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老年保健及护理

老年保健及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02 10:20: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老年保健及护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老年保健及护理

篇(1)

【摘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营养保健误区和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具体措施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4例糖尿病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平均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饮食护理;干预组患者进行综合饮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可以使其血糖水平得到显著控制,使病情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营养保健误区;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0973-01饮食治疗是临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一个基础和关键,不论患者病程的长短和病情程度的轻重,对饮食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控制,可使胰岛的负担进一步减轻,对血糖的控制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使心、脑、肾等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无法得到正确及时的健康指导,血糖控制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以致过早出现并发症,对病人的工作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本次研究中选取84例糖尿病患者病例,对其饮食营养保健误区和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具体措施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糖尿病患者病例8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中男15例,女27例;年龄37至72岁,平均51.8岁;患糖尿病时间1至14年,平均4.1年;干预组中男14例,女28例;年龄35至74岁,平均52.2岁;患糖尿病时间1至12年,平均4.4年。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饮食护理,干预组进行综合饮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①将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与药物治疗之间的关系、与血糖控制之间的关系、与糖尿病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向患者进行介绍。使患者充分了解如果不能够对饮食进行严格的控制,餐后血糖水平就会出现大幅度的变化,饮食治疗和药物治疗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必须终身认真执行治疗方案,对血糖长期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使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显著提高。②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病情、血糖、尿糖、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劳动强度、活动量大小及并发症情况对热能需要量进行精确计算,对三大营养素的重量进行计算[2]。③在为患者配餐的过程中应该先配主食,主要包括精、粗粮的合理搭配,由于米面与粗粮都属于粮食,它们所产生的热量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只将精粮算做主食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后配蔬菜;再配荤菜,也包括豆制品;最后对烹调油及调味品的量进行计算。全天的饮食按照1/5、2/5、2/5的比例合理进行分配,每餐主餐进2/3量,留1/3量作为加餐,使患者保证做到少食多餐。告知三餐荤素合理搭配是根据不同食物的血糖指数,对使血糖保持平稳状态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④尽量不要将主食做成稀饭,这与食物的消化吸收的实际速度有很大关系,对餐后的血糖水平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不要用油炸,少用油炒而多采用蒸、汆或凉拌等方法,对食用油的控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

1.3血尿糖控制效果评价方法:①显效:血糖和尿糖已经完全恢复正常水平,临床症状表现已经基本消失;②有效:血糖的水平已经超过8.0mmol/L,血、尿糖均已得到明显的控制,临床症状已经基本消失;③无效:临床症状没有任何减轻,血糖的水平已经超过8.0mmol/L,尿糖的水平已经超过(2+)[4]。

1.4数据处理: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χ±s),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P<0.05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明显。2.结果

2.1血、尿糖控制效果:对照组患者血、尿糖水平控制效果:显效13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有效率73.9%;干预组组患者血、尿糖水平控制效果:显效17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有效率92.9%。两组患者血、尿糖控制效果情况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表1两组患者血、尿糖水平控制效果比较[n/(%)]

组别例数(n)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对照组4213(31.0)18(42.9)11(26.1)31(73.9)干预组4217(40.5)22(52.4)3(7.1)39(92.9)P值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在营养饮食方面存在的误区主要包括[5]:①不需对饮食进行控制,多吃饭就不用多吃药;②来院就诊的前几天能够有意识的对饮食进行很好的控制,但是平时对饮食方面不太注意,饮食控制方面不能做到持之以恒;③认为对饮食进行控制就单单指的是少吃饭,对荤菜、蔬菜、豆制品一律不控制;④对米和面能够进行控制,但对粗粮不控制;⑤食用油、油料作物如花生、瓜子等零食时不能够对量进行控制;⑥平时多食用稀饭,认为这样可以使饱腹感增加;⑦进食中餐能够做到荤、蔬搭配,但早、晚餐则以碳水化合物为主;⑧当遇到特殊情况就会彻底放松,自认为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参考文献

[1]许榕仙,胡志坚.福州市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研究[J].中国校医,2009,13(13):173-174.

[2]许榕仙.福州市某高校社区居民糖尿病知信行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9,13(12):181-182.

[3]常仁翠,高辉,井月秋,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小组健康教育的作用[J].中国康复,2007,22(15):357-358.

篇(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化明显增多,给老龄人的健康问题带来严重影响,而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尚未改善,给我国的老年护理事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研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我国老年护理的首要任务。

1 我国老年护理现状

1.1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简称人口老化,它是指社会人口年龄结构中一定年龄(6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即老年人口系数)较高的一种发展趋势[1]。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已近1.3亿,占总人口数的10.09%,据预测,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4.00%,2050年将达到25.50%,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最多、老年人口老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目前已接近70岁,其中男性为67岁,女性为71岁,女性老年人增长速度较快。

1.2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社会人口老龄化所带老的问题,不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它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诸方面,带来一系列的问题[2]。如:社会负担加重,据联合国统计预测到2030年2个劳动人口就要供养1个老年人。社会文化福利事业的发展跟不上老年人的需要,家庭养老功能减弱,老年人将更多的依赖于社会等。

