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08 10:58: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养猪的技术与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养猪的技术与管理

篇(1)

关键词:农村养猪;问题;调查;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828.4;S8-1(2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24-5187-04

Investigation on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Pig Industry at Hubei Countryside

DAI Yi-gang1,HU Jin2

(1.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 Huanggang 438002,Hubei,China; 2. Farming Office of Wuxue City,Wuxue 435400,Hubei,China)

Abstract: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existed a series of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farming environment, epidemic disease,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feed formulation and animal welfares through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ith the self-employed pig farmer in Hubei countryside. It might be the main reasons which restrict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ig industry at countryside. So, country should strongly support rural aguaculture industry, improve socialization service system, actively explore new mode of high efficiency raising pigs; Pig farmers should change the concept of raising pigs, carry on pigs comprehensive technology.

Key words: the pig farming of the country; questions; investigate; Hubei province

近几年,由于疫病和市场因素的影响,湖北省农村养猪生产规模的波动较大。为了掌握农村养猪的实际情况,以确定送科技下乡的内容,笔者与湖北省部分县(市)畜牧局、饲料营销商合作,采用走访、问卷和座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农村养猪业状况的调查。调查发现,农民的养殖心态逐渐平稳、成熟,对养殖风险的承受能力也在加大,但在经营管理与养殖技术方面存在不少突出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湖北省农村养猪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湖北省畜牧业的产值在全省农业总产值中占有的比例约在33%左右,并且在全国排第五位。农村的养殖以猪与鸡为主,各地的生产水平发展不平衡。近几年,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及疫病的影响,一家一户的散养型养猪户锐减,小户(出栏生猪10头左右)、中户(出栏生猪50~300头)发展较快,大户(出栏生猪300头以上,存栏母猪100头以上)的数量略有增加。特别是在2008年较好的行情鼓舞下,中小养猪户发展迅速。虽然养猪是农民致富的主要门路,但是,湖北省农村的养猪业在经营管理和养殖技术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经营与管理

农村养猪户以家庭式管理为主,员工的工资在500~800元之间,猪场员工素质不均衡,流动性大,增加了养猪成本。农村猪场现在最缺乏的是熟练的饲养人员,有70%的猪场要补充饲养员,但合格的饲养员很难找到。养猪的执行者是饲养员,现在90%的猪场经营者对饲养员不满意,因为80%以上的饲养员只是起到了清理猪栏卫生的作用,有的甚至连起码的猪场卫生也做得非常差。由于工资水平低,优秀的员工很难留住,缺乏一套有效的员工培训与激励机制。与规模化猪场相比,缺乏科学管理方法,部分猪场甚至没有生产经营计划,生产记录、管理记录,财务管理也比较粗放。

1.2 养殖环境

现在猪场的经营者也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且反复出现的疫病使他们非常积极地治理环境污染,但是找不到科学的方法。现阶段猪场粪污利用方式较为粗放,粪污一般是直接卖给养鱼人,经济效益不高,且易造成污染。户用型沼气池因其容量小、产气少,不能完全消化利用,急需寻求大型沼气项目的支持,或采用新的运作模式来消化猪场的废弃物。另外,在地下水源较为贫乏的地区建猪场,如何防范水源污染,建设一个安全、有效的水资源利用系统也是农民关心的问题。在夏季,蚊蝇很多,蝇蛆可以用药物杀灭,但蚊子问题很难解决,影响了猪只的生长,虽然各地使用各种驱虫药物,但效果均不理想,且成本较高,农村养猪户正在通过有关途径寻求其他有效解决办法(比如生物方法)。

1.3 疫病防治

农村养猪在免疫问题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般正规猪场在检查母体抗原及猪只的抗体滴度后,才能确定是否免疫;但农村养猪户的免疫是按固定程序进行的,因此免疫抑制疾病较多,对免疫程序的安排和免疫效果影响也很大。如何提高免疫水平,如何从饲养管理方面提高整个猪群的健康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现阶段,猪呼吸道疾病的流行是大多数猪场的通病,喘气病、蓝耳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经常出现,其症状又非常相似,难以从临床特征上进行判断,如何有效地检测与防止这些疾病的发生是养猪户感到棘手的问题。现在很多大型猪场都建立了疫病检测实验室,通过实验室检测进行疫病监测,但养猪户的小型猪场没有这些条件,更没有这些技术。

现在的兽药市场很不规范,有1/3的兽药质量不过关,且兽药公司都是以药物的商品名称进行推广,养猪户的知识水平本来就不高,很容易被各种各样好听的名称所迷惑;于是,用药不科学、重复用药、乱用药的现象屡见不鲜。

1.4 猪舍建设

养猪户的猪舍建筑一般比较简陋,基础设施薄弱,从而影响了生产效率。由于建筑不符要求,设施又不齐备,因此,养猪户总在修修补补,其结果是越想节约成本、越是在增加开销,猪只的生产性能也在不断下降,最后反而使成本增加。猪舍的通风与保温是当前一个难题,冬春季节猪舍的通风与保温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如何通过科学地设计猪舍来解决这一问题,能否通过自然的方法,不消耗或者少消耗能源来达到饲养环境要求,这是养猪户经常向畜牧科技工作者提出的问题。另外,为了减少养猪成本,90%的养猪户选择在自留地里建猪场,这又给防疫带来了很大压力。

1.5 动物福利

随着现代养猪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单位面积内饲养的猪只数量越来越多。但随着定位栏、限位栏、高床的应用,母猪的呆板行为、肢蹄问题也日益突出,且由于长期缺乏运动,心肺功能下降、身体过肥等现象明显增多,导致母猪产能下降。欧美等养猪发达国家早已摈弃这种养猪模式,让猪群回归自然,实施动物福利养猪。在我国土地资源比较紧张的背景下,如何在效益与福利之间建立一种平衡,让种猪能够得到一定的福利,从而延长其利用年限,保证较高的生产水平,是当前养猪业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1.6 饲养技术

农村养猪户养猪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还在于饲养技术粗糙,生产能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如一些种猪场产仔数少、成活率低,导致猪场成本居高不下,这主要是因为公、母猪的饲养管理不当而导致繁殖力不高造成的。现在产仔数下降是猪场最为头痛的事,由此带来的活仔成本居高不下在专业猪场和中小型养猪户中相当普遍,仔猪在断奶前后因应激下痢死亡也是当前非常普遍的问题。目前提倡的教槽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所以教槽料在农村养猪户中逐渐推广开来,教槽料的使用,直接提高了仔猪断奶前的采食量,大大降低了由于断奶应激产生的下痢、因下痢导致的掉膘甚至死亡的现象。

种公猪饲养是一个最容易忽视的环节。现在还有一些猪场不养公猪,仍采用传统方法,赶母猪到别的猪场去配种,这就加大了传播病原感染疫病的风险。猪场生产成绩不理想,产仔数不高,不仅仅是母猪的问题,公猪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出现繁殖力不高的猪场,有80%是因为没有专用的公猪料饲喂公猪,85%的猪场没有对公猪的品质进行过检查化验。

