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6 10:11: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生物学教学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健康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277-02
一、本项目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中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加强健康教育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生物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利用生物教学这一平台,开展健康教育,是学科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是落实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索
(一)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优势
生物教学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最理想学科之一,这是由学科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首先,生物学科具有开放性强、自然与人文并重等特点,是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焦点与核心。
其次,生物学研究目的之一是保障人体健康,现行生物教材的许多章节与健康相关联,可渗透健康教育各方面的内容。
最后,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还与生物新课程改革相符合,《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任务。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健康教育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
(二)初中生物教材中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健康教育方面提出的具体目标有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及保健的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等。本文以初中人教版生物教科书为例,渗透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如下表:
(三)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方法
1.课堂讨论法。结合生物教材内容,采用课堂讨论法,有效地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于课堂讨论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其健康的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如,讨论如何与异往这一问题,让学生彼此交流,相互勉励,用更积极的思想和学习劲头克服青春期的心理波澜,用更乐观的态度和正确的行为去与异往。
2.课堂讲解法。课堂讲解法是开展健康教育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可用于整个中学生物学的健康教育中。如通过遗传、变异、生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习“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和生殖过程等。同时联系当地实际情况根据季节特点等,如每年春天是细菌病毒快速的季节,流行性感冒呈大流行趋势,可提前介绍有关感冒的预防保健知识。
3.引导阅读法。教师配合课堂讲解内容,帮助学生选择一些适合的科普读物,如,当讲授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青春期”时,可给学生提供以下书籍:《男孩日记》、《青春期女性健与美》、《青春期性发育30讲》。此外,还可以推荐学生浏览“青少年健康网站”等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利补充。
当然除了以上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渗透健康方法外,可在课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如利用橱窗、黑板报、墙报、小报等进行宣传,开辟健康知识专栏;也可举办专题知识讲座,如性生理卫生讲座。
总之,本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新理念渗透健康教育,同时不拘泥于单科教学,能够发现并利用学科优势,把健康教育融入其中,既丰富了学科内容,又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但健康行为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只是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必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共同完成,才能达到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该任务是非常艰巨的,这值得去探究。
参考文献:
[1]王琴.高中生物课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07,(04).
[2]徐启发.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健康教育的尝试[J].生物学杂志,1998,(04).
[3]郭进.中学生物教学中性健康教育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摘 要:初中生物虽然学习的是生物学的基础内容,但是它对于学生未来学习生物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初中生物知识,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对初中生物进行探究学习,还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情景教学;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性,教师应当在课前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能够促进教学目的达成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氛围下集中注意力,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探究。将课堂情景巧妙地应用在初中生物学习中,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生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高效。
一、初中生物创设情景的重要性
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生物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不仅抽象而且枯燥,然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情景就是利用学生的情感体验来调动课堂气氛的一种新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在这种真实的即视场景下得到发散,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透彻,从而达到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生物,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成果的目的,这也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二、创设情景对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1.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保障学生学好课程内容的主要因素。因此,将多媒体、模型、标本等客观资源合理地应用到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形象、直观的感受,还能激起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生物学习活动,主动思考探究生物,更加透彻地理解生物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培养,提高理解水平
良好的观察能力对于生物学习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可以说,
学生只有对事物观察得透彻,才能对其有正确的分析。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样不仅能利用这些资源构建情景课堂,还能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物体的存在与特征,进而通过对生物体的细致观察达到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目的。
3.使生物教学更加生活化
我们的世界缤纷多彩,生物现象无处不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初中生物中所讲到的教学内容,可以说,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创设更为生活化的情景。比如,讲述“环境与生物”的教学内容时,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生活中的一些环境污染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存在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还能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创设初中生物情景的方法
1.通过实验来创设生物教学情景
实验是初中生物学习的基本内容,一般学生对实验都会有较浓厚的兴趣,不可否认,学生通过实验更能激起求知欲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实验,实验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学生通过实验对生物体进行更加直观、形象的观察,从而在实验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引发思考,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2.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合理设置问题情景
