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6 10:56: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人际交往技能培训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高校 理工科 实习指导课
众所周知,大学生进企业实习是大学生今后走向就业岗位的关键。企业接受大学实习生不仅可以借此扩大自己在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还可以提前发现人才、储备人才,减少外出招聘时所投入的人力、精力和财力。因此,对于高校和企业来说,大学生进企业实习是实现双赢的最佳途径。然而,在大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与企业之间总是存在一些误解和矛盾。为了更好地贯彻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实习整体素养和实践能力,本文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根据理工科类专业的特点,介绍了高等院校开设实习指导课程的建议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一、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能让大学生在实习前提高自身素质以及了解企业文化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程选取方面,高校应特别注重课程的实效性和学生的需求性。
(一)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不仅涉及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除了本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之外,重点在于讲授本专业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演示企业中都是如何操作的,并可根据近两年来本专业在企业实习中的内容为例,具体介绍该企业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的需求和要求,并向学生讲述本专业在实习过程中应用到的专业技能,从而强化学生在技能方面的应用。
(二)礼仪培训
礼仪培训课程的开设目的是为了能让大学生体现自身的素质。一个完整的礼仪培训不仅能让大学生在进社会前提高素质修养,而且有利于社会对大学生的良好评价。一个大学生在企业中实习,素质的体现直接影响到企业对学生甚至学校的看法,作为实习生应具备适当的礼仪,这不仅体现学校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也提高了学生在企业受欢迎的程度。
(三)人际交往能力培训
人际交往能力培训课程类似于礼仪培训,大学生进入社会必定会在各种社会环境中工作,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必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在大学生今后的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实习过程中也是一样。因此,在人际交往培训课程中,教师主要培养学生如何在企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今后的就业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实习要求教育,增进学生对企业的了解
大学生进企业实习,更多的是想通过实习增强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在大学生实习前应该对用人单位的用人宗旨以及用人单位的一些企业文化做一些详细的介绍,加强学生对实习岗位的理解,增强学生在实习岗位中的责任意识。
(一)企业家讲座(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企业对实习生的要求和建议,现场互动等)
这部分的课程主要是邀请与高校合作的企业家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内容可以是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企业对实习生的要求和建议等与学生实习直接相关的内容。因为内容与学生密切相关,也非常具有参考价值,学生必定会对该课程感兴趣。而且通过与企业家的交流,增加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也会在实习之前做好自身方面的思想准备,尽量满足企业对实习生的要求,降低学生对实习的过高期望,从现实的角度去考虑实习的过程,从而等学生真正进企业实习之后便可从容应对,并能真正的在实习中有所收获。
(二)实习实例分析课(根据以往经验,分析优秀实习生和一般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处理)
为了加强学生的自我实现价值,高校可以开展实习实例分析课。开设实习实例分析必定会吸引学生们的求知欲。实习实例分析课,更多的是注重介绍发生在学生周围的典型的优秀实习生案例,增加学生听课的兴趣。并且通过分析课的引导,有效的加强了学生在今后实习过程中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坚韧性,缓解对企业的不满情绪,提高企业对实习生的认可,实现双方共赢。
总之,通过实习指导课的开展,学生不仅能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而且能在实习前提升自身礼仪、人际交往能力,了解企业用人的要求,做好实习问题的处理,从而能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的出色,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提高了高校培养人才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徐进, 张丹煜. 论高校做好企业需求人才的培养[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 2004(04).
[2]宋琪, 金青梅.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J].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8(04).
[3]李玲. 高职校企合作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文教资料 , 2006(07) .
[4]贾顺莲, 周兆银, 杨华盛. 改革实习教学 促进人才培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05).
