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7 11:19: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语文课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案教学法”是新课程背景下诞生的一种与传统的“满堂灌”截然不同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旨在借助于教案,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主动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益。教案只是也只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载体,“教案”并不等同于“教案”,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既然如此,教案就不可能是课堂教学的全部,尤其是语文教学。但是,在如今普遍采用教案教学的语文课堂上,又有多少教学被教案捆住了手脚?实事求是地说,语文教学中的“教案教学法”相比于数理化等理科而言,其实施的难度要更大一些,可操作性要相对弱一些,也更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操作不当等问题,甚至于有些时候还有可能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明确的是教案的功用到底是什么;而要弄清楚教案的功用,又必须首先明确教案到底是什么。
所谓教案,时下最通行的解释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于是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即教案的实质其实就是“学习方案”,其实施的主体理所当然应该是学生,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借助于教案,对学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先行一步”。教师借教案引导,学生借教案“先行”,这或许就是教案的价值所在。那么,教案的最大功用就在于一个“导”字。对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教案要充分体现出“导读”“导思”“导听”等“语文价值”。换言之,教案就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是沟通课堂教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是沟通课堂教学中“学”与“教”的桥梁。因此,教案有时又可称为“导教案”。如果我们在教案编制的源头就能够突出教案“导”的功能,在“导”字上做文章,而不是像有些现行教案从作者介绍到文本解读、从教学的内容到教学的重点、从思考的问题到课后的练习那样包罗万象,试图面面俱到,结果却重点不明、难以操作,那么或许可以减少教学过程中被教案捆住手脚的可能性。
然而,情况不容乐观。“课前发教案,课上讲教案,课后做教案”可能是目前教案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而且可能还不仅仅局限于语文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课教学;高质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3-0256-21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3.079
高中语文微课教学,与平常的说教课形式不同,其主要通过视频的方式,记录教师怎么讲一个教学内容或教学要点,完整又简练地呈现出来,这对于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要求相对较高。而且,微课也可以让其他教师共同观看,然后互相学习和借鉴,对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质量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中语文微课教学的主要特点分析
第一,微课微而精致。微课虽然内容较少,但是十分精致,具有较高的学习价值和意义。而且,高中语文微课教学,对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操作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微课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精心选择教学要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需要注意教学流程应清晰,关注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的突破与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理解语文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微课微而厚重。高中语文微课教学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整个教学过程围绕某一知识要点进行施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语文教师可以将知识要点进行深入剖析、讲实讲透,能够突出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并将精力全部用在学习语文知识重点方面,以此提升学习效率。在高中语文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目的十分明确,目标性极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化学习效果,从而促进高质课堂的生成。
二、高中语文微课教学高质生成的对策
(一)微课视频的选择要点应恰当
对于高中语文微课教学来说,不少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要点。语文课程不同于理科知识可在微小而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解决的知识要点。在大部分情况下,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的表达作为载体,难以将这些长篇课文划分为多个微课教学内容。事实上,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都是由多个知识点相互连缀而成的。比如,在小说类的课文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小说分为故事人物、环境和情节等若干个知识点,而对故事中的人物又可以进行深入分析,分析他们的身世、背景、性格、相貌和动作等,或者是抓住某一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再如,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制作微课视频,可以选择的要点更多,诸如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句式等。不管选择什么语文知识要点,教师都应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的地方,通过微课教学帮助他们释疑解惑。
(二)微课视频切题应迅速而准确
由于微课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运用微课教学模式时,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在知识导入环节就应直接明了,在切入课题时应迅速,不能拖泥带水。教师在导入教学内容时,可以设置一个主题,然后引出课题;可以从之前的语文知识内容着手,或者是实际问题、生活现象;也可以设置悬念、疑问、开门见山等方式切入课题。教师在切入主题时选用的方法应讲究灵活多变,途径多种多样。但是无论采用哪个方法,哪种途径,都要求切入主题的方法与途径要有特色,能够引人注意。而且,在讲究方式新颖的同时,要与主题联系紧密。比如,教师在制作关于诗歌对偶句的微课教学视频时,在导入环节可以直接列举一些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对偶句,开门见山地指出对偶句表现方法与表达优势,迅速切入教学主题,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微课视频坚持以生为本原则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育活动中,随着微课教学模式的出现,不仅可以保留课堂知识,还能够在课后为学生留下更多消化知识的时间。但是,问题在于微课与一般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通常情况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和交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与整体反应,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方式,甚至是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情绪。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并没有真实学生的存在,高中语文教师不能随时随地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应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出发,可以想象为在进行一对一的学生辅导,语调应亲切、平和,讲解思路应清晰,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虽然微课中没有学生,但是教师的心中需要时时刻刻都装着学生。
(四)微课视频应呈现趣味性色彩
