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卫生健康护理

卫生健康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13 10:01: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卫生健康护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卫生健康护理

篇(1)

【关键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糖尿病;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5-0088-02

doi:10.14033/ki.cfmr.2016.25.046

基层医疗工作的开展受到基层经济和设施的影响,其实施工作效果一直是我国基层医疗工作者的关心的主要问题[1]。而临床证明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行为,降低糖尿病的并发率[2]。因此,本文研究中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进行临床研究。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对患者实施临床分组,A组60例患者,男27例,女33例,平均年龄(60.25±5.89)岁;B组60例患者,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62.01±2.0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糖尿病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采用常规护理,B组糖尿病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常规护理 采用基层社区发放糖尿病日常生活手册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日常健康知识宣传;针对到基层医院就诊或问询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

1.2.2 健康教育护理 饮食方面帮助患者进行日常饮食的热量计算和分配,从而使患者明确日常饮食所摄取的热量需求;给予患者食物选择方案和知识讲解,告知日常应多摄取含有维生素B族类的食物,并且尽可能的服用降血糖血脂的食物,例如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大豆、苦瓜、南瓜等。运动方面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帮助患者制定运动护理计划,并且与患者共同完成运动计划的实施;定期对患者的运动强度和运动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给予患者讲解运动与血糖、血脂之间的关系。药物方面根据患者糖尿病的情况给予患者合理的药物治疗;帮助患者掌握各种常用糖尿病药物服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且讲解相关药理知识,使患者明确其服药周期和服药方式,建立良好的服药习惯。糖尿病并发症方面针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知识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从而达到预防的作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本次研究中对两组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问卷根据临床护理规范和护理心理学针对性制定的内容,按照护理等级分为为十分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十分不满意五个等级,其中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根据临床护理依从性原则评价表对两组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前后对护理内容的依从性评价,以为本次试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依从性评分表采用的是满分10分制的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依从性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B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评价比较

B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A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帮助人们建立自觉有益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3-5]。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依从性比较,护理前,两组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B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更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行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普遍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潘恩春,张芹,李园,等.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高血压及糖尿病健康管理情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4,28(1):3316-3320.

[2]赵清平.糖尿病护理家园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8(5):127-128.

[3]毛建芬,冯萍,黄一鑫,等.192例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现状和认知情况调查[J].护理学报,2013,22(6):20-23.

[4]张艳梅.基层医疗机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15):128-130.

[5]郝琳.干预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住院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146-147.

[6]国歌,王剑锋.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24):74-76.

[7]王爱华.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562-563.

篇(2)

目前本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但社区护理只是初具雏形。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不断推广,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国护理专业还不能独立运作,还要依附于医疗或其他社区卫生组织合作,社区护理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找好角色定位,不仅关系到社区护理工作在整个社区卫生服务框架内的作用、地位,也在客观上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向和服务体系。

1 在调查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社区护理存在以下缺陷

1.1 社区护理概念不清 目前社区护士概念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士通过社区护理转岗培训取得社区护士培训证书即称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偏重于以第二级预防为主的、较局限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护理。把出诊、下社区量血压认为就是社区护理,与第一级预防为主的护理活动有一定差距。

1.2 社区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 主要体现在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分工不明确,岗位设置不具体,社区护理质量考核无标准,社区护士配置不合理。

1.3 社区护理服务形式单调 现在开展的护理工作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流于形式,为应付上面的检查突击建立个人、家庭健康档案,而且基本为死档。上门护理也仅注重治疗性措施的落实(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忽视其心理和康复的指导。下社区服务也仅是测血压,对于解决社区人群的健康干预有一定差距。

1.4 社区护士知识老化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士基本都是院校毕业后直接分配而来,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即可参加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由此无论从理论上、操作上、临床经验上都只能作为一个护士职业的起点。还有就是年龄大的,多年来接触的临床工作也仅是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简单的临床治疗,所以显出了现有社区护士知识上的缺陷。

2 社区护理的概念及职能

2.1 社区护理概念 社区护理也可称社区卫生护理或社区保健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它以社区家庭健康为中心,以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提供集预防、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连续、便捷的健康服务护理。

2.2 社区护理的职能

2.2.1 预防保健为主 社区护理服务宗旨是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主要工作目标。通过一级预防途径,达到促进健康、维持健康的目的。

