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信息系统概论

企业信息系统概论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11 09:13: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信息系统概论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信息系统概论

篇(1)

[关键词]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流通领域作为经济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物流产业的发展将有可能代替商流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商品与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跨国、跨地域等物流日趋频繁,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物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过来的,现今业务内容多数仍然停留在仓储、运输和搬运上,距离高效率、低成本的现代物流服务仍然有很大差距。国内能够做到提供综合型物流服务的企业未曾达到普遍性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的功能也没有很好的发挥。

依据相关的调查,作为现今社会物流现代化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统将逐渐称为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桎梏,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也是物流需求企业选择物流供应商的主要原因。而目前我国只有不到半数的物流供给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这说明我国物流供给市场的信息化程度很低,还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信息化建设的落后使我国物流企业在经营技术上远远落在世界发达国家之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更是处在不利地位,尽管我国的物流信息软件等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展,但是仍然落后世界先进水平。一方面,资金的投入不够,技术进步缓慢,另外,在经营理念上还未能跟上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步伐,大多数物流企业不愿在发展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上投入人力、财力,即使建立了一定档次的信息管理系统,也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因此我国物资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道路还很长。

二、物流运营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1. 物流企业应该重视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应用的能力以及物流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对物流系统进行统筹策划和精细化工作。

2.它充分利用数据、信息等资源,将物流业务、支持物流决策、实现物流决策等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物流信息共享,最终提高物流企业业务的效率和决策的科学预见性。最终目的是形成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信息系统分类的集成、信息采集的在线化、系统功能的便利性、信息存储的集中性以及智能处理信息等都在逐步发展。

三、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体系原则

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围绕从生产要素到消费者之间的时空上的需求,要求能处理从制造、运输、装卸、包装、存储、加工、分类、配送等各个环节中产生的各种信息,让信息能够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快速并且准确传递到现代物流供应链上所有相关的企业、物流公司、公司等。

物流企业信息系统也是一个综合性强而且较为复杂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它涵盖了多种不同的作业方法,为了业务的发展和信息发展的同步,物流企业建设物流信息系统要遵循适度超前、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操作性强的原则。由于物流流程信息系统规模大、使用周期长,因此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也要具有预见性,同时要使系统具有较为强大的扩展能力,最终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四、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框架模式

依据信息系统的功能(数据交换、信息服务、会员服务、在线交易、智能配送)按照分步实施,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建设较为近期的项目,如数据交换功能、信息服务功能、会员服务功能、在线交易功能。再建设远期的功能项目,如,智能配送、GPS货物跟踪等。这些项目涉及到现代物流宽带网络系统、物流业务信息系统、现代物流中心内部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和商务信息系统。

1.交换功能板块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指对电子单证的翻译、转换和通信,包括网上报关、报检、许可证的申请、结算、缴税、退税、客户与商家的业务往来等与信息系统连接的用户间的信息交换。在这个模块理,所有需要传递数据的单位都要与信息系统相连,要传递的单证信息要先传递到信息系统,再由信息系统根据电子数据中的接收方转到相应单位,接受单位将收到的电子单证信息经转换以后送到内部系统来处理。

2.信息服务功能板块服务功能板块包括水、陆、空、多式联运价格体系、新闻和公告、电子政务指南、货源程序和运力、航班行其等,在这个板块建立内部管理信息服务系统,组建局域网并且通过DDN或者拨号方式与信息中心进行联网,同时在服务现场一端,配备工作站,实行计算机全程管理,及时、搜集以及下载相关信息。

3.会员服务功能板块。会员服务功能板块主要包括会员单证管理、货物状态和位置跟踪、交易跟踪、交易统计以及会员资信评估等。在这一板块里建设接口系统,介入合作伙伴的相关信息、客户信息系统以及业务管理系统,实行订单的管理,物流查询和信息反馈。

4.在线交易功能。在线交易功能作为供求双方的虚拟交易市场,供各方和查询所需要的信息,。在这个板块里简历商务信息系统,用电子数据处理、互联网络、数据交换和资金汇总技术为前提,将信息交流、商谈、订货、发货、运输等结合起来,加速业务的开展。

5.智能配送。智能配送要建设GPS货物跟踪系统。用户可以通过电话或者互联网对自己的货物等进行查询。同时要建设与结算支付相关的金融、保险、税务等运行体系,真正意义上实现一体化的网上交易。而且EDI和互联网系统的作用也不可忽视,EDI专线方式业务费用大,大部分中小企业承担起来十分困难,但是如果将EDI的应用加载在互联网上,就会较高程度的降低费用,通过互联网也可以获得EDI的服务。

