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6 10:10: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文化素养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城市;理学;素养;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一、序言
城市是人类群居的高级形态,城市文化代表着时代最先进的文化。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在经济飞速增长和对外文化交融的冲击下,城市文化逐渐出现了迷失,实用主义和消费主义占领了城市居民的价值观,进而导致精神境界和道德思想的滑坡。而更为严重的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个性和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在被冲淡和流失,个体在城市中发展感到压抑和迷茫,情操和思想追求逐渐被磨灭。其中原因除了经济增长和对外开发带来的新事物外,传统文化和思想的传承缺失是关键。理学素养诠释了中华民族个性,其倡导的思想能够引导个体坚守本心,追求崇高,是城市文化发展航线上不可或缺的“舵手”。
二、城市文化的定义及内涵
城市文化的定义可以从文化和特征角度进行解释,从文化的角度看,城市文化是城市居民集聚在固定地理区域,基于当地历史文化积淀,并融合来自八方的文化元素,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包括法规、秩序、艺术、道德观念等等。而从城市特征角度看,城市文化是有别于其他群居形态如农村、乡镇等的独特生活工作方式、观念和习惯等的综合,具有多元化、动态化和复杂化的特征。城市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既具有显性的载体,又有感官上的体验和印象。城市文化涵盖了城市经济文明、城市政治文明和城市精神文明三大领域,包括商业气息、政治风气、文化和教育特色、社会道德和规范、区域特色文化和习俗等等许多方面。城市文化体现在每一个城市居民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和追求上,并能够被普遍感受到的具有本城市特色的观念和看法。城市文化是否具有鲜明特色以及感染力,体现在对外来人口的转变程度上,如果一个城市的文化能够让外来者朝着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并对城市产生依赖和感情,那么这样的城市文化就是值得发扬的文化。
三、理学素养的定义
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系统化的哲学思想体系,贯穿多个朝代,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也是中华民族个性和文化特征有别于世界任何一个民族和文明的重要原因。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对天地本源的探索、对人自身心性的拷问,以及对认识过程和方法的探讨。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中,理学研究的侧重点有所差异,并且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主要应用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把控和引导。但理学在对、涵养、知性、气和理、心性、道心、天命、天理、人欲等方面的探索,为中华民族留下了璀璨的精神瑰宝。
理学融合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弘扬积极入世和关怀现实的传统儒学,并将其发展成为融合政治理念、哲学和伦理道德于一体的思想体系。理学倡导发挥主观意志的力量,自我审视和克制、以情统理、自强奋斗,并强调个体应承当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理学凸显了人性的庄重,推崇品格和气节,对塑造中华民族个性起到了关键作用。理学素养就是指个体和群体具备理学所倡导的这些精神要以,以此来指导对自身的审视和反省,对外界的认知和评价,对精神和物质的追求,以及对人生价值的定义和落实。城市文化发展必须不断吸取时展创造的优秀精神文明成果,同时也要抵挡时代洪流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侵害。因此,城市文化发展必须融入理学素养的发扬和塑造。
四、城市文化中理学素养的重要性
首先,理学素养是城市文化民族个性的根基。无论群居形态如何发展,科技和经济如何日新月异,或者是外来文明的冲击,我国的城市始终必须是中华民族的城市,城市中的居民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品德追求必须具有中华民族的个性,而这种个性就体现在理学素养上。在现在科技和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城市中居民对于客观事物的看法、对价值和精神的追求会收到冲击,只有依靠理学素养的指引,才能保持心性和品格的纯净和崇高。
其次,理学素养是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理学素养通过影响个体的性情、观念和追求,进而对个体自我发展、待人接物等方面产生影响。当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积极倡导和营造理学素养的风尚,进而形成普遍遵从的到的准则和行为规范,体现在城市文化活动和各种社会规章秩序、以及城市公共服务中。
最后,理学素养是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城市的竞争力不仅在于经济影响力和政治地位,更体现在文化的感染力和传播力。我国城市在世界城市之林中竞争,必须建立具有中华民族鲜明特征的城市文化,这是任何经济和政治力量都无法取代和撼动的。从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来看也是如此,从国外对我国各大城市的印象就可以看出,北上广深等在他们看来都是开放、发达和活力的代表,而成都、西安等城市却更具有文化魅力。这说明城市越发达,与世界融合越深,那么民族个性和文化特征就越难以寻觅,城市文化的同质性也就更加严重,这不利于我国城市参与国际竞争的持久性。因此,城市文化必须具备充足的民族文化魅力,才能有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征,并随着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提升是去感染和影响更多的人和事务。
参考文献:
[1]蔡达峰.城市文化建设的本|内涵与实现策略[J].上海城市管理,2016(4).
