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旅游规划概念

旅游规划概念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09 16:30: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旅游规划概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旅游规划概念

篇(1)

摘 要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个消息对海南概念股价格波动有何影响,本文将利用事件研究方法针对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对海南概念股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 事件研究方法 预期报酬率 累计的平均异常报酬率

一、样本选取

为了研究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对海南概念股的影响,选取其中的正和股份、海虹控股、海南高速、罗顿发展、罗牛山等20张股票,这20张股票主营业务涉及各大行业,包括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地产业、商业零售业、旅游服务业等多个行业。

二、样本事件窗和估计窗

国务院正式《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是在2010年1月4日,而相关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消息在11月就有将会得到审批的传闻。海南概念股共24只,选取其中的20只股票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2月26日的日收盘数据,将2009年6月1日到2009年10月30日作为估计窗,2009 年11 月2日到2010 年2月26日作为事件窗。本文所采取的数据信息取自CSMAR系列研究数据库和省略证券之星网站。

三、计算正常收益率

正常收益率等于预期事前收益率,即估计期2009年6月1日到10月30日的日平均收益率,根据平均调整法计算出结果见下表:

五、实证结果

1.09年11月初,市场盛传《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即将获批,从而对于极度敏感的股市交易产生了影响,海南概念股在之后一段时期内的就一直呈上升趋势,从11月2日-12月17日检验结果是拒绝,说明这一段时期内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即将获批的消息对海南概念股有显著影响,但是在具体文件未正式下发之前,影响逐渐减弱。2010年1月4日在文件正式颁布之后4天和的检验结果都是拒绝,说明文件的下发对海南概念股的影响显著。

2.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对海南概念股的影响是正面的,从表一可以看出,除了海虹控股、*ST欣龙等五只股票外,其余15只事件窗的平均日收益率都有显著提高,其中罗牛山、罗顿发展、海航B股、正和股份的涨幅在2倍以上,还有*ST珠江、*ST联油这两只ST股的上涨幅度分别为900.12%和115.37%,充分说明了规划对海南概念股股价的显著正影响。

3.伴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国际旅游的产业转移以及海南岛独特的旅游资源,未来海南岛的旅游前景极为乐观,因此旅游岛规划对海南概念股的影响还将继续,海南板块也将持续活跃。

参考文献:

[1]金贞洁.事件研究方法最新进展及中国的实证研究.商业时代. 2005(17).

[2]段瑞强.金融市场的事件研究方法.统计与决策.2004(2).

篇(2)

关键词:策划;概念性规划;南宁市

Abstract: the concept planning in the introduction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thinking,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faced by the project, contradictory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for establishing the correct target and direction, and improve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the concept planning.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LiangFeng lake district concept plann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plan for the plan design Angle from a direction to guide the whole planning design process, and finally form of more scientific concept planning scheme.

Keywords: planning; Conceptual planning; Nanning city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策划,即策略、谋划,是指人们为了达成某种特定的目标,借助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艺术,为决策、计划而构思、设计、制作策划方案的过程。策划应用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就是立足市场,通过对项目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构思,提出可能的发展方向,评价项目发展潜力,以此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本文以良凤湖片区概念性规划为例,强调策划设计概念,目的在于拉近设计与现实开发的距离,促进空间理想转化为现实。以策划为导向构筑空间设计的目标和构想,可以使城概念性规划更加贴近开发运作的现实要求,进而提升市场经济下城市设计工作的实效性和成果的可操作性。

2 项目背景

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一江、两库、六环、十八河、一百湖”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致力建设“中国水城”, “绿城”南宁不断做深、做活“水”文章。通过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将南宁建成一座“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百湖之城”。通过水城建设打造成为“中国水城”,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良凤湖是近期启动的人工湖区之一,片区位于南宁市江南区的南部,地处大沙田片区、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三区的交汇点,临邕江和五象岭森林公园,基地中部蜿蜒的良凤江穿流而过,整个片区交通便捷,自然环境优美。但由于该片区在城市格局中属于城郊结合部,城市空间开发一直处于一种低端开发的状况,城市建设没有较好的梳理与山水之间的关系,片区现状的建设较为杂乱无章,湖区周边的滨水空间和周边的山水环境,旅游环境极为不协调。

目前,良凤湖综合整治工程设计已经完成,湖区的开工建设已迫在眉睫,如何以湖区的改造为机遇,通过对核心湖区景观资源开发带动周边用地进行重新整合,同时结合良凤江森林公园的旅游文化开发重新定义该片区的功能定位,并较好的梳理山水相依的网络绿色空间,对于塑造南宁水城整体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技术路线

采用“分析资源―发展策划―总体概念规划”的工作方法,首先结合SWOT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空间层面的发展需求以及可能给予良凤湖片区的发展机遇,综合评析现状发展条件与制约因素,接着将各方发展机遇以及自身所必须的应对策略转化为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并谋划具有竞争优势、具体可实施的定位、职能和产业选择,最后通过策划的主题理念确定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通过具体项目的空间安排使发展目标、定位在空间具体化,在发展定位的指导下,结合用地布局进行专项规划以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4 主要策划概念

4.1 规划理念

规划主题:凤栖城湖。

规划在尊重自然山水的同时,引入LOHAS(乐活)的生活理念,重视健康和保护环境为前提,强调现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将创造与休闲融入生活。塑造一种慢活主义、绿色休闲主义生活内涵,通过梳城理水,强化山水关系,改变片区现状建设杂乱无章的现状,重塑片区山环水抱的城市自然特色。