2.2.2 强调群体健康 社区护理是以社区整体人群为服务对象,以家庭及社区为基本的服务单位。收集和分析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决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

2.2.3 社区护理工作范围的分散性及服务的长期性 由于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居住相对比较分散,使得社区护士的工作范围更广,对交通的便利性要求更高。另外社区中慢性病人等特定服务对象对护理的需求具有长期性。

2.2.4 综合 由于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求社区护士的服务除了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等基本内容外,还要从整体全面的观点出发,从卫生管理、社会支持、家庭和个人保护、咨询等方面对社区人群进行综合服务。由此可见,社区护理的面很广、有一定难度,需要护理人员有高水平、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2.2.5 可及性护理服务 社区护理属于初级卫生保健范畴,其基本要求所提供的服务应是所有社区人群在需要时能得到相应的服务。这就要求护理服务具有就近性、方便性、主动性,以满足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

2.2.6 具有较高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社区护士的工作范围广,而且要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来预测和发现人群中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在许多情况下,社区护士需要单独解决面临的健康问题,因此,社区护士较医院护士有较高的独立性,需要具有一定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社区护理

发展对策根据以上社区护理的概念和职能特点,结合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护理工作,提出以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石发展社区护理的建议。

3.1 转变观念,调整社区护理人员结构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护理服务有多种,涉及问题多且护理特点在于以预防保健为主,强调群体健康。护理观更应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士具有诊断和处理社区居民对现有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能力。而且社区护士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爱心,才能使社区护理达到最佳效果。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护士不仅是完成本机构的临床护理,更应该跨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迈向社区,进入家庭,摸清管辖范围内居民的健康状态,对辖区居民的慢五病管理提出干预方案,对各级各类人群进行有效分类管理。以达到第一级的预防为主的护理目标,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个性化、连续化、综合性的服务。

3.2 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 注重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 根据以上社区护理职能特点及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护理人事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护士应提高准入制度,建议由主管护师或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有过三年工作经历,并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应社区护理学专科培训证书的护士才能成为社区护士,以满足独立辨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社区护理工作。或在现有基础上挑选具有敏锐的贯彻及护理评估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身心健康的社区护士,学习社会学、心理学、老年学、伦理学、行为医学等边缘学科,通过严格系统的社区和公共卫生护理教育,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关学历的全科型护理知识的社区护士,才有资格进入社区,解决并满足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对于那些资历较浅或脱离临床时间较长的老年资社区护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社区健康评估、疾病人群、护士特点进行灵活实用的培训。学习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急救技术等,逐步推行培训和自学相结合,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以传帮带的方式拓宽知识面,提高护理技能,提高社区护士的职业素质,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才均衡发展。

3.3 严格社区护理管理 社区护理具有高度自主性和独立性,这是由它的工作特点所决定的。尤其在做家庭服务时,一方面因条件简陋操作难度大,另一方面,护士可能会因忙碌、疏忽等造成意外,所以,要特别加强对社区护理的管理。不仅要求社区护士加强责任心,熟练掌握技术,还要制订相应的质量标准、绩效考核、监督与评价标准,根据社区护理的特点,考虑到影响社区护理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各种因素,从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服务质量几个方面着手,运用多方面资料,综合制订出适宜的质量指标,建立可行的社区护理质量,以“以需要编制,以任务定岗,以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以按劳分配和贡献大小”为奖惩原则制定护理人员业绩考评制度,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构建开放、科学的护理模式。

3.4 增强社区护理职能 现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服务职能仍定位在病人和疾病的普查、预防接种等工作上,对社区人群的健康少有了解、指导、促进作用。根据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入,社区护理应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家庭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社区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善终服务等服务项目。社区护士职责应从对个体的疾病护理扩展到对家庭、群体和社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以对群体行为干预达到健康促进为最终目标。

3.5 寻找政策上的支持 社区护理是一门技术,应当体现她的价值,在家庭护理、探视制度、健康教育等护理项目上有相应的法规,政策的保障以及工作价值的体现。鼓励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主管部门应根据地区情况,制订出诊项目、操作规程、意向协议等,使其具有系统性和规范性。

3.6 加强宣传 通过多种媒介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及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方便、经济的就医、治疗及康复途径。

3.7 加强社区护理的研究,拓宽社区护理领域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的新兴领域,健全社区护理必然经过一个长期的探索尝试过程。社区护理应抓住机遇,重新审视市场定位,创造条件,利用资源,改变过去社区护理服务形式单一,“医院化”的护理方法,拓宽社区护理的服务项目,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发展我们的社区护理事业。

篇(3)

【关键词】 卫生服务;社区;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42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55-02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对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也是对城市卫生结构的优化,现在城市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而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方式,为社区人群提供经济、方便的整体系统的全方位护理和保健指南,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1]那么社区卫生护理工与医院的护理工作相比,有哪些相关性和自身特色呢?

