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07 11:22: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篇(1)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9-0039-02

前言

现场流行病学的概念是:“要解决的问题出乎预料必须立即对该问题做出反应,流行病学工作者必须亲赴现场解决问题,由于必须及时地采取控制措施,故调查深度可能受限”情况下的流行病学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是方法学科,有些学习流行病学很好的博士、硕士,由于缺乏现场经验,面对实际发生的问题而手足无措,他们不善于征取得到当地人员的配合,不知道如何与群众、决策者沟通,这足以说明仅仅掌握流行病学方法,是难以解决实际问题的。

虽然目前生物医学日益发达,生物医学技术已经发展到分子基因水平,但这些仍然代替不了现场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的群体现象,疾病的群体现象体现在现场人群中,因此必须让学生经历规范化的现场人群调查实践,才能认识疾病的群体现象,探索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原因,然而,目前流行病学的教学重视理论,而实践教学开展的相对较少。

流行病学是一门方法学科,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应该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实践教学比较注重流行病学各种方法原理的应用,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采用实践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应用理论教学中流行病学方法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兴趣。许多在理论课堂上看起来较简单的流行病学设计思路在实际应用中会有很多问题。因此通过现场调查实践,根据存在问题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应用,还能够锻炼其处理问题的能力。

现场实践教学是流行病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但这一环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相关流行病学课题支撑的情况下,相关部门不愿意配合完成,学生实践现场难以获得。因此为了完成流行病学教学任务,现场实践教学这一环节必须加强,学校和代课教师要做好与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及相关部门和社区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工作,组织开展如个案调查、小规模的现况研究和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生态学研究等现场实践教学。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特性,被喻为“医学中的哲学”,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流行病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面对新形势下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和疾病、防控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高层次流行病学专业人才,是摆在预防医学专业教学面前的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现况调查是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特别适合于慢性病调查,对特定时间内某种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进行调查,描述资料的三间分布,以分析该人群中疾病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相关因素的联系,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病因线索,也可以调查某特定人群对某医学知识领域的认知水平,以便对该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流行病学理论教学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流行病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理论与方法的兴趣贯穿于流行病学的课题设计、现场调查、案例讨论、统计分析之中,是每一位流行病学教师需要长期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因此通过系统的现场调查研究设计、现场调查实施、实验室检测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流行病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可以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践。

流行病学现场实践教学步骤与方法

现场实践教学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计划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1.计划阶段

本课题,计划在南疆51团流行病学现场,该团不同连队包括美丽社区、和谐社区、6连、2连18周岁以上的村民(约1000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体格测量法调查该地高血压、血脂异常、肝胆良性肿瘤的患病率和知晓率。学生在带教教师的严密组织和指导下开展流行病学的现况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准备、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等流行病学调查的全部实践过程。

2.准备阶段

实践教学4个阶段中,准备阶段尤为重要,如果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周全、完美,就能为现场实践教学工作的圆满成功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如果准备工作做得不扎实,有欠缺,就会为现场实践教学工作的成功埋下隐患,因此,本次现场实践教学开始实施之前,我们准备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为保证本次现场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周密的教学设计和完善的教学准备是现场教学成败的关键,该过程的主要教学工作包括:①向学生解释说明现场教学的教学目标及其重要性、一般步骤和基本要求,使学生对现场教学的目的、内容、步骤及方法有一个整体了解;②指导学生复习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基本知识,及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肝胆良性腫瘤的患病率和知晓率与防治技术;③练习拟定调查计划,制定调查表,撰写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肝胆良性肿瘤的防治知识宣传册;④强化对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肝胆良性肿瘤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技术训练,统一检查和记录标准,并对学生规范组织纪律和工作作风;⑤将学生分成不同连队的流行病学调查组,分别参与各组的物质准备工作。

3.现场实践

进入现场教学之后,将学生按自然村分成4个大组,每一大组均由流行病学基本信息调查小组、体格检查小组组成,各小组在带教教师指导下按调查设计有条不紊地开展流行病学现场实践工作。流行病学调查组在各村领导协助下,主要负责逐户宣传动员群众,收集流行病学基本人口学资料,采集研究对象血标本并送检。对调查表进行核对、充实之后进行整理,及时计算出不同人群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肝胆良性肿瘤的患病率。最后对流行病学现场场地进行清理,指导学生书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及现场教学体会之后结束现场教学。