运营管理信息化既是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实物流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又是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物流运营水平的关键。随着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推广,不仅会带来整个行业的升级,而且也会有利于形成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

参考文献:

[1] 沈立: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物流企业整合资源的捷径[J].邮政管理与技术,2001

[2] 吴清一主编:现代物流概论[M]. 物资出版社,2003

[3] 杨乾坤:现代物流[J].物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 2007(4)

篇(2)

2、职业经理人CCMC,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其分为四个层次:初级商业职业经理人、中级职业经理人、高级职业经理人、特级经营管理大师。CCMC职业经理人资格评价体系包括:知识评价考核体系、管理和领导能力测评体系、经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综合评价模式,被国内外专家认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3、证书类别:分高级经理CEO、高级营销经理CMO、高级人力资源经理CHRO、高级财务经理CFO、高级信息经理CIO、高级技术经理CTO、高级环境质量经理CQEO、高级项目经理CPO八类。

4、申报条件: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管理经验,有外语和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

篇(3)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该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能力要求;然后结合湖南城市学院的定位和特色,提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培养目标;最后根据实践总结了课程体系确立的原则,提出了符合我校特色的新课程体系。

关键词:课程体系;培养目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湖南城市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办历史短,各高校办学背景不同,专业教师对该专业的理解各异,使得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人才定位、培养目标成为相关专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例如,在文、理、工的性质上,究竟应该偏重哪一方面?学生走向社会后究竟应该主要扮演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的角色还是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的角色?各高校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各不相同,严重地困扰着该专业培养目标的贯彻执行。该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没有专业特色,培养出的学生难以胜任相关工作,学生就业困难,势必影响该专业的生存和发展。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据调查,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从事工作的岗位,首选“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占回答者总数的71.7%,说明社会对本专业的期望岗位是从事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工作;“数据库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分析研究及竞争情报”排在其后,这些职位是利用信息管理基本知识,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分析、处理以及提供工作,这些工作构成了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而对“信息战略规划”和“信息系统集成”的选择不高,分别为25.0% 和16.3%,这些工作岗位属于领导整个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高级职位,有的单位称为CIO并设置了这一岗位。CIO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工作经验的积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担此重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如下能力的高级人才:

(1) 针对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基于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的组织和管理解决方案的能力(系统分析员、CIO);

(2) 具有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的能力,包括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编程的能力(系统程序员);

(3) 具有信息管理的能力,包括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实施管理、信息系统评价等能力(系统管理员);

(4) 具有科学研究的能力(理论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具备上述4种能力中的一种即可。

2符合湖南城市学院特色的培养目标

(1) 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程序员或管理员

培养熟悉管理软件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全过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我校突出“城市”主题,围绕“城市”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文化等领域,培养与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级技术型人才,服务城市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建设数字城市。因此,我们开设了“城市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具体研究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工程合同与招投标管理、工程造价管理、财务管理、房地产营销与策划信息管理、小区物业管理等。

(2) 城市建设信息系统的程序员或管理员

培养能在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城市测绘、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国土资源管理、交通、农田水利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有关的应用管理软件开发、信息系统维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与我校的定位相吻合,我们拟开设“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方向,主要从事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提供地图编辑、属性数据管理、分析与辅助决策相关业务以及输出地图、打印报表、三维建模等方面的功能。可应用于城建、规划、国土管理、测绘、农业、林业、电力、电信、交通、城市管网、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旅游、水利、航空和军事等所有需要地图处理行业。

毕业生可以去城市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院协助规划师、建筑师从事CAD工作,设计、开发、管理、维护相关信息系统,对地理信息、规划信息、建设信息、各种管理信息等进行收集、分析、加工、存储与查询等工作。

3建立符合湖南城市学院特色的课程体系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原则包括:面向就业市场;与“通才教育”相适应;突出专业特色;课程设置要动态调整;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本专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但限于篇幅,本文不详述实践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如表1。

其中,城市管理模块和城市建设模块是二选一的,作为本专业的两个培养方向。可以看出,我们减少了部分传统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概论性理论课程,而增加了与工作密切相关的领域性课程。城市建设模块的具体设置如表2。

4结束语

我们根据湖南城市学院的定位和优势学科情况,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服务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型人才,针对本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整合、教学内容提炼,从而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对理工科院校,特别是有土建类专业的高校具有较大的推广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苏术锋. 本科二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与建设[J].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5).