饲料配制和原料的选择,是农村养猪户生产上的一个技术难点。现在的饲养标准与实际操作有所出入,因为疫病、环境等的影响及不同饲料原料的选择,使猪只的生产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农村养猪户需要一个涵盖范围较为全面的饲养标准,并希望掌握在不同品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合理调配饲料的技术。现在80%的农村养猪户配制饲料的随意性太大,市场上提供的饲料原料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检测设备的缺乏和贪图便宜的心理使大量的霉变饲料流向农村。

标准化生产与调整技术也是农村养猪户关心的问题,怎样运用综合技术使猪只的生产过程合乎标准,当猪只的生产性能出现问题时,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调整,这是农村养猪户经常向我们咨询的问题。

2 对调查结果的反思

通过对农村养猪户养猪现状的调查,可以体会到农民的压力非常大,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农业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复杂、难度很大的产业,涉及的学科非常多。世界发达国家解决农业问题都是在先实现工业化后,再解决农业,可见,解决农业问题比工业还难[1]。畜牧业的发展可以借鉴工业模式,将高、新技术工程化、集约化、程序化,使农民在养殖过程中少走弯路,少受损失。要提高农村的养猪水平,提高养殖效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2.1 大力扶持农村养猪业

农村养猪能促进农民就业,繁荣农村经济,国家应大力支持,特别是在环境治理、融资等方面要给予资助。那些认为农村养猪模式过时、不利养猪业发展的思想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的,不利于中国农村问题的解决,农村养猪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需要政府主导解决,如防疫体系的建立、主要饲料原料的供应,农民养猪的巨大风险也需要国家采取妥善的办法加以化解。

2.2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现在农村的养猪生产需要养殖及相关行业的积极合作、共同努力来稳定发展,特别是要建立和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1]。目前已有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看似完善,其实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所以有些组织或机构生存困难,甚至处在濒临消失的境地,如乡镇的兽医站。现在农村养猪专业户与地方养猪协会的联系不紧密,主要原因是不满意养猪协会提供的简单服务;相反地,他们积极参与兽药厂、饲料公司的推广会议,这些推广会议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倾向性的意见,容易误导甚至诱导养猪专业户,让他们无所适从。

各地的畜牧局、兽医站与养殖协会要生存、要发展,就应主动为农村养猪户提前、产中、产后的全面系统服务,转变服务观念,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服务影响,增加服务手段,调整服务内容,特别要注重畜牧业信息化建设。要通过举办专业刊物、计算机联网等手段,为畜牧业一线生产者提供各种信息;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先进的畜牧生产新技术;积极举办畜禽评比和拍卖会,为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搭建交易平台。只有完善的服务才能提高自身的影响力,才能使农民信服,才能使组织与协会发展壮大。

在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农民比较信服高等农业院校。但是近几年来,很多农业院校商业气息浓厚,积极服务区域经济、服务农村经济的真情在减弱,服务的形式单调,效果不佳,并且提供的技术支持往往只是一个方面,缺乏系统全面的支农服务。高等农业院校应该利用学科全面的优势,在猪场建设、环境控制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服务,国家应该督促高等农业院校积极为农村提供服务,把科技支农业绩作为高等农业院校绩效考评的一个重要内容,推动农业院校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

2.3 探索高效养猪新模式

养猪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人们意识到养殖的模式出现了问题,于是各种新的养殖模式不断涌现,并被推广试验,如湖北正大150模式、英联全价料模式、发酵床养猪模式等。这些模式的侧重点不同,有的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有的突出饲养技术,还有的重在猪舍建设。在农村,选择什么样的养猪模式,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如气候、土地资源、环境状况等)及养猪户的自身条件进行选择,而不能盲目地听信宣传。

目前国家在重点扶持建设养殖小区,但农民不愿意进入养殖小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国家的意愿来看,养殖小区的建设肯定是经过科学论证、比较符合我国畜牧养殖的实际情况的。农民不愿意进入的理由一是因为费用高,二是小区内涉及多家养殖场,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只要有一家出现问题,就会波及全小区,虽然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好,却反而是疫病的高发区[2]。

不管什么形式的养殖模式,解决污染以达到养殖的良性循环是核心内容。农村养猪应该和种植业进行有机的结合,走生态养殖的发展之路,把优质的有机肥经发酵后用于种植业或淡水养殖方面,化污为肥或实行综合养殖[3]应该是农村养猪今后的发展方向。

2.4 改变养猪观念,实施综合技术

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使人们在畜牧生产中丧失了对动物的关爱,造成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动物疫病反而频繁出现。因此在养猪过程中,应该牢牢记住,最好的治疗是把猪放在干燥、适温、卫生的环境下饲养,最好的药物是均衡精准且安全的日粮供应;“环境好、饲料好、健康好”才能生产出优质安全的猪肉,更多地投资猪的环境与行为是养猪多盈利的佳径之一,通过改善环境与实施精准饲养可达到提升猪群健康水平和主动免疫力的目的;尽最大可能提高饲料营养的均衡度,以达到最大限度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就可以显著提高猪的采食兴趣,减少腹泻发生率和对环境的废弃物排放,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等的排放;不要仅依赖药物的添加来控制疫病,任何药物对猪来说都是一种应激源;永远把腹部适感温度和圈面干燥卫生作为改善猪环境福利的第一要务[4]是非常必要的。

养猪是一个细致的工作,是在与生命打交道。农民在养猪过程中,一定要系统地学习养殖技术,遵循标准化生产原则,操作标准化生产技术。更为重要的是要注意猪场建设和环境治理,通过合理地设计猪舍达到减少成本的目的,通过提供优良的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

3 小结

农村养猪在我国的养猪业中仍然是主体,并且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方面,其稳定了我国农村、城镇的猪肉供应,促进了农民的就业和发家致富,但目前仍处于资本、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积累阶段,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做好合理养殖环境与有序市场环境的建设;要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积极加以指导农村养猪;要走科教兴牧之路,掌握养殖综合技术的运用[5];要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协作,互利共赢;各类畜牧业服务组织要转变服务观念,提升服务水平;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合理规避养殖风险。农民肯吃苦,愿流汗,有强烈的劳动致富愿望,如果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能得到不断提高,中国的农村养猪业就会健康持续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志祥. 把脉当代畜牧 破解发展难题――著名畜牧经济学家、中国农大教授刘少伯访谈录[J].中国畜禽种业,2008,4(11):18-19.

[2] 廖国周,葛长荣.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饲料广角,2002(24):10-13.

[3] 李玉梅. 农村小规模养猪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山东畜牧兽医,2010(8):24-25.

