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4 10:27: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艺术设计实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前言
我国艺术设计学科正处于多元化发展的转型期。与其他学科积极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相比,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相对缓慢。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艺术设计专业要求学生具备动手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应增加大量的实践活动和教学内容,使教学实践活动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目前,大多数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逐渐增加实践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比例,但教学内容和形式基本上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准确,学科的划分也不清楚,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课堂说教,和市场不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当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他们发现他们所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缺乏实用性。学生就业后,往往要花很长时间接受培训,才能从事实际工作,不能立刻适应社会需要。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注重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要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市场竞争。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如何改进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是我们需要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和总结,各高校都认识到了实践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并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逐步提高了实践课程的比重,但各院校各有特点,情况不同,要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本课题的主持人长期从事艺术设计的教学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管理经验,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反思,知道要真正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除了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外,从根本上改变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设置。针对当前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因此,这个课题打算以我们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为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描述了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的现状,总结其背后的因果关系。总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努力利用各种资源,有利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有利于培养艺术设计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解决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水平。
2国外研究现状
德国、美国和英国的大学艺术设计专业都注重通过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包豪斯学院创建于德国,是世界上第一所致力于艺术设计教育的学校。它打破了传统旧式的艺术类教育框架,注重基础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以工业技术的要求为基础。根据现代艺术发展的实际需要,为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范友芳指出:“发达国家一些企业和学校的职业教育模式值得借鉴,这是社会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美国,学习、研究和生产相结合,许多优秀的设计公司或企业都是高校兼职教师,学生也通过各种专业的学习过程获得各种专业实践的机会。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和伦斯勒理工大学都是通过社会项目完成实践教学的。从上面可以发现国外大学的教学体系的共同特征,也就是说,教学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的是实践性。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3国内研究现状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我国许多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也对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高校逐渐认识到实践教学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性。重视和大胆改革,在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发现这方面的研究很多。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非常实用的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与市场紧密结合。艺术设计实践课教学区别于一般的理论教学的特点在于带有明显的教学目标的能力指向性,教学内容的鲜活性,教学方法的实效性,以及教学环节的幵放性和教学评价的综合性,注重亲自参与和体验,注重设计实践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内在关系。张荡指出“实践课教学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对不同能力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过程的实际性和综合的教学评价标准。注重深入社会,体验过程,培养创新能力,检验结果,理论课基本上是教学对学生进行的课堂教育,实践课则要求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是积极参与的开放式教育。”目前,中国的艺术设计专业一般两年基础知识的学习,两年的专业知识学习,最后一年是毕业设计,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方面,只注意到了形式上的艺术设计学习,忽略了多学科的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融合,特别是建筑学、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学科的交叉学习,导致与市场脱节。在实践教学实施中,学生在毕业前半年才参加社会实践,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够完全适应市场需求,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李章指出了艺术设计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实践教学缺乏基本条件,二是实践教学内容不完善,三是实践教学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四是实践教学管理措施不到位。”郭立、苏广新认为“实践教学组织管理粗放;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结构和素质欠缺;学校实际资源相对匮乏,利用率不高。这就是我国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实习
