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供应链风险防控

供应链风险防控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01 11:49:3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供应链风险防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供应链风险防控

篇(1)

真实的一课

笔者第一次接触供应链金融是在2013年。开始,对于这一业务一点都不了解,而且,公司在启动这一业务时,交代得也不太清楚,只是要求我们寻找煤炭、钢材、金属品等行业的企业,然后对他们的相应物品进行质押监管。当时笔者就纳闷:我们是快递为主的企业,虽然有部分物流业务,但基本没有和煤炭、钢材等行业有过业务交集,去监管他们的产品有何作用呢?

后来,一次在与某合作银行接洽中开始找到答案。原来,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对这类易统计、易变现的动产进行监管,银行业叫作仓单质押。企业以这部分动产质押给银行,以获得贷款。银行一般把监管工作交给合作的物流公司,因为他们熟悉物流、仓储等情况,同时也可以将监管企业的物流业务接下来。这样,是几方都可以受益的。

其后某一天,接到上级公司的电话,说是通过合作的银行关系,在我们分公司的范围内找到一家可以开发供应链金融的企业,且在第二天就要来。第二天,上级公司和银行的人来了,我们一同去拜访了这家意向动产质押监管的企业。

这是一家摩托车配件制造企业,由于急需资金,提出将生产中的摩托车铝制配件作为动产进行质押,并确保仓库中一定量的配件作为质押产品。我们到车间一看,好家伙,有活塞、缸体、缸盖、轮毂等10多种产品,个数数万,各自分类,堆放的仓库就有三个,面积达上千平米。这该以何标准统计和监管呢?

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监管期内,不需管某个产品的价值多少,只需掌握每个配件的标准铝重量,确保在进出库的同时,仓库内监管的铝产品总重量与申报的总重量相符就行,这就确保了申报质押品的总值全在。但笔者在仔细了解后发现,事实并非仅是找一两个人员看守监控这么简单,除了要有人日夜通过现场和视频方式监控该企业的仓库情况、原材料、产品进出库情况外,还需要有较专业、较负责的人员核对进出库实物和台账,实际上这并不简单。

当天上午的洽谈情况比较顺利,银行表示如核查无问题之后,会较快进入质押监管和发放贷款流程。这家企业的老板非常高兴,中午请我们吃饭,并表示将把他们的物流业务全部交给我们公司做。

几天后,银行给我们传来了消息:经过他们仔细核实,这家企业之前实际已将产品向其他银行申请做过了仓单质押并获得过贷款,此次涉嫌重复骗贷。听到这个消息,笔者感觉,这次经历使我们对于该新业务的风险上了真实的一课,真是隔行如隔山,还好银行把关仔细,我们没接下这单业务。今后发展中一定要谨慎小心才是。

再次风险提示

这次业务接洽后没多久,合作银行又告诉了我们一次风险。这是另外一家与该银行合作的物流商在监管中出现了问题,导致了较大的损失。

这次监管的物品是钢材,被监管方在出货时多次利用监管方监管不严的漏洞,连续少报出货数量,从而在近半年时间内将40多万元的钢材偷运出变现。监管方工作人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只看出货单,对于出货、库存不做仔细核对,导致半年后才发现问题。

问题出现后,监管方找到被监管方老板,对方摆出一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态度。而银行认为,合作协议写得很明确,出现该类问题,责任当在监管方。万般无奈之下,监管物流企业只有将被监管企业告上法庭。

由于这次风险发生在与我们合作的银行团队,因此,对方对我们的告诫非常详细,而我们公司也将该事作为一个业务发展的典型案例,提醒我们的业务人员,供应链金融虽然有较高的收益,但无论是开发前,还是监管中都有不小的风险,一定要谨慎细致,并保持高度的警觉性。

做自己熟悉的领域

有了这两次经历,使我们对发展适合自己的供应链金融有了较深刻的认识,那就是要做我们较熟悉的领域,找认识、较可靠的客户,并且在合作过程中,我们要能占据主动位置。

不久,营销人员挖掘到了一条有价值的线索。一家与我们合作的电商企业由于铺货量较大,因此有以货品作为质押贷款缓解资金压力的需求。这是一家做中高端礼品寄递的电商企业,信誉良好,且从来没有拖欠过我们的快递费用。收集到相关情况后,我们向合作银行进行咨询,银行认为,将对方有较高价值的货物进行监管,虽然比煤炭、钢材等监管、统计的难度要大,但是可以做。

接下来,我们、合作银行与该电商企业进行了反复的商务谈判。在谈判中,为了便于监管同时争取利益最大化,我们提出,利用我公司自有的仓库进行监管,同时由我方人员进行分拣理货,出货方面只能选择我方的快递渠道。

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

1供应链金融的含义

供应链金融大致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分析,广义的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金融资源的整合,由供应链定的金融组织为其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狭义的供应链金融是金融机构为上、下游提供的信贷产品。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等特定的金融机构以供应链上的真实贸易为背景,以企业经营的贸易行为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现金流为直接还款来源,并根据核心企业与相关贸对象的信用水平,为企业提供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以及产品销售环节过程中有针对性的信用增级、担保、融资、风险规避、结算等金融产品与服务。

2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因素分析

2.1政策风险

一方面,供应链融资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产品,其相关的政策、法律不尽完善。随着供应链金融的不断充实与发展,新的金融信贷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新的信贷产品所涉及的市场与相关领域不断广阔,因此这些新的信贷产品所涉及的领域其法律法规往往存在空白,甚至有些地方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相关商业银行一旦遇到法律纠纷,通过相关的司法程序维护自己权益就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我国动产浮动抵押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动产浮动抵押面临主要抵押财产不特定性,容易产生担保物债权的不稳定。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中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管理不完善。相关的管理机构对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的内容撰写缺乏规范性的要求,而这些将导致商业银行在相应债权到期后无法顺利实现自身权利。