篇(2)

随着中国规模化养猪的快速发展,中国规模化养猪业各种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归纳起来,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模式:

一、从养猪相关产业链经营范围来分类,分为多元化模式及专业化模式。

1.多元化模式

其特点是:多元化产业化经营,猪场动力网―中国最专业的养猪技术网站。围绕养猪相关产业上下游延伸、拓展, 兼营饲料、动保、养猪、屠宰、深加工等相关产业,产业链比较健全,综合市场抗风险能力强,大都是一些很有实力的集团公司,如广东温氏以养猪养鸡业为主,正在发展动保业、屠宰业、深加工业;河南牧原、海南罗牛山、天津宝迪以养猪业为主,正在发展屠宰业、深加工业、饲料业;江西正邦以养猪业为重点,带动饲料、兽药(动保)、屠宰业发展;双汇、雨润以屠宰业、深加工业为主,正在大力发展养猪业;双胞胎、正大、希望及六合、大北农、金新农,以饲料业为主,已经进入养猪业或正在进军养猪业、动保业;四川铁骑力士以饲料业为主,正在大力发展养猪业、屠宰业、深加工业。

2.专业化模式

专业化模式也可称其为单元化模式,与多元化养猪模式相对应,其特点是:只从事养猪产业,基本不经营养猪相关产业链中其它产业,即使其兼营饲料业等也主要是自给自足。国内绝大部分养猪企业、规模猪场都是采用这种模式。优点是:便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易于养猪专业化;对于其中的一些高端种猪场来说,有利于养猪专业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打造自己的种猪品牌。缺点是:与多元化模式相比,养猪市场不好时,无以祢补亏损,市场风险大;综合竟争力与盈利能力差;受相关产业的制约,综合抗风险能力差。如中山白石、长江食品、深圳农牧、广西农垦、北京华都、北京育种中心、杭州大观山、杭州钱江养殖、杭州灯塔养殖、重庆金山谷、河北裕丰、湖北桑梓湖、湖北天种、天津宁河原种猪场、山东日照原种猪场、辽宁阜新原种猪场等,均属于此种模式。

二、从养猪生产经营者来分类,主要有公司独立自养模式、公司+农户模式、公司+基地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合作社模式、养猪小区模式等。

1.公司独立自养模式―中粮、双汇、雨润、宝迪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全部猪场自建、自养,固定资产投资大,环保压力大,但管理及疫病风险最低,食品安全性有保障。以独立生产的专业化公司为主的牧原模式也应属于这种模式,河南牧原公司环保工作做得很好,综合采用水泡粪工艺、沼气等环保工程,但其环保投资过大。

公司独立自养模式又分为一条龙养猪模式、阶段性养猪模式。大型养猪企业(集团)多采用一条龙养猪模式,自建自繁自养原种猪场、祖代场、父母代场(包括生长育肥阶段)。中小养猪企业多采用阶段性养猪模式,有的只搞原种猪场,有的只搞祖代场,有的只搞父母代商品场,还有的只搞商品仔猪繁殖场或者只搞育肥猪场(购猪苗,只养生长育肥阶段)。

2.公司+农户模式―温氏模式

公司自建自养种猪场、仔猪繁殖场,农户按公司设计建设育肥场并饲养生长育肥猪,合同回收育肥猪,公司为农户提供猪苗、饲料、兽药、养猪技术及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其优势是固定资产投资较小、公司占用土地少(不用自建生长育肥舍,而生长育肥舍建筑面积约是猪场猪舍总建筑面积的一半左右),扩张速度快(农户加盟积极性高),最大的好处是:能带动农民养猪致富,所以,农民欢迎、政府支持、融资能力强。缺点是农户育肥阶段有管理及疫病风险(但育肥阶段管理及饲养比较简单,技术含量低,通过配套完善的服务体系,管理及疫病风险基本可以控制),要求农户诚信度要高,否则,市场好时回收育肥猪、收回赊款风险较大(温氏农户的猪苗、饲料、兽药等费用基本都是公司垫付的),但这个问题在温氏基本上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海南罗牛山早期一直是公司独立自养模式,前些年开始也在发展公司+农户模式。国内类似模式转变的企业也不少,也有两种模式共存的企业。

有别于温氏模式,国内很多企业搞公司+农户模式,由于资金不足,大都会让农户花钱买公司提供的猪苗、饲料、兽药,虽然公司资金风险降低了,但也很难发展养户并快速扩张(农户养猪缺钱,贷款也难,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很多企业搞公司+农户模式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这个问题,有些企业通过公司担保+银行贷款的模式进行操作公司+农户模式,效果不错。

有别于温氏公司+农户的模式还有:有的企业把仔猪繁殖场甚至于种猪场都让合作农户去经营饲养,管理及疫病风险太大,几乎没有成功的。

还有的企业搞公司+农户,看上去基本与温氏模式一样,但对农户育肥场的选址及设计建设、猪群饲养管理等管理、服务不到位,即公司与农户关系不紧密,导致管理及疫病风险增大,往往以失败告终。其实,温氏对农户育肥场的管理几乎与管理自己的育肥车间一样,农户散而不乱,这也是温氏模式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篇(3)

一、城市泔水养猪的弊与利

1.城市泔水养猪的弊端

目前,城市泔水养猪对城市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影响:一是养殖户装载运输泔水的容器混乱,有的使用经过简单改装的废弃油桶,有的使用塑料桶或铁桶,容器一般未经过处理,可能存在工业污染;同时运输过程中由于部分容器无盖子密封,沿途抛洒现象较为严重,对道路造成了污染,且泼洒的油污影响了交通安全。二是泔水养猪场污物处理设施落后,养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粪污如果得不到及时清理,会对周边空气、水体、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市民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经过笔者对近百家泔水养猪户的实地调查,他们普遍认同养猪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希望有人能及时将养猪场的污物运走,自己适当交点清运费也行。但同时认为,养猪的污染主要是有机污染,与其他化学污染相比,似乎要轻一些。三是大部分泔水养猪场栏圈为临时建筑,低矮简陋,影响市容、市貌。四是养殖户使用的泔水加热设施落后,除少数养殖大户使用煤来加热泔水外,大多数养殖户使用的加热材料是建筑装修拆卸下来的木材、塑料等可燃物,燃烧时产生的烟尘造成空气污染。四是泔水中的浮油被提取转卖给油贩子后,有可能被提练加工成地沟油,然后上市销售而给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留下隐患。

此外,由于泔水养猪主要分布于城郊或城中村偏僻地区,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部分泔水养猪户游离于有关部门的监管之外,存在生猪疫病防控不到位、养殖档案不健全、生产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同时泔水中存在的洗涤剂等化学物质残留也给肉品安全带来一定隐患。

2.城市泔水养猪的利端

泔水养猪固然有许多弊端,但也有很多有利影响:一是泔水养猪能够大量减少餐饮泔水处理难题。泔水对环境的污染非常大,餐饮泔水中含有大量的油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质及杂物,其中COD平均浓度超过污水管网污水允许排放浓度的好几倍,如果泔水流入河道不仅使污水处理厂“消化不良”,而且还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据调查一个年出栏200头的泔水养猪场,每天泔水消耗量约为1吨,每年消耗泔水360吨以上。一个中型城市平均按照50家类似规模泔水养猪场计算,每年消耗的泔水至少为1.8万吨。二是泔水养猪能够节约大量饲料,降低养殖成本。养猪成本的70%来源于饲料,泔水价格便宜,养殖同样重量的肉猪,大约可节省20~30%的饲料成本,节约了粮食资源。三是泔水养猪能够解决部分进城农民就业问题。目前泔水养猪的主体是城市周边或外来农民,在经济收入上多为弱势群体,养猪规模几十或数百头不等,在没有其他较好就业门路的情况下,租用土地建设临时猪舍,发展泔水养猪,以此作为自己乃至全家人的生活和子女上学的经济来源。四是泔水养猪为城市肉品供应提供了必要的补充。