[2]朱雪东.城市文化视域下城市设计策略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2).
关键词: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
1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民航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民航服务中包括空服人员以及机场地勤人员。为了促进民航服务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对于民航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乘服务人员不仅要具有优雅的举止体态,更需要具有专业的语言沟通技能以及良好的文化素养。因此,对于空乘大学生而言,在学习中需要培养自身的语言文化素养。本文结合空乘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语言文化素养的重要性,探究当前空乘专业学生语言文化素养培养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了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的路径。
2语言文化素质的内涵
语言文化素质主要是培养个体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素养,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价值,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人文素质指的是个人的知识、能力、性格、观念以及精神因素相互影响下所形成的个体修养、人格以及气质。语言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于语言文化知识的传授、个人的实践来进行人格、气质、修养的培养,促使个体能够保持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在语言文化素质教育当中,应通过文学、艺术、法律等多方面的人文社会学科知识来提升学生的思想理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
3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3.1对空乘大学生面试的重要性
各大航空公司的面试中会涉及形象选择、体检、综合面试、英语测试等多个方面。其中对于面试者的语言文化素养考核是非常直接的。国内的航空公司除了关注空乘面试者的普通话、英语水平、小语种水平之外,对于其自身的文化素养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空乘大学生在面试中必须要表达出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服务意识以及服务技巧。例如,在多数航空公司面试中,要求面试者来进行中英文的自我介绍,这对于其语言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存在自我介绍过于简短的问题,部分学生则存在讲话过于啰嗦、缺乏层次感的问题,这都是因为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文化素养、自身的准备不充分所引发的。此外,在面试者自我介绍完毕之后,部分面试官会根据面试者的表达内容进行简单的沟通,这就要求面试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在国际航空公司中,对面试者的修养、经验、气质也有较高的要求,十分重视其沟通协作能力、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因此,空乘大学生必须要注重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1],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从而能够顺利地通过航空公司的考核,为其日后成为合格的服务员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对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空乘大学生,由于其日常工作地点和要求的特殊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高空作业中,客舱存在着空间狭小的问题。因此,在密闭空间的工作环境中,空乘服务员必须要面对多种多样的问题,并且要与旅客之间进行互动,为旅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作为空中服务员,不仅要具有亲切的外表、健康的体魄,更需要具有合理的处事方法以及成熟的心态,通过优秀的沟通能力与旅客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在提升空乘大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其文化素养,对于其日常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可以提升航空公司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从而提升企业整体形象,这对于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促进社会价值的提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3对个人长久发展的重要价值
无论空乘大学生日后从事的工作如何,在其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都需要具有基本的语言文化素质,这是其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只有在其掌握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后,才能够适应社会中遇到的多种问题,并且合理地处理生活以及工作当中的困难,这对于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4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不足
4.1空乘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不足
空乘大学生的生源相对特殊,大多都是高职学生,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弱,缺乏人文素养,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缺乏人文知识、思想狭隘,具有专业的技术知识但是对于其他的事物却不感兴趣;部分学生的行为偏激、缺乏积极向上的理想,存在着自卑、低落以及精神压抑的问题。除此之外,一些学生意志薄弱,追求物欲,缺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引导。这些自身的因素影响了其人文素养的提升。高职院校对于空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严重不足,认为空乘大学生具有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技能即可,这对于其今后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在空乘专业教育中,强调专业技能训练,忽视了其人文素养的培养,并没有将与人文素养与其职业技能之间进行充分地融合。总体来讲,这些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水平,但是在人际关系、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并没有达到其应有的语言文化素质要求。
4.2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我国空乘大学生的专业教师,在基础教育阶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体的人文知识水平有限,自身的语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虽具有专业的技能以及良好的教学能力,但是语言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在实际教学中侧重对于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强化,忽视了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部分从事语言文化素质基础课程的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专业技能。在实际教学当中无法与学生的专业技能教育之间进行整合。因此,从整体上来看,空乘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薄弱,缺乏专业技能与语言文化素质结合的能力。