初中生物教学内容大多贴近生活,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想要主动去探索了解教学内容,进而实现从“理解问题”到“提出问题”的转变。合理地设置问题情景不仅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还能对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3.创设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情景
好奇是学生的特征,初中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想象力也非常强。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了突出体现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应当创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情景,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说在教学“环境保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环境污染对地球造成破坏的图像和视频,让学生在此情景下讨论交流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改善这种现状,引导他们充分展开想象,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使他们对环境保护知识产生浓厚的
兴趣。
虽然我国的教育体系在不断地进行变革,但是生物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初中生物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还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情景化教学对于生物教学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情景教学的创设问题上,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⒖嘉南祝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本教育理念;探索
在我国大多数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仍沿用“师本教育”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多为硬性讲解理论的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不能深刻理解生物学科的真正意义。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初中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参与到课堂的能力,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发现生物学科的奥秘。生本教育理念应运而生[1]。在新的教学走向中,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理念,秉承着“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原则[2],抓住学生在生物学科中的心理机制与发展特征,完善与优化教学,丰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培养目标。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理念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即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升学生生物的综合素养是新课改对初中生物教学作出新的培养目标。如此则要求初中生物教师着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并有针对性就不同层面的学生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与方法,最大限度带动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其中,教师应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其个性张扬,善于鼓励学生自主发表自我见解,促进其思维发散与发展。
2、启迪性原则
启迪性原则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在生物教学课堂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就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实现独立思考的潜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试着将抽象概念与具体事物自由进行切换,提升自身探究与思考的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应循循善诱,就学生在初中生物中的发展特征与心理机制,善于采用启发性教学,挖掘学生学习探究的可塑性,促进其个性发展。
3、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为准,遵循学段、学科的教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可自主学习。在探究与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可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总结出自我学习方法。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理念的策略
针对上述提及的三大原则,初中生物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严格遵循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与启迪性原则,在课堂中积极优化教学结构,创设出多样情境,丰富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
1、创设多样情境,带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
改善初中生物教学最为根本的方法就是带动学生参与到实际课堂中,实现内驱力的最大化作用,而创设课堂情境不失为一良策[3]。情境设计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中有着积极意义。因而,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巧妙运用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可更深入了解与掌握知识。与以往无活力、乏味的照本宣科教学相比,情境的导入可有效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中。其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明确情境创设的形式(问题设置、生活例子导入、音频资料导入等),让学生在直观视听觉冲击下可深入了解生物知识,并主动参与到进一步的探析中。比如在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人的生殖》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设置疑问,以“在了解上节课人类起源知识后,同学们觉得我们每个人是怎么从婴儿慢慢成长的?”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头脑中进行风暴,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并积极主动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2、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探究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大多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因而,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从多渠道、多方向整合教学资源,明确各环节教学的目标与具体的要求,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可跟进教师的步伐,并在学习过程中创新,形成自我学习模式。其中,教师可注重捕抓生活中或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资源,巧妙整合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就教学内容分清重点、难点,让学生可整体把握学习的脉络。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先天与学习行为》一课教学中,教师应吃透教材,联系好上下章节的内容,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的脉络,合理规划好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学中,既应对上一章节知识(动物的行为)进行回顾,又应有效引入“先天”与“后期学习行为”概念,让学生可对人类行为与动物本能进行对比,并学会如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生活中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为更好地学习与生活不断努力。
3、组织团队合作,引导学生组间协作交流
小组团队合作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4]。教师可借助小组团队合作带动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根据学生学情互补或自由组合的形式分成学习小组,在课堂或课外可自由就教师的提问进行讨论研究,并集思广益,整理出全面、完整的见解。其中,教师在学生自主谈论的过程中可适当、适时加以引导与指导,但不可过于干涉学生间的想法。小组合作最为明显的优点就是每位学生可最大限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学习他人的经验。比如在在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酸雨等,对周边生物是否会造成影响,具体是什么样的影响?”为题,让学生间自主选择某一特定污染问题进行讨论,对污染背后的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如此,学生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可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观念,坚持“生本教育理念”,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实际探究学习中,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从而提升整个初中生物教学成效。
作者:杨军 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中学
参考文献:
[1]王玉芳.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研究与实践[J].吉林教育,2015(15):80.