1 多样的护理工作

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是多位一体的服务,所以社区医疗工作具有全科性。除了最基本医疗服务外,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还要把预防措施、保健工作、康复计划、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考虑进去。所以这也要求护理的工作人员要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在工作之前应该要熟悉内科、外科、儿科、口腔科等不同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的护理知识。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展开护理工作,为社区人群提供全方位的护理保障。

2 广泛的服务对象

社区卫生服务是把全体社区居民作为服务对象的。除了已经患病人群外,健康、亚健康、残疾等人群均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所以这也决定了社区卫生工作护理服务对象的广泛性。除此之外,护理服务工作的对象也并不只是就诊患者,还把社区健康咨询活动以及社区对儿童、妇女的保健包括在内。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不同种类的患者分别施以不同的卫生服务内容,服务内容多样广泛。因为执行起来相对复杂麻烦,所以要求社区护士要具有工作热情,在工作中不仅仅要与卫生保健人员密切有默契地进行合作,还要与社区居民、社区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协调好工作。

3 高质量的服务工作

因其社区卫生护理和医院相比的特殊性,对社区护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在医院中,往往存在医生和患者难沟通,存在难以跨越的鸿沟问题。但在社区卫生护理中,它缩短了医生与患者之间距离,医生与患者、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沟通都明显增加。社区服务人员要有责任感和高度的职业道德。随着这种现象以及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完善,医生与患者之间这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已经慢慢过渡到医生和病患之间的平等关系。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和医生共同协调进而帮助解决社区群众的一系列医疗问题。护理人员要有高质量的服务工作,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地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社区护士必须具有社会学、心理学及人际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并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以及工作热情,从而才能更好地开展服务护理工作。

4 高要求的个人能力

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不同方面的事情,所以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更高要求的个人能力。

41 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护理工作人员每天会处理不同的事情,所以难免会遇到许多的突发事件。所以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能协调处理好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社区,社区护理人员要会独立地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没有任何人的协助,要会独立运用护理程序,能够独立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且能够进行咨询和指导工作。在社区进行服务的工作条件和设备配备等方面是不够完善的,所以高要求的判断、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对于社区护理人员是非常重要的。

42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社区护理工作不仅需要合作者的在一旁的支持和协作,还需要其护理对象的理解、配合。社区护理者的合作人员不仅包括社区服务的其他工作人员和医生,还包括了社区的管理工作者。而且社区护理的对象更是广泛,包括了社区的全体居民,比如病人、病人的家属、和一些相关的健康人群。面对这些性格迥异,具有不同的年龄、家庭背景、文化及不同社会阶层的合作者和护理对象,社区护士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处理好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帮助社区群众更好地建立健康体质。

43 组织和管理能力 社区护理人员不仅要向社区人群提供最直接的方便的护理服务,还要调动社区人群的积极性,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要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有组织性地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咨询活动。社区护理人员有时还要负责人员的安排,物资的准备以及各种活动的策划安排,这些均需要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具备这些能力才能保障社区活动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44 综合的服务能力 综合护理主要包括各专科护理及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根据社区护理的定义及社区面向的广泛性,社区护理人员要具备综合的护理知识,护理人员面对各种病人和残障者。在工作中,往往要应用到内科、外科、神经科、儿科、中医科等不同方面的专业护理技能。[2]所以,社区护士必须具备各专科护理技能及中西结合的护理技能,才能满足社区人群的需求。