1.3 老龄化社会对护理需求大大超过其他人随着老年人年纪的增大身体机能将逐渐下降,患病几率将逐渐上涨。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70%以上的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而且因慢性疾病而影响活动能力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根据我国城市老年人医疗服务调查,老年人2周就诊率为23.75%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组14.66%的水平;老年人住院率为7.62%,比其他年龄组4.36%高得多。再加之老年人心理问题的增多,理解能力的下降将大大增加我国医疗和护理的需求量。

1.4 老年护理医疗保障制度不全、保健体系不明确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针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建立了相关的保障体系,而我国由于经济不发达,针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全、体系不够完善,远远满足不了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健康问题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老年人口中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村老年人基本上不能享受退休金和公费医疗,其供养和医疗费用主要由家庭承担。

2 我国老年护理展望

2.1 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确保老有所医 早在1965年美国在社会保障法中就建立了老年人医疗保障计划:建立老年人医疗保险,并建立了一系列的服务机构,如:护理之家、日间护理院、家庭保健、老人养老护院等[3]。日本在1975年就开始着手老年保健的立法,一系列老年保健措施,如老年人健康检查制度,卧床老年人的功能康复,家庭护理和访问知道基本形成一个体系,并于1982年建立老年保障法,1983年完善了老年保健对策的综合体系[4]。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社会、社区和家庭等整个体系共同参与老年人的护理,建立老年人福利制度和老年医疗保障法,大力发展老年医疗保险事业,确保老有所医。同时还要在社区建设上增加老年人社区护理服务。加大政府的专项资助和扶持,老年人家庭养老护理不再难,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便有了保证。

2.2 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培养专业老年护理人才老年护理学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存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反映的学科。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人健康问题也具有特殊性,因此在我国医学院校、中职护理院校中普及老年护理学和社区护理学,有条件的院校应开办老年护理专业,让学习护理的人员学会老年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巧,掌握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知识和方法,以维持老年人的最佳功能装套,提高其生活质量。已从事老年护理和社区护理的护士,可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进修,补上老年护理的专业知识,实现向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转型[5]。

2.3 加大医疗投入,提高老年人医疗护理服务大家都知道,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是相对的,医疗保健系统立马当先迎接了严峻的挑战,为更好的服务老年人,医疗机构应引进先进的医疗护理器材和设施,如各种助行器、可推、坐、洗澡、排便的多功能轮椅等,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确保老年人安全。

2.4 维护和增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护理是人对人的帮助,所以要用心去体会,注意互相间的心理活动及沟通。依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活变化与发展的特点,应加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保健。在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应勤快、细心、耐心、周到、不怕麻烦,要充分考虑老年病人的特点与习惯,尊重、关心老年人。同时还应改善和加强社会的老年心理卫生服务,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做到既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要,又尽量让其参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

2.5 通过社区宣教,帮助老年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古人云“饮食有节、起居有节、不妄作劳”是很有道理的。为维护老年人自尊需要应进行适当的修饰,改善外貌形象;老年人退休后面临一“空巢”期,应适当扩大社会交往,多交知心朋友,多接触大自然的良辰美景,或欣赏有没的音乐艺术,获得爱与归属感;搞好起居卫生,养成良好的休息、睡眠习惯,做到学习与运动相结合,这对发挥老年人的智力、增强老年人的体力、提高老年人的青春活力是很有效的。

总之,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是老年护理的最终目标。我国应建立完善的老年医疗保健福利体系,如;老年人护理院、老年人疗养院、日间老人护理站、敬(养)老院、老年公寓等,运用老年学知识,开展老年病防治工作;知道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健身锻炼,延长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殷磊.老年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44-645.

[2] 张多来.人口老龄化及老年护理伦理思考.衡阳医学院报,2000,4(1):47.

[3] KeisterK.J,BlixenC.E.Quality of life and aging.Journal ofGeron to logical Nursing,1998,24(5):23.

篇(3)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6-0019-03

2012年4月至5月,笔者作为中荷社区卫生合作项目第五期学员赴荷兰进行为期两周的考察和学习,了解荷兰社会概况、福利政策、健康保健体系等。学习期间我们参观了全科医生工作站、医院、学校、康复中心、老年公寓、老年护理中心和养老院,跟随当地护士到患者家中开展家庭护理(home care)。现将荷兰卫生保健体系、家庭护理特点及对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的启示,介绍如下。

1 荷兰养老护理模式

1.1 荷兰的医疗保障体系

荷兰实行的是全民医保,每个荷兰公民都必须参加基础医疗保险,每人每年交纳基础保费约1 100欧元,然后保险公司负担患者的全部医疗费用。基本保险包括基本医疗、牙医、助产、救护车服务等方面。18岁以下未成年人不用支付保险费,享受同等的基本医疗保险。

1.2 荷兰的医疗卫生体系

荷兰的医疗卫生体系包括基础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社区卫生服务)和医院保健。在初级卫生保健中包括家庭医生、过渡期保健和家庭护理。荷兰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由以下人员组成:家庭医生(GP)、牙科医生、药剂师、助产士、营养师、理疗师、口吃治疗师、家居照料者、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1]。