[2] 何永刚,黄丽华,戴伟辉. CISC 2005的学科贡献[J]. 现代大学教育,2006,(5).

[3] 龙朝阳,成博. 从社会需求看专业建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07,(6).

[4] 何永刚,黄丽华.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J]. 情报杂志,2007,(8).

[5] 陈维军,李杰. 企业信息化调查及其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影响[J].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7).

篇(4)

会计信息网络经济会计信息系统

1引言

21世纪,人们进入了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实现会计信息处理网络化,全程电脑处理,使会计信息处理更方便、快捷,为会计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而且要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实现适时的远程数据传输,适应于会计的增值服务。

2网络经济的特征

2.1爆发性

网络经济是一种爆发式经济,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急剧扩大,也就是说终端和信息源之间单位时间的信息交换量巨大,信息量的巨增缩小了时间上的差距,使信息快速传播;利用网络进行的商业活动的交易额呈现爆发式特征;财富的爆发式增长。从事网络的企业和个人迅速积聚起来,从股市上批量生产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

2.2技术性

网络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技术推动。网络经济是信息革命的产物,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为产品或服务的共享提供了可能。非凡是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快速推动,技术在各个地区和经济领域的快速扩散,是高度信息化和科技进步的今天必然出现的现象。

2.3正的外部性

这种特征有时也称为边际效应递增。对新增加的这些消费者来说,它所得到的效用比在此之前的其他用户更大,从而该网站对新用户更有吸引力。这样,就进一步削弱了本来访问人数就少的网站的竞争力,导致了“强者恒强”的优势富集效应。

2.4可发挥转换成本和绑定效应

网络经济中某一商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换用替代产品是要付出代价的。其一是购买、装配新产品的代价,但更多的是知识的学习成本。因此,用户一般是不愿意更换旧产品的。然而,当政府限定使用某种标准产品或用户使用的不是社会上流行的产品的时候,就不得不将使用的原有产品替换下来。这样,对用户来说就需要付出“换制成本”。而由政府限定使用的产品或社会上已经流行的产品,就具备了“绑定用户”的特性。因此,“转换成本”和“绑定用户”特征说明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前者指顾客的付出,后者则指服务商的收益。

2.5全球化

网络经济是超行业、超地域、超国界的经济。网络使不同的信息主体之间的距离和时间都趋近于零。网络克服了信息传递上的物理距离,使不同地点之间的地理距离的远近变得无关紧要,把空间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网络又克服了信息传递上的时间约束,把远距离信息交流的时滞降到最低。这正是网络所具有的强大的信息传递能力的体现。另外,由于网络的强大信息容纳能力,可以把世界上所有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活动涵括进来,这样就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这种全球化趋向在前网络时代是不可能出现的。网络使整个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让分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使得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空前加强。网络是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全球化是网络技术推动(不是唯一推动)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而且网络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互为表现形式。网络经济形成后所带来的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你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发现你的客户、供给商、贸易伙伴以及雇员。

上述特征反映出网络经济中的“先者最优”效应。网络经济的存在是以网络交易费用的低廉为基础的。正如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一样,网络交易比市场交易节约了更多的交易费用。信息资源同物质资源具有“互补效应”摘要:市场主体进入信息网络后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和分析工作,因而使两者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信息网络化可以让市场主体及时把握最新信息,有助于改变依靠经验和猜测的事前决策方式,转为依靠学习和适应的即时决策方式,从而产生“学习效应”。

3网络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特征

网络经济条件下,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实时在线沟通成为现实,传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演变为虚拟的市场环境,会计信息的网络化特征越来越突出。

3.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新问题更加突出

信息需求者希望提供信息的平安管理来保障信息的可靠性。网络环境下,至少两种方式产生不可靠的财务信息,第一,在网上提供未经审计过的财务信息;第二,不稳定的网站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因此,需要有关各方采取办法确保网络信息披露的平安可靠。由于EDI信息交换的平安性要求具有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不可抵赖性的特征,可借助EDI传输会计信息。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EDI工作组对EDI的法律定义为摘要:EDI是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对结构化的、标准化的信息进行自动传送和自动处理的过程。

