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2 15:17: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血压的防治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 开展社区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人群的有效手段
1.1 社区宣传 社区医生可以开展社区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办健康专栏、专题讲课培训,播放录音录像,办社区黑板报等形式,定期更换高血压病的防治教育材料。教育病人提高心理素质,保持了好的心理状态,要心胸开阔,避免紧张、急躁、焦虑状态,要劳逸结合、心情放松。
1.2社区巡视 社区医生有计划地到高血压患者家中进行巡视,掌握患者的基础血压值,给与面对面的咨询指导,使患者能够控制食盐、糖的摄入,戒除吸烟、喝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建议患者遵循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的饮食原则,并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值等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饮食、用药、运动等综合治疗方案。
2 指导健康饮食
2.1 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饮食要定时定量,切勿暴饮暴食。减轻体重血压就会下降,所以必须控制体重。
2.2 限制食盐的摄入 食盐摄入过多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每人每天食盐量以不超过6g为宜。过多食盐,可使水钠储溜,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导致血压增高;另一方面,使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增高,引起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高,使血压增高。因此,限制食盐的摄入能够降低血压。
2.3 低脂肪饮食 血液中的脂质过多特别是胆固醇过多,可引起动脉硬化,使血压升高。每人每天食用食物含胆固醇的力量应在300mg以下,尽量使用植物油,尽量使用动物油、内脏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
2.4 适量蛋白质饮食 高血压患者每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1g为宜,多吃富含蛋白质的瘦肉、鱼类、奶类和豆制品等。
转贴于 2.5 补充足量的粗纤维,维生素和水 高血压病患者应多吃蔬菜、水果,提高食物中的膳食纤维;摄入适量的钾、镁、钙等;维生素能促进脂质代谢,尤其是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加血管弹性,改善心血管动能,预防高血压的进展。每天饮一定量的温开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净化血液,有助于血压下降。
3 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正规的、长期的和有规律的服用降压药物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针对患者年龄、性别、体质以及生活习惯和血压值高低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让患者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及重要靶器官的生理、生化指标和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对心身造成的影响。
4 戒烟、限制饮酒
酒精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呈线性相关,酒精能使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输出量,间接增加肾素释放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长期饮酒导致心肌细胞损害,是心脏扩大导致心肌病;所以高血压患者要戒酒或严格限酒,每日饮用的酒精含量应少于20克。烟中的尼古丁能使心率加快而血压升高。
5 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使心率减慢,增加心脏泵血的效率,扩张血管,从而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血压。运动可以愉悦心情、增强体质,也是控制体重的重要措施;可根据年龄、身体状况以及爱好选择适宜的活动项目,如慢跑、快步走、游泳、太极拳等。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危险因素;防治策略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常发生于妊娠20w后,显著特点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若病情加剧,则会出现头痛、上腹部疼痛以及视力模糊等症状,治疗延误或治疗不合理,极易造成全身性痉挛,直至昏迷[1]。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而笔者现就与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的危险因素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广大临床医务人员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的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产妇伴高血压疾病,列为观察组,其余50例产妇无高血压疾病,列为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年龄25~38岁,平均年龄(31.5±6.7)岁;对照组产妇的年龄22~32岁,平均年龄(26.8±5.9)岁。
1.2观察指标 围绕"年龄≥30岁、BMI≥28kg/m2、高中以下学历、冬季分娩、初产、家族史"等指标,进行统计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成表格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用%具体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进行检验,当P
2 结果
由表1可知,年龄≥30岁:观察组产妇人数多于对照组(P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害性较大,于孕产妇极为不利。据相关报道显示,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生的内因主要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的多态性,但该结论是否属实,目前临产上尚存在争议。在本文中,我们也谈到了与高血压疾病产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BMI、低学历、冬季分娩、初产以及家族史[2]。
在诸多外因中,我们发现高龄产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的几率高于低龄产妇,其根本原因为高龄产妇体内脂质代谢异常,以及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症状,从而引发高血压。另外,脂质代谢异常会导致肥胖,又会反向增大血液粘稠度,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高血压[3]。初产妇较之经产妇,一方面由于子宫高度紧张,另一方面由于心理上过度兴奋及分娩疼痛,从而引起血压上升[4]。产妇学历低,对妊娠高血压病认识不足,尤其对其危害性缺乏认识,导致在日常生活中,对该类疾病未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冬季由于气候寒冷,将导致血管收缩,血压极易上升,相对孕妇而言,气温每下降10℃,其血压反而上升2.5mmHg,因而在冬季分娩,容易患上妊娠高血压病。据廖书娟等人[5]的报道显示,孕妇有高血压家族史,患上妊娠高血压病的几率较高。
防治措施:①在社会中广泛宣传高龄孕育的危害性,告诫适龄女性抓住最佳孕期,避免冬季分娩,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孕妇要提前预防;②加强身体锻炼。肥胖是妊娠高血压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坚持身体锻炼,确保脂质代谢正常运行;③提升产前检查质量可降低出现不良结局数量。高质量规律产前检查可延缓子痫诊断孕周以及延缓子痫前期诊断性,产检要重视实质性,强化产检是子痫前期发病轻重的独立影响因素,及时发现临床症状,可显著降低和延缓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对于有子痫前期高危风险因素的孕妇产前检查时更要密切关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症状体征,可适当增加产检频率,注意防范重度子痫以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生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BMI、子宫张力增大、未进行定期产检、不良情绪以及初产,但依据各项因素分别制定相关的防治措施,对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明林,冯秋月,谭茗丹.产前检查的相关因素及对策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03(22):905-906.