2.2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也被称作违约风险,它是指交易对手在合同到期时未能履行其义务而导致损失的风险。信用风险是整个供应链金融中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也是商业银行在业务流程中面临的难题与制约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瓶颈之一。传统信贷业务是对单个企业作为主要考察对象,而供应链金融是通过核心企业作为传导,实现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仓储物流公司、第三方监管和银行多方位、多主体全面参与的有效运营模式。因此,供应链金融主体的多元化也势必造成风险源的多元化、复杂化,而这些风险突出的表现为资金引发的风险与质押货物引发的风险。在资金引发的风险方面,一旦核心企业资金链条无法正常运转,这样风险会迅速波及当前供应链条上的各个主体,给商业银行造成巨大损失,或者融资企业由于自身财务等问题,无法归还信贷资金与利息都会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在质押物引发风险的方面,由于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中,商业银行对质押物的管理较传统信贷业务有所创新,在整个监管过程中,商业银行只过于依赖第三方监管公司,如果监管公司对质押物处置不当就会导致商业银行遭受风险甚至重大损失。

2.3市场风险

所谓金融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动及不确定性造成市场商品价格大幅变动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主要分为价格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首先,价格风险是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企业商品流通产生的现金流是融资企业归还商业银行的第一还款来源,所以平稳的市场价格是融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之一,一旦质押物因为市场价格下跌则会导致企业蒙受损失,进而影响商业银行收回信贷资金及利息产生风险。其次,汇率风险是由于汇率波动继而导致商业银行的长期市值和净收益下降的风险,供应链中,如果相关的供应链主体涉及国际结算,汇率则会对融资企业及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风险。最后,利率风险是指金融市场利率发生变化对商业银行造成的损失。当前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融资产品在定价方式上仍然采取传统的信贷模式下的固定利率定价方式,如果国家对当前利率进行调整,而商业银行不能根据当前市场利率及时调整其战略计划,那么银行只能承担此期间因利率调整而带来的风险。

2.4操作风险

根据供应链金融的特点来看,其面临的操作风险主要因素有信贷流程不完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首先,信贷流程不完善导致的风险,由于供应链融资过程较一般信贷业务流程主体众多且流程复杂,且由于供应链金融发展起步较晚,配套的业务规范、流程制度不完善,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信贷经办人员无据可依,进而造成操作失误引发操作风险;其次,内部因素导致的风险。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相关业务人员在业务调查、授信审批以及贷后监管过程中,由于其经验、技能不足或者人为主观原因产生渎职、欺诈等行为而导致的风险;第三,外部因素引发的风险。外部因素主要是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拒的因素。这些风险一旦涉及供应链融资中的相关主体或者是质押物,都会引发资金链断裂,直接或者间接给银行带来风险。

3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防控措施

3.1建立严格的准入条件

首先,商业银行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伊始要对核心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审查,挑选效益好、行业前景好且规模大,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作为核心企业,同时对供应链金融内的其他交易主体进行严格筛选。其次,鼓励核心企业对其上下游的交易企业设置奖罚措施,这样有利于商业银行利用核心企业的行业地位约束融资企业,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最后,充分利用核心企业给予上下游企业的排他性优惠措施,有利于商业银行实施信用捆绑技术,降低商业银行承受的信用风险。

3.2建立科学的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机制

构建科学的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有效对供应链内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与防范,发现风险发生的源头,提前对风险源进行处理,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发生概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机制:首先,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析机制。科学的风险分析机制能够发挥供应链金融风险信号的检测诊断功能,通过发现供应链金融中的异常信号,应用当代科学的风险诊断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与判断,对风险的大小与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评估。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办法是将其采集的信号传输给供应链金融预警分析系统,通过各项风险指标与风险预警的判断模型对风险的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判断;其次,完善风险预警后相应措施。通过供应链金融预警信号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别对风险进行有效处理,将可能出现的损失降到最小。

3.3加强供应链金融现金流风险管理

供应链金融必须基于真实的贸易背景并以贸易项下利润的实现与结算的控制去引导现金回流至银行的通道,进而保证了银行信贷资金的还款来源。因此信贷资金的专款专用体现了现金流的有效管理,也是保障融资企业还款来源的核心技术之一。首先,流量管理。商业银行对现金的流量管理具体地体现为授信额度与规模。因此,商业银行要重点考察现金流量与授信企业的经营规模与支持性资产的匹配状况,以及供应链网络内各主体的经营能力;其次,流向管理。商业银行要在供应链金融的具体环节通过对回流资金的时间、额度与路径的控制,实现对现金流向的控制;最后,循环周期管理。这种管理方式要在综合行业结算方式、平均销售周期的基础上,计算出一个完成的资金循环时间,从而保证授信企业在供应链内完成资金流与物流的循环。

作者:薛静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公司

参考文献:

[1]杨晏忠.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J].金融论坛,2007(10).

篇(3)

一.注重社会责任战略融入

全球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新阶段要求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决策机制、日常运营管理。G4体现了这一趋势:指南新增指标中近三分之一为公司治理指标,强调公司治理结构要体现对环境和社会影响的管理,特别是最高治理机构在管理经济、环境、社会风险方面的决策机制应在报告中予以披露;新增商业道德和诚信议题;此外,指南要求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重点议题管理方法的披露更加细致。这要求企业真正将社会责任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控的工具,纳入公司战略决策,融入管理体系和业务流程。

二.强调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

G4要求企业披露更多的供应链管理信息,说明其在商业实践中促进和带动供应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如供应商环境影响评估、劳工实践评估、人权评估、社会影响评估等。这要求企业要把供应商的潜在风险纳入自身风险管理体系中,建立健全供应链管理办法、监督体制,特别是在供应商筛选、进出机制方面将环境、劳工、人权、社会影响等因素纳入系统考虑,推进产业链健康良性发展。

三.突出对核心议题的披露

G4强化了报告内容质量方面的要求,尤其提高了报告对核心议题的披露要求。G4要求企业分析哪些是对自身战略目标和核心业务相关度高且对利益相关方影响大的议题,在报告中予以重点披露,并将此分析过程写入报告。这使得报告内容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战略和运营,便于利益相关方评估企业履责业绩。这要求企业要用战略思维来看待报告编制工作,把报告编制与企业风险评估、利益相关方沟通等工作相结合。企业应将社会风险放在与传统的环境风险同等重要位置,纳入统一考虑。完善利益相关方沟通管理机制,定期收集和处理利益相关方反馈及评价,及时调整关键业绩指标,提高沟通效果。