家庭护理是荷兰初级卫生保健的特色,有组织的专业化家庭帮助和家庭护理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社区护理的主要内容是在患者家里提供各种技能性的护理,还包括健康教育和指导、营养卫生服务、妇幼卫生服务、残疾人及老年人的照料等。通过不同层次的专业人员为居家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从生活起居到医疗服务,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护理团队会去患者家中打针、发药、提供皮肤护理、导管护理、造口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如此良好的服务使得荷兰的老人不愿进养老院,因此荷兰的家庭护理开展非常普遍,也做的非常细。

1.3 完善的养老体系

1.3.1 护理中心

荷兰的老年护理中心没有显著的机构标志,是没有围墙、开放式的服务机构。护理中心布局合理、环境舒适温馨、色彩鲜明平和,装饰别具匠心,充分考虑到老人的性格特点和喜好。老年护理中心允许老年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居室、走廊、活动室等地方进行装饰,营造了温馨的居住环境,避免老年人产生离家的焦虑和孤独感。

中心不仅为老人提供了一应俱全的护理、康复设施,同时还模拟社区生活环境,如开设了超市、礼品店、理发店、咖啡馆等,这些服务设施不但能够为中心的老人服务,同时还面向社区开放,周围居民可以自由进出中心,共享各类资源,便于机构内的老人与社区居民保持正常交往,减少和避免老年人与社会隔离的现象。

1.3.2 养老院

荷兰的养老院都配置了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各种设施设备,包括转移卧床老人的护理提升车,帮助行动不便老人洗澡的洗浴椅,方便下肢残疾人员活动的电动助行器等,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的需要,而且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每周有牙科医生去养老院为老年人进行口腔保健,并定期为养老院的护理人员进行知识培训,使他们的口腔护理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更好的为老年人进行服务。

2 我国社区老年护理的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老年护理服务面广量大。目前我国社区护理方法主要有:护理程序服务、家庭访视、居家护理和健康教育[2]。服务内容以老年慢性病护理为主,还有定期健康检查、预防保健、心理辅导、健康知识讲座[3]。

依据服务提供对象和场所,我国社区老人长期护理分为家庭式、机构式和社区-居家式三类[4]。

2.1 家庭护理

家庭护理分为非专业与专业两种[5]。非专业家庭护理是以家庭为单元,由家人或朋友对老人承担经济、生活和精神慰藉的全部责任。其照护的内容源于医护人员的指导或书籍媒体[5-6]。随着“空巢老人”的增多,子女工作压力大等原因,老年人难以得到足够的照料,家庭在提供老年人长期护理方面的负担也日益加剧[6]。专业的家庭护理主要由医护人员承担,强调“以家庭为中心”。不仅要调动家属参与照护的积极性,而且把家庭作为护理对象,发现家庭中诸如健康行为习惯、沟通、角色以及应对等方面的问题并进行护理[5]。目前我国尚无专职的家庭护理机构和管理部门,主要以综合医院为技术后盾,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管理[7]。目前,人们对家庭护理的认识比较模糊,业内人士对家庭护理的服务内涵和发展思路尚未达成共识,家庭护理行业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也还未确立[8],目前开展的家庭护理主要就是社区的家庭病床。

2.2 机构式长期护理

目前我国老年护理机构的体制和形式各不相同,有老年公寓、养老院、托老所、老年护理院、老年服务中心等。然而,老年护理机构对服务对象照护的分级制度不规范备受争议。长期护理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分为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特别照顾服务三大类,实践中一些机构往往以日常生活照料为主,康复、保健等服务没有得到重视,缺乏相应的资质和能力,加上老年护理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尚未建立,这些都严重影响并削弱了老年护理机构服务的整体水平[6]。

2.3 社区-居家式护理

社区-居家式护理的场所主要在居住的家庭和社区。服务提供者可分为专业和非专业人员,分别负责解决老年人不同的服务需求。服务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服务和精神慰藉。常常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服务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服务平台,由经过培训的社区护理人员承担工作。由于目前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尚未形成独立的社区-居家式护理管理体系。

3 荷兰经验对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的启示

3.1 加快专业护理人才培养

我国老年家庭护理主要由社区护理人员承担,培养一支合格的社区家庭护理队伍是促进家庭护理发展的当务之急[9]。家庭护士不仅仅只是会简单的护理操作,还将负担起护理管理、护理评估及诊断,有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的家庭护理[10]。因此,加强护理队伍的培养,改善社区护士工作条件,提高社区护士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是老年护理事业发展的关键。

3.2 制定老年护理的工作标准和制度

借鉴荷兰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家庭护理管理体系与制度,并制定相关的操作规范和质控标准,如服务对象准入和服务内容、服务项目、标准流程和收费标准等。建立社区护理规范化管理制度、质量标准、操作规范,使护理人员明确岗位职责,逐步形成完善的社区护理网络体系,利用信息化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只有规范家庭护理的各种行为,才能使家庭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提高[11]。

3.3 出台配套政策,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要加强家庭护理服务模式及付费方式等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参考。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尽早出台老年护理相关保险制度,从而使护理人员更好的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11]。闵行区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老年护理服务体系的目标,指出要探索以法定护理保险为主,商业护理保险和劳务储蓄性保险为必要补充的老年护理保险体系。实现广覆盖、多层次的老年护理保险格局,有效解决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3.4 开展家庭临终关怀服务