二、“泔水猪”不同于“垃圾猪”

泔水是指饭馆、家庭在吃完饭后把剩下的饭菜之类倒在一起(比如说桶里)混合,这些剩饭菜就叫做泔水。城市泔水主要是指人们在饭店、餐厅、学校、单位食堂等处废弃的剩饭剩菜,不包括做菜前废弃的蔬菜、鱼肉等下脚料。目前人们热议的泔水猪就是指使用城市泔水喂养的生猪。而垃圾猪是指在垃圾填埋场饲养猪,让猪在垃圾场自行觅食。垃圾场内污染物种类繁杂,有害物质太多,这些有害物质,通过猪的觅食,在体内富集。这种猪肉如果进入市场,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城市养猪户收集城市泔水,使用三轮车等工具将其运回养猪场,运回养猪场的泔水在大锅内加热煮沸。同时捞出泔水中的牙签、骨头、鱼刺、筷子等异物,有时也要撇走浮油。饲喂时添加50%左右的糠麸、豆粕、青饲料和薯类等,使营养平衡。泔水加热煮沸,维生素损失较多,有条件的养殖户还在泔水饲料中补充青绿饲料或水溶性维生素,添加钙、铜、铁、锌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城市泔水虽然是弃物,但不是垃圾。泔水喂猪,自古有之。只不过在社会发展、经济发达后,城市泔水养猪趋于专业化,渐成一个产业现象。如前所述,正是因为城市泔水养猪存在因陋就简、有碍观瞻等问题,引起人们诟病。其实泔水本身富含营养物质,直接排放,也会引发环境问题,而利用泔水养猪,可以起到废物利用作用。2005年国家颁布《畜牧法》,其中规定:“不得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的泔水饲喂家畜”。泔水喂猪未被禁止,关键在于正确使用城市泔水,同时要加以规范管理。

三、城市泔水养猪综合管理对策

对泔水养猪的管理涉及环保、卫生、工商、商贸、畜牧等行政管理部门,部门之间应达成共识,按照“引导”、“规范”原则,从“养猪”和“泔水”两个环节入手实施综合管理。

1.提高泔水养猪场安全水平

按照《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生猪饲养场所的监督检查,所有养猪场必须要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备案,要配备相对固定的畜牧兽医人员,办理动物防疫合格证。必须按照要求实施免疫注射,佩带免疫耳标,建立免疫和兽药饲料使用档案,严格产地检疫,开展肉品安全可追朔管理。

2.科学合理规划,推行标准化养殖

按照城市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规划引导养猪小区建设,鼓励支持泔水养猪户开展“生物发酵床”养猪、实施标准化栏圈改造或入驻政府统一规划的养猪小区,强化污物管理,降低环境污染。

3.研究推广泔水养猪新技术

研究推广物理的、生化的泔水处理技术,改善泔水的气味和营养组成,真正使泔水养猪省料、省力、环保。

4.强化疫病和肉品监测

要加强对泔水猪疫病和上市肉品的监测频次,特别是对病死猪、药物和重金属超标的肉品要追溯来源,依法查处,保障肉品质量。

5.加强泔水油的管理

对泔水销售、购买、使用单位或个人实行备案制和可追溯制,提炼的泔水油实施统一收购,防止流入百姓餐桌。

6.强化对餐饮单位的管理

实行卫生许可时,将餐厨泔水处理设施作为许可必要条件,实行生(生菜、生肉皮、废弃油脂等)、熟(剩饭、剩菜)分离;教育督导餐饮单位积极采取措施,减少餐饮泔水产生量并做好泔水送运的合同管理。

7.对泔水运送车辆实施监管

泔水运送容器必须密闭,严防泔水沿路泼洒,否则给予经济处罚或禁止泔水运送车辆进入城市主干道。

篇(4)

关键词:农户;养殖档案;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100520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人们对于新农村建设中环境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肉类农产品价格逐渐攀升,很多农户加入了养殖队伍。但随着农户养殖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逐渐提高,如何提高农户养殖的管理水平、增加养殖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建立农户养殖档案并加强管理是有效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相对于规模化养殖,农户养殖一般规模较小,且处于农村环境,建立基于信息化的科技档案的难度较大,不易实现且难以推广。本文针对农户实际情况,对农户如何建立养殖档案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能给农村养殖户提供相关的可行性建议,将科学养殖事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1 农户养殖档案管理现状

1.1 不重视也不会建立养殖档案

农户在养殖过程中,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知识等各方面因素的局限,建立养殖档案较为困难,加上多数农户认为建与不建养殖档案和自己的养殖收益没有关系,建与不建一个样,很多农户有一种“放羊栽蒜,不死准赚”的思想,忽视了养殖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不注意平时养殖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及养殖技术、信息的收集,没有记录专门的养殖环境数据。

1.2 养殖档案建立不全、管理不善

由于农户生活的随意性,使其对自认为重要的信息加以记录,或想起来的时候记录一下,导致养殖档案记录不完全、不系统,使用时用得上的资料非常少。很多农户的养殖档案没有固定存放地点,随便放置,容易丢失。

2 建立养殖档案的作用

笔者曾拜访过一位农民养猪大户,在几年的实践中,他把日常生活中主副食价格、饲料价格和生猪价格升降及与养猪有关的经营投入、繁育技术等全部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养殖档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市场调查后发现,猪肉、生猪、饲料等与养殖相关的价格升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相互之间关联密切。根据这些规律,他适时调整了增栏、减栏、出栏计划,不去一味追求扩大养殖规模、增加存栏量,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市场风险,从而得到较理想的经济效益。他养好猪、赚到钱的秘诀是养猪一定要学好养殖技术,同时别忘了建立养殖档案。

养殖场的档案包括科研类、生产类、科教宣传类、仪器设备类、基建类、人事类等的纸质、电子、影像资料等。本文特指生产类养殖档案,其在农户个体养殖生产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对农户养殖的可持续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江苏启东市近海对虾养殖场内的一个养猪场,由于缺少科学的饲养管理,年年亏本。江苏省劳模倪其新的儿子倪健飞带着其父的科学养猪档案资料前往承包,当年即扭亏为盈;又如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辛庄镇,不少农户通过给猪建立档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摸索市场规律,实现了靠养猪发家致富。现将建立养殖档案的作用总结如下。

首先,在建立养殖档案的过程中,农户对养殖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可提高其责任心和管理水平,使养殖更加规范化、规律化,可使农户随时了解养殖对象的健康等状况,使养殖场的疫病控制有延续性,使其动物保健更有依据。

其次,通过对养殖过程和关键环节的了解,农户能够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选择学习养殖相关知识与技术,并逐渐形成系统化的养殖技术,提高自身的养殖水平。

再者,建立详细而完备的养殖档案,会形成较为系统的养殖数据库,为技术人员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尽快做出准确的诊断并采取应对措施提供资料和依据,详细而完备的养殖档案对重大疫病的防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3 如何建立养殖档案