5 高标准的整体协作

社区各部门的相互支持与相互协调,是社区工作顺利展开的前提条件。护理工作也不例外,护理工作要注重相互协调性和系统性,每个护理单元都各自承担着不同的管辖区域,承担着各自负责的居民健康状况。不同于大医院的规模,社区卫生机构人员少,医疗仪器也不够先进,所以全区工作人员要配合默契,具备高标准的整体协作能力。同时,个人文化的修养和能力也同样重要。每一位工作在社区的人要有强烈的团队精神,良好的工作能力。注意加强交流,注重整体的协作,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社区护理工作的要求和标准是非常高的,不仅面对着众多的疾病的治疗者,还要管理好护理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要不断总结社区护理的经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以保证社区护理工作的良好发展。我国的社区护理特点是针对我国的综合国情,我们要参考国际社区护理工作内容,不断地去探索适合我国特点的社区护理道路。

参考文献

篇(4)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全面的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它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第一要素,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是护士必须掌握的工作[1]。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健康教育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措施,其影响超过疾病预防或治疗性干预[2]。国内护理界正努力探索健康教育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为实现更广泛人群的健康做着积极贡献。总体来说,国内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不平衡,仍处于起始阶段[3]。

    1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现状

    1.1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职能 据常亚萍等[4]调查显示,北京市某社区人群的人均医疗时间为5.3 min,人均护理时间是31.5min。这说明,在社区护理中,护士与社区人群的联系最为密切,这一特点决定了护士应该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然而,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许多护士能够完成并且适宜由护理人员来承担的项目(健康教育)是由医生来承担的[5]。

    1.2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系统。而且理论和体制方面又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护理文献及书籍又少,使得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仅仅停留在卫生宣传的层面,很难深入[6]。据统计资料表明[7],目前有84.0%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了解肤浅或认识不足,80.5%对最佳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能力缺乏,80.0%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承担的角色不够明确。

    1.3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技术规范以及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没有专门的结构,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也没有较成型的健康教育程序及职业规范[8]。总之,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仍围绕着慢性病进行,多属于二级预防水平,与国外已达到的三级预防水平相比存在着差距。另外,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由于缺乏严格系统的考核管理体系,对社区护士的健康教育资格准入与审核制度及监控机制尚不完善[9],严重制约了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1.4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 我国社区护理人员多是来自一级、二级医院,从事健康教育的人员往往是经过短期培训或未培训先上岗人员,学历、职称结构偏低,专业结构也不合理。据调查统计,2001年的社区护士中有91%为中专学历,而且临时聘用人员占社区护理人员的2/3[10]。虽能满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但要使社区护理真正承担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任务,还是远远不够的。按照专家分析,合理的社区服务医护之比为1∶8~1∶12[4],我国开设的社区服务站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过少的人力使社区护士忙于应付大量的护理常规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健康教育活动。有专家统计[4],社区护理服务项目花费人次最多的是输液,占66.1%;花费时间最多的仍是输液,占80.2%。

    2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

    2.1 将健康教育纳入社区护士的服务项目中 在社区护理中,居民健康教育是社区服务项目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护士由于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技能培训,又最有时间和机会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她们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健康教育的护理,不能称其为整体护理[11]。国内专家也指出[12]:健康教育应首先纳入到目前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中。

    2.2 将社区健康教育融入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中 社区护理是由护理实践和公共卫生实践综合而成的。护士在对居民护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将健康知识传输给他们,在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是护理的过程。事实证明[3],凡是健康教育能够融入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之中,社区健康教育就能够发展,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社区护士把健康教育贯穿于三级预防的始终,与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结合起来,提高居民自我保健、自我预防、自我护理的意识和技能。社区卫生服务为护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2.3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应以“行为矫正”为核心 健康教育的核心在于“行为矫正”,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进个人、家庭、人群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故社区护理人员在帮助居民形成良好行为方面要求拥有行为改变的知识和处理策略;要求拥有评估健康行为和确认对象是否执行健康行为能力以及协助人们改变、评价行为的技能[13]。社区护理人员应运用健康教育的模式,以“行为矫正”为核心,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篇(5)

[关键词] 社区护理;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R529.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46-02

社区护理是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护理学一个新兴的应用性分支学科。它的理论源自于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是指面对社区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每一个团体的健康服务工作,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病人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等。其宗旨是促进健康、保护健康、预防疾病及残疾,通过健康教育和整体途径,对社区中的个人、家庭和人群实现健康管理、计划、协调和实施连续护理。它把护理对象由原来单一的患病个体扩大到健康人、家庭,乃至全社区范围和生命全过程,