艺术设计学的专业实习是在高年级开设的,旨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就业环境,探寻自我社会定位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它是学生接触社会,将学校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和实践的平台,也是对学生四年专业学习水平的全面检验。
艺术设计学是一门基于实用的学科,它的教学理论以艺术设计的基本原理为依归,它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设计对象,因此,这一学科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走服务社会的道路,而服务社会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入社会,深入生产第一线。可见,专业实习就是要学生融入社会基层,从社会基层做起,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感受社会生活,实现自身价值。
艺术设计学的专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将自己的专业设计知识付诸实践,并转化为现实产品,从而服务于社会。本科学生在学校经过三年的专业理论、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学习后,迫切需要一个检验学习绩效的场所,迫切需要自己的专业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专业实习这一形式,学生的这一主客观需求就能得到部分的满足。专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前奏,是毕业设计的酝酿期,同时也是毕业设计题材、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如何协调和处理学校教育与实习单位的关系,如何将学校教学内容应用于社会的设计实践,以及如何将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是专业实习教学的重要内容。
为此,专业实习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实习地点。由于专业实习接受单位的客观条件限制,专业实习单位采取学校推荐、用人单位聘用、学生自行联系等方式,量体裁衣,为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提供方便。在专业实习期间,学生应主动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以便及时得到教师各方面的指导,同时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实地检查,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给予有效指导。二是实习内容。首先,实习的基本指导原则是将课堂学习内容应用于实践,实习内容要与专业内容基本相符,因此,不提倡与专业学习内容毫不相干的实习。其次,实习要有鲜明的专业特色,要将课堂的教学实践和学习内容运用到实习工作中去。三是专业实习的目的性。1、专业实习是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在实践中锻炼自己,这就要求实习学生摆正位置,调整心态,正确看待和面对在工作中可能碰到各种问题。2、专业实习联系着毕业设计,因此在实习过程中要留心身边的工作,在工作中发现和挖掘各种潜在的题材和研究项目。毕业设计是四年本科学习绩效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本科生在校期间提交的最后一份“课堂作业”,能否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专业实习期间的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社会调查和实践
艺术设计学是一门与社会时展、人类经济活动紧密相连的学科,它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视觉和知觉以至思想和行为,都有着直接而现实的干预。在知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频率和节奏正变得日益快速和紧凑,这就给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员提出了鲜明的市场要求,如果没有敏锐的市场意识或者缺乏专业实践,都将被市场无情抛弃。因此,在艺术设计学的专业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教学与市场的结合,关注和研究当前经济发展的特征,动态搜集和整理市场信息,从而使教学活动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充实而不空乏。此外,我们要以专业社会调查和实践为契机,为学生搭建一个深入接触社会,广泛感受社会生活的平台,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走向社会。
顾名思义,艺术设计学专业社会调查和实践,包括两大环节:一是调查,二是实践。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环境调查、市场经营调查和专业(行业)现状考察;实践的主要内容则包括课程内专业实践和课程外(社会)专业实践。社会环境可以细分为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它是一切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基础;市场经营则可以细分为市场结构和市场经营状态,它反映了艺术设计服务对象的市场表现。显然,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和历史时期内,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具有相对稳固性,或者说具有不可更改性,但在局部区域,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具有其个别色彩,这些个别色彩构成对设计及其设计事务起着根本作用的外部条件。明确地向学生传达与之相关的信息,对于学生正确理解社会大环境和小环境,对于学生建立有效社会调查、形成完整的社会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社会环境相比,一个产品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经营状态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也是学生进行专业社会调查的重点所在。要进行市场调查,首先要确定你的目标市场,这是在纷繁市场下确立市场调查坐标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重要的一步。其次,将目标市场按高、中、低层次分解为若干个市场区间,为纷繁的市场分门别类。再次,要深入目标市场的具体经营单位,采集鲜活的市场数据,为专业社会调查报告的撰写收集充分和翔实的资料。这样,同学们通过对艺术设计目标对象的横向和纵向考察,可以直观而清晰地了解该专业的现实水平,其专业眼界也得以拓展。
具体地说,通过横向和纵向的专业考察,可以将教学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在考察对象上得以验证,使理论知识得到检验和升华。在深入考察对象的过程中,它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视觉形象和设计素材,更可以激发创造灵感,为日后的设计实践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它是课堂教学所无法取代的。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调查设计对象的市场实际状态和表现,是完成专业设计的第一步,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我们的设计作品所处市场的现实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主题设计和方案调整。