3.1 建立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

农户知识层面浅,可制订一些合理的简单易行的养殖规章制度、作息时间等,约束自由散漫的心性,如《作息时间规定》、《消毒制度》、《防疫制度》、《物料管理制度》等,提醒农户日常应维护的事项。政府下派农业技术人员应多到农村宣讲建立养殖档案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手把手教授并帮助农户建立养殖档案,使之建立的养殖档案切实有效可用。如河南省内丘县是一个养猪大县,农民家家都有养猪习惯。2007年国家及省、市出台促进生猪生产的相关政策后,农民养猪积极性日益高涨,但传统的管理手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为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该县以生猪养殖规范化管理为抓手,创造性地实施了生猪“档案管理”新机制。在实施生猪“档案管理”工作中,内丘县首先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实行了“饲养档案”管理制度,对每头生猪建立档案,详细记录该猪的出生、饲养、防疫、配孕等情况,使每头猪从出生到出栏的各项管理都井然有序。生猪“档案管理”制度的推行,为内丘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管理保障,极大地调动了养猪户的积极性。

3.2 设计合理、易于建立的养殖档案

农户养殖户因自身条件所限,存在诸多局限性,如知识面偏窄,自学能力较弱;场地环境偏小,养殖技术缺乏等,不能建立详细、复杂的养殖档案。建立养殖档案应首先准备不容易丢失的笔记本,设计简单可行的养殖信息收集表。如畜牧生产记录本,内容包含如品种培育记录表,配种、产仔、生产记录表,公猪(采精、品质鉴定、稀释、保存)记录表,转群记录表,返情、流产记录表,死亡、淘汰记录表等;兽医疫病防治本,内容包含如免疫、保健、诊疗、解剖、用药、消毒、无害化处理记录、疫病监测报告等;经营管理记录本,内容包含如种猪、饲料、药品、疫苗的采购、保管、使用或销售等。表格内容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相关科技图书中也有很多模板,农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予以修改。

3.3 设立专门存放地

农户因条件所限,大多只能实行纸质养殖档案管理,有条件的可同时实行电子养殖档案管理,应购买专用档案袋、档案柜,进行实时记录,实时归档,实时整理入柜,尽量确保档案齐全、完整和准确。

江苏省劳模倪其新,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启东县养猪,至今已有四十余年历史,多次被评为养猪能手。在档案局的帮助下,他总结了几十年来的养猪经验,把从1970年开始积累的养猪方面的防病治病偏方,近几年承担的科研试验项目中形成的原始记录和会议材料等进行了收集,补写回忆材料,购置档案橱,建立家庭养殖档案。这些辛勤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结晶是其科学养猪劳动致富的传家宝,也是技术交流传、帮、带的传授录。

养殖农户建立养殖档案,好比把“财神”请到家,便于今后更好地科学养猪,好处多多,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朱丹,韩盛利.规模猪场养殖档案管理策略[J].猪业科学,2012,(8):102103.

[2]徐娜莉.健全生猪生产管理档案落实国家扶持政策[J].山东农业科学,2009,(3):109110.

[3]李增菊,贾增川.家庭档案,致富好帮手[J].档案与我与我家,2009,(6):1112.

篇(5)

20xx年12月,市科技局组织我市畜牧兽医专家对月河流域现代和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带畜牧课题组承担的《绿色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配套技术研究》进行了评审验收。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通过对##市绿色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评价、商品猪三元杂交组合模式的筛选、无公害绿色饲料配方设计、绿色猪饲养管理规范的制定、绿色猪疾病控制程序建立以及猪场卫生与污染综合防治等技术的研究,并将其组装配套,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是一项惠泽##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科技成果。市委、市政府决定把畜牧产业作为我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点,我们认为,发展畜牧业应该重点发展三元杂交瘦肉型猪。

一、发展三元杂交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大力推广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需要。随着我国畜产品总量的基本解决和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出现了多样化、优质化、健康化的趋势,特别是畜产品的卫生和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瘦肉精、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已经成为影响畜产食品消费的三大障碍。20xx年7月,国务院下发《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决定由农业部等有关部门通过健全体系、完善制度等措施,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全过程监管,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主要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解决“餐桌污染”,保证消费安全,使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其重点就是从产地和市场两环节入手,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来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和引导安全无公害、绿色的畜产品进入市场,把无证、无标、未经检验的畜产品拒之门外。重点扶持规范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大型企业的市场份额。通过在进入市场环节实施食品标准准入,经营者协议准入,在市场交易环节实施动态监管,对不合格食品或违法经营者实施市场退出机制,对食品及其经营者在流通领域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是大势所趋,是各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是倡导绿色安全消费的需要。建立优质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畜牧业的必然要求。

2、##具有生产AA级绿色畜产品的良好生态环境条件。##地处北亚热带,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光热及生物资源丰富,水、空气、土壤受污染程度轻,有生产绿色无公害畜产品良好的产地环境。20xx年,月河流域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带畜牧课题组科技人员通过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及土壤环境的监测分析,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AA级绿色畜产品环境质量标准。

3、把##建设成无公害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有便捷的交通。西康、襄渝、阳安铁路在我市交汇,随着西安到重庆、##到武汉铁路复线建设以及西康高速公路的建设。##融入了西安的“半日经济区”。两市在加强中医药研发合作,做大医药产业;搞好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共同打造旅游线路;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确保人民吃上“放心肉”、“放心菜”有了实质的合作。我市的生猪生产不再是以饲料粮自给自足的生产条件,而是融入全省、全国的畜牧业大环境中,充分发挥我市的自然环境及人力优势,扬长避短。大力发展规模养猪,把我市建设成无公害优质猪肉生产基地。

二、生猪三元杂交技术引进示范获得成功

20xx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月河流域启动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项目。项目实施4年来,该区域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示范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大批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养猪场和养猪大户纷纷建立;三元杂交猪的繁育体系、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和无公害兽医防治体系初步形成。三元杂交模式的筛选和无公害饲料的研发已基本完成。到目前,共引进长白、杜洛克、大约克等国外瘦肉型种猪930多头,建立良种繁育场4个,建设科技示范点20个,累计繁育种猪4800头,生产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32万头。占该区域生猪生产量的37.7。在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方面,先后完成了绿色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三元杂产观众型猪杂交模式的选择、绿色无公害饲料配方筛选、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规程和无公害生猪兽医卫生防疫制度的制定。通过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月河流域的养猪规模和养猪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三元杂交猪的瘦肉率已达到62.4;三元杂交商品猪90公斤出栏时间缩短到142.6天;三元杂交肥育猪每公斤增重的饲料消耗已降到2.86公斤。为全市大力推广生猪三元杂交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20xx年以来,畜牧课题组共建示范点12个。在示范的建设上,按照“稳定数量、提高质量、抓精品示范点”的基本思路。对石泉万头猪场、汉阴望山梁种猪场、汉滨恒桥良种猪场、汉阴浦溪三堰村等示范点,为月河流域畜牧科技重点示范点。这些示范点的建设,一方面为三 元杂交猪繁育系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示范点的建设为三元杂交猪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