让生命享受最后一缕阳光,有必要扩展居家临终护理服务项目,以满足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需求[11]。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议开设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病床,并根据服务需求提供居家舒缓疗护(临终关怀)服务,使临终患者得到温馨的舒缓疗护,缓解其家属的心理压力。

3.5 建立家庭护理中心

建立社区家庭护理中心符合城市居民的根本利益[12]。随着我国新型城市合作医疗的启动及上海市老年护理保障计划的推行,为满足公众基本医疗和护理的需求,充分利用辖区内现有的卫生资源,建立独立的家庭护理中心,形成覆盖整个社区的护理服务网络,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专业的家庭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13]。

参考文献

[1] 包春蕾. 参观荷兰社区护理有感[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5): 76-77 .

[2] 赵文婷, 唐四元, 张锋, 等. 从国外社区护理现状谈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改革[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8): 1056-1057.

[3] 李焱明. 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J]. 全科护理, 2009, 7(8C): 2247-2248.

[4] 宋梅, 李贞, 唐俐玲, 等. 社区护理发展中的伦理学思考和对策分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 24(1): 68.

[5] 孙菲, 徐燕. 我国家庭护理发展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护理杂志, 2006, 23(1): 42-43.

[6] 宋怀宝, 徐青松. 打造符合国情的老年长期护理模式的新思考[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 24(3): 370-371.

[7] 葛一音. 国内外家庭护理现状及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18): 1704-1706.

[8] 曾友燕, 王志红, 周兰, 等. 国内外家庭护理需求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与启示[J]. 护理管理杂志, 2006, 6(5): 9-27.

[9] 康丹, 李敏. 我国老年家庭护理发展现状与启示[J].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7(3): 122-124 .

[10] 张晓萍, 厉瑛, 王志红. 日本家庭护理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 护理学杂志, 2008, 23(11): 74-75.

[11] 马彩梅. 社区老年人家庭护理发展现状概况[J]. 甘肃医药, 2011, 30(2): 125-127.

[12] 吴亚君, 陈国伶. 社区家庭护理中心项目计划和实施的探讨[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 18(3): 79-80.

篇(4)

于是,增强身体免疫力,改善并修复受损细胞,恢复自然免疫系统功能,促进各种疾病的康复,延缓衰老,是预防老年病的最佳选择。当今,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需求增加,患病之后是否能够得到及时治疗,会成为老年人乃至全社会最普遍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广大的农村老年人,由于他们失去劳动能力之后,无固定经济来源,而且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

中国老年人正进入“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病高峰期,即指因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缺乏体力活动等因素造成的疾病。有关资料显示,造成我国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流行性感冒及肺炎、糖尿病和意外事故。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关节炎、骨质疏松、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恶性肿瘤,听力减退、视力减退等。

开展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应从多方面帮助老人正确面对疾病和生活问题,增强自我保健和照顾能力,树立坚强的信念和生死观,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社区团队医生要多下社区,走近老年人的家庭,获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定期在社区举办一些医学知识讲座,指导其科学养生等,开展“关爱生命、呵护健康”诊疗活动,为辖区老年人免费提供医疗服务。社区医生包括乡村赤脚医生为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和提升:

(1)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服务内容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2)每次健康检查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如免费老年人体检,项目包括量血压、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肾功、血脂、血糖等十余项内容,检查结果纳入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以便随时复查、制定健康管理和治疗方案。很多孤寡老人因腿脚不灵,活动不便,工作人员就上门入户为老人查体。

(3)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为老年人提供中医33项体质辨识、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老年人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它包括收集服务对象个人的健康信息,对服务对象进行健康评价,根据健康评估中得出的疾病危险因素,由医生进行个体指导,并追踪效果。另外,对社区老年人健康实行分级管理,要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健康管理服务,让社区团队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评价服务对象的危险程度、,在此基础上帮助对象通过行为矫正,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控制并进行追踪,例如对糖尿病高危个体,如果其危险因素有超重、血糖偏高和吸烟,则医生的指导意见会包括减轻体重、合理膳食指导、体力活动、停止吸烟等。同时,由个体扩展到群体,广泛深入地长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及干预措施,通过医护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密切合作,最终达到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及控制或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

社区老年人健康分级管理和引导健康保健的的实施步骤如下:

(1)为社区老年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及就诊机会,尽可能地收集社区老年人的详细全面的健康信息,如既往病史、生活方式、个人嗜好、家庭情况、文化背景、现患疾病及并存危险因素、各种体检、化验及检查指标,其中有些必要的如血脂、血压、血糖等生化指标、心电图等。全面的个人健康信息是做好健康管理的基础。

(2)针对个人的健康教育处方,要把疾病及身体的健康风险评估告知本人,提出生活方式改善及个人行为矫正控制的步骤、方法等事项,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尽可能地调动其本人及家属的健康参与行动。群体性的健康干预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根据不同的分级目标,大力宣传各种社区慢性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营养健康知识、用药知识、心理健康等;组织社区老年人开展保健和健康促进活动;对于已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则重点在如何防止各种并发症、意外情况、合理用药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

