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动物疫苗市场分析

动物疫苗市场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06 10:11: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动物疫苗市场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动物疫苗市场分析

篇(1)

关键词:蛋鸡业;困难;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5.049

1我国蛋鸡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06 年我国畜牧业产值已超过 1.4万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34%。目前,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已超过 600 元,约占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30%,一些畜牧业发达地区,畜牧业现金收入已占到农民现金收入的 50%左右。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我国蛋鸡行业自80年代开始,蛋鸡的饲养存栏量、鸡蛋产量和全国人均生产量都位居世界首位,成为中国养殖生产效率、集约化程度最高的畜牧产业。蛋鸡业及其相关产业为农民提供约7800 万人就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纵观我国蛋鸡产业生产技术存在地区间差距,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差距在逐渐缩小。

1.1 蛋鸡业以家庭养殖场为主

尽管我国是蛋鸡养殖大国,但是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率相对较低,目前,主要以家庭养殖场为主,饲养人员主要是家庭成员。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特别是绿色有机食品需求量快速上升,品牌鸡蛋走俏市场,促使养殖户引种、饲养方式发生改变,向着绿色有机养殖品牌方向发展,鸡蛋因其无污染、抗生素残留小、高营养、低胆固醇、口味好等优势成为消费者喜爱的食品。

1.2 蛋鸡业从业人员

蛋鸡存栏数量在10000~30000只的养殖场属于中型养殖场,养殖生产从业人员由家庭人员向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综合发展,从发展来看这是现代蛋鸡的发展趋势[1]。但是,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养殖场普遍建设在城市的远郊或者城乡结合部,相对于其他行业更加偏僻,养殖人员普遍是养殖场周边的农民,造成养殖场条件艰苦、养殖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低,生产效率较低、人员工资收水平不高的恶行循环,很难留住高质量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1.3蛋鸡业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当求大于供时鸡蛋的价格不断上升,蛋鸡的数量相对恒定,也有少数养殖者盲目追赶。当供大于求时鸡蛋的价格不断下降,蛋鸡的数量会急速减少甚至部分养殖户改行,只有供需达到平衡的时候,蛋品的价格才会保持相对稳定。分析原因:蛋鸡产业门槛低,对市场分析不够盲目进入行业者较多,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比较落后,不能给予鸡群合理的饲养管理。

1.4 蛋鸡业的产品市场

我国的蛋鸡发展很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虽然南方地区有所发展,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即使是在相对集中的省市也只是集中在部分乡镇;另一个特点是重视产量而不是质量。由于蛋鸡业以家庭养殖场为主,普遍文化水平低、防疫意识相对淡薄、养殖不集中,不利于兽医人员做好相应的防控和监管。养殖户为了减少养殖场疾病的发生,盲目的大规模消毒和不按免疫程序运行蛋鸡的防疫,甚至加入大量的抗生素进行预防和治疗。还有是不懂得药物的休药期导致抗生素残留,给消费者带来严重食品安全隐患。

2解决危机应对措施

从以上分析,蛋鸡业存在严重的危机,而靠蛋鸡业本身很难解决这些问题。蛋鸡业只有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加强对蛋鸡业主有关的培训,在法律意识的推动下才能度过危机。现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蛋鸡养殖的条件仍然十分落后,基础设施简陋,装备水平差,多数还是以人工为主,自动化程度很低,在蛋鸡的各个环节都与现代化的养殖方式差距很多,已经成为我国蛋鸡业发展的瓶颈,这种低水平的养殖,对于蛋鸡业产品质量安全及优质化水平的提高无疑是个阻碍。在蛋鸡的养殖过程,要用现代化的条件设备对蛋鸡业进行改造,这样才能对蛋鸡业的整体发展有所改变。在整个蛋鸡业的各个环节都要有所改变,比如设计理念上要以“动物为本”进行规划。实现祖代、父母代种鸡培育,饲料加工、鸡雏孵化、蛋鸡饲养等方面都实行标准化、规范化,按标准程序进行操作。最大程度利用现代的科技水平,实现养鸡自动化,在鸡舍的建设、硬件的配置方面大力进行改善,融入更多的科技元素。实施阶梯饲养喂料、饮水、通风、清粪自动化,通过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来保证生产优质雏鸡和鸡蛋产品,避免环境的不稳定给蛋鸡带来应激反应。