2、三元杂交猪示范基地建设起步良好。目前,石泉、汉阴、汉滨区分别建设三元杂交猪示范基地一个。石泉池河镇成为月河流域畜牧科技重点示范带最大的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其中石泉农科园万头猪场每年向该基地提供三元杂交仔猪8000多头,发展养猪大户50多户。汉阴县三堰村发展养猪大户98户,年出栏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1500多头,每头三元杂交瘦肉型商品猪新增纯收入246元,比一般商品猪多收入126元。以此计算,仅在月河流域推广三元杂交瘦肉型猪每年群众多增收384万元,四年累计增收1536万元。

3、试验示范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几年来,先后进行了无公害饲料配方的筛选、三元杂交猪最佳杂交组合的试验、三元杂交猪的肥育及优良屠宰试验等20多个试验研究。取得省级科研成果一项,市级科研成果三项。特别是三元杂交猪最佳杂交组合的试验、无公害饲料添加剂的试验及猪种的引进,为##市畜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科技推广与服务初见成效。几年来,科技推广与服以规范饲养技术为核心,围绕三元杂交猪的生产,先后制定了“绿色猪饲养管理规范”、“饲料与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疫病防治与兽药使用规范”、“养猪场卫生与环境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在示范点、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共印刷技术手册5000余册,技术资料20xx0多份,举办各种技术培训250场次,受训人数15000多人,深入养殖户现场解决问题240多场次。

5、产业化建设取得重要成绩。经过几年的努力,发展养猪协会3个,以“公司 农户”为基本模式的畜牧产业化正式形成。目前,以石泉农科园万头猪场为核心,众多农户参与的“养猪合作社”,以汉滨区恒桥良种猪场为龙头的“大户带一般农户”的发展模式已经形成。这些龙头企业为农户提前、产中及产后服务。农户按照要求组织生产,这种形式有效地解决了农户的技术问题、产品销售问题。如石泉农科园万头猪场与40多家农户形成养猪合作社,猪场为农户提供猪苗、饲养技术、饲料、防疫及产品销售服务(即五统一),农户按公司要求组织生产,对于“合作社”产生的利润农户参与第二次分配,这样充分调动了农户参与合作社发展养猪的积极性。

三、选准发展三元杂交猪的着力点

1、完善三元杂交猪良种繁育体系。全市以月河流域为中心,建立完善三元杂交猪良种繁育体系。一是各县区要以企业为龙头,建立和完善三元杂交瘦肉型良种猪繁育推广中心。全市引进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等原种猪800头,其中母猪600头,年供种能力达到8000头以上。二是各县区以养猪企业为核心,以存栏100—200头基础母猪为一个单元,建立二元杂交母猪扩繁网。全市每年向社会提供“三元杂交母猪”10万头。三是以养殖专业户为基础,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使三元杂交商品仔猪的年生产量达到200万头以上。

2、培育三元杂交猪饲养大户和专业村。重点发展一批年出栏量100—1000头的养猪大户和出栏5000头以上商品猪的养猪专业村。到20xx年,通过集约化生产的瘦肉型商品猪达到瘦肉型猪出栏总量的80以上,在养殖小区和专业化的养猪场,实行“六统一”的标准化饲养方式,即“统一品种、统一用料、统一用药、统一防疫、统一管理和统一销售”,使分散的家庭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转变,从而有效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3、大力扶持和发展肉食品加工企业。以##市东方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核心,联合市内外屠宰加工企业,组建大型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集团,引进现代化的冷鲜肉加工技术和设备。以冷鲜分割肉加工为主打造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以冷鲜肉分割配送为核心的营销体系,创建无公害的猪肉品牌,用品牌抢占西安、重庆、武汉等大中城市的市场(特别是大型超市)。

4、全面推广生猪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生产是现代养猪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广生猪标准化生产,有利于提高肉食品的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生猪标准化生产,就是对生猪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规范、约束。按标准要求建场、饲养、防疫、用药、排污等,规范各环节操作。以有效的控制猪产品的卫生质量,确保食用安全。

5、建立健全无公害畜产品管理和监督体系。无公害兽医卫生防治体系要贯彻“以防为主”的原则,要重视法规建设,严于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范围、使用品种、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同时,要制定和落实生猪免疫程序,指导养猪企业搞好猪场废弃物的无害化利用。无公害畜产品管理和监测网络建设要成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人和专用设备,负责全市无公害畜产品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与监督管理工作。并且要以饲料、兽药和生态环境检测入手,充实仪器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尽快形成网络。

6、搞好饲养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生猪生产其关键技术是提高猪肉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延伸产业链。围绕关键技术要研究和推广一批先进、实用并进行配套集成,形成简便易行的标准化成套实用技术。目前,在我市已经成熟,且急需推广的实用技术有:①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技术。②生猪无公害饲养管理技术。③无公害饲料生产技术。④无公害兽医卫生防治技术。⑤养猪场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

7、整合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联姻。以生产、加工利益的联结为核心,调动加工销售企业,技术推广部门及生产者的积极性。加快产、供、销、加工与技术推广一体化的进程,大力推进“公司 农户(场)”的经营模式,采取有效组织形式,协调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通过契约、股份合作等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生猪产业化的经营机制的创新,稳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把养猪业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8、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优惠政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和保证。在制定养猪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下,一方面要积极完善已有的政策,如土地使用政策。另一方面,根据养猪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出台新的养猪业发展扶持政策。一是建立市、县两级养猪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良种建设、防疫网络体系建设以及无公害畜产品的监测体系建设。二是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三是制定出台奖励政策,从畜产品企业上缴所得税中,每年拿出10返还该企业,市县区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对养猪企业农户和乡镇发展养猪业的奖励。四是制定出台科技人员激励政策按照身份不变、工资待遇不变、正常晋级不变,创收归自己的原则,大力支持和鼓励畜牧科技人员,积极投身到养猪生产的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科技服务,创办、领办养猪实体和龙头企业,发挥科技人员应有的作用。

9、加强领导,整体推进。市上要加强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和协调资金、计划和人员。特别是要组织畜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畜牧科技推广单位和龙头企业的科技人员合力攻关,搞好无公害生猪饲养关键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与技术开发,组装配套与试验,技术示范和推广,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组织肉食品加工企业、研究单位技术推广单位开展协作,建立提升畜产品竞争能力的示范区,形成示范区内关键技术攻关点,组装技术示范片,成套技术推广面相结合的梯度推进的实施层次。

四、几点建议

从目前养猪业发展的趋势看,建立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是实施国家食品准入制度,适应市场需要的必然选择。同时,我市具有建立无公害优质生猪生产基地的环境条件和养殖条件。因此建议:

1、把建立“##市200万头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建设”列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论证、立项,并对外招商。

2、成立相应的机构,具体负责本项目的实施。

3、组织有关部门尽快完成我市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环境认定申报工作,尽早取得省上的认定,并积极做好产品认证的前期准备工作。