由于在微课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面对学生,其本身特性对微课教学的要求会更高。所以,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时,应着重呈现趣味性色彩,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以及自主学习语文知识的意识。不少高中语文教师在微课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一边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一边讲解语文知识,然后再运用录像软件将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同自己的讲课声音同步下来,直接生成微课视频。这样的微课教学模式的确能够起到良好的分化语文知识作用,但是如果教师长期使用同一教学模式的话,会导致高中生产生疲倦感,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多种形式的微课视频刺激或吸引学生。如语文学科具有文字叙述性的特点,对此,教师可以将视频中讲课的声音转变为愉悦的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静下心来,专心学习。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专业教学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改 教师 主动性 创造性
高中语文新课改倡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教学模式,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内核,通过组织各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使学生们在课堂上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我国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按照课文顺序进行理解,在考试之前组织学生们进行背诵。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难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所以在新阶段,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们的整体学习水平。本文试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引进“微课”模式,发挥教师主动性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们录制一个几分钟的小视频,在小视频里面对所要讲述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阐述,使学生们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促进后面教学内容的学习,提升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
例如,在讲高中语文(人教版)《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读文章,掌握文章中多次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马丁路德金的演讲特点,结合他的身世背景,感悟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给W生们播放一个自己提前制作好的小视频,在小视频里面讲述了本课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即“马丁路德金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一个演讲?他希望用什么样的方式去争取平等和自由?这个演说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对受压迫的黑人民族有什么影响?”教师给学生们展示了小视频之后,学生们基本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大致了解,对演说的结构也有了一个宏观的印象,便于后面的整体感知。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们分析马丁路德金的身世背景,以及他生前采取的一些争取平等和权利的措施,给学生们分析整片演说的行文结构和语言特点,很轻松地就完成了教学目标。“微课”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们的兴趣点,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高效学习语文,从而提升了学生们的整体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发挥教师创造性
多媒体课件教学法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教学方式,以其特有的优势,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们展示动态的图画、优美的音乐和形象的视频,提升学生们的课堂参与程度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促进了课堂的高效进行。
例如,在讲高中语文(人教版)《沁园春・长沙》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分析作者的身世背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分析具体的描写意象,对本词进行鉴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多媒体上先给学生们播放《沁园春・长沙》的视频剪辑和课文的录音,使学生们用心感受作者所描写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描写的独到之处。这种视频剪辑的播放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兴趣,把学生们的思绪带到了课堂中来。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了解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的时代特征,其次带领学生们找出整首词的写作线索“立、看、怅、问”,并分析具体的意象,体会作者的表达用意,即“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切赞美以及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由于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们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了学生们对课堂的整体参与性,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来,促进了学生们的有效学习。
三、设置具体教学情境,发挥教师主动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一些课文的主题比较复杂,学生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们设置一些具体的、可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们更直观的教学表达,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例如,在讲高中语文(人教版)《故都的秋》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读整篇课文,通过寻找一些具体的意象,分析作者是怎么样来描写故都的秋,同时如何把故都的秋与南国进行对比,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进行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们展示出有关“故都的秋”和“南国之秋”的精美画作,使学生们进行欣赏,同时找出一些不同点。之后教师给学生们讲述文章每一段的具体段意,理解整篇文章的含义。另外带领学生们理解“故都之秋”所赋予的情感内涵,体会作者“用衬托,取景,语言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国家的担忧之情。”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们设置具体的、可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在可见的、可触摸的教学环境中深刻感受所讲课的具体内容,从而促进学生们的理解,提升学生们的整体感知度,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语文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设计新型的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首先,引进“微课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促进有效教学;其次,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们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画、音乐和视频,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而轻松达到教学目标;另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给学生们设置具体的、可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在可见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和分析水平,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要完成一节完整的语文教学,一方面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给学生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另一方面,需要学生们的积极配合和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玲双.浅谈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5,(08).
