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03 10:19: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目前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都是自发无序的,对学生没有约束力:学校对学校体育的理念仍然仅仅停留在体育课上,对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均未引起高度重视,这是导致现行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观念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他们对学校体育缺乏科学认识,认为学校体育就是体育课,而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积极分子和学校运动队的训练时间,与己无关,因此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导致学生 南昌市中学推行素质教育,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各学校都对学校体育进行了新课改,主要针对体育新课标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而缺乏对课外体育活动方面的研究,相反,课外体育活动却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原因,现就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与课外体育活动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体能素质下降的主观原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目前的家庭教育工作开展较好,但家庭体育工作由于受到世袭观念的影响开展的较差,这也是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每周两节体育课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体育课是以班为单位进行授课,一个体育教师根本无法顾及几十个学生的锻炼、需求和无法满足没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体育课仅仅能传授锻炼的方法和手段,而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锻炼,这是影响学生体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家长的过分溺爱,一点不如意就觉得委屈,根本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丝毫没有健身健体的意识。,加上就业形式不容乐观,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不少学生及家长重智轻体的思想更加严重,淡化了以体育促健康的价值观念,这也是大多数学生身体素质指标下降原因之一。
随着现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素质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之间的种种问题逐渐被提上日程,这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以及推广的重要性也还有待人们探究。
一、素质教育对于中小学体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根据人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并且注重人自身潜能的开发和利用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作为全面发展的教育既包括心理和身体素质同时还包括文化和生活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在这其中身体和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实现身体和心理的素质教育就要通过学校的体育教学来实现,而实施的对象就是学校里的青少年。所以,为了使中小学生对体育更有兴趣,就要使体育活动更加的生活化,使体育锻炼与家庭更深入地融合。
二、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们学生的健康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出来,文化课成绩逐渐提高,但是身体素质却留下了很大的问题。由于学校并不重视全体学生的体育发展,使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其原因无非是学生缺少一定的体育活动导致。
大多数教师完全忽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而一味追求学习技术上的提高,完全忽视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学生的素质,从而导致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以及自身体质的下降,严重阻碍中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自身的健康。
三、对于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方法
(一)使体育教育不只是针对部分学生
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现在部分老师只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而忽视了整体的体育教学,这会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为了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观念的形成,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社会型人才。
(二)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三个方面。现在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体育教育,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上不去,应全面执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体育教学改革。
(三)树立体育观念,提高身体素质
体育意识是指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活动对于自身的基本认识,并且采取适合自己的方式,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所以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观念,是中小学体育教学比较重要的内容。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使体育内容变得更有趣味性、多样性,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四)建立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式,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学
一般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主要是以竞技类运动为主,例如在体育课上进行篮球比赛,有一些并不会篮球的学生就会失去对篮球的兴趣。所以中小学体育教材的改革要以原有的竞技为基础再添加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等新内容,同时依据各地区的不同差异自主选择体育教学目标以及方法,建立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方式,全面发展中小学体育教学,推进中小学体育教材的改革。
(五)使原有的体育教学转变为素质教学
在以往的体育课中,往往忽略了体育教学过程以及结果评价的统一,在新的体育教材改革中除了要更加注重以上几点之外,更要注重学生体育知识的掌握。针对此方面要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体育测试,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不只是针对个别学生,之前的体育课在进行足球训练的时候只是针对固定的几个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应该面对全体学生展开,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足球教学,让学习真正转变为素质教育。
(六)扩大师资力量,加强师资培训
关键词 体育教育 素质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体育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大量关于体育教育专业的相关文章进行整理。
逻辑分析法: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收集整理的材料进行整合,并对观点进行合理阐述。
2素质教育的含义
所谓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顾明远教授综合了各专家、学者的意见,提出素质教育应包含以下5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素质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根本所在,学校体育以其“多元”的功能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3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3.1通过体育教育能够促使学生的身体发展
