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3-11-07 11:22: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时代 思想观念 形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思想政治教育是古今中外一种普遍存在的实践活动,是人类阶级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即链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目的的重要纽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显得尤其重要。
二十一世纪的科学技术正在迅猛快速的发展,网络的出现为人类开创了另一个生存的空间,这个被称为虚拟空间的世界刚刚出现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让人们都来不及认真的适应和了解,就已经深陷在网络带来的巅峰刺激和新鲜快捷中。它的出现预示着旧的生活模式的改变,一个以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电子信息网络时代已经开始。 网络的广泛不但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逻辑和生活方式,人们还在网络空间中缔结了各种各样的关系,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心理发展,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产生了诸多深远的影响。
一、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的冲击不容忽视。
网络文化的最大特征是开放性,完全打破了民族和地域的界限,使世界各国人民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大量鲜活而真实的信息,以及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的理念,另一方面又对我们在封闭环境中建立的意识形态体系形成巨大的冲击,甚至可以动摇和改变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少年之所以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与青少年这一特殊阶段的发展特点分不开。可以说,网络使用的种种特点正好迎合了青少年时期的众多需要,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键所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广泛。而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塑造期,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期,青少年精力旺盛、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但也是人生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逃避现实的最佳场所。青少年面对最多的现实是学习。学校学习具有强烈的竞争性,为了在这种竞争中获得优胜,中学生成为中国学习最用功的人群。
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下,青少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尤其那些在学业竞争中失败的人,更是迫切要摆脱所面临的一切,而网上社区是逃避现实的最佳场所。除了在学业竞争中必然有失败者外,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于单一,把学习的好坏作为评判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们很容易发现,学校中有两种青少年最容易网络成瘾。一种是学习失败的青少年,另一种是以前学习特别好,但随着升入高一级学校难以在竞争中保持原来位置的青少年。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也会迫使某些青少年在网络中寻求安慰。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探讨。
网络环境下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和根本措施是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分析辨别力,使他们能正确判断和分析遇到的各种事物的是与非。
1、在网络中多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争取最大化地占领网络信息空间。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信息;网络是一个新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一样可以利用它;网络又是一块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占领它。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利用一些机会尽可能多的在网络上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同时也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汇到其它网络信息之中,力争让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给网络上的人们,争取最大化的占领网络信息空间。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通过网络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进行引导和启发。
网络增强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性。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已大为减少,但在虚拟空间通过网络的主客体的交流却是另外一种“面对面”。在这种网络交流中,教育客体能更真实地向教育主体表达思想,教育主体也就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主动与客体进行网上交流,可以通过进入聊天室和网络论坛与众多教育客体直接对话,可以通过QQ与个别教育客体进行深入探讨,也可以通过特定的主题引发教育客体的集体讨论与思考。所有这些方法都是针对网络环境下灌输式教育机会减少而采取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3、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
网站对于网民的作用不可小视,好的网站和点击率高的网站一定会给进入它的人们以持久的影响。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并以之为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空间,延伸了时间,扩大了覆盖面,提高了时效性,解决了部分“空白点”和“盲区”的问题,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召力。目前,诸如“红色网站”、“之家”、“红色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之窗”等思想教育及理论学习网站相继建立,己逐渐形成了一股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声音和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在网站建设方面有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者应着力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传播两方面的规律,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面改善,力争建设好一大批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青少年有自己的小环境,它既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大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依据现实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思政工作的具体内容做相应调整,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导向作用,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从而反作用于网络大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对青少年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下功夫营造多层次的校园文化,以高品位和高学术性为目标。广泛组织以思想、文化、娱乐、学术科技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整体氛围。现时,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要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手段来提炼,丰富和完善各种文化内容和形式?,使之更吸引学生参与。通过校园中这种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净化人们的心灵,鼓舞人们的精神,提高青少年的民族优秀文化的功底和文化品位,增强自身的抵御能力,使其不受消极网络环境的左右。
结语
本文以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从网络的起源和主要特征开始,依次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现状和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进一步的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指出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网络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对网络监管力度的同时,建立一些适合青少年的网站,家庭和学校也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以便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程华平.谈体育与德育的并行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 刘绿丝.高校人本德育的内涵、困境及实现路径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3] 陈庆省.系统构建民办高校学生品德培养教育体系[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1.教师应以身作则
