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语言康复护理

语言康复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01 10:08: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语言康复护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语言康复护理

篇(1)

1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择30例脑卒中失语患者,入选标准: ① 通过诊断和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1996年)拟定的诊断标准相符合的,并经脑CT 或MRI 检查证实为脑梗死或脑出血患者; ②年龄≤80 岁; ③母语为汉语; ④右利手; ⑤意识清醒能合作者; ⑥扫盲班或小学以上文化程度; ⑦发病前无明确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史; ⑧不合并其他影响语言及认知功能的疾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延期康复组,每组15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1. 2 失语评估

采用西部失语成套测验( WAB)进行失语评估,内容包括: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4 项。在治疗前后计算失语指数( AQ) ,AQ = ( 自发言语+ 听理解/20 + 复述/10 + 命名/10) ×2。

1. 3 治疗方法

早期康复组在发病后7d内对语言进行1个月的康复治疗,延期康复组则在病发后8―14d开始对语言康复治疗进行1个月。根据对失语的评估得出的结果,运用一对一的方法训练,包括:①旋律语调治疗法( MIT) ; ②实用交流训练法( PACE) ; ③认知、记忆、思维刺激法; ④Schuell 刺激法。不同类型的失语治疗方法也不相同,Braca 失语症以训练表达和文字阅读为主,Wernicke 失语症以听理解及复述为主,传导性失语以阅读为主,命名性失语以口头及文字称呼为主,构音障碍包括呼吸、发声、吸入以及颜面器官的训练。所有患者每天治疗1次,每次30 ~ 60 min。

1. 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采用SPSS 16.0 处理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 ±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P < 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早期语言康复疗效比较见表

篇(2)

   【摘要】  目的  观察言语康复训练方法对脑卒中致语言障碍的疗效。方法  对72例脑卒中致语言障碍病人进行系统训练,在治疗前后运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估其语言功能,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评估标准提高1度者为好转,并进行比较。结果  运动性失语的Ⅱ度以上病人经过3~4周训练后,明显好转31例,好转7例;感觉性失语的23例病人经6周训练后明显好转17例,好转6例,总有效率均达到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康复治疗效果较差,其中仍有4例经康复训练后并无明显改善。结论  开展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语言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疗效。

【关键词】  脑卒中;失语;康复训练

  

    脑卒中致残病人出现失语症的比率高达20%~30%[1]。失语症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听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写字能力下降。因此,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流。自2004年以来,笔者对经头颅CT、核磁扫描证实为脑卒中后致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了语言训练,病人语言功能康复明显。现将训练方法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住院病人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41岁,平均68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梗死46例,均经CT或MRI确诊。病前均智力正常,言语流利,阅读、书写能力正常。按失语症分类诊断为运动性失语38例,感觉性失语23例,完全性失语11例。失语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检查。言语障碍的评估标准:0度,不能用言语进行实际的思想交流或言语不能使人理解;Ⅰ度,能说极少量词汇及短语;Ⅱ度,能说单词或短句,对日常用语可理解,表达中存在语法上错误;Ⅲ度,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Ⅳ度,多数情况下无言语障碍,但有时有理解障碍,言语欠流畅;Ⅴ度,言语障碍极轻,不易被他人察觉,仅病人自己有所体会[2]。根据评估标准,其中0度的有11例,Ⅰ度的有28例,Ⅱ度的有21例,Ⅲ度的有12例。笔者把经康复护理后评估标准提高2度者定为明显好转(如由Ⅰ度提高到Ⅲ度),评估标准提高Ⅰ度者为好转。

1.2  方法 

1.2.1  运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  运动性失语以语音训练为主。先做好心理行为干预,运动性失语病人最初多表现为抑郁、烦躁、易怒等,此时护士应给予耐心开导,并与家属一起制定训练计划。(1)发音训练:先要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运动的训练,以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2)词、句单音训练:发音训练1周后逐步训练病人说出单词-词组-短句。从简单的单词开始,逐渐加大难度。0~Ⅰ度病人以单词训练为主,Ⅱ~Ⅲ度的病人以词组、短句为主。(3)阅读训练:将适合病人发音的生活用语录制成磁带,让病人跟读,反复进行语言刺激。