[2]赵春艳.首次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经产妇与初产妇妊娠结局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06(24):935-936.
[3]夏晓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08(14):738-739.
【关键词】高血压;患病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98-02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滨湖区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于2011年在全区9个乡镇街道开展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全区9个街道(镇)各抽取1个居委会(村)的35岁以上居民健康档案共计2250份开展调查。
1.2 内容和方法 分析2011版居民健康档案中个人基本信息表和健康体检表两部分,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体质指数、体育锻炼、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X2检验。
1.3 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标准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未使用降压药物,不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者;或近2周内服用降压药,血压
2 结果
2.1 高血压患病率 调查2250份健康档案中,年龄最小35岁,年龄最大87,高血压患者579例,高血压患病率为25.73%。
2.2 人口学特征分析
2.2.1 性别 调查的1112名男性中高血压患者336人,患病率30.22%;1138名女性中高血压患者243人,患病率21.35%。男女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15,P
2.2.2 年龄 每个年龄段各调查250人, 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年龄35岁-的占12%,45岁-的占18.67%,55岁-的占26.67%,65岁-的占39.33%,75岁-的占32%,65岁-组患病率增幅明显加大。
2.2.3 学历 调查显示,高血压患者学历偏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高血压患病率26.97%,初中文化程度患病率24.51%,高中文化程度患病率18.99%,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患病率仅为13.49%,不同文化程度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8.0354,P
2.3 体质指数(BMI) BMI值高于24kg/m2者772人,高血压患病率34.97%;体重指数低于24kg/m2者1478人,高血压患病率20.91%。超重肥胖者患病率明显高于身体匀称者,两者差异明显(X2= 52.5111,P
3 生活方式分析
3.3.1 饮酒 饮酒者682人,饮酒者中高血压患者269人,患病率达到39.44%;不饮酒者1568人,高血压病患者310人,患病率19.77%,两者有明显差异(X2= 96.2438,P
3.3.2 吸烟 833名吸烟者,高血压患者293人,患病率35.17%; 1417名不吸烟者,患病数286人,患病率20.18%,两者差异显著(X2= 61.685,P
3.3.3 体育锻炼 从调查来看,经常体育锻炼(每周≥3次)的人不多,仅为566人,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0.14%,偶尔锻炼者患病率为25.09%,不锻炼者(每周
4 讨论
本次调查滨湖区3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5.73%,略低于杨坚波【1】等的报道(无锡新区35岁以上居民患病率39.02%),这与我区近几年积极开展35岁病人首诊测血压、社区综合干预等取得一定防治效果有关。
调查显示,性别、年龄、学历、体质指数及生活方式是我区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高血压患病率男性大于女性,两者差异显著,这可能与男性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女性雌激素调节血管活性有关;从年龄分层来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65岁-组患病率上升幅度增加,分析与不同年龄人群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等累积效应可能有关;体质指数(BMI)与高血压患病密切相关,超重肥胖人群高于一般人群,而BMI值是可改变的影响因素,提示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应注意结合肥胖的防治措施开展高血压综合干预;另外,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是引起高血压患病率升高的因素,有研究表明,酒精是高血压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2】,而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病的发生【3】。
综上所述,高血压是多因素协同作用所致,必须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我们应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倡戒烟限酒、适当运动的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民自我防治意识;同时应继续开展高血压社区防治,早期干预高危人群,规范治疗高血压患者,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杨坚波,陈峰,林玉娣等.无锡市新区社区人群高血压流行特征及认知行为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年第6期:685-688.