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形成受教师的影响,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师应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以其影响、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不仅负责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更应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心理健康与文明行为的基础。对于教师而言,学校应重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对教师进行道德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同时,应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使学生感受教师的高尚情操,以教师的师表去影响、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2.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中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工作,青少年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需要各方面的教导,需要从学习、生活中慢慢培养。首先,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课程的讲解,注重对具体事例的列举,使课堂形象、生动,使学生真正地感受思想政治的重要性。思想政治的课堂应成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其次,在其他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历史知识,使学生了解历史规律的同时,还应通过现实与历史的对比,让学生体会现在生活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如,语文课堂也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堂。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育人的功能,在讲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利用语文知识的趣味性、文学性、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教师还应将生活实践与课堂中的思想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生活,热爱生活。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发展智力,增强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3.社会各方面应注重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的教育
青少年的成长受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其思想的形成也受各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还需要家长、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积极地教育孩子,引导青少年做出正确的选择,对青少年出现的思想问题,家长应及时地与孩子沟通,全面了解情况,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父母应以身作则,以其自身的道德品质影响、教育孩子。社会各方面应注重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改善。例如,教育部与有关部门应对学校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对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因素进行清除,整顿学校附近的网络文化,使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健康、和谐。家长、学校、社会各部门应通力,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关爱学生,从各方面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结束语
大众传播媒介有三大特点:广泛性、驱动性和导向性;三大功能:即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和提供娱乐。
(一)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途径
大众传媒从理论灌输、实现互动、舆论引导等三种途径来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
1.理论灌输。大众传媒强大的传播优势、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和权威性为向群众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供了坚实后盾。大众传媒可编织由声音、图像、动画、数字化多媒体组成的网状传播结构,突出新兴电子信息技术和电子传播技术的优势,借此发挥信息传递迅速、覆盖面广、权威性强的特点,以达到灌输主流意识形态目的。另,营造典型形象宣传氛围,形成示范效应,也会影响青少年的意识形态。
2.实现互动。新闻改革不断深入,大众传媒愈加重视人们需求,单向传播模式逐渐发生变化,接受反馈机制不断完善,给人们提供更多参与到传播活动的机会,也为实现互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渠道。鉴于此,大众传媒需把握信息交流方向、引导话题、控制节奏,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借由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上的交互式传播方式出现和推广,广大青少年网民可以自由、真实地发表个人见解,阐释剖析、解疑释惑等。
3.舆论引导。在通过舆论引导的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要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二要让大众媒体占有大量丰富真实的信息。三要主动引导青少年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访谈、讨论、参与、教育等方式方法,多角度、多侧面地做好热点问题的引导和教育工作。
(二)大众传媒实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1.信息载体。大众传媒信息传递广义上是指引导人们按照科学理论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来认知事物、思考问题、统一思想、规范行为。狭义上,大众传媒有意识地选择、传播、灌输有利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在增强人们政治敏感度的同时,坚定其政治立场,以此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传播优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可以在时间、空间上实现同步,有现场感、目击感。由于传媒对热点信息传播、讨论,可让青少年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还可对认知、价值、态度、行动进行全面引导。
2.文化载体。就文化角度而言,传载信息是一个对文化批判、取舍的过程。透过大众传媒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重视青少年,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以此同时平衡好科学和物质的发展。社会处于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期,在这样的文化与传播语境下,大众传媒要传播有利社会发展的文化,兼容并包地弘扬传统文化与反映现实文化,倡导积极健康的价值理念。
3.娱乐载体。传播媒介为了吸引观众,使得自身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娱乐性就成为了其必备的属性。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信息,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乐中,相较其他的方式,也更易于被他人所接受,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要注意和警惕在娱乐化浪潮中,日益凸显的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念的浸染与泛滥。
二、优化大众传媒影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一)重视教育功能,将商业职能与教育职能分离
大众传媒市场化容易导致一些个人或团体出于一己之利,将吸引青少年眼球的娱乐性和商业性放在重要地位。由于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过程中的无差别性,容易弱化大众传媒教育性的一面。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角度来说,要注意把商业性和教育性区分开,并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二)加强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思想政治的舆论导向功能
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时,要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主旋律教育,则要重点宣传核心价值;用科学思想理论武装人、正确舆论工具引导人、崇高精神塑造人,挖掘、树立典型事例,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要完成教育目标,可利用形式多样的网络媒介进行;要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可利用大众传媒反复强化。对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大众传媒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创造条件培养青少年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理想情操,引导青少年追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建立以教育部门为主导、社会力量为支撑的传媒教育网络
依靠现有的教育资源,以网络化模式构建,由政府引导、教育主管部门主导,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协同相关非政府组织、非赢利组织等进行多方协作的实施机制,把政府决策优势与企业资金优势联系起来,发挥学校的教育资源来吸引社会资助,来建立和发展青少年大众传媒网络。