这种全面而连续的服务是医院护理不能完成的,它是一种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新的护理服务模式,实现了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增添了新的工作内容,扩大了护理工作范畴,对护理专业人员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970年由美国露丝・依瑞曼首次提出

“社区护理”一词并使用,社区护理在许多发达国家为社区民众提供综合卫生保健护理服务,并形成了较科学、完善的模式。

1 我国社区护理体系及发展现状

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引入社区护理,在社区护理的实践中开展了大量工作,局部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形成了一些社区护理的实践工作模式,但多为单一的、肤浅的社区护理模式,缺乏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满足不了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我国社区护理以往主要以预防为主。在农村,主要的预防系统是县(医院)、乡(卫生院)、村(卫生所)三级网,其中少数护士直接参与儿童的预防免疫工作。在城市,预防工作主要依靠市(医院)、区(医院)、街道(卫生所)三级网展开,医院设有预防保健科,具体负责辖区内的预防保健工作。有的医院开设通过电话、电视、网络等热线咨询和诊治,服务形多种多样。还有的医院定期在街头义务为人群进行咨询和诊治、举办知识讲座、成立病友俱乐部等。尽管如此,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长、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等,简、便、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大受欢迎。社区护理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于人们的需求,社区护理丞待发展和完善。

在我国卫生机构的管理到经费的预算却很少向社区护理发展。从政策上,仅颁发了有关发展社区护理的文件,但无具体的规章制度及实施计划,全国几家大城市上海、北京等有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但也还不完善.有的城市3-4名护士和1-2名医生做社区护理工作,但却没有专门的社区组织.从经费上,在我国的城市,多数居民享受公费医疗,而公费医疗仅限于医院服务,从而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在农村,由于社区医院的组织不完善,而离大的医院又比较远,出现小病不治,大病就医,所以造成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下降.近年来,虽然正倡导医疗制度的改革,但大部分局限于医院治疗,而且对社区护理还没有统一合格的收费标准,这些都影响人们对社区护理的正确认识,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

社区护理专门人才缺乏:社区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能力,良好的责任感和服务态度,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扎实护理操作技能,能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灵活的处理各种复杂的健康问题,适应错综复杂的环境.我国的护理人力资源一直短缺,中国现有13.5亿人口,护士仅有130.785万人,其中专业的社区护理人才更是短缺.目前我国通过多种形式培养社区护士,使能够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技能及工作方式《社区护士岗前培训大纲》为培养社区护理队伍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培训中逐渐形成一支专家队伍,拥有一系列的教材,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社区护理教育,促进社区护理的开展.卫生部颁发的《社区护理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社区护士必须具有国家护士的执业资格并经注册,还要通过地(市)以上规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同时还要能够独立从事家庭访视工作,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区护理的需要。

2 我国社区护理发展趋势

2.1 人口老龄化对社区护理的需求

老龄人口迅速增加,老年护理和慢性病护理的社会需求日益增长,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989亿人,占总人口的12%.据预测,我国到2025年老龄人口将上升到20%左右.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群,将对经济社会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影响.从近一个时期来看,至少出现了三种趋势:一、需要赡养的老人急剧增加,家庭照料老人的功能逐渐弱化;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三、老年护理出现了从医疗护理扩展到预防保健的新变化。

2.2 城市化社区护理服务建设的需求,随着我过快速城市化,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为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配套的医疗护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

2.3 顺应时代要求,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必然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由疾病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转变,护理范围及场所由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服务对象由病人转向康复人群,护理工作以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一个全球性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要求各国必须推行初级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则是社区护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2.4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疾病普的改变促进社区护理的发展: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护理工作也由疾病护理向以人为中心的护理转变,护理范围及场所由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服务对象由病人转向康复人群,护理工作以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实施全方位的、从生到死、连续性、综合性的预防工作,以提高生命质量为主要目标.疾病谱由传染性疾病改变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这些慢性病的对卫生服务需求量增加,由于我国的卫生资源的配置严重失调,当前,我国的卫生资源分配存在两个80%现象,即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城市卫生资源中的80%集中在大医院.对这一现象,这就需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将有限的资源充分用到居民的健康中去,所以发展社区护理势在必行。

2.5 医疗卫生费用费用的增长:经济的迅速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医疗费用大幅度的增长与人们收入的增加不成比例,出现了许多有病无钱医治的现象.对合理安排和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据有关的调查:通过社区护理可以降低居民每年的医疗费用.

