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17 11:19: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音乐课程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初中音乐;有效性教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并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备课,而是一种对于教学实施的整体思考,尤其是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学生的音乐活动要在教学设计中有充分的体现。在有效性教学的基础之上,教学设计的创新性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

一、基于有效性教学的教学内容选择和方式

(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重学生情感体验。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科书,在特殊的情况下,教学者也会适当地加入一些课外的内容,使自己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一些。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本着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原则进行,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首要位置上,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选择好的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容易引起共鸣,使学生产生出温馨愉悦的心理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的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相同题材内容的组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且对教材的延伸也很有帮助,还能够增加作品的对比性,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例如在《爱我中华》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点为学习演唱《爱我中华》,这是一首爱国歌曲,学生的态度并不会十分热烈,因此教学者要将激发学生演唱激情作为教学难点,可以加入同题材的作品,例如《我爱你中国》的欣赏部分,由教师来进行范唱,然后将两首歌曲进行对比,加深学生的认识,并引出相关的两种音乐的形式,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乐。

(3)教学者可以将流行歌曲和教材内容相结合,因为流行歌曲比较受学生的欢迎。教学者如果一味地给学生讲解、灌输课本中的知识,没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懈怠,影响教学效果。

二、基于有效性教学的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者要明确教学目标的定位,课程标准是重要的依据之一,课程标准将音乐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要求,教学者要充分了解课程标准对于初中学生的要求,并把握好教学的方向。

(2)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时,要涵盖三维目标,也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将这三个目标看作是立体的目标,而不是简单的平面目标,要全面地进行考虑。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在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之中确立下教学的目标,所谓的预设是指教师对教学效果的预期,教学者不能够太过注重预设目标,真正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超出想象的问题,教师要依靠智慧与经验来聪明地化解。总之,对于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师要自己进行把握。

(3)教师要正确地叙写教学的目标,确立行为主体,正确地使用行为动词,例如“比较、对比、解决”等,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例如“学生能……”。

三、基于有效性教学的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

Chuska指出:有效的问题,是能够让学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因此,教师如果利用提问的方式导入课堂,那么一定要科学地设计问题,保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桑塔露琪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威尼斯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例如城市的名称、主要的交通工具等,引出教学内容和课题。教学者也可以采用诗朗诵的形式来导入课堂,因为音乐本身是非语言性的,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因此将诗朗诵和音乐教学相结合,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七子之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背景音乐中朗诵歌词,并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感受,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铺垫。

2.教学步骤

在进行教学步骤的设计时,可以采用递进式的设计方式,让教学内容一步步地深入,使学生感情得到升华,增强学生认识深度,并能够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

篇(2)

>> 提高初中音乐课教学质量之我见 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效果之我见 初中音乐教学之我见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之我见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之我见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之我见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之我见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之我见 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之我见 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 浅析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 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策略探析 如何提高初中音乐的教学质量 提高初中音乐课教学有效性策略之我见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新课标下初中音乐教学之我见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之我见 初中音乐创新教学之我见 初中音乐课教学之我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之我见 提高初中音乐教学质量之我见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使其具有理解音乐的基本能力,从而使精神受到陶冶,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同时也是培养人类创新能力的一把重要的“钥匙”。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创新 音乐艺术所采用的手段及其特征,决定了这种艺术形式有很强的抽象性。初中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音乐学科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不是以分数来衡量的,要充分认识到音乐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改变音乐课的附庸地位,确立音乐课程的核心学科地位,是学校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首要保证。然而,音乐学科不受重视,教学质量不高。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些具体方法。

一、调整教学计划

1、增加乐理知识的部分内容

基于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愿望以及他们对乐理知识不太了解的现状,应适当地增加部分乐理知识,如节奏,音的长短,音名和唱名,曲式结构等等。这些乐理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唱歌曲、欣赏音乐、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等。

2、增添部分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

我们音乐教材上的内容包括了中国的民族音乐、交响乐、合唱曲目、西洋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歌剧音乐等等,都是比较经典和严肃的音乐,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几乎是空白。因此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课没有兴趣,有些学生上课甚至不愿带着课本来,加入这部分内容也是时展的需要和学生求知的需要,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增加学生自己的演出欣赏