(四)利用大众传媒优势达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Abstract:The psychoanalysis school of thought's education philosophy take the classics psychoanalysis theory as a foundation, has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now to young peopl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psychoanalysis education philosophy's guidance, implements the correct emotion guidance to the young people, raises the political demand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s the young peop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psychoanalysis's new method point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分析学派;教育观。
key word:Young peop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sychoanalysis school of thought Education philosophy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如何把新时期下的青少年思想意识潜能发挥到最大,引导青少年在这个飞速发展、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已成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大挑战。近些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当今青少年身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导致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指出青春期是人的第二叛逆期,是人生的关键过渡,是由童年到成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并且青少年时期的本能欲望、情感记忆、认知水平和人格发展等,对成年后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这时的负性记忆或认知失调,很容易引起成年后的不良行为或心理失调,所以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当今社会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探究教育过程中的新方法,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十分迫切的任务。以潜意识理论为基础的精神分析学派的教育观为我国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方法和重要启示。
一、精神分析学派教育观的基本内涵
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现代西方心理学最主要流派之一,这个学派以研究人的精神层次、人格结构、性本能、心理防御机制等理论为特点,对20世纪乃至当今社会的人格教育、德育教育等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派把人的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精神分析学派教育观就是以对人的情感引导,对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前矛盾的协调为内容的,利用科学方法使受教育者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充分协调,促进其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是精神分析学派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究的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精神分析学派的教育观就是要通过教育者对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形式的合理利用,去引导受教育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之,精神分析学派的教育观是以潜意识理论为基础、协调人格结构为内容、合理利用心理防御机制为手段的教育观。
二、精神分析学派教育观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启示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对青少年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青少年群体有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思想观念的易受诱导性和人格发展的不稳定性,因此,在对青少年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引进精神分析学派教育观的新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我认为精神分析学派教育观给我们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提供了以下几点启示:
1.充分发挥潜意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1)增强教育主体的人格感召力。教育者的人格是他们在教育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综合品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言传身教,用高尚的品格和人格魅力,使受教育者的潜意识对美德产生认同感。
(2)增强教育内容的渗透力。潜意识教育是一种“隐性教育”,是用间接渗透的方式进行的。第一,教育者要寓教于乐。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使青少年在参加活动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第二,教育者要寓教于文。如通过戏剧、电影、绘画、音乐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感动人,提高青少年接受教育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味“灌输”,要充分激发青少年潜能,启发创造力和想像力。
(1)充分利用教育过程中的情感升华。精神分析所谓的“升华”,指的是个人将被压抑的欲望或心理能量移用到对社会有益的、高尚的创造性活动上去。升华作用能使原来的动机冲突得到宣泄,消除焦虑情绪,保持心理上的安宁与平衡,使人的创造潜能得以发挥。为此,教育者应给予青少年充分的学习自由,多开展探索性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体验,消除无能感,得到他人认可的同时也会对社会产生认同感。
(2)消除权威压制给教育者带来的恐惧感。恐惧是不安全感、失败和不能自我接受的情绪反应。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尽量避免硬性灌输和严厉训斥。师生良好的情感沟通,对学生人格尊重,活泼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把他们的能量引导到创造性的、有意义的活动中,使他们在活动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并体会到对集体的归属感。
三、结论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外国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现存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越发明显:学校教育只偏重于“外加”社会性内容,忽视内在的、最基础的、解决“可接受性”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因为忽视和缺少这一前提和基础,现代社会才出现“外加的”与“内在认可的”两者间距离越拉越大,即青少年逆反现象严重,对外在主流宣扬的价值理念的内在认同性越来越少。传统的基本上固守于“教材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的教育观,已明显地阻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及教育观,揭示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冲突及其内在根源,着重从个人心理的立场去关注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颇具可行性的启示。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对青少年实施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弘扬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因此,借鉴精神分析理论及教育观的优秀成果,克服现有教育过程中的弊端,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精神分析教育观的新方法相结合,充分激发青少年的潜能,有力引导好他们的情感发展,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为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①沈德灿.精神分析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392―396.
②施春华.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J].唯实,1998(1)
③张增孝.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创新[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4)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46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Media Age
DAI Guangchi
(Hubei Communications Technical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Arrival of the new media age, to thinking,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f new media on how to reduce the student population negative, negative impact, to build against the ideology and bad network culture barrier, which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urgent problems.