4.总结阶段

现场教学结束之后,由流行病学实践教学现场返回学校并由带教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现场教学学习后的体会,总结学生在现场教学中的表现,评价学生所撰写的流行病学调查计划、问卷调查表及调查报告的质量,最后综合评定现场教学目标达成度。

教学效果

学生在现场实践教学中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必然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尤其是对调查对象的宣传,由于有周密的教学计划、充分的准备、严密的组织、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使得学生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都能及时得到解决,顺利完成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保证了教学效果和流行病学调查的质量。同时教师认真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作为一名公共卫生工作者,在工作中想要达到事半功倍之效,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之外,还必须具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从而强化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进取心和良好的工作作风。

结语

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教学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有利于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化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专业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适当开设流行病学现场教学是大有裨益的。同时流行病学作为预防医学中的主导学科,在预防医学教学、防病控病以及科学研究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人才培养方向过渡,综合培养学生的流行病学思维和工作能力,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篇(2)

“一主三学”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围绕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全面便捷的导学、助学和促学[3](图1)。“一主三学”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性教育理论、综合性学习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理论。“一主”是学生自主学习,包括主动自学、小组互学和选择助学三个层次,分别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学”是在自主学习基础上教师的导学、助学好促学支持服务。在“一主三学”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导学”、“助学”和“促学”是教师提供的支持服务,它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而展开,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和教学各个环节。“导学”是基础,它对学生自主学习具有引导性;“助学”是关键,学生对助学各项支持服务具有选择性;“促学”是保证,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手段,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只有“一主”和“三学”相互结合,互动交融,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主三学”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目标导学——主动自学——小组互学——选择助学——评价促学五个环节。药物流行病学教学模式在实施“一主三学”过程中,将从临床药学专业定位、药物流行病学自身特点和临床药学专业药物流行病学教学模式三方面细化、深化、活化每一个操作程序。.

2.临床药学专业的正确定位

临床药学研究重点是药物合理应用,即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但临床工作中常是针对具体问题权衡利弊、寻求最佳平衡点[4]。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将来需针对临床药物应用展开广泛的研究,通过临床药物应用实践,促进合理用药;因此,临床药学是技术性很强的创新性活动。这一部分的“一主三学”以目标导学和评价促学为主,主动自学、小组互学和选择助学为辅。临床药学从临床的角度出发,以患者和药物使用环节为关注对象,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5]。但药物使用受众多因素影响,所以临床药学必须科学严谨的分析鉴别药学与临床医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并将其充分利用。在具体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中,也需要在思路、方法及结果解释上运用药物流行病学对药学与临床医学的经验进行客观严谨地吸取。

3.充分理解药物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流行病学是病因研究的一门工具学科,着眼于医学、药学科学研究的全面设计,在介绍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侧重传达一种思维模式和研究思路。药物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临床药学都是药物流行病学创建的学科基础。临床医学和临床药学的工作从合理用药的角度,将研究对象确定为用药人群时,便自然进入了药物流行病学领域。目前,药物不良事件/不良反应日益受到关注,药物流行病学的作用也逐渐被重视[6]。药物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与传统流行病学的相似,但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药物流行病学需要调查、研究、评估人群中药物使用的源头、分布、利用和效果,其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有其特殊性;药物使用涉及到人的思维方式和选择因素,药物使用后疗效受用药剂量、用药次数、用药依从性、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影响,其结果分析有其复杂性。因此,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把握药物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加强主动自学、小组互学和选择助学操作环节,着重掌握药物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理解药物流行病学在新药临床试验、检测药物不良反应或非预期作用、参与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调查药物利用情况、参与药物经济学研究、评价生命质量中的具体应用。

4.临床药学专业药物流行病学“一主三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4.1学生能力的培养

临床药学专业的学习主体是学生,其能否成为合格的临床药师主要取决于是否学会终身学习,在校期间的一次性教育观念已难以适应医药信息量剧增的现实,因此,主动自学、小组互学和选择助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至关重要。临床药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其对专业课程兴趣的提升,因此,药物流行病学的“导学”的作用不可忽视。目标导学的授课内容需要与专业结合,授课案例、习题均应贴近临床具体问题;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药物流行病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这将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授课内容和授课案例的合理安排,学生可以自己重复或揭示临床药学某些专业领域的规律;通过临床药学科研实例的剖析,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药物流行病学在设计实验、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中的重要作用;这些授课内容都是药物流行病学主动自学、小组互学和选择助学过程的灵活运用,加之教师的评价促学,可以进一步促进专业兴趣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