4.2 主要发展策划概念

4.2.1 完善片区结构――“产业孤岛”向“城市新区”

新的发展要求和态势都使得南宁市经济开发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游离与城市母体之外的“产业孤岛”,而需成为中心城市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规划对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存的用地余量进行盘活,转型,严格的控制沿湖地块的开发利用,将开发区从单一工业生产区转变为发展高新技术、外向型经济为主体,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的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开发区,成为南宁中心城的有机组成部分。良凤湖片区核心区的开发将成为经济区功能转变的“领航员”。

4.2.2 优化片区职能――24小时生活形态的TBD和MICE

引入城市游憩商业区TBD和MICE(奖励旅游)的设计概念,在功能布局上体现混合式商务中心布局的特点,集行政办公、金融、贸易、信息、商业、会展、旅游、居住、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一方面,良凤湖地区在功能上应强调高端商务、科技研发及商业休闲、运动主题;另一方面,在经营特色上强调与一般消费地区有所区别,迎合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呈现多层次、全天候的活力。业态引进要求发挥滨水资源优势,注重新兴体验,以滨湖休闲运动为触点,以特色商业、文化娱乐为延伸,以商务、酒店、公寓等为支撑,激发各类商业活动,以创造充满现气息和独特风情体验的都市中心。

4.2.3 营造片区空间――塑造魅力城市空间,体现水城的特色。

山水相依的环境景观格局是基地的最大特色,而处理好良凤江与基地的关系又是如何打造特色的重中之重。规划通过景观轴线、绿廊将基地与水面紧密的联系起来,景观轴线上的景观节点设置有地标性建筑,最终使景观在大局上疏密有致,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山水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的紧密配合,形成五彩缤纷的良凤湖。

水体景观主要从观水和亲水两个层面来处理。运用城市阳台的理念,形成湖边生态带,最大限度地接近水体;充分利用区域内外的丰富水系,沟通诸多水体,体现南宁水城的城市特征。

4.2.4 构建片区策略――通过城市经营确保开发时序合理

良凤湖地区的功能布局及开发时序的安排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①环境引力, 以独特的景观环境增强片区的吸引力,提升人气;②设施带动培育,沿良凤湖沿岸发展商业休闲,为新区完善服务,提升人气,待时机成熟,大型购物中心和高端酒店逐渐进驻,依托原有基础,逐步形成城市公共设施集中带,工业区开发完成;③多点机遇激发,接收和主动吸纳一些区域性的大型项目,如游乐园,旅游接待中心、高档酒店等,它们将成为中期有力的激发点,给整个片区带来内生的动力和活力,④完善增长,逐步推动片区及游憩服务区的住宅、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形成服务完善景观优美,居住怡人的美好蓝图。

5 规划方案

5.1 规划结构

以基地的山水自然格局为屏障,优化空间结构,充分体现其“山水相依,湖城环抱”的特色,发展商务办公、休闲商业、会奖旅游、特色居住等,形成完整的新型生态城市。一带:沿良凤江水系形成的滨水景观休闲带;四轴:友谊路、五象大道延长线、良凤一路以及银海大道形成的“井”字型发展轴线。五分区:游乐公园区、游憩服务区、核心区、新城区及老城区。通过休闲、娱乐、商务、商业、文化、生活等多元功能的融合,激发地区活力.

5.2 土地使用特色

在土地使用上,规划注重土地开发和景观环境环境紧密结合,充分考虑区位环境、资源共享和业态经营的相互结合。环湖地区以公共开发为主,布局广场、公园、文化、体育健身等公共设施,突出自然体验;沿城市主要干道公共轴线布局大型商业、商务、酒店、商住等片区级公共设施,突出风尚体验。

5.3 公共交通规划

公交优先是本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组织了以轻轨、公交为骨架,水上巴士为补充的水路交通系统。为保证片区内部大规模游客人流组织的便利、有序,方案设计了一线串一环的游览专用公交系统,一线为:良凤湖西两侧的城市体验线,接白沙大道与良凤江主题游乐公园;一环为围绕新城区核心的旅游线。水上巴士:在水上休憩公园设置水路换乘枢纽(游船码头),沿良凤江设置多个水上码头,沟通东西两岸,构成高效、富有特色的水上交通系统。内部游船游览系统:在游乐公园区及核心区设置多个游船码头,沿良凤江设置多个水上景点,形成水上旅游线路。

5.4 旅游线路规划

结合规划定位,在具有一定的资源基础上,发展特色旅游,主要体现在“会奖旅游+生态游”,将城市景观与自然生态景观紧密结合,形成大旅游产业链,形成多样旅游体验。其中城市体验游主要结合核心区的门户景观,以及旧城工业区的改造,营造新旧共融的城市印象;湿地体验游位于良凤江上游设置,突出旅游的生态性,可赏析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并体验自然生态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滨水观光游结合水系设置,环绕的水系与森林公园相互映衬,城市倒映在山水之间,尽情展示水城、绿城的魅力;滨水欢乐游结合现有的旅游设施,继续完善设施配套,提升现有的旅游品质,最终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欢乐水世界。

6 结语

概念性规划非法定规划,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开发主体多元化、不确定性因素多、实施周期长等特点,本次设计工作是基于通过引入策划思想的尝试与探索。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或避免主观规划与现实发展之间的矛盾,使规划更具科学性,从而保障概念性规划得以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刘宛.总体策划―城市设计实践过程的全面保障[J].城市规划,2004,(7):

59-63.