Key words 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变化、新挑战,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作为当代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科技成果,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特点。首先,新媒体具有信息数据海量性,在互联网上存在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各种资讯信息;其次,新媒体具有的自由性,作为个人或者单位团体都可以在网络中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而不受任何限制;再次,新媒体缺乏约束性,新媒体具有海量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因为缺乏监管以及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势必会存在不正确、不健康的信息资讯,甚至会被西方敌对势力所利用,干扰我们正常的价值观和社会秩序。
2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2.1 新媒体的消极、负面影响
高等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授知识、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培育青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需要我们关注新媒体的消极负面作用。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青少年增加了获取信息的途径,有效进行交流沟通,提供多样化的娱乐休闲方式;另一方面网上充斥着大量不健康、负面的信息,而青少年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还不够强,容易受其毒害。
权威调查显示,以网络谣言、信息、网络社交、网络游戏等对青少年影响最大。不健康的网络社交行为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并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网络游戏中充斥着大量血腥、黄色、暴力内容,会影响大学生的人格,极易造成暴力倾向,可见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有极大的危害,对社会秩序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2.2 新媒体的积极、正面作用
现在的大学生群体是90后一代,新媒体在他们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短信、QQ、微博、微信等已经成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重要的交流手段。我们要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积极建立起与时代接轨,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喜爱,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平等、交流、互动的环境中进行,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依靠新媒体技术积极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3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1)生活方式的转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90后大学生更是钟爱现代、快捷的新媒体服务体系。网上阅读、网上购物、网络游戏等等都深受大学生喜爱。
(2)彰显个性元素。新媒体的时代下,大学生有了更多的途径彰显个性、展现自我。从QQ签名到个人空间、从微博名称到微信昵称、从手机铃音到发式服装,都能展现个性,强烈地表达个人的情感色彩。
(3)价值观念多元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改变了人们认知的方式,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在新媒体这个大舞台中碰撞融合,使得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
4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
(1)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平台。新媒体是一个信息量丰富且开放的平台,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载体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交流互动,这个交流互动既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具有隐私性的。在这样一种交流互动、自由宽松的语境下,有利于打消大学生的排斥心理,敞开心扉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时效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新媒体时代下,信息量巨大,且传播更新速度极快,我们要充分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可以获得丰富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素材,从而构建系统化、专业化、时效性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数据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有力的支持点。以往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工作方式较为传统,诸如调查问卷、谈心、心理健康活动等,工作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广泛使用QQ、微博、微信,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组,开设论坛、贴吧,我们可以更加全面、便捷地获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手资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新媒体,引导大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受教育者在社会中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使之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确保大学生不迷失自我,不被消极负面因素所侵袭,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新媒体的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进行自我管理。通过开通学工微博、共青团微信公众服务号、院系微博、班级QQ群等手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积极营造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氛围,让大学生群体在自身喜欢的方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QQ群、班级微博、班级微信,从而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参与度,使之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
5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爱国主义教育、信念教育、理想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学生心中,坚决抵御意识形态的侵害,有效抵御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2)建立新媒体平台下校园网络文化服务思政工作。大学的主体是学生,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要重视新媒体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并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播先进的校园文化。积极利用QQ、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媒体手段,打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辨别能力,有效抵御网络不良文化的侵袭。重视校园网络软硬件建设,加强校园网络信息队伍的建设,从而可以将学校开展的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时通过校园网络进行传播,使更多学生知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力。
(3)加强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为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国各高校相继推出了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课堂延伸到网络,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点和面。