人际智能是多元智能中的一种。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 Gardner, 1983)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
人际智能指察觉及分辨自己及他人情绪、感受、企图、目的等能力,其中包括能掌握与人沟通时的面部表情、声线、身体语言等并做出恰当反应的能力,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传达、交流和交往。人际智能可以使其了解别人,与别人沟通,注意他们在情绪、气质、动机和技能方面的差异。它包括建立与维持关系的能力,能在团体中扮演各种角色,如团体成员或领导者等。
二、教学活动展示
“农民工进城务工”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的问题研究。
活动过程如下: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每组扮演一类角色,分别是农民工、市民、政府官员。第一周为准备时间,布置任务,学生自行查找资料。第二周正式开始。首先各组展示搜集的资料,对“农民工进城务工”问题阐述各自观点,每组7~8分钟;然后,针对自己组和其它组的发言自由讨论5分钟;之后每组派一位代表发言,对刚才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最后由教师作总结。
扮演农民工角色的第一组发言:首先,外出打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被征用或征收,住在城郊,因为城市扩展,郊区被城市化,原有土地被征用,使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进城务工自然成为其维持生活、供孩子上学的必然选择。其次,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数没有技术或知识,很难找到很好且固定的工作,所以大量涌入城市当建筑工人、从事服务业和其它出卖劳动力的工作,工资极低,而且很可能会被老板拖欠,干了一年活还拿不到钱,因为很多人开始干活时并没有与老板签订劳动合同,在讨欠薪的时候往往吃亏。另外,绝大多数农民工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生病以后很少人会选择去医院,绝大多数人是自己随便买点药吃或硬扛,使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扮演市民的第二组发言:农民工进城务工给城市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他们承担了大部分的脏活累活,像建筑工、清洁工、家政服务人员等,农民工的辛劳为城市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很多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一般不注重形象与卫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甚至随地大小便, 这也给城市抹上了不和谐的一笔。
扮演政府官员的第三组发言:农业部副部长韩长赋说过,农民工进城务工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城镇化的必然过程;农民进城务工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城市第三产业、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客观需要;农民进城打工可以获得现金收入,直接支持农业建设和农民生活的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虽然好处很多,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用人单位提供了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却是农民工找不到活干,出现了“用工荒”。还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薄弱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进城就业能力。虽然近几年很多部门都在开展农民工职业培训,但培训内容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主观性培训较多,技能性培训较少;培训师资和培训教材不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各组阐述之后自由讨论:学生讨论热烈,并推选出本组的发言人。政府一组首先发言:在听了农民工发言之后,发现政府做的还不够多,以后政府将从各部门抽调人员,专门成立一个机构解决农民工的问题。农民工有事,可以第一时间去咨询办理,有什么想法可以提出来。另外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宣传效率,让农民工也能明白其简易程序,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农民工进行职前培训,要实实在在进行技术培训,使其拥有一技之长。市民一组紧接着发言:我们大部分只顾享受农民工为城市带来的好处,当看到他们不文明的行为时就心生厌恶,这种想法不对,应多体谅他们,干脏活累活,衣服很难保持整洁。听到这里,农民工一组赶紧表态:有时候确实不太注意个人卫生和行为,以后会努力改正,让自己不但成为城市的建设者,更要成为城市的合格一员!
教师最后总结:相信大家都从这一次的角色扮演中受益匪浅。这次活动中很多同学利用周末时间走访城市周边的农民或是自己在外打工的亲戚,搜集资料和分析研讨,既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又通过这次角色扮演活动使大家能够站在不同角度、不同高度看问题,学会站在对方立场上理解别人。
三、实施活动小结
挖掘地理教材的人际智能素材。地理教材内容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有关人际交流的素材,如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一节中,有一活动题即是给出农民、政府官员和学者的观点,请学生分析怎样才能克服这些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更好的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功能”。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挖掘,努力使地理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创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汇报评价是教学的重要方式,经常采用合作、讨论等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智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和谐平等、欢快轻松的课堂氛围,在师生和谐平等的氛围里,学生才能身心放松,思维活跃,敢想敢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工作繁忙之余,感谢医院领导给了我这次培训的机会。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明白了护士这一职业艰巨的使命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更应时刻牢记医院的发展宗旨,以最专业的职业道德服务广大人民群众,“一切以病人诊疗、康复为中心;对孩子负责,让妈妈放心”的思想为核心。
“技术是硬道理,专业的技术才是发展的根本。”只有不断地从工作中学习,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更有效地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高效的沟通,从而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最准确的病情及信息,让病人早日康复。所以,专业的技能培训是服务的前提基础。
想要把自己最专业的职业技能发挥的淋淋尽致。我们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职业心态。“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让病人在这和谐的气氛里感受到我们最专业、最敬业的一面!