[2]张如林,卢新宇,陈伟明.基于特色要素的城市设计探析[J].规划师,2009,(4):34-38.

篇(3)

高水平规划旅游产业集群

《当代贵州》:《黄果树国家公园愿景规划》已于年初编制完成,这是我省旅游发展的一个大动作。请问富玉书记,为什么要搞“黄果树国家公园”的建设规划呢?

王富玉:2008年我国批准建设第一个国家公园试点单位――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后,至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国家公园。现在我们做建设国家公园的规划,时机很好。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到“十二五”期末,把贵州建设成为旅游大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支柱产业和人民满意的服务业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切实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进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和创意旅游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规划建设“黄果树国家公园”,正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这是其一。其二,黄果树景区举世闻名,完全具备规划建设国家公园的条件。而规划区正集中体现了贵州的地貌、文化、风俗、风光。

《当代贵州》:规划建设“黄果树国家公园”是我省旅游升级的一个大项目,这个项目的建设对贵州旅游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王富玉:打造“黄果树国家公园”,是我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之一,这个项目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贵州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建设旅游大省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整合黄果树景区及周边的旅游资源,充分发挥黄果树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示范带动效应,形成以黄果树为重点的旅游产业集群,推动安顺乃至全省旅游业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开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当代贵州》:据了解,这次推出的规划是请国外的著名旅游规划机构来编制的,规划的“黄果树国家公园”范围很广。

王富玉:这次我们是请美国纽约国际城市设计有限公司的总裁托马斯做的规划。托马斯是国际知名规划大师,曾担纲美国迪斯尼乐园、尼亚加拉大瀑布美国境内规划等世界著名景区规划,在中国主创了海南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贵州“多彩贵州城”等的规划设计。经过一年的调研和分析,由托马斯领衔的团队编制出了《黄果树国家公园愿景规划》,提出了建设“黄果树国家公园”的概念。这里所说的“黄果树国家公园”不是狭义的,而是广义的,它包括黄果树、龙宫、天星桥、天龙屯堡、关岭化石公园、坝陵河大桥、格凸河、花江大峡谷、红崖天书等12个景区(点)120平方公里的范畴,甚至还可以向周边景区延展。

大手笔构思创意旅游

《当代贵州》:《黄果树国家公园愿景规划》有些什么特点?

王富玉:我想强调的是,“黄果树国家公园”不是一个景区的概念,而是一个区域的概念,也不是行政区域概念,而是一个经济区域概念。

这个规划的特点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的层面上重新审视我省的旅游资源,为之赋予新的开发模式;第一次在旅游层面上引入了具有国际水准的策划团队,提出了既能与国际接轨,又有贵州特色、有操作性、有市场潜力的规划方案;规划的面积大、覆盖广。除此之外,我们将把旅游、扶贫、生态建设捆绑进行“三位一体”的整体开发,发挥旅游发展的综合效应。

《当代贵州》:现在许多旅游景区都有自己的定位,有的倾向于自然风光,有的倾向于民族风情,有的倾向于人文色彩,“黄果树国家公园”的定位应当属于哪一类?

王富玉:我们要建就建独具一格的国家公园,只有这样,这个规划才有意义。“黄果树国家公园”定位为家庭度假、国际会议、露营与户外娱乐、探险旅游、生态旅游、高尔失度假和文化遗产体验等,按照21世纪国家公园的标准来设计,共有12个分区域,以黄果树为核心品牌标识系统,将建设成为被国际认可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最旺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黄果树国家公园”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旅游符号,而不是泛泛的概念。

《当代贵州》:您如何评价《黄果树国家公园愿景规划》?

王富玉:《黄果树国家公园愿景规划》积极借鉴国际上国家公园及大瀑布等成功开发的经验,分为“回归家园、触摸历史、点亮未来”三个板块。在产品设计中充分考虑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整合民族民俗文化和山水资源,注重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布局合理。这个公园依托以黄果树为核心辐射周围的数十个大小不一、景观各异的景区,以一个面进行推广,这样的旅游发展是长足的、可持续的。贵州有必要推出这样的旅游产品,游客也需要这样的旅游产品。

《当代贵州》:现代旅游业已上升到创意旅游的层面,没有独特的创意,旅游业发展就会显得很平庸。您觉得《黄果树国家公园愿景规划》是一个大手笔吗?

王富玉:《黄果树国家公园愿景规划》的编制,以站在世界最前沿的第四代旅游即创意旅游的大手笔进行构思,它把安顺的历史文化与创意提升紧密结合,把神秘的地质学现象与现念紧密结合,把喀斯特自然景观与新时期新的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这三个“结合”,将成为黔中经济区和中国西部旅游区新的亮点,成为贵州旅游业新的增长极,成为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提升旅游转型升级的典范。在全世界,只要说到喀斯特地貌,人们就马上会想到中国贵州的“黄果树国家公园”,如同人们提到地热现象就想到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一样。

《当代贵州》:搞建设,规划先行,但要使规划落地,面临的现实问题更多。您认为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王富玉:下一步,我们编制单位将按照讨论意见对《黄果树国家公园愿景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待《黄果树国家公园愿景规划》的编制审定后,实施单位要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开发模式,加大开发力度,以黄果树旅游集团为主体,吸引战略合作伙伴,进行资产重组,从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我们可以与国家开发银行协商,制定融资跟进方案,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大规模招商引资。还有一点,就是力争国家发改委将这个项目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国家重点支持项目,按照国家公园标准进行建设,发行企业债券。省直有关部门和安顺市将在土地供应、生态建设等多方面予以政策支持,使项目尽快落地。

强强合作打造旅游大项目

《当代贵州》:搞大项目,需要很大的投入,我们在“黄果树国家公园”这个项目上,会有些什么新的突破?