课本上往往都是一些名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固然优美,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可是往往使学生觉得离他们的距离很远,有些学生很想学习音乐,但总觉得没有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增加部分本校学生的演出欣赏,通过欣赏、分析身边人的作品,缩小他们与音乐的距离,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

二、改进教学策略

1、加强师生互动

学生最怕的是教师的“一言堂”,音乐课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乐理课上:加一些节奏练习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拍奏,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在声乐课上:加进一些有趣的练声方法,把深奥的声乐练声生动化,让学生觉得学习唱歌原来可以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在音乐欣赏课上:加进让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内涵。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自己的教学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2、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初中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教师可以加入很多多媒体手段,如寻找VCD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制作中插入视频,即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要,又增强了上课的效果。这样欣赏课的情境就会在优美的多媒体教学中建立,一些本来不爱上音乐课的学生也会被吸引,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也能越来越好。

3、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

学校可以开展许多校园文化活动,如一年一度的合唱比赛,主持人大奖赛,十佳歌手比赛,器乐比赛,舞蹈比赛,才艺展示比赛,还有校园电视台等等。在课堂中,结合这些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动员,为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更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三、重视音乐教育

1、加强在职音乐教师的培训,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面对城市现代化、信息技术发达的现状,我们的音乐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多接受、多学习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对现有师资进行在岗培训。内容可包括:①音乐基础知识。让教师熟练掌握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进一步加强教师音乐审美能力。②音乐基本技能。让教师全面掌握音乐教学的基本功:歌唱能力、钢琴演奏能力、弹唱能力、即兴伴奏能力、器乐演奏能力等。③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荐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优秀成果和国外著名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发展教师的创造性。④文化素养。音乐教学不仅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渗透,与舞蹈、影视、戏剧、美术等姊妹艺术学科相渗透,还包括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渗透,加强教师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使教师对教材掌握得更深、更精,理解得更透彻。另外,坚持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师德规范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不断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建立长效的师德建设机制。以此加大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改变目前我国音乐教师学历程度偏低,实际教学能力薄弱的现状。

2、建立有效的音乐教学设施和设备的管理机制

篇(3)

关键词:改革与创新;音乐教学;创造美

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本音乐技能的培养,教师比较满足于唱歌教学标准化、模式化,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忽视了学生自己动脑创造实践,解决超越现有知识方位的问题,培养独创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创造美,在想象的基础上动手、动脑,激励共创新的精神、勇气和能力。

一、新颖的教学设计

1.教学环境设计

为了保证音乐教学的有效进行,切实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应创造一个学习音乐的良好的、积极有效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一走进音乐教室,就感受到强烈的音乐气氛,从而使教与学主题双方产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鸣。音乐教师在创设教学环境时,应该是活跃而不凌乱,安静而不呆板,紧张而不抑闷。

2.教学结构设计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确立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音乐课堂教学结构,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时,我认为应充分考虑三点:动与静的结合,新与旧的结合,模仿与创新的结合。

3.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细化和具体化,是对教师教什么、学生达到什么水平的规范,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新异度。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安排有新鲜感的新内容,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注重把握教学内容的梯度。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成功体验。只有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才能激发学生进取,使学生在努力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最后,音乐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性。课堂上教师要有激情,要以饱满的情绪感染人,做到以情育人,使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气氛中学习音乐。

二、创新的教学方法

(1)由“一手遮天”向平等互利转变。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一种快乐,是一种新的呼唤,这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就会大增。

(2)由师生向师友转变。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倾向。新课程认为,教师不能把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强加于学生,要避免人格的知识专制,尊重学生,使学生体验到平等、民主、关爱,形成积极而丰富的人生态度和体验,进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突出,创造性得到解放。

(3)由教师讲授,向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的学习,在合作的过程中,可以交流、探讨、探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完善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并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

三、多层次的音乐美育

音乐是培养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这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影响和渗透是很大的。一首好的歌曲或乐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的一生。如一曲《爱的奉献》,促使多少人慷慨解囊支援灾区,资助素不相识的失学儿童;一曲《感恩的心》又激励多少有志之士奋强不息……所以,音乐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善于发掘教材中的音乐素材美。备课时,教师要准确地掌握一堂音乐课的激发点,一环环地将教材的内容美、形态美、旋律美、情感美、调式及和声美发掘并展现出来,让学生充分感知和认识美,处处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冲动。