(3)健康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内涵的深入和扩大,要从社区老人的行为、饮食、营养、心理、医疗等各方面调整和指导服务对象的行为措施,主动做好社区老人的健康顾问。而且,社区医生应考虑病重医疗费的家庭承担能力来选择合适的保健方案,要充分利用国家、企业、个人三方负责的多层次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让老人乐于接受和配合。

社区健康服务的兴起是医疗保健发展的必然规律。不是所有疾病和健康问题都需要在医院才能解决,健康需要从个人、家庭、社区做起,同时,过多地使用医院昂贵的诊疗技术使社会经济不堪重负;大批的病人应该在社区获得医疗照顾。社区医疗保健使当今卫生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社区健康服务使卫生保健更加公平、更加高效。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和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方面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

(4)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中大多数人包括老年人群体本身,认为老年即弱者,生活中理应得到家人周到、细致的照顾,而忽视了老年人的主观能动性。因而老年人容易占有病人角色,容易对医护人员或家人产生依赖。生活中过分的照顾和保护,影响了老年人机体正常功能和能力的开发,最终导致功能废用。因此,对老年人的保健护理,必须防止其过分依赖,要充分调动老年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依靠其自身力量,维护健康,促进康复。

篇(5)

通讯作者:胡银辉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的寿命普遍延长,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人口的老龄化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我国也将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老年人患病常表现为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多病共存,病情发展变化迅速,病程长、恢复慢且致残率高,易发生并发症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药物治疗副作用多,心理、社会因素也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

【关键词】 老年人; 保健; 护理

老年人是健康最脆弱的群体,一旦患了急性病恢复期长且病情复杂,而慢性病是老年人群的主要问题,不但使老年人活动受限,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2008~2009年笔者通过对新疆巴州且末地区和新疆巴州焉耆地区老年人的随访问卷调查,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了探讨,着重探讨了如何对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保健和护理,从而不断提高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质量,达到预防疾病,减少残障的发生。结合临床实践,现就护理工作中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谈几点体会。

1 睡眠异常的保健及护理

1.1 保健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早睡早起、限制白天的睡眠时间在1 h左右,以保证夜间的睡眠质量;晚餐不宜过饱,避免各种刺激,保持稳定情绪;做好睡前准备,如漱口、梳头、温水泡脚、开窗通风等;睡前进食有助睡眠的食物,如喝热牛奶、吃大枣等;睡前不饮咖啡、酒、浓茶或大量水及服利尿剂;进行放松训练,如气功、太极拳、肌肉放松训练等。

1.2 护理 找出影响睡眠质量的原因,进行对因处理;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光线和温度适宜,床褥整洁;建立活动和休息时间表,白天适量增加活动,减少睡眠;集中进行护理活动,减少对患者的干扰;睡前排尿,晚8时以后限制饮水量;提供各种促进睡眠的措施,如不饮浓茶;摆放舒适;听轻音乐;读娱乐性书籍;身体不适者,按医嘱给药等;向老年人宣传规律锻炼的重要性,指导其参加力所能及的日间活动;夜间不宜下床入厕,以防摔伤,床边需放置便壶。

2 饮食的保健及护理

2.1 保健 保持平衡膳食,做到饮食不贪(不贪肉、不贪精、不贪硬、不贪快、不贪酒、不贪吃、不贪热),减少热量供应,少吃糖和盐,多吃高蛋白和蔬菜水果,注意补钙;食物要香、好、杂、少、细、松、软、烂、淡,温度适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或过饥过饱。

2.2 护理 提供舒适的进餐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保持舒适的进餐,一般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偏瘫者采取健侧卧位;鼓励老年人与他人一起进餐,增加食欲;条件许可,鼓励自行进食;不能自行进食者,协助喂饭;针对不同的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上肢活动障碍者可以给予各种特殊的餐具,鼻饲者按照老年鼻饲要求进行护理。

3 便秘的保健及护理

查找便秘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解除老年人的思想顾虑和心理负担;规律生活,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调整饮食,适量增加粗纤维素、高维生素、含脂肪食物以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在体力许可的条件下,指导其适量体育活动,卧床者,给予被动活动;每天起床前和入睡前,用双手顺结肠蠕动方向进行腹部按摩;必要时用开塞露、缓泄剂,小量不保留灌肠等帮助通便;在各种方法无效时,可采取人工去便。

4 腹泻的预防及护理

掌握老年人的饮食原则,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少渣少油的食物;严重腹泻时,可短期禁食,恢复期吃少渣少油及半流质。适当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早采集标本送检,及时给予诊断和治疗。保证补充足够的水分,防止脱水;做好皮肤护理,保持会阴及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必要时涂10%鱼肝油软膏以防皮肤破溃;掌握老年人的排便规律助其排便;被疑为传染性腹泻的老人,应进行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5 尿失禁的护理

查明原因,进行对症治疗和护理;建立规则的排尿习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的发生;有尿意时及时排尿,不憋尿;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白天饮水2000 ml,睡前限制饮水,减少夜间尿量以保证睡眠质量;必要时应用接尿装置进行外部引流尿液;对留置导尿者,做好相应的护理,防止尿路感染;进行盆底肌肉收缩锻炼。