王富玉:“黄果树国家公园”项目初步估算投资在1000亿元以上,以大瀑布为核心,将平坝至关岭这一段建设成为黄金旅游走廊,这是黔中经济区旅游产业化项目的重中之重。

在融资上,我们将有新的突破。改变旅游业没有大项目、小本经营的

传统模式,创新思路,引入大集团、大项目,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公司重组。目前,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已与中国企业500强之一的四川新希望集团正式签约,新希望集团斥巨资打造郎宫高端休闲体育综合旅游区。这标志着“黄果树国家公园”项目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们将把“黄果树国家公园”内的项目归类整理,打包招商、组团招商,以最快速度启动项目投资。今年上半年,我们将开工建设郎宫休闲基地、黄果树宾馆改造以及黄果树新城大明屯堡园项目。

此外,在文化创意上也有新突破。今年3月,我们推出旅游版《多彩贵州风》,在夜间推出现代科技声光电演绎黄果树2亿多年变迁的画卷。此外,还将与影视公司合拍夜郎故事的电影。

《当代贵州》:与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相比,“黄果树国家公园”有些什么看点?

王富玉:美国黄石公园是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的国家公园,它成立于1872年,有7988平方公里,并于1978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黄石公园的推出,按照美国法案的说法,是为了使它所有的树木、矿石的沉积物、自然奇观和风景以及其他景物都保持现有的自然状态而免于被破坏。

“黄果树国家公园”的规划理念与它是一致的。其最大的看点是喀斯特地质地貌条件下所形成的各种壮丽景观,瀑布和溶洞应当是这个公园的“主打菜”。

《当代贵州》:这次请美国纽约国际城市设计有限公司来规划设计国家公园,表明我们的心态是开放的,学习的态度是诚恳的。下一步我们如何借力发展?

篇(4)

关键词:一小时;旅游圈;近距离

近年来,不断兴起的“城镇周边游”、“一日游”、“自驾游”、“短程自助游”等近距离旅游形式,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简直就是旅游业发展中的“返祖事件”。旅游者的注意力由“核心景点”、“著名景区”、“中心大城市”、“人造景观”等焦点资源逐渐转向“民俗古风”、“乡村农家”、“生态自然”等散点资源,旅游者并不满足于单调的一点一景,一地一游,而是希望遍地是景,沿途观光。这就使得两点一线的旧的旅游规划模式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这也对于近距离旅游资源和近距离旅游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一种需求和背景下,从沿海城市圈到内陆市县纷纷提出要界定和打造自己的“一小时旅游经济圈”,但“一小时旅游经济圈”的概念及其价值一直没有引起旅游业界的相应重视。本文就将对此现象和概念进行一个理性的梳理。

一.“一小时旅游经济圈”概念的来源

(一)小时旅游圈

所谓“小时旅游圈”,就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结合周边的一两个城市组合成一个旅游产品,而且互相之间的车程只需1小时到3小时不等,让游客在一个周末就可进行一次完整的旅游[1]。

(二)一小时经济圈

一小时经济圈是重庆市2006—2007提出的重要的城市经济发展理念和政策,具体含义是以重庆市主城为核心、1小时车程为半径的范围内,打造一个具有明显聚集效应、规模经济和竞争优势的城市群。

(三)一小时都市圈

一小时都市圈是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为了实现圈内各种资源的共享,而以某一个城市为中心,一小时车程所能到达的区域。

以上几个相近概念的提出,散见于一般的新闻报道和报刊杂志中,从对概念用语及逻辑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这几个定义都缺乏精密性,或者说缺乏理论意义的探究,但是却给我们提出和界定一小时旅游经济圈的概念提供了参考。

二.一小时旅游经济圈概念的多角度考察

(一)一小时旅游经济圈概念之“旅游圈”

旅游圈是为了获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以旅游资源为核心组成的具有一定地理范围的协作区域,是一定区域内各种旅游经济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区域空间组织形式[2]。根据这种即成的旅游圈概念,旅游圈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区域,有着相对复杂的经济、社会功能,被赋予了超越了旅游学价值的意义。

旅游圈是一个旅游地区位概念,也可以称作旅游区,是旅游者对居住地外的旅游和休闲活动进行的空间选择,它是通过与客源地和周边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联系以及交通的可达性来体现。一个旅游区的选择和区划就是要通过对资源区位、客源区位和交通区位三个方面的考察,来确定一个旅游区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地域定位、定性、定量、定界等一系列手段,来协调旅游者、旅游地、旅游企事业三者对旅游地域范围的不同要求之间的矛盾,为旅游系统的健康运行划定一个合理的地域范围或地域系统。同理,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就是用时间来界定旅游者对居住地外的旅游和休闲活动进行空间选择范围。