1.2.2  感觉性失语的康复训练  感觉性失语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1)听觉训练:护士与病人采取一对一的形式,通过病人以往所熟悉的声音,如平常最喜欢的音乐等,刺激病人的听觉,强化应答能力,刺激思维,增加语言的理解力。(2)手势训练:通过病人较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如梳头,护士做梳头动作,让病人模仿、重复。(3)实物刺激:让病人说出所看到的实物的名字,护士可适当提醒,反复练习。(4)图片刺激:护士用图片边读边示意,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病人思考后回答,以锻炼病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1.2.3  完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  完全性失语康复训练时不应该过于着急,一般选用适当的难度,使病人基本能完成为宜。因部分病人的情绪常不稳定,连续生硬的语言可使病人失去信心而不能配合治疗。可请病人尽可能多地进行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和自己的病史述说等,训练病人的表达能力,同时指导病人家属配合训练,可以互相促进效果。康复训练应因人而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  结果

本组病人采用BDAE检查法评价效果。在总共38例运动性失语的病人中,Ⅱ度以上病人或经过3~4周时间训练,掌握一般的词组、短句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有31例由Ⅰ度恢复到Ⅲ度,属明显好转,另有7例语言能力提高1度,总有效率达到100%。经康复锻炼后,感觉性失语的23例病人经6周训练有6例病人的恢复不稳定,只提高了1度,而其他17例病人效果较为明显,由Ⅰ度恢复到了Ⅲ度,不但对常用的语句能够理解,对日常熟悉的事物也能较快地表达,对于感觉性失语,康复疗效也满意,总有效率达到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经过语言康复治疗7周后,效果均没有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恢复得好,有7例由0度恢复到Ⅲ度,仍有4例经康复后并无明显改善。见表1。

表1  脑卒中康复锻炼效果  (略)

3  讨论

病人一旦确诊为失语,应立即进行语言训练,可加快代偿活动,帮助病人尽早恢复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护理人员要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科学地评估失语的类型和程度,根据其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充分调动病人语言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大多数病人是可以恢复语言功能的。为取得好的训练效果,在训练过程中要教会家属语言训练的方法,使家属能够主动协助医护人员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实践证明,家属的支持帮助是病人语言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心理准备是语言康复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运动性失语病人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不能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常表现烦躁、易怒、情绪抑郁。而语言康复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因此,帮助病人建立和巩固语言康复的信心和决心非常重要。完全性失语症较难治愈,对于此类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治疗才能得出最好的疗效。而对于运动性失语症和感觉性失语症病人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训练是肯定有效的,通过词汇的反复再现和再积累使病人重新能够与他人交流,使之回归社会、回归家庭、降低致残率。病人家属的积极配合可使病人达到语言恢复最好程度的必要条件。要根据病人不同时期的进步和表现改变训练计划,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并根据病人的职业和兴趣爱好,及时调整训练内容,使病人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语言训练,以改善交流能力,充分发挥残存功能,才能使失语症病人语言能力的康复达到最佳水平。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护理干预 脑卒中 康复

中图分类号: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092-02

脑卒中(脑出血、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病。致残率高达70%~80%①全国每年有130~150万新发患者②,其中15%生活完全不能自理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神经受损导致运动障碍,其康复效果主要取决于康复时间,干预越早效果越好,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中枢神经系统在损伤后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重新组织能力,即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可塑性,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训练得到恢复,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防止肢体挛缩,减少肌内挛缩。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现将脑卒中康复护理综述如下:

1 康复目标

在临床护理中,预防第二次脑卒中及偏瘫患者并发症和废用综合症的发生,是康复护理的关键,促进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对病残肢体功能的矫正,强化残存功能训练,是康复护理的主要内容,加强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自理程度是康复护理最终目标。