4.2教师能力的提升

药物流行病学作为临床药学专业的基础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综合能力,即提高目标导学和评价促学的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是临床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基础,药物流行病学的授课教师需要有扎实的药物流行病学基础及丰富的数据处理经验,并且需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体系,重视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同时需要加强对药物流行病学相关领域如医学统计学、循证医学、临床药物评价、科研方法等各个方面的认识,从宏观角度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7-10]。

4.3实践教学的实施

药物流行病学的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强化理论课内容,培养和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决临床药学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的流行病学实践多以课后习题课和统计软件上机操作为主,尚未见药物流行病学的实践教学,我们结合流行病学实践,倾向于药物流行病学实践采用统计软件上机操作、网络操作及药物流行病学案例分析的形式开展。“一主三学”教学模式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得以充分地体现。药物流行病学的实践教学、网络操作和案例分析可以通过目标导学,创建药物流行病学案例情景,将药物流行病学理论与临床药学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自觉进入主动自学状态,以小组互学展示相应的学习成果和经验,展开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药物流行病学的SPSS和SAS等统计软件上机操作和案例分析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是必不可少的,但软件分析无法对方法学适应性作出判断,分析方法选择的正确与否依赖于使用者对药物流行病学资料的了解程度和对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此时自由选择助学方式,参考教师支持服务和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解决相应的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药物流行病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结束环节由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总结评价,巩固强化学习成果,既可以调控“教”与“学”的过程,避免实践教学放任自流、失去控制,也可以激发学生使用新方法的积极性,降低遗忘率,提高其应对临床药学数据的分析能力,有利于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

5.小结

篇(3)

医院药师的核心工作是安全合理用药。药物流行病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不良反应(ADR)和临床药理学(药效学和药动学)。医院药师应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对用药相关者进行必要的指导,不仅将大大地减少用药的盲目性,对合理用药工作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可在力求确保临床疗效的前提下,大大减少发生ADR的可能性。故医院药师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对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和ADR监测的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医院药师群体素质与国外的现状比较

我国的医院药师组成中,大、中专毕业生占比例较大,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药师人数有限。多年一贯制的化学教育模式与临床工作严重脱节,加之药学继续教育的非制度化等诸多原因,使我国医院药师群体素质落后于发达国家。美国的医院药师必须经过正规的药学高等教育,并定期通过执照考试或以规定方式获取学分,而且医院药师在大学期间均受过药物动力学方面的正规教育,大部分药物动力学咨询均有药师参加。政府定期召集有关专家向医院药物的教育和培训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以保证专业水平的提高。这种连续的教育体制和严谨的措施,使欧、美的医院药师群体保持较好的专业实力和发展潜力,使其更胜任于医院药学的工作。我国大部分医院药师还满足于传统的药品管理工作,医院药师参与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甚至尚未开展工作,用药管理上普遍未开展药物ADR监测。药师在医疗活动中的职责也仅仅局限于药物分析和实验技术的提高。对于合理解释实验数据、药物动力学资料、各种异常情况及对急危病人会诊的指导用药等诸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对ADR情报的收集缺乏系统化。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由于医院、药师不熟悉临床医疗,整体上药师下临床指导用药的任务不能完成。故医院药师群体素质的提高是保证合理用药的必要条件。

2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服务于合理用药正方兴未艾

药物流行病学主要是借助于临床药理学与流行病学的技术和方法来专门研究上市后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使用的一门独立学科。有关的合理用药工作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开始从各大城市主要重点医院以大样本病例回顾方法进行合理用药的调研已着手进行。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在用药的大环境中,观察用药人群的实际用药情况,着重收集一定时期有关药物的安全性资料,分析用药过程的不良事件与用药本身的内在联系,探索药物对疾病的预后影响。例如肆虐全国的“非典型性肺炎”预防用药中,就是经过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很快形成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防治非典型肺炎领导小组了《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为中西医结合有效防治非典型肺炎,做出了贡献,并大大地减少了ADR的发生。由于Metanalysis方法 [1] 可综合提炼单独研究中的信息,对低浓度暴露的和可利用的样本量很少的研究最为有效,故对医院进行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应该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加之我国拥有世界范围最大的用药人群,新药上市前又未包括亚群病人(如老人、儿童和孕妇等)的用药观察,上市后研究新药的作用和ADR等,大量的工作还要靠医院的医学实践及医院药师进行药物的效果综合评价。另外,像我院众多的社会医疗点,也能反馈用药信息,故医院开展药物流行病学研究,对病人进行合理用药指导,有着一定的医疗实践基础。