【关键词】选修课程 专题式教学 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110-02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设置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因为有选修课程的介入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再者,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内容题材丰富,很多课程内容都是主修课程的内容延伸,对高中生而言,学好语文选修课程也是促进自己对主修课程内容的了解。但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语文选修课程教学实践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实现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应用实践,已成为语文选修教师思考的首要难题。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课时比重大,内容过深
自古以来,高中课程就存在内容深、课程短的问题。语文选修课程的加入,使得原本紧凑的课程更显局促。根据《全日制普通高中的课程安排》,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可分成5个模块,180课时,按照每周五节课的课程标准,高中全部课程需要1.25学年才可以完成,那么高中剩下的课程时间则需要进行选修课程教学。然而,高中选修课程的内容比较宽泛,涉及领域较广,知识研究力度较深,选修课程目标安排却比较空泛,没有一个明确具体化的指标,于是部分高中学校就随意开设,并打着选修课程的幌子复习高考知识,导致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落实不到位,也给专题式教学造成了阻碍。比如,从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内容来看,涉及诗歌、散文、小说、传记等多个题材,这些大大小小的题材中,根据课程时间设置可分为12-16个模块,高考的选修内容多是从这些题材中抽取考题,但由于模块众多,单独选取一种题材会造成以偏概全的诟病,若选择多种题材,教材种类过于纷杂,很容易成为考生考试过程中的丢分项。举例而言,有的学生选择《唐宋散文选读》以及《中国古代小说精选》,但是实际的高考选修中多半是《古代人物传记》和《中国当代散文》等内容。这样一来,学生既耽误时间还浪费资源,更直接影响语文高考成绩。
(二)高中选修课程专题式教学资源匮乏,专题式教学比重过低
当前语文选修课程指标指出:各个高中学校,应结合选修课程目标,结合教学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设计语文选修模块,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学生对语文选修课程的一切需要。按照语文选修课程标准:学生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五个系列中任意选择四个模块,并在语文选修课程教学第二阶段,根据自己的需求任意选择3门课程,满足发展学生的个性需求。
此种专题式选修课程教学,从表面看既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还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选修课程的内容延伸,能让学生对主修语文课程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入化的认知。例如,高中选修课《先秦诸子选读》以及《中国古代小说欣赏》或者是《论语(选读)》。这部分内容设计都比较脱离“正轨”,选修教师也难以全面掌握,即使课程勉强开设,真正的教学中也是漏洞百出或是照本宣科。此外,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在教学中暴露出较强的分散性和随意性,专题式教学比重过低,学生在选修课的选择及学习上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知识结构松散,也阻碍了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效率。
二、高中语文选修专题式教学开展实践策略
(一)在教学目标环节,始终坚持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的基本目标
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置而言,选修课的教学主旨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能灵活自如应用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文学素质基础。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来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主修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从高中选修课程的教学方法来看,专题式教学是在一个大的模块下,进行专题课程教学。比如,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程中,考虑到课时设置的紧要性,可以通过模块整合的方式,筛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内容,让学生能够系统的进行整体模块学习,方便学生记忆。为达到高中选修课课程基本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子目标,设置一定的线上线下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料搜集或是民间故事来丰富教学内容,形成更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分配选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进行资料的搜集归纳,一方面丰富学生的视野,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在教学教材环节,突出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专题特性
高中语文选修课倡导专题式教学,为方便专题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百年间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开展了专题模块,削减了专题式教学实施的负担。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其选修内容的主题从“文论”角度切入,并设置对应“诗歌单元”、“散文单元”每一个单元都设有一个专门的“主题”。其次,教材单元内容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和互相补充的关系。一方面便于学生对选修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选修教材内容相互牵连,避免学生语文考试中一无所知的现象出现。例如在《徐霞客游记》的选读片段《麻叶洞天》讲述的主要内容是科学试验,而《天工开物》中讲述的则是科学技术,两篇文章分别以科学激素和和科学实践为切入点,在完善“科学之光”专题讲解时,这样的篇章设置也避免了学生专题学习的一知半解。
此外,每一个专题都掺杂着与其他单元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如此高中语文选修专题式教学便可纵向发展,让学生能深入化钻研选修课程中涉及的诗歌、小说、传记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教师的教学速度。从客观角度看,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模式,其实就是《高中新课标》提出的“模块整合、优化教学”的具体体现,从内容的专一性上进行知识的纵向延伸,这样的教材安排也实现了专题式教学与专题式内容的统一结合。
(三)在教学实施环节,设置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综合专题”模块