综上所述,是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完善。总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并且能够真正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发挥潜能,共同提高,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金亚文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篇(4)

关键词:音乐; 欣赏; 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047-001

一、音乐欣赏课的意义

音乐可以给人以美感和幸福感,通过美感和幸福感,可以使人心情愉快。《乐记》中曾经记载道:“(音)乐者(快)乐也。”所以,音乐艺术有其特异的功能,通过它的美,它的激情、节奏,让人们感觉到欢乐,获得美的享受,陶冶情操。作为成长中的学生,音乐欣赏课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音乐,掌握音乐欣赏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思想世界,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综合素质。音乐教会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待社会,看待身边的每一件事,感受身边的爱和力量。音乐欣赏课教会学生用音乐的审美态度去创造美的能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其实处处都存在着美好,不同的美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是外表美,例如人的外貌、自然景观的美,需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聆听,探索出音乐中作者描述的那个世界,让学生去了解那些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艺术。

二、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国家标准课程的内容,一线音乐教师要想完善课堂,就要敢于创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例如,老师在上面讲得热火朝天,激情四射,然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思绪飘向远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需求脱节,导致学生失去兴趣,音乐活动的参与性低,使得音乐课失去原有的魅力。通过综合分析,本文总结出中学生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的基础水平相差甚远

中学生的生源来源于不同的小学,因此,学生的音乐基础水平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开学之初,就应当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全面了解学生,方便日后对学生的教育有针对性,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才会更有自信和积极性。

(二)对音乐知识兴趣不高

音乐知识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学生普遍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跳舞,一旦教授一些知识,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而知识作为音乐课的一部分,教师自然很容易使音乐专业化,从而使课堂教条化。

(三)单一、极端的课堂评价方式

任何学科都有一个特定的评价方式,但是音乐课的评价方式却非常的单一,成绩的评定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一般而言,每个学校的音乐教学每学期有两次考试,分别是期中和期末,将音乐基础教育变得应试化、专业化,学生的审美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提升。因此,不能只通过简单的考试,而是要通过平时的上课情况,可进行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等方式对学生考核,多种方式综合考核,避免单一的方式。

三、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一)根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中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重要部分,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作用。内容的选择应当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结合老师的特长、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课题的目标等方面做综合考量。首先针对学生的特点,选择曲目,教学的曲目,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综合艺术歌曲和与时俱进的曲目,提高学生兴趣。其次要选择不同的风格,提高学生素质,最后,教师要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构思教学环节,抓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程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教师对教学内涵和教学艺术的掌握程度的体现,更是整个音乐教学的教学思想、方法和理论,是上好欣赏课的重要保证。将新课程的理念和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独特的方法,新颖的手段进行教学。此外,教学还要重视巧妙独特的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还要注意对课程环节的安排,采用深入式的教学。

(三)重视情感方面的教学,优化课堂教学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一方面,音乐很抽象,另一方面,音乐又是最能表达人类的情感的艺术,从音乐中,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歌曲的美妙,同时也可以体会到音乐传递的一种情感和思想,从而获得精神方面的力量。因此,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下,音乐欣赏课的教学除了设定对音乐的认知目标外,情感目标也要生动可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音乐素材融为一体。教学实践证明:情由境生,通过模拟、复制和创造一定的情景,再现音乐的意境,可以使学生对情感的认识更为深刻。所以,教师要懂得根据情感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造音乐情景,让学生触景生情,在情景中完成对音乐的感悟。

音乐欣赏课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开拓欣赏美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的改革促进了音乐课程的发展,同时在发展中也存在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学生对音乐知识兴趣不高,教师的素质有待提升,课堂评价方式单一等。面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巧妙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再现音乐情景,让学生在音乐中体会情感,逐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音乐教师用书[M]石家庄: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