(二)一小时旅游经济圈概念之“一小时”

要确定一小时旅游经济圈的真正内涵,最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给“一小时”以适当的定位,这是一小时旅游经济圈概念生成的理论关节点,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界定。

首先,作为以时间来定量的一小时旅游经济圈我们必须先从交通区位方面进行考察和界定,才能认识到它存在的时空范畴和形象定位。所谓交通区位既旅游地的可进入性问题,指各种交通方式在空间上的组合关系[3]。交通区位的质量在提升现代旅游地竞争力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旅游大环境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快节奏、高效率、短假期、重压力之下的现代人,并不想在旅游的路途中浪费太多的时间,这也是全国各大景区争相提升自己的交通区位质量的重要原因,也是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受到游客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小时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在一小时旅游或是在一小时旅游经济圈中起着定位空间的作用,不同的旅行方式和交通方式都会有不同的空间区域。但一小时更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心理概念,每个旅游者都希望自己的旅途花费的时间是短暂的,交通是快捷的,尽量缩短交通距离,而一小时正是给予旅游者这样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只需要一个小时你就到达的目的地,剩余的时间都是你尽情享受的时间了。当然,如果用飞机一小时的飞行里程来定量一小时旅游经济圈,那是没有现实意义的。根据现在人们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和当前旅游者进行近距离旅游普遍采用的方式来看,最合理的定量方式应该是以旅行者居住地的城镇中心区为圆点,私家汽车的一小时行驶里程(世界各国对此类汽车限速标准在88—130公里之间)为半径上限,这样一个环形旅游区域,才是我们一小时旅游经济圈的概念生成的空间范畴和形象定位。

其次,从客源区位方面来考察,我们会进一步认识到“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存在的经济价值。所谓客源区位是指旅游目的地相对其他地区居民出游能力的空间关系[4]。出游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自然、历史、文化、经济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特定区域出游人数的比例及出游距离、时间和消费水平。一般而言,现实的出游能力有两个方面构成:一是居民的出游意愿;二是居民的支付能力。而后者是出游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游人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大城市出游人数明显高于中小城市,就是明证。此外,旅游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随距离衰减的规律,特定旅游地所吸引的客源有一定的范围界限。有研究成果表明,中国城市居民出游和休闲活动有80%集中在距城市500公里的范围内[5]。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的大中型城市不仅在规划发展自己的“一小时经济圈”,还在编制自己的“一小时旅游经济圈”规划的原因吧。

再次,从资源区位方面考察,我们会认识到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存在的旅游资源依托和优势所在。所谓资源区位指特定区域内某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在空间位置上与该区域其他旅游资源的组合关系,亦即旅游资源在各自竞争中的比较优势[6]。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是建立在“吃、住、行、游、购、娱”这旅游六要素的基础之上的,而无论是从这六要素的顺序关联,还是主次关联上讲,吃、住、行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游是旅游的核心内容,购的地位则并不显得那么不可或缺,娱的作用现在有了很大的提升。游的目的很多,旅游者一般把观光作为它最原始的目的,但旅游者也可以是只为了吃,为了购,为了娱,甚至为了住,为了行而去游。如果说传统的长距离旅游以观光、购物为目的居多,如长途跋涉到风景名胜地览胜,带足现金到购物天堂购物等等,那么近距离旅游就是以吃、娱、行为目的居多,从市中心到郊区去吃一餐绿色、美味又廉价的农家饭;到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景色怡人的乡村住上两天换换环境和心情;骑车或步行向郊区进发锻炼锻炼身体,体验体验行走的快乐等等。

(三)一小时旅游经济圈概念之一小时旅游

根据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在交通区位中的定量分析,即在一般的城镇核心区周边100公里的范围内,它有没有旅游资源?有多少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竞争力在哪里呢?所有的旅游资源是否都能成为旅游目的地呢?在这里首先我们要明确旅游和旅游资源的含义,国际通行的旅游定义是“以消遣、公务、朝觐等为目的到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旅行,时间在十二个月之内的游客的活动”。甘枝茂、马耀峰则把旅游资源定义为“凡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可能被利用来开展旅游活动的自然、人文客体或其他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在国际通行的旅游定义认为只要是“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甘枝茂、马耀峰的宏观而又开放的旅游资源定义这两者都对我们发掘一小时旅游经济圈中的资源区位优势提供了广阔的理论外延。因为“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和“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地方都是无处不在的,假以大中型城市核心区为起点,以100公里为半径向外扩展,我们可以发现多少“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和“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地方呢?在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内,旅游资源可能是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也是相当明显的。

众所周知,旅游的定义必须包含三个方面的因素:出游的目的;旅行的距离和逗留的时间。传统旅游的概念是建立在旅游出行目的的基础上的,如李天元关于旅游的定义“是非定居者出于和平目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而国际通行的旅游定义是“以消遣、公务、朝觐等为目的到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旅行,时间在十二个月之内的游客的活动”。根据这两种旅游概念,我们可以一小时旅游首先是一种旅游现象,而且是有着很大的存在和延伸空间的旅游现象,但核心的界定是可进入的时间和过程只需要小于或等于一个小时。所以无论是那种旅游者,都可能是一小时旅游的实施者和享受者,一小时旅游更多的是强调交通耗时而不是旅游时间的限制。