临床医师颇感兴趣的是从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获得药物作用的新信息,广大公众与社会也同样关注。而药物的有利作用有5项:治疗、缓解、预防、替代及抢救;相仿的,药物的危害作用亦分5项:中毒、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失效和花费。所有这些项目都可以是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课题。任何治疗性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必会产生疗效和某种ADR。因此,医院药师应根据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及处方统计分析,掌握医生用药习惯。在合理地指导下,临床医师才能对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水平,并能科学地选择最佳给药方案,从而进行药效的观察和评价,搞好合理用药。

医院是集人才、医疗设备和用药人群三位一体最好的研究药物流行病学的场所,并能集医、药、护、技各专业综合人才优势。如果在日常医疗实践中,医院药师能在临床的配合下注意收集药物使用后病人的反馈信息,建立系统的药历和有效的随访制度,详细记录用药过程中和其中发生的有利或者有害的现象,再用科学的方法(药物流行病学研究、药物利用评价和药物经济学研究等)进行分析,不仅对医疗工作有具体指导意义,而且能促进药物治疗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 加强医院医师的用药指导实践,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医院药师提供用药指导服务,是新时期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加之执业药师制度在2004年施行 [2] ,更加从制度上规范了医院药师的责任和义务。医院药师还应对知识结构进行全方位调整,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专业需求。医院中能否实现对用药的指导,关系到医疗工作的质量提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以药学业务骨干组成的医院药学核心小组,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定向培训,对专业素质较好的药师也要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继续教育(包括允许他们经常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训班),使其群体素质不断提高,能够适应“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药学的发展,担当保证合理用药的重任,也将为医院药学骨干提供一个可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并将使医院药学均衡发展。医学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随着医学科学的技术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防病治病意识的增强,一个提高医院药师地位与正确使用药师 [3] 的呼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至今,也愈来愈强烈。可以预见,医院药师正在为提高全民用药安全、有效和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这一目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仲华.Metanahysis方法及其在药物流行病学上的应用.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4,3(3):160.

篇(4)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流行病学;教学改革;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069-02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1]。该方法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2009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首次尝试应用该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课程的教学,也进行了相关总结[2]。为了了解学生对该方法教学的看法,以便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该教学方法,我们在2010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中继续使用了该教学法,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开展了相关调查,现总结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选取正在采用情境教学法学习流行病学课程的公有民办本科院校预防医学专业2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1人,年龄23~25岁,平均24岁,城市生源4人。

(二)方法

1.资料收集。在流行病学课程学习结束后,基于质性研究方法,于2015年12月底采用半结构式、一对一深入访谈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访谈前与受访学生沟通,说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信息保密和匿名原则。访谈提纲是基于研究目的和既往文献制订,访谈内容以笔录和录音两种方式进行记录,每个学生访谈时间约30分钟。

2.资料分析。访谈结束后将录音转换为文字,结合访谈笔记,采用QSR Nvivo 8.0软件,借助于Colaozzi七步法[3]进行分析,即仔细阅读所有记录、析出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返回参与者处求证等,从而形成对流行病学情境教学体验的看法并分析其原因。

二、结果

(一)对流行病学情境教学的正向体验

1.学习兴趣的提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如果教师讲课比较枯燥,加上无处不在的网络和通讯工具,学生可能时不时的看看手机,很容易分散学习注意力,教学效果并不好。而情境教学法力求模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各种问题,由于问题间又相互关联,层层深入,随着教师的引导,就会不断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情境教学法以实际公共卫生事件为基础,置身于特定的环境,让学生应用流行病学理论来解决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公共卫生问题,这就需要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公共卫生实践相结合。而问题的解决又将会提高其对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公共卫生思维的拓展。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一般都涉及到预防医学的多个学科,学科间也交叉融合,解决实际问题就需要有宏观的公共卫生思维。情境教学法中的各种问题,有的是流行病学的内容,有的涉及到环境卫生学,有的涉及到卫生法律法规,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局限在流行病学课程中,会试着从不同角度看待和处理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综合多学科的公共卫生思维。