调查目的:通过这次调查,及时掌握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状况,以指导大学生有的放矢结合社会需求提高自己,为将来毕业后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做好准备。
调查地点:学院宿舍.学院自习室.图书馆
调查对象:不同年级在校男女大学生
调查方法:实地访问调查.随机问卷调查.最后记录汇总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调查过程:在学院宿舍,自习室以及图书馆随机寻找符合调查条件的男女大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了解他们最为迫切希望提升的技能,然后邀请他们认真填写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见附录),最后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得出最终调研报告,并找出相关的问题。
结果讨论:①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成为大学生最为迫切提升的一项技能。在我调查的100名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中,有平均大约7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太差,而这一比例又以理工学院的最为明显,达到91%。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所占比例如此之高,一方面反映出当代我国大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那就是只重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而忽视了这种知识与实践实际的联系;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高校教育致命的一个弱点:学校培养出的大部分是一个一个“抽象的理论家”,那些“具体的实践家”少之又少。大学生亟待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高校通识教育中引入礼仪课程是极其重要且有必要的。这一必要性还体现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上,主要表现为:第一,礼仪课程完善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学生今后就业过程中必然遵守的基本道德,职业道德的培养目的在于规范学生的言行,提升学生的品德意识和职业责任。第二,礼仪课程体现了高校通识教育中的文化特色。通识教育的目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形成浓郁的校园文化特色,而礼仪课程的讲授正是在于精神文化建设的开展。第三,礼仪课程唤醒了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高校的教学节奏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学生自由散漫的个性,而礼仪课程的开展致力于学生人际关系的完善,促进了学生社会交往意识与能力的形成。
二、礼仪课程引入通识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校通识教育中礼仪课程的引入目的在于向学生灌输基本的日常礼仪规范,在完善学生社会交往水平的同时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这就决定了将礼仪课程引入通识教育有着其不可忽视的必然性与可行性。课程实施过程中,关于学生礼仪素养的提升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经过反复推敲和操练进而得到优化,从行为习惯中提升自我礼仪素养和与人交往能力。笔者认为,将礼仪课程引入通识教育的实施策略可从如下几方面得以体现:
1、正式在高校通识教育当中落实
礼仪课程的实施将公关礼仪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高校通识教育的范畴,范围涉及全体专业学生,使其成为学生形象塑造的主要途径。礼仪课程引入通识教育,是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一种训练和提升过程,这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极为有利。从自我教育的角度来看,礼仪课程的实施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建设也大有裨益。
2、重视公关礼仪课程当中实训课程的开展
单纯理论知识的灌输显然不足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礼仪素养,必要的实训课程讲授才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氛围中提升对礼仪教学的整体感知。在实际训练和礼仪实践过程中,礼仪教育的开展可以结合有效的课内外教学实践活动,积极联系稳定的礼仪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岗位实践过程中提升自我公关礼仪素养。这在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也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体现礼仪课程教学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礼仪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也是体现规范化通识教育的重要路径之一。礼仪课程实施过程中,不仅是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考查,更是建立在教学心理之上的一种道德体现。其中,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这对师资队伍建设的稳定性极为有利。此外,一些必要的教学实践活动也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路径。