艺术设计课程非常重视对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学生学会提出自己的疑问非常重要,让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主线,使学生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在课堂中教师还应适当地特意设计一些问题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广告设计课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些平面广告中的实践性的问题,在谈论的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能够拓宽学生思维的实质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思考,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在广告设计课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如向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平面广告设计的链接、国际平面设计大师的资料及作品,学生即使无法现场直接接触,也能进行及时有效的了解和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及应用,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需要优秀的实际应用能力,网络能够提供多层次和多类型的设计比赛相关信息,是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很有用的设计资源。将设计比赛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并能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翻转课堂在Photoshop图形处理课程中的应用
Photoshop图形处理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在图形图像的设计和制作方面的创新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翻转课堂在Photoshop图形处理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关于翻转课堂教学在Photoshop图形处理课程中的具体规划和布局,需要结合信息技术及学生的要求来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翻转课堂中组织者的作用。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主要是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帮助和引导,让学生能够更便捷有效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更应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进行学习,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教师交流和探讨。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在制作与教学相关的资料时,应对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总结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保证能够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Photoshop图形处理课程是既具有技术性又具有艺术性的一门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对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与普通专业之间的区别比较大,其教学的模式及方法也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由于艺术类专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教师更应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领悟艺术的同时做到手脑并用。对于Photoshop图形处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示范或找一些经典的操作视频,让学生详细了解课程的内容,并在课堂中和教师探讨在操作软件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此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评价能够有效检验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技术和自身的艺术思维来进行设计,然后由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最终让学生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的进行修正和完善。
三、翻转课堂在图文组版技术课程的应用
图文组版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及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因此很适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翻转课堂在图文组版技术课程中流程设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上也有更多的优秀的开放性教育资源平台及教学视频,教师在这些教育资源中可以选择性地使用,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率,让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计算机等具有网络平台的设备来实时浏览教师录制及推荐的教学视频。此外,教师在制作视频时应注意课外与课内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在课内及课外都得到高效的学习。课内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进行专题的制作设计,课后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己在专业及所负责的课程方面的素养,并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进行翻转课堂的设计和安排,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关键词:美术馆;文创设计;教学改革
美术馆文创产品开发,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在刚过去的2019年中秋的相关产品中,有数十个品牌都与故宫这个博物馆文创大IP进行品牌合作,产品涵盖节庆食品、化妆品、礼品、酒类等多个行业,故宫博物院也领衔众多博物馆文创品牌,成为目前市场认知度最高的博物馆文创品牌。作为人民接受美育的重要机构,美术馆的文创设计与同类型博物馆文创设计设计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而高校艺术设计教学,需要推动“中国创造”的步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增强文化自信。
一、美术馆文创设计的内涵
美术馆文创设计究竟是什么?它既包含了物质样态的文化产品,是“带得走的文化”,又包含了精神内容的非物质文化传承,是十分具有生命力的表现美术馆级别、特点、地域等特征的文化产品。其表达的核心包含了美术馆在全球视野下的美术馆级别属性,也包含了美术馆建筑特色、收藏特色等独特属性,还应表现美术馆所在地域的风土民情等。文创设计中的内涵,主要将传统文化观念、美育文化观念转换成普通人能读懂并符合现代人审美的设计产品,有一定的审美情趣,符合生活实用需求,传播美术馆文化价值,满足美育观念并传播民族传统文化情怀。美术馆的文创产品设计中,应凸显美术馆所在地域特点、美术馆馆藏精品特点和表现美术馆独特美术内涵。
二、美术馆文创设计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新要求