篇(4)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发展趋势;风险防控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新型城镇化视角下黑龙江省农业供应链金融发展策略研究”(编号:15JYD06)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0日

现代供应链金融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依托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通过对供应链上相关企业的信息获取和资金流、物流的控制,降低资金风险,为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自深圳发展银行最早开始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起,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年来,“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全新运作模式进一步拓宽了供应链金融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一、供应链金融的产生与发展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在当下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自身信用级别较低、社会公信力不足、固定资产等抵押担保品少、经营管理不善、财务信息不透明等原因使得中小企业不受银行等金融机构青睐。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思路。

2000年深圳发展银行在国内开始开展货押业务,可以视为我国供应链金融的最早形态。2003年7月,该银行率先推出了“1+N”供应链金融业务,成为我国首先推出供应链金融的商业银行。2005年7月,提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贸易融资”的业务策略,2006年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当年荣获深圳市金融创新奖,成为我国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拓新者。

随着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取得的成功,众多商业银行纷纷利用金融产品同质性、易复制等特点,改良出符合自身的供应链金融。例如,华夏银行的“N+1+N”模式、广东发展银行的“N+1+M”模式等,至今为止,95%以上的商业银行都拥有带有自己特色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

2008年之后,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较长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处于银根紧缩、信贷业务收缩的状态,但供应链金融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以深圳发展银行为例,在2010年末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授信规模达到1,755亿元,不良率仅占0.32%,这既体现出供应链金融风险较低的优势,也彰显出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一个重要利润增长点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二、“互联网+”时代供应链金融新发展

当下供应链已由传统模式,发展为互联网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实现了信息与产业透明化。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及中小企业的有机结合,带动物流企业等第三方企业的发展。以互动、协同、可视为理念,利用成熟互联网和IT技术构建平台,链接供应链的上下游及各参与方,包括核心企业、中小企业、商业银行、物流服务商、保险公司等,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在线融资、在线结算等投资理财服务。

相对于电商领域企业,实体企业对供应链金融的需求更加的渴望,在当下互联网电商飞速发展,像淘宝、京东等对实体企业的冲击越来越严重,实体企业希望通过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加强实体企业的竞争力。

较之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互联网+”时代下的供应链金融可以利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和IT技术构建平台,金融机构与核心企业密切合作,运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并且通过对相关各方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归集和整合,提供适应供应链全链条的在线融资、结算、投资理财等综合金融与增值服务。这就扩展了供应链金融的规模,由原来的“链”逐渐扩大为“网”,这张“网”覆盖的范围更大,参与的主体更多,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供应链金融变得更为复杂和高效。

我国互联网企业都在供应链金融这一领域努力发展,京东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京东现在已经不单单是电商,而且集京东物流、京东金融于一身,已经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在京东企业发展战略中,已将供应链金融作为产业的基础,京东自身建设的物流给它带来了很大的优势,经过京东不断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为上游企业提供资金与理财服务,为下游消费者提供分期付款模式。同时,京东拥有优质的上游供应商、下游消费者的精准大数据,成功搭建了较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框架。

未来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将更加依靠大数据、云平台等互联网技术,体系也将越来越完善,企业发展也必将依靠供应链金融这条道路,谁能使体系更加完善且成熟,谁就会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三、“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运行模式

供链金融要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合一”,互联网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结合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网络化、精准化、数据化方面。从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看,存在着几种比较主流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运行模式。

第一种是电商平台发展模式。电商平台发展模式是指电商平台通过获取买卖双方在其交易平台上的大量交易信息,并且根据客户的需求为上下游供应商和客户提供金融产品与融资服务。即电商平台凭借在商流、信息流、物流等方面的优势,扮演担保角色(资金来源主要是商业银行)或者通过自有资金帮助供应商解决资金融通问题,并从中获取收益。电商平台能够方便并快速地获取整合供应链内部交易和资金流等核心信息,由于积累了大量的真实交易数据,电商平台可以通过不断积累和挖掘交易行为数据,分析、归纳借款人的经营与信用特征,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电商平台可以做到合理的风险定价和风险控制,且相关成本很低。电商模式包括综合电商模式和垂直电商模式两大类。目前,国内综合电商模式的成功案例包括阿里、京东、苏宁等,垂直电商模式主要有上海钢联、生意宝等。

第二种是P2P网贷平台发展模式。P2P网贷的供应链金融是网贷平台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平台直接接触此类企业的经营生产,通过数据共享、实时监控、产品抵押等手段,把企业通过平台的融资风险经由其生产活动化大幅降低,从而为投资人提供低风险高回报的标的项目。P2P的供应链模式面对的是整个行业而非单个核心企业,行业存量、市场空间将会给互联网平台提供更为巨大的成长空间。P2P网贷平台处理和整合信息能力以及审批效率、创新速度都远超商I银行,贴合市场、机动灵活,且资金来源风险偏好多元化,可以满足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P2P平台把相应债权标的可以打包设计成短期产品,符合目前P2P线上投资人的短期投资偏好,且收益率相比银行理财产品要高出很多。一些国内领先的P2P平台在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累积和专业的风控能力的基础上,纷纷深度介入能源、农业、旅游、珠宝等产业供应链领域。目前,国内成功切入供应链金融的P2P平台主要有宝象金融、银湖网、农发贷等。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防范

因搭上“互联网+”快车而飞速发展的供应链金融仍然面对着很多严峻的问题。首先,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滞后,在供应链金融飞速发展的同时,急需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驾护航,这样才会使供应链金融业务走得更加长远;其次,一些行业不正当竞争,也影响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像一些O2O平台的虚假融资信息等;再次,供应链本身内部的风险也日益突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供应链金融由“链”向“网”发展,在更多企业享受到供应链金融利益的同时,供应链金融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最后,当下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需要较为先进的网络技术,对从业人员业务技术也有较高的要求。由于产业发展不是很完善,一些体制中还有很多漏洞,近些年互联网金融诈骗越来越频发,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迫在眉睫。

商业银行竞争优势的发挥在于创新,而与产品和服务创新相伴而来的各种风险必须得到有效控制和防范。因此,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在整个商业银行的范围内建立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所面临的风险减弱到最低程度,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对供应链金融风险进行管理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加强风险信息的了解和沟通,对潜在的意外和损失进行识别、衡量和分析,以最小成本、最优化组合对风险实行有效规避、实时监控,以保证供应链金融的安全。

主要参考文献:

[1]赵燕.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1.

