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1 10:08: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老年人口腔保健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口腔健康是老年人口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上世界六十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口腔疾病当中的龋病列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1]。本调查将会新疆地区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能够为相关措施的采取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主要选取了新疆地区城镇和农村的老年人共2000名,年龄在61~75岁。2000名老年人口分别来自新疆五个不同地区,来自城镇的老年人口为1000名,来自农村的老年人口1000名,平均每个地区被调查人数为400人,男女各200人。所有调查对象均为随机选取,身体其他条件并无明显差异,P
1.2方法 为了提升本次调查的质量,本调查采取的调查方法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口腔基本调查方法》,对老年人口腔健康的检查全部由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专业口腔医生来完成,各医生对于各类口腔疾病具有较强的判断、分析能力,对本次调查的目的、性质、目标等有深入的了解,能够认真完成各项调查任务。
1.3调查项目 本次调查的项目包括新疆地区老年人的余留恒牙和患龋现状、牙周病患病现状、义齿修复现状和口腔黏膜病检出现状。
1.4调查标准
1.4.1余留恒牙和患龋检测标准 调查老年人余留恒牙情况时,主要分析余留恒牙的个数。在调查老年人口龋齿患病情况时,主要检查调查对象有无冠龋或者根龋,并录入每位调查对象患龋齿牙齿的数量。
1.4.2牙周病检测标准 牙周疾病的检测内容包括牙结石、牙龈出血和牙周袋三项内容,当检测出调查对象患有任意一项牙周疾病时,可确定其患有牙周疾病。
1.4.3义齿修复标准 义齿修复情况的检测包括五个内容,主要调查老年人义齿修复的类型单桥、多桥、局部义齿、桥和局部义齿和非正规固定桥。
1.4.4口腔黏膜疾病标准 本调查对口腔黏膜的检查主要通过判断调查对象口腔是否出现白斑、溃疡、扁平苔藓、脓肿和其他疾病。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调查所有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
2结果
2.1余留恒牙和患龋现状 由表1、表2可知,在接受调查的2000名老年人当中,余留恒牙数量大于19的老年人占到1388人,龋齿患病率达到了74.9%。
2.2牙周病患病现状 从表3可知,新疆地区老年人口牙周疾病的患病人数为1803名,占到所有调查对象的90.2%,患病率很高;其中男性老年人口的患病率为88.6%,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为91.7%;从城乡分布来看,城市老年人口牙周疾病的患病率和农村人口较为接近,并无明显差异。
2.3义齿修复现状 新疆地区老年人口义齿修复人数较多,2000名调查者当中,义齿修复的人数有1194名,占调查总人数的59.7%,其中男性义齿修复人数为581名,女性为613名,男性义齿修复略少于女性。
3讨论
综上所述,当前老年人口腔保健能力急需提高,提升对各类口腔疾病的认识,了解口腔疾病的预防措施,掌握基本的口腔保健技巧[3]。①政府应该大力培养基层的医疗口腔保健人员,加大口腔健康教育力度。目前最为有效的口腔保健方法是机械菌斑控制和糖摄入量的控制,这就需要老年人定期进行口腔菌斑清洁,要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少吃含糖量较高的食物。②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口腔的唾液分泌量有所下降,牙根逐渐暴露,极容易出现龋病,对此老年人应该学会使用含氟牙膏,这样能够使牙齿的釉质表面得到加固,有效提升牙齿的抗龋能力。③对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开,例如可以让医疗保健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可以开展专项的口腔健康讲座,还可以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最终改善当前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马力扬,杨兰,聂红兵等.甘肃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90-92.
[2]刘洪臣.危害老年人口腔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3,11(4):193-198.
【关键词】 离退休老年人;口腔健康;调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79-01
学校离退休老年人生理性老化及免疫机能减退,使口腔黏膜开始变薄和弹性不足,切忌刺激口腔局部,如过于尖锐的牙尖、牙齿残冠残根、不良修复体等,均可诱发口腔黏膜病,少数严重者甚至在黏膜上出现癌前病变。因此老年人应重视定期的口腔检查,减少对口腔局部的刺激,戒烟酒,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强黏膜抗病能力[1]。可以这样说,一个正常、健康的真牙比什么样的假牙都要珍贵。有条件的老年人应定期到口腔科检查一次,一方面可以早期得到治疗,另一方面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口腔保健。本文以某高校为例,首先收集了2011年8月――2013年8月离退休老年人2年的口腔健康调查数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了2011年8月――2013年8月120例离退休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调查数据,其中男76例,女64例,均在60岁以上。平均年龄68.7岁。其中60-69岁49例,占40.8%;70-79岁62例,占51.6%;80岁以上9例,占7.5%。