3我国社区护理模式的选择

我国社区护理起步晚,学术界在理论上没有形成自身的模式,文献资料中也很少对此类问题进行探讨。但通过借鉴和引入发达国家的社区护理理论模式,在实践中也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工作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3.1“家庭病床”模式

我国家庭病床最早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天津市,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一些国家老干部作好连续的医疗与保健服务,服务内容和形式简单。党的以后,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社会的老龄化、慢性疾病的增加及医疗资源的紧张,家庭病床得到快速的普及,1984年卫生部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病床工作的通知》,有力地推动了家庭病床工作的发展和提高。家庭病床护理服务对象主要为:1)出院后恢复期仍需治疗的患者。2)一切适合在家中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3)老弱病残到医院连续就诊有困难的患者。4)需住院治疗而住院又有困难者。其服务项目有:诊病、送药、输液、注射、抽血化验、心电图、吸氧、按摩、换药、导尿、灌肠、鼻饲等,也可通过与医院相关科室及人员联系协调事宜,尽可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家庭病床的护理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形式,以其廉价性、持续性、全面性、可协调性及可及性而受到很多社区居民的欢迎,但其护理服务存在服务对象局限(主要是病人而不是社区中的每一人或家庭),服务形式主要为医疗护理模式,且家庭病床服务缺乏规范化管理,服务队伍整体业务素质低,药物不良反应问题严重等诸多问题。

3.2 “学院-社区”模式高等学院有丰富的社区护理理论知识贮备和大量的人才资源(包括指导教师和学生),社区医疗机构有地缘优势,两者有机结合可达到较好的社区护理效果。华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是我国最早引入现代社区护理理论与全面开展社区护理教学的大学之一,1999年该护理学院与成都市中央花园社区的华西医大附一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共建社区护理实习与工作基地,较早提出了集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社区护理核心内容。并与医院本部建立双向转诊,为该社区约10万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居民的健康教育满意度达85%,家庭访视护理的满意度达94%。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的学院式社区护理模式,吉林大学护理学院的“社区-学校志愿合作社区护理,武汉工业学院医学院的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院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护理对接,均是社区护理“学院-社区”模式的典范。

3.3 特殊人群的社区护理模式

社区护理的对象是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每一个家庭及每一个人,而其重点对象是老年人、妇女儿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我国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院、所)及各种老人院(养老院、托老所)就是针对这些特殊人群进行护理服务。我国妇幼保健服务按区域、分地段设置妇幼保健院(所)进行管理。在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中,除对妇女儿童(孕产妇、婴幼儿)进行各种护理工作外,还通过随访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教育、保健咨询等,帮助其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生理环境,具有典型的社区护理特点。隶属于民政部门的各种养老机构,包括养老院、老人院、托老所、社区养老院等,目前服务的主要对象为生活不能自理而子女照顾有困难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及为部分老年人提供生活与医疗方面的护理。生活护理包括一般饮食起居的护理,对丧失或大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及部分老年痴呆症老人生活护理还包括进食、梳洗、大、小便护理,医疗护理包括入院和年度体检,遵医嘱的注射、输液、胃管、导尿管的护理等。

3.4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2006年国务院了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层医疗与护理的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形成,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为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服务模式下的社区护理具有以下优势:1)目标明确,社区护理针对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家庭、个人进行护理。2)便于管理,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下设置社区护理的独立部门负责社区护理工作,由专人管理。3)服务便利,社区护士可很方便进入社区开展家庭访视、健康调查、健康指导、疾病康复甚至生活料理等,由于社区人口集中也便于健康档案的建立。4)资源共享,可及时与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社区居民减小医疗费用。5)效绩考核准确,可通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社区护理工作内容、管理手段和效果进行社区护理效绩考核,促进社区护理的发展。

3.5 农村社区护理中心模式的建立以乡村医生为主体,以初级卫生保健为主要内容,以镇村一体化为原则,以地方经济为后盾开展农村社区护理服务,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的推行,完善了三级医疗保健网,为农民不同层次的治疗护理需求带来便利。在农村设立社区护理实习基地,顺应了我国发展高等护理教育的需求,为全科社区护理人才增加了培养空间与就业机会。

3.6 以城镇发展为导向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为扩大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奠定扎实基础。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加强监管等方面总结经验,并适时推广,逐步扩大覆盖面,加快农村社区护理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为农村社区护理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总之,我国社区护理还处在起步阶段,其发展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我们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迎接面临的城市化和老龄化,将先进的社区护理服务模式与我国社区护理现实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发展的社区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庄华.关于社区护理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2).