[2]刘达.基于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互联网+”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1.

篇(5)

供应链融资是供应链管理概念从物流层面到财务层面的延伸,以往的实践中,核心企业为了提高个体财务管理效率和优化现金流,往往采取一些个体理性财务策略,如通过推迟对供应商的付款或加快向经销商转移库存来实现自己的财务经济转型,结果往往导致整个供应链的融资成本过高,并且可能迫使供应商延迟对核心企业的供货,或导致分销商延迟结算和高成本借款,从而给整个供应链的持续运营带来很大的风险。这种简单的成本转移,无疑是将上下游企业置于竞争的对立面,没有体现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利益共同体的原则。

(一)供应链融资含义 目前,关于供应链融资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本文采用王禅(2007)关于供应链融资的叙述,“商业银行从整个产业链角度出发,开展综合授信,把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交易中构成的链条关系和行业特点设定融资方案,将资金有效注入到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的一种融资模式”。实施供应链融资的根本点在于确定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上的上下游配套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供应链整体信用要比产业链上单个企业信用强。以往配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为单个企业信用较差,可提供的担保资源不足,而通过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为依托,为配套企业安排优惠融资,变单一授信为整体授信,不仅解决了配套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了配套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从而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同时核心企业还可以压缩自身融资,从供应链整体增值部分直接获利。因此,商业银行和供应链企业的关系必须从传统融资模式向供应链模式转换。

(二)银行对供应链融资理解 供应链融资变单一授信为整体授信,使商业银行跳出单个企业的局限,从更宏观的层面来考察大、中、小企业,从静态考察企业转为动态跟踪企业经营。这将对银行信贷文化和发展战略产生重大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供应链融资模式进行理解:

(1)供应链融资改变了银行的信贷文化。供应链融资围绕核心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销售到终端用户这一链条,将经过的各个节点企业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为产业链条上的多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特别是对于配套企业的融资,不仅仅简单强调企业的财务经营指标,更强调贸易背景的真实性、连续性。融资的目的也从仅仅对单个企业的支持转变为对整个链条的支持,最终实现核心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

(2)供应链融资是各类金融产品的组合序列。供应链融资并非单一提供贷款的融资模式,而是提供贷款、信用和智力的全部或其中的一种。信用主要是以承兑汇票形式存在,智力则以财务顾问形式存在。通过财务顾问,为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方案、合作方案及战略发展方案,通过银行的各种金融产品将供应链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发挥集体竞争力。

(3)供应链融资对象比较特殊。供应链融资不是向所有配套企业进行融资,只有那些与核心企业有实际交易且存在捆绑责任或商业银行对债权和货权能进行有效控制的的融资才能获得供应链融资。因此,那些与核心企业交易关系建立很久且交易连续、受到核心企业信赖的配套企业,才能受到银行的眷恋。

(4)供应链融资需要动态分析企业状况。供应链融资项下,商业银行需要关注核心企业的交易对手、贸易伙伴,还需要关注核心企业的上下游链条是否稳固、核心企业的市场地位以及管理供应链的水平,因此供应链融资需要动态的授信管理,强调实时监控和贸易流程的规范操作。

(5)供应链融资存在操作风险。供应链融资因其业务特点,可以降低信用风险,但也因其操作的复杂性存在较大的操作风险。在供应链融资中,商业银行要密切监控货物、应收账款、业务流程。因此,就需要银行从业人员对贸易项下的经营规律有深刻的了解,操作方面的要求比传统的融资业务大大提高。

(6)商业银行必须与核心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供应链的关键是核心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切入点也是核心企业,因此为更好地开拓市场及有效地防控风险,银行和企业之间必须建立互信合作的战略关系。供应链融资虽然强调的是向配套企业进行融资,但关键问题是依托高信用和竞争力强的核心企业,核心企业的竞争力和控制力直接影响到配套企业融资的风险大小。

二、供应链融资分类

(一)按融资对象在供应链条中的地位分类 供应链从前端到后端依次为供应商、核心企业、经销商和最终用户。供应链融资则相应地分为供应商融资、核心企业融资、经销商融资和最终用户融资。一般而言,核心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地位,对其授信评价主要看财务、市场及法人经营管理等情况,其融资可以按主体企业授信进行;最终用户作为商品的最终购买者,其融资一般采用按揭方式。个人客户采用个人按揭方式,供应链含义下的最终用户融资主要是指公司客户方面。供应商和经销商按与核心企业的关系远近还可以分为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等,银行对不同等级供应商、经销商的融资均纳入供应链融资的范畴。

(二)按实际承担风险主体的不同进行分类 供应链融资的对象不一定是实际的风险承担者,大多数情况下核心企业承担者配套企业融资的风险。按照实际承担风险主体不同,供应链融资可以分为核心企业承担实际风险的供应链融资、配套企业承担实际风险的供应链融资、特定专业市场供应链融资。

(1)核心企业为实际风险责任主体的供应链融资。在此方式下,银行以核心客户的履约为风险控制的基础,向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经销商提供融资支持。核心企业对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融资都可承担连带担保责任。若获得融资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不能归还银行融资,由核心企业承担还款责任。若供应商融违约,核心企业承诺定向付款;若经销商违约,核心企业承担回购担保责任和未售退款承诺。

(2)以配套企业为责任主体的供应链融资。在此方式下,配套企业由于信用风险较大,银行只有采取更多的风险控制手段才能防范风险。对供应商而言,最大的价值在于其拥有的针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因此银行在核心企业不承担风险责任过的情况下,控制住其供应商针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就控制住了供应商的现金回流,因而业务风险也就得到了防控;对经销商而言,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获得核心企业的供货并通过货物销售来回流资金,因此银行可通过融资项下货物的控制来控制资金的流向,同样可以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