可将会计信息转换为国际公认的EDI标准报文格式,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文件传输。EDI的优势有摘要:一是信息的发送、接收和处理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的,无需人工干预。通过对数据进行电子方式的记录可以减少错误,提高总体质量,降低数据对人的依靠性,以及减少无意义的处理时间;二是EDI存储了完备的交易信息和审计记录,为管理决策提供了更好的信息,进而为商业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3.2会计信息的平安性日益重要

在互联网上传递的数字化信息,都需要进行加密。有了较强的加密技术,用户才不会担心会计数据的传输出现新问题。比如电子货币新问题,要想顺利地推进信用卡的应用,就一定要确实保证其平安性。电子货币最大的新问题就是平安新问题。电子货币和纸币一样都是没有价值的,而且多数情况下连纸币所具有的实物形式也没有,一切都是凭着计算机里的记录。那么,一旦银行计算机系统由于本身故障,或遭人恶意破坏而造成数据错误,后果将是很严重的。而且,电子货币在传输过程中,也有被篡改的危险。

平安电子交易(SET)协议是一种新型的平安交易模式,是实现在开放的网络(Internet或公众多媒体网)上使用付款卡(信用卡、借记卡和取款卡等)支付的平安事务处理协议。它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保证信用卡交易的平安性。平安电子交易使用的平安技术包括摘要:加密、数字信封、数字签名、双重数字签名、认证等。它通过加密保证了数据的平安性,通过数字签名保证交易各方的身份认证和数据的完整性,通过使用明确的交互协议和消息格式保证互操作性。

3.3用系统的观点审阅会计信息,建立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是以核心数据库为内核,以建立在数据库之上的企业管理系统为平台,以通过网络建立在企业和其供给链、客户及全方位市场需求之间的一系列系统为企业集成化的庞大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企业信息网络中的小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提供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用的辅助信息的系统。其组成要素为摘要:计算机硬软件、数据文件、会计人员和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规程,其核心部分是功能完备的会计软件。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应服从于企业、信息系统、会计三者的目标。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应是摘要:利用各种会计规则和方法,加工来自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中的数据,产生和反映会计信息(其中多数是价值信息),以辅助人们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环境的变化是必然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硬件软件技术的发展及更新换代,使用者新的会计信息要求的提出,都向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适应性的要求。

3.4会计信息的集成性、动态性、扩展性

(1)集成性。“会计中心管理平台”可以实现会计信息资源高度集成,实现企业的业务和财务的协同,把企业各部门和财务部门、社会有关部门相通。

(2)动态性。网络的实时动态性,可使管理者了解最新的财务状况,投资者及相关利益主体也可以随时上网访问企业的主页,可以获得企业的历史资料和最新的财务信息,减少决策风险。

(3)扩展性。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资源更加开放和公开,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直接从企业的生产部门、证监会、银行等企业内外有关系统采集。而企业内外有关机构和部门也可根据授权在线访问企业数据库,通过网络直接获取企业会计信息,从而使企业信息实现高度共享。

3.5会计信息需求个性化新问题

信息时代由于信息需求的富有弹性及世界普遍的买方市场的形成,信息需求个性化实际上也体现了规模顾客化过程,信息提供的杠杆功能将日益显著,无视个性化意味着失败。因此这也就产生了一个会计信息服务的个性化新问题,即针对不同需求者的独特会计信息需求进行独特的针对性提供。不能急于制订会计信息策略,而应以探究会计信息相关主体的需求和欲望为中心;不应将自己会计信息强行推销给信息需求者,而应设计满足需求者的会计提供方式,探究会计信息相关主体为满足其会计信息需求所愿支付的成本,着重考虑会计信息相关主体获得会计信息的方便性,加强和会计信息相关主体的沟通和交流。

3.6会计信息取得成本经济化、会计信息输入输出模式双向互动

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信息交易成本主要包括摘要:获得和处理市场信息的费用,搜寻有关价格分布、产品和劳动的投入,寻找潜在的买者和卖者并了解他们的行为和所处环境的费用。成本经济化表现在摘要:通过网络节约了会计信息的搜寻成本,会计信息取得费用低廉。对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了优势,真正实现了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这正体现了成本收益分析原则。会计信息取得成本经济化为会计信息供给的宽泛性提供了可行性。基于互联网的商务应用,通信速度大大提高,国际范围内的双向互动信息交流更加快捷,克服了会计信息单项流动的封闭性,加快了会计信息反馈的速度,相应提高了会计信息服务的效率。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面临许多课题和挑战,要坚持用发展和创新的观点来审阅会计信息,比如采用公司治理的理论将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的利益协调统一起来等。会计信息必将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赵家俊.网络经济的特征及其发展方略[J.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0(6)