所谓身体素质是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是人体在运动、技巧、劳动和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能力。这些能力的大小决定于肌肉的解剖生理特点、肌肉工作时的供能情况、内脏器官及神经系统的调节。体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3.1.1体育锻练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体育锻炼时骨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密质增厚使骨变粗,骨小染的排列更加整齐而有规律,骨骼表面肌肉附着的突起更加明显,这些变化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从而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等方面的能力。
3.1.2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运动时要消耗能量,体力活动愈剧烈,氧的消耗就愈多,于是呼吸活动就会通过各种调节方式明显得到加强。运动对呼吸机能的作用是复杂的,除能最大程度地改善人体的吸氧能力,降低呼吸中枢对乳酸与二氧化碳的兴奋性,并增强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
3.2体育锻炼对心理的影响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在加强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相容,培养心理适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3体育教育能够促使学生的智力发展
智力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可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进而使记忆力增强。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智力的有效手段。
3.4体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精神培养
由于体育具有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一个人单独地从事体育活动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一些集体项目,需要摆正位置,与人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训练竞赛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和责任感。
4体育教育过程中推行素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4.1在体育课中片面地进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应该进行改革:身体素质是“体质”的基础,但不是唯一的,还应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综合的体育能力,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道德观念,形成学生对体育积极的兴趣和爱好,并通过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
4.2片面强调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忽视了素质教育对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
有些学校认为发展个性就是快乐体育,学生对什么有兴趣就教什么,什么快乐就学什么,不能强制学生从事他们不喜欢运动。实际上,体育本身就是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身体运动,只有经过顽强的拼搏才能取得进步。因此,在体育教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克服生理心理上的困难和障碍,勇敢地面对困难,培养对项目的兴趣和运动能力。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随着社会的变革,对人才已经有了更加全面的要求,体育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体育教育的作用不断凸显,学校体育教育在教育人、培养人的同时,更是丰富学生文化与精神生活和完善自身的重要手段,高校做为教育的高层部分更是如此。我们应当全面地、深刻地认识这项工作,从身体、心理、智力三个环节入手,使体育教育这项朴实的工作在高校得到健康的、科学的发展。
5.2建议
学校体育工作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质量,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奠定终生体育基础。充分发挥体育的功能,通过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达到“强身健体、育人”的目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对在职教师的道德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培训提高。因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从根本上实现“育人”大计。
参考文献
[1] 胡爱武.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1).
一、体育素养的内涵
所谓体育素养,就是指以个人先天遗传的身体素质为基础,通过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能力的培养所形成的关于体育行为和能力的综合素质和修养,是人们正确认识体育并开展体育活动的思想指导。
体育素养的培养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一是健康意识的培养。以健康锻炼为指导思想,贯穿于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之中,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健康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意识。
二是体育文化的培养。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两个方面。体育知识主要有人体的生理卫生常识、体育的人文知识以及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体育技能则包括体育运动的技能、技巧以及体育评价的技能等。
三是身体素质的培养。主要有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两个内容。健康素质不仅包括身体状态的健康,还有生理及心理状态的健康,它是运动素质的基础保证,在健康素质基础上进行运动锻炼,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更好的适应体育锻炼。
四是体育意识的培养。强烈的体育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促使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意识受到文化水平、认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五是体育品德的培养。体育品德反映的是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特征与倾向,是关于体育的道德规范。体育品德的养成可以更好的规范和指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健康的体育运动。
二、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中学体育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不重视,认为体育教育的发展会牺牲掉智育教育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很多学校普遍缺乏体育意识,而且学生的体育素质也比较低,生理卫生知识、锻炼常识等基本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弱,自觉进行身体锻炼的意识也比较缺乏。
同时,虽然学生的体育道德品质普遍较好,但是在体育活动中,一些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与体育道德、体育精神不符。
另外,很多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体育考试或者娱乐等,没有从自身的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出发,而且也没有形成持久、稳定的动机和习惯,往往目的达到就停止进行体育锻炼。
三、培养学生体育素质的方法和措施
(一)转变体育教学的理念,加强体育素养的培养