4、将礼仪课程教育与学生今后的职业教育相结合
礼仪课程的讲授与学生今后的职业教育有着必然联系,这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有所体现。职业性礼仪教育引入通识教育的课程讲授,能够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进行职业礼仪的有效灌输,这不仅是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更是学生职业化能力的一种培养过程。
三、结语
[关键词] 个性 气质 性格 情商
一、引言
在企业的营销工作中,营销人员的服务质量,不仅反映个人的思想和业务素质,而且综合反映了企业的服务、管理水平。 虽然企业非常重视营销人员的素质要求和培养,重视营销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如在人员选拔时进行人格测试和技能测试,在职业培训时进行职业道德的修养、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推销技巧的训练,但营销人员不能洞察顾客的意图而失去商机、接待顾客时出言不逊引起顾客对企业的不满和抱怨、在与顾客发生冲突时失去自控而使冲突升级等事件还是经常发生,这些不但影响企业业绩,而且造成企业形象受损。究其原因,在于营销人员情商缺失使然。本文尝试从个性差异角度谈营销人员的情商培养,为提高营销人员的营销水平提供参考。
二、个性差异
1.个性的概念与组成
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个性结构包括心里过程倾向性(兴趣、爱好、态度、需要、动机、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和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个性结构的这些成分或要素又因人、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而互相排列组合,结果就产生了在个性特征上千差万别的人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中的个性特征的变化
2.气质、性格与能力
个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气质、性格与能力的差异而在活动中气质、性格和能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同一活动中表现各自的特征。
(1)气质与气质差异
气质”一词源于拉丁语temperamet―num,原意是比例、关系的意思。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气质是指个体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这些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指向性上。气质类型主要有:
①胆汁质:这种气质的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兴奋型。他们的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脾气暴躁,容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
②多血质:这种气质的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活泼型,他们的情绪兴奋性高,外部表露明显,反应速度快而灵活,活泼好动,动作敏捷,喜欢交往,乐观开朗,兴趣广泛而不持久,注意力易转移,情感丰富但不够深刻稳定。
③粘液质:这种气质的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安静型。他们的情绪兴奋性低,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一般表现为沉静安详,少言寡语,动作迟缓,善于克制忍耐,情绪不外露,做事踏实,慎重细致但不灵活,易固执己见。
④抑郁质:这种气质的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抑制型。他们的情绪兴奋性低,反应速度慢而不灵活,具有刻板性,敏感细腻,脆弱多疑,孤僻寡欢。对事物的反应较强,情感体验深刻,但很少外露。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四种类型是气质的典型类型。在现实当中,大多数人的气质介于四种类型的中间状态,或以一种气质为主,兼有多种气质的特点,即属于混合型气质。
(2)性格与性格差异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
人的性格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先天生理素质如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神经系统的暂时神经联系、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比例等各不相同,后天所处的社会环境及教育条件千差万别,因此,人们的性格存在着明显差异。按照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性格分为:
①理智型,善于思考问题,三四而后行;
②情绪型,情绪易波动,并左右行动;
③意志型,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
④中间型,没有某种心理机能占优势,而以某两种心理机能相结合为主。
(3)能力与能力差异