篇(5)

关键词:供应处;第三方物流;战略转型

一、企业基本情况

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供应处担负着公司生产建设需用的物资采购供应和管理职能,二级核算单位。主要职能科室设有以钢材、运输胶带采购供应为主的材料科、公司所有设备及设备性材料采购供应为主的设备科、以各类配件采购供应为主的配件科、以木材、水泥、单体采购供应为主的支护科、以汽柴油、油采购供应为主的油脂科和以二类、三类机械电器产品、办公用品采购供应为主的二三类科。以材料使用方向、消耗控制、废旧物资回收处理等管理职能为主的管理科。处下属设有占地194亩的总仓库,库内有铁路专用线和各类大型装卸机械及设施。煤矿生产火工品供应实现了配送,直达到矿。

二、供应处向第三方物流发展转变的重要性

1.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物流业正向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使货物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主流动。企业为了追求更大利润,根据比较成本优势的经济原则,将许多货物的原料生产、半成品生产、零部件加工、成品组装、标志、包装和发运销售,分别安排在国内外许多不同的地方进行,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过程交叉结合,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仓储和物资采购建立自己的物流仓库,则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供应处应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和意义。

2.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必由之路,也是传统仓储采购企业的必由之路。物流系统必须有良好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使客户可以从公司的信息平台上获得货物到达的时间,货物存储的准确位置,可使货物在几乎不停留的情况下快速流动,直达目的地。良好的信息系统能提供极好的物流服务。

3.物流仓库多功能是物流业发展的方向。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它不仅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供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的需求提供其他服务。现货供应链管理,即通过从供应者到消费者供应链的运作,使物流达到最优化。作为一种战略概念,供应链也是一种产品,而且是可增值的产品,其目的不仅是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提供超过客户期望的增值服务。

三、供应处向第三方物流转型的必要性

现代物流是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追求的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与服务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随着社会大生产的扩大和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应运而生。

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第三方物流公司多功能集约化满足了客户对需求。供应处只有向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战略转变,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物流的需求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但是,作为煤炭传统仓储采购单位来说,供应处究竟怎样向第三方物流公司战略转变?转变方向及效果怎样?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供应处战略转变实践进行探讨。

四、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和优势

(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第三方物流定义: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成为合同制物流。我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于第三方物流的表述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二)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优势分析

与传统仓储业相比,第三方物流服务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集中主业

2.节省费用,减少资本节约

3.推动全球化

4.运用新技术

5.加快市场响应

6.更好的信息处理和挖掘能力

以上种种原因,极大地推动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第三方物流成为21世纪国际物流发展的主流。

五、供应处向第三方物流发展思路

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应当意识到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迅猛发展,物流己成为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供劳动生产率以外的重要利润源泉。产业竞争焦点正在逐步转向对流通领域的争夺,物流产业的发展日益成为企业强劲的增长点。

(一)确定物流服务导向思路

供应处把自己的业务从原来的仓储采购业务为主,转变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实体-物流仓库。上级大屯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层必须认清推进物流服务导向战略,向第三方物流公司过渡。使运输和仓储采购前后一体化的,即提供物流系统化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找准发展物流的切入点

1.供应处物流仓库建立应根据

(1)满足并适应客户的管理体制;(2)与第三方协调的运作系统;(3)全方位服务功能;(4)广泛的信息平台系统;(5)合作伙伴之间协调。

2.根据以上几点,在发展物流方面要进行“三个转变”,即:由传统的仓储采购企业向物流经营人转变;由国内企业向国际性企业转变;由单一的服务向多方位、全方位的物流服务转变。是由于客户对服务的高层次需求。满足客户这种需求,是供应处发展所必然面临的一个台阶.