6 跌倒的预防及护理

经常监测血压,改善老人的视力、听力、认知和情绪,引导老人正确的评估自身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力所能及的照顾自己;指导家人熟悉老人的生活规律和习惯,改善老人的居家环境和衣着,为老人提供方便的生活照护和安全、便捷的生活空间;夜间睡眠差可导致思维和判断力下降,易发生跌倒,所以应指导老人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保持清醒的头脑;指导老人注意日常安全,如不要攀高取物,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镇静剂或安眠药等【sup】[1]【/sup】。

7 心理异常的预防及护理

离退休、疾病、空巢家庭等都会导致老年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孤独、自卑、迷茫、失落、抑郁、焦躁等负性心理,这些心理问题必定会降低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调查发现患躯体疾病的老年人常伴有情绪障碍,所以医护人员要特别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变化,要尊重、理解、信任老人,给老人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经济支持,帮助老年人顺利度过情感危机期;指导老人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潜能,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指导老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议家人多安慰、开导老人,及早发现老人的异常心理;作为护理人员要针对不同性格的老人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以减轻或消除老人心理障碍,延缓心理衰竭,增加其心理健康【sup】[2]【/sup】。

参 考 文 献

[1] 孙宗鲁.中老年病百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篇(6)

【关键词】中医适宜技术;社区护理;应用

中医适宜技术是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总结出来的治疗技术,具备“简、便、验、廉”等特点,常见的适宜技术有针灸、推拿、拔火罐、熏洗、穴位注射等[1]。中医适宜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掘利用和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中医传承工作。近年来,我国中医管理局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应用,深受广大居民的欢迎。本文主要对在社区护理中,中医药适宜技术广泛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1在社区护理中广泛应用的可行性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护理理实践与公共卫生实践的综合体,其宗旨是促进和维持大众健康[2]。社区护理以“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为原则,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强调“防”的目的,就是保养身体,培育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这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中医思想不谋而合。从中可以看出,在社区的护理观中,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观念已经有了明显的体现。社区的广大居民对于中医其独特的养生保健、饮食文化、简单的护理技术都能够接受。这也就使得在社区中医适宜技术模式构建时,其群众基础是非常坚实的。另外,随着国际社区护理的快速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护理中更能广泛应用。

2在社区护理中的具体应用

2.1在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配置医疗资源时非常不均衡,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老龄化的到来,居家护理已经成为了社区护理的一种主要的工作方法,而且能够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所谓的居家护理是指对有后续照护需求的患者及其家庭,在其居家环境中,提供定期的专业性的健康照护服务,从而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和并发症的目的[3],其对象通常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慢性病病人。居家护理服务不仅是技术性的护理服务,还包括三级预防保健服务。在居家护理中,护理人员为患者和家庭提供安全有效的各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患者的自主能力和家人的照护能力,将残障和疾病的影响降到最低。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开展丰富了社区护理的内容。

2.2在慢性病人中的应用慢性病已成为威胁社区居民及其家庭生活的主要健康问题.资料表明,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亡原因[4]。社区最常见的慢性病为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维持慢性病的稳定,维持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医学对慢性病防治有着系统的理论知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完善的理、法、方、药,统一的防治体系,以及针灸、推拿等多种中医药适宜技术,具备防治慢性病的优势,从相关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护士都能够在社区护理工作中,通过用药指导、调养生活起居、调护情志、康复及药膳食疗指导进行对慢病中医护理干预。显而易见,中医养生保健法与人们的生活更近,特别是情志护理和药膳护理,由于其方法简便,效果优质等特点,在社区中,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使用。在社区的慢性居家护理中,中医药适宜技术得到了普及,例如,按摩、刮痧、针灸、中药静脉注射和拔罐、中药熏洗等等,而深受社区居民喜爱。大力推广应用中医防治慢性病适宜技术和方法,特别是发挥中医既病防变诊疗思路,对控制慢性病具有重要意义

2.3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应用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群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老年人是社区的特殊人群,由于年龄和生理特点,通常患有多种难于治愈的慢性疾病。因此,老年人社区护理的核心就是要使老年人在终生带病的情况下,尽可能维持独立生活的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在社区老年人护理中,为老年人提供精神调养、食疗药膳、养生功法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应用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达到增强体质、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2.4在社区妇女保健中的应用妇女保健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是关系到两代人健康的大问题,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妇女保健旨在贯彻“预防为主”的精神,中医学在妇女保健和妇科疾病的诊治方面不仅历史悠久,并且有其特色。根据妇女的经、孕、产、哺乳、绝经期等不同时候的生理特点及主要疾病,提供生活起居保健、中药药物保健、饮食护养等指导,用灸法、中药熏洗、中药灌肠、中药外敷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以达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减科疾病发生,保障妇女的身体健康的目的。中医妇女保健既是我国古人”防患于未然”思想的体现,更是目前我国卫生工作方针的具体落实。

3结论

在社区护理中,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是一种基层医疗单位能够提供,并且能让社区居民乐于接受的可靠、有效、便捷的实用技术,尤其是在慢性病及老年病等方面的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效果[5]。不但丰富了护理学的内容,提升了社区护理效果,也可以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及中医药文化得到推广与宣传,更能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参考文献

[1]余信国,李静,赵鹏,杨桂琼,王丽.以病定技术的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中的应用研究[A].全科医疗,2011(03):712-713.