[2]周发建.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考试周刊,2015(47):153.
关键词: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教学研究;启发;联想
【分类号】G633.91
一、引言
就目前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分析来看,中学教育想要有所改革,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阻碍与困扰。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将成为中学教育体系改革的排头兵,因此,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需要融入启发与联想方式,而这也成为了大众国民热切关注的话题。“生物课堂教学是生物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这对每一位生物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显然,如何把握整体的质量与效益,需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结构入手。”
二、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发展现状及原因
(一)、现状
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生物修养的重要渠道,在这个倡导多元化发展的时代,生物教育的存在于发展,对中学学生人生发展而言,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的中学教育仍然没有完全意识到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关键所在。根据国内目前的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大致分为了两种状态。
1、 学校教学以文化课为主,不重视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
中国目前的中学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这让很多学校产生了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大部分的中学认为,现代的教育胜负都取决于卷面成绩的优劣。学生的卷面成绩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了学校的教学口碑。学校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竞争力,就陷入了一种盲目追求卷面成绩的畸形发展趋势。部分中学对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并没有起到重视,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教学课程。
“生物课挪作它用,名存实亡,基本质量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出现这类问题,似乎让人不敢相信,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尤其在没有专职生物教师的学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2、 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形式单一,内容局限
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形式非常有限,因为课程分配的时间有限,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可以教授的生物知识非常有限,在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形式更加没有发挥的空间。中学教育将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地位相对摆放的比较低,大部分学校都将文化课程教育看的比较重要,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在决定教学成果成败的比赛上,主要是以学生的考试卷面成绩为主要的关注目标。这就造成了学校对各类教学课程,呈现不公平的看待态度。
并且,初中生物反思性教W的内容也非常局限。每个学校分配的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课程的时间相较于其他的文化课程来说,是比较少的,因此中学生物教师在有限时间里,如何来为学生教授更多的生物知识,这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考验。而枯燥的生物知识,对于较少接触生物的文化学生来说,是相对比较乏味的。
三、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对策
1、做好课前准备与课后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独立思考并且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要看教师能否把教学意图转变成学生的行动。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多收集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还有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感觉生物知识能学以致用,每堂生物课都能让他们耳目一新,丰富自己的见闻,充实自己的生活经验,从而就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在学的方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学校要关注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
想要改变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现状,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改变学校对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态度。首先,学校要重视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存在,分配均等的课程时间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中,以此满足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教授要求。
其次,在对待文化课程与生物课程的态度上,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没有哪一项学科是有先后区分的,每一门学科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当然不例外。
最后,学校对生物教师有所重视,并且应该拨出一笔预算,专设为生物教师的生物深造费用。这样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生物知识,而且还能为学校留住非常可贵的生物教授资源。
3、生物老师与时俱进,拓宽视野
除了学校对生物课程的重视度要提高以外,生物老师对于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态度也应该更加严谨。因为国内的生物教育发展的停滞,让很多生物教师对其生物教育的未来发展,产生了质疑。再加上学校对其生物教师的不公平对待,让很多生物教师消极对待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工作,在初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的态度上,非常的松弛。
如北京第五附中的生物教师,会定期进行自我深造。并且适时学习生物潮流前沿的生物知识,力图与时代接轨,充实最新的生物知识。例如,在教授生物课程的时候,就以创新式的接音游戏,来让学生以休闲的方式,来进行音节发音练习。
四、总结
中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学校对文化生物的观念起到重要作用,不应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发展而忽视了生物课的影响。生物老师应当引导中学生改变自身对生物的观念,运用自己的知识层次直接影响学生在教材上对生物的兴趣、理解和学习,这些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传播更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让更多的中学生可以感受并且接受到更好的生物教育。
参考文献
[1]米娜. 初中生物教学中递进式生命教育实践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马文净. 初中生物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情境教学 初中 生物课堂 积极作用 应用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22-01
作为理论性较强的一门学科,生物学科在初中教学课程中的地位较为尴尬,历来不受到师生的重视,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生物学科的独特优势得以体现,其教学的有效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生物教师所关心的问题。
一、简要介绍使用情境教学法所遵循的原则
1.坚持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坚持趣味性原则,利用情景教学法,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2.坚持全程性原则
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坚持全程性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合理使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1]。
