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物中个体的概念

生物中个体的概念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13 10:01: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物中个体的概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生物中个体的概念

篇(1)

[论文摘要]在对生态伦理学进行界定的基础上,结合生态伦理学所涉及的主要流派对其内部自然观念的发展变化进行梳理,指出生态伦理学发展的基本理论趋向;进而厘清生态伦理学的基本发展路向,即个体主义路向和整体主义路向。

关于生态伦理学的界定问题,国内一些学者认为生态伦理学是环境伦理学内部以生态学为依托对传统伦理学进行改造的环境伦理学。…还有一些学者认为,生态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是指自然界有机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生态系统,所以生态伦理学强调人只是生态共同体中的一员,而非其中心。正由于生态伦理学以生命实体乃至整个自然为研究范围,关注生态系统中所有自然存在物,强调生态的整体利益,所以理论相对较为激进,因此在环境伦理学中具有独特的理论地位。

就生态伦理学的特点和关注的问题而言,可以把动物权利论/解放论、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整体主义涵盖在其研究范围之内。其中,生物中心主义立足传统伦理学理论,以生命个体的权益作为自己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而生态整体主义立足于生态学,以生态整体作为自己研究的重点,试图把伦理关怀的范围由生命个体拓展到整个自然系统。

在生态伦理学内部,针对自然的伦理观念从生物中心主义到生态整体主义经过了一个从关爱生命实体到关爱整个生态系统的过程,其目的都是要扩展人类道德关怀对象的范围。而这种自然伦理观念的转变恰恰体现出它的两条基本致思理路,即个体主义路向和整体主义路向。wWw.133229.Com

一、生物中心主义视角:从个体生命角度出发的生态伦理学

生物中心主义包括施韦泽‘傲畏生命的伦理学”、泰勒“生物平等主义伦理学”以及辛格“动物解放的伦理学”、雷根“动物权利论的伦理学”,它们的基本观念是把人以及人之外的其他生命个体纳人道德关怀对象的范围之内。

1923年,施韦泽提出一种以生命为中心的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冲破了传统伦理学只限于关注人与人之间行为和关系的观念束缚,力图把善赋予其他的生命。在他的哲学视域里,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有道德的人,不在于他是否是一个理性的存在物,不在于他是否具有内在的善,而在于他是否把一株植物、一个动物的生命看得与自己的同胞的生命同等重要,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没有所谓的高低贵贱之分。敬畏生命的基本原则就是:‘菩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生命原理。”这一伦理观念的显著特点就是要求我们对生命采取一种敬畏的态度,其目的是通过直觉、体验等培养、提高我们的德性。本质上,这种伦理观对以往的传统伦理观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使人们发现伦理在本质上不是有限的,而是无限的。

泰勒尊重自然的伦理思想是对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延续和发展。生命在施韦泽的观念中不仅仅指的是人类的生命,还包括自然界的其他物种,像动物、植物等。泰勒继承和发展了施韦泽的生态伦理学思想,以善为基础概念提出,任何生物均是由自己的本性决定了它们都拥有自己的善,善是对其生命事实的描述,所以,人类与其他的生命形式一样都拥有绝对平等的天赋价值和道德价值。

从理论形态上看,这类生态伦理学关心的对象仅限于生命个体,只重视生命个体的权利和价值,而对生物共同体所具有的实体属性却视而不见,而且也没有看到人对生物种群及生态系统的道德责任。但是,无论是动物权利论还是动物解放论,乃至生物平等主义都是从关爱个体生命出发,试图重建人类对自然的伦理观念。

二、生态整体主义视角:从生态整体角度出发的生态伦理学

生态整体主义以生态学思想为理论范式,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把自然界的有机体、有机体及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整体都预设为道德主体。其目的是通过道德主体范围的拓宽,对生态环境问题做出伦理解答。生态整体主义主要有三个流派: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和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伦理学。

三个流派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力图转变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建立一种生态的、整体的观念。例如,利奥波德大地伦理学的基本思想是要扩展道德共同体的边界,他说“土地伦理只是扩大了这个共同体的界限,它包括土壤、水、植物和动物,或者把它们概括起来:土地”0141193生物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被大地伦理学视为最高的善。利奥波德同时认为现代生态学已经证明人类只是生物共同体中的一员,他曾这样表述道:“……土地伦理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的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重,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重。””我们人类要学会像山一样思考,大地伦理学的建构不能缺少人类对自然的情感体验,共同体的拓展过程不光要依托生态学所提供的知识,而且也需要我们的情感。