1.2 研究方法 通过对学校离退休老年人的口腔保健认知程度情况,主要包括牙齿美观的认知、不良习惯导致牙病的认知、牙病导致其他疾病的认知,对每个患者进行详细调查与记录,针对口腔保健正确方法,包括牙刷正确选择、正确刷牙方法、牙签和牙线正确使用,做了同样的调查分析。针对患者的口腔疾病,包括龋病、楔状缺损、牙周炎和其他相关疾病进行了详细诊断、治疗和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学校离退休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调查数据的搜集、整理与统计分析,进行卡方检验,P
2 调查结果
2.1 口腔保健认知程度调查结果分析 如表1所示,表1的数据表明,60-69岁患者的牙齿美观认知程度(75.5%),明显高于70-79岁和80岁以上离退休老年人,P
3 讨 论
随着我国人口中老年人比例逐渐增高,老年口腔病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开展老年口腔疾病防治已成为口腔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的主要口腔疾患是缺牙、龋病与牙周病,据有关调查资料报告,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的牙齿缺失发生率高达90.66%,留存牙患龋率占78.93%,然而我国口腔科医生少,治疗与修复能力很低,远远不能满足口腔病防治的需要[2]。
老年人的牙齿一般会变得颜色暗黄,缺乏光泽,磨耗严重而且易碎易裂。这是和人体老化以及牙齿的解剖组织特点密切相关的。如同人到老年骨骼会变得脆弱,一旦出现损伤自然修复机能也下降一样,人的牙齿也会出现老化,牙体硬组织中的有机物质和水分逐渐减少,质地变脆,颜色变暗,失去光泽,而且在长年的咀嚼运动中牙齿必然会出现磨耗。当较硬的牙釉质被完全磨耗后,牙齿的机械强度会大大降低,加之口内酸性物质的作用,磨耗进展的速度会很快。磨耗形成的尖陡的牙尖、锐利的边缘,也很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折断劈裂或形成隐裂并导致牙髓病[3]。由于牙齿表面的牙釉质到牙颈部就逐渐变薄甚至完全没有,牙颈部的抗磨能力是较差的,长期的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很容易在牙颈部形成牙体硬组织的楔状缺损,严重者可以导致牙髓炎,甚至牙折断。牙齿邻接面的磨耗还会使牙齿彼此的接触关系变差,容易发生食物嵌塞,这不但使患者感觉很不舒服,而且也是导致和加重龋病、牙周病的重要因素之一[4]。
开展老年人口腔疾病的防治应科学地进行老年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精确的资料,有计划地组织防治工作,在防治工作中更要深入地研究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地给予正确的诱导,对每位老年患者都应结合个体的全身健康状况与口腔条件热情、细心地给予恰当的治疗。这样不仅可以取得患者的合作与良好的疗效,更有利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5]。有关资料还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刷牙的人数也逐渐增加,他们认为残留少数牙齿,不刷牙也无所谓,不少老人牙面上有大量菌斑、软垢与牙石堆积,口臭明显,因此对老年人群的口腔卫生指导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利用各种形式对他们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老年口腔卫生保健的具体内容:①提高自我口腔保健能力,综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消除一些不正确的旧观念,如“人老要掉牙”,指导老年人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适当补充氟化物,定期做口腔检查,注意饮食与营养、早诊断早治疗等。②改善膳食营养状态。大多数专家认为,老年人需要的热量、蛋白质比青少年少,但对钙、铁等矿物质及维生素需要量则随着年龄增长而应增加。因此,要严格限制各种甜食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合理安排膳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③定期口腔健康检查有条件的最好每3个月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④修复口腔基本功能,由专业人员帮助完成牙周洁治、龋齿治疗,对缺失牙及时修复,减轻余留牙的咀嚼负担,恢复口腔的基本功能。本组资料显示,年龄稍小的学校离退休老年人在口腔保健认知上高于年龄稍长的学校离退休老年人,学校离退休老年人男性在口腔疾病(包括牙周炎、龋病、楔状缺损及其他)方面与女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因此以健康教育的手段把口腔卫生科学知识普及到广大老年群众之中,唤起老年人对维护自我口腔卫生的自觉意识。
参考文献
[1] 徐洪权,赵文峰,陈增力,等.816名离休干部口腔健康调查初步报告[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7(3):154.
[2] 林丽婷,古文珍,冯荣梅,等.口腔专业护士在口腔健康调查中的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09(19):1804-1805.
[3] 段志斌,马敏,董文亮,等.宁夏城市中老年人群牙体健康状况的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10):1249-1252.