能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就是能力。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存在着个别差异。正是这些差异,决定了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不同的效率和效果。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能力水平的差异。水平差异表现在同种能力的水平高低上,能力水平的高低又集中体现在人的智商水平的差异上。根据智商分数的测试,超过130分的属于特优智能,即所谓“天才”;低于70分的则属于弱智。
②能力类型的差异。类型的差异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具有不同的优势能力。人的智力差异还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等方面。
③特殊能力的个别差异。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表明,人的特殊能力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有的人较多地显露出音乐、美术、舞蹈,雕刻等艺术型的才能,有的则表露出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思维型的天资,有的则善于技术操作,有的则表现出象社交、组织管理,教育等社会活动型才能。
④能力表现时间的差异。人的能力不仅在水平和类型上存在差异,而且在表现时间的早晚上也有明显不同:例如,有的人天生早慧,有的人则大器晚成。
三、情商智力与营销人员的情商要求
1.情商的一般概述
所谓情商,是这样一种衡量个体情绪智力高低的指标:它能够表现个体控制自己情绪,以及揣摩、察觉和驾驭别人情绪的能力,以及面对压抑情景的挫折承受能力与应变能力。情商是情绪智力的商数,但目前尚缺乏有说服力的测量方法将情绪智力化为一个定量化的商数。
情商对于个体的行为十分重要,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在我们身边的成功者,往往具备了一些共同的特质:自信,主动,情绪稳定,能控制自己,喜欢同他人交流。这就是成功人士事业的支点――情商。情商具有后天习得性,它受先天生理因素影响较少,更多的是受后天社会因素影响。现代管理科学和人才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成功最重要的指数是人的情绪商数――情商。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情商理论的创始人丹尼尔・戈尔曼说:“孩子的未来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
2.营销人员的情商要求
对营销人员的情商素质要求包括以下内容:(1)自知能力,即自我认知能力。包括了解自己优缺点的能力,了解自身真实感受的能力。(2)自控能力,即自我控制能力。 包括自我安慰、摆脱焦虑的能力;对冲动的和愤怒的控制力;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能力;能在挫折和失败时保持镇静、信心和希望的勇气,懂得在与顾客发生冲突时保持克制,并化解冲突,掌握恰当情绪发泄和解压的方法。(3)自励能力,即自我激励的能力。要求对销售工作始终保持高度热忱;不断明确目标;情绪专注于顾客满足。(4)知人能力,即认识他人的能力。有能“感受顾客的感受”的能力,能“设身处地的为顾客着想”。(5)人际交往能力,即与人交往的能力。人际交往就是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能否争取顾客的成交与这项能力有关。
四、个性差异与情商培养
1.针对营销人员的气质特点进行情商培养
(1)气质与情商的相互作用。气质属于人格因素,具有先天性;情商属于能力范畴,具有后天习得性。气质与情商是两种不同的个体心理特征。但气质与情商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情商包含气质成分,气质对情商产生影响,情商反过来促进气质的变化 。
(2)不同气质特质营销人员的情商培养。从气质类型上分析,各种气质类型既有积极方面,也存在消极方面,因此气质类型无所谓好坏。从实际中看,商店里受到顾客表扬最多,受到顾客欢迎的是温顺型和冷静型营业员。受顾客批评较多的是急躁型营业员,既有批评也有表扬的营业员以活泼型为多,沉默型营业员则成为顾客遗忘的角落,意见簿上很少得褒贬。因而企业应该根据营销人员的不同气质特点,区别对待,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进行情商培养,提高他们的情商水平。如: 急躁型营销人员,优点是有朝气,动作敏捷,善于随机应变,但缺点是缺乏稳定性,容易与顾客发生冲突,因此情商培养方向是情绪的稳定性和自控能力,情商培养方法是减轻忧虑、保持平常心和冻结情绪;活泼型的营销人员,优点是容易与顾客接近,互相沟通快,动作干脆利索,服务面广容易促成顾客购买,但缺点是缺乏耐心和专一精神,所以情商培养的方向是忍耐力和受挫力,情商培养的方法是自我激励;温顺型优点是热情而不冲动、情绪稳定.能顺从顾客意见,满足顾客挑选商品的要求,但缺点是动作迟缓,不够胆大泼辣,情商培养的方向是迅速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情商培养的方法是技能训练和应急训练;冷静型的营销人员,优点是接待顾客沉着冷静,注意力稳定,介绍商品客观,服务细致,但缺点是缺乏热情,情商培养的方向是自知能力和知人能力,情商培养的方法是调节感官、了解感觉和认识目标;沉默型的营销人员,优点是工作情绪稳定如一,工作认真埋头苦干,但缺点是缺乏沟通,情商培养的方法是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情商培养的方法是社会技能培训
2.塑造良好的性格提高营销人员的情商水平
性格是带有一定社会倾向性的个性品质,性格虽然并非是个性的全部,但它却是表现一个人的社会性及基本精神面貌的主要标志,因此,性格具有社会评价意义,在个性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塑造良好的性格有助于提高营销人员的情商水平。