从理论形态上看,同前类生态伦理学相比,生态整体主义认为不仅生命个体具有道德主体的地位,而且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道德主体,所以人类应把自己伦理关怀的范围从个体生命延伸到整体生态系统,应对整个生态系统负有道德义务和责任。为此,生态整体主义的哲学家们都从整体生视角出发,依托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力图对生态系统所具有的道德主体地位的合法性进行确证。他们认为,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是其他有机个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在其中无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处于相互依存、内在关联之中,生态系统本身固有的整体性、过程性、相关性使其具有不依人为判据的内在价值,所以自然本身就是一个价值主体、伦理主体。

正是基于上述两个理论视角,生态伦理学内部形成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两条基本进路。这一方面是源于生态伦理学内部自然伦理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生态伦理学作为一门应用伦理学,担负着一个责任,即为解决环境危机所表征的一系列问题提供指导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但在理论实践上,它却无现成的伦理原则可以直接运用。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就在于,从起源上说,应用伦理学不是单独发展了传统伦理学中‘原理’之后的‘应用’这一部分,而是起源于现实生活中无法‘应用’传统伦理学的原则来加以理解和解决的问题领域,换言之,是起源于现有的原则在同一问题上的相互冲突、以至相悖而使现实实际上无原则的问题领域”。所以,生态伦理学采用了多元化的方法来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是它的两条基本路向。

三、生态伦理学的基本进路:个体主义路向和整体主义路向

如何把道德身份拓展到人之外的其他自然存在物,既是个体主义路向,也是整体主义路向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一般意义上,传统伦理学只承认人的道德身份,认为人对自然并无直接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所以,道德身份范围的拓展是否具有合法性以及如何拓展的问题,是生态伦理学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作为个体主义路向主要流派的动物解放论、动物权利论和生物中心论是以人之外的生命个体作为道德的主体,从个体生命的权益、价值出发论述它们应具有何种道德地位、道德权力和责任等问题。在本质上,这些理论是建基于传统伦理学的情感范畴框架之内,用人的情感来感知动物,所以具有西方传统情感主义的理论特质。就具体而言,个体主义路向的生态伦理学是对边沁、密尔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康德的道义论思想的借鉴和运用,其实质是对传统伦理学理论及概念的延伸和移植。例如,辛格对平等的基本准则进行重新诠释和扩充,试图使平等原则运用于其它物种,论证了所有动物拥有平等权益的正当性。他提出,各种动物之间感知能力、智力水平的差异并不能成为他们能否享有平等原则的依据。这一思想直接源于边沁功利主义伦理学,边沁认为感受痛苦和享受快乐的能力是获得权益所不可或缺的条件。

整体主义路向在对个体主义路向进行批驳时,首先肯定了个体主义路向以生命本身作为判据对道德身份的拓展,是伦理思考的重要转折点。这一思想把道德关怀的对象由人推及到自然界的大多数生命存在物,从而赋予伦理学新的理论意义。但是这一思想过于强调生命个体的权益,而没有考虑非生命自然存在物和生态共同体的实在性以及整体性,使其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显得过于片面。而‘一个完整的伦理学必须给非生命的自然物体(比如河流和山川)和生态系统予以道德关注……生态伦理学应当体现‘整体性’,比如物种和生态系统以及存在于自然客体间的关系等生态‘总体’应当受到伦理上的关注”。整体主义路的这种观念的确立,完全得益于生态学思想蕴涵的整体性。现代生态学的深入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的物种是普遍联系的和相互依存的。受到现代生态学对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关系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间紧密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启发,整体主义路向的学者通过强调系统的整体『生使道德身份拓展到人类以外的其他非生命存在物。他们基于生态学的相关知识提出,这些非生命的自然存在物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系统整体的观点来看,它们本身就具有价值,这种价值是道德身份的判据。

篇(2)

关键词:生物概念;教学方法;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1-0024

通过《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可知,关于概念的学习在高中生物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高中生物中的基本概念有许多,许多生物学概念比较微观、抽象,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是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难点。假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学概念。下面通过一些笔者在生物教学中用到的具体例子与读者共同探讨对这些概念的教学方法。

一、举例说明法

在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的第一章的第一节讲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时会学到“种群”和“群落”这两个词,它们在必修二和必修三还会再次学到,可以说是高中生物中的核心概念。在开始学习生物时,教师要尽量使学生理解透彻,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态度和信心都非常重要。因此,笔者在讲解这两个概念的时候,先自己简单举例,然后耐心地找学生举例说明,再让其他学生找其中的毛病,这样能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教师举例: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鲫鱼就是一个种群,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就是群落。然后反问学生:“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属于生命系统的什么层次?”