[2] 段燕.北美社区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7-9.

[3] 梁文丽.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社区护理现状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

[4] 胡莉萍.社区护理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家庭护士,2008,6.

[5] 侯淑肖,尚少梅,巩玉秀,等.社区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5.

篇(6)

社区护理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一部分,是将公共卫生学和专业护理学的理论相结合,应用于社区人群健康促进和健康维护的一门综合学科。通过社区护士面向社会、家庭和人群开发护理工作,具有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可及性和高度情感性的工作特点。因此,做好社区护理工作,决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需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护理服务的深刻内涵和外部环境,促进社区护理服务的发展。

1做好社区护理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疾病谱的改变,医药卫生制度的改革及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人们对于及时合理、经济、有效的社会保健、社区护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1.1社区老龄人口的增加

1990年以来,我国老年人口以平均每年3.3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本世纪中叶达总人口的25%,也就是说到那时我国每4人中就有l位老人,而老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特别是身体功能的减退,行动不便,患病后对护理的需求量也增加。

1.2疾病谱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病的发病率显着上升,慢性病的护理需求量增加,这些护理工作需要社区护理来满足。

1.3医疗费用过高

由于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医疗需求和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因此,方便、快捷、廉价、优质的社区护理服务,可能满足其健康需求。

1.4医疗保险服务的需要

目前全国各地的医疗保险工作已全面起动,为做好这项工作,各地已将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逐步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围。因此,社区护理工作是适应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的需求,同时也是做好医疗保险服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

2做好社区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护理人员观念不适应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分配到社区工作的护理人员思想意识还停留在对病人进行功能性护理的基础上,只是打针、服药,工作缺乏主动性,被动从事护理工作。

2.2综合协调能力不强担任社区工作的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缺乏独立性,被动从事护理工作,对社区服务工作理解不深,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综合协调能力,导致工作出现衔接不利。

2.3专业知识陈旧,全科知识缺乏社区护理不同于一般的专科护理,需要护理人员除掌握一般护理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临终关怀等相关知识。目前,全国各地社区服务工作只对医生进行了全科医师培训,而对护士的培训却很少,所以在工作中医护之间配合不协调,影响了卫生服务质量。

2.4工作环境差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刚刚起动,各地工作条件、环境参差不齐,特别是护理服务所需的房屋、器械陈旧,相应的辅助设施难以达到标准,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2.5护理人员福利待遇低由于一些医疗单位存在重医疗轻护理的思想影响,使社区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不高,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做好社区护理工作的几点构想

3.1适应形势,转变观念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也将进一步加强,社区的护理工作不在是简单的机械的护理服务,而是需要更新观念。由于社区护理服务对象不是以个体患者的疾病为中心,而是以社区人群的健康为中心,即以整个社区人群为护理服务对象,以促进和维护全社区人群的健康为目标。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切实改变观念,从“等上门服务”到“走出门服务”。服务对象是从个体到群体,专业知识从专科到全科,服务功能从单一功能到六位一体,服务范围从“以条为主”到“以块为主”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工作需要。

3.2提高综合协调能力由于社区护理工作具有综合性、连续性、协调性等特点,社区护理工作面对的不是个体病人,而是所辖社区人群,护理服务所解决的不仅是个体病人的治疗护理问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还包括整个社区人群的健康问题。

所以,社区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综合协调能力,才能做好社区护理工作。

3.3组织培训,提高全科护理知识目前,社区护士大部分是从医院临床“转行”的,业务知识不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迫切需要培训,社区护士应该学习初级卫生保健、公共卫生、社区护理等知识。学习采取脱产学习、业余自学、派出进修、集中上课等多种形式,培养护士树立治疗护理、预防保健并重要的意识,使社区护士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护理者、教育者、咨询者、健康情况追踪者、人群健康的评估者、健康行为的促进者、个案管理者。同时,还要求社区护士了解有关卫生政策、法规,能对本社区健康情况提供资料及分析,能够促进有关部门改进环境卫生,能够实施健康教育,改变社区人群不健康行为。