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089-01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简称妊高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目前产科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病在妊娠20周后,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抽搐甚至心力衰竭,严重影响孕妇或者产妇的身体健康[1],由于其引起的不良后果,对孕产妇及整个家庭造成严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也是引起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社区积极有效地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成为保证母婴安全、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现回顾分析我区妇幼保健院于2008年6月至2012年12月对所辖区的6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预测阳性孕妇的资料情况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临床诊断[2,3]: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首次发现血压≥140/90mmHg,产后12w正常,尿蛋白(-),可伴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才能确诊。子痫前期轻度:妊娠20w后血压≥140/90mmHg,蛋白尿(+)或尿蛋白≥0.3g/d,可有上腹不适或头疼等;如血压较基础值上升30/15mmHg、低于140/90mmHg时,不作诊断依据,但要严密监测。子痫前期重度:血压≥160/110mmHg,蛋白尿≥(++)或尿蛋白≥2.0g/d,血小板106mmol/L,血LDH升高,血清ALT或AST升高,头疼呈持续性或脑神经、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不适。子痫前期孕妇抽搐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1.2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08年6月~2012年12月筛查并确诊的65例符合上述诊断孕妇为观察对象。年龄20~43岁,平均(30±3.5)岁。其中,经产妇30例,初产妇35例;孕周18~37周,平均孕周为(24.3±2.7)周。临床表现:浮肿、头晕、头痛、血压升高等。
1.3方法。一般防治措施:用药、左侧卧位卧床休息、镇静、间断吸氧、饮食调节等。饮食: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适量吃些植物油。轻度的孕妇可行掌握尽量减少水分的摄入,中度时每天水摄入量不超过1200m1。重度者可按头一天尿量加上500mL水计算摄水量。轻度时每天食盐摄入量以不超过10g为宜;中度、重度者,每天食盐摄入量分别不要超过5g或3g。宜多吃芹菜,因其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烟酸、甘露醇以及粗纤维素等,有镇静降压、醒脑利尿、清热凉血等功效。还宜多吃鱼,可降低血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有效地防止全身小动脉硬化及血栓的形成。
2结果
治疗后61例患者跟踪观察高血压及头晕、头痛、肿胀症状减轻,临床症状有效改善,3例转诊住院治疗,1例失去随访。
3讨论
妊高症严重威胁母婴安全,所以早期筛查高危孕妇,早期确诊妊娠高血压疾病,给予有效的预防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关键。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和社会经济文化水平[4]。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包括硫酸镁、心痛定和巯甲丙脯酸等,硫酸镁是首选的解痉药物。如血压不高,就尽量要采取食疗的方式。血压过高,需要用药治疗时也要注意适当的运动和调理。严格掌握用药方法、剂量、给药时间、间隔、药物副作用、毒性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用药期间密切监测血压,并进行详细记录。
社区妇幼保健医院应积极重视该病的高危因素,及时发现,及时预防,做好孕期预防保健工作,积极控制疾病的发展,使孕产妇顺利度过难关。明确社区医疗工作重点在防而不在治,遇到特殊病例,耐心细致的向患者解释病情,使其充分了解病情,配合治疗,及时转诊,协助上级医院做好高危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工作。同时妊高症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有无产前保健呈正相关,病情越重,产前无孕期保健越高,故加强孕产妇的管理,要引起卫生行政部门及社区保健人员的高度重视[5]。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99
[2]罗轶楠.硫酸镁防治妊高征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⑺:4601-4602
[3]杨秀玲,贾宏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51例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8):364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某市某区A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的B社区的居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街道户口登记簿进行社区居民的登记,初步建立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社区共有居住人口982人,其中高血压病患者194例,占社区人口的19.8%。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在32~93岁,平均(51.8±4.3)岁;其中男101例,女93例。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定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个体在没有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进行至少3次不同日的血压测量,如有2次或以上血压值在以下范围: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则认为该个体是高血压病患者。
1.2 研究分组将社区居民根据高血压病患病情况分层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均为高血压病患者97例,非高血压病患者394例。两组被调查人群的性别、年龄、血压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干预组采取高血压的防治干预措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
1.3 干预措施