(4)加强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媒体的育人功能,这就需要高校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媒体素质的培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培训。首先,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培训,提高思政工作者的网络和多媒体的应用能力,掌握并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学习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知识,增强媒体意识,掌握新闻传播规律,掌握传播技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媒体传播有机结合,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5)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监管,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重要渠道,校园网络舆情反映出大学生对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舆情,建立健全校园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及时预警,及时监管,有效应对校园网络舆情危机,及时消除化解负面影响,维护校园文化的正确方向,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 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Z].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同样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即文化专业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兼具的综合性人才。只有经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才会具有强大的精神动力、高尚的品质、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崇高的精神修养。在提升人才的文化专业技能的同时,奠定其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个人价值方面的功能,这样才能促使我国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协调发展,确保社会各方面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主要途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传统的教育理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在价值方面的取向,而我国长期存在的“社会本位”的片面教育理念,即认为一旦社会取得发展,个人就自然而然的能够得到进步和发展。然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与受教育这两者都是教育的主体,其本身是密切的相互促进关系,属于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同时,这两者之间又是完全平等的关系。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重要前提与条件,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个人精神世界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培育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和根本点,旨在完善人的多方面需要,不断提升人的精神需求,并促进人用科学思维、科学立场、科学观点以及科学方法等去认识、理解这个世界。因此,丰富个人的思想精神世界,不但有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且有利于个人思维、情感、智慧以及品质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从而更好更快的实现个人价值。[2]
(三)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把教育者作为整个环节的核心,而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改变这种教育方法,树立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即结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如立场、需要、利益、期望等,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广大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他们进行自主学习、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与自我提升,实现个人思想、性格、心理、精神等的全面发展,最大程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个人价值实现的功能。
(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当今社会,要想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实现,一方面要注重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引导和教育,帮助其克服困难、强化意志力,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大力宣传法制教育,营造学法、懂法、尊法、守法的良好社会环境,同时还要增强公民的纪律教育,强化公民的纪律意识,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如此才更加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的实现。[3]
三、小结
我们科技馆近几年也办了不少计算机培训班,如“英特尔求知计划”,是由英特尔公司与各国政府及教育机构合作进行的教育项目。该项目是面向8-16岁青少年免费开展的计算机初级培训,主旨是一种全新的动手操作学习体验,帮助全球众多的社区数以万计的青少年掌握21世纪必备的基础技能,使他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在此培训过程中,我作为一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我深深地感到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是一把“双刃剑”。从调查结果看,青少年用于网络游戏的占62%,聊天的占54%,这对我们做好青少年的思想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并肩负着更重要的任务与责任。
一、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
(一)网络对青少年有着积极的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首先,为青少年拓宽了一条信息来源和沟通的渠道,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拓展了他们的思维。使之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快捷、高效地获取大量的所需信息。其次,网络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成为青少年寻求知识的主要手段,进而拓宽了当今青少年学习的空间。
(二)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消极影响
网络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网络环境又比较复杂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他们对网络信息缺乏足够的识别能力,因此,部分网络内容会使一些青少年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其消极作用日益显现。
1、道德意识下降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它已成为一种大众传播的媒介和交流的主要方式,青少年也不例外,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也越来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进而必引发许多新问题。如: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看电影、聊天等,而他们又往往出于好奇、冲动的心理去刻意搜寻一些非健康的信息,由于他们的识别能力较差,不健康的内容很容易对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一些不好的因素影响着他们,使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目崇拜西方。长期下去势必成为当代青少年良好道德意识形成的严重阻碍,导致道德意识下降。
2、社会责任弱化、身体健康受损。
由于青少年的思想尚未成熟,但他们又渴望扮演成年人的角色,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以匿名存在。没有他人和社会的监督、指责和惩罚的顾虑,他们任由思想自由狂奔,使他们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毫无约束的自由和刺激,这时候什么社会责任、道德底线早已荡然无存,留在他们脑海里的只有“我”。这样必然会导致他们孤立、自私、冷漠和非社会化,不关心集体和他人,毁灭了人类原本存在的真实可信和安全的人际交往关系。随着网络迅猛发展,在短短的几年内,网吧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而这些网吧往往设施简陋,环境恶劣。由于玩游戏时精力高度集中,心跳加快,体力消耗很大,处于高度缺氧,容易产生虚脱,甚至猝死。网吧有时有抢劫、打架、凶杀等案件发生,这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3、学习成绩下降
网络使用不当,对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终日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耗费在网络上,思想早已远离校园的生活,终日萎靡不振,既是回到学校,课堂上的知识对他们也早已失去了吸引力,这时的文化知识更无法声声入耳,甚至面对老师也能昏昏欲睡,导致学习成绩日益下降。
二、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做法
网络教育手段的先进性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替代的,它使得我们的教育观念和内容更加现代化,给我们开辟了广阔的教育舞台,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在当今网络文化高速发展的的时代,如何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在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的挑战机遇的同时,抵御其消极作用,这是我们每一位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因此,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加强和推动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已经迫在眉睫。
1、建立高素质的网络德育教育队伍
我们应加强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重视德育人才教育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作用,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网络环境,利用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自控力,使网络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2、积极建设健康的青少年德育教育网络平台
建设、开辟更多更好的青少年德育网站和网页,坚持传播积极向上、正确、健康的信息和声音,要有亲切的服务意识,用真诚的爱心去打动他们,我们的诚挚是启发青少年心灵的一把金钥匙。灵魂上的尘埃,只能用精神上的甘露来涤荡,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为他们创建进步、文明、健康、高尚的网络气氛,以满足他们正常的精神需求。
3、加强提高青少年自身辨别能力和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