关键词:老年人 口腔保健与护理 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科技水平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也在提高。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为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我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是对于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普及还是存在很大缺失,特别是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以美国为例,每年做两次以上口腔检查的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二这一比例在我国仅为百分之二。
一、常见的口腔疾病
1.牙周炎
牙周炎的患病率在所有老年人常见口腔疾病中居为第一。由于中国人饮食结构的改变,细粮占的比重大对牙齿的磨损减小,以及刷牙习惯的普及是的老年人存留牙齿比以往有所增加,再加上老年人人口比例的增加是的牙周炎的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对于老年人,牙周炎的症状一般比较重。牙周炎与年龄增加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由于一生多种疾病、多种因素积累所导致的。其主要致病原因是由于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导致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牙结石等,导致牙龈发炎、粘膜下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充血,因而产生疼痛感。患有牙周炎的牙龈通常颜色变深发暗,呈深红色,外形肿胀、质地松软、表面光亮,所以在收到较强外力刺激时溶剂导致牙龈出血,并最终导致牙周支持的破坏,使牙齿变得松动,不得不拔出。因此,牙周炎也是导致我国成年人拔牙的主要原因之一。
牙周炎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是非常大的,病情严重的牙周炎患者相当于口腔内存在一个约二十厘米的伤口,口腔中温暖湿润的环境又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因此许多细菌病毒会通过伤口进入人体,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病灶的牙齿也可能会引起肾炎、心内膜炎,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有专家指出,目前常见的诸如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全身性疾病都会加重牙周炎的病情。
2.龋齿
龋齿的患病率仅次于牙周炎的居第二位。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牙龈萎缩导致的牙齿间隙变大,食物残渣容易塞入,再加上刷牙不够及时、彻底。
二、老年人口腔保健与预防方法
首先,要保证餐后刷牙,每次三到四分钟,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特点,唾腺退化、唾液分泌量减少,口腔的自我清洁功能减弱,只能通过及时刷牙清楚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从而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保持口腔健康。
其次,要注重牙膏和牙刷的选择。
由于唾液分泌量的减少,使得老年人口腔黏膜更为敏感,因此牙刷应选择大小适宜、毛刷质地要柔软,一方面减少对口腔黏膜和牙釉质的磨损、另一方面更利于清洁口腔内部的各个角落。牙膏宜选择含氟的,只有含氟牙膏才能对老年人的根面龋齿起到预防作用。
第三,老年人要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刷,错误的刷牙方法,不仅不能起到刷牙清洁牙齿的主要目的,反而会造成牙齿和牙周组织的一定损害如牙龈萎缩,牙颈部楔状缺损等,加重口腔疾病。因为刷牙方法的不正确致使老年人的楔状缺损的现象非常普遍,楔状缺损在老年口腔病中的患病人数也很多,楔状缺损是由于牙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其原因是牙颈部釉牙骨质界处的结构比较薄弱,容易被磨损,使缺损发生,错误的刷牙方法也是导致楔状缺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使用横刷法刷牙的人。许多老年人习惯用自然形成的横刷法刷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拉锯式刷发,这种方式不仅不能将牙缝中的软垢彻底清除,长此以往,还会损伤到牙齿、破坏牙龈。
目前,公认的科学刷牙方法是水平颤动法,在刷牙齿唇舌面时,牙刷刷毛要与牙齿表面呈四十五度倾角,刷毛头指向牙根,使刷毛自然的进入龈沟和邻间区,部分刷毛压于龈缘上原地颤动,刷牙时应按照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的顺序,为防止遗牙面每,次移动牙刷时应有适当的重叠,这种方法能在清除牙齿缝隙和邻问区软垢的同时对牙龈进行按摩。
第四,即使采用了正确的刷牙方法,也只能清除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牙菌斑,牙菌斑仍旧会在牙齿直接的邻居面间残留,这时就需要借助牙线牙签来辅助清除。老年人要适当应用牙签和牙线来清洁牙齿间嵌塞食物残渣,正确使用牙签和牙线可以清除这些部位残留的软垢和食物残渣。
在牙龈萎缩和牙间空隙较大的情况下应选择使用牙签来清除邻面菌斑和根分叉区。如果牙龈未萎缩,则使用牙线清洁牙齿邻面,每清除一个区域的菌斑后,以清水漱口漱净被刮下的菌斑,使用牙线时注意牙线应顺着牙缝的方向进入牙齿的邻面,用力不要过猛以免损伤牙龈组织,应用牙签和牙线辅助刷牙以达到彻底清除软垢和牙菌斑的目的。
最后,老年人一定要养成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的习惯,大多数口腔疾病,如牙周炎、龋齿等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只有通过口腔检查才会发现早期的病损,进行及时治疗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进展,控制疾病的目的。
而如果等到已经有了明显症状才去就诊,大多数疾病已经到了较为严重的地步,患者要为此承受更多的疾病之苦,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因此,每半年或一年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能达到预防口腔疾病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琳源,高秀.秋糖尿病与牙周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09,63(4):101—103.
[2]曹采方.临床牙周病学北京[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55.
[3]张代杰,刘洁,赵先芝.冠心病和牙周病相互关系的临床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17(3):47—49.
[4]鲁梅花.糖尿病慢性牙周炎与血管病变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7,23(9):698—702.
[5]秦明群,黄甲清,于健.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牙周状况分析[J].山西医药,2008,57(2):456—457.
[6]杨艳丽,俞雪芳,吴良燕,等.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护理[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7,5(4).