4.自信心的增强。教师根据情境抛出问题后,学生进行讨论与发言。其间,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也可以对个别学生的疑问进行解释或说明,这样会让讨论和发言变得更加轻松,也让学生变得勇于发言。在归纳总结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在表扬的基础上,委婉和适时地指出学生理解或思考的局限性,这样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上会变得更加自信。

5.公共卫生实践的早准备。虽然是通过情境模拟,但采用多种模拟方法让学生感觉置身于公共卫生实践的现场,一方面可以初步获知公共卫生现场工作内容,为今后真正投入公共卫生实践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展示现场工作的复杂性、紧迫性,为立志投身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思想准备。

6.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情境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相互讨论、积极发言等,均可提高其语言表达水平和相互沟通的能力。教师适时点评和鼓励、轻松愉快的范围也让内向一些的学生可以主动开口。

7.其他。在集体讨论的时候,情境教学可以增强团队的合作意识;在情境设置时,加入了人文内容,也可以增强人文关怀意识;等等。

(二)对流行病学情境教学的负面体验

1.学习压力的增加。由于情境教学涉及面很广,需要思考和调用的知识也很多,而且有些知识点可能是其他课程内容,这使得学生在讨论和发言时存在一定的压力,少数学生在上课前还复习了既往学习内容。这种压力在班级学生少或者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上尤为明显。

篇(5)

关键词:结核病;流行病学;防控措施

结核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结核病这种疾病,对于人类的呼吸道有着直接感染的一种疾病。基于中医学的范畴,结核病主要是一种肺痨,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对于我国而言,结核病的发生率仅仅次于印度。我中心通过对淮安市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具体的防控措施,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淮安市淮安市2013年1月~2015年1月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对结核病患者病历资料分析。

1.2统计学方法 本组资料所有数据的处理,通过结合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检验,用?字2检验,P

2结果

2.1淮安市结核病患者登记情况 淮安市2013年1月~2015年1月登记的结核病患者有4772例。其中1156例结核病患者为痰涂片阳性,占24.2%,3343例结核病患者为痰涂片阴性,占70.1%,273例结核病患者未查痰,占5.7%。

2.2淮安市结核病患者基本资料情况 其中3121例结核病混着为男性,1651例结核病患者为女性,比例为1.89:1,22岁以上的年龄段,肺结核患病率逐渐增加。

2.3淮安市结核病患者的职业情况 农民患病率占60%,有2863例。其中男性结核病患者有2151例,女性结核病患者有712例。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

2.4淮安市结核病患者地区和时间分布 城镇和乡村发病率无显著的地区差异,P>0.05。结核病没有出现明显季节性的变化,在2014年的时候,病例登记例数较多,占60%,其中12月登记的病患例数较多,占30%。

3讨论

结核病作为一种慢性乙类传染病,有着全球性的特点,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重要问题之一。刘云霞[1]等在基于GWR模型的结核病空间流行病学研究中表明,在结核病患者的临床分析中,患者咳嗽以及气喘等临床症状。于小红[2]等在桓仁县某村肺结核病暴发防控效果分析中研究表明,在肺结核疾病的发生中,这种流行病学主要是多发于男性,女性群体有着较低的发病率。卢杰[3]在邢台市2008~2012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强调,关于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存在一定的年龄分布特点,对于20岁以上的男性群体而言,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同时对于地区季节的分布中,农村和城镇均有发生,同时一年四季结核病均有发生。王晓莉[4]等在2006~2011年临渭区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研究表明,结核病在农村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主要是一些男性农民,由于农民有着较低的素质文化,同时也和自身长期的吸烟有着直接性的关联。

本研究结果表明,淮安市2013年1月~2015年1月登记的结核病患者有4772例。其中1156例结核病患者为痰涂片阳性,占24.2%,3343例结核病患者为痰涂片阴性,占70.1%,273例结核病患者未查痰,占5.7%。其中3121例结核病混着为男性,1651例结核病患者为女性,比例为1.89:1,22岁以上的年龄段,肺结核患病率逐渐增加。农民患病率占60%,有2863例。其中男性结核病患者有2151例,女性结核病患者有712例。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结核病没有出现明显季节性的变化,在2014年的时候,病例登记例数较多,占60%,其中12月登记的病患例数较多,占30%。可见,结核病的防控中,更要做好22岁以上男性群体的根本防控,将农村地区的防控作为重点部分。这一研究结果和相关文献[5]的报道大致相同。