[2]中小学音乐教育[J]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10.94

[3]中小学音乐教育[J]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2011.1

篇(5)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使得教学的目标与教学大纲相一致,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而且在每一次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时间安排上都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使得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眼、手、口等各个器官的协调作用。教师通过视频、声音、代表作品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提升音乐的审美意识,从而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此外,教师通过课程的合理科学设置,使得音乐知识、唱歌、音乐创造与实践、器乐、音乐欣赏等课程落实到位,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二、优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常选择与实际的生活相接近或者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课堂的导入,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所见、所闻的相关素材,缩短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此外,教师还要通过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作品,来拓宽学生的视野,给予学生独立想象的空间,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境界,在音乐的欣赏中体会创作者的意境,从而使自己的感悟得到升华。例如:教师在展示荧屏乐声中的《我心永恒》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通过栩栩如生的事件描述来阐释音乐的创作,使得学生明白其中的意境,或者教师也可以组织观看这部影片,从中体会音乐的巨大魅力,从而拓宽学生的想象力空间,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

三、丰富教学过程

在音乐的课程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进行课程开展前,不仅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活动的详细设定,还要确保课程实施的高效性,使得教学过程的开展有效而恰到好处。课堂教学在导入上可以采取故事导入法、情景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温故导入法和开门见山导入法等。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另外,还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课堂小活动来活跃气氛等等,这些都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有效方法。

1.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

通过音乐故事展开的教学导入在非道具性的教学导入方法中,老师们自身的教学意境营造能力和对教学内容背景的了解程度通常来说是决定导入成败的关键性因素。通过音乐故事展开教学导入这一方法非常适合那类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者有趣的音乐创作过程的教学内容。初中生都非常热衷于听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一方面这些故事可以满足这些少年们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从老师们教学目的的角度来说,成功的教学导入活动中的故事无疑是增加学生对音乐内容印象、提升教学效率的最好的工具。还可以借助老师的演唱来进行教学导入。对于中学生们来说,音乐最有意思、最能满足他们的一面通常都体现在实体的表演之中。但对于以往的音乐教学来说,做得最不足的却恰恰是对音乐作品生动、深情的表演。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之中,由于老师们自身的观念与意识的问题,音乐课经常过于死板。因为它纯粹是为了教学而进行的,目的就是单纯地把音乐内容给学生们教会,故而缺少了必要的娱乐性,整体的课堂氛围就像是在完成一项任务。而老师借助正式、卖力的演唱展开的教学导入则能很好地缓解课堂上单调、呆板的氛围,它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的演唱,学生可以更加直接、直观地感受到音乐本身的魅力与趣味。

2.表演与评议。

篇(6)

国家《音乐课程标准》对学校音乐课程实施提出了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总目标。依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提出了学段目标,并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不同教学领域分学段提出了更为明确清晰的基本能力评价要求(多数用“能够……”进行评价要求的描述)。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和年段的学生,在具体设计和使用评价时,需要根据实情适当对评价标准进行微调,但是这种微调需要建立在基本能力达标的基础上,不得随意进行过度的拔高和降低;依据《音乐课程标准》所制定,并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音乐教学材料,是具体设计评价方案的主要载体。由于教科书是课程目标达成的主要媒介之一,因此,基于教科书进行教学评价的设计和使用,是构建有效评价机制的基础和保证。根据所使用的教学音乐材料,制定符合所教学生学情、难度系数相近、丰富多彩,并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评价材料,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是实施和优化评价本身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一、研读标准,明确职责

研制科学有效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需要依据《音乐课程标准》而进行,因此研读标准必不可少。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的9年级分成3个学段,即小学低年级(1—2年级),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和初中各年级(7—9年级)。3个学段的课程内容,既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又呈现出前后衔接、逐段递进、完整有序的内在联系。如兴趣和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1—2年级】。保持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3—6年级】。增进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7—9年级】”。仅此两项而言,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应已经或基本具备较为浓厚的音乐学习兴趣、良好的聆听音乐习惯以及初步的音乐审美和评价能力。

这种目标递进要求的描述,是建立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音乐认知特点基础上的。这样的学段目标要求我们关让学生在不同学段的音乐学习上需要达到不同标准,从而为下一学段标准的达标奠定基础。因此,明确职责,完成自己所教学段目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链中就显得格外重要。常听到年段间的相互抱怨,其根本原因在于职责不清、目标不明、内耗过多、效率不高。认真研读标准,明确总目标、理清学段目标、内容标准(分层)以及相互之间的递进和支撑关系,做一较为系统的教学目标、内容、评价反馈的教学设计和过程安排,有助于学生的音乐学习及持久的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依据标准,细化对策