(1)性格与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情商智力的一个内容,是影响营销人员绩效的重要因素。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表明:人的良好的性格特征,如谅解、支持、友谊、团结、诚实、谦虚、热情等是使人际关系和谐和易于得到别人支持的重要心理品质;相反,对人冷淡、刻薄,嫉妒、高傲,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出现扯皮、拆台、惹人厌恶的局面。
(2)性格与自励能力。所谓自我激励,就是通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使人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这种状态不仅能够使营销人员充满激情地面对工作、迎接挑战,而且可以让营销人员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因为成功总是属于不懈努力和不断自我激励的人。人的良好的性格特征,如自信、不卑不亢、主动、独立主见、沉着镇定、果断勇敢、有恒心、坚忍不拔等能使人在情绪低潮时和挫折失败时不断地自我激励,帮助营销人员迅速地摆脱困境,争取主动权,甚至反败为胜;相反,自卑、高傲自负、被动、优柔寡断、惊惶失措、缺乏恒心、半途而废等不良性格品性容易使人在信心不足时和自卑失落时一蹶不振,最后招致失败。
(3)性格与自控能力。自控能力即自我控制能力。包括自我安慰、摆脱焦虑的能力;对冲动的和愤怒的控制力;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能力;能在挫折和失败时保持镇静、信心和希望的勇气,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人适度地发脾气,有延迟满足的克制力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如主动、自制、自信、沉着冷静、振奋愉快等能增强营销人员自控能力,灵活应变,取得成功;相反,被动、冲动、不自信、抑郁沉闷会丧失理智,导致失控局面。
(4)性格与知人能力。知人能力,即认识他人的能力。有能“感受别人的感受”的能力,能“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善交际、主持正义、正直诚实、有同情心等良好性格品质有助于营销人员提高知人能力,善解人意有助于获得他人的支持,而孤僻、阿谀奉承、虚伪狡诈、冷酷无情的营销人员是很难获得客户的好感和支持的。
参考文献:
[1]胡君辰 杨永康:组织行为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40~146
[2]许 慧 邰 苎 荆林波:情商教学是当代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关键[J].梧州学院学报,2007,(2):105~108
[3]吴维库:情商与影响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12
农民进城后,在融入城镇生活同时,自身的一些优良行为不必舍弃,要将勤劳苦干、吃苦耐劳、真诚厚道、善良本份、纯朴实在,节俭朴素、精打细算、邻里互望等优良特质带入城镇发扬光大,发酵城镇的文明进程。在农民进城后,改变的不仅是以院落、村落为生活单元的居住方式,还意味着更多的转换,必须真诚面对,应当深度融入城镇的方方面面,适应城镇生活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一是自身素质要融入。融入城市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农民转为市民后首先面临的是科学文化素质挑战,只有当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以后,才能带来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并不断适应市民化的要求。比如如何说好普通话,如何与陌生的人流,如何找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如何去人才市场找工作,如何防止应聘过程中被骗,发生劳动纠纷时如何维权,创业时如何选择创业项目等等都与自身素质有关。
二是思想观念要融入。城市是个多元社会,是不同思想观念的交融点。城市又是个开放的系统,市民的观念更具有弹性和适应性。城市市场经济发达,各个领域充满着竞争,适者生存。这些对长期居住农村转为市民的人来说,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为在城市激烈竞争中求得良好生活条件,进城的农民必须改变传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在思想上走向开放,感情上富有理性,方法上灵活多样,拥有积极的心态和进取精神,才会适应城市生活。
三是行为方式要融入。进城后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要适应转变:生活的散慢性和无序性转变为有节奏性和条理性,生产季节观念转变为严格的工作时间观念,以血缘、地缘为主的人际交往转变为以业缘为主的人际交往,面对面直接交往转变为间接通讯传媒信息沟通为主,农业生产的固定性转变为职业角色的易变性,不随地吐痰,横穿马路也要看红绿灯走斑马线等用城市管理规定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是生活质量要融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是城镇化建设的最根本目的,农民转为市民后只是“身”入,最重要的还是要“神”入。打破农民与市民之间的生活差异,让进城的农民真正享受城市化,现代化带来的幸福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对进城农民来讲具有特殊意义。农民进城后失去土地,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什么都要花钱买。挣钱要有基本技能。生活质量要靠自身努力,不失时机学习谋生技能,踊跃参加相关技能培训,起码要掌握普通岗位需要的常用技能,有准备地随时接受岗位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