[2]刘素珍,马伟光,等.社区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1:4-4.

[3]刘素珍,马伟光,等.社区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1:127-127.

篇(7)

[关键词] 社区护理;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R529.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146-02

社区护理是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护理学一个新兴的应用性分支学科。它的理论源自于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是指面对社区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每一个团体的健康服务工作,如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病人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等。其宗旨是促进健康、保护健康、预防疾病及残疾,通过健康教育和整体途径,对社区中的个人、家庭和人群实现健康管理、计划、协调和实施连续护理。它把护理对象由原来单一的患病个体扩大到健康人、家庭,乃至全社区范围和生命全过程,

这种全面而连续的服务是医院护理不能完成的,它是一种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新的护理服务模式,实现了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增添了新的工作内容,扩大了护理工作范畴,对护理专业人员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970年由美国露丝・依瑞曼首次提出

“社区护理”一词并使用,社区护理在许多发达国家为社区民众提供综合卫生保健护理服务,并形成了较科学、完善的模式。

1 我国社区护理体系及发展现状

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引入社区护理,在社区护理的实践中开展了大量工作,局部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形成了一些社区护理的实践工作模式,但多为单一的、肤浅的社区护理模式,缺乏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满足不了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我国社区护理以往主要以预防为主。在农村,主要的预防系统是县(医院)、乡(卫生院)、村(卫生所)三级网,其中少数护士直接参与儿童的预防免疫工作。在城市,预防工作主要依靠市(医院)、区(医院)、街道(卫生所)三级网展开,医院设有预防保健科,具体负责辖区内的预防保健工作。有的医院开设通过电话、电视、网络等热线咨询和诊治,服务形多种多样。还有的医院定期在街头义务为人群进行咨询和诊治、举办知识讲座、成立病友俱乐部等。尽管如此,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长、传统家庭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等,简、便、廉的社区卫生服务大受欢迎。社区护理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于人们的需求,社区护理丞待发展和完善。

在我国卫生机构的管理到经费的预算却很少向社区护理发展。从政策上,仅颁发了有关发展社区护理的文件,但无具体的规章制度及实施计划,全国几家大城市上海、北京等有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但也还不完善.有的城市3-4名护士和1-2名医生做社区护理工作,但却没有专门的社区组织.从经费上,在我国的城市,多数居民享受公费医疗,而公费医疗仅限于医院服务,从而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在农村,由于社区医院的组织不完善,而离大的医院又比较远,出现小病不治,大病就医,所以造成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下降.近年来,虽然正倡导医疗制度的改革,但大部分局限于医院治疗,而且对社区护理还没有统一合格的收费标准,这些都影响人们对社区护理的正确认识,阻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

社区护理专门人才缺乏:社区护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能力,良好的责任感和服务态度,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扎实护理操作技能,能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灵活的处理各种复杂的健康问题,适应错综复杂的环境.我国的护理人力资源一直短缺,中国现有13.5亿人口,护士仅有130.785万人,其中专业的社区护理人才更是短缺.目前我国通过多种形式培养社区护士,使能够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技能及工作方式《社区护士岗前培训大纲》为培养社区护理队伍做出明确的规定,在培训中逐渐形成一支专家队伍,拥有一系列的教材,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社区护理教育,促进社区护理的开展.卫生部颁发的《社区护理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社区护士必须具有国家护士的执业资格并经注册,还要通过地(市)以上规定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同时还要能够独立从事家庭访视工作,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区护理的需要。

2 我国社区护理发展趋势

2.1 人口老龄化对社区护理的需求

老龄人口迅速增加,老年护理和慢性病护理的社会需求日益增长,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截至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5989亿人,占总人口的12%.据预测,我国到2025年老龄人口将上升到20%左右.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群,将对经济社会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影响.从近一个时期来看,至少出现了三种趋势:一、需要赡养的老人急剧增加,家庭照料老人的功能逐渐弱化;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三、老年护理出现了从医疗护理扩展到预防保健的新变化。

2.2 城市化社区护理服务建设的需求,随着我过快速城市化,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为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配套的医疗护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

2.3 顺应时代要求,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必然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由疾病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转变,护理范围及场所由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服务对象由病人转向康复人群,护理工作以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一个全球性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要求各国必须推行初级卫生保健.初级卫生保健则是社区护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2.4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疾病普的改变促进社区护理的发展: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心理-社会的转变,护理工作也由疾病护理向以人为中心的护理转变,护理范围及场所由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服务对象由病人转向康复人群,护理工作以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实施全方位的、从生到死、连续性、综合性的预防工作,以提高生命质量为主要目标.疾病谱由传染性疾病改变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这些慢性病的对卫生服务需求量增加,由于我国的卫生资源的配置严重失调,当前,我国的卫生资源分配存在两个80%现象,即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城市卫生资源中的80%集中在大医院.对这一现象,这就需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将有限的资源充分用到居民的健康中去,所以发展社区护理势在必行。

2.5 医疗卫生费用费用的增长:经济的迅速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医疗费用大幅度的增长与人们收入的增加不成比例,出现了许多有病无钱医治的现象.对合理安排和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据有关的调查:通过社区护理可以降低居民每年的医疗费用.