2 康复护理的内容

2.1 语言障碍的康复护理

据报道,脑卒中患者约75%伴有语言障碍④,通过语言训练可提高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因此对失语症患者进行语言康复非常重要,语言康复训练越早越好,首先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的运动训练,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对于发音训练,一般先从单音、双音节逐步过渡到句子。交流时要有耐心,给患者足够时间回答。必要时可借助图片、新闻报道进行辅助训练,每天1~2次,每次30~40分钟。

2.2 肢体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

尽量让患者做主动运动,使患者手指利用日常用品,如球、杯子等练习时,抓、捏和握等动作,也可利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的方法,每次运动量以患者能耐受为限④。注重患肢的按摩,定时更换,注意保持患肢功能位置,预防关节畸形,开始训练时,可在患侧加以保护或给予一定帮助,以后逐步让患者独立完成。另外,针炙、推拿、按摩等传统中医方法,对脑卒中的康复有不可否认的效果,已被国内外广大患者接受。治疗六周后有明显

改善,表明对于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可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3 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

3.1 护患互动

护理干预并不代表护士一个人参与,应要求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制定康复计划,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⑤,保证康复计划顺利实施。

3.2 保证安全

康复训练时,安全第一,要防止坠床,避免关节损伤受压,步行时,更要强化安全意识,要有专人在患肢保护,防止摔伤引起二次损伤,训练中注重训练环境和患者耐受力。

综上所述,目前脑卒中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已得到共识,但在实施中存在很大随意性,护理的干预也会出现片面性,有时会出现注重瘫痪肢体的运动康复,而忽视了心理和语言方面的治疗,今后应更多的与治疗师、语言师等开展协作合同,制定完整、连续的康复计划,使患者得到规范化、系统化的康复护理,减少远期的并发症,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参考文献

[1] 王洪忠、许建鹏.实用中西医结合偏瘫康复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70.

[2] 冯正仪.内科护理学[M]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69.

[3] 司惠芳、郑建琴、吴海燕.实施康复“三阶段训练法”预防脑卒中后“二次损伤”[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12.

篇(4)

【关键词】脑卒中后遗症;护理干预;功能恢复

脑卒中又叫脑中风,发病较急,中老年人群是该病的常见和高发群体,有较高的致残率[1]。患者发病后如果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则可从急性期转入康复期,该时期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和心理消极等后遗症问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因此,脑卒中患者的后遗症康复护理极为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功能的恢复、自理能力的提升。本文选取6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作为护理观察对象,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措施进行探讨,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对象选取: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2年龄分布:48~83岁不等,平均年龄(58.5±2.5)岁。3性别分布:男性者49例,女性11例。4分组情况:与病人及家属协商后,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价值。

2.护理方法

2.1对照组

2.1.1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易因家庭负担而精神焦躁;该病治疗、恢复时间较长,患者易产生悲观情绪。对此,我院医护:1对于失语或语言闭塞患者,护理人员加强交流,根据患者口型、面部情感判断患者的需求。2讲解该病病理特点,让患者清晰心理对康复的重要性。3常与患者谈心,消除患者不安。4人性化适当增加患属陪护时间,让患者放松身心,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2.1.2饮食治疗

科学、健康的饮食有利于患者康复:1清淡饮食,多食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的食物,注意低盐、低糖、低脂、低热量。2规律饮食,指导健康饮食规律,按时进食,不食辛辣、油腻、生冷,少量多餐;3禁烟、酒、浓茶、咖啡。

2.1.3并发症预防

中老年中风患者容易发生肺炎、褥疮以及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对此,1每日消毒,保证空气流通。2每日检查患者的口腔,清除呼吸道分泌物。3满足患者需要及时更换床单被褥,对长时间受压皮肤进行放松按摩。4保持患者外的干燥,及时清洗局部区域。

2.2干预组

干预组在肢体功能锻炼、饮食疗法、并发症防护等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心理疏导、认知训练治疗与护理。

2.2.1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护理

在脑中风患者渡过急性期后,肢体功能的恢复需及时、有效、科学的开展[2]。待病情稳定后,我院医护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1意念运动训练;2瘫肢被动活动,自我瘫肢按摩、关节屈伸等;3坐、站平衡训练;4定时变换,如翻身、起坐;5生活能力训练,碗筷、穿脱衣等。