【关键词】老年人;牙周炎;牙髓炎;根尖周炎;残根残冠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维护老年人健康成为我国医疗工作的重要部分。口腔健康是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环节之一,了解老年人口腔科就诊原因,对今后老年人口腔的预防和保健提供有价值的意见。
一、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于江苏省老年医院口腔科就诊的60岁以上老年人618例,男234例,女384例,年龄60~94岁,平均72.5岁。2.方法:针对老年人初诊时的主诉症状,由同一人在牙科治疗椅及探照灯下完成口腔检查,记录初步诊断及用药史,如遇疑难由多人共同商讨完成最后诊断。根据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体慢性损伤、牙周病等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频数分布描述分析老年人的就诊状况,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二、结果
618例老年人口腔科就诊原因分类情况:见表1。老年人口腔科就诊的主要原因是牙周炎,占就诊人群的31.4%。其次是牙髓及根尖周炎25.7%、残根残冠14.4%、龋齿13.9%等。以牙周炎为诊断的就诊老年患者中,主诉症状排在前两位的是严重松动且应拔除的94人占48.5%,牙周脓肿41人,作者单位:210024南京,江苏省老年医院(王娇翠),黑龙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邱艳芬)占21.1%,其次是牙龈萎缩、牙龈出血、食物嵌塞、口腔异味等总计59人,占30.4%。因龋病及其引起的牙髓及根尖周炎总计162例,占总就诊人数的26.2%,仅次于牙周病,牙髓及根尖周炎的根面龋构成比高于龋齿根面龋构成比(P<0.001),见表2。牙髓炎就诊的患者主要由龋齿引起,总计76例占69.7%,牙体慢性损伤、牙折、牙周感染引起的牙髓炎总计33例,占30.3%。除磨耗及楔缺等牙体慢性损伤外,牙折也是老年人比较常见就诊原因。41例牙折患者就诊时主诉患牙牙髓未治疗26颗,牙髓治疗后15颗(见表3),磨牙、前磨牙、前牙牙折数依次减少,但各牙位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451)。讨论老年人由于身体或行动不便等原因,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到医院就诊困难。本次调查显示老年人的就诊情况或意识差,均是有病或有症状、出现疼痛或肿胀时才就诊,就诊时病情复杂,并且大部分人在就诊前自行服药。老年人对牙周病的就诊意识差,也是导致老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1]。本次调查表明牙周病是老年人口腔科就诊的最主要原因,就诊时的牙周炎的症状均较重,以松动牙和牙周脓肿为主要的主诉症状。因此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做定期的口腔检查以及完善的牙周治疗,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尽最大努力降低老年牙周病的患病程度[2]。龋病及其并发症是老年人的另一个主要的就诊原因。由于老年人增龄性变化导致的唾液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和缓冲能力降低,龋病发病率高[3]。同时由于老年人牙龈萎缩、牙间隙增大或佩戴可摘局部义齿等原因导致老年人龋齿多发于邻面或颊侧的根面[4]。这些部位的龋齿发展迅速,极易累及牙髓,且治疗时入路困难,即使进行了充填,因根面及牙龈的局部环境形成继发龋会导致充填治疗的失败。本次调查中因龋齿及龋齿引起的牙髓及根尖周炎总计162例,仅次于牙周炎,而根面龋是引起牙髓炎的主要原因,易发生根面龋的部位以邻面为主。针对老年人易患根面龋的特点,我们应对老年人进行必要的龋齿预防健康宣传,如进食后漱口,使用牙间隙刷、正确的义齿清洁等。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牙齿脆性增大,几十年的牙齿慢性磨耗导致上下颌不良咬合关系,牙面尖锐陡峭,均增加了牙齿折断的风险。本调查显示牙齿外伤总计55例,其中牙隐裂10例,牙折45例,其中15例是干髓或根充术后,仅4例牙折可经根管治疗予以保留。因此除了对已经牙髓治疗的牙齿进行冠修复预防牙折断外,也应调磨老年人牙齿降低折断或隐裂的风险。本调查发现拔牙仍是老年人口腔科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严重松动牙齿、残根残冠、牙折总计224例,占总就诊人数的36.2%,此数字尚未包括本调查中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期牙周脓肿。即使到了医院仍有许多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或服用多种药物、心里紧张等,不能按照最理想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因此作为口腔医生我们应该加强口腔宣传,提高老年人预防性治疗意识[5],在老年人身体状况允许时对不能保留或暂时可保留但以后会出现问题的患牙一律拔除,即使以后出现问题也无需进行复杂的牙科治疗。总之我们应增强老年人的就诊意识,促进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提高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綦焱,宋培珍.老年人牙周病430例临床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9,31(3):217-218.
[2]李茜,张文捷,陈建钢.健康教育对改善牙周病治疗效果的评估[J].临床口腔医学杂,2011,27(5):2297-298.
[3]余哲,韩宁,范勇斌,等.745例老年患者的口腔疾病调查[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7,5(3):146-147.