(3)特定专业市场供应链融资。特点专业市场有两大类:一类如钢材、油品、塑料、化工、粮油等专业品交易市场,另一类向沃尔玛、肯德基等世界知名的大客户。第一类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核心企业”,这种特殊“核心企业”可以监控中小企业的贸易交易的物流、现金流,通过收取保证金等方式的制度安排,有能力向银行提供融资担保,从而使银行为加入的中小企业提供优惠的融资服务;第二类是因为这些世界知名客户可以通过采购吸引众多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由于向这些世界知名企业供货,因而回款较有保证,因此银行可以对这些供应商提供融资。

三、国内部分银行供应链融资做法

(一)深圳发展银行的“1+N”供应链融资系列产品 20世纪90年代末,深圳发展银行率先以票据买入的概念替代了传统贴现贷款,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在操作效率、盈利模式和风控理念方面重塑了业务竞争力。2001年推出了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业务。 2003年开创性地提出了“自偿性贸易融资”理论和“1+N”供应链融资系列产品,依托核心企业信用拓展配套企业供应链融资业务。2005年以后,深圳发展银行不断总结积累,形成了一系列的供应链融资的制度、规范和管理办法,并提出了“面向中小企业、面向贸易融资”、发展供应链融资服务的策略,逐步树立其供应链融资的品牌,并培养了一批领域专家。相关业务规模持续高速增长,资产质量优良。2008年一季度贸易融资授信额度总额占贷款比例超过三成。

(二)中国工商银行的“沃尔玛供应商融资解决方案” 沃尔玛是世界500强企业,每年在中国的采购额度超过120亿美元。上游供应商多为中小企业,长期以来,这些中小企业由于无法提供有效抵押和财务管理不规范等原因,无法获得银行融资支持。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摆脱单纯依赖借款人自身信用的传统做法,依托小企业交易对手的信用,研发了沃尔玛供应商融资方案。该解决方案的具体做法为:(1)针对沃尔玛公司与其供应商之间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运作的特点,工商银行将沃尔玛认可的供应商纳入目标客户范围,重点审查客户供货历史、过往合同履行能力、信用记录等直接影响贷款回笼的因素,无需客户提供抵押担保,即可为客户办理融资业务。(2)供应商在网上接到沃尔玛的订单后,向工商银行提出融资申请,用于组织生产和供货;获取融资并组织生产,向沃尔玛供货,供应商将发票、送检入库单等提交工商银行,工商银行即可为其办理应收账款保理融资,归还订单融资;应收账款到期,沃尔玛按约定支付货款资金到客户在工商银行开设的专项首款账户,工商银行回收保理融资,从而完成供应链融资的整套办理流程。

(三)国内供应链融资主要模式及分析 目前,我国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包括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应收账款融资,以处于产业链上游的中小企业对供应链中核心大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担保物,向银行申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期限的短期短款,核心大企业在为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实际承担了反担保的作用。第二种是保兑仓融资模式,以核心大企业的承诺回购为前提,由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以卖方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获得银行贷款,并以由商业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核心大企业为中小企业融资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并以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同时由物流企业承兑担保银行开出的承兑汇票。第三种是应付账款融资,由核心大企业提供担保,银行向中小企业垫付货款,之后由中小企业直接将货款支付给银行。

在以上三种模式中,中小企业以应收账款、既定仓单或应付账款为抵押品获得商业银行融资,虽然核心大企业承担了担保责任,但实际风险承担人还是中小企业。为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商业银行可在充分调研上下游企业的基础上,让核心大企业在供应链融资贷款中承担管理人和监管者的角色,甚至是承担大部分的信用责任。

四、核心企业承担贷款管理责任的模式

(一)合作主体 与银行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核心大企业及与其建立供应、销售等关系的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管理)平台:核心企业。担保机制:核心企业以其合法拥有的土地使用权抵押。名义借款人:核心企业。实际借款人:核心企业建立供应、销售等关系的上、下游中小企业。

(二)融资模式 围绕核心企业而形成的产业链,商业银行考察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和信用关系,同时评估核心企业的担保及管理能力,从而审定该产业链能够承担的额度,给予核心企业(以下统称名义借款人)综合授信额度。在额度内,实际借款人根据融资需求向名义借款人提出用款申请,名义借款人依据与其合作和信用等要素,确定是否承贷或承贷金额,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经银行审核同意后,向实际借款人提供贷款,专项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等。贷款限额有效期为一年,每年复核。贷款用途:1年期及以下流动资金贷款。贷款额度:单户、单笔不超过某一额度。

(三)产品特征 具体如下:(1)围绕名义借款人,为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此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以名义借款人为依托,将资金有效注入为以其为核心建立的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中小企业,部分解决了配套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涉及利益方减少,有效降低融资成本。由名义借款人提供第三方保证或抵质押,并且担负管理平台的职能,建立、完善产业链融资体系。与传统的“融资平台统贷,担保平台担保”模式相比,涉及利益方减少,减免了担保平台、管理平台收取的相关费用,有效降低融资成本。(3)减轻评审和信贷管理工作强度。对名义借款人进行评审和授信,赋予名义借款人管理平台职能,有效降低了银行评审及贷后监管工作强度。(4)信用结构完善。由名义借款人提供抵质押或第三方为中小企业提供保证,并以其上下游企业形成的“应收”、“应付”和“存货”为补充,信用结构完善。(5)名义借款人和实际借款人均在银行开立账户,资金沉淀有利于增加银行存款。