通过在乡镇设立专门的结核病科,做好结核专业人员的防治培训,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力量不断提高,进而将结核病的检出率提高,做好耐多药结核病工作的安全防控,实施规范化的管理治疗,对结核病耐药监测工作开展。对于结核病患者的有效预防控制,就要对传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对结核病患者进行隔离,在患者的关心和鼓励中,将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全面消除,并将患者潜在性的结核菌感染患者的治疗全面加强。通过将传播途径切断,并做好患者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及时清洁。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对群防机制建立,并将结核病知识的相关宣传教育全面加强,做好易感人群的根本保护。做好居民的健康普查,对结核病的普查机制定期的开展在早发现和早治疗的基础上,做好结核病的根本治疗,将结核病的发病率全面降低,并将结核病患者的死亡率减少。通过结合结核菌的一种实验过程,做好患者健康宣教,将全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全面提高。个体宣教中,就要对结核病的诊断治疗过程进行讲解,并做好健康问题的针对性宣教。

综上所述,结核病的防控中,更要做好22岁以上男性群体的根本防控,将农村地区的防控作为重点部分。

参考文献:

[1]刘云霞,刘言训,张冰冰,等.基于GWR模型的结核病空间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防痨杂志,2013,35(5):343-346.

[2]于小红,王桂林,宋希永,等.桓仁县某村肺结核病暴发防控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3):59-60.

[3]卢杰.邢台市2008~2012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4,14(2):165-166,172.

篇(6)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为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儿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正常学习[1]。为了解上思县流腮流行病学特征,本文对上思县2006~2013年流腮疫情资料统计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上思县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传染病报告系统数据获得近年来流腮疫情病例数据,自上思县统计局获得人口资料。对上思县2006~2013年流腮疫情相关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法分析[2]。

1.2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

2结果

2.1流行概况 上思县2006~2013年共报告流腮病例846例,其中男性453例、女性患者393例,无死亡病例,其中2008、2009、2011、2012年病例较多,2013年报告病例数明显少于前2年(P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地区分布 上思县2006~2013年流腮发病地区没有差异性。

2.2.2时间特点 2006~2013年均在各月有报告病例,但发病高峰阶段在每年4~7月份,疫情季节性明显,见表2。

2.2.3人群特点 上思县近年来报告的846例流腮病例中,包括男性患者453例、女性患者393例,男女比例为1.15∶1。报告病例年龄7个月~78岁,平均年龄(8.3±0.6)岁,主要为学生群体462例(构成比为54.6%),其次为幼托儿童、散居儿童301例(构成比35.6%),成人病例83例(构成比9.8%),P

3讨论

流腮因腮腺炎病毒入侵而出现的以腮腺肿大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青少年群体,成人也可发病。此病目前被列入我国丙级传染病报告范围,据全国范围2008~2010年的病理报告资料,中西部地区是流腮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其中以宁夏、海南、重庆、广西、浙江发病率最高[3]。2007年,我国启动了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计划,加大了疾病防控力度,从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数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2008年全国MMR平均接种率为80.3%,2009年上升为86.1%,2010年上升为95%,可见儿童预防流腮的接种工作进展顺利[4]。上思县相应国家疾控政策,开展了流腮防控工作。为了解上思县流腮流行病学特征,本文对上思县2006~2013年流腮疫情相关资料建立Excel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法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上思县2006~2013年共报告流腮病例846例,无死亡病例,其中2008、2009、2011、2012年病例较多,流腮病例从2006年出现上升趋势后又在强化疾病防控手段之下出现了回落,2013年报告病例数明显少于前2年,充分证实上思县疾病防控工作的有效性[5]。

在认识到流腮防控必要性之后,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研发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以为流腮防控提供支持。截止到2005年底,全球有110个国家将腮腺炎防控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内,80%以上的国家及地区实行两针免疫防控程序。根据我国国务院于2005年颁发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中的相关内容[6],接种时第一针在12~18个月龄,第二针则在第一针接种1个月及以后接种。上思县严格根据条例中相关规定执行流腮疫苗免疫接种宣传指导和实际操作,疾病控制效果理想。

从本次统计分析所得数据可知,上思县近年来报告的流腮病例多为

综上所述,通过接种流腮减毒活疫苗或含流腮减毒活疫苗组分的联合疫苗可有效控制疫情,相关部门应强化学校等场所的易感人群重点监控,制定快速疫情爆发相应方案,配合多渠道流腮防控宣传教育,指导人们主动配合疫苗接种、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尽可能降低流腮对人们的伤害。

参考文献:

[1]李芳彩,崔爱利,张红,等.2011年湖南省某些地区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基因特性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3,27(1):25-27.