1.3.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有效手段。(1)宣传:社区全科医生可以开展社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在社区办专栏、广播、画廊、播放录像、板报等形式定期张贴和更换健康教育材料。(2)访视:社区全科医师每月到高血压病患者家庭及居委会进行访视,测量患者的血压,给予面对面的咨询指导,教会患者控制盐、糖等的摄入,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建议患者遵循低脂、低盐、低热量的饮食原则,并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值等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运动量。
1.3.2 服药干预 针对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不高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患者的服药干预。社区全科医生应让患者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讲解持续服药对其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叮嘱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4 观察指标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血压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高血压病患者的比较
干预组:干预前收缩压为(131.4±19.6),舒张压为(87.81±5.62);干预后收缩压为(125.30±17.90),舒张压为(80.13±5.36)。对照组:干预前收缩压为(132.1±20.4),舒张压为(86.49±5.11);干预后收缩压为(131.9±17.8),舒张压为(85.15±6.23)。干预组干预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4,P
2.2 两组的高血压防治效果比较
干预组没有一例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且原高血压病患者中有11例血压正常;对照组发生3例高血压病患者,原高血压病患者中有2例血压正常。两组血压控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
3 讨论
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成人)高血压病患病率为18.8%,全国高血压病患者约1.6亿,比1991年的高血压病患者数上升31%,并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我国高血压病有“三高”(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低)和“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及不爱用药)的三大特点,这是高血压的防治不能真正起到明显效果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的发病大多与超重、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通过社区综合干预,能够发挥基层医疗优势,通过宣传、教育、指导等方式,达到社区全科医生与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人群的互动,从而达到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高血压病患者干预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而且干预后干预组没有新发高血压病例,表明干预效果是有效的。以上研究充分表明,对高血压采取社区全科医生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张大爷最近患了高血压病,医生给他开了降压药,同时还再三叮嘱他要少吃盐,说是有助于降血压。张大爷不明白,邻居李大伯比自己“口重”,平时吃东西相当咸,他的血压怎么不高呢?盐与高血压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这是众所周知的事了。但是,为什么有人吃盐多会患高血压病或使高血压病情加重,而有的人却不然呢?
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医学专家们发现,当钠盐摄入量低的时候,人群的平均血压也低,血压随年龄增长的幅度小。而绝大多数盐摄入量高的人平均血压水平也比较高,血压亦随年龄而升高。这说明,盐与高血压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专家们还依据高血压病人对高盐摄入的血压反应,提出了盐敏感性的概念。在人群中,有一部分人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细胞膜离子转运缺陷和肾排钠障碍。因此,这部分人的血压对盐的摄入量十分敏感,如果长期进食高盐饮食,就可能引发高血压病,故称为盐敏感者。前边提到的张大爷就是一个盐敏感者。据统计,在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中,有约60%的人是盐敏感者。
盐的摄入是影响血容量和血压的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一系列调控机制来保持血压稳定。而盐敏感者因有细胞膜离子转运缺陷及肾脏的排钠障碍,吃盐后血压可明显升高。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与一般高血压患者(非盐敏感者)相比有以下特点:①当盐敏感者饮食中盐摄入量多时,其24小时动态血压(即不管白天还是夜晚),无论是收缩压、舒张压还是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显著升高。②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均表现为夜间血压不降,有时夜间血压甚至高于白天。③血压变异性增大。24小时血压波动明显,波幅增大。对运动和外界环境刺激的血压反应性增加。
尽管盐敏感性是一种遗传性缺陷,目前医学尚无法改变,但这部分人只要采取严格有效的防治措施,还是有可能防止高血压病发生的。盐敏感性高血压的主要防治办法,除了要按照年龄、病情等特点选择药物外.还有以下几项特殊的原则:①限盐。限制高盐饮食是盐敏感者防治高血压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般人群每日的食盐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盐敏感者由于血压对盐的反应高度敏感,更应该严格控制盐的摄入。②补钾补钙。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增加钾、钙的摄入,能够促进钠的排泄,产生显著的降压效应。因此,补钾补钙如同限盐一样,是防治盐敏感性高血压的一项有效措施。在新鲜蔬菜中,菠菜、苋菜、雪里蕻、油菜等食钾较多。毛豆、豌豆、土豆含钾也丰富。此外,蘑菇、紫菜、海带等也是钾的重要来源。补钙的最佳食品是牛奶及豆类制品。③控制体重。肥胖者多伴有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可诱发或加重盐敏感性高血压。因此,盐敏感者应积极控制体重。④戒烟限酒。烟酒被公认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尤其要戒烟限酒。⑤心理松弛。盐一交感神经一血压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研究发现,盐敏感者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长期处于负性精神状态(如焦虑、悲愤、惊恐、压抑等),必将诱发高血压。因此。保持心情愉快、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等,对防治盐敏感性高血压十分有益。