三.一小时旅游经济圈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综上所述,一小时旅游经济圈的概念就比较明确了,是旅游者对居住地外的旅游和休闲活动进行空间选择的范围是乘座或使用一般交通工具一小时之内就能达到的环状区域,一般不超过周边100—150公里的范围。

作为旅游形象定位它是一种常态旅游,讲究日常性、高频性,还要能够保持一定的规模,控制经济型的消费。

作为旅游形式,它还是一种相对比较随机的、无序的、散漫的旅游,不需要太强的计划性的旅游形式;它是旅游者可以用的最灵活的方式,即以最放松的心情,最节省的花费得到和其他任何旅游形式同样的享受和满足。

作为旅游区域规划,它是圈层布局、网状通达、遍地是景点、点点可游憩。它不需要特别科学严谨的模式,往往是既有资源的随机组合,又有产品在一般意义上的推介。它可以有着相同的规划特色,也可以出奇制胜。

作为旅游目的地,它是一种区域性的、旅游资源较为密集的、近距离的旅游目的地。它还是日常旅游、周末游、自驾游等常态旅游模式的首选目的地,旅游者只要高兴哪里都可能是旅游者的目的地。它的口号是“白天在城里上班,傍晚在农家吃饭”,“生活因一小时而改变”等。

此外,特别要强调的是这个概念中有几方面的不确定性,一是旅游者的范畴没有明确的界限,可能超过24小时也可能不超过24小时;二是居住地的界定也有变化,不一定是家庭居住地,也可能是住宾馆、借宿、野营等方式的居住地;三是交通工具的不确定,在现阶段是除去飞机之外的其他交通工具,也可以步行;四是目的地区域的不确定,除了地域上的布局,还有心理上的期许。

参考文献:

[1]刘永刚:《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小时旅游圈”圈进城间游》,记者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08月/27日/第A08版/。

[2]刘红梅:《旅游圈理论在湖南西部地区旅游开发中的应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第143期)2006年第6期 。

篇(5)

关键词:参与;社区旅游

1.社区旅游

社区旅游的概念核心是"社区"。由于社区旅游概念的特殊性,不同学者在研究视角和方法论上各有不同,关于社区旅游的概念界定也存在不同的解释。社区旅游突破了传统旅游、生态旅游、人文旅游只关注旅游发展,无心关照社区居民的缺点,将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作为衡量社区旅游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最优化、最大化的基础上,从社区互动、进化和结构优化的角度指导旅游开发,居民参与是核心。

2. 诸葛八卦村旅游业发展现状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诸葛八卦村客源市场在逐渐扩大,从最初的周边,扩展到更大的三级市场。游览形式也从简单的观光到休学、度假等方式,呈现出多样化。1994年门票收入2.2万元;经过十年发展,2005年门票收入突破500万元。然而,依然存在人均旅游消费低,典型的门票经济,餐饮、娱乐、住宿、购物所占比重小的特征。

3.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现状调查

从参与形式,参与意识、参与经营活动情况三个方面分析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情况。

3.1参与形式

首先,参与热情高涨化。有近90%的居民殷切希望政府加大旅游开发力度,为更多的人解决就业。

其次,参与方式多样化。主要有家庭酒店、旅馆、商铺、交通运输、零售小摊、直接参与旅游服务等。

最后,参与制度明朗化。政府支持居民参旅游业,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为繁荣社区旅游多做贡献。

3.2参与意识

经过调查,60.4%的居民愿意参与旅游发展规划,55% 的居民认为能参与到旅游开发与规划当中,近40%的居民认为旅游开发与规划和村民无任何关系。近60%的人愿意到旅游行业工作,多是在家待业或者年纪大的男性居民。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规划开发的意识不成熟。分析如下:一,居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旅游开发与规划不甚了解;二是全职性从事旅游工作工资少,待遇差。

3.3参与经营活动

调查显示,近90%的居民表明愿意参与旅游经营活动,主要形式有家庭旅店、饭店、旅游纪念品制作、旅游交通等;74%的居民直接或者间接从旅游发展中获益;由于年龄、资金等原因,26%的居民无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40%的居民表示旅游经营活动收益占家庭年收入的25%左右,20%的居民表示旅游经营活动收益占家庭年收入的26%-50%,10%的居民表示从事旅游经营活动收益占家庭年收入的50%以上。

分析原因,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经营活动的意识相当强烈,已有部分具名从中受益,且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然而,受资金短缺、无心经营、地理位置差等客观因素影响,居民参与旅游经营活动涉及面窄,获利面有限。

5.结论

5.1存在问题

诸葛八卦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处于发展阶段。参与现状表现为:1.形式单一。多是经济性参与--经营饭店、旅馆、商铺等。2.目标直指经济利益。居民参与旅游的目的多为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很少考虑景区文化环境的塑造。3.参与能力弱。大多数居民受受文化素质与经济来源不足的影响不能参与到旅游行业当中。4.收入不均衡。在少数参与者当中,由于地理位置、人员性质等原因,使得利益分配产生不均衡现象。5.机制不完善。居民缺乏参与旅游正确的引导,缺少参与平台,相关政策制定不能与村民积极的参与意识相配套。