篇(7)

关键词农村城镇社区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237

“重医疗轻护理”是普遍认识,我国农民和城镇居民遵循多是自然生存法则,在科技发达、社会文明进步的今天,人们在生命健康维护中,农村和城镇社区护理从法律法规、行政管理、专业人员职责和技能、农村人口和城镇居民对生命健康护理基本护理常识都是很薄弱的。结合我在农村县、乡、村和城镇居民区进行护理工作的观察和分析,认为农村和城镇社区护理是不容忽视的社会事业,也不能“重视城镇又忽视农村”的发展社区护理,就此存在的问题和浅略的对策,结合实例谈谈我的观点。

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问题

社会保障的不足: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中,社区护理机制不全,人员及设施配置不足,县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护理人员老龄化,数量也不足,乡卫生院护理人员是以医疗护理中治疗疾病为主要工作责任,近年有补充,但仍存在人员不足,村级卫生所及个体诊所仅有乡村医生,无护理人员建制。而在治疗疾病中承担护理的专业人员极少,大多数是医生兼职或非专业人员从事护理工作,且只会液体配置、静脉穿刺的技术操作,有些诊所输液每天达15人次,工作是由这些非专业人员从事。各方面都未重视。城镇社区护理有了简单设施和少量人员,但也是存在以医疗治疗为主,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及健康教育中,农村人员和社区均无完善的管理体制,社区护理几乎未能开展相应的工作。

农村人员及城镇居民的生命健康维护护理常识贫乏:首先是生命健康的维护意识淡薄,这应是农村人员及城镇居民健康社区护理的重要职责。珍爱生命,保持健康群体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和生存发展的重要内容,决定一个民族兴衰的关键。大多数农村人员及城镇居民仅有少量的传统保健知识,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现、预防上没有意识,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和常识,这也是社会、区域经济、文化长期落后造成的,也与人们主观意识不强有关。

农村人员和城镇社区护理的健康调查、评估工作不到位:只有对农村人员和城镇居民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流行病及传染病发病等有全面、深入、长期的调查、观察,才能对人们提供良好的、有针对性健康指导、教育和培训。现行的三级医疗机构兼承这方面工作,护理工作投入不足,工作不到位,以“医养预防保健”现象突出,有些妇幼保健、计划生育站开办成综合医院,仅有的健康调查、评估也不能到位,有公共卫生事件涉及情况时才专项调查,调查分析资料不规范。

农村人员和城镇社区护理中健康宣传教育不足:这也是造成人们卫生保健知识,自我救助能力不足的原因之一,人们仅能从一些科普宣传和社会现象中了解一些相关知识,能为人们提供专业化家庭护理知识的机会太少。社区护理中健康宣传教育不足,人们在家庭护理,护理管理方面需要的信息量也是很大的。

农村人员和城镇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护理中的保健、康复指导及培训欠缺:如何做到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按时作息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及保持环境卫生等方面指导很少。

农村人员和城镇社区护理中心护理要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心理平衡是心身健康的重要条件,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种关系的变化,自身价值观、生存观的多变,人群中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不确定的机会因素的增多,传统理念与现代潮流的矛盾等等,心理平衡需要不断调整。人们要有一定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也需要社区护理中心理卫生护理的救助。社区护理中心护理要是整个社会稳定、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策

建立农村和城镇社区护理服务体系:受传统医疗因素影响,有医疗无护理的观念应改变,疾病三级预防中社区护理应发挥重要作用。医疗卫生做为社会公益事业,政府要主导,应在三级医疗卫生网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和城镇社区护理服务体系,建立机构、人员经费保障和人事管理机制,实行区域和行业管理双管,明确职责,不断探索,以维持群众的生命健康,社区和谐稳定,患病人少了,看病难、看病贵也好解决了。

培养一支农村和城镇社区护理人员队伍:开展农村和城镇社区护理需要一支稳定的、有社区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护士队伍,对她们进行不断进修培养、训练,保障她们生活条件,不但在城镇居民区能开展工作,更要能在农村深入家庭、村社、履行职责和义务。近年大、中专院校护理专业毕业人员很多,不应都挤在三级医院中,可到社区,那是社会和人民的需要,也是就业的机会,是护理事业真正发展的广阔前景,是惠及百姓,发扬南丁格尔精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