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细化相应评价对策是确保课程有效实施,并充分发挥评价激励和促进功能的基础。如“感受与欣赏”,该部分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绝大部分学生都具有与生俱来的音乐感知能力,只是由于生活经验、环境、知识结构等的不同,在音乐的具象感受上有所差异。因此,在教学和评价中,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以及对音乐和音乐作品敏锐的听觉意识,学会关注音乐情感变化的缘由,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品做出独特的反应和表达独立的见解,这将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及后续的自主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课标中“感受与欣赏”涵盖了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流派四个层面的内容,对不同年段学生在四个层面所要达到的学段目标均做了明确具体的表述,这就为我们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内容、方法和手段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理论依据。如音乐表现要素:

【1—2年级】针对童声、男声和女声,以及常见打击乐器音色,可以通过听选(图片)、听一动作模仿、实物、图片等进行训练和评价;针对二、三拍子音乐以及力度、速度的反应,可以通过听选(对比)、听画、听辨、体态律动、简单描述等进行训练和评价(师生、生生)。

【3-6年级】针对人声分类、常见乐器及音色,可以通过听选(图片/文字)、听辨、听一动作模仿、表格填写(高年级)等进行训练和评价;针对二、三、四拍子音乐以及旋律的高低、快慢和强弱可以通过听选(文字、符号、指挥图式等)、律动、语言描述等进行训练和评价;针对音乐基本段落,可以结合动作、色块、图形谱(中年级)和简单的文字(高年级)进行表述,并结合歌曲、简单乐曲、自编练习材料进行训练和评价(师生、生生)。

【7-9年级】针对人声和常见乐器音色特点,可以通过听选、听辨、语言描述等进行训练和评价;针对节拍、调式,可以通过听选、听辨、随乐划拍、语言描述等进行训练和评价;对于速度、力度、旋律、音色、节奏、和声等,可以通过作品分析中的词语选择、语言描述、音乐实践表现等进行训练和评价;针对音乐结构,可以结合简单乐曲、歌曲伴奏的听辨、听选、语言描述、音乐实践表现等进行训练和评价。

三、内化标准,实施对策——以歌曲《歌唱祖国》为例

在依据课程标准制定评价机制并具体实施时,需要“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由于评价的使用具有教学导向功能,因此,在1-4年级需要保证定性述评的权重及有效使用,5-9年级需要保证定量测评的权重及有效使用;此外,需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方案的制定、内容的选择,以及评价机制的完善,继而激励和激发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学习意识。

1、融评价于情境之中

“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聆听,既是音乐教学情景创设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科教学评价的主要途径。一首军乐队演奏的《歌唱祖国》,可以唤起聆听者光明、向上、激昂的情感,联想到红色、一条直线、康庄大道、整齐划一的步伐等,这样的学科特征是语言难以替代的。

孔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引导学生了解为何评价、如何参与评价,也是情景创设的重要条件。这些情景的创设,需要融于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之中。试想:从未进行过音乐聆听训练的学生,要求随《歌唱祖国》的音乐从强拍开始行进律动、或听辨音乐的节拍,无论是评价者还是被评价者对其结果都不会满意。

2、融评价于激励之中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即时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内在动力,发展自我。

问题:从两个不同版本《歌唱祖国》中你体验到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感?(1,齐唱版2,2008北京奥运会合唱版;可以通过文字、表格等形式提供问题回答的扶手)

生:齐唱版,整齐豪迈,慷慨激昂,一个充满朝气的祖国!

生:合唱版,大气磅礴、气势恢弘,一个繁荣强大的祖国!

师:分析的很有道理!为什么相同歌曲不同版本却给我们如此不同的感受?是怎样的音乐语言向你传递了这种情感?(可以通过音乐要素作用的对比,提供问题回答的扶手)

生:齐唱版,铿锵有力的节奏、行进的速度、明亮的音色、齐唱的表现形式。

生:合唱版,宽广的节奏、舒缓的速度、童声领唱与混声合唱的结合使音色、和声都显得十分的丰富丰满!犹如展开了一副“我和我的祖国”瑰丽画卷,温馨而又震撼!