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专题式教学是指学生和教师围绕一个专题进行学术研究,这样的专题研究是深入化的钻研,而不是浅尝辄止的涂描。学生在语文选修课程中必然会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将这些问题综合起来,设置专门课题。这样的专题以专题式教学为切入点,并在教学中加入各种语文能力的整合教学,让学生能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自主进行专题内容的疑惑解答。简言之,综合问题的专题设立,其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己“解题”的方法。此外,综合专题的设立也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良好机会,同时也是学生各种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核。以《古代诗词意象》为例,根据语文选修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将不同朝代、背景下的诗词混为一体,让学生通过这个专题的学习,能从古诗词的词语构成中,理解全篇诗词表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字句的理解。此外,选修课专题式教学应用实践中的“综合专题”选择应充分给予学生自利,让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模块,然后将这些模块进行综合,比如《中国古代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小说》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或是将《史记》与《汉朝兴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了解历史名人生活的同时,也能明确历史洪流对这些历史人物命运的推动。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应用实践,既能开发高中生的创造力、还能提升其文学素养,借此修身养性,巩固其自身的文学涵养。更重要的是通过选修课程的内容延伸,能让学生对主修语文课程内容有一个深层次的认知,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达到自主钻研的学习效果。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置而言,选修课的教学主旨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能灵活自如应用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文学基础。
【参考文献】
[1]邹海婷.现阶段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3(34)
[2]姜冬妮.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与评价的思考[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1(8)
[3]沈艳丽.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5)
[4]李中刚.走出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迷途”[J].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2012(6)
[5]牛丽.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几个注意点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4(10)
[6]冯艳丽.探讨如何走出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误区[J].读与写(上,下旬),2014(23)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反思性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124-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新课程对高中语文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组织教学中,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思考与研究,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进行回顾,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不断地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这一教学方法正适用于新课程的要求,为教师理解课程改革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一、反思性教学及其在高中语文课中的应用
1.反思性教学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为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做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美国学者布鲁巴赫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实践中反思;二是对实践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
在实践中,反思性教学增强了教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使教师自觉的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道德感、责任感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反思性教学强调的是学会教学,让教师在教中学、学中教,是全面发展教师的过程。而且反思性教学以解决教学问为基本点,在具体操作中,实施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薄弱环节,也可以从各方面的训练中总体提高自己。总之反思性教学是非常有针对性、实践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2.反思性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
语文学科的性质纷争不定,其具有功能大而全,重点难确定,训练低效,阅读宽泛等特点,这对语文教师的反思性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今,过于呆板的语文教学法常常受到各方学者的抨击,所以引进新型的教学方法成了现在语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反思性教学正为广大的语文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创新的条件。新课程的先进理念为我们的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我们新的管理内容,要求我们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和行为,反思性教学的思想精神正与之相配。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学前主要是关于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教学目标的制定等方面的思考。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将教材作为我们教学的例子,发展更广泛的知识、情感教学。教学中主要是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中学生的参与以及反应保持有意识的反省。作为反思的实践者,教师应该讲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情境的创建,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利用可以利用一切条件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力争对不同学生和不同问题得出不同结果。教学后的反思主要表现在对课程的评价上,落实在书写教学反思集上。所谓反思并非是单纯的回顾教学,而应该了解自己的教学结果,并对寻找生成结果的相关原因,对此进行相应的反思,问一问“为什么”,正确对待评价结果,注重对过程的评价,评价要尊重个人差异。
二、反思性教学的实施及反思中的核心内容