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蛋鸡业无论是在产品质量,还是在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效益上,都处在非常落后的水平上,差距是明显的,但这也说明我国的蛋鸡业发展空间巨大,上升潜力巨大。要想快速发展我国的蛋鸡业,必须要改变传统的饲养观念,多学习引进外国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不断地提升我国从业者的养殖技术水平。在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活学活用,进行吸收、消化后,把学到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用在自身的丰富和发展上,可以通过对社会资源整合,利用一些农业高等院校的技术优势实现“产学研”的结合,不断探索发展,从整体上提升蛋鸡养殖的水平。

在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蛋鸡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已经上升为产业化体系的竞争,整个体系要是不具备强有力的竞争,那这个产业势必不会具有强有力的竞争,现代蛋鸡业已是社会和高度体系化中的一个环节,并非单一因素就会具有竞争力。所以发展蛋鸡业,需要从体系的发展高度着眼,再从产业入手,逐步完成各个单一因素的发展,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蛋鸡的饲养涉及众多学科的复杂的层面,涵盖种源、饲料、环境、疾病、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首先从源头上建立“祖代+父母代”产业模式,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蛋鸡发展之路,在品种的性能选择、蛋鸡业的品种结构优化上不断完善。通过慎重的引进一些进口优良品种,淘汰选育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优良品种。其次, 种鸡企业通过自身实力或与知名饲料、疫苗企业建立联合体,通过为客户提供安全的蛋鸡专用饲料和疫苗兽药产品,保证蛋鸡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在管理和服务升级方面,可以开展集中授课、专家巡访、技术指导、信息输出等服务方式提高农户的饲养技术、管理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中国的蛋鸡业近些年发展很快,但实际上在很多方面都不够成熟,整个行业需要发展空间仍然很大,需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更主要的是更新发展理念。在整化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实现全面的协调,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生态、健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也导致很多产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蛋鸡业也必然要从传统的饲养观念中转变过来,无论是在饲养环节,还是在市场环节,都要以产业体系的高度进行发展,建立“以客户为中心”和“优质、效益、安全、生态”的体系。在雏鸡引进、饲料使用、饮水保证等环节上进行严格的管控,保证家禽的健康。在整个饲养环节,无论是兽药的使用、疫苗的使用,还是化学药品的使用,都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从生产的各个环节对产品危害进行预防, 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关注动物福利、环境保护、工人的健康、安全和福利。生产的同时注意垃圾、废弃物的处理, 保证周边环境的安全,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结语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蛋鸡养殖业起步较晚,发展也较慢,加上我国的养殖多分散在农村,小规模的养殖居多,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经济实力、饲料业的发展、疾病防控的水平、市场经营能力、信息的流通渠道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我国蛋鸡业目前的发展格局,同世界先进水平比差距肯定是有的,但发展空间和上升潜力也是无限的,为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给蛋鸡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新的形式下,中国的蛋鸡业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同时机遇也是非常多的,新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无比残酷,如何在这种环境下,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况蛋鸡养殖产业,是业内人士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需要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抓住机遇,争取为中国的蛋鸡业快速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严华祥,谢承光,杨长锁.中国蛋鸡业面临的危机中国禽业导刊[J].2003,(20)22:10-11.

[2] 张皓.我国蛋鸡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和应对措施家禽科学[J]. 2007,(3):3-5.