2.2.2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护理

采用计算认知康复训练法:1注意力训练,2定向力训练,3记忆力训练,4计算力训练,5复述训练,6视觉空间结构能力训练。

2.2.3语言功能障碍康复护理

1患者语言功能障碍程度评价,针对性制定康复训练;2口唇开合训练;3舌肌运动训练;4咽部刺激训练;5词、短句跟读、复读训练;6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2.3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 13.0数据包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以P

3.结果

3.1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价

经120d护理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其中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表明:干预组在运动功能、自理能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价报告

组别 例数 ADL指数 FMA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组 30 37.6±8.5 66.8±6.5 21.6±18.8 67.3±21.6

对照组 30 38.1±9.2 74.5±10.5 25.0±17.9 73.5±24.5

P值 - >0.05 0.05

3.2语言功能与认知功能评价

经120d护理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MMSE)和语言功能评价。结果表明:干预组在认知功能、语言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据有统计学意义((P

表2:护理后两组患者语言功能与认知功能评价报告

组别 例数 认知功能 语言功能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组 30 37.6±8.5 66.8±6.5 35.4±12.6 73.3±21.6

对照组 30 38.1±9.2 74.5±10.5 36.2±13.8 53.5±22.5

P值 - >0.05 0.05

4.讨论

患者在脑卒中后,会遗留的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不少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及时开展心理康复和功能康复护理对患者病情改善意义重大,在本次研究中,患者经过心理疗法、饮食疗法、并发症防护等常规护理干预后,病情明显好转;而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行肢体功能康复护理、认知功能恢复护理、语言功能恢复护理等效果更佳。其中,干预组30例患者在功能恢复干预120d后,其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水平、认知功能、语言功能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脑卒中;综合康复护理;生活质量;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5(a)-0141-02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病症,又名脑中风,其致病因素较多,可引起供应动脉狭窄及非外伤性的脑实质性出血,进而导致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1]。临床表现主要为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等。如不及时进行康复护理治疗,可造成残疾或死亡等不良后果。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减少继发性致残,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进一步掌握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本院对12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来本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男68例,女52例,年龄45~78岁。经检查,所有患者均均符合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经脑CT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属第一次患病,脑梗死发病为1~3 d内,脑出血发病为5~7 d内。脑出血患者体格检查存在偏瘫体征;排除患者严重的心、肝、肾等并发症;病程超过18个月,既往有精神病史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部位、病情严重程度、患病时间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临床将120例脑卒中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保持口腔卫生,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鼓励患者做胸部扩张、深呼吸及咳嗽等运动;定时更换睡姿、坐姿,对皮肤受压处进行按摩;训练膀胱自行排尿,便秘者用缓泻剂等预防并发症和脑卒中复发。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治疗,内容包括对高危因素的药物控制、康复治疗、卫生宣传教育、基础护理、语言障碍、肢体功能锻炼、心理干预等。基础护理:定时翻背、叩背并对骨隆突出部位进行按摩,以防止发生压疮和肺部感染情况;语言障碍护理:令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的良好状态,适当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避免焦躁、忧虑等精神刺激,训练患者口腔肌肉协调运动能力;肢体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活动患肢,加强躯干肌、患侧颈肌、肩周围肌群、躯干肌群的训练;心理护理:对患者采用适当的心理暗示和支持,增强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时间,以提高其锻炼的信心。恢复中后期康复训练:在痉挛基本得到控制后,由于患者部分肢体功能开始恢复,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平衡功能训练,纠正步态,实施行走和阶梯训练,上肢功能训练等,从而提高ADL能力[2-3]。康复训练每次45~60 min。

1.3 功能评价

采用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4]。分进食、如厕、修饰、洗澡、穿衣、转移、活动、上下楼梯、小便控制、大便控制10项,共100分,61~99分为轻度残疾;60~41分为中度残疾,需要大量帮助;40~20分为重度残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对比得知,治疗组患者肌力提高53例,语言表达能力好转54例,日常生活能力提高55例;对照组患者肌力提高43例,语言表达能力好转45例,日常生活能力提高5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组治疗前、1个月和3个月后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由于发生脑卒中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尽早实施康复护理可促进病灶周围组织的恢复[5],采取正确的卧位可预防畸形的发生概率,按摩和被动活动瘫痪肢体可以增强对患肢的感觉刺激,从而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6]。给予适当的语言护理,可起到对感觉运动功能协调的作用,有助于患者语言功能的再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经3个月的综合康复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继发障碍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显著。