4、出台我市发展无公害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的实施意见,制定养猪业发展规划。

5、整合资源,突出重点,优先把月河流域建成我市生猪三元杂交商品基地。

(作者分别系##市科学技术局局长;干部)

篇(6)

关键词养猪业;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安徽肥东

畜牧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首选产业和有效途径。在畜牧业中生猪产业所占比重大、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是绝大多数农民家庭肉食品自给和增加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为了全面掌握肥东县养猪业的发展状况,笔者深入村镇广泛开展调查,在了解掌握肥东县养猪业现状、特点、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养猪业的对策措施。

1肥东县养猪业存在的问题

1.1养猪成本与养猪效益非正比增加的矛盾

从2009年养猪效益看,虽然养猪效益较往年有所提高,每头生猪出栏纯收入(除劳动力)达300~400元,在纯收入提高的背后却是养猪成本迅速上涨:一是仔猪、饲料成本的增加。仔猪价格不断攀升,猪饲料价格不断上涨;每出栏1头生猪,饲料成本增加40~50元,仔猪成本增加200~250元[1]。二是劳动力、水电费用增加。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较大,外出打工者增多,在家养猪不如外出打工挣钱多,从事生猪养殖既脏又累,还要承担疫病和市场风险,导致散养的农户减少[2]。加之水电、运输、劳动力等饲养成本居高不下,使得生猪养殖效益的增长空间受到压缩,在“养猪一头不如打工一周”的效益比较下,不少青壮年农民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在家从事养殖业。

1.2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与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的矛盾

与其他产业相比,养猪业属“三高一低”产业,即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目前,生猪养殖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长期生产看,生猪产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养殖户经不起市场低潮冲击;传统的生猪养殖缺乏组织动作,组织化程序低,无法将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形成养殖合力,难以预测和适应市场的变化,无法承受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只能被动应付,使养殖者失去养殖的积极性。

1.3疫病形势严峻与防控难度大的矛盾

传统分散饲养中公共卫生防疫建设存在部分空档,加上动物防疫可追溯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动物疫病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一些常规疫病在一些规模饲养户和防疫空白村时有发生,造成一定经济损失[3,4]。2007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一些规模养殖户和新进猪群中发生,疾病多数引起全县猪大批死亡,对养猪业的危害性极大。同时多数养猪户对猪的防疫保健意识不强,重饲养轻防疫、重治疗轻保健,没有按要求和需要建立免疫程序,对新的病种没有足够重视,不采取免疫措施,一旦发病损失较大,将影响养殖户增养补栏的积极性。

1.4生猪良种体系建设与现代化要求的矛盾

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肥东县母猪饲养量总体较少,大多数养殖户母猪饲养水平低下,农户自繁自养能力不强。从外省调入的仔猪抗病能力较弱、疫病风险较高、损失较大,导致仔猪购买成本增加。由于资金投入少,品种改良规模小、范围窄,加之生猪生产以农村散养为主,没有形成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和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使良种良养普及率低。

1.5投入不足与畜牧业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养猪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圈舍、良种、饲料、防疫等都需要一定的投资。据预算,一个千头猪场仅固定资产投入就需要60多万元,同时商品猪从出生到出栏上市约6~8个月内需花费1 100~1 200元,资金周转周期长,需要流动资金大。由于规模养殖土地大部分为租来的闲置土地,养殖场不能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导致很多规模养殖户多年来处在低水平运行状态。而养猪除省级有一定项目投资外,县乡级对养猪业建设项目的配套投入较少,信贷投入、民间资本以及外资投入也不足。另外,加工龙头和市场建设滞后,除围绕县城供应的定点屠宰厂外,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制约着养猪业产业化进程。做大做强生猪业,要社会资金及金融资金进入,需要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良种推广、动物防疫、养殖户贷款政策性贴息等方面加大投资。

2肥东县养猪业发展对策

通过对肥东县养猪业的调研,认识到肥东县养猪业资源较丰富,市场容量较大,技术较成熟,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重新审视养猪业的现状、外部条件和发展前景,不得不认识到:养猪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应确立发展生猪产业、做大做强生猪产业的科学定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工业理念和产业化思路来谋划、推进生猪产业的发展;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提质增效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突出良种繁育、疫病防治、标准化养猪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实施养猪业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推进养猪业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全县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1切实加强对生猪生产的组织领导

把生猪生产纳入各级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立足肥东县实情,统一思想,上下一致,齐抓共管,针对肥东县的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对畜牧业内部结构进行比较客观的调整。按照“以农养猪、养猪促农”的要求,稳定千家万户养殖,重点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采取个人、集体、国家有机结合的办法大力发展养猪业,选择养猪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发展养猪小区、家庭规模养殖场等适度规模养殖,开展仔猪繁育和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

2.2完善良种繁育体系

将猪的品种改良作为提高养猪生产能力的一个突破口,从行政到业务给予高度重视,按照《畜牧法》及畜种区域规划,加大对引进和出售种猪的管理,实行良种鉴定、登记制度,坚决取缔劣杂公猪,加快瘦肉型猪改良推广步伐,促使猪种品质优化。按照养猪生产“三化”繁育体系的要求,加大新品系的培育和优良猪种引进;鼓励农户饲养二元生产母猪,大力推广猪的人工授精和三元杂交优质肉猪生产技术;建立稳定的区域性母猪饲养基地,提高高繁优良母猪比例,增加仔猪来源。

2.3转变养殖方式,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

饲养方式落后是养猪产业发展缓慢、效益不高的一个关键性制约因素,加快发展养猪业,必须大力转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将现代化养殖作为今后生猪养殖的关键措施来抓,将综合配套技术应用于养猪,突出良种应用,配合饲料、疫病防治、科学饲养流程与生态养殖、沼气池建设利用等技术的应用。在今后工作中因势利导,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资金扶持,加快示范村、养殖小区建设和扶持大户规模养殖,加快推进标准化养殖,在一些条件成熟,生产有一定规模和实行标准化养猪的地区,开展无公害、有机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全面推进标准化养殖,便于统一优良品种和科学饲养防病技术。

2.4加强养猪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

畜牧业现代化需要养殖户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了系统理论知识的人才能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才能生产出无公害的畜禽产品。在今后工作中结合生产实际,以人为本,下大力气开展不同层次的科学养猪技术培训。全面认真实施千家万户科技入户工程,做好畜牧科技普及型培训工作。针对规模养猪户(场),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技术难点,建立健全长效培训机制,实行注册登记长期跟踪培训,深化培训内容,从普及型培训转向专业型培训。同时鼓励饲料兽药厂家和经销商结合产品推广开展科学养猪技术培训。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理论与实践操作的能力。要加大对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密切关注国内外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及时推广人工授精、生态养殖、标准化养殖等技术,全面提高养猪业的科技含量。

