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优势
时间:2023-11-10 10:17: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优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研究;技术分析
0引言
电子信息工程作为一种新型技术产物,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模式革新有极大地促进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使用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支撑。大到航天载人研究,小到家居民生,随处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的身影,比如,在现今流行的“智能家居模式”就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来满足人们对生活智能化的向往。可以说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中,能够将电子信息工程的优势发挥至最大。因此,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电子信息工程的优势
电子信息工程作为21世纪的“宠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自其出现就具有带动其它行业发展的特性,尤其是其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融合后,使得电子信息工程具有良好的发展载体,现今已逐渐成为社会的一种新型经济来源,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技术支撑之一。从整体来看,电子信息工程相比于传统的电子信息技术来说具有便捷性、辐射区域大、精确性等优势。
1.1便捷性
电子信息工程信息是借助系统命令和硬件设施进行信息的整理与收集,所以,利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实现对目标信息收集与整理的高效性,相比于传统的信息处理(主要借助于人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可以一次性处理大量的目标信息且效率更加高效,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水平的提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呈现出更加便捷、高效的发展趋势。
1.2辐射区域大
辐射区域大也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显著的特点之一,现今随着人们对各类信息收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各行各业都在利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支持来进行产业模式的革新,其必将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信息处理形式。
1.3精确性
相比传统信息处理手段,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具有的明显优势是其具有精确的信息处理方式。电子信息工程在处理信息时,是借助系统内已有的检查处理命令来实现信息处理的精确化,与传统人工监控手段相比,电子信息工程可以很大程度上简化监控环节,避免人工监控环节处理信息的繁琐,而且相比人工监控来说,电子信息工程处理完成后的信息结果产生错误的概率要低得多,一旦出现错误则可以利用系统设定及时进行纠正。
2计算机网络技术特征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21世纪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其功能特点表现在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以及用户间信息的交换。尤其是依托于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在全网内的处理资源、存储资源以及输出资源等方面的共享,达到用户分享资源的目的。此外,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软件资源共享可以提供给使用者远程访问网络数据的平台,进而享受网络信息传输服务,用户间的信息交换使得使用者可以使用更为强大的通讯手段,例如微信、QQ、微博、电子邮件等各类电子通信行为的实现与信息交流都是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的。
3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网络技术分析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中可以实现多种信息的传递,达到信息全网共享的目的。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对目标信息的快速收集、整理、分析,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工程的安全性,所以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电子信息工程可以有效提升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
3.1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信息传递
现今各行各业都注重对各类信息的收集,而电子信息工程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全网信息共享的特点,可以显著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中信息的传递效率,而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信息的传递也能够提升信息传输的安全性。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融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进行信息的传递必将更加高效、便捷。
3.2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安全问题
电子信息工程自出现以来就备受人们关注,但随着电子信息工程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信息传递、存储安全性较低的问题逐渐暴露,信息泄露引起的问题频发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还有可能造成民众财产安全损失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电子信息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将各类形式信息威胁隔离于整个电子信息工程之外,把信息泄露潜在威胁降至最低,例如多数用户可以通过使用防火墙技术来形成信息保护屏障,在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进行信息安全维护,并在专用网络与公共网络间建立防护网,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硬件与软件设置安全网络管口,确保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图1为内网与外网之间的安全防护图。图1内网与外网之间的安全防护
3.3电子信息工程中的技术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为广域网(widearernetwork,WAN)技术,广域网技术具有广泛的服务范围,该技术能够将不同城市与企业网络间的通信网络进行连接。随着广域网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多,其对宽带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域网的通信传输系统是基于光缆构建的,光纤介质高宽带的使用可以降低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干扰问题,进而确保信息传输的高质量、远距离,所以广域网中的主要线路应以光缆为主要组成部分。此外,卫星通信的使用能够满足边远山区和未敷设光缆的地区的通信需求,并且可以在自然灾害中为地区提供应急通信手段。
3.4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信息资源共享的水平,技术人员可以借助相关协议的编订,确保信息数据在整个系统内的各电子设备进行有效传输。其中,协议的内容主要包括网络接口层、应用层与网络层,利用系统对信息数据的汇聚构建相应的分层体系,进而保证系统内传输控制协议不受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电子信息工程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电子信息工程中应用模拟摄像机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生活条件,该模拟摄像机设备具有100个以上可变电阻,通过对可变电阻的调节来实现对整个摄像机的优化调节。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摄像机在具有高清晰度的同时变得更加小巧,此外价格也更加亲民。因此,研究人员应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认知水平,在对电子信息工程研究时注重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增加电子信息工程对民众生活影响力。