5.2建议

如何改善居民参与旅游的现状及提高参与能力,结合现状提出以下机制。

5.2.1建立社区参与旅游规划与决策机制

社区居民是旅游目的地的主人,有权参与到旅游规划和决策当中。让更多懂旅游、想干旅游的居民参与到旅游整体规划当中,能更好的反应居民心声。

5.2.2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社区居民是旅游开发过程的利益相关者,有权从旅游开发中获得利益。可以采取直接分配与间接分配相结合的利益分配模式。争取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旅游活动当中,对于地理位置偏僻、无力经营等居民则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

5.2.3 落实业务培训,提高参与能力

建立旅游教育培训组织。定期邀请景区、酒店等相关行业培训师,组织开展旅游从业人员业务培训,规范旅游服务标准,为树立旅游良好形象做好保障。

居民作为旅游文化的继承者,他们是村落文化旅游资源的参与者,居民参与社区旅游程度越深、社区旅游发展才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保继刚等.社区旅游发展研究述评.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3(4):13-17.

篇(6)

关键词:概念规划;城市规划;规划设计运用

一、前言

概念性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在整体上、结构上提出概要性谋划的方案,能够使规划成为纲领性、战略性文件。概念性规划是一种超空间、超时空、超地域不受约束的一种规划,它是针对城市总体规划僵硬体系而应对的一种规划。它具有哲学意义,同时它又涵盖了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美学、艺术学、建筑学、景观学、人类心理学等多门学科。所以它的力量庞大、内容丰富,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概念设计通常不需要精准运算、精确分析,反而主要通过联想、组合、意志、归纳等方法进行思考。同时将设计者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上升到专业设计领域,再通过宏观调控来进行控制。

我国90年代概念设计才渐渐兴起,现在在国外已经比较常见,英国把概念性规划叫做结构规划,波兰把概念性规划叫做城市与区域规划,美国、新加坡叫做概念性规划。我国城市规划学术界把概念性规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概念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另一种是概念设计独立于城市规划体系,指导着总体规划或者是总体规划前期研究概念规划。

二、概念性规划原则与城市规划设计

概念设计的原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过度片面强调某一原则会脱离实际。在具体设计中应该根据城市条件来综合考虑、重点把握、统筹规划。更不能为了原则让设计思路受限,应该平衡原则之间的关系,把每一个原则都充分发挥出来。

1、前瞻性原则

跟总体规划相比它更注重城市的长远效益和整体效益,所以它通常从城市规划的长远计划出发,以发展的眼光去考察对象。它在设计的时候充分挖掘环境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竞争潜力,综合多种因素形成设计纲要和设计框架,对未来有一定的描述和整体认识。

2、整体性原则

概念设计不是规划设计的某一领域或者某一方面,不会做出详细的规划设计,而是在把设计的主导方向和各学科内容结合在一起,提升至一个综合纲要。它提供的全局性的发展政策和设想。

3、包容性原则

以系统论为知道,包含了规划大纲阶段的很多工作内容,对与用地相关的问题做通盘研究,继而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供设计意向。

4、主导性原则

概念设计在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主导型原则。它能够把整个设计看做一个整体,从整体的高度探析设计的主要矛盾,同时提出解决办法。它注重的是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所以能够对规划做全局性把握,进而对空间、经济、环境等规划作出指导。

5、可操作性原则

概念设计不应该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落实到实处。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城市开发现状、开发技术、经济情况、环境因子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还要对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做预估,使方案更加简便。

三、概念性特点在规划设计中的运用

1、具有空间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概念规划是思维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形式,通常会对规划主题哟整体性和指导性意识。具有宏观观念的思维方式能够不受具体事项的束缚,从而产生思想上和思维上的飞跃和突破。同时它从人的角度出发,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常常概念清晰、定性争取,在规划过程中能够提出让人们比较直观接受的理念。

2、能够抓住重点,从繁杂的规划设计中提出主要矛盾

开发概念是概念性设计的内容之一,在土地的开发过程中概念设计常常能够抓住开发条件和开发能力的重点。比如黑龙江伊春某景区是以现代旅游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所以在现有的旅游设施基础上进行主题设计。而森林山地是景区的主要特色,在设计的过程中对设施和服务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借鉴森林山地旅游区开发案例打造经典特色。同时平衡景区和生态之间的关系,依山建城、依山建景,最大限度降低规划对环境的破坏,对地势的改造。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是概念规划的特点,规划方案既要表达传统地方文化特色,又要迎合现在城建要求,最终采取相互协调和相互融合的办法。

3、避免微观规划上的精细,用模糊辩证预估整体效果

模糊规划即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定,只需设定个目标满意区间的边界值,决策者在决策时不需要给出各个设计目标的具体权重,通过偏好函数和决策型选出最优方案。这种概念性规划很充分地展示了决策者的想法。

4、有科学的分工和合理的组织协调

概念规划强调轻重缓急,具有全局性思维,在交通系统规划、建筑空间布局、绿地景观规划布局、工程管线规划、经济技术指标等都能设计全面、科学布局。

而且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来进行规划,所以在组织分工时常常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2)速度快、方式灵活、工作效率高、应用广泛

因为较少受到具体实施条件的束缚,并不追求体系的完整,所以概念规划的方式多种多样,并且灵活多变。这种思维方法应用于规划的各个环节中。

6、规划具有特殊性、唯一性

概念设计通常不会依靠设计者的经验,它是通过抓住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提出创造性的思维模式。所以它具有特殊性和唯一性。