在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时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增强其治疗疾病的自信心,并主动配合进行治疗[7]。帮助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正确的辅助训练和护理方法,使患者得到正确的综合康复护理。本结果表明,对脑卒中患者行综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语言功能,减少继发性残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研究表明,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可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从而相应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功能障碍,逐步提高其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由于脑卒中患者在疾病治疗时期可出现一定的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自卑等,严重影响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从而造成生活质量下降。鉴于此情况,临床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的心理活动或心理问题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可降低其悲观情绪,令患者保持良好的躯体功能状态[8]。因此,在实施康复措施时应及时发现患者潜在的心理障碍,从而根据患者的自身差异及时采取不同方式的心理康复措施,必要时可配合药物综合治疗,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和康复训练,从而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李乐之. 外科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89.

[2] 诸毅晖,陈爽白,邢艳丽,等. 康复评定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32-234.

[3] 王辉,曹俊云. 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探讨[J]. 护理研究,2008,22(1):231-232.

[4] 朱晓燕,林明芳,管少茜. 脑卒中病人危险因素研究与循证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08,22(2):142.

[5] 吴涛. 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C):15-16.

[6] 田幼红. 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7C):66-67.

[7] 郑玉琴,赖少娟. 心理护理对早中期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10,8(5):614-616.

篇(6)

【关键词】 护理模式; 康复护理; 脑卒中; 评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心脑血管病占据了首位[1]。脑卒中是血管源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急慢性临床综合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然可导致患者运动、感觉、认知、言语等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致残率高达70%~80%[2]。使脑卒中患者得以最大程度的康复,无论对个人、社会及家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脑卒中的康复训练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与康复治疗相辅相成的康复护理作用的重要性也体现出来。康复护理是将现代康复理念及康复技术与临床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康复护理不仅能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康复,提高生存质量,而且降低医疗成本,被认为是脑卒中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探讨合理的科学的康复护理模式临床意义尤其重要,为此2010年5月-2013年5月笔者应用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入选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4],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初发脑卒中患者;(2)均存在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3)无明显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8分,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2~3 d后不再恶化;(4)排除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符合以上标准的共144例,男76例,女68例;年龄45~85岁;左侧偏瘫84例,右侧偏瘫6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瘫痪侧别及病变性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以下综合康复护理措施。

1.2.1 心理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由于生理变化容易出现消极的心理状态,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患者自信的参与康复过程[5]。

1.2.2 良姿位及肢体功能训练 良姿位对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预防的作用[6]。患者病情稳定后即进行功能训练,即应进行床上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具体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鼓励、指导患者自己翻身、吃饭、梳头、入厕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开始护士可给予一定的帮助,然后逐步由其独立完成,3~4次/d,30 min/次,指导培训家属帮助患者训练,以便出院后继续协助患者训练,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提高患者各种自理能力。

1.2.3 吞咽训练及语言训练 指导患者进清淡、少渣软食;饮水呛咳时应尽量减少饮水,以汤汁代替,进食时抬高床头30°~40°;指导患者示齿、弹舌等动作;对完全性失语症患者的康复训练,首先学习单音发声,然后指导患者3个连发,可从数数开始,进而短词、短句,再进展到复杂的句子;不完全性失语的患者应鼓励多与他人交谈,刺激和促进说话能力。

1.2.4 认知的康复 包括失用的康复和视觉忽视的康复训练。首先让患者理解为什么不能完成有意识的动作,使用简单的语言指导患者完成动作,然后逐渐增加语言的复杂性和难度给予反复训练。耐心解释使患者明白为什么对某一侧物体视而不见,在忽视侧进行各种活动,可以加强患者的功能。