2007年,东莞市制定了包括《东莞市促进产学研合作实施办法》在内的第一批科技东莞工程配套政策共12个实施办法和操作规程,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2008年又出台了《东莞市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等第二批科技东莞工程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支持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政策支持体系。同时,以市财政为引导,以企业投资为主体,以风险投资、融资担保等为辅助,调动社会资金,努力完善产学研合作的投入机制,除市财政每年10亿元科技东莞工程专项资金外,各镇街也加大了对产学研合作的投入,一般设立1000万元~3000万元的科技发展资金;2008年9月本土第一家创司――东莞市科技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挂牌成立。在政府引导下,一大批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投入巨资,联合高校院所进行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攻关,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创新对接方式,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
一是开辟产学研科技合作专线。2008年,东莞市科技局组织了近百家企业到浙江、南昌、西安、上海等高校进行产学研考察,达成合作意向119项。到目前为止,全市累计已有70多批、1000多位企业家参与了这项活动,分别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100多所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达成合作项目800多项,其中40%以上项目已实现产业化。二是举办产学研科技专题展会。以科技专题展会的形式,围绕重点领域,把各高校院所请进来进行“上门对接”。2008年10月又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期间有高校院所科技项目推介与合作洽谈会和产学研签约仪式等产学研活动,10家高校进行了项目,22家高校参与了项目洽谈,40个重点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
组建科技平台,加快集聚优质科技资源
针对东莞人才源、项目源、技术源不足等问题,东莞市全面加强与国内著名高校院所的深层次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平台作用开始显现。
目前,东莞市已批准组建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10家,按照边筹建边开展业务的方式进行建设,进展较快,已建成开业6家,分别是:(1)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2)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3)东莞市清洁生产中心;(4)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5)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6)东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
松山湖产品质量检测基地、莞港生产力促进基地、中瑞精密制造技术中心,正在积极筹建当中。
中山大学东莞研究院建设方案已上报市政府。
中国科学院东莞IGCC试验与示范基地建设方案、电子五所(赛宝实验室)东莞分部、华南新药创制中心(东莞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方案正在论证和申报中。
为推动创新平台能尽快融入东莞经济、社会和文化中,联合松山湖组织创新平台与各镇(街)开展了广泛的对接和调研活动,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到目前,组织专场对接二十余次,组团回访大学本部十余次,参与企业近400家,各平台累计调研企业2000家,为1000余家企业提供了研发和检测服务:创新平台与企业合作组建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0余家、联合实验室两家,组建镇(街)创新服务中心6家,组建技术联盟1个,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向六个镇街派驻科技助理,向企业派驻技术调研人员,受到镇街和企业的欢迎,效果良好;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成为东莞市三家产学研试点中的两家试点企业技术依托单位,目前试点工作顺利进行,成效明显。
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及省内多家企业,组建了广东省RFID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广东省RFID产业提供共性技术支持,实施的广东省RFID产业共性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已通过立项评审;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牵头组建了广东省数字化制造装备产学研战略联盟,实施广东省数字化制造装备产业共性技术重大专项。以上两大专项获得省科技经费支持3000万元。东莞五星太阳能技术研究院申报的“太阳电池与光伏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和东莞勤上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院申报的LED半导体照明技术产业化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以及东莞市柏百顺阻燃技术研究院申报的产业共性技术项目获得省科技经费支持2000余万元。
各合作高校院所高度重视,派出了精英团队、专家教授担任平台领导,各平台充分发挥高校院所优势,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已超过200人,其中有不少是博士教授和行业专家。
同时,为更好地整合资源,努力做到共享、互补,形成强强联合,东莞市将各创新平台有机地汇合在一起,组建了东莞产业支援联盟,努力加强与业界联系沟通,争取充分发挥创新平台的技术依托和创新作用。
东莞市还积极引导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从项目层面向战略合作发展,鼓励联合建立以企业投资为主体的研发机构,已批准组建的行业创新平台有东莞五星太阳能技术研究院、东莞勤上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院、东莞市柏百顺阻燃技术研究院。
此外,东莞银禧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正在公示。正在积极组建永强专用汽车研究院、东莞领亚光电信息传输研究院、志成冠军光伏发电产业技术研究院、科威心血管疾病医疗器械研究院、广东力优环境技术研究院、万科建筑技术研究中心、洛贝电子养生电器技术研究院、泽龙漆包线技术研究院等。
加强项目策划和管理,争取承接上级科技资源
1 省部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项目进展顺利
2006、2007年东莞市承接省部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项目40项,经费2670万元。为保证项目进展顺利,东莞市加强管理、跟踪服务、检查落实,目前,大部分项目进展顺利,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推动了一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有两个项目通过省部产学研办的验收。
2 加强项目组织策划,争取承接上级科技资源
根据东莞支柱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创新平台的作用,加强项目组织策划工作,争取承接上级科技资源。2008年,东莞市承接省部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项目30项,经费4670万元。其中,广东省RFID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广东省数字化制造装备产学研战略联盟实施的广东省RFID产业核心技术产品及示范应用和数字化制造装备产业共性技术两大专项获得省科技
经费支持3000万元。同时,广东省RFID产业产学研战略联盟在虎门港建立了应用示范基地,全面推广RFID应用技术。
3 认真做好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
东莞市认真做好企业的需求调研摸底工作,加强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对接,接受了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20名,并及时召开科技特派员和企业座谈会,确保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落到实处,努力促进企业和科技特派员的结合,为科技特派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4 组建了信息传输线缆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