(四)业务流程 主要包括:(1)体系建立。借助名义借款人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产业链融资参与方通过《产业链融资合作协议》约定名义借款人、实际借款人和我行在合作中的权力、责任和义务,从而建立供应链融资体系。(2)信用结构。名义借款人提供抵质押或第三方为核心企业提供保证。名义借款人对贷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当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时履行保证担保责任。(3)借款申请。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实际借款人)向名义借款人提出借款申请,名义借款人审查机构依据实际借款人与其合作关系、信用程度、偿还能力等综合判断是否承贷。审核并汇总后,依据银行要求,将相关资料、借款额度等提交银行审核。(4)综合授信。商业银行对名义借款人进行评审,在信用结构、偿还能力、管理诸方面满足我行要求的前提下,给予名义借款人综合授信。(5)合同签订。商业银行与名义借款人、实际借款人、担保人签订借款及担保合同,约定各方责任。(6)贷款发放、支付与本息回收。名义借款人在贷款银行开立贷转存账户,实际借款人在贷款银行开立一般存款帐户。贷款发放时,资金发放到名义借款人账户。实际借款人使用资金时,在满足贷款银行资金支付审核要求的同时,出具名义借款人向贷款银行提供《产业链融资资金支付通知单》,经审核同意后,将资金划转实际借款人账户,然后支付到实际借款人支付方。本息偿还时,名义借款人负责向实际借款人催收或履行代偿责任,将本息汇入在贷款银行开立的账户。

(五)风险分担机制 实际操作中,由于名义借款人为贷款提供担保,风险锁定是其第一要务。实际借款人与名义借款人既有供应和购买关系,又有长期的合作依赖和购销合同约束。对供应商而言,资金支付前提条件约定由名义借款人出具“资金支付通知单”,名义借款人在收到供应商货物并且完成验收、入库的基础上方可出具,实际上满足了应收帐款质押的反担保条件。就销售商而言,名义借款人根据其内部授信程序,不同程度地给予了实际借款人授信额度(赊销)。因此名义借款人可以有效控制风险。除此之外,名义借款人与实际借款人之间供、销合同所约定的违约金、定金等也为风险控制提供了保证。

(六)监督约束机制 实际用款人加入融资体系,受龙头企业监督。名义借款人利用其核心地位优势,行使对体系成员融资、经营和信用等方面的监督,完善、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同时,商业银行通过利用与名义借款人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指导其管理、监督体系的行为与理念,完善体系建设。

篇(6)

关键词:网络经济时代;供应链管理;协同合作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9-0226-03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各国政府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金融泡沫的破裂使得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甚至美国政府也提出“重塑制造业”政策,希望以此来振兴本国经济。目前,全球已进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网络经济时代,面对各项全新的挑战,我国企业应充分发挥供应链管理方法的作用。著名供应链管理专家Martin Christopher认为,“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网络经济时代,产品种类剧增、产品生命周期急剧缩短、顾客需求趋于个性化、供应链所有权分散、全球化深化均致使供应链协调更加困难。本文分别就我国目前供应链的实施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为我国企业增强供应链管理能力提供建议。

一、网络经济下的供应链管理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组织逐渐呈现出扁平化管理状态,企业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也更加分散,同时,“分散资源集中使用,集中资源分散服务”的思想正在普及。处在供应链网链中的企业必须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实现企业信息的畅通,并与节点上的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以供应链联盟的形态来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各种不确定风险。

二、我国供应链管理不足之处

虽然我国企业已经将供应链管理理念引入生产实践多年,但是在日常运营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理解认识存在误区

供应链管理是对产品生产、销售、物流等多个环节组成的网链系统的协调与控制,而往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仅仅是认识到链式供应链这一层面,简单地把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等一系列企业和公司组成线性组合来控制和管理。在这种简单的链式推动管理模式中,制造商通过物流直接将物品传达到消费者手中,商流和物流都是推动式的。在网络经济时代,各种商品的消费市场均呈现出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特点,原有的管理机制往往不能及时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反馈,造成库存积压、供求不平衡,缺乏反映市场需求的机制。这种“牛鞭现象”的出现,增加了供应链的库存总成本及各种费用,导致以产品加价来弥补亏损,最终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为企业带来了很大风险。

(二)协同意识不强,影响供应链整体利益

应用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大部分是对配送、仓库管理有着严格要求的企业,例如电子产品制造业、汽车工业等。目前,我国供应链体系构建尚不成熟,供应链联盟中的部分企业的可信度较低,交货不及时与货物出现质量问题时有发生,更何谈更深层次的信息共享。国内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和营利能力,将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更多局限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不能从全局角度正确对待合作伙伴,没有对外部信息整合及供应链整体效率提升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物流配套体系不健全

在供应链网链中,物流配套服务体系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由于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更多地关注和自身核心产品与业务相关的生产与服务,因此,往往将产品的运输交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同时,在网络经济的今天,电商在线上交易往往也需要线下第三方物流公司参与,以把商品送至客户手中。但是,目前我国物流配套体系尚不健全,除了几家大型的物流集团具有较好的市场信誉和运送质量、时效保证,其他的物流企业往往由于能力有限或者信誉水平不高,导致物流市场十分混乱。这种现象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供应链衔接不畅、物流停滞时间长,进而延长其他企业付款周期和订货周期,严重影响了整个供应链生态系统的效率。

三、网络经济时代改善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一)要素成本上升,中国制造成本优势不在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我国丰富、廉价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国家招商引资的政策引导,国外大型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纷纷将自己的制造环节业务外包给中国代工企业。中国沿海大量制造型企业在这时期迅猛发展,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支撑力量,“中国制造”商品也遍布全球。但随着资源的消耗、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中国人口红利时代的结束,再加上人民币升值、运费上涨等因素共同影响,我国原有的外包成本优势已严重被削弱。根据AlixPartners的《2011年美国制造外包成本指数》报告,中国已成为制造业务外包目的地中成本最高的国家,远超罗马尼亚、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国家。