比如台湾的平潭就是运用的概念性规划。因为平潭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色彩,所以传统的规划建设不太适应,必须创立新的模式来突出海峡幸福宜居岛的特色。平潭是两岸之间产业、城市、文化之间的交流之地,不仅使打造台湾特,还建立了良好的生态洗系统,配备了完善的工业、物流配套设施。平潭这种不可复制的规划设计说明了概念规划的特殊性、唯一性。

7、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

《澳门城市概念性规划》是澳门未来十年的发展策划,这份长远计划书充分说明了概念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一定的周期内对方案策略或者具体措施根据具体发展形势做一些调整以便更好地应对多变的世界局势。

总结

概念性城市规划设计,目前在城市建设中还是一个新的视角,它在城市的整体开发、区域建设中的重要性已日渐明确。它的前瞻性、战略性、统筹性的规划思想及设计原则是下一阶段规划设计的依据及出发点。

城市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单独靠技术性理论和经验进行设计缺乏整个城市规划的高度视角。中国讲究天人合一,在城市规划中也一样,在符合城市经济增长的同时符合生态系统和人文系统的规律与要求。概念规划对未来的建设意图和建设策略有预期和引导作用上,所以在未来城市规划中注重概念规划的作用,把概念规划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为城市建设提供方向性、战略性的宏观方法。

参考文献:

[1]毕晓平,浅谈概念设计[J]安徽建筑,2003(2).

篇(7)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建议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鉴于此,中国国家旅游局把1999年规定为“生态旅游年”。世界旅游专业人士预测,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

1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N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 CeballosLascuruin)于1983年首次提出。他认为生态旅游就是“所有观览自然景物的旅行,而这种行为不应使被观览的景物受到损失”。关于生态旅游的概念,一直是学术界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目前,有关生态旅游的定义有许多,但其中具有广泛代表性还是国际生态旅游学会(Ecotourism Society)在1993年提出的概念,它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这一定义既强调了对旅游对象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又提出了“维系当地人民生活”的功能。

开展生态旅游可以认为是生态与旅游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实质就是运用生态学思想指导包括旅游目的地、旅游者、旅游业在内的旅游系统的有序发展。生态旅游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旅游是一种满足高品位游客需要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产品较普通的旅游产品而言,更追求那种回归大自然的自然情调、追求原汁原味的文化享受、追求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体验“人地合一”的。这种高品位的旅游活动适应了具有较高生态意识水平,并且具备较高层次教育背景和文化涵养的生态旅游者的参与。

与此同时,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充当传播生态意识和思想的使者,通过一次丰富的旅游经历,可以使他们自发地呼吁和影响周围的人群,来共同珍惜我们的生活环境,共同来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2)生态旅游是一种借助与外部旅游资源的旅游活动。要申明一点,这里的外部旅游资源不一定是现在植被茂密,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因为一些植被破坏相当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也可以作为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如黄土高原等。与此同时,一些植被环境不是很理想,但是该地如果具有相当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照样可以作为生态旅游的目的地,如殷墟等。

开展生态旅游,旅游者可以在生态旅游资源中探求大自然的奥秘,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也可以在丰富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中提升自己的文化涵养,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不管怎么样发展,生态旅游既然是作为了一种旅游活动,其活动的开展和完善必须依赖一定的旅游资源。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

(3)生态旅游是一种带责任感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尊重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并促进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生态旅游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生态性、自然性的旅游,更是一种通过旅游来加强自然资源保护责任的旅游活动。所以,生态保护一直作为生态旅游的一大特点,也是生态旅游开展的前提,并且还是生态旅游区别于自然旅游的本质特点。

2现阶段我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民生态意识淡薄。

许多地区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缺乏对生态旅游的正确认识。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如今,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大面积砍伐,使这里原湖泊水位每年降低6-30厘米,致使黄龙钙华堤已开始退化、变色。如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这里的岩溶湖将会过早衰亡。湖南武陵源风景区中二氧化硫含量高达0.62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一级大气标准3.68倍;树林大片枯黄,PH值达4.44并出现酸雨酸雾。

另外,广大旅游者的生态旅游知识贫乏,欣赏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差。在生态旅游区内,游人的踏踩、攀摘野花等不文明行为会造成土壤侵蚀,影响自然保护区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更新。此外,许多导游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缺乏基本生态保护知识,不能把地质地貌的形成、动植物的分布及保护生态系统的意义等讲解给游客,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旅游地社区群众没有或很少从生态旅游中获益。

(2)缺乏必备的景区规划和监管机制。

不少地方在开发旅游前未制订详细的旅游规划,或者制订了旅游规划但实施过程中并未很好执行,盲目发展,导致旅游开发失控。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保护区从结构上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一般也不允许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缓冲区内只许进行科学考察研究活动;实验区内可以进行旅游活动。据我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一份调查资料显示:一些自然保护区违反有关管理条例,在缓冲区甚至核心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在已开展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中,有44%的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声污染,3%有空气污染;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受到损害。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

另据调查显示,在已经开展旅游的保护区中,仅有16%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工作,有的保护区连一台必须的测量仪器也没有。根据科学监测对游客数量进行控制的保护区仅占20%,一些保护区已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甚至有23%的保护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从事旅游活动,使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地域减少,它们的生活空间和养料系统也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这里的动植物死亡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保护区旅游现状调查显示: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