雅萍,等.某护理医院老年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分析[J].上海医药,2012,33(10):33-34.

[12]李文华.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COPD并营养不良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7):47-48.

[13]刘建中,张金生,兰涛,等.术后肠内免疫营养支持在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1-3.

[14]崔红霞,赵彦玲,王铭娥.出院患者的营养干预及社会意义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43-144.

篇(7)

作者:何天鹏 李昕 孙强

口腔门诊就诊患者疾病构成情况就诊患者中所占比例排第一、二位的疾病分别是牙周疾病和龋齿,其构成比分别为36.0%和28.7%,就诊患者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就诊患者中正确刷牙方法的知晓率为30.2%,牙结石、合理洁牙频次知晓率分别为22.1%、10.9%,牙菌斑的知晓率为2.4%,(表略)就诊患者行为习惯情况就诊患者中采取正确刷牙方法者的比例占15.1%,曾经洗过牙的占10.2%,睡觉前经常吃甜食的占20.4%,未接受过口腔门诊健康教育的比例占37.8%,最近5年未曾看过口腔门诊者占65.2%,经常吸烟的比例占39.2%,经常饮酒的占36.5%,经常熬夜的占40.6%,不经常锻炼身体的占76.4%,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来中日友好医院口腔门诊就诊患者以牙周疾病、龋齿为主,这与有关文献报道的结论相一致[7-10],也与2005—2007年我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相一致[1]。不健康的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往往是龋病、牙周病的发病原因,而不健康的口腔卫生行为习惯则源自对健康的口腔卫生知识的不了解和卫生意识的淡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经常有不健康的口腔卫生行为,如不正确的刷牙行为(包括刷牙方法、时间和频次)、嗜甜食、洁牙不及时等,容易导致龋齿及牙结石的产生[11];又由于健康意识的淡薄和对有关医学知识的缺乏而疏于就医,长此以往,容易引起各种口腔疾病。口腔疾病可以导致各种后果,轻则牙齿脱落,重则发展成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心内膜炎、肾炎、败血症等。

在今后该医院口腔疾病的预防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对人群的牙周疾病及龋齿的健康教育,不但教育患者如何预防牙周病和龋齿,而且还应教育患有在患有疾病后如何配合医生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口腔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口腔健康行为的改变,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则与健康的口腔卫生知识密切相关。行为的改变首先要对卫生知识有较好的、正确的掌握,但口腔行为改变与其他健康行为一样,其改变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有时候较高的卫生知识知晓率并不一定带来意识和行为的根本变化。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来该医院口腔门诊就诊的患者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不容乐观,对日常很多人了解的最基本的刷牙常识并不了解,如合理的每天刷牙次数知晓率低于50%;刷牙正确方法的知晓率则更低,仅达到30%;对于牙结石、洁牙、牙菌斑这类深层次知识点,则具有更低的知晓率。上述知识知晓率的情况反映到口腔健康意识及行为上就表现为大多数就诊患者未采取健康的行为方式,如超过80%的患者未采取健康的刷牙方式,仅有10%左右的患者曾经洗过牙,超过60%的患者最近5年未曾看过口腔科门诊。尽管有超过65%的患者曾经接受过口腔卫生的健康教育宣传,但从对上述知识、行为的知晓情况来看,他们曾经接受过的健康教育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虽然有接近90%的患者了解甜食对龋齿发病影响,但仍有超过20%的患者有睡前嗜甜食的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牙周疾病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压力较大、过多摄入甜食以及不经常锻炼身体[10,12-14]。烟草使用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WHO1996年报告,在美国一般人群中吸烟者占20%~25%,而牙周炎患者中吸烟者占40%~45%。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全国吸烟人群达3.5亿,烟草消费量每年平均以5.3%的速度上升,占全世界烟草消费总量的30%以上[15]。本次调查显示,该门诊就诊患者中吸烟者接近40%。压力较大、饮酒、不经常锻炼身体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被认为是引起包括口腔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相关因素,本次调查也发现仍有较大比例的就诊患者具有这些不健康的行为。此外,仍有一半的就诊患者对口腔疾病治疗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及一人一机的原因不理解,显示了他们对预防血源性疾病传播意识的淡薄。共用未经严格消毒医疗器械已经被证明能够传播多种血源性传染病,如可以传播乙肝病毒(HBV)、艾滋病病毒(HIV)以及最近出现局部爆发流行的丙肝病毒(HCV)等[16]。

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就诊患者中存在的不健康口腔卫生行为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其意识到口腔卫生行为的重要性和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必要性。具体的做法可通过在患者候诊时由本院的口腔科医生及护士对其进行口腔卫生知识讲座,然后辅以现场演示对不正确的行为进行矫正;社会上则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对人群进行全方位的口腔卫生宣教,改变不良的口腔卫生行为,减少牙结石的产生和牙菌斑的附着机会,降低龋病和牙周疾病的发病率,促进人群的口腔健康。本次调查显示,该医院口腔门诊就诊患者包含各类社会人口学特征的人群,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离散度较大,而且呈现“两极”特点,即低于30岁的年轻人和高于50岁的老年人占有较大的比例,文化程度以初中、小学及以下的患者居多。因此,应加强该门诊对老年人及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及口腔门诊诊疗服务能力,加强对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诊疗服务,采用这两类人群易于理解接受的、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还要加强对儿童的父母的健康教育,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起对子女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任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