4.3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
近年来,空中乘务专业加强学科内涵知识建设,重视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增设了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内容。[2]但是,语言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性语言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与其专业技能之间并没有进行深入地整合,导致语言文化素质课程无法与技能课程之间进行良好的互补。
4.4学校缺乏浓厚的文化氛围
我国空乘专业发展较晚,教育资源投入不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校园文化建设严重不足,无法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由于资金不足、环境不够优美,并没有充分体现学院的人文精神以及校园文化,无法为学生语言文化素养提升提供支持。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学校并没有注重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内容缺乏创新性,学生整体的参与意识不高,学生语言文化素质能力的提升平台有限。在部分学生社团组织方面,学校重视不足,并没有将语言文化素质的教育内容与社团活动之间进行充分融合。
5空乘大学生语言文化素质教育路径
5.1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体的竞争不断激烈,尤其是相关的岗位处于动态变化中。空乘专业在对于学生职业技能进行培养时,必须要考虑其日后的发展,在为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时,注重学生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优秀的空乘大学生不仅要具有专业知识以及技能,更应该具有人际交往能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个人的语言文化素质不仅能够提升其文化知识修养,更能够使其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从而乐观地应对工作以及生活当中的挫折。在空乘专业教育当中必须要转变当前的教育理念,加强语言文化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于语言人文教育的认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升个人的修养。
5.2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改变教学方法
在空乘专业教育当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学校则需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氛围,为教师提升人文素养提供条件。一方面,学校需要培养优秀的人文素质人才,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形成优秀的人文教育团队。本校专任教师可以与校外的专家之间进行合作,改进当前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人文知识,提升语言文化课程的感染力。另外一方面,学校需要通过规范的培训来提升专业课程教师的文化素养,结合双师的建设,让专业教师定期接受锻炼以及培训。
5.3加强课程体系改革
为了提升空乘大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相关的学校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明确语言文化素质课程的重要地位。在实际教学中,将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并重,并且将语言文化素质教育内容与专业技能教育之间进行融合。另外一方面,相关院校需要丰富课程的内容,在课程安排上实现语言文化知识传授与人文素质之间的融合,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除此之外,相关院校应该整合语言文化素质课程体系,设立相应的教学板块,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
5.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在对空乘大学生进行语言文化素质培养时,必须要结合良好的校园文化,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来拓展校园文化的领域,建立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结合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能够陶冶情操、升华精神,积极主动地开拓创新,通过具有人文精神的社团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化素质。
一、中职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的音乐层次
学前专业的学生在一入校就已经接受了乐理、钢琴、声乐等专业类音乐课程,因此在音乐技能方面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在提高音乐素养的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学生对音乐抱有浓厚的兴趣为前提,更深入地了解音乐文化,更准确地感知音乐。
二、应如何提高学前专业音乐教学水平
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必须以学好音乐各方面知识为前提,首先掌握音乐的理论知识,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爱上一种音乐演奏或演唱形式,深入直接地接触音乐、感知音乐。那么,应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音乐水平呢?单纯会唱、会演奏是片面的,学习音乐中的故事背景、历史文化,情感表达与传递才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接受者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的提升才是音乐教学水平的最好验证。还有必要学习国际上各种音乐教学法,及时吸取营养,以此来提高学前专业音乐教学水平。学前教育在国内的发展趋势是很好的,需求也比较大。拥有基本的音乐教学水平对于学习学前专业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三、音乐素养的重要性
音乐素养是一门学习音乐学科的基础课,每一个学习音乐的人都必须先学习音乐素养。它的重要性,就好比单词、语法结构对于英文写作的重要性一样。音乐素养教学是一门在学习音乐的道路上非学不可的课程,它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石。音乐作为一门非常具有艺术文化的学科,它能陶冶人们的情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自我。良好的音乐素养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情操,培养学生一种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使学生心情愉悦。音乐素养顾名思义就是音乐素质教育,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提高素养水平,还能够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同时也能学到音乐中所饱含的精神。例如学习音乐《常回家看看》能够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性,学习音乐《义勇军进行曲》能够体会到爱国情怀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素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音乐、运用音乐的时候放开自己的心怀,让自己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能够学得更好。