近年来,博物馆、美术馆文创设计发展活跃,国家和教育部也多次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设计教育以创新创业为出发点,如“上新了故宫”节目中出现的新文创产品,就是和中央美院等专业设计院校的学生与设计师共同打造开发的,市场反响非常好。这也说明并不是市场上美术馆、博物馆文创产品太多,而是让人印象深刻、有文化品位的文创产品太少。因此,美术馆的大规模发展和人们对于有特色的文创产品的需求,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1.对课程改革的要求。目前市场上文创产品的热潮依然在继续升温,它要求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进行改革。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创产品设计课程,开展探究制、项目制等灵活的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目标改革应同步进行。所谓探究制主要基于课程内容,了解课程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式内容的教学,与现在提倡的“翻转课堂”有不谋而合的契合点。而项目制教学,讲究根据项目内容调整上课节奏,凸显项目特色和课程特色。因为我们知道一套文创产品的开发周期不短并具有延续性,所以不应再以一门课结束作为该教学内容的终止,而是用多种复合型的评价标准来衡量课程效果。教学目标改革方面,主要表现在针对美术馆文创产品的课程教学目标调整和教学体系微调联系起来。打通高年级课程和低年级课程之间的壁垒,建立混龄的班级和改变授课方式等,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准备。笔者在近两年的《文创产品设计》选修课中就采用了类似的办法,课程进行中和课后学生反馈良好,有些同学设计的文创作品参加了相关类型设计比赛并获奖。
2.对学科建设的要求。艺术设计教育中对于文创设计的特点,需要整合相关学科知识体系,打破专业壁垒,实现跨学科教学设计。正是因为文创产品设计涉及了学科的内涵与外延等核心观念问题,结合材料、物理、计算机等学科,课题的展开需要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从不同角度加以指导。因此,学科建设不仅应该立足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状和各学校相关学院的特点,更可以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增加跨学科导师,调整学科属性,使非专业同学也能加入研发团队,组织跨专业学生团队模式,以此来降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局限对设计结果的影响。跨学科视角已经成为艺术设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专业特色,国际上MIT媒体实验室在材料、媒介等形式上设计了优秀的设计作品,而我们国内以中央美院为首的院校,也在努力做出打破专业壁垒的教学尝试。比如中央美院、四川美院的设计团队在2018年11月召开的国际美术教育大会上,就了由他们的跨专业团队完成的设计案例,获得了非常好的设计评价。
三、针对问题的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1.根据协同创新,打造产学研共赢模式。产学研共赢,是高校和社会、企业等共同期待呈现的设计面貌。以美术馆文创设计为核心的艺术设计类教育,主要应关注本地域辐射区域范围内的美术馆需要和社会需求,建立学科与专业间的关联并注重教学、科研资源与社会美誉资源的整合发展和信息共享。在实际操作层面,笔者曾带领部分同学进行本区域内美术馆文创设计调研,通过走访、问卷、焦点访谈等方法,收集整理美术馆文创需求数据,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互动机制,利用线上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协同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形成以艺术设计专业院校为主,联合政府组织的创新平台为辅助,根据知识主体叠加技术创新进行深入合作,产生良好的叠加和多种正向效能。能够加速市场转化,优化设计流程,打造优势明显的创新业态,推动艺术设计教育和其他环节的有效链接。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实践教学
艺术设计是一个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专业。艺术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艺术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是专业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不是偏重理论研究,而是注重实践和应用。对比中外艺术设计教育的差异,我国现阶段更适合建立一种以大量实践型高等专业教育为主、少量研究型专业教育为辅的模式,以较高的专业水准来带动艺术设计教育的普及,最终提高全民的设计素养。
一.现有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艺术设计学院教育观念的定位不清
综观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在专业院校里存在着艺术设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很多院校更注重基础教育,认为艺术设计教学应该专注在造型艺术、观念和方法的教授,对设计实践教学重视的程度稍显薄弱,学生对专业技能和项目实践能力的很少能够在学院教育中得到锻炼。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毕业生容易面临失业的窘迫。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中,由于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质量的欠缺,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片面注重技能培养,过分地强调实用主义和商业化,忽视了全面教育的特点,导致我们的设计教育中人文精神、理论修养等严重缺乏,只能满足低端市场需求。这两种教育观念都不利于培养高水平的设计师。这不得不引起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找到培养学生实践和理论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
2.师资力量和教学方式的单一化
作为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工作者,设计观念和知识体系不仅决定着他们个人的设计水平,更重要的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过程和教育质量,对学习设计的学生和设计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的师资队伍比较单一化,很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师少,导致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师的创造力是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础。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设计操作能力,而且还需要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广泛而深刻的文化理论修养。如果教师没有具备完善的设计教育思想体系、学术水平,那么学生水平的提高将是空话。我们的艺术设计更多的变成了纸上谈兵,设计强国也只能变成空中楼阁。在师资队伍里也可邀请国内外艺术设计行业的精英或专家来校讲学、指导实践,将最新的行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和教师,丰富我们的艺术设计师资力量。教学方式基本上是课堂讲授和虚拟的作业训练,对于学生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是否有用则无人关注,学生对所学专业也缺乏兴趣和动力,其创造力也得不到充分发挥。
3.实践教学基地缺乏
由于受艺术设计思潮中观念重于表现的影响,导致实践教学环节不被重视。实践基地不被重视,即便有实践基地也极不正规,未能和教学衔接配套,最终还是教学脱离实践、脱离生活。学生也因为缺乏实际应用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在具体工作中只能充当美工师的角色,设计的作品和实际需求相去甚远。因此,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完善与理论教学相匹配并逐步形成自成体系的实验教学保障系统,就成为强化学生实践技能、拓宽知识结构、提高动手能力最有效的途径。
二.艺术设计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学科,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教学与科研才有方向,内容才更接近实际,也更充实。没有实践基础的教学与科研都容易流于肤浅和空洞玄虚。我们应该对于本专业的基础性理论、方法,甚至工艺、材料、生产方式等进行思考与研究,并且带有实验性质地去实践,这样有利于培养出高素质的、有创造力的设计人才,有助于快速提高我国整体设计水平,提升国家整体设计实力。