[4]张莉,林焕彩,赖紫云.广州市老年人根面龋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0,24(2):138-141.[
关键词:老年;口腔;修复
口腔疾病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大疾患。多数老年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列缺损或缺失,我国老年人牙列缺失率为6.98% ~14.25%,牙列缺损率为11.50%~88.13%,而修复率较低,其中不良修复又占大多数,为了维持适当的咀嚼、消化、语言等功能及良好的心理状态,口腔修复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文对80例曾在我院行修复治疗的老年病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行修复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25例;年龄58~87岁,平均66.5岁。
1.2方法
①所有病例在修复前均认真行口腔检查和治疗,由专业的口腔修复医生(镶牙医生)进行检查,制定治疗方案。②拔除残根、松动不能保留的牙齿,治疗口腔内有问题的牙齿。③实施补牙、洗牙、牙周疾病的系统治疗,并保证剩余牙齿的健康。④修复医生进行牙体预备,取印模,适戴牙。⑤戴牙及复查。同时分析食物嵌塞、颞下颌关节、修复前后的咬合关系等情况。
1.3结果
80例病例中50例(62.5%)为活动义齿修复,共缺失牙齿425颗,平均每人缺失8.5颗。30例(37.5%)为固定义齿修复。50例老年患者中,全口义齿20例,上半口义齿5例,下半口义齿15例,赝复体10例。30例固定义齿修复中,男20例,女10例,共修复125个牙单位;其中,男87个牙单位,女38个牙单位。
2讨论
2.1修复前应注意的问题
①老年患者缺牙后若长时间不修复,一方面可促使余留牙的移位、伸长及牙槽骨的吸收;另一方面,易形成各种不良咀嚼习惯,如单侧后牙缺失,易形成偏侧咀嚼习惯,双侧后牙缺失或全牙列缺失,易形成前牙咀嚼习惯或前伸合习惯,这些都会给修复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②修复前了解老年患者是否戴过义齿、何种类型义齿,以及义齿使用情况和存在问题。由于各类义齿的适应性不同,戴过固定义齿的患者易对可摘义齿不满意,而戴可摘局部义齿者又不易适应戴全口义齿。③要耐心倾听老年患者对义齿的要求,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但也不应随意做出绝对性答复,须根据患者口腔实际情况预判性说明原因,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合作。④应从老年患者的心理和实际功能出发,尽可能多地保留原有牙齿,甚至残牙。这样既有利于义齿固位,也可保留原有颌位关系和颌型,以及保持原有的感觉功能。凡有下列情况者亦可考虑暂时保留:如余留牙可承担咀嚼一般食物的能力,牙齿移位不严重,对修复影响不大者;牙周无溢脓,牙松动不超过Ⅱ度、牙槽骨吸收不超过2/3者;对义齿固位,尤其下颌义齿固位有帮助者;年老体弱有慢性病不宜拔牙者。
2.2修复方法
活动义齿修复是当前老年人口腔修复治疗的主要方法。老年人活动义齿修复治疗的种类多,包括各种可摘局部义齿、全口或半口义齿、颞下颌关节病的矫形治疗、各种防嵌器、各种夹板(包括假牙龈)以及赝复体等。可摘局部义齿相对便宜,其机械性能较差,戴用不舒适,也不利于口腔卫生。但其易于修改,可较容易地修改加牙,有利于患者适应将来的全口义齿。固定义齿体积小、无异物感、舒适、不妨碍发音,患者不需要取戴,咀嚼舒适,缺牙较少、缺牙间隙小、余留牙健康的老年患者,也可以考虑安装固定义齿。老年患者选择修复方法时,口腔医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健康情况、缺牙部位、咬合关系,牙龈及牙槽骨情况等多种因素。
2.3牙周疾病的预防
牙周疾病是另一种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牙周疾病是发生在牙周组织的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两大类。牙周疾病的病因比较复杂,有局部因素或全身因素引起的牙周疾病;局部因素是指牙菌斑的作用,这是造成牙周疾病的根本原因,也称为牙周疾病的始动因素,牙菌斑的形成和聚集直接与口腔卫生的好坏密切相关,也与牙齿排列不齐有关;全身因素是指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营养不良和某些遗传性疾病等会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机体对牙菌斑中的致病菌的敏感性,加重牙菌斑的致病作用。
2.4口腔修复后的保健
老年人口腔修复后的保健十分重要,关系到老年人修复的成功与否及使用寿命。口腔修复后应定期复查,以半年复查一次为宜,全口义齿宜在4~5年作全面修理如垫底或重制。由于老年人口腔内环境的改变,应特别注意对继发龋及根龋的防治,对残留的牙根应注意清洁,对残留牙根的牙周状况定期检查,防止因进一步龋坏及牙周破坏损伤余留的牙齿和牙根。老年人的固定义齿和种植义齿修复术后都特别强调保持局部清洁。
3结论
总之,老年人无论在生理、病理、心理状态方面都有其特殊性。要使老年人牙列缺损或缺失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口腔科医师不仅必须具备良好的系统知识与专业技能,而且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把握问题的关键。在整个修复过程中应注意做到全身与局部的相互兼顾、治疗与护理的相互配合及治病与防病的相互结合,不断改变老年人口腔疾病治疗条件,总结临床经验,为发展老年口腔医学事业不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苏凤丽,娄清玲.常见老年口腔修复问题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学,2007,6(9):112
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口腔科,云南德宏 678400
[摘要] 目的 观察并分析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老年患者9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102例患者中,牙齿平均缺失8.5颗,83例(81.4%)需修复活动义齿,19(18.6%)例需修复固定义齿。修复前主诉有食物嵌塞者23例(22.5%),修复时重建咬合或抬高者78例(76.5%),颌骨间无咬合接触关系25例(24.5%)。结论 在老年患者口腔修复中,对活动义齿进行修复是主要方法,重新修复牙颌、防止食物嵌塞、治疗牙周疾病是口腔修复的关键。
[