四、应如何提高中职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精选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课堂有效性
首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现代音乐作品,以此来贴近中职学生的生活,有效改善目前音乐内容比较单一化的教材现状,在教材中多以古典类的《费加罗婚礼》为主,尽管这些名曲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但内容却不够贴近学生的欣赏水平,因此,可以通过增加一些现代音乐作品,来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其次是通过乐理知识,提高职中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最基本的五线谱、节奏、和声、音色等欣赏乐曲的基本工具,当这些乐理知识得到巩固与提高时,学生自然而然也就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
(二)有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对于科班出身的老师,通常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平,但随着社会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也呈现出快速的更新,因此,作为音乐老师,也应当让自身保持与时俱进,通过多种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的深度,及时掌握新的音乐内容与艺术形式,从而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除此之外,还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通过对学生生活的贴近,以及通俗易懂的讲解方式,有效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水平。
(三)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按照国家对高校培养大学生的要求,德智体美各项都需要全面发展,因此涉及到人文素养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都是高校教学中必须要重点培养的方面。而作为高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高校体育教学同样承担着如何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对于人文素养的两个方面,即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来说,体育教学都能对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构成
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文化素质会使其更能理解良好的道德素质对生存和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从而能自觉地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而良好的道德素质则能进一步推动其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其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一)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主要指大学生所掌握的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历史、地理、文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大学生来说,文化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相关知识的学习,包括课堂学习和自习。
(二)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指的是对人类及主体本身有益的各种美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有利于自身修养提高的美德。如谦虚、刻苦、奋发向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这类的道德素质的养成可以使大学生在精神和身体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其旺盛的求知欲及良好的学习效率。
第二,有利于集体发展的美德。如团结、友爱、协作等。人首先是社会动物,这一类道德素质的养成可以使大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周边环境,更好地融入各种社会集体之中,得到集体的认同并为集体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1]
第三,对自己集体身份的认同。如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主人翁精神等。这是人类作为社会动物得以存在的认识基础。缺少这种集体身份认同的大学生,会觉得自己的心灵没有寄托,感到莫名的孤独和寂寞,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障碍,甚至发展成精神疾病。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涉及到的人文素养培育方面的内容
因为体育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身体素质,因此并没有系统地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训练。但在很多方面,都和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如下:
(一)有关体育本身及其各类项目的具体介绍
这些介绍直接涉及到体育本身以及相应项目的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现状的介绍,这实际上构成了人文素养的文化素质的一部分。当然,这并不是体育教学的主体部分,所以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有一定影响,但是非常有限。
(二)具体体育项目的教学
在具体体育项目的教学中,大学生必须按照规定完成相应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必须形成按照相应的动作规范完成动作的习惯,才能完成相应的体育学习的任务。因此,这一过程事实上也是养成其对规则的尊重,遵守各项必要的纪律等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集体项目,更是涉及到团结、写作、友爱等有利于集体发展的各种美德,以及集体认同感的培养。因此,在具体体育项目的教学中,能够涉及到道德素质培养的各个层面,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中涉及到人文素养的主要方面。
(三)各种竞技体育项目的教学
竞技体育对培养大学生各方面的道德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竞技体育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意味着大学生个体在竞技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2]而集体竞技项目则必须使大学生队友之间形成良好的团结协作、友爱互助的精神才能取得集体的胜利,而集体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会成为其成员增强自身对集体认同的一个契机。
三、高校体育教学对人文素养培育所起的作用
通过上述具体体育教学方式的实施,会涉及到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从文化素质到道德素质的各个具体层面。那么这些具体的教学方式是怎样作用于相应的人文素养的培育呢?