1.实践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要以实践教育为重点,但并不忽略思考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拥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对艺术设计有丰富的经验,以便不断保持教学的时尚性和专业性。教师往往能带领学生了解业界最新的动向,比如一些大型的设计比赛、企业标志设计招标等等,并把这些真实的课题作为练习,丰富教学内容,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也能够检验学生学习的能力。实践教学不仅是动手能力的表现,也是参与社会的表现。艺术设计院校应该注重与社会的联系,一方面有效地利用周边资源;另一方面很多院校可以开设艺术设计与公众生活的相关课程,鼓励学生通过作品影响他人和社会,创作具有社会效应的学生作品。注重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以及设计与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学生不仅要学会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这样必然会促使学生走出象牙塔,深入理解设计的社会属性,真切体会到作为设计师要具备务实的设计观念、积极的社会责任感,不仅要有设计创意的表达和实现能力,还要有设计开发到实现的整个商业运作能力。
2.丰富实践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设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与制造业有着密切关系。设计必须与企业紧密结合,将设计力转化为生产力来体现其价值。在英国工艺运动以及莫里斯和鲁斯金的学说的影响下,就已出现了对设计实践的重新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主流思想。专业课都是工作室形式,非常重视设计与制作的关系。实践教学的建设是教学与就业之间的桥梁。艺术设计实践基地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打破了陈旧教学壁垒,为学生创造在学科实践中学习和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在学校内建立与其专业相关工作室,比如环境设计工作室、模型工作室、动画制作中心、摄影工作室等,将这些工作室变成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场所。建立实践基地真正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种工作流程上的熟悉,而且培养了学生切实解决现实问题,对于了解材料、工艺、技术都有极大的帮助。对这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应当尽可能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验设备,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掌握数字化创作的能力。艺术实践教学不仅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而且也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在校外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教学模式,注重与当地的公司企业合作,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以大学为轴心的教学、科研和生产结合体系,注重教学和研究的质量和创新,注重研究工作与工业系统紧密合作,建立校企联合模式,实施课堂教学、实践学习和社会实践并举策略,运用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尝试在教学管理中引入企业化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强调学科知识运用于实践,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从而来弥补课堂教学所不能及的,并最大化地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为公司、企业带来产出和效益,以实现其社会价值,从而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艺术设计教育中,逐步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逐步完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设,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现代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进行艺术设计教育中实践教学的改革中还有很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与探索。(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新乡;453007)
参考文献:
[1] 郑曙:考察后的对比――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美术观察,2001年第9期
[2] 蔡军:关于艺术与设计的思考.美术观察,1999年第12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工作室
我国已进入了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信息化时代,随之而来的是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结构的调整、商品的愈加丰富,人们也就随之提高了产品个性化的要求。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不仅增大了,对其内涵的需求也在悄然改变。为与这种社会需求状况相适应,在国家推出实行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政策的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在国内的高等学校中遍地开花,除个别的医药类、体育类院校没有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外,均设有艺术设计院系或专业。据统计,目前全国有上千所高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近十万人的毕业生。艺术设计专业在加大培养数量的同时,培养质量也逐渐受到更多关注。目前,大部分高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是以传统美术教育为基础的,虽然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变化,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加强,但还没有摆脱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不准确、忽视与社会需求及经济的紧密联系、教学经费投入不足、难以引进先进的设备、设施和双师型师资力量等因素,致使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对接不上。以致许多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工作后,发现本科四年的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实用性和适用性。同时由于实践环节的欠缺,导致毕业生缺乏应具备的实践经验。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将实践纳入学科体系建设刻不容缓,更应对固有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将专业学习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才能摆脱浓重的“学院气”,与企业和市场接轨。而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出现,无疑是解决当下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工作室教育模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包豪斯学院,其始终坚持艺术与手工艺、科学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与统一。包豪斯认为艺术是教不会的,工艺与手工技巧是能教得会的。手工技师教给学生了解材料、掌握技术和工艺、亲身体验实际生产,学会手脑并用地去学习。艺术训练与手工艺传授的相互融合,是最早的作坊式工作室教学模式,包豪斯的设计作坊是现代工作室的雏形。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虽然也安排一定量的课内实践,但均为验证性实践,题目也是根据教学内容虚拟设定的。这种教学模式脱离实际、缺乏内涵,经不起市场的检验,造成教学与生产、市场错位。而工作室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优势更为显著。