随着电子信息和汽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地位的确立,作为重要配套产业的信息传输线缆被誉为这些行业的“血管”和“神经”,在电线电缆行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产值约占电线电缆行业生产总值的15%。全行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形成了以珠三角、长三角及渤海湾地区的信息传输线缆产业集群区,其中以珠三角地区实力最为雄厚。2006年广东省信息传输线缆的销售额约占全国信息线缆行业总体销售额的50.22%,2007年信息传输线缆行业排名前十二名的企业,珠三角的企业占据了80%。虽然信息传输线缆行业处于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但同时也面临竞争白热化、同质化的挑战。由于国家基础设施重点建设,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产品环保化、节能化的要求等,必将对信息传输线缆的品种和水平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从近几年国内线缆市场发展趋势看,生产厂家数量规模急剧扩大,市场集中度低;低端产品重复投资,盲目跟风,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持续走低,造成行业间恶性竞争;而高端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进口;铜、铝等原材料价格的暴涨,导致原材料成本的急剧上升;另外,由于我国线缆行业技术标准专利化的缺失,统一的认证体系的不确定性。给了跨国公司利用其技术优势设立技术贸易壁垒垄断整个市场的机会,导致国内制造企业陷入套用并受制于美国UL标准等的国际标准的尴尬境遇。目前,我国仅有30%的线缆品种达到国际市场能接受和可参与竞争的水平,还有70%的线缆品种急需提高产品水平和档次。从国际形势来看,全球电线电缆市场已形成了耐克森、比瑞利和住友电工等实力超强、并能长时间保持优势地位的品牌,而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具有突出优势的企业及品牌。随着国际大型企业介入中国市场,更加突出了我国线缆产品结构性的不合理性,线缆企业的竞争面临着空前复杂的局面,因此,线缆行业的产品升级换代和拥有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成为十分迫切的需要。
为促进线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在省部产学研办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东莞市整合资源,组织由市质计所牵头,联合15家知名的高校、研究所以及线缆行业的龙头企业组建了信息传输线缆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通过联盟内的企事业单位、检测平台、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专家等的资源共享与整合,导入有机结合的政府管理机制与市场机制。以项目带动研发、研发促进应用、应用推动产业,从而使联盟成为国内最完整的信息传输线缆产业链及产业配套基地(原材料、产品研发、检测单位等),并努力促进全国信息传输线缆市场的健康运作,形成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核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信息传输线缆品牌。
5 承办了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全国部分高校座谈会
2008年。协助省部产学研办在东莞召开了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全国部分高校座谈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40所全国重点建设高校和部分省属高校的科技处处长,广东省教育厅、省部产学研办全体同志,广东省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等领导共近100人参加了座谈会,大会的成功召开对东莞市产学研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加强了与部分高校沟通联系。加强宣传培训,逐步形成支持产学研合作的社会氛围
2008年,东莞市组织了18家企业参加了省部产学研结合成果展览,共展出30多块展板。2008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期问,以展板形式展示了40多家典型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合作成果,还在多家报刊上对东莞市产学研结合工作比较突出的10多家企业作了典型报道。同时,东莞市认真做好科技工作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培训工作,帮助各镇街、各科技企业了解好、掌握好、利用好配套政策内容,全年培训人数近2000人,通过培训。各镇(街)科技工作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的科技业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为更好地落实各项产学研政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广开渠道,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产学研结合工作已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东莞市将继续以建设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市为契机,以实施产学研战略联盟、示范基地、重大项目、企业科技特派员计划、产学研结合综合示范企业为切入点,以更加解放的思想,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以更加灵活的体制机制,集聚省内外乃至海内外创新资源,为产学研合作开辟多种渠道,培育创新主体、激发创新动力、推动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东莞。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探索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新模式和新做法,建立政府、高校院所、科技平台、中介机构、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形成稳定、有效的产学研结合机制,切实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真正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推动产学研合作纵深发展
要突破原来高校院所与企业的点对点项目合作模式,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全方位合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包括技术战略规划、技术攻关、人才培养、企业管理等;要针对东莞的产业特色,加快将高校技术力量和科技成果有效引入到产业中来,加快普及和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以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示范基地和产学研结合综合示范企业为突破口,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加强机制探索,促进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壮大
充分发挥科技平台的中介和桥梁作用,为企业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培养高级人才:推进科技平台运作市场化,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推动东莞产业支援联盟的运作、发展,形成开放、共享、流动、竞争、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平台政策,优化环境,加强与机关、园区相关部门协调,促进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壮大。
积极承接上级科技资源,加强项目管理
进一步加强与省部产学研办的沟通。强化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力度,帮助企业争取承接省部产学研结合重大科技项目、重点项目、引导项目和示范基地等项目,吸引全国范围内的优质科技资源集聚东莞;同时,要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实现项目目标。要落实好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计划,确实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建立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培育产学研结合综合示范企业
帮助科技型龙头企业争取“863”项目、火炬计划项目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参与行业创新平台建设,研发行业关键性技术,实现重点突破,以点带面,形成产学研合作示范带动效应,培育10~20家产学研结合综合示范企业,推动全市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