篇(2)

关键词:台湾地区 基因组医学 科技计划

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工作草图完成。次年2月,工作草图的具体序列信息、测序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序列的分析结果公布。当时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意识到一个全新的科技世纪已经开启,同时也认识到致力于基因组功能的研究已经是大势所趋。许多研究显示,人类的一般疾病与遗传疾病和基因变异有相当的关联。研究基因序列,使人类有机会对生命个体有更深的了解,除了可以搜寻疾病基因,进行研究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之外,同时也可以经由物种间的基因相互交叉比对,进一步了解环境与进化的关系。

随着对基因学研究的进展,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医学研究的新概念――基因组医学。它是以人类基因组为基础,将生命科学与临床医学整合在一起,使基因组的研究成果迅速高效地转化并应用于临床医学实践,是后基因组时代最重要的研究方向。因为基因组研究不仅提供科学家们窥探自然,以及了解生命基础奥秘的方法,同时所衍生的知识,包括使用的技术(如基因芯片和生物信息技术等)与所开发的产品(如疫苗、诊断药剂和治疗医药等)都可以产生很高的经济价值,并有可能为生物技术产业拓展新领域带来曙光,世界各国无不视此为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在当局的推动下,我国台湾地区也将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列为了科技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的重点领域。台湾“国科会”最先设立的6个“国家型”科技计划,即:“防灾”、“农业生物技术”、“电信”、“制药与生物技术”、“基因组医学”和“数字典藏”科技计划,其中三个计划项目都涉及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目的是通过加大对包括基因技术在内的生物技术发展的投入,从而在台湾创造出新的产业或者推动现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一、台湾推动基因组医学“国家型”科技计划的背景

台湾“行政院”于1995年通过了《加强生物技术产业推动方案》,确定有关医、农等生物技术产业为政府全力推展的重点,并由“行政院科技顾问组”协同各部会进行横向整合组成生物技术产业指导小组。1996年举行的全台第五次科技会议将医学方面的生物科技推动列为主要议题,同时通过决议将基因医药相关的研究整合成跨部会的大型合作计划。为此,台湾“国科会”和“卫生署”于1998年起开始推动“基因医药卫生科技尖端研究计划”,整合台湾医学中心与研究单位的近百位科学家、医师投入“基因医学”研究行列,针对基因组基础研究、基因治疗、基因药物开发、遗传疾病、实验动物供应、环境毒理遗传基因与科技对伦理、法律、社会影响等进行研究。

台湾“国科会”于2002年设立基因组医学“国家型”科技计划(台湾称为“基因体医学”),2003年开始执行。该计划整合跨部会资源,由“国科会”、“经济部”和“卫生署”共同参与执行。计划的目标以基因组研究为基础,运用人类基因组序列中所隐含的知识,发展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技术,同时结合基础研究、动物模型测试、临床试验等技术,完成台湾基因组医学科技的开发,进而通过技术转移、业界发展等力量,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科技产业。计划的第一期为时三年(2003―2005年),主要目标是构建完善的基因组研究基础设施;计划第二期(2006―2010年)的目标是“集中资源,以特定疾病研究为导向,加速成果导入医学生物技术产业”。基因组医学“国家型”科技计划于2010年正式结束。

二、基因组医学科技计划概况

1.一期计划的总体情况

基因组医学“国家型”科技计划规划有短、中、长期阶段性目标。第一期计划执行期为三年,由“国科会”推动实施。计划第一期的目标着重于基因组研究的基础建设及自由探索基因组相关研究。规划范围则是包含:基因组医学、蛋白组学与结构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以及伦理、法律、社会的影响(ELSI)四个领域。包括:探讨基因多形性与常见重要疾病感受性的相关性,鉴定及分析与台湾人体常见重要疾病相关的新基因,应用基因技术预防或治疗台湾人体常见重要疾病,开发新的基因科技进行基因组的分析与测序,开发新而灵敏的基因诊断试剂与治疗模式,评估基因科技对伦理、法律与社会的冲击影响,以及建立核心设施与研究团队等。目标推动如下:

(1)基因组医学:寻找三种疾病的10个分子目标;对无机砷的人类易感基因更进一层的了解;台湾人体特殊病毒的宿主易感/抵抗基因的鉴定;建立台湾地区特殊族群基因库及相关性状数据库;建立台湾人体疾病诊断用的遗传体数据库;建立特殊疾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蛋白质图谱等可作为未来临床诊断与个性化疾病诊断的参考;建立台湾人体疾病的相关基因及危险因子;建立台湾人体疾病的辅疗法;建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使用的GMP/GLP设施;建立台湾人体疾病的动物模型3~5个;在ENU突变小鼠中发现3~5个疾病基因及其机转与导向化合物(Lead compounds)的筛选;及利用移植人类癌细胞和免疫细胞的NOD/SCID作人类治疗基因的功能鉴定。

(2)生物信息:结合基因组研究加速其进展,促进医学科技产业的发展;建立台湾人体重要疾病的基因医药数据库;建立人类遗传疾病并维护加值数据库;建立基因组知识经济基础;培养高质量的生物信息研发人才。

(3)蛋白组与结构功能:完成3个细胞膜蛋白的结构,有助于新药的开发;设立低浓度转录因子蛋白组的研究程序,作为医疗途径;建立3个逆境蛋白质,以及嗜热蛋白质的功能图;了解传染病有关的蛋白质;以台湾有关的细菌或病毒的蛋白组,发现新的蛋白质折迭模式。

(4)伦理、法律、社会影响:建立相关学术研究所需的基础架构,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社群的互动网络;建立基因组医学科技的议题发展追踪与信息交换;建立基因组医学科技的意向调查与分析;建立基因组医学科技的学术论坛与社会教育;对基因科技发展及其在伦理、法律和社会方面所造成的冲击背景信息与讨论议题通俗化。

(5)核心设施:建立全台基因组医学高速核心设施及高科技研究团队,服务基因组研究计划;加速台湾研究计划执行效率。

(6)产学合作:开拓创新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协助申请与维护专利权益;建立产学合作及GLP/GMP规格设施;加速进行癌基因/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推动岛内基因与蛋白诊断产品的商业化发展;培育研发人才,促进产业活力。

2.二期计划的总体情况

为了聚焦并吸引产业界的投入,计划第二期设定的目标是:“集中资源,以特定疾病研究为导向,加速成果导入医学生物技术产业”;以台湾本地重要的四大疾病(肝癌、肺癌、高遗传性疾病与传染病)为聚焦主题,持续加强创新研发与基因组医学对伦理、法律与社会的影响,同时建设核心设施以支持基因组研究,提供基因组研究所必须的基础设施与技术,进一步加强与产业界和各国间的合作与交流,将本计划的研究成果迅速导入生物技术医疗产业,提升国际能见度。

计划第二期较第一期更具有整合性,加强了各行政主管部会的直接参与。“国科会”补助上游的基础研究计划,建设营运核心设施,提供必需的基础建设与技术支持;依据研究领域及导向,计划实施分为肝癌组、肺癌组、传染病组、高遗传性疾病组、创新研发组、伦理法律社会影响组(ELSI)、产学合作组及国际合作组。“卫生署”的重点在法规、遗传咨询、与国民健康相关的癌症、传染病以及中医药基因组相关研究,推动“肺癌基因组研究及临床应用”、“基因组医学的健康服务应用”、“建立台湾病原体基因数据库”、“中医药基因组相关整合性研究”及“建立严谨的基因组医学临床试验与相关产品的评估与审核机制”等五大研究项目,希望从法规及公共卫生层面,重要的卫生医药问题。“经济部”则从较具产业发展潜力的基因药物技术等方面进行规划,建立产业发展所需的重要环境,并同时以业界科专机制补助生物技术医药业者投入基因组相关研发与应用,以研发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创造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效益。

各专业组的研究范围包括:

(1)肝癌组:寻找肝癌致病基因,研究开发检验试剂及检测设备,致力于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成效,整合并建设台湾肝癌资料库技术平台,并延伸到乙型、丙型肝炎,以期成为未来亚洲最大的肝癌资料库。

(2)肺癌组:利用基因组学或分析流行病学等相关技术,进行肺癌遗传流行病学、药物基因组学等研究,探讨致病因子与肺癌转移机制,涉及个性化临床诊断与治疗策略,并利用已建立的肺癌临床研究网络提供防治肺癌的有效工具。