教学理念是教育活动的指导,在提高中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中,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增强对体育素质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以学生健康锻炼为指导,立足于学生体质增强的长远目标,加强体育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以及坚定的意志,从而促使他们可以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二)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可以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强烈的运动动机,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首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环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这样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现与教学目标的达成。其次,体育教学的内容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与特征来制定,选择符合中学生特点的、适应他们身心成长的体育活动与项目,同时,也要考虑到趣味性和娱乐性,贴近中学生的实际,更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再次,在体育教学的方法和锻炼的手段上,应该丰富多样化,单一刻板的教学方法不符合体育教育的特征,也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体育素养
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之一,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应该加强中学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提高他们体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同时,注重他们自身体育素养的培养,使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和品德,做好学生的引导作用。另外,也应该适时对他们进行培训,更新他们的体育知识和技巧,提高他们体育素质培养的技能和水平。
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教育初中生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有效方式之一,与此同时,终身体育指的是一个人能够在一生之中持续接受体育教育,并在一生之中持续进行体育锻炼,将体育活动当作自己人生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就是探索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终身体育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开展初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学校开展终身体育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展初中终身体育教学不仅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基本观念,将终身体育的理念引入学生的心中。每一个学生都梦想着可以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初中开展终身体育教学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首先,在初中学校开展终身体育较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一般情况下,学生所拥有的体育课的时间也就是一周两个小时左右,这些时间是远远达不到正常身体锻炼的需要的。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将体育锻炼的意识深深地烙印进入学生的意识之中,帮助学生在课余生活之中形成自觉身体锻炼的观念,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此同时,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也是打好一个人身体基础的黄金阶段,这就更需要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其次,在初中学习之中开展终身体育比较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发展。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行,我国的体育课课堂的教学模式也正在不断的优化与更新,所采用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也能够更加的贴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也比传统的体育课堂更能够吸引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现行的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培养,也注重对学生独立的锻炼的思想意识的培养,以学生的实际的身体锻炼的需要为根本的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素质,并用健康的身体素质去迎接学习的挑战,除此之外,体育课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教育的具体教学方式
1.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在进行终身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一定要高度地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教学思想意识的培养工作,只有帮助学生形成了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才能够帮助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达到体育课的中心教学目的。具体的来说,就是要求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这就要求在体育课课堂上充分的激发出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自觉的投入进体育课的教学氛围之中来,帮助学生更好的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其次,要循序渐进地加深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之中获取强健的体魄。
2.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在进行终身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不要仅仅把锻炼身体的时间放在非常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之上,而是要督促学生形成自觉锻炼的思想意识,帮助学生充分地利用好课余时间,将体育锻炼的范围广泛的扩散出去,尽可能多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参与进课余体育活动之中来,从而达到提升他们身体素质的目的。具体的来说,学校可以定期在课余时间(例如周六周日、傍晚时间等)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比赛活动,也可以在学校之中设立一些体育爱好者协会等。这些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锻炼的意识,并最终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理念。
3.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为了有效地发挥终身体育教育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在初中校园之中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帮助终身体育教学意识在全校范围之内推广,最终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截至目前为止,很多的学生由于学习压力比较重,导致其身体健康素质并不是很过关,这就要求将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融入进学校的体育文化之中去,向学生展示体育的魅力,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4.创新体育课教学形式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就要立足于初中体育的教学课程设置,并不断地改进现有的体育教学形式。具体的来说,就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强化学生的体育基础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思想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三、结论
综上所述,开展终身体育教学是保证初中生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开展终身体育教育的教学水平也是关系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大事。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教学,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郭科伟.终身体育模式初步探讨[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1):76-77.
[2]林尚宇.浅谈终身体育模式[J].赤峰学院学报,2014,(1):30-31.
[3]孙随平.探索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陕西教育(教学版),2012,(05).