在中国制造成本优势削减的今天,我国企业必须不断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和自主品牌建设,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与此同时,随着以信息科技作为技术支撑的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顾客需求不确定性越来越大。贯穿供应网链的各个环节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单凭企业自身资源越来越难赢得竞争优势。全球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已迈入供应链竞争时代。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如何整合供应链上的资源和进行供应链整合,形成竞争优势和提高企业绩效,已经成为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二)经济全球化致使供应链各环节企业风险增大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各个国家与地区基本上都存在于全球整个供应网链体系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突发事件都将可能通过蝴蝶效应对全球脆弱的经济生态产生巨大影响,企业所面对的风险空前加大。2011年泰国洪灾使英伟达、英特尔、AMD等IT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突发事件对整个产业链带来的巨大风险正促使企业重新审视和积极应对供应链运行中的相关风险。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发现,供货风险正成为影响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最主要风险,其是由于原料、零部件断货,不能足额、按时供货等原因引起的。由于企业自身实力和对风险识别预警的实力不同,使得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承受能力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如若存在一个健康稳定的供应链网络则可以呈现出“风险共担、利益共存”的优化局面,处在供应链各个链端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大型企业健全的风险预警、控制体系及时防控风险或者将风险影响降至最小化。反过来处在中间环节的大型生产厂商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供应商不稳定的供货风险。一个稳定的产业联盟是有效降低该产业单个厂商面对巨大风险的基石,是抵御整个行业风险最有效的手段。

四、我国企业改善供应链管理的途径

(一)增强协同管理,实现共赢

在网络经济时代的今天,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独享所在市场的所有资源和份额,各个行业都存在各自的供应网链,各个节点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合作,形成牢固的盟友关系,这样才能增强整体的竞争力。而供应链的生命基础便是协同,良好的协同管理是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它要求节点企业树立双赢的意识,各合作伙伴在信任、承诺和弹性协议的基础上开展协作,进而获得高的消费者满意度。

(二)共享供应链信息,增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现代企业要及时整合内部和外部的信息资源,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准确及时传递。目前,电子商务行业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成长迅速,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已达8.1万亿元。电商企业起步于信息技术,因此电商行业在信息技术的使用及信息系统的管理上具有先天性的优势。目前,电商企业未来的竞争能力也主要依靠于科学系统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更何况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更需要把原有的供应链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供应链上的每个成员企业都应有自己的内部网,并在内部网上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等。然后,各成员的内部网通过互联网实现相互连接。供应链上的所有成员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享用各自获得的资源,从而降低信息搜寻成本而且避免信息扭曲。不仅如此,信息资源上的互通还便于实行快速反应策略。

(三)培养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

网络经济的发展,对供应链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知识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按层次分类培养。首先是企业高层管理者,这些职业经理人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通观全局的眼光和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他们需要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注重本企业内部及外部供应链体系的认知并熟悉供应链管理。其次是企业的部门经理层次的管理人员,此部分管理人才的培养是整个培养体系中最关键的部分。因为由他们直接控制的涉及具体业务的部门既是企业内部管理网络的重要节点,更是代表企业与外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接触的关键部位,他们自身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内部协同管理的好坏和整个网链协同管理的质量。因此,对本层次管理人员的供应链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我国高等学府的人才培养作用。建议经济管理类院校开设与供应链管理相适应的课程与专业,为我国输送更多高层次的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

(四)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补偿机制

供应链管理系统要求协同管理,达到共赢,在这个过程中,供应联盟分享信息的同时还要分享利益。为了供应联盟的整体利益,势必会有部分企业做出牺牲,增加自身的运营成本,此时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补偿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会对受损节点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偿,这种补偿来自从供应链系统优化中获益较大的那些节点企业,而补偿的比例应当有一个量化的取值范围,可以采用Shapely值法、核心法、MCRS和Nash协商模型等方法来确定补偿的量化标准。利益补偿机制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我国则基本没有出现该分配补偿机制。总之,只有通过建立精确的可以量化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使各节点企业协调一致,增强供应链的凝聚力。

五、小结

供应链网络理念的提出,为企业更加专注自己的核心产品制造与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持,与之相伴的便是对网链上下游企业间的高度协同管理的要求。我国虽然目前已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引入企业,但是真正的供应链联盟鲜有出现。在未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物流配送行业的逐步完善,云制造、供应链可视化或者建立在虚拟供应链网络基础上的云服务平台的出现必将会对目前传统供应链行业产生更为强烈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企业必须适应网络经济的新特征,引进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组建供应链联盟,通过协同作用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增长整体产业的竞争实力,以此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杨山峰,李柯.中国制造业供应链整合的难点分析与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9,(3):100-103.

[2] 古川,张红霞,安玉发.云制造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2):122-127.

[3] 平安银行等机构.供应链管理关键词:成本、融资与供应稳定[N].现代物流报,2013-06-04(A05).

[4] 何燎原,沈体雁.中国企业海外产业并购的整合模式研究[J].会计之友,2013,(4):49-50.

篇(7)

关键词:钢贸企业;融资;风险防范

引言

钢贸企业的主要业务包括自营业务、现货业务等,自营业务包括和有关单位、客户签订合同,承担采购、仓储、管理等责任,还要销售钢材,收取费用。现货业务包括承担采购形成的库存,自行进行销售。钢铁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力量,钢贸企业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能够成为上游企业的“蓄水池”,也是连接下游行业的桥梁,但是受到内需不足、国家政策、产能过剩、国内外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钢贸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融资过于困难,风险较大,要想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就需要深入分析当前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一、钢贸企业融资概述

钢贸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对于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而言,资金筹集渠道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为了能够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在向厂商订货时,钢贸企业通常会采用全额支付的方式,会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为企业资金运转带来不小影响;从另一方面来看,钢贸企业在下游产业链中,往往也需要垫付资金,在钢材销售后,需要客户收到货物并且满意才能够得到销售款,资金回笼时间较长。如果市场发展不稳定,或者下游企业没有支付能力,会为钢贸企业带来逾期回款的风险。就目前我国钢贸企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主要的资金来源渠道有以下几种(1)自有资金的积累(2)外部融资。自有资金的积累使用成本低,不会有利息,但钢材的利润率不高,通过这种方式筹集得到的资金有限,难以让企业取得飞速发展,通常采用这种模式筹资的钢贸企业较少,这也让外部融资成为主要方式。目前融资模式大概有以下几种:(1)银行动产质押监管贷款,就是以企业的产品作为抵押,向银行获取一定的资金(2)钢材贸易商联保。钢贸企业要和其他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获取银行的信任,采用担保的方法获取资金(3)钢厂、钢贸企业、银行三方合作,利用钢材,并向银行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获得融资(4)银行直接向钢贸企业发放贷款(5)民间借贷。这种方式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是风险最大的融资方式。