(一)体育教学可以使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全面显露
体育教学不同于文化教学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像文化课上仅仅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存在,而必须进行大量的身体活动,对具体的体育项目亲自体验实践才能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而在此过程中,其必须不断地同老师、同学等进行相应的互动,多数项目尤其是集体项目都需要同学们彼此之间的配合,必要的组织纪律性是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因此大学生本身的道德素质往往在这些与同学和老师互动的过程中表现无遗。从而使老师对其道德素质有着大概的了解,有利于对其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措施。
(二)体育教学对有利于个体发展的道德素质的培育作用
体育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不仅需要大学生进行相应的肢体动作,同样需要开发其大脑的思维能力,以保证其肢体动作的顺利完成。因此体育教学中大学生需要充分协调自己的思维和身体动作,才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学习和训练任务。这种大脑和肢体协调的过程,不仅可以进一步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而且可以全面激发有利于个体发展的各项道德素质,尤其是竞技项目,其对大学生个体的坚忍不拔、奋发向上、不急不躁、谦虚、谨慎等均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大学生必然会努力提高自己这些方面的素质。甚至可以在身体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感受到人体运动之美,培养其对于运动美感的欣赏能力。
(三)体育教学对有利于集体发展以及集体认同感等道德素质的培养作用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即使是个人项目,也涉及到对场地以及学习训练顺序的安排和协调,从而要求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老师以及同学进行相应的互动,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必须养成良好的遵守规则的习惯。而集体项目则更是要求队友之间有着团结协作、友爱互助的良好道德素质,才能保证相应的集体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任务的完成。尤其是竞技性的集体项目,对以上有利于集体发展的道德素质的要求更高。而体育教学中这种经常性的对集体协助的要求,会逐渐形成比较固定的集体协作团体,从而使其成员产生相应的集体认同感。
(四)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大学生良好人文素养形成的基础。在目前的大学校园中,很多大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缺乏自信、过度自私等情况屡屡出现,导致其自甘堕落,陷于错误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之中不能自拔。一方面自毁前程,另一方面也给学校风气带来很大的危害。而高校体育教学则在纠正大学生的这些心理偏差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求经常性的身体运动以及群体间的协作。身体运动的日益协调会使缺乏自信的大学生重拾自信,而经常性的群体协作则对过度自私的大学生形成强大的压迫,假如其想完成学习任务且不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就必须改正过度自私的弱点。在重拾自信,不再过度自私的基础上,这些学生就有可能重新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积极向上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五)有利于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虽然说高校体育教学中能直接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产生作用的只有对体育本身及其项目的发展演变历史及现状的介绍部分。但其却可以通过其他方面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产生影响。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为其智力的健康成长及各种文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体魄基础,保证和促进了大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身体锻炼,能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高校体育教学通过其对大学生的身体和精神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样可以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高校体育教学中可以用于人文素养培育的具体措施
通过上述高校体育教学对人文素养培育所起作用的分析,有必要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学采取某些具体措施,以使其在人文素养的培育中起到更大的作用。这些措施可以包括以下部分:
第一,加强高校体育教学对人文素养培育重要性的宣传。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高校体育教学对这种培育的重要意义。正是因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这一重要功能的认识不足,造成目前很多高校从学校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普遍忽视。这种忽视不仅体现在体育课课时安排不足以及学校训练设施不足等方面,还体现在高校体育教师自身对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上,很多高校体育教师由此对体育教学敷衍了事。因此必须加强高校体育教学对人文素养培育重要性的宣传,以使高校本身及学生乃至体育教师等,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发挥其对人文素养的培育作用。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化;艺术设计教育;艺术设计课程
一、前言
创意产业是各种行业发展的先驱,它推动了许多产业的发展,向大众推广许多新的思维、设计、理念,所以值得投入大量的资源来培育创意人才。由此诞生的艺术设计教育课程旨在为设计行业培育出更多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是因为其历史较为短暂,课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并想办法解决。
二、文化创意产业化的概念及重要性
1.文化创意产业化的概念。
创意产业,是一种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持续提高的当下社会中发展出的新型产业,它非常推崇创新,注重个人的创造力和思维的活跃性,它需要现代社会高端的电脑技术、活跃的信息传递作为基础。在满足这些需求后,创意产业能够爆发出相当大的创造性,以自身的先驱性领导其他产业飞速发展。创意产业的涵盖面非常广,它是一种文化产业,但是却可以涉及广告传媒、建筑设计、艺术设计、电影戏剧等各个方面,并且在这些产业中占据领导地位[1]。不过除了社会物质基础之外,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文化创意必须是人的文化创意,这就决定了它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基础。我国为了促进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不同领域均开设了培育创意人才的教育课程。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就是其中之一,不过现今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2.文化创意产业化的重要性。