学生开始的时候因为刚学完种群和群落这两个词就容易掉下陷阱,有的说属于种群,有的说属于群落。于是教师再提示: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可不可以有鲤鱼、草鱼、鲢鱼等多种鱼,从而使学生明确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并不是一个种群;接下来再问学生:“一个池塘中除了鱼有没有水草、藻类、小虾、细菌等其他生物?”从而使学生明白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并没有包括这个区域中的所有生物,它也不属于群落。通过先让学生掉下陷阱,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得出正确的结论来加深印象。

二、形象类比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大多数是采用形象、直觉、灵感等去探索和发现客观规律。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对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必须找出中心语,同时列举出生动形象的模型做比喻,这样才能使学生容易理解和终身难忘,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就能提高。

比如,理解“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关系,笔者就让学生把染色质想成铁丝,而铁丝螺旋化后缩短变粗的弹簧就相当于是染色体,这样就可以形象地记住染色质和染色体。再如,在讲授“DNA双螺旋结构”时,把DNA的双螺旋结构比喻成摩天大楼的螺旋状楼梯,把交替连接在外侧的脱氧核糖和磷酸比喻成楼梯扶手,内侧的碱基对比喻成台阶。当然,比喻只能借助某事物认识概念,再贴切的比喻,也不能代替概念本身。我们最终必须把对概念的认识归结到概念的本质上来。

三、图形演示法

在讲解某些概念尤其是一些不容易区分的概念时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通过一系列的图来讲解一个或几个容易混淆的词有助于学生理解透彻。比如在讲与细胞周期有关的一些概念时笔者就用了这种方法。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是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方法一:细胞周期:BB;间期:BA;分裂期:AB。

方法二:细胞周期:a+b或c+d;间期:a或c;分裂期:b或d。

四、比较记忆法

所谓比较,就是引导学生对生物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本质特点加以比较。许多复杂的生物概念只有借助于比较,才能区别一般和特殊的属性并突出其特征,明确其相似性和差异性。

任何概念虽然都是相对独立的,但其间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在教学上,如果将同一类别的概念并列起来,学生对近似的概念就不容易混淆了,例如复制、转录与翻译的概念。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信使RNA的过程。翻译:在细胞质中核糖体上进行的,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如果把互相对立的概念放在一起,形成反差,从而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例如显性性状(基因)和隐性性状(基因)、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等概念。如果把相关的概念放在一起,加以类比,则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并将类似概念加以区分和记忆。

篇(3)

关键词: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245-01

生物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是通过重要概念连接起来的,作为主线,只有形成的完整的结构体系,才能促使学生对重要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深刻。同样的,只有加强对生物学中重要概念内涵的理解,真正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才能实现重要概念在学习中的重要价值。

1生物学中重要概念的界定及重要性

1.1重要概念的界定。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概念的定义为: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了客观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

不同于一般概念,重要概念则是更高度的概括并提炼出学科的核心知识,具有统摄一般概念的性能。在初中生物中,重要概念有许多个,而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更是有50个之多,这充分说明了重要概念在教学中占据着中心位置。

1.2重要概念的重要性。

作为高中生物初级阶段的初中生物,其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帮助学生落实重要概念的思维方式,而且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者构建重要概念的完整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重要概念其实就是对学生思维方式和方法的训练和渗透,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完成学习任务。

重要概念处于生物学的核心位置,它们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并相互组合,构成了初中生物学科的结构骨架。作为生物学的基本框架,它们连接了基本的事实、原理及规律,并支撑起了新的事实、原理及规律。因此,老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些重要概念来组织教学,深入浅出,使学生尽快内化重要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2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实施方法

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学习至关重要,就其教学实施方法而言,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方可。就老师来说,一是要注重教学过程中重要概念的传递方式,要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特别是对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能力。二是要注重对学生正确概念的传授,帮助学生正确、科学的理解重要概念,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其定义。具体方法如下:

2.1帮助学生理清重要概念的本质。

掌握重要概念的首要前提便是正确理解其内涵。要理清其本质,摒除掉那些容易使学生产生误会的模糊字眼。比如对于"生物多样性"这个概念而言,它的定义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蒋志刚曾在《保护生物学》一书中,将其表述为:"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物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所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中的定义很是不同。对于这个不同的概念定义,我们就要积极的帮助学生,理清其是属于微观的还是宏观的抑或是二者兼具,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

2.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构建图的价值。

重要概念的构建图,是帮助学生清晰明了的掌握知识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具有极高的价值。重要概念构建图中每一级的知识之间都是具有紧密联系的,呈网络式的结构很好的将学科里众多零散的知识点连为一体,建立起一个体系。其基本框架不会随意动摇,随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会不断的快速发展并完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具有高价值的构建图。

2.3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重要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区别重要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比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氧气和有机物,呼吸作用则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它们的区别则是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则是生物体内的细胞通过分解糖类以获得能量。

特别是对于相似的重要概念的区别和理解,最好的办法,一是创设特定的生物实验情境或活动情境。概念学习和形成的过程其实是对事物探究的过程。老师将概念教给学生,会使学生被动学习的情绪和状况,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小事例,因为生物中的许多知识都是与生活生存息息相关的。使学生从生活探究活动中理解、总结并归纳出这个概念,引导并促进学生更好的实现自主学习。二是利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或教图,或挂件,或自制的工具,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以进一步的掌握不同的概念所呈现的不同现象,特别是其本质现象。

2.4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学习效果。

学习知识最主要的目的便是能够运用,这也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帮助学生学会评价自身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重要概念及其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运用到其他的学习情境中,达到举一反三,融汇贯通,促使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3生物学中重要概念教学的启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受到科学知识和产品的影响。科学生产为我们带来的利惠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仍会碰到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问题,如我们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我们所在的生物圈中物种灭绝的数量越来越多,转基因的植物越来越多但其带给我们的安全问题尚未明朗等等。因此,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者不仅要引导学生明白重要概念"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理解生物多样性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更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到的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提出合理的建议,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充分解释清楚我们周围所存在的事物,不管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并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重要概念的掌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获得技能,进一步提升个人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情感价值的养成,让学生更加关爱自然、关心世界,关注人类生活。

参考文献

[1]杨青青.重要概念在初中生物学中的重要价值.[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27(6),22-26.

[2]周静.围绕重要概念的初中生物教学.[J].教研,2012,26(11),54-55.

篇(4)

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

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三、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四、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五、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六、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的影响

七、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八、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发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2、人们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的保护和管理;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篇(5)

关键词:微生物概述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指导思想 教学过程 教学手段

微生物概述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使学生初次接触该课程即能产生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为了使教师和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配合默契,教学相长,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阳泉卫校三年制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第二学期开设本课程。学生特点是初中各科基础及中专基础课不太扎实,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理解力较差,但他们年轻、爱动脑、记忆力好、好奇心强、课堂纪律好,如果能在课堂上发挥直观性的特点,并尽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增,从而坚定他们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二、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和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师生互动,以问题带动学生学习,同时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向书本学,还要在实践中学习。

三、教学过程

1.贴近生活,引入新课,充分体现教学的生活性

该节课的开场立足现实,紧密结合当前实际,学生再也不觉得微生物和他们距离遥远了,也不觉得微生物神秘莫测了,这样会激起他们学好这门课的强烈欲望。教师可以这样开场:“当我们品尝各种美味的时候,你知道面包、馒头、醋、味精、酒等都是微生物赋予我们的吗?食品变质、衣物潮湿发霉、龋齿发生……这些都是微生物在发挥作用。当我们吃了一些不干净的食物或者饭前便后不洗手,容易拉肚子,你可知道这也是微生物在捣鬼吗?微生物几乎无时无处不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启发引导,得出概念,利用启发式教学,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通过一连串预先设计好的启发性问题,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概念上,使学生在获得概念的同时已经理解了概念的内涵。教师首先问:“你知道哪些生物属于微生物吗?”学生可能会举出细菌、病毒等,教师接着问:“这些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学生会毫不犹豫地说:“小!”再问:“小到什么程度呢?”答:“肉眼看不见”。问:“怎样才能看见?”答:“用显微镜放大”。由此引出微生物的概念,这种启发式教学比先给出概念再去分析概念效果要好得多,同时明确了微生物实验的重要性。