关键词 ] 老年人;口腔修复;活动义齿;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a)-0124-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老年人的一些疾病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在老年人各项疾病中,口腔疾患是存在最为普遍的一种,直接导致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下降[1]。因此,定期、及时对患有口腔疾患的老年人进行口腔修复,可对老年人的进食、咀嚼、语言交流等功能起到维护作用,对于提高其生活、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老年人的口腔情况较为复杂,加上本身随着年龄的增大多数基础代谢及器官功能均逐渐降低,且口腔疾患常与其他系统性疾病并存,因为口腔修复具有一定的难度[2]。本研究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老年患者9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使临床上对老年人口腔特点更为了解,从而设计合理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老年口腔修复的水平和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共102例,均为我院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老年患者。年龄51~82岁,平均年龄(65.1±4.1)岁,其中,男性72例,女性50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6例,高中38例,初中及以下68例。
1.2治疗方法
①对每位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及口腔情况等临床资料做详细记录,以便修复后的疗效统计;②所有患者一就诊,医务人员首先了解患者对缺失牙的修复要求、经济能力及心理特点,以制定初步的个性化修复方案;③对整个口腔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拍摄全口及局部牙片;④仔细检查每例患者的牙齿缺失情况、残根、残冠情况、松动牙数及不良修复颗数,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处理;⑤对于颞下颌关节异常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关节侧位X光检查;⑥根据患者意愿及检查结果,拔出个别严重松动牙齿、残根残冠,对牙髓、龋齿、牙周等疾病进行针对性治疗。⑦对口腔修复、义齿修复、食物嵌塞及颌合接触关系进行分析。
1.3统计学意义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修复情况
102例患者中,牙齿平均缺失8.5颗,活动义齿共83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4例,83例患者均需不同程度的修复,占所有患者的81.4%;其中全口义齿25例,占活动义齿的26.3%;上半口义齿28例,占35.1%;下半口义齿19例,占22.8%;活赝复体11例,占15.8%;19例需修复固定义齿,占所有患者的18.6%。可见,对活动义齿进行修复,是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主要方法,且活动义齿修复的数量明显多于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二者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 =8.72,P<0.01)。
2.2食物嵌塞情况
102例口腔修复的患者中,有23例修复前主诉有食物嵌塞或缺失牙齿伴随食物嵌塞,占总患者的22.5%;其中男性12例占52.2%,女性11例47.9%。男女患者发生食物嵌塞的几率不存在差异(χ2 =8.43, P>0.05)。
2.3咬合接触关系情况
102病例中,25例患者上下颌骨间无咬合接触关系,占24.5%;修复时重建咬合或抬高者78例,占总患者的76.5%,其中在义齿修复过程中出现咬合抬高38例,占48.7%;在义齿修复中出现咬合重建40例,占51.2%;59例患者上下牙列间存在咬合关系并且按照原咬合关系进行了修复,占全部患者的57.8%。在口腔修复过程中,按照原咬合关系进行修复的患者数量较多,所占的比例最大,与另外两种修复方式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χ2 =8.17,P<0.01)。
3讨论
老年人的口腔疾病与一般成年人病例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随伴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出现牙齿磨损加重、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黏膜变薄、牙列缺损和牙齿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均与老年人口腔内的各个组织、器官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有关,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3-4]。因此,定期及时对老年人进行口腔修复,对于保证维护老年人的语言、饮食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数据表明,修复活动义齿是当前老年患者口腔修复最主要的方法。活动义齿种类较多,有全口/半口、可摘型的局部义齿及赝复体等。 因活动义齿易于修改,为添加牙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让患者很快对全口义齿适应[5]。然而,可摘型的局部义齿虽成本较低,但其舒适度及机械性较差,同时会带来一定的口腔卫生问题,因此临床上不建议对患者多用。较于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具有体积小、无发音障碍、舒适度高的优点,但其只适用于牙齿缺失较少或间隙较小、余牙健康度较佳的老年患者[6]。因老年人口腔个组织器官衰老性变化较大,牙齿磨损程度及牙齿残缺的情况较为严重,故大多数老年患者只能采用活动义齿。
本组研究也表明了食物嵌塞或牙齿缺失伴随食物嵌塞、咬合接触关系也是老年口腔患者主要存在的问题。食物嵌塞,一般是因为老年患者牙龈生理性萎缩、牙冠磨损、牙周炎及修复不良等因素,导致牙间隙增宽,从而造成食物嵌塞。应特别注意口腔卫生,尽量减少牙签的使用次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食物嵌塞的发生率。医生在修复的同时,可对食物嵌塞的牙齿进行针对性治疗,如可用牙体填充术对单个牙间隙进行治疗,用防嵌器或牙合垫治疗多个牙间隙[7]。咬合接触关系不稳定的现象一般是由于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和咀嚼功能存在异常。修复前对咬合接触关系进行调磨是十分必要的,否则牙合曲线不良会造成义齿修复之后无法咬合平衡。咀嚼功能得以改善、咀嚼效率得到提高的前提条件即是具有良好的咬合接触关系[8],所以,老年患者应更正错误的咀嚼方式,有助于咬合接触关系最大程度的符合标准。对于牙齿缺失较多或原有咬合距离已丧失的患者,必须在修复义齿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抬高或重建。
同时,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加强对患者口腔保健意识的宣传,使患者对口腔保健意识的认识度有所提高,让患者树立良好的保健观念,从而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减少口腔疾患的发生[9]。对于口腔医生来说,不仅要充分掌握临床知识,不断丰富治疗经验,以提高诊疗水平,也应积极提高自身修养和职业技能,使患者对修复治疗过程有较高的满意度,从而减轻心理压力,使疾患的痛苦降到最低,自然对患者修复后的生活质量有良好的影响作用[10]。
综上所述,在老年患者口腔修复中,对活动义齿进行修复是主要方法,重新修复牙合、防止食物嵌塞、治疗牙周疾病是口腔修复的关键。
[
参考文献]
[1] 李线绒,白乐康.老年缺牙患者口腔健康与牙缺失情况调查分析[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7(5):278-279.