文化创意产业在其他产业中具有领导地位,其相应的创意人才也是各个领域行业的抢手人才。因为创意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隐性资产,它的发展可以促进企业具备持续发展的潜力,在竞争中始终走在其他企业的前方,这一份优势对于竞争激烈的各个行业中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文化创意产业是许多企业争相发展的方向,一些高素质的创意人才也在社会上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文化创意的产业化能够促使这一产业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也意味着一份产业的发展逐渐具备输出与输入两方面。我国为了促进文化创意的产业化,正逐渐在教育中也增加相应的教育课程,为社会提供具备专业素养的创意人才,但是我国创意教育尚受到教育体制的制约,面临着许多挑战。
三、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发展中的问题
1.创新性不足。
我国的教育方式一直是以学为主,无论是哪项科目,学生都是在教师的领导下学习先人的知识,以掌握和运用知识为主。艺术设计教育虽然主打创新思维,但是由于其课程采用的仍是和其他课程相同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学习的仍然是前人的经验,继承的是前人的思维和成果,缺乏相应的延伸和发展。并且,学生学习的科目相同,上的课程、做的练习都相同,很难在这种统一的学习中发现具备创新潜力的学生。而一些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也在固化死板的学习模式中逐渐失去了自主思维的能力[2]。当然,艺术设计课程中,对于经验的继承是必须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评判与鉴赏能力,了解优秀的前人是如何思维的,这有利于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也能帮助他们拓宽自己的眼界,但是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重心仍然应当放在学生的自主创造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自主判断的能力。若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味等着教师为他们指出设计的重点、方向和方法,那么他们将逐渐失去自主思维的主动性,而这本是艺术设计课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学生会逐渐习惯模仿前人的手法、视角和构思,在思维中形成固定的程序,让视线范围开始变得狭窄,最后导致培育出的人才在前人的道路上具备相当高的素质,但是缺乏自己走出一条道路的能力,从而也限制了创意产业的发展。
2.文化素质不高。
从高中教育分科开始,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甚至是学生自己,都存在一种观念,那就是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才选择艺术专业。这是一种非常偏颇的想法,艺术与文理科都是平等的方向,选择艺术的学生同样具备很强的文理科学习能力。但是,这一观念却在现实中被广泛认可,文理科被当成高中发展的主要方向,只有在文理科方面无法取得很好成绩的学生才去选择艺术类的方向。这就导致了高校开展艺术设计课程后,所招进的学生大都是人文素养较差,不具备较高的素质,再加上这几年高校逐渐扩招,放低了招生要求,使招进的学生素质进一步下降。实际上,能够在艺术设计中取得较好发展的人才,势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作为基础,只有拥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学生才能在艺术设计中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比如建筑设计,学生需要掌握数学与物理方向的知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历史与语文方面的背景知识。比如服装设计,学生需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可以说艺术设计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生源问题,即使是高校的教育也仍然是只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忽视人文素养教育。学生学习的大部分课程都是色彩、技术的运用,极少见人文素养的提高课程,只有一些民间艺术方向的课程会保留一些关于民间艺术历史背景的课程。这种存在严重偏颇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进一步忽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3]。当学生学成毕业后,他们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却缺乏知识底蕴,在工作中不能依托丰厚的人文素养进行设计。试想,当建筑设计师不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当服装设计师不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当游戏设计师不了解受众人群的文化视角,他们设计出的产品,即使创造力十足,又如何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如何推动创意文化的发展,如何能够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四、发展艺术设计教育课程的措施
1.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的基础。艺术设计的发展,究其根本就是创造力的发展,所以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应当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创造能力的培育,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在这方面,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创造性的作业,让学生运用知识自主完成,并将作业成绩记入学生的最终成绩,对于一些非常具有创意的作品还要提出表扬。学校应当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鼓励各种自主社团的开设,用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来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意比赛,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舞台。教师在进行一些设计项目的研发时,可以招收一些具有潜力的学生作为助手,学生年轻活跃的思维能够帮助教师找到新的方向,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做一些社会前沿的工作,提前为学生展现发展的方向。一些开展了校企合作的学校,可以将已基本完成理论学习的学生送到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中进行实习,在实习中,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走在社会前沿的设计行业是如何发展的,能够接触到一些设计专业的工作人员,体会他们的思维方式。这样,学生不仅拓宽了眼界,在受到新的思维激发后,也能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2.提高文化素养。