1.2.5 社区卫康复护理 社区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紧密衔接,患者出院后遂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干预计划。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社区医护人员,对干预组进行整体化、个性化和家庭化的干预,并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予以适当调整。干预频率:第1个月每周上门2次,第2个月每周上门1次,第3个月每2周上门1次,上门频率也可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予以适当变动。

1.2.6 家庭康复 定期由医院及社区医护人员给予相关知识培训,使家属正确的协助患者肢体被动活动和穴位按摩,鼓励患者自我锻炼。定期电话或上门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进程.制订新的训练计划等。

1.3 评价指标 (1)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定患者肢体功能;(2)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3)记录并发症:主要为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肉萎缩、异常运动等。康复评定均由专人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进行评分。所有评定由统一培训的康复医师完成,评定者未被告知患者分组情况,实行盲法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 发放144份评分表,回收率为100%。两组干预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肉萎缩、异常运动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发病率很高的疾病,该病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7]。由于脑卒中导致患者脑实质神经细胞的永久性损伤,使患者在多个方面如运动、感觉、语言、认知及心理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导致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独立生活及日常工作能力,需要依赖他人而生活,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促进脑卒中的康复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家人的期盼。探索科学的、实用的康复护理模式及如何提高康复护理的效果,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8]。康复护理是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发展的新兴学科,是将现代康复理念及康复技术与早期临床护理相结合,目标是应用各种方法进行康复训练,使脑卒中患者残存功能得以最大程度发挥,提高生存质量[9]。康复护理不仅能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而且能够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等[10]。康复专家普遍认为实施康复措施的时机为只要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 h后即可开展早期康复,国外常与药物同时进行[11]。超早期康复可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使病灶周围的组织或健侧脑组织重组和代偿,发挥脑的可塑性[12]。2010年5月-2013年5月笔者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取得一定的效果。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笔者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把康复早期、中期、后期的治疗连贯起来,把护理工作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家庭,使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健康评估等工作从医院到家庭不间断,集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效果明显,干预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模式可使医务人员及家属及时有效的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及主动锻炼;指导利用健肢带动患肢进行伸、抬、举的活动;督促患者进行言语功能锻炼等。正是由于康复护理干预组医务人员及家属全程不间断参与康复治疗过程,加强了护患沟通,增强了患者自我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勇气,使医护人员更深入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及时收集患者的信息及家属的需求,及时修改康复计划,提供富有人性化、个性化的康复措施,使运动功能部分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显著增强,负性情绪明显减少,不良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家庭康复环境改善,患者自理能力和家属照顾能力均有所提高。

总之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全程康复护理模式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在最大程度上减轻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郑舟君,戎燕,张丽华,等.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脑卒中二级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47-49.

[2]黎茵,刘丽红.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二级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3):26-27.

[3]刘亚芳,江华,王秋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运动康复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14(2):449-450.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9.

[5]张春慧,陈静,张振香,等.家庭跟进式护理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4(33):1636-1638.

[6]龚素芬,邢凤梅.脑卒中患者家属对康复知识的认知现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6(31):2072-2073.

[7]邓凤,陈锦秀,谭景予.双上肢训练方案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12):3169-3171.

[8]肖秀英,梁少杰,岳永辉.脑卒中社区康复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07,6(4):72-73.

[9]秦娟,郭秀君.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24-426.

[10]范红艳.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9):3002-3004.

[11]吴秀英,孙瑞仗,李长贵.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05,20(4):371-374.

[12]周红艳,张少茹,卢丹丹,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7(18):1647-1675.