[2] 杜玉芳,郑杰,黄云等.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护理体会[J].中华医学指南,2010,8(18):160-161.
[3] Afrashtehfar K,Kurtzman,G,Mahesh L.Improving oral rehabilitation through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tissues through alveolar preservation [J].The journal of advanced prosthodontics,2012,4(3):174-178.
[4] 孙志荣,赵雯,崔凌云,等.老年患者义齿修复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685-1686.
[5] 周嵩琳,柳海,张小良,等.重新修复42件全口义齿修复体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5(6):35-36.
[6] 王青林.老年口腔修复知识宣教对义齿修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23(5):123-124.
[7] 刘洪臣,储冰峰,王燕一.老年口腔修复的特点[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23(12):256-257.
[8] 刘岚,王欣荣,刘居娟,等.口腔修复诊疗中的人文关怀[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3):247-248.
[9] 于婷.816例老年患者口腔修复情况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1,12(4)123-124.
[关键词] 龋病;根龋;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 R781.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c)-0111-04
Survey of dental caries on the old people in Beijing City
ZHAO Mei ZHANG Hui CHEN Wei WANG Peng HAN Yongcheng
Department of Preventive Dentistry, Beijing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Affiliate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ental caries status of the elderly aged 65-74 years in Beijing City, an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oral health service. Methods An equal-sized stratified multi-stage randomly sampling design was used in Beijing City. Oral examinations of dental caries were performed on people who aged from 65 to 74. SPSS 13.0 software was appli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5208 old people were examed. The caries prevalence was 69.16%, which in the urban area (70.68%)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ural area (65.78%) (P < 0.01). The caries prevalence of the female (71.9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le (66.93%) (P < 0.01). The DFT was 2.85, which in urban area (2.9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ural area (2.62) (P < 0.01). Considering the sexual difference, the DFT of the female (3.03)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male (2.67) (P < 0.01). The dental caries filling rate was only 29.97%, which in the urban area (33.6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ural area (20.59%) (P < 0.01). Conclusion The caries prevalence of the old people in Beijing City is still very high, but the filling rate is very low.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n caries prevalence, DFT and the filling rate between the rural and the urban area. More effective prevention should be taken in the rural area.
[Key words] Caries; Root caries; Oral epidemiology survey; Old people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普遍延长,老年健康日益引起社会关注,北京市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关注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成为口腔医疗服务的主体内容之一。由于口腔疾病的进展性和累加性,老年人对口腔保健有其特殊的需求。然而,老年人群往往比其他人群难以获得口腔卫生保健服务。进行老年口腔保健的前提是有效的疾病监控[1]。为了调查北京市城乡老年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了解龋病的患病趋势,为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提供最新信息,2010年北京市牙防所组织16区县牙防机构的口腔专业人员对全市65~74岁老年人进行了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现将北京市该人群恒牙患龋状况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北京市16个区县城乡65~74岁常住人口,调查时间为2010年9~11月。
1.2 抽样方法
遵循经济有效的原则,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本次调查的抽样设计,以区县为单位,按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高低分为三层,每层随机抽取一个街道或乡镇。每个样本街道或乡镇随机抽取2个居委会或村委会作为调查点,每个调查点抽取60人(男女各半)。
1.3 样本量
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样本量5208人,其中城市3595人,农村1613人,男2572人,女2636人。
1.4 检查项目
一般项目:姓名、性别、户口类型、出生日期等。 健康状况项目:恒牙冠龋及根龋。
1.5 调查标准
口腔检查在人工光源下,以视诊结合探诊的方法进行。检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镜和CPI探针。龋病检查标准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中龋病的诊断标准[2]。
冠龋:牙齿的窝沟点隙或光滑面有明显的龋洞、或明显的釉质下破坏、或明确的可探及软化洞底或洞壁的病损记为龋齿。使用CPI探针来证实咬合面、颊舌面视诊所判断的龋坏,若有任何疑问,不能记为龋齿。
根龋:进行根龋检查时首先要判断牙根是否暴露,其标志是釉牙骨质界暴露。牙根已暴露,用CPI探针探及根面有软或皮革样感觉的病损记为根龋。一个龋损同时累及冠部和根面则分别记录为冠龋和根龋。
1.6 质量控制
检查者均为口腔专业人员,具有3年以上口腔临床工作经验。现场调查进行前,检查者由北京市口腔流调技术指导小组统一培训并考核,经标准一致性检验合格(Kappa值达到0.6以上)。调查现场的检查条件一致,使用统一配置的CPI探针。调查过程中,安排5%受检者接受另一名检查者的复查。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冠龋状况
如表1、2所示,5208名受检者中,冠龋患龋率为67.09%,城市为67.96%,农村为65.16%,经统计学检验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6,P < 0.05),城市高于农村;男性患龋率为64.31%,女性患龋率为69.80%,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7.802,P < 0.01),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冠龋龋均为2.57,其中城市为2.61,农村为2.49,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274,P > 0.05);男性龋均2.35,女性龋均2.79,女性高于男性,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4.892,P < 0.01)。冠龋充填率为34.81%,其中城市为39.42%,农村为24.02%,经统计学检验城乡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94.166,P < 0.01),城市老年人充填率显著高于农村。