【关键词】胎盘早剥;临床分析;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1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2-0107-01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一种严重威胁母儿生命的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就可危及母儿生命。我们对商丘市中心医院2006年3月20日至2007年6月10日胎盘早剥17例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能及早诊断,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减轻对母儿的危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2006年3月20日至2007年6月10日我院的总分娩数为960例,其中胎盘早剥17例,发病率为1.71%。年龄21~41岁,平均28.9岁。初产妇8例,经产妇9例。发病时孕周≤28周3例,28~36w 6例,>36w 8例,自然分娩5例,剖宫取胎3例,剖宫产9例。
2 结果
2.1 诱因子痫前期重度3例,子痫2例,外伤3例,胎膜早破2例,羊水过多2例,高龄孕妇1例,脐带过短1例,宫腔感染1例,不明原因2例。
2.2 临床表现轻度胎盘早剥主要表现为不规则腹痛,无或有少量阴道流血,重度胎盘早剥以明显腹痛为主,腹痛达100%,大部分伴有阴道流血。检查时发现:I度胎盘早剥患者子宫软,而重度胎盘早剥患者子宫均硬如板样,血性羊水5例。
2.3 并发症 对轻度胎盘早剥患者,未发现失血性休克及DIC等并发症出现,对重度胎盘早剥患者则发现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产后出血12例,失血量400~1750ml,平均815 ml,失血性休克7例,DIC 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亡2例。
2.4 围产儿情况 新生儿中度窒息3例,重度窒息3例,死产3例,死胎8例。
2.5 孕产妇情况 14例失血性贫血,2例死亡,剖宫取胎5例,剖宫产9例。
2.6 诊断入院时根据临床表现和B超确诊12例,5例产后检查胎盘确诊。行B超检查12例,10例提示胎盘早剥,2例未见异常。
3 讨论
3.1 病因:胎盘早剥是产科急症之一。其发病率国内、外报道不一:国外报道其发生率约为1%,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0.46%~2.1%,我院为1.71%。
胎盘早剥的常见原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外伤、脐带过短、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妊娠合并糖尿病、母亲吸烟、酗酒、吸食可待因、慢性肾炎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胎盘早剥的最常见原因。当这种患者全身血管痉挛时,子宫底蜕膜也可发生螺旋小动脉痉挛,引起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而破裂出血,并形成血肿,从而导致胎盘早剥。本组以妊娠高血压疾病为诱因的有5例。因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一定要住院积极治疗,严密监护,适时终止妊娠。
胎膜早破诱发胎盘早剥,可能与胎膜早破后,宫腔压力下降或宫腔感染、蜕膜凝血功能障碍有关。故对胎膜早破者,应警惕诱发胎盘早剥。
外伤也是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劳动、性生活、外倒转等要注意,谨惕胎盘早剥发生。本组有3例由外伤引起。
宫腔感染引起蜕膜的凝血功能障碍,也可导致胎盘早剥。本组有1例由宫腔感染引起。
3.2 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胎盘早剥的早期诊断也有利于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而B超检查是辅助确诊的重要手段之一。轻型患者由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所以必须结合B超检查判断,并于产后仔细探查胎盘。即使B超检查阴性者也不能轻易排除,必须短时间内复查B超,动态观察B超图像的变化。重型患者临床表现典型时,诊断较容易,关键应了解病情严重程度,了解有无并发症,并与前置胎盘、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等疾病进行鉴别。本组行B超检查12例,10例提示胎盘早剥。对不明原因的胎心音改变、阴道少量流血、血性羊水、子宫张力大者,均应想到胎盘早剥的可能。
本组病例60%孕妇未到正规医院接受系统的产前检查,出现症状后又不能及时就诊,最终导致胎盘早剥发生率高且以重型患者多见,母儿死亡率也较高。因此,加强对农村基层医院接生人员的培训.开展围生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孕产妇三级保健制度,加强孕期管理,是减少胎盘早剥发生率的关键。
本组病例全部都在院外发病,未及时就诊,8例人院时已发生死胎、6例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因此,对胎盘早剥患者,除了积极防治休克及凝血功能障碍外,尽早结束分娩非常重要,分娩方式主要取决于孕妇和胎儿情况。无论经产妇或初产妇,凡轻型胎盘早剥宫口已开大,估计能迅速分娩,经人工破膜、适当应用缩宫素后产程进展正常者,在密切观察下行阴道分娩。若产程中出现胎儿窘迫或病情加重,应立即行剖宫产。重型胎盘早剥不论胎儿存活与否,如不能立即分娩者,均应迅速剖宫产,防止胎盘继续剥离,进一步加重休克,或发生严重并发症。
胎盘早剥发病急,病情凶险,难以预测,如何降低胎盘早剥的发生率、减少母婴死亡,关键在于加强产前检查,做好孕期保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加强产时监护,提高产科接生和治疗技术,尽早及时发现胎盘早剥的症状,及时妥善处理。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5
[2] 刘宝瑛,钟梅,刘国柄.胎盘早剥的病因及诊治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