现在,很多的高中语文教师都已经接触过反思性教学,并且也在有意无意的进行类似教学,只是还没有理论依据和科学步骤。我们的语文课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好多值得我们探讨的东西,如怎样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等,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如果选择用反思性教学,就可以在加深对学生学习的了解和自身教学认识的同时,在一个问题解决了又发现一个新问题,从而不断地为自身进步积累资料。反思性教学的过程一般包括如下七个步骤:反思、计划、准备、行动、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评价资料等。
现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知识层出不穷,高中语文也不能再限制于课本这小范围的知识,应该结合其它学习内容、结合生活,拓宽学习资源,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学内容、学习内容的反思是反思性学习的核心。它可分为课堂知识反思和课外练习反思,而反思不是知识的简单回顾和一般分析,而是从新的层面、新的角度来理解自己的所学知识,它可以促进新知识在头脑中的强化和巩固,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完善,从而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如教学《秋水》时,课堂上用了相当的篇幅分析庄子哲学中的“万物齐于一”的思想,尽管引经据典补充了相当丰富的材料,学生仍是云里雾里。通过反思,就会发现问题出在教育理念上,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仍着眼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这正是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没有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能力。于是,在另一个班就及时作了教学调整,降低难度,突出“基础性”,从而就顺利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对于反思性教学和教学反思的理论与实践,我们也经历了从陌生到初步了解的过程,当然,在实践与探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困惑甚至盲点,但是,若我们对反思性教学和教学反思正确认识、执着追求,相信它一定会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首先,现阶段的高中选修课所赋予教师与学生的选课权利只是形式上的.所谓选修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必修课,教师只是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教材进行教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的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各个学校可以依据教师和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中一种,但是,大多数的高中语文教师都普遍认为,现行选修教材”不够完善,只注意了时代性,而没有很好的科学性“。所以,大部分的学校只会选择与高考关系比较接近的、以文学为主体的选修教材。而这种选择则直接忽略了对非文学的社会应用语文的选择。因此,这种在表面上提供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实质上依然具有严重后果的单一化倾向,而且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其次,现阶段的选修课教学质量普遍不高。高中生本来就面对强度很大的学习压力,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重点知识的学习上.导致选修教材的学习时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少,这就使得通过选修课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能力成为一种奢谈。比如,大多数语文教师会立足于高考的命题重点对选修课上的《古代诗歌鉴赏》大讲特讲,但是对于《新闻阅读与实践》等与高考关系部密切的知识一带而过,或者让学生在课下自己看。最后,大多数高中学校在选修课课程的开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缺乏健全的制度管理。对于选修课教学学校没有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对于学生的选修制度,没有向学生配发必要的选课手册,对学生选课的具体指导较少,甚至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开展选课指导活动。
二、提高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对策分析
首先,教师应该利用选修课内容的多样性,在课堂上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语文选修课程教学的成效,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根据选修课类型的不同,确定教学重点,并选择适合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也完全可以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到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去。例如,在对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诗歌欣赏课堂上,教师可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经典的朗读,再激发学生在课堂上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就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语文教师在选修课备课过程中,一定要理解选修课开设的目的和教学目标。语文教师一定要立足于选修教材的具体内容,理解编者的具体意图,在教学中,创新教学理念,重视培养自主思考意识,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喷。也就是说,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对选修课教材的认识。对于选修课,教师一方面不能将其作为必修课来对待,另一方面也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当成课外读物来处理。与此同时,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要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意识。比如,在选修课《史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讲述课本文言文的基础上,结合相应的历史背景资料,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养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在对诗歌散文的鉴赏课堂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逐渐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达到陶冶高中生情操,提高高中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最后,高中语文教师在选修课教学中还要立足于高中生的学习实际,与高考考试相对接。虽然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教学”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但是高考的存在,使得高考依然是考评师生的重要标准,考试的选拔功能也因此而没有被社会各界淡化。所以,即使是在选修课教学中,语文教师也应该注意兼顾学生必修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寻找一条可以把选修与高考对接的途径.一方面不能因为选修的学习而忽视了高考考试,另一方面也不能直接忽视选修课的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在选修课的内容和高考的考点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