(1)以客户满意为中心,提供个性化服务。

(2)以“双赢”为策略,建立合作伙伴。

(3)以“零库存”为目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4)建立供应链管理概念。

3.供应处发展物流的突破口

(1)以物流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加快供应处信息化进程。

(2)优化供应处组织结构。

(3)在经营形式上,供应处应根据物流的运作规则调整自己。

(4)提高服务意识,同服务对象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5)加快供应处企业文化建设,实现观念转变和理念创新。(供应处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步骤和效果(三)具体实施步骤

实施步骤如下:

在确定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战略之下,供应处逐步开展基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功能,并在信息系统、人员配置、供应处内部外部资源上进行整合,并在管理方面及流程进行改进,以适应现代企业的第三方物流的需求。

(四)实施的效果

供应处对资源的整合能力增强。供应处在向第三方物流公司转变后,供应处应在原来业务的基础上推出下列物流服务内容:物流服务:提供有关物流服务信息,通过其良好的网络、完善的物流管理服务和最新的信息技术,将客户的货物通过各种合适的运输方式及时快捷运往目的地。电子商务:提供富有创新性的各种仓储运输解决方案,包括互联网应用程序、以及基于互联网的货运追踪和供应链管理工具。物流管理:为制造商和经销商提供全球供应链管理服务,并提供物流管理解决方案。最后,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利用物流联盟,提高了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2]吴清一.物流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3]李新华.企业物流管理[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篇(6)

关键词:工商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定位

1引言

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体系跨度大,涉及管理学、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原理及技术、信息技术、系统工程等相关课程知识,而学生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技术知识难以理解、接受课程的学习内容;由于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造成学生认为知识零散、学习难度大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单一使学生感觉课程内容枯燥无味,影响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课程的定位

到2006年底10月底,我国中小企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信息化测评中心对全国26022家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但是核心业务应用低于10%,已经应用ERP的企业仅为4.8%。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不仅需要懂技术的IT人员,而且需要管理人员的配合与参与。

具体来说,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企业业务及管理人员将在系统调研与业务模型设计、系统实施等过程中与开发人员进行密切的沟通与交流。在系统调研过程中,企业的业务骨干及管理人员应该明确、准确地向调研人员描述企业对于信息系统的需求。在业务模型设计中,企业人员应能够准确地描述当前的业务流程细节;能够阅读并准确理解业务流程的相关图表。在系统实施过程中,能够部分地参与软件的功能测试,从业务的角度对软件提出意见;具备全局意识,能够理解并配合企业进行的变革。

此外,企业的信息化是一个长久的进程,任何信息系统都不可能完全地解决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所有现实问题及潜在问题。

根据企业业务及管理人员在系统建设与运作中的使命,我们认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后应该具备三种能力:一是在系统开发中配合系统分析人员确定系统需求;二是理解并配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及实施中对企业的变革;三是具备信息意识,主动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效率,更好地利用信息服务经济管理工作。

因此,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不是培养能够进行信息系统开发的人才,而是培养能够配合信息系统开发人才开发工作的经济管理人才。

3课程内容体系

上述三种能力是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的能力,也是设计教学内容的基础。

第一种能力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能够准确地向分析人员表述管理人员对新系统的需求,二是对分析人员提交的分析资料(含各种流程图、模型等)进行审查,以判断分析人员提交的逻辑模型是否符合需求。这就要求学生除了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这个在相关课程中应该重点培养,还必须掌握系统分析的内容,特别是系统分析所使用的各种表达工具——如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等。

第二种能力也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要配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企业业务及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远远超过了其他阶段,如果企业人员不能主动配合,则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将会付出更大的成本甚至失败,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延期或失败必须会使这此企业人员的利益受损;这就要求学生应该明确系统实施的意义、步骤与方法,特别是系统切换的方法;二是明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将伴随着组织结构、人员岗位、业务流程等利益格局的调整,管理人员应该顺应这个调整,尽早找准自己的定位。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系统的观点,理解BPR以及信息系统的项目管理等内容。

第三种能力很难象前两种能力一样通过一个具体的内容来培养,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不安于现状,有创新精神。学生在大一时已经学习过基本的信息技术如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与因特网的使用,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可以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对这此内容进行深化重组;增加部分信息技术内容如网络、数据处理等。根据以上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部分:

(1)信息化、信息系统与管理。这一部分包括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与组织的关系。应该首先让学生树立一个观念:信息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来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企业制定决策、进行管理控制时不可忽略的重要工具和支撑。其次是站在组织的角度看待信息系统与组织的关系,这个角度与学生是一致的,这也是培养学生树立信息意识的一种方法。

(2)管理信息系统概论。这一部分包括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管理信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形态。重点是管理信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从订货点法到ERP的历程,它很好地展示了信息技术是如何为管理服务的。

(3)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4)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开发方法。这一部分的重点是系统规划,培养的目标是树立学生的全局意识,理解为什么信息化是“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5)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这一部分的重点是系统调查的内容与方法,系统逻辑模型的表达方法,学生应该看懂系统的逻辑模型,这是用户与开发人员沟通的桥梁,是这门课程要重点培养的能力。