艺术设计离不开人文素养作为基础,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首先,高中时期就不应该指引文化科目成绩好的学生选择文理方向,而是应当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选科思维。当学生倾向于艺术专业时,学校不能干涉学生的选择,还应当为其排除来自家长和社会的障碍,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向[4]。这样,高校在招生时,就能获得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的艺术设计学生,从源头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高校在开设艺术设计课程时,也应当开设与之相配合的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可以包括基础的数学、物理、化学、人体结构比例或者建筑受力分析等理科知识,也可以增加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规律等文科知识,还有心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这些可以作为学生必备的主修课程,也可以作为选修科目供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例如心理学、数学、英语就应当作为学生在设计专业知识以外应当掌握的学科,而人体学设计、建筑力学、生态学等在特殊方向才需要的学科就应当在学生对自己将来涉足的行业有一定倾向后有选择地学习。学校也应当安排一些校园活动,例如人文讲座、文化竞赛、文化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也应当让学生明白,艺术设计并不是独立的学科,它可以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它应当是艺术与文化、科学相结合的科目。学生应当明白文化素养对于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且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创意产业化的背景下,需要人才具备创新能力和坚实的文化基础,因此,高校在艺术设计课程上,应当多鼓励学生自主思维创作,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开设更多能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科目。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才能推动创意文化的产业化,才能推动我国的创意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宜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56-59
[2]侯立平.文化转型与中国当今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的变革[D].中央美术学院,2013:34-38
[3]吴威.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4:102-105
关键词:会计 职业基本素养 调查与分析
职业基本素养是完成职业活动及谋求职业持续发展的基本素养的集合。在现代社会,职业生涯发展成功与否与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会计人员职业基本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及会计人员职业生涯的发展。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职业基本素养的养成对其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养成调查
为了解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现状,探明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养成的途径和方式,我们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调查了高职在校的会计专业学生。
1、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对职业基本素养养成的认知度
在职业基本素养了解程度这个问题中,65%的学生选择了非常了解,22%的学生选择了了解,10%的学生头选择了不太了解,还有3%的学生选择了不了解。
在职业基本素养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认知调查中,选择非常重要的占总人数的48%,选择重要的占总人数的47%,选择不太重要的占总人数的5%,没有人选择不重要。大多数会计专业学生认为到了职业基本素养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
2、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认为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基本素养
在是否应当在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的问题上,选择非常应该进行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6%,选择应该进行的占总人数的42%,还有10%的人认为无所谓,极少人认为不应该。大部分学生是非常认可在校期间进行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也非常愿意去学习的,根据实际情况全面的提升自身的职业基本素养,完善自己,为将来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基础。
除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该具备哪些职业基本素养这个问题,大多数会计专业学生认为首先要具备诚实守信的职业基本素养,其次还应具备谨慎、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认为提升职业基本素养的途径
在“您认为哪些途径可以提高职业基本素养”的调查中,选择职业基本素养专题培训的人数最多,其次是校内实训课和理论课上,再次是在校外实习和兼职工作中,也有少数学生认为参加社团活动、食堂宿舍等生活场所也可以提升职业基本素养。
4、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认为职业基本素养评估的必要性
在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评估对自身发展是否有必要的问题上,有49%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4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同时有3%的人认为一般,没有人选择没必要。
5、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认为提升职业基本素养对自身帮助认知
在“您认为提升职业基本素养对你有什么帮助”的问题上,60%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自身发展,25%的学生认为可以快速的适应各种环境,14%的学生认为找工作容易,也有1%的学生选择了其它。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会计专业学生认为职业基本素养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自身发展,对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措施与建议
1、创建会计文化氛围,在环境中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
在校启蒙式的会计职业基本素养教育,需要创建会计文化氛围,进行多方面的引导,让学生在近似的环境中体味会计真谛,在感触中提高,成为既有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有较高会计职业基本素养的新型会计专业毕业生。
2、用教师的专业人格去感染学生,使学生积淀会计文化底蕴