(3)传染病组:探讨肝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肠病毒、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及肺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基因及致病机制,研究新颖的抗病毒策略,并结合“卫生署”行政单位,使研究成果落实到公共卫生领域以开展疾病防治。

(4)高遗传性疾病组:研究多种高遗传性疾病的致病基因(如精神性疾病、糖尿病、先天性心脏病、自闭症及代谢症候群等),建立公共卫生研究及公共卫生应用的互动管道,发展相关筛验工具及预防性医疗,增进民众健康。

(5)创新研发组:结合“基因组医学”、“蛋白组与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并鼓励其他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如系统生物学、肝细胞及中医药相关的基因组研究。

(6)伦理社会法律影响组:推动台湾有关人类基因资料库ELSI议题的研究,与欧美、亚洲地区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基因组医学研究及其产业化所需的ELSI环境。协同行政机构建立台湾基因或遗传咨询机制及相关法规的订立与改革。

(7)国际合作组:鼓励岛内学者与其它国家研究学者在与基因组医学相关课题上开展研究合作,提升台湾基因医药领域的研究品质及国际能见度;通过科技交流,间接促进与国际制药或生物科技公司的实质性合作。

为提升生物技术产业的经济效益,加速基础研究成果商品化,基因组医学计划鼓励学界与业界的互动与合作,使业界即时掌握基因组医学研究的重要进展。为积极促进产学双方合作,与生技制药“国家型”科技计划合作进行“桥接计划”,整理并挑选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的成果,进行专利及市场分析,进一步协助计划主持人研拟商业模式规划及取得知识产权保护。同时,由医药品查验中心针对研发所需的医药法规提供咨询,以解决商品化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推动产业化的进程。

3.计划各阶段的执行结果

基因组医学“国家型”科技计划在致病基因的发现步骤、功能及致病机转的研究、开发疾病的动物模型、基因芯片技术、基因细胞治疗方法、疾病预防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一期计划的重要成果如下:

(1)砷与移行细胞癌的毒理基因组研究:证据显示二甲基砷酸盐(DMA)可能为膀胱癌的致癌砷种类,且细胞还原能力降低可能和致癌有关;建立体外培养及裸鼠膀胱癌形成模型,发现第九号染色体缺失及第四号染色体增幅现象;和砷代谢有关的砷输送蛋白基因OATP-2、MRP1及MRP2,呈现显著单一碱基多型性区域和膀胱癌相关基因,包括雄激素接受体及血红素氧化酵素-1,显示遗传多形性区域。

(2)肠病毒整合性计划:完成建构第一阶段肠病毒数据库,包含4,000多种从GenBank所收集的肠病毒序列及解析,并建立鉴定肠病毒71型的特异序列比对区域图谱;找出157种寄主易感基因,包括趋化激素接受体、细胞凋亡、干扰素及补体相关途径的基因;于细胞培养中显示可利用RNAi抑制病毒复制;TNF-α启动子的遗传多型性和肠病毒71型的易感有关。

(3)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完成3个幽门螺旋杆菌蛋白质构造研究;建立高效能蛋白质表现系统;建立X光高分子结晶技术;以昆虫细胞─杆状病毒系统表现具活性的幽门螺旋杆菌蛋白质;鉴定出一种幽门螺旋杆菌的酸诱导蛋白质,可促进其生长及活动。

(4)中医药基因组相关研究计划:进行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医寒热体质类型与基因及蛋白质表现、中医寒与热性体质实用药对细胞基因表现;收集完成病人相关数据、各种辩证指标记录的统计资料分析,并建立起基因的多样性分析模式。