3.层层深入,推出特点,采用问答式推导出微生物的几大特点

师生将继续采用问答、互动的形式推导得出微生物的特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微生物个体微小。那么微小生物的结构相对于大型生物是简单还是复杂呢?很明显答案是结构简单。接着如繁殖迅速、容易变异、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等特点都可以一一推出,这样学生感觉到是自己解决了问题,学习兴趣会越来越高。

4.新旧衔接,精讲种类,利用举例的方法拉近学生与科学家的距离

微生物的种类是重点内容,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师的设计是精讲。在每种微生物中举一到两个例子,让学生先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如鼠疫杆菌、流感病毒等,使学生感觉到这些都和我们生活离得很近。

5.结合实际,介绍关系,用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在理解上是难点,因为大部分学生以为绝大多数微生物都对人体有害。为了使学生了解多数微生物对人体有益的这个方面,教师可以举些生活中的实例,还可以教学生怎样自制葡萄酒,鼓励学生将自己酿制的葡萄酒拿到学校与师生分享。

6.集体小结,反馈练习,采用评价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为了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教师最后进行系统性小结,归纳该节课所学的知识,然后让学生提问题,解答问题后进行反馈练习,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四、教学手段

该节课的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微生物的作用及微生物显微镜下的照片、病人相关症状的照片等,充分体现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对“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微小生物”有视觉上的印象,从而喜欢这门课。

篇(6)

从历届中考生物抽查试卷分析,考生在试卷作答中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牢固,生物概念含混不清,“望文生意”的现象普遍存在。

2.对科学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没有掌握,尤其是对照性实验中的“控制性变量”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3.文字表达能力差,词不达意,表述不准确。

根据近几年的试题特点和学生试卷上存在的问题,中学生物教师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侧重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任务、制定详实的教学计划。

在新课改下,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题型、新要求、新目标,教师应做到复习目标明确,计划科学、周密、合理,注重三位目标的层次要求,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如此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要将计划在复习前向学生说明,让学生心中有数,自觉配合教师,做好教与学同步,提高复习的效率。

2.夯实基础、加深理解、教学要系统化和网络化。

基础知识的考察是各学科的重点,教学大纲中对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体现得尤为明显。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基础,指导学生对生物学的概念、事实、原理理解透彻、到位,另一方面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文字的表达能力。在常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对已往所学的一些分散在各章节中的、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比较、归类、串联,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迁移,形成学科综合能力,适应新型的考试。

(1)引导、培养、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一些学生不会归纳、概括所学过的知识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破章节界限,列出一些标题,把各种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网络或体系。如在《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这一章中,学生对各种类型的植物结构情况常常含混不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具体整合如下:藻类、苔藓、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所含有的器官情况,可以用0、2、3、4、6表示(0: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2:有茎、叶,出现假根;3:有根、茎、叶,出现输导组织;4:具有根、茎、叶和种子;6: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这样的整合便于学生识记知识点。

(2)对知识进行归类。教师可以将教材中一些相关的、带有共性的知识划归成块,分门别类,以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如生物学中往往遵循一个基本原理,即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总是统一的。基于此,教师可以把生物学中一些器官的结构归在一起复习,如心脏的结构、肺的结构、肾的结构、脑的结构等等。这样复习,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又如在动物学中,每学完一章,教材都有总结各种动物的特征,教师就可以将这些动物的基本特征作为一个类别或专题进行复习。

(3)对知识进行比较。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不少内容可以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复习。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应激性与反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四纲生殖、发育和心脏的比较,等等,这些内容都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复习,这样能使学生弄懂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使其更好地掌握知识。

(4)对知识进行串联。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外延大小将一些有联系的知识连成一体。在复习遗传物质时,学生常弄不清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在复习时教师可以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三者间的关系:串联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基因是DNA上有遗传信息的一个片断。又如复习生态系统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生物个体形成种群―种群构成群落―群落构成生态系统这一线索,将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按照它们概念的外延大小排列进行串联复习,这样学生易懂、易记,效果会比较理想。

(5)对教材插图要重视。近几年生物试题中,看图作答题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图像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课本,所以在复习时教师应重视课本插图的复习。在现行的初中生物新课程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概括性强、生动直观,是对课本内容的高度浓缩,其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的。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图像的复习,指导学生读文对图、看图释文、文图活用、读图解题,使图文结合,提高学生对图像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3.重视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生物课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根据对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的研究,我发现:只要考实验,学生的得分就不会太高,特别是实验设计类的题目,更是学生的一大难点。实验能力是生物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它一般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设计验证某些生物现象。因此,在复习时教师要重视对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实验设计的练习,在了解实验设计方法、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相关或类似的实验设计,并注意阅读实验设计的实例,教会学生从中掌握简单实验设计的内容、方法与原则,学会科学地实验设计,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复习中,对与实验探究有关的知识教师应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复习。中学生物探究性实验重点考察学生对“实验对照”的理解,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对照组”的设置和意义,教师可以自己有针对性地进行命题。