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会计文化底蕴却带有根本性,它对学生的影响是长期的,需要逐步积累,需要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的会计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来形成。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是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用自己的专业人格去感染学生,引导和激发学生热爱本专业、积淀会计文化的过程。
因此,需要专业老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养,为学生做出榜样。除了课堂这个主要场所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热爱会计专业的激情,还可举办一些与会计职业基本素养养成相关的专家讲座。
3、在课堂教学和会计实习环节中渗入会计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
在课堂教学和会计实习环节中渗入职业基本素养内容,使学生近距离地感触会计职业基本素养。尤其在会计实训中的仿真会计工作环境下,不仅锻炼学生自主进行会计处理的能力,还使学生感受了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感受了利益与道德发生冲突时的考验。
4、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养成教育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大量的,通过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的专业引导,使学生的课外活动尽可能紧扣专业来进行,体现专业特点,从而既开展了学生活动,又锻炼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使他们看问题、做事情能以专业的眼光和专业的思维进行,体现会计人特有的方式和方法。这样,会计人的特点将逐步成为学生的个人习惯。
三、结语
职业基本素养是每一个职业人做好本职工作、合格的完成岗位职责必备的综合素质,是一切职业行为的基础与职业能力提升的动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基本素养不是靠讲解和说教形成的,需要各个环节的统筹配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职业基本素养,这样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才能够胜任日益发展的会计工作需要,在未来会计人才的激烈竞争中显现其强大优势。
参考文献:
[1]刘兰明.职业基本素养(安身立命之本)[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委会编.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学素养;语言文字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英语更是学校的一门主要课程,教师和学生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力图能熟练掌握这门语言,但结果往往差强人意。
究其原因,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课堂上,不少教师仍沿用单一的“满堂灌”的形式。即使准备再充分,讲解再细致,也难以实现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甚至还会造成学生对教师和教材过于依赖,缺失了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事实上,传统的英语教学目标的制订也有所偏差。英语学科的教学目的不单是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还要注重学生鉴赏英美国家语言文化的能力和跨文化社会能力的培养。因为,英语虽然是一种交际工具,它同时也具备一定的人文性和思想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涉外活动日益频繁,仅仅依靠正确的语法、句型、词汇表达,哪怕是流利的语音语调,也难以做到应付自如。我们还需要了解英美国家的风俗文化、行为习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但目前,许多教师把课堂的重心放在语法分析、词汇讲解上,再补充大量习题给学生用以巩固知识点,甚至推荐一些所谓速记窍门,让学生在死记硬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虽然能掌握大量知识点(或者叫考点),在实际运用中却左支右绌,还有可能在这种枯燥的学习中逐渐丧失对英语的
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习英语的成效,必然要培养其兴趣。但如何能在英语教学中实现这一点,是许多教师感到困扰的问题。笔者以为,文学素养恰恰是一个关键。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又是艺术的语言。语言和文学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语言的精华。莎士比亚的戏剧、狄更斯的小说、狄金森的诗歌及其他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恰似充满文学色彩的语料词库。高雅、通俗、含蓄、明快,不同时代不同作家,多样的风格正体现了英语表意丰富的特点。而学生在阅读时更能身临其境,摆脱掉一味死记硬背的枯燥乏味,从而感受到不同场合不同语言的运用,进一步提高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并且能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有一定了解。
不仅如此,文学素养可以说是一笔宝贵的人文财富。通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加强其语言和文化修养,并且对开阔眼界、陶冶性情、培养文化的鉴赏能力和跨文化能力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璨如繁星,恰似一个万花筒般的天地,学生在其中自由地徜徉不但可以巩固其语言基本功,还能引导他们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并升华其思想。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利用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首先,对课本中文学作品的教学,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相关作家背景及作品信息资料,以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将生词和语言点作为教授重心,更要注重把握整篇文章的布局谋篇和逻辑关系,并适当介绍修辞来引起学生兴趣并展现文学之美。同时,也可以利用目前多媒体优势,运用视听法等新型教学方法。欧美原声录音、原音电影,包括唱片等等,比起书面资料来显然更加立体、直观。特别是如今学生对于欧美演艺明星也比较关注,适当引入流行的曲目、电影等可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而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舞台剧则弱化了原著中抽象晦涩的一面,使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等轻易深入到作品当中,从而有兴趣、有机会细致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并感悟到语言的魅力和人生的哲理。除此之外,要注意多进行课外的阅读扩展。文学作品的题材无疑是多种多样的,它们采用不同的手法,体现不同的语言特点。课本选取的虽然是经典,但在浩瀚的文学之海中毕竟只是沧海一粟。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推荐并安排学生阅读英美文学原著,并与之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引导他们对语言文学进行鉴赏,在长期积累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