2.5加强防疫保健,确保养猪业健康发展

针对现阶段猪病十分复杂的现状,切实加强生猪防疫保健:一是积极争取资金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和防疫冷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免疫、检疫和疫病监测,突出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疫病的防控,落实强制免疫,强化内防外堵,确保不发生大的疫情。二是积极引导和指导养猪大户强化猪的防疫保健意识,把防治疫病资金用在防疫保健上,并制定切合本场本户生产实际的免疫程序,做到计划免疫,对一些新的病种有免疫防治。三是畜牧部门要根据养猪生产实际,强化疫病的监测工作,对近年来疫病监测中发现的新病种及时制定防控方案,开展早期预防免疫。四是将发展暖棚养猪与沼气池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结合起来,强化对粪水及其他污物的再利用,防止粪水污染环境。在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一批利用养殖场粪污生产沼气和有机肥项目。

2.6切实增加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发挥养殖户、加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的同时,政府必须在基础设施建设、良种推广、动物防疫、政策性贴息补助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一是对优质种源生产场应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助,农村认真落实母猪补贴和保险,对种公猪引进也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性补贴,以保障生猪生产的基础。二是建立生猪产业扶持和稳定发展基金,对因产业发展波动而受损的规模养殖给予政策性扶持补助,稳定肉猪市场供应。三是加大科技推广,重点解决生猪养殖中的技术问题,如优良杂交组合筛选、提高母猪生产力、重大疫病监测防治等,帮助养猪者提高生产能力,节约生产成本,节支增效。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安徽省有关生猪产业扶持政策,搞好项目筛选、养殖小区的验收完善和省级龙头企业的上报工作,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扶持。争取县财政资金支持,扶持生猪产业发展。

2.7积极推进生猪产业化进程

一是畜牧部门积极为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民牵线搭桥,使其形成发展合力,有效解决肥东县生猪生产中农户单打独斗、品种和产品规格多、饲养小规模与大市场难于衔接的问题。积极引导养殖户成立生猪产、销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形成合力,使养猪做到规模化、标准化。鼓励专业合作组织和大型猪场投资建设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发展订单生产,形成“公司+合作社+养殖户”和“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增强养殖户扩大规模养殖的信心。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争取在良种、饲料、加工等方面引进资金、技术、厂商,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积极扶持协会及经济合作组织和畜产品经纪人及营销队伍,建立健全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畜牧业市场化进程。四是健全和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立专业交易市场,开通绿色通道,鼓励和支持生猪专业定点收购及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加强预警体系建设,科学预测市场和消费需求走势,正确引导生产和经营决策。

3参考文献

[1] 祁跟兄,胡永杰.青海省民和县养猪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养殖与饲料,2008(6):108-109.

[2] 陈开升.诸暨市养猪业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07(10):62-63.

篇(7)

一、农村猪场面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

1.猪场分布位置不合理

猪肉作为中国人民的主要肉食,在我国肉类消费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巨大的猪肉消费需求,使得我国养猪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农村养猪业大多数属于私人小规模的养殖方式,其在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会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例如生产管理粗放,基础设施不完备,技术管理水平差等。这些不规范的养殖现象直接或间接的导致疫病在农村猪场的产生及传播,严重制约着农村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下面针对解决农村猪场的疫病防治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我国农村猪场在疫病防治防治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农村猪场的地理位置不恰当。例如一部分猪场分布在工业区附近,工业的生产直接严重污染了附近的水源、空气,大大提高了疫病在猪场中产生及传播的几率;一部分猪场直接分布在人口居住密集区,人们的日常活动造成的污染以及病原体也会给养猪业造成隐患,与此同时,猪疫病的传播也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还有一部分猪场的分布就太过于偏远,这就会出现交通运输不方便,供水供电不足,医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当猪场出现疫病时得不到良好及时的治疗,从而导致疫病的进一步恶化及传播;除以上之外,猪场也不可分布过于密集,否则,一个猪场出现疫病,就可能导致众多甚至所有猪场的毁灭,损失惨重。

2.仔猪品种选择

在农村的猪养殖业中,经常会出现不同品种的猪胡乱的现象,这便导致了很多猪的品种混乱,仔猪的身体条件先天较弱,对疫病的免疫力先天不足。这样一来,便会加大了疫病在猪场的泛滥,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二、农村猪场疫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防疫技术低

大多数的养猪户没有经过专业的养殖培训,因此难免会存在养殖专业知识匮乏的现象。很多养猪户对疫病防治没有太多的概念,防疫流程不规范。例如,疫苗的购买及运输,很多养猪户为了图便宜,购买很多不符合标准的的疫苗,同时,疫苗在运输过程中没有得到规范的保护,从而有可能导致疫苗失效。有的猪户对接种疫苗的种类没有明确的概念,不知道什么时期该注射什么疫苗。甚至有的猪户直接漏种疫苗。我国农村猪场同时也存在着防疫意识不足、疫病诊断条件不完备的现象,很多猪户没有按时地对猪场进行消毒,甚至随意弃放病死的猪尸,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疫病的传播。除此之外,大多数猪场没有建立完善的疾病诊断仪器和专门的兽医诊断室,这就导致了疫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从而导致猪户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2.滥用抗生素

然而,眼下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农村猪场在疫病防治方面面临着很大的问题,不仅威胁着人们的饮食健康,同时也大大制约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养猪户的经济效益。在农村的养殖业中,滥用药物及抗生素是一个很严重但却很常见的现象。有的猪户为了让猪迅速生长并增加猪的体重及含肉量,过多地在猪饲料里面加入保健药物,从而导致病原体、致病菌对抗生素等药物产生抗药性,疫病一旦发生,就很难治愈。由于许多农村养猪户缺乏基本的用药知识,因此他们的用药有时完全凭靠感觉,这往往会导致用药过多的现象,严重破坏了猪的免疫力及身体健康,同时过多的喂养抗生素,会导致猪肉品质的下降,严重危害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三、猪疫病防治对策

1.合理为猪场选址

猪场的位置分布对疫病防治有很大及影响作用。我国的农村猪场应分布在h离人口居住密集区以及污染严重的工业区。猪场应选择在地势较高,温度适宜,光照充足的位置,猪场与猪场之间距离不能低于8m,同时,猪场还用建立良好的污水排放系统和粪便处理系统,为养猪业提供一个健康,卫生的环境。

2.科学地选择药物

在农村的猪养殖过程中,养猪户应科学地选择药物、抗生素,在喂养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说明科学地选择用量,以防止病原体、致病菌对药物产生抗药性,同时,不应选择激素过多的饲料,以防止猪的免疫力降低。科学地选择药物,可最大程度的发挥药物的作用。

3.提高防疫水平

养猪人员应自觉积极地参加养猪知识技能培训,同时卫生防疫部门也应该加强猪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同时普及科学养殖以及卫生防疫的知识,使养猪户认识到猪场消毒的重要性以及疫苗接种的重要性。猪场消毒可在猪场建立消毒池。疫苗防疫应严格遵守疫苗的使用说明,接种过程应严格遵守规范的操作流程,以减少错种、漏种现象的发生,严格防止疫病在猪场的传播,保障养猪户的经济效益。在全国经济的推动下,中国农村养猪业迅猛发展,然而,猪疫病的传播及危害仍不可小觑,它严重制约了农村猪场的扩大及发展。因此解决农村猪场的防疫问题刻不容缓。我国应不断规范农村养猪业,扩大农村养猪户的专业水平和经济效益,有效改变农村猪场现状,促进我国养猪业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