(5)发现DNA甲基转移酶(DNMT)的过度表现与台湾地区“非小细胞肺癌”有关,且与许多抑癌基因5'CpG island过度甲基化、cytosine突变亦有关。

(6)完成正常人类肝蛋白组图谱的建立,及人类/小鼠胚胎干细胞蛋白组图谱的建立。

(7)基因药物开发完成多项活体外分析系统的建立,包括:重组腺病毒rAd/AGL载体病毒颗粒感染GSDIII病人初级培养细胞的方法、蛋白质转染系统、重组蛋白质AGL在细胞内的功能分析;完成腺病毒活体递送方法的建立与活体内分析系统,确认基因递送方法与递送载体在动物体内组织分布的相关性;并建立了活体内基因转录分析与蛋白质功能分析法,提供基因载体活体递送系统的基盘分析技术。

第二期计划的执行情况

基因组医学“国家型”科技计划第二期的规划延续了第一期的成果,第二期计划的重要成果如下:

(1)重要致病基因、蛋白质的发现

a.药物不良严重反应的基因:包括最常引起台湾人体发生致命药物过敏(史蒂文生琼森症候群)的抗颠痫用药(Carbamazepine)的危险基因,降尿酸药(Allopurinol)引发严重过敏反应的危险基因等。

b. 家族性肝癌的基因:乙型肝炎导致家族性肝癌的连锁相关分析,证实在第4对染色体长臂(4q)上,有1个基因座的LOD score在3.5。

c. 肺炎杆菌的致病基因:发现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它是造成院内泌尿道感染、肺炎感染以及免疫机能不全病患肺炎、败血性休克的常见致病菌,还会造成菌血症,化脓性肝脓疡及脑膜炎等。

(2)关键动物模型的建立:先后建立了肝癌的动物模型、糖尿病致病动物模型、代谢疾病的动物模型、乙型肝炎的土拨鼠及基因转殖鼠模型等。

(3)肝癌、肺癌、高遗传、创新研发、ELSI五组研究成果

a.乙型肝炎病毒的HBx基因参与活化:男性荷尔蒙信息传递路径,经由活化基因的表现,可能增加肝细胞的癌化能力。未来将有可能就此信息传递路径,发现肝癌的重要标靶分子,而应用于临床预防或治疗上。

b.完成台湾肝癌病患(约800例)临床数据及组织样本的合成网创设,提供肝癌研究的共同资源库。

c.完成台湾人体肺癌病患临床数据库、组织、血液检体的收集,提供肺癌相关研究学者的研究共同资源。此外,发现的致病或转移因子,可应用于肺癌诊断、治疗、或预后评估等。

d.抑癌基因HLJ1的发现:抑癌基因(HLJ1)可预测肺癌病人存活及复发,本研究发现可应用于临床检验试剂、药物开发与生物技术服务相关产业。

三、核心研究设施的建设及相关产学合作计划

基因组医学“国家型”科技计划在管理过程中还增加考虑了相关核心设施的统一建设管理,以及促进产学合作。

本计划开始后就规划了相关核心研究设施的建设问题,对研究项目所需购置的高速、贵重仪器进行“整合资源”和“统一管理”,解决了重复购置、人员与管理等问题。为基因组研究所需的核心设施涵盖的领域包括了以下五项:动物疾病模型、表现型鉴定及造影核心设施,临床样品研究与组织库,基础基因组研究设施,蛋白组血与结构基因组研究设施,生物信息核心设施。

在本计划执行过程中,还在产学合作方面特别加以推动。如:符合台湾生物技术产业所需并且具有商品化潜力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药品、疫苗、检验试剂、生物医药技术、基因治疗方法、保健食品开发及基因咨询服务等;促进台湾生物技术信息发展的产业;办理产学合作计划的审查及后续项目追踪管理和考核;促进参与产学合作厂商对相关法规与知识产权的了解,利用产学说明会开展产学合作辅导;协助导入核心研究设施至产业界,提高业界的生物技术研发水平;协助推广本计划产生的优秀研究成果,营造学术界与产业界对话机会,扶助研究计划主持人所属机构申请与获得专利,协调与产业界完成技术转让事宜并建立与相关部会的良好合作与互动。

参考文献

[1] 罗勇.台湾科技计划的管理及其特点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13(22): 38-42

[2] 基因组医学“国家型”科技计划[EB],http://nrpgm.sinica.edu.tw/content.php?cat=agtc,(201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