[2]张小丹,杨雪,吴昊,等.流行性腮腺炎160例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13,35(9):774-776.

[3]熊田甜,周小涛,朱奕,等.2008-2012年深圳市宝安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8):947-948.

[4]谭妙莲,段文娟,龙硕,等.流行性腮腺炎934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1):131-132.

[5]郭泽芊,车昆屏,袁华芳,等.黔西南州2004~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2):2347-2348,2352.

篇(7)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revalence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Qixia District from 2013 to 2014,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r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Methods We collect data of Qixia District from the China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system from 2013to 2014,and describ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isease.Results In 2013,the overall incidence was 222.60 per 100000.In 2014 the overall incidence was 302.60 per 100000.HFMD has its peak in May and July.The age of onset is mainly within 5 years.Sex ratio in the two years were 1.6:1 and 1.4:1.Conclusion From 2013 to 2014,a upward trend can be seen at the number of cases.The incidence has obvious seasonal.The age of onset is mainly within 5 years.The incidence of male was higher than the female incidence.We should enhance the prevention of HDMD.

Key words:Hand foot mouth disease; Epidemiology; Analysis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全球性的、多见的传染病,引起该种传染病的病毒是主要为Cox A16和EV 71等多种肠道病毒 [1]。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多以散发为主,其传染性较强,在幼托机构及学校都会有集体感染该病的发生,家庭中也会出现聚集性发病的情况,也可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的暴发流行。本研究对2013~2014年2年内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势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手足口病的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对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同时运用Excel软件,分析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势。

2结果

2.1流行概况:2013年栖霞区手足口病病例1446例,发病率为222.60/10万,2014年手足口病病例1983例,发病率为302.60/10万。

2.2 发病时间分布:2013~2014年2年中每个月均有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生,发病高峰主要在5~7月份,之后发病率逐渐下降,下半年10月份后还会出现小波发病率增高的现象。

2.3发病地区分布 2年内栖霞区9个街道均有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生。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前三位的街道是:尧化街道、迈皋桥街道和栖霞街道。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前三位的街道是:尧化街道、马群街道和迈皋桥街道。见表1。

2.4发病人群分布 ①年龄分布:发病年龄1个月~41岁,以5岁以内的患儿为主,见图2。②性别分布:2013年报告的1446例病例中,男性发病率为0.275%,女性为0.170%;2014年的1983例病例中,男性发病率为0.349%,女性为0.256%。见图3。

3讨论

本研究对栖霞区2013~2014年手足口病的具体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特征分析。2013~2014年两年的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表明,栖霞区2014年比2013年发病率上升了35.94%,该病的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

从流行病学特征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发病的时间分布:该区两年各月均有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生,5~7月份为该病的发病高峰,随后发病逐渐减少,下半年的10~11月份还会出现发病的小波高峰。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手足口病的发病表现为较强的季节性[2]。原因可能与气候因素、幼托机构及学校的上学时间又一定的关联。②发病的地区分布:两年中栖霞区各街道均有手足口病病例。发病率最多的尧化街道,由于其地处城郊,人口流动大,居民多以原址拆迁安置的农民为主,卫生习惯较差,缺乏相应的预防保健知识。③发病的人群分布:该区手足口病病例主要以5岁以下的儿童为主,且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以男性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逐渐降低。成人感染病毒后通常不发病[3]。所以可以认为手足口病与自身的抵抗力是相关的。男童的活动比女童要多,接触到病毒的可能性也就比女童要大,所以相应的发病率也就高[4]。栖霞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所分析的结论与目前手足口病的相关研究成果都相一致。

4建议

手足口病作为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它的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也复杂多样,所以,它传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引起文明的注意和重视。2008年5月起手足口病被纳入到国家丙类传染病管理,随着手足口病发病率的上升,我们更要加强手足口病的预防与管理[5]。建议对辖区内的居民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人群对该病的认知水平。加强对手足口病的流调处置工作,做好手足口病患者的管理工作。积极争取政府、学校、家长、医疗卫生机构等多方的支持,努力完善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

参考文献:

[1] 吕晓菊.手足口病防治进展[J].华西医学,2008,23(3):632-633.

[2]项娜.北京市房山区23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9):353

[3] 孙大鹏.山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重症危险因素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山东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