3我国社区护理模式的选择

我国社区护理起步晚,学术界在理论上没有形成自身的模式,文献资料中也很少对此类问题进行探讨。但通过借鉴和引入发达国家的社区护理理论模式,在实践中也形成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工作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3.1“家庭病床”模式

我国家庭病床最早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天津市,当时的主要目的是为一些国家老干部作好连续的医疗与保健服务,服务内容和形式简单。党的以后,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社会的老龄化、慢性疾病的增加及医疗资源的紧张,家庭病床得到快速的普及,1984年卫生部下达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病床工作的通知》,有力地推动了家庭病床工作的发展和提高。家庭病床护理服务对象主要为:1)出院后恢复期仍需治疗的患者。2)一切适合在家中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3)老弱病残到医院连续就诊有困难的患者。4)需住院治疗而住院又有困难者。其服务项目有:诊病、送药、输液、注射、抽血化验、心电图、吸氧、按摩、换药、导尿、灌肠、鼻饲等,也可通过与医院相关科室及人员联系协调事宜,尽可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家庭病床的护理作为社区护理的重要形式,以其廉价性、持续性、全面性、可协调性及可及性而受到很多社区居民的欢迎,但其护理服务存在服务对象局限(主要是病人而不是社区中的每一人或家庭),服务形式主要为医疗护理模式,且家庭病床服务缺乏规范化管理,服务队伍整体业务素质低,药物不良反应问题严重等诸多问题。

3.2 “学院-社区”模式高等学院有丰富的社区护理理论知识贮备和大量的人才资源(包括指导教师和学生),社区医疗机构有地缘优势,两者有机结合可达到较好的社区护理效果。华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是我国最早引入现代社区护理理论与全面开展社区护理教学的大学之一,1999年该护理学院与成都市中央花园社区的华西医大附一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共建社区护理实习与工作基地,较早提出了集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社区护理核心内容。并与医院本部建立双向转诊,为该社区约10万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居民的健康教育满意度达85%,家庭访视护理的满意度达94%。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的学院式社区护理模式,吉林大学护理学院的“社区-学校志愿合作社区护理,武汉工业学院医学院的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岳阳职业技术学院”职业院校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社区护理对接,均是社区护理“学院-社区”模式的典范。

3.3 特殊人群的社区护理模式

社区护理的对象是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每一个家庭及每一个人,而其重点对象是老年人、妇女儿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我国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院、所)及各种老人院(养老院、托老所)就是针对这些特殊人群进行护理服务。我国妇幼保健服务按区域、分地段设置妇幼保健院(所)进行管理。在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中,除对妇女儿童(孕产妇、婴幼儿)进行各种护理工作外,还通过随访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健康教育、保健咨询等,帮助其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生理环境,具有典型的社区护理特点。隶属于民政部门的各种养老机构,包括养老院、老人院、托老所、社区养老院等,目前服务的主要对象为生活不能自理而子女照顾有困难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及为部分老年人提供生活与医疗方面的护理。生活护理包括一般饮食起居的护理,对丧失或大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及部分老年痴呆症老人生活护理还包括进食、梳洗、大、小便护理,医疗护理包括入院和年度体检,遵医嘱的注射、输液、胃管、导尿管的护理等。

3.4 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2006年国务院了关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层医疗与护理的卫生服务网络逐步形成,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为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服务模式下的社区护理具有以下优势:1)目标明确,社区护理针对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家庭、个人进行护理。2)便于管理,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下设置社区护理的独立部门负责社区护理工作,由专人管理。3)服务便利,社区护士可很方便进入社区开展家庭访视、健康调查、健康指导、疾病康复甚至生活料理等,由于社区人口集中也便于健康档案的建立。4)资源共享,可及时与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社区居民减小医疗费用。5)效绩考核准确,可通过社区居民的满意度、社区护理工作内容、管理手段和效果进行社区护理效绩考核,促进社区护理的发展。

3.5 农村社区护理中心模式的建立以乡村医生为主体,以初级卫生保健为主要内容,以镇村一体化为原则,以地方经济为后盾开展农村社区护理服务,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的推行,完善了三级医疗保健网,为农民不同层次的治疗护理需求带来便利。在农村设立社区护理实习基地,顺应了我国发展高等护理教育的需求,为全科社区护理人才增加了培养空间与就业机会。

3.6 以城镇发展为导向全面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快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为扩大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奠定扎实基础。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加强监管等方面总结经验,并适时推广,逐步扩大覆盖面,加快农村社区护理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衔接,为农村社区护理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总之,我国社区护理还处在起步阶段,其发展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我们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迎接面临的城市化和老龄化,将先进的社区护理服务模式与我国社区护理现实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发展的社区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庄华.关于社区护理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2).

[2] 段燕.北美社区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7-9.

[3] 梁文丽.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社区护理现状与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

[4] 胡莉萍.社区护理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家庭护士,2008,6.

[5] 侯淑肖,尚少梅,巩玉秀,等.社区护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