3.坚持直接性原则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加容易的掌握教学内容,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坚持直接性的原则,创设直观形象,简单易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迅速的明白情境中所蕴含的原理和知识,以提高教学的效果。
4.坚持虚实性原则
情境教学法是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以程度,设置教学情境,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讲解细胞、遗传时,生物教师很难利用已有教学条件,设置出真实的教学环境,所以生物教师可以创设虚拟的场景,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到细胞和遗传的知识,以增强教学的效果。
二、情境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方式
1.利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境中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另外,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的进行说明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时,生物教师可以提问:“外界空气是怎样进入肺部的?进入肺部之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出问题后,教师留出一定的讨论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以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2]。
2.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且服务于实践,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去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教授《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时,生物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或者上网搜索食物保鲜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食物腐败的原因、食品的保鲜方法、不同保鲜方法的依据和原理,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生物知识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3.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以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免疫与计划免疫”时,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吞噬细胞”、“记忆细胞”等,让学生仔细观察细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细胞的有关知识[3]。
三、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教学中的组成部分,生物教学有其特有的优势和意义,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认识到生物教学的重要性,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美艺.情境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03:126+148.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在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学的形式只有一种,就是老师在上面讲授,学生在下面记录,然后背下来,最后考试,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单向教学。这种形式下,学生也许可以在考试中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但是学生对生物这门课程的兴趣却会因为这种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而大打折扣。新课改的推进要求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能使学生更轻松地学习生物,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新课改理念没有深入教师实际教学工作。
新课改相关条例和生物学科实践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要增加一些实验环节。比如在讲解细胞结构这一课时时,教师要带领学生来到实验室,利用显微镜的设备,大胆动手操作与实践。原本课本上枯燥死板的内容变得生动可见,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应章节的记忆,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一方法,仍然以陈旧的单向授课的方式教学。如此一来,原本源于生活实际的内容就容易被人为地与实际生活剥离开来。不但学生的学习压力得不到释放,就连教师也会渐渐变得疲惫,教学工作渐渐变得被动,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不到提高,最终阻碍新课改的推进。
2.教学主客体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不同于西方课堂的充分自助,我国教育体制下的课堂往往比较“守规矩”,学生与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客体,他们之间的交流往往只能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时间,而且短暂的课堂时间也有大部分由老师掌控。如此一来教师就很难掌握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不能对症下药,无法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而学生有一系列疑问也无处寻找解答,长此以往会积聚很多疑问,无疑无益于接下来的学习,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二、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1.教师积极开发新颖有趣、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案。
针对这一措施,教师首先要掌握好教学的重点,并且结合新课改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学习的进度及掌握程度制订形式新颖、与众不同的教学计划。具体的形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及条件的允许而定,比如加入图片、视频、音频的放映,寓教于乐,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印象,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及热情,进而推动新教改的进程并提高教学质量。
2.重视生物实验的环节,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环节。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单一的讲授往往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及深刻记忆,于是教师就需要将动手实践的部分加入到日常教学中与常规讲授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多多动手,亲手证实一项理论或见证一种结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自己亲手证实的结果,学生会更加容易记忆与理解。动手的形式不一定局限于仪器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地探讨等。例如在讲解组织液的时候,可以以过敏、水肿等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作为案例进行讲解,实验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增强学生生物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对于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学生记忆起来会更容易,教学工作的推进也会更顺利。
3.开发更多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
只有在当一个人对于某件事物很感兴趣的前提下,他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生物时也是如此,要想让生物教学工作更顺利地开展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简单来说,教学工作者必须为学生营造不同与传统生物教学模式的新颖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学习的地点可以是开放性的,不再局限于教室。比如在讲解生态环境这一章节的时候,内容是完全开放性的,这时候让学生展开讨论一定好于死记硬背。怎么保护生态环境?这个问题远不止一个答案,而群体讨论过后,不仅答案纷繁多样,学生也容易记住,除此之外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三、结语
生物不同与文科,只靠死记硬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候的核心目标不再是记住而变成了怎么记住。学习生物要求学生具备自主探索的能力,要将常规的教授和动手实践结合起来。我们要优化初中生物教学的方式,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让原本枯燥死板的课堂变成学生求知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康仕川.初中生物的探究式学习[N].广元日报,2010.