表2 北京市65~74岁人群恒牙冠龋患龋情况[n(%)]
注:D:患龋未充填;F:因龋已充填;DF:患龋及因龋充填
2.2 根龋状况
如表3、4所示,5208名受检者中,根龋患龋率为23.71%,其中城市为24.65%,农村为21.64%,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P < 0.05);男性患龋率为22.74%,女性患龋率为24.66%,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35,P > 0.05)。根龋龋均为0.63,其中城市为0.69,农村为0.49,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4.547,P < 0.01);男性龋均为0.66,女性龋均为0.60,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149,P > 0.05)。根龋充填率为18.01%,其中城市为21.70%,农村为6.35%,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95.324,P < 0.01)。
2.3 冠根合计情况
如表5、6所示,5208名受检者中,患龋率为69.16%,其中城市为70.68%,农村为65.78%,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2.552,P < 0.01);男性患龋率为66.33%,女性患龋率为71.93%,女性高于男性,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9.124,P < 0.01)。龋均为2.85,其中城市为2.96,农村为2.62,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3.360,P < 0.01);男性龋均为2.67,女性龋均为3.03,女性高于男性,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3.760,P < 0.01)。充填率为29.97%,其中城市为33.69%,农村为20.59%,城市高于农村,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46.939,P < 0.01)。城乡各区县患龋率、龋均、充填率情况详见表7,其中,东城、西城等城区充填率高,延庆、门头沟等远郊区充填率低。
3 讨论
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口腔疾病在人群中发生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疾病防治策略的重要手段。自1983年起,全国大约每十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此次北京市口腔流行病学调查距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已有5年之久,此次调查对象是从北京市16个区县随机抽取,样本含量涉及范围比前3次全国流行病调查更为广泛,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北京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和牙病防治工作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北京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也有了新的变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北京市65~74岁人群患龋率为69.16%,龋均为2.85,与2005年北京市同龄人群调查结果[3](患龋率为66.03%,龋均为2.37)比较,65~74岁老年人患龋率和龋均二者均有上升趋势,提示北京市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此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北京市老年人患龋率、龋均、根龋患龋率、根龋龋均、冠龋患龋率城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城市高于农村,与2005年流行病调查结果一致,符合发展中国家龋病流行病学特征[4]。这可能与城乡居民的饮食习惯差异等因素有关,如城市居民糖的消耗量及吃甜食频率较高,食物加工较细[5]。提示还要继续开展切实有效的口腔健康促进项目,加强对城市居民的口腔健康教育,使其掌握口腔健康知识,主动采取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和防病能力。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根龋患龋率为23.71%,龋均为0.63。这与2005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3](北京市老年人根龋患龋率26.39%,龋均0.46)相比,患龋率有所下降,但龋均上升。说明老年人根龋问题仍然严重,未得到很好控制。分析原因,可能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龈退缩发生率增加,或由于牙间隙暴露、口腔卫生差、食物嵌塞等原因,菌斑易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及根面,导致牙骨质脱矿、软化,发生根面龋[6]。此外,老年人缺失牙多,活动义齿与基牙间食物嵌塞,也会致使根龋的患病率增加[7]。应该针对这些发病特点,加强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日常保健能力,使其保持良好口腔卫生,预防根龋的发生。
与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龋齿充填率(29.97%)相比,2005年(23.88%[3])有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根龋的充填率。其中,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城区充填率在45%~52%。这些与北京市政府近年来两次将口腔保健纳入政府实事,如为低保全口无牙老人免费镶牙、市卫生局出台了生命全周期口腔保健等举措,有密切的关系。此次调查显示,城区老年人龋齿充填率明显高于农村,这一点与辽宁[8]、湖北[9]省市基本一致,表明农村地区老年人大部分龋齿未得到有效治疗[10]。从口腔疾病的危险因素来分析,城乡口腔健康状况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口腔卫生习惯、就医行为、知识态度、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活习惯(主要是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农村相对城市而言,经济比较落后、卫生资源匮乏、人们缺乏口腔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11]。针对城乡老年人患龋状况和治疗水平存在的差异,提示今后要合理配置城乡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城乡经济水平和口腔医疗资源分布,加强对农村基层口腔专业人员的培训,积极开展社区口腔卫生服务,预防口腔疾病,提高龋齿充填率,切实提高老年人群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Petersen PE.The world oral health report 2003[R].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3.
[2] 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
[3] 李璟,韩永成,张辉,等.北京市老年人群龋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11,19(1):23-26.
[4] 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2-53.
[5] 张辉,顾志苓,陈薇,等.北京市城乡人群六个年龄组恒牙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北京口腔医学,2001,9(1):18-21.
[6] 刘璐,张颖,程睿波.2005年辽宁省老年人根面龋患病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0,3(9):553-555.
[7] 欧尧,黄少宏,范卫华,等.2005年广东省成年人恒牙根龋病抽样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07,15(5):220-223.
[8] 张颖,程睿波,刘璐,等.辽宁省人群患龋状况及趋势的抽样调查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7,16(4):351-354.
[9] 台保军,江汉,杜民权,等.湖北省人群龋病的抽样调查报告[J].口腔医学研究,2007,23(2):223-225.
[10] 黄瑞哲,孙妍,阮建平,等.陕西省老年人群患龋情况的抽样调查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0,24(5):373-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