首先改变教学内容模式,着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满足岗位需求。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企业引入校园,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逐步了解企业运营模式。由企业的设计师以生产中的实际项目为题进行授课和辅导,让学生在参与完成设计项目的过程中完成学习,充分的与市场融合,增强实践能力培养。教学顺应生产和市场,培养出满足设计岗位需求的学生。
其次是学生课堂和工作岗位“无缝对接”的实践能力培养。用传统课堂上的拟定题目设计出的作品,会因缺少真实企业背景和特定产品的支撑,脱离生产企业和市场。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为迎合企业和市场需求,需要时间完成课堂演练到实际运用的过渡。而工作室教学模式通过完成实际项目的全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设计和动手能力,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其运用到设计实践之中,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在完成项目过程中能身临其境地了解设计岗位的需要和生产实际需求,自我进行调整,在毕业后完成课堂和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再次是使学生转变学习角色,经受“实景”实践训练,提高职场竞争力。工作室的环境布局是按公司办公环境设置的,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外在条件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一种较为宽松的环境气氛,易于学生融入工作室模式教学。模拟真实办公环境的教学氛围和真实的项目,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传统课堂以教师教学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实践学习为主。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景”实践训练,在限定时间内高标准要求的完成项目,加速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完成能力,提高其在职场的竞争力。
最后使学生接受实践磨练,建立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在项目式的教学模式下,将设计师和学生分成设计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项目。与设计师共组,在专业设计团队中得到实践的磨练。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共同进步,让学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建立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设计师新生力量的专业,其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训练专业技能方面,更应意识到要着手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够自由思考、广阔发展的空间,搭建一个实践教学平台兼开放性和互动性为一体,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审美素质乃至社会责任感。而工作室作为一个平台就恰恰是这样的,这种教学模式继承了包豪斯时代的传统,是结合了现代社会的特点和需求的一种新型的高校教学模式。它的前进与完善推进了当今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
工作室教学模式为艺术设计专业创造了一个开放式的、与行业岗位无缝接轨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转变学习角色,经受“实景”实践训练。经受实践磨练,建立团队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最大也是最终的受益者。但因工作室教学模式还是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尝试,在国内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运用时间还不长,其中也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对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具体建制和管理等问题,还需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研究。遇事解决、经验总结、成果汇集,进而完善工作室教学模式,使其能担当起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任,最终形成学生、学校、市场互惠互利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长沙: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38-39.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 写生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一、写生实践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特色
艺术源于生活,而专业写生则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搜集创作素材、获得创作灵感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艺术实践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得以巩固和延展的最有效方法,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高体现。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是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设立专业写生这一基础实践性课程,是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社会的重要环节,是实践与教学的结合,既是教学加以实践,又是在实践中教学。此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设计成长道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写生课程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特点,还具有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和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等多重意义。此课程是学生对生活体验的最直接的方式,在写生的过程中,学生逐渐认识到生活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只有深入地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不但观察生活的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艺术鉴别能力会大大提高,而且还自然而然地为今后的设计创作收集了大量的素材,融入自己对艺术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为将来的艺术设计创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写生课程的研究在场景上可分为室内写生、室外写生;在对象上可分为静物写生、人物写生、风景写生。在艺术设计专业的写生教学大纲中,不但安排了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这类室内写生环节,还安排了室外写生这一重要环节。