篇(7)

摘要:目的 观察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按照患儿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观察组实行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惊厥恢复时间、肢体功能障碍和颅脑神经障碍恢复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康复护理;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效果

病毒性脑炎主要是因为不同类型的病毒感染所致的原发性颅脑急性炎症[1]。这类病症会在任何一个季节发病,也可以叫做散发性脑炎。病毒性脑炎,主要的表现为:精神障碍、意识障碍、语言障碍、头痛、发热、惊厥、昏迷等。如没有及时诊治,会对患儿的预后构成不良影响,且会直接对患儿的生存质量造成威胁[2]。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实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康复护理应用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效果,现进行具体的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所有患儿均通过脑电图、颅脑CT、腰穿等检查确诊,排除严重脏器病症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范围1~9(5.2±0.7)岁;病程范围2~4(3.7±0.4)d。其中包括:假肿瘤性脑炎、弥漫性脑炎、脑干型脑炎各9例、10例、11例;脑脊液细胞数轻度升高、中度升高分别为21例、9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范围2~9(5.5±0.8)岁;病程范围1~5(3.2±0.3)d。其中包括:假肿瘤性脑炎、弥漫性脑炎、脑干型脑炎各7例、12例、11例;脑脊液细胞数轻度升高、中度升高分别为20例、10例。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经降颅压、激素和镇静等方式治疗,并需保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同时,应加强对患儿病情的观察。

1.2.2 观察组实行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2.1肢体康复训练 待患儿生命体征保持平稳,无神经症状2d后,可加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以此帮助患儿树立治疗的自信。此外,应寻求患儿家长的协助,主要的目的为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

1.2.2.2语言康复护理 经游戏、音乐的方式,加强患儿语言的认识能力,经字-词-句循序渐进的进行语言练习。

1.2.2.3智力康复指导 经运动的方式,鼓励患儿实行智力方面的训练,可通过反复训练,联合多种方式改善患儿的智力情况。

1.2.2.4癫痫康复治疗 针对存在癫痫后遗症的患儿,应加强心理和药物的联合治疗,进而逐渐改善患儿的病情。

1.2.2.5心理康复疏导 结合患儿的病情、年龄特点,经支持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纠正法、家庭疗法等多种方式,确保患儿积极配合到康复治疗中,以及早获得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惊厥恢复时间、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时间、颅脑神经障碍恢复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伤残情况。

1.4统计学的处理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3.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使用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字2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临床各项指标的对比 两组惊厥恢复时间、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时间、颅脑神经障碍恢复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伤残情况的对比 观察组伤残率16.67%(5/30),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残率36.67%(11/3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病毒性脑膜炎,为儿童时期比较多发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病症。病毒感染累及到脑膜的时候,即为病毒性脑膜炎。病毒感染累及脑实质的过程,即可叫做病毒性脑炎[3]。脑膜、脑实质在同期受到累及,即为病毒性脑膜炎。受患儿体质所致,患儿的病情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病理检查后,能够观察到脑膜充血情况,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脑血管四周淋巴细胞等。重症病毒性脑炎,病毒感染会伤及脑实质位置,进而使得患儿发生脑组织炎症和脑细胞坏死、颅压升高等情况。严重的情况下,还会累及患儿的心脏,使得患儿发生心肌缺氧和缺血的现象。相关报道@示,这类病症每年呈上升的趋势发展,而20.02%左右的患儿均会并发心肌炎,这也使得临床治疗存在较大的挑战,且预后效果较差[4]。临床方面对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方法较多,经有效的治疗可促使患儿及早恢复健康。但为确保患儿不遗留后遗症,发病中脑组织不会产生损伤状况[5]。本次研究,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提供了康复护理服务,以此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尽可能减少对患儿对构成的不良影响。治疗的过程,实行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并降低患儿的伤残率。可见,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实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康复护理的应用非常必要。这种护理模式的实行,还能促使患儿及早恢复正常意识,消除惊厥症状,2 d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对于存在颅内神经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患儿,经10 d康复护理干预,也可恢复正常。此外,康复护理的实施,还能改善患儿的行为障碍、语言障碍和智力障碍,进而促使患儿及早获得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惊厥恢复时间、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时间、颅脑神经障碍恢复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伤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与杨玉玲的报道基本一致。由此能够看出,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实行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恢复患儿的意识、肢体功能和颅脑神经,并减少患儿实际住院的时间,降低伤残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应用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临床效果较好,能促使患儿及早获得康复,缩短患儿住院时间的同时,还可控制伤残率,值得临床方面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亚.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2):279.

[2]刘玉波.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9):66-68.

[3]杨玲玉.探讨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6):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