关键词:新时期 小学体育 重要性 教学质量 措施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031
一、新时期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
据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的柔韧度、耐力以及肺活量等各项身体素质指标较十年之前有大幅度的下降,造成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必要的锻炼,并且锻炼时间的长度和锻炼的强度都达不到基本的要求。
然而新时期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意身体的健康情况,而小学体育教育也紧跟时代的步伐,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为目标,通过一些体育项目的训练来使小学生变得更加强壮,增强小学生身体的抵抗力,对防御各种疾病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因此,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健康的体魄是小学体育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二)塑造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小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正由于小学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具有可塑性的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态度、习惯会对学生将来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而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的情绪,缓解压力,使人的精神状态良好,所以在小学体育教育中,若能很好地教授给小学生一些体育运动项目及锻炼方法,让小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培养乐观豁达开朗的性格,必然会对小学生宣泄压力、塑造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起到良好的作用。
不仅如此,体育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团结意识、竞争意识、热爱集体等优良品质具有良好的效果,也为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做出重要的贡献。
(三)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体育课程中,学生不仅能学会一些体育方面的技能,更能在课程中学会自我关心和关心他人,自我关心表现在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珍爱自己的生命,关心他人表现在关心同学的安全、关心同学的健康以及关心教师及同学的言行。
同时,也会学习到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例如,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学会主动伸出援手,培养助人为乐的品质;在参加集体比赛的时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集体争光,培养团结一心、热爱集体的品质;在自己遇到困难时,永不言弃,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这些关于情感意识方面的培养,不仅使学生能体会到体育带来的乐趣,更能真正感受到人生的充实、欢乐、幸福。
二、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利用小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总会发现一些“不合群”的学生,当教师布置一些体育练习项目时,这些学生就会坐在一旁观看或者四处走,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学生的性格较为孤僻从而导致不合群,若长此以往的话,必然会对其今后的人生产生许多不良影响。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就应亲自出马先找这类学生谈心,然后再通过分组的形式,带领不合群的学生一起参加小组活动,并且为小组活动进行指导,关心小组成员的活动情况,对于不正确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对于所取得的成绩要及时表扬,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不仅能帮助这类学生重新寻找自信心,打开自己的心扉融入到集体中去,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更能培养所有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感受团结合作所带来的乐趣,这不失为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良好举措。
(二)重视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体育水平参差不一,若仍按照传统“一视同仁”的体育教学方法的话,无法关照到每一个学生。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体育水平高、爱好体育的学生更喜欢练习体育,而本来就不是特别喜欢体育的学生则会有更大的抵触情绪。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育质量的话,就必须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在要求全部学生达到体育课标的基础的同时鼓励学生个体的发展。教师要特别注意处于低层次的学生,将对他们的教学目标达到基础的课标要求即可,同时要注意照顾他们的情绪,找一些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游戏教学、竞赛教学,在引起他们体育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在达到体育课标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所长,选择更多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体育学习。高等水平的学生要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在保证自身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学习更多的体育项目,同时也要学会帮助层次较低的同学,学会乐于助人,得到品格上的锻炼。
这样的分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体育课带来的乐趣,更能激发自身的体育潜能,获得一些更深层次的知识。因此,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也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结语
小学体育作为一项基础的素质教育课程,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体魄、塑造小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小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及情感意识,都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重视小学体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认真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研究。而我们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职业素养,探索出更多更优秀的体育教学方法为培养出优秀的综合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晶.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学周刊,2014(16).
[2]董益锋.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小学体育教学[J].学周刊,2015(28).
[3]刘航.我国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08.
[4]施红波.刍议创新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手段[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3).
摘要 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身体是学生健康学习和发展的根本,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体质的提高,应该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现状及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因素做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身体素质 体质 学生
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民族的体魄是基础,国民的健康是保障。一个国家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状况关乎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繁荣富强。然而,我国对青少年多年的体质监测表明,尽管青少年在发育、营养等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学生在体能、体重、视力、心肺功能等方面却呈下降趋势。
一、 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分析
(一)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状况不佳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喜欢的食物一般都能得到满足,饮食无节制、偏食、厌食、食物高热量、富营养的学生日益增多,谷类食物、粗纤维食物和青菜食用少,许多学生喜欢吃零食,不喜欢粗粮,而家长又没有科学合理的饮食意识,任随学生,造成了部分学生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状况不佳的现象。另外,在我国许多学生经常不吃早餐,午餐的推广力度也不够,只有少数几个城市以政府行为推广营养午餐,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