学生在画室里长期面对静物与人像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和枯燥乏味之感,长此以往会逐渐削弱学生对自然生活细致观察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室内写生是绘画基础训练,对象是固定的静物与人像,重在培养学生观察物象的比例及结构,是基础,是积累,是铺垫。室外写生则含有创作的因素,对象是丰富多变的自然景物,学生从最初盲目的、随意的浏览到仔细观察、分析,再到对所见景物的取舍,进而把那些质朴的自然形象经过提炼、组合、加工,描绘成为融合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作品,在这繁复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提高了对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以往所学的知识与写生的实践有机融合,最后融会贯通,在作品中会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写生教学实践可以说是联系继承和创新的桥梁,在这里,室内外写生课程都显得尤为重要,两者都是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写生实践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写生是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的绘画方式。写生课程的研究是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在写生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在写生过程中积累设计创作素材,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担任艺术设计工作,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著名的建筑学家齐康教授几十年来坚持写生的习惯,写生给齐康的建筑设计创作提供了许多帮助,齐康说:“我经常利用出差(国内和国外)的机会写生。大自然是我绘画的对象,大自然的美常使我感动。我认为建筑要适配于自然,要和谐,要进入画境,要有一种惊奇之感。画是我最最亲密的朋友。”一代鬼才黄永玉年近七十时还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盛夏时节,他背着画箱,顶着炎炎烈日四处写生,饿了渴了,就坐在路边吃点随身带的面包,喝几口凉水。黄永玉从少年时期就精通木刻的手艺,这不仅仅靠的是天性聪颖,最主要还是靠勤奋和其勇于实践的精神。在苏州写生时,他被司徒庙中有“清奇古怪”之称的四棵汉代古柏吸引,连续三天早去晚归为其写生。日后,面对被他用准确而流畅的白描线条展示在丈二大纸上的这四株阅尽人间沧桑的古柏,人们无不称奇叫绝。不是所有的写生都能像大师们的作品那样浪漫,但所有的写生作品当中都孕育着重重的创意理念,学生作品中一个概念最初的成型及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是蕴藏在其中的丰富财宝。
在写生教学实践中通过直观教学,对物与景的写生,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面对客观的对象进行主观的处理,从构思到构图到落笔到完成,画面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画者本人对物象的感触与内心的感触和思想的表现。自然中的任何景物对于初涉写生课程实践的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在写生实践教学中,指导教师要启发学生战胜胆怯心理,培养学生养成果断下笔、大胆用笔的良好习惯,在一定时间内,捕捉到景物的最突出特征,抓住最生动的、最令人感动的部分。
三、写生实践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在写生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的要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而,一个重要的着眼点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可改变学生在原有教育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究知识,会综合运用知识储备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信息发展迅速,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只是他们学习、生活乃至今后担任艺术设计工作所需综合性知识的一部分,大量的知识还需要通过各种实践去获得。因此,在写生教学中,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途径,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提高动脑、动眼、动手的能力的实际操作中理解知识、巩固技能,从而能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有利于终身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具有在更高、更广阔的层面上学习的能力,是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所肩负的责任。
四、写生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型指导方法
写生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初涉本课程的学生来说,可能会碰到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指导学生依靠设计基础、设计理念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及时走出困境,只有如此,才能获得预想的、好的教学效果。
写生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应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首先,先进行室内的、简单的静物写生,由素描过渡到色彩,这期间打好基础,掌握写生的基本技能,熟悉绘画工具和材料,增强信心,然后过渡到室外写生。从室内到室外,不但作画的地点发生了变化,就连作画时间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很难控制,所以,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室内作画经验后,才能更好地表现室外景物,在学生对单一的室内绘画方式厌倦之前,把他们的兴趣转移到变化丰富的自然当中,新奇之感油然而生,进而使学生产生新的绘画兴趣。
担任艺术设计专业写生课程的指导教师在带领学生进入本课程之前,要引导道学生不要急于落笔,应该首先熟悉情况,留心观察,一些心得甚至可以用文字形式或小的图稿记录下来。室内写生与室外写生都要注意这一环节。无论是面对静止的还是丰富多彩的自然,都要尽量如实表现,要尽量忠实于当时的感觉,每一次写生都不仅仅是对物象的简单描摹,而是一次融入自我感悟和内心情感的创作,哪怕是几根线条,对于日后的艺术设计创作应用都是一种准备和积累。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需要创新性思维,指导教师在艺术设计专业写生教学实践中,不但要严格按照科学的基础训练方式进行教学指导和引导,还应在培养学生扎实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正确习惯的引导下能够把要表现的物象既真实而又深刻地表现出来。艺术设计专业写生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在这个思考的过程当中,感性直觉转化为感性思维,最后,跃然而出的作品当中变现出来的不仅仅只是一些物象的结构、线条和色彩了,最重要的还融入了学生对物象的再认识和另一角度的理解、解读以及不可复制的创造和再现,这样的训练为拓展和提升学生在今后的艺术设计中的发展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结语
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艺术设计基础教学内容与形式通过写生实践教学这一环节的融会贯通,所获得的综合性知识更加牢固、更加丰厚;它们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因此,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与写生实践教学是牢不可破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