三、结语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有效性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对核心素养有了一定的认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其在语文学科中的一种具体化,也是学生掌握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品格和能力。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而语文的核心价值也就是育人价值,进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就在于通过高中语文教育这种特有的方法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将语文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不单单能够使学生掌握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还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学习不再只是乏味的读书,同时体会到语文知识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利用学生有兴趣的生活实例为其营造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探究生活实例的同时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且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提升,还能够使教学任务得到有效的完成。因此,在当前教学改革中,生活化教学是改革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一、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热情;将生活化元素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促使学生自主的投入学习当中,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其能够融入生活,真正的体会学有所用,使课堂学习的实用性得到提升。
其次,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服务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存在于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进而开拓视野。
最后,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新课改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教学引导者的作用。因此,生活化教学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并且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通过生活化教学方式提升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性策略
(一)通过生活现象,导入新课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的热情被带动起来之后,必然会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的教学内容中。这时,教师就可以从教学情境中逐渐引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为了能够使学生有效的建构所学的知识,教师应该将大量的生活案例应用于课堂之中,这样能够支撑学生知识的建构。这样,学生就能够对知识有着真实的体会,对知识的记忆也不会只停留在抽象的规律中。
例如,当课程进行到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相关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林黛玉进贾府时的情境,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在大屏幕上为学生播放红楼梦电视剧中关于“林黛玉进贾府”这部分内容的选段。当学生的兴趣被视频内容所吸引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成功的引出本堂课程的内容。并且提出相关的问题,同学们想要使问题得到解决就需要认真的学习课文的内容。通过这种教学情境的构建,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学习热情,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生活资源,进行课程教学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开展一些课外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增长、能力得到锻炼,还可以将活动中的内容当做生活化教学资源,应用于将来的教学过程中,使生活化资源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得到有效的提升,为将来步入社会从事创新类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例如,当课程进行到高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中国建筑的特征》一课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同学们到当地地标性建筑的地方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学生们各抒已见的探讨,对所参观建筑的特点进行总结。通过这种课外教学活动开展,学生的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增长,且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增长课外学习资源。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素养
在学生周边的生活中,与语文相关的知识内容随处可见,但学生往往却并不能发现它们,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在思想上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自主意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语文知识中,就有很多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应用性,就能够将其转变成高中语文问题,让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改革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结论:综上所述,将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和社会实践相融合,能够为语文新课改注入鲜活的动力。生活化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生活化教学的本质是来源于生活而奉献于生活,其并不是单一理解生活概念以及回归生活,而是利用生活中进行学习,运用生活中的场景将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将探究问题作为指导,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得到真正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实践路径与策略[J/OL].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7(04):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