(二)学生部分身体素质指标有所变动
一方面,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发育指标有所改善,患病率也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学生中肥胖和超重的人数比例不断上升,视力不良居高不下,耐力、速度、肺活量等指标连年下降,每年的高考中有80%以上的考生因身体指标原因报考专业受限,有6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因体检不合格而导致征兵被淘汰。
二、 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因素
(一)当今的教育体制因素
当今的考试选拔制度,导致学校教学普遍出现了应试教育的问题。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升学率,课程安排上严重偏向文化课,体育课程常被冷落,学校开设的体育课时偏少、体育设施简陋、经费投入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另外,许多学生为取得好的文化课成绩,考入好的学校,也常将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放在次要地位,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开设体育课程是在浪费时间。所以,这种以文化课高分为录取标准的考试选拔制度,直接影响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学生来到学校的目的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考取更好、更高层次的学校,因此容易产生体育课程对于他们的目标没有直接帮助的想法,导致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经常被忽视。
(二)传统社会教育思想的影响因素
重文轻武,学而仕则优,这种文化传统在国人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千百年来这种传统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观念,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切来源于知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知识的重要性也愈发突出,学生被家长和老师强制性的灌输各种各样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生的体育课时开设本来就少,课余时间又几乎被种类繁多的课外教育占满,无暇顾及身体的锻炼,无法保障应有的体育活动时间。
(三)周围环境的影响因素
学生时期是个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极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周围同学、朋友、家长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学校、社区等场所的体育设施等外在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如果同学、朋友、家长锻炼意识不强;学校、社区的体育设施建设和发展的水平又跟不上、氛围不足;再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家长对学生锻炼行为的干预等,将会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的养成。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
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今天,学生大多生活在一个安逸的环境中,大多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衣来张手,饭来张口。这种安逸的生活消磨了学生的意志,导致学生怕苦怕累,缺少坚忍不拔的精神,久而久之,身体素质也日益下降。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也可以看的出来,多数学生选择铅球、跳远等简单易行的项目,敷衍几个动作草草了事,很少有学生选择中长跑这样的项目,主要原因就是怕累。另外,随着肥胖、体能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做一些体育项目的时候产生了难度,例如,肥胖学生跳高,体能较差学生做引体向上等活动时难度会更大,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愈发不愿意上体育课。
三、 改善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家长和老师的培养作用
首先,改善学生的膳食结构。现今社会改善学生的饮食结构,已经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意识层面上家长和学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如何在满足学生身体营养需求的情况下又不产生肥胖等负面结果。
其次,传授正确的观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良好的发展前景,锻炼身体是为了得到一个健康的体魄,一个好的身体是未来发展的基础,体育锻炼与文化课学习同样重要。
再次,学校应对体育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体育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制状况,最好是经常组织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学生容易参与,可在不知不觉中达到锻炼的目的,比单纯的体育课效果会更好;最后,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生活上让学生逐渐学会自立,不要总是依赖外界的援助,鼓励学生去参加一些类似马拉松、军训等一些锻炼意志的活动。
(二)政府的行为起到关键作用
政府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在民众行为中具有导向作用,且对于某些制度具有决策权,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间接的起到很大作用。学生的身体素质,关系到未来国民的体质,应该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物质上,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和社区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场地;制度上,完善考试选拔制度,不能片面的追求文化课的成绩,而占用了学生的锻炼时间;宣传上,加大身体素质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家长、老师、学生能都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学生对体育内涵及其意义的认识;监管上,各级部门对学校体育教学的监督,确保学生每天有足够的锻炼时间。
加强素质教育的推广力度,端正办学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广素质教育课程,纠正教学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减轻学生的课负,使得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加锻炼。把素质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
(三)定期对学生体质进行检查与分析
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制度,定期的监测与公布学生的身体状况,增加身体素质的监测指标,例如:体能素质指标可采用握力、仰卧起坐、50米跑、立定跳远等多种形式;心肺功能指标:增加台阶试验,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心肺功能和有氧运动能力。组织专业的人员进行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合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诸如膳食、锻炼方法等方面的干预措施,并贯彻执行。例如:对肥胖的学生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燃烧不同部位的脂肪,并配以专门的膳食,促使其降低体重;对于体能较差的学生可采取相应的力量训练,并补充蛋白质等影响,增加肌肉生长的需求;对于耐力差的学生,可采取长跑等方法加以强化训练。学校、家庭、政府等方面在人、才、物等方面应给予必要的支持,以保证监测、分析及后续改善工作的合理进行。
加大体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定期举办体育科学理论讲座,聘请业内专家做报告,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体育教师是与学生的直接接触者,也是体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是体育教育的一线人员,只有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传授给体育教师才能切实的将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法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进来,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学生体质的强弱已关系到民族的兴衰,青少年是我国未来和希望,正确分析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因素,并给以相应对策,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未来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建平,张秋艳.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08).
[2] 刘励.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3] 杜炳辉.中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9(03).
[4] 赵燕,聂连福.和谐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0).
[5] 杨贵仁.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