师:想象丰富,很有音乐感觉!你们独特的见解同样给了老师欣喜和启发……

分析:对不同版本《歌唱祖国》的体验感悟,以及对教师层层深入的问题的讨论交流,有利于学生关注音乐本体,理解音乐艺术的多种表现手法从而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以及对学生就音乐作品做出的反应和表达的见解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鼓励,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碰撞以及进一步求知的欲望,也为接下来的欣赏分析做了自然的铺垫。

3、融评价于综合之中

有效评价能够促进学生音乐学习中知识与能力的快速转换,从而形成持续长久的音乐学习动力,这也是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再次强调学生参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的目的所在。因此,在评价设计初始,需要尽可能减少纯记忆性的评价内容,增加知能转换的评价内容。如:

填空:《歌唱祖国》是一首-拍的-调歌曲,该作品的词曲作者是-。该作品的副歌部分置于歌曲的一部,是一首具有-风格的-歌曲。

分析:该类型评价,即使给出选项,也属于是记忆性评价。该类型评价既与音乐学科教学特征有违,更不利于学生音乐学习的智能转换以及有效学习策略的形成。

再设计:聆听作品,选择正确答案,并将序号依次填入题前括号内。

王莘于1950年创作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唱的歌曲《歌唱祖国》,是一首1拍的2歌曲,该作品的副歌部分置于歌曲的3,是一首具有格的爱国歌曲。( )

1、A 2/4 B 3/4 C 4/4

2、A 大调 B 小调 C 五声调式

3、A 前部 B 后部

4、A 圆舞曲 B 进行曲 C、叙事曲

分析:如果说评价本身既是一种教育,那么该评价设计除了评价本身以外,还向被评价者潜移默化地传递了作品、结构、体裁等诸多信息。这样的评价设计不仅凸显了音乐是听觉艺术的音乐表现特征,还能够达到音乐学习策略举一反三的效果。

4、融评价与递进之中

依据九个学年三个学段以及普通高中音乐学习的不同内容标准,学校音乐教学评价递进关系的确立,有利于课程的有效实施,有利于形成学生应有的音乐素养及较高的审美情趣。因此,在尊重学生心理生理特征以及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内化各学段内容标准,制定并使用循序渐进的评价,无疑对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合唱、独唱、乐队等12个不同表演形式的《歌唱祖国》版本为例:

【1-2年级】简单律动;色块、线条或图片的选择;随乐击拍;打击乐伴奏;乐队和人声的音色听辨(选择);不同速度和情绪的听辨(选择);童声、男声和女声的音色听辨(选择);旋律模仿哼唱(4小节);简单词语描述(选择)等。

【3-4年级】律动创编;简单节奏模仿;音乐表现形式听辨(选择);音乐情绪听辨(选择);音乐要素听辨/描述(选择);对比聆听判断(选择,图片);色块、线条构图创作;音乐表演;旋律模唱(8小节,鼓励用唱名演唱);哼唱主题旋律;简单词语描述;参与评价思考等。

【5-6年级】音乐表现形式听辨;音乐要素听辨;随乐划拍;对比聆听判断(多选,图片);结构听辨(选择);音乐情绪听辨(多选);音乐要素听辨/描述(多选);音乐创编表演;旋律视唱(16小节);音乐主题旋律听辨;口琴、竖笛演奏;简单音乐评价;参与评价设计等。

【7-9年级】音乐表现形式听辨;音乐要素听辨/描述;对比聆听判断(文字);旋律视听辨;结构听辨;音乐创编表演/演唱;口琴、竖笛演奏;主题旋律背唱;相关网络资源收集整理与介绍;简单作品分析和评价;参与评价设计等。

【高中】音乐表现形式听辨;音乐要素听辨/描述;对比聆听判断;演唱实践;旋律视听划分小节线;作品价值的评价和描述(音乐价值、社会功能);相关网络资源收集、分类、整理与展示交流;参与评价设计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