4.注意联系实际,关注中考生物命题方向。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生物中考的方式与整体方向、方式也随之变化,所以教师在复习时要大量采集、整理、改变符合中考新形势、新题型、新要求、新目标的试题,为复习训练作准备。如综合分析2008年和2009年我国的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的出现,给我国政府和人民带来的反思,教师可分析今后的中考中会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考查,尤其是生物知识与技术的应用。

在生物复习中应用多种策略,可以使知识概念清晰化、知识系统化、机械的知识灵活化,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学习生物的更多方法,还对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 采用下定义的方式,获得概念]

以下定义的方式直接学习概念的关键特征。如等位基因的定义:在遗传学上,把位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进一步从定义中找出等位基因的关键特征: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符合这一关键特征的基因为等位基因,除此之外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这样就抓住了关键特征区分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

[ 运用概念正例和反例,掌握概念的本质]

正例传递的信息最有利于概括,便于同学们从例子中概括出共同特征。反例传递的信息最有利于辨别,有助于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反例的运用,可以排除学习中无关特征的干扰。比如“相对性状”的概念,可以通过课本上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概括出共同特征,即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这样就获得了相对性状的定义。再举几个反例,如豌豆黄色的子叶与豌豆白色的种皮,牛的鬃毛与羊的黑毛,前两者不是同一性状,后两者不是同一生物。通过这些反例的运用,大家就能真正掌握相对性状的本质特征。

[ 运用变式和比较策略,区分概念的关键特征和无关特征]

变式是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通过比较这些变化,确定无关特征和关键特征,从而从本质上掌握概念的内涵。如单倍体的概念,单倍体的本质特征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无关特征,单倍体体细胞中可以是1个染色体组,也可以是3个染色体组。如玉米的单倍体体细胞中还有1个染色体组,普通小麦的单倍体体细胞中还有3个染色体组。分析这2个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揭示出单倍体的本质特征。

[ 运用关系图构建概念之间的关系]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理清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知识网络是学习高中生物遗传知识内容的一种重要方法。尤其是在这最后的高考复习冲刺阶段,在脑海中构建一张完整、详细的“遗传知识概念地图”,能帮助大家更加清晰地记忆有关知识点,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复习事半功倍。

下面,我们安排两道典型例题,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复习记忆效果。

例1 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

(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 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 ,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 ,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 。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 和 。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2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分别是 , , 和 。

解析 此题出现的概念有相对性状、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一对性状。

(1)若抗锈病与感锈病、无芒与有芒分别受A/a、B/b这两对等基因控制,再根据题干信息可知4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AABB、AAbb、aaBB、aabb,若要使两个杂交组合产生的F1与F2均相同,则两个亲本组合只能是AABB(抗锈病无芒)×aabb(感锈病有芒)、AAbb(抗锈病有芒)×aaBB(感锈病无芒),得F1均为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须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才能使两组杂交的F2完全一致,同时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同。

(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F1为AaBb,F2植株将出现9种不同的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可见F2自交最终可得到9个F3株系,其中基因型AaBB、AABb、Aabb、aaBb中有一对基因为杂合子,自交后该对基因决定的性状会发生性状分离,依次是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答案 (1)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随机结合 相等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

(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 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

例2 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

A.抗病株×感病株

B.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

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

解析 此题概念有显性、隐形。课本中强调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在自然条件下都是纯种,所以在学习这部分概念时,应透彻分析,总结出判断方法。

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个体进行正反交,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对应的为隐性性状;相同性状的雌雄个体间杂交,子代出现不同于亲代的性状,该子代的性状为隐性,亲代性状为显性。

答案 C

[练习]

1.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 )

A.能稳定遗传 B.单倍体

C.有杂种优势 D.含四个染色体组

2.拟南芥的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基因无此功能;B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四个花粉粒分离,b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甲(AaBB)与植株乙(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在F2中获得了所需植株丙(aabb)。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联会形成的 经 染色体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终复制后的遗传物质被平均分配到四个花粉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