(6)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与系统实施。这一部分的重点是系统的切换与试运行,通过学生学生应该清楚系统切换的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况,明白不同切换方法的特点及工作量。以便在企业中能够理解系统切换阶段的工作压力。

(7)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管理。

(8)管理信息系统的生态环境。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在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CRM、SCM、PDM、DRP、EC等各种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是如何协调工作的。

(9)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4结语

由于各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各不相同,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要求也不完全相同,各校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该课程的定位、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并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虽然这门课程对于工商管理类学生来说比较难,但只要我们要上课前多思考,让培养的目标更具体,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在讲授方法上多钻研,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些。

参考文献

[1]滕佳东.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10).

[2]徐生菊.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02).

[3]朱恒民,翟丹妮,洪小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探索[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3).

[4]傅杰勇.经济类院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8,(12).

[5]孙金凤,王文铭,丁浩.高校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21).

[6]陈忆金,王克强,黄建基.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概念图框架及内容设计[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4).

[7]郭伟光,李道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3).

[8]张戈,王洪海,王华杰.基于项目驱动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S1).

篇(7)

改革开放后,随着教育制度恢复,目前大学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巳经比较高,使我国教育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满足了人才需求。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一个新的台阶,其质量决定了我国在国际竞争力的高低。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研究生从规模上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教育结构和质量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满足现代化强国的教育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从2009年开始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全日制攻读专业学位,以往研究生以学术型为主向学术和专业并重方向转变,我国正在进行研究生教育结构的调整。

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培养,特别是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应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面向工程实践管理人才,因此其应具备必要的工程素养,才能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本文从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中,对管科研究生工程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原因加以分析,并对应对策略提出一些思考建议。

二、管理类研究生工程素养教育必要性

工程素养是指人们在考虑工程问题、从事某项具体工程工作时所表现出的内在品质和作风,现代工程领域对工作人员的工程素养要求分为两类情况:一是对工程专业毕业的工程师的工程素质要求;二是对工程技术领域从事会计、管理、后勤服务等非工程师的工程素养要求P1。

所有的工程项目中,都包括工程技术和管理两方面,而且管理是工程技术实施好坏的关键所在,管理要与工程技术融合才能对其有效管理。不同的工程技术其特点不一样,管理方法也不尽相同。然而研究生毕业后面对各种工程管理问题,如本人所教物流专业学生,将要面临物流系统构建管理,运营运作管理,其中不但有物流设施设备相关构建和管理,还包括信息系统构建和管理。从大的方面来讲,管理的对象是人、财、物,各种不同环境下,管理方法不同,但很多地方又有相同之处,管理者要具备必要的工程素养才能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不断地完善相应的管理最佳实践。因此有必要对管理类研究生进行有意识的工程素质教育,而这种素质教育应该蕴含在对管理类研究生开设的相关领域专业工程课程中。

三、管理类研究生工程素养培养内容

工程素养一般认为是工程技术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对21世纪新的工程人才提出了11条评估标准12:(1)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2)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3)根据需要去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4)有多种训练的综合能力;(5)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6)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了解;(7)有效地表达与交流能力;(8)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9)终生学习的能力;(10)具有有关当今时代问题的知识(11)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非工程类专业一般认为对工程专业知识要求要浅显一些,文111结合制造业领域非工程类专业所需的工程素养有(1)全局意识。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来考虑产品开发与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同时又要兼顾产品开发与项目管理与宏观及微观环境的协调。(2)成本意识。企业员工必须从成本的角度去思考与管理。(3)质量意识。企业员工的质量观念和质量意识影响着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质量意识是工程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应树立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质量强国”观念。(4)创新意识。制造业领域的创新素养应包含设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5)团队合作意识。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凝聚力,也可以提升个人能力,赢得发展的空间。

对管理类研究生来讲,工程素养主要进行如下能力培养:(1)工程生命周期管控能力:包括对产品、服务、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认识和项目计划,质量成本控制技术方法掌握和运用。(2)学习能力:对工程专业领域知识快速掌握理解能力,以及与之结合管理创新能力。(3)沟通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和团队沟通合作能力。(4)实践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动手能力。还包括文档撰写,演讲稿制作等能力。

四、管理类研究生工程素养培养实践

笔者根据工程素养的要求,结合学校研究生重点课程建设,对讲授的物流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课程进行改造,融人工程素养的教学内容,主要措施包括:

1.课程知识现代化:该课程由现代物流概论,信息系统开发和物流信息技术三部分组成。课程建设对现代物流概论和物流信息技术部分进行了扩充和完善。在现代物流概论中,扩充了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整合,企业竞争战略和战略实施与供应链战略间的关系,企业信息系统的组成等内容。对物流信息技术,增加了物流信息标准GS1和物联网等新内容。对信息系统开发部分,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将原来的经典开发方法改为现代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并增加诸如极限编程等新的开发方法,使课程知识跟得上当今步伐。

2.理论与案例结合:课程中的信息系统开发是该课程的主体部分,也是偏工程的教学内容,课程采用理论讲解加案例分析,使学生先学习软件开发相关理论知识,如软件生命周期、开发过程、质量保证、团队管理等理论知识,然后通过案例讲解一个完整的软件开发过程,使学生能够对软件工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加深学生对工程生命周期管控的理解。

3.分组:将学生进行分组,课堂上对一些知识点以分组方式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设置一些课堂实验,以分组方式完成,培养学生沟通和合作能力。

4.作业:安排2~3次作业,作业以分组方式完成。作业内容围绕新的信息技术调研(如物联网、云计算、S0A等)、信息系统调研(如电子商务系统)、信息系统开发等内容展开,学生提交的作业包括报告、演讲稿和软件,并对成果进行演讲。使学生尝试以团队方式完成一项任务,培养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这些正是基本的工程素养。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工程素养,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我们应该看到,工程素养不能靠一两门课程就能培养出来,需要多门工程类课程,并辅以工程实践,学生自身努力学习和探索,才能培育出来,这是一个长周期过程。然而我国当前的研究生教育,特别在管科研究生的工程素养培养上还存在诸多问题。

五、管理类研究生工程素养教育中的问题

在我国,管理类学生在工程方面缺乏有效的培养,学生对工程技术普遍感到陌生和畏惧,因此在工程素养的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1.重视程度不高。针对管科类学生开设的工程类课程比较少,而且开设课程一般为非核心课程。即使为核心课程,也不受学生欢迎,因为学生长期缺乏工程方面培养,对工程类课程要么不感兴趣,要么觉得比较难掌握。从而使学生缺乏解决问题这一基本工程素养。

2.缺乏必要的师资。目前高校教师以研究型为主,与产业呈现脱节状态,管理类尤其严重。教师不少一直在研究机构学习,取得博士学位,又在学校从事研究工作,没有实际工程经验,从事的研究工作与实际工程缺乏紧密结合,与企业缺乏实质合作关系,本身工程素养缺乏。

3.考核机制偏离。目前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专业学位占比逐年增加占到近80%。对专业学位学生培养还有诸多问题,表现为培养目标偏移,课程设置趋同,师资欠缺和评价标准有待调整pi。究其根本,学校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对教师考核以学术研究为主,学术研究型教师主导的学校,对学生考核只能以发表文章形式考核学生,作为毕业标准。因此学生对于课程学习,多以应付过关为主,主要精力用于,以满足毕业要求。在这种机制下,同时任课老师也不能过分强调工程素养教育,只能降低对学生这方面要求。

六、管理类研究生工程素养教育思考

现行高校以学术为导向的机制下,工程素养培养在工程技术方面研究生培养都难以突出,对于管理科学类就更加困难,只有随着研究生学位制度改革而推进。研究生学位制度改革首要的是对高校现行体制改革,只有在教师考核学术和专业并重的情况下,使产学研真正能够结合,才能真正使对学生的考核学术和专业并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化、多样化,进而推动学生考核机制变革,推动学生工程素养的培育。

同时应该看到我国产业目前来讲技术水准总体水平不高,产业结构有待调整,无论在工程技术上还是在管理水平上在世界同行产业还比较落后,很多情况下不足以支持研究生专业教育。但也应看到,我国产业面临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着内在的动力,也为研究生工程素养培养提高了必要的环境。加上国家政策扶持,相信在未来十年将有巨大转变。

七、总结

本文从管科类研究生工程素养培养的必要性人手,研究了管科类学生工程素养教育的内涵,进而进行教学实践的探索。分析其推进的难点并给出了其中根本原因所在。总之,推进管科类研究生工程素养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对现行高校教育体制进行根本变革,使产业月教学科研能够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才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研究生工程素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