[2]徐林军.实验让初中生物课堂更精彩[N].学知报,2011.
关键词:初中生物;标本与实验;新课改;教学应用
作为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标本和实验的有效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教学效果的提升;而其所具有的效果符合新课改相目标的相关要求。因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生物教学中标本和实验应用的有效性保证和加强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新课改背景下生物教学中的实验和标本概述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导向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初中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实践过程中,至少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目标的达成。其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从而有效促进教学活动;其二,将教学实践活动和生活有机结合,在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关注于学生生活态度的形成和培养。
实验和标本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内容;而进一步加强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和标本教学,将有效促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目标和总体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因而,需要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实验和标本教学的优化和改进策略进行探究和分析,以促进实验和标本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有效应用。
二、新课改背景下,实验和标本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策略分析
2.1 加强实验和标本的教学指导,促进学生生物学习的有效提高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实验和标本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者地位体现在对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实验的操作以及具体的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师对学生标本教学的指导,不仅包括帮助其认识和学习标本室的现有标本,还应当指导学生进行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实验指导,不仅包括实验的操作,而且包括实验的设计和制定。在水螅标本和涡虫标本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别对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结构时进行展示和指导,有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归纳总结该动物的特征,使学生更深刻生动的掌握并熟记先关结构。如此,通过教师对实验和标本教学中这些环节的有效引导和指导,从而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综合提升,并潜在的影响了学生对于生活的态度的形成和培养。
2.2强化教学过程的管控,保证标本和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生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并进一步表现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等特点;而由于其自身特点的影响,学生很愿意上生物实验和标本教学课程,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却相对较低。生物老师在进行标本和实验学习的引导的同时,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和注意力情况,并适时恰当的采取管控措施,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保证标本和实验教学性的有效性。在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的实验,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显微镜视野中各血管的血流情况,使得后进生快速的识别不同血管,加强全体同学的记忆的同时,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保证了标本和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此外,这里强调控制措施的适时和恰当,切忌有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生拉硬拽式的教学控制方式。
2.3 保证生物教学的有机组合,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果
这里所说的生物教学的有机组合,是指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书本知识讲授、标本学习以及实验操作和设计的具体教学之间的结构合理的组合方式。为了保证实验和标本对于生物教学的推动作用和效果的保证,需要合理搭配书本基础知识传授和相关实验和标本的教学,形成具有最大整体教学效益的组合方式。例如,在讲授课本基本知识的同时,进行蝗虫模型标本教学,通过更为立体化的模型,是学生能够观察到蝗虫内部结构,并可以对其拆装,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有助于学生更深的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而所谓的组合策略的选择关键在于保证知识和实验、标本教学间的及时有效的衔接。对于由于设施等因素而不得不集中进行教学,尽量在实验开始以前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回顾。
三、加强标本与实验在初中生物新课改教学中的应用的现实意义
3.1 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生活态度的培养
在初中学科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兴趣相对于某些文化课要高出许多;而这种状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物课程的实验和标本教学的新奇性和游戏性所决定的。因而,进一步加强标本和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对于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形成和保持具有重大意义;此外,由于生物课程是研究生命和物种的学科,而课程中的实验和标本教学的设置使得学生在生活或者接近生活的环境中学习和求职,对于其热爱生活的积极的生活态度的形成和培养具有一定的影响。
3.2 有利于生物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实现
进一步将强标本和实验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了初中生物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在此基础上,加强生物教学中标本和实验的有效应用,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塑造。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中,选取洋葱表皮细胞和黑藻细胞,通过两次植物装片的制作,使得学生熟练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技能,这就是增强其动手能力的具体体现。而这些方面综合的塑造,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的具体体现。
四、结语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加强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实验和标本的有效应用是新课改相关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而针对实验和标本应用有效性增强的教师指导、过程管控和相关教学内容环节的组合进行有效的改善,将使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并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薇. 探究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