二、钢贸企业面临的风险

(一)行业环境风险

(1)供应商议价能力。在谈判过程中,供应商通常是强势方,钢贸企业位于弱势地位,钢铁生产企业能够决定合同中的主要条款,在特定情况下会强迫钢贸企业接受价格、交易量的变更。在资金周转方面,部分钢铁企业会要求先付款后发货,为钢贸企业带来风险(2)购买商议价能力。钢贸企业的下游企业主要为汽车、房地产等,下游行业容易受到国家政策、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常常有毁约的情况(3)新企业的威胁。对于小规模的钢贸企业而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不管是从资金管理还是人力资源分配方面来看,都存在一定问题,一旦有竞争力更强的企业加入,很容易影响其原有地位。

(二)融资风险

(1)联贷联保风险。联保是钢贸企业融资方式的一种,参与交易的借款人组成联合体,其中每个主体都会对其他借款人承担连带责任,当经济环境波动较大时,联合体就会十分脆弱,加大了融资风险。(2)仓单质押风险。这种融资方式涉及监管方、借款人和银行三个主体,在贷款办理过程中,钢贸企业互相转借库存钢材,同时与监管方串通舞弊获得贷款。(3)资金挪用。钢材的净利润率不高,部分钢贸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经济效益,会将贷款资金用在其他方面,或用于投资,一旦投资失败就会引起资金链断裂。(4)经营风险。钢贸企业准入门槛并不高,但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部分企业并不具备良好的风险应对能力,当市场经济发展较好时,能够实现资金的正常运转;但如果市场经济低迷,就会为这些企业带来巨大风险。(5)多头资金挤压。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生产企业会要求全额付款后才能够发货,这为钢贸企业资金运转带来了较大难度;用户方面也会存在压力,通常会在收到货物且满意后才能够付款,市场会有款项拖欠的情况发生,在这其中会存在利息费用,需要由钢贸企业来承担;除了上述两点之外,库存也是影响资金运转的主要因素之一。(6)银行授信难度大。很多钢贸企业发展规模不大,主要通过银行承兑汇票、现金等方式完成资金结算,中小型钢贸企业难以获得银行信任,也会和银行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等的情况,加大了中小型钢贸企业的资金运转难度。

三、钢贸企业融资风险防控策略

(一)采取供应链融资

供应链融资就是银行要调查钢贸企业的销售、材料供应等各个环节,对企业资质有全面的了解,从而提升企业向银行贷款的信用程度,为钢贸企业上游和下游企业提供更为灵活、优质的服务,这种融资方式和钢贸企业的适配程度很高。钢贸企业的核心是钢厂,其下游主要为汽车、房地产以及各类客户,作为承上启下的桥梁,钢贸企业需要具备雄厚的资金基础,创新销售渠道,缓解库存压力。供应链融资服务方式同银行融资产品有着本质区别,能够以上游、下游企业的核心业务为中心,根据各类企业资信、销售渠道、回款资金来源等方式,量身定制融资方式,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企业发展到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这种融资方式在我国钢贸企业中的普及程度不够高,主要是因为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缺陷,例如钢厂在钢铁行业中处于强势地位,很多钢贸企业也只是依靠赚取差价来实现盈利,符合银行供应链融资要求的稳定销售渠道的贸易企业数量有限。

(二)提升市场准入门槛

钢贸企业目前还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为了尽可能降低钢贸企业的融资难度和风险,国家和政府需要发挥引导作用,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整合小型钢厂,集中进行管理,进一步提升行业标准。可以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建立钢贸协会,优化贸易结构,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秩序,提升管理水平。

(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赚取差价是钢贸企业的传统盈利模式,盈利方式较为单一,在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情况下,更多钢贸企业不断涌现,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赚差价来获利的方式越来越困难,再加上国内经济、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钢材利润率变低,不少企业都出现了亏损。想要获得更稳定的盈利,钢贸企业需要充分了解终端用户的实际需求,扩大业务范围,创新经济活动形式,可以增添钢材加工、物流配送等服务,以优质的服务作为其发展基础,拓宽盈利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资金来源的丰富性,尽可能减少融资风险。主要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进行:(1)开发钢材加工服务模式,使产品更具有价值,实现钢贸企业商向服务商的转变,延伸产业链,将加工配送、个性化定制等纳入业务范围中,可以展开教育培训活动,让员工熟悉并掌握钢材切割、焊接、包装等流程,从而为钢贸企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能够让企业更好应对市场经济环境对钢材利润的影响,从而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使经济收益更为稳定。(2)对于有条件的钢贸企业而言,可以将部分资金用于建设物流基地,完善配送体系,这不仅能够减少物流配送的成本,也能够促进其业务模式更加完善。通过加强物流、信息流之间的联系,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

(四)推进上市融资

部分钢贸企业在我国已经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这些企业可以不断探索上市之路,争取上市融资,可以采用IPO、借壳上市、买壳上市等方法。上市能够进一步扩大企业资本,拓宽业务范围,让更多客户、供应商了解企业的经营、发展,也有助于企业实现内部创新和改革。钢贸企业要不断规范内部行为,强化公司法人治理。不仅如此,上市之后企业股权就会较为分散,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为企业带来风险。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全新阶段的时代背景下,钢贸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想要更好顺应时展潮流,就需要深入分析当前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和政府要起到引导作用,提升市场准入门槛,规范市场秩序。钢贸企业要创新融资渠道,拓宽业务范围,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尽可能减少资金风险。

参考文献

[1]李琼.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的互联网融资模式及其风险管控[J].商业经济,2020(12):55–57.

[2]韩凤芹,赵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基于风险治理的解释与应对[J].社会科学文摘,2020(10):44–46.

[3]王乾宇,崔静静,田人合.不同股权融资渠道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关村科技企业的微观检验[J].商业研究,2020(09):142–152.

[4]徐秋慧,王迪,邓之音.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以44家农业中小企业为例[J].农村金融研究,2020(09):63–71.

[5]李玲.中小型互联网企业融资财务管理风险防控与优化对策[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09):77–78.

[6]李靖.钢贸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9(26):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