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31 10:28: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脑硬件基础知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硬件 软件 网络使用
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中职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此课程一般包括计算机硬件、输入法学习、操作系统(WINXP或WIN7)、办公软件使用和互联网基础知识。一般教师在教此门课程时,基本照本宣科。很多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连基本的计算机等级考试都过不了,使得本课程失去了教学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如何改革学习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使课程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增加实际操作教学内容
在进入校门之前,中职院校的新生都已会一些计算机知识,但仅限于上个网页,打个游戏,聊下QQ。在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新生也会在回家后购买计算机。在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里,介绍计算机软硬件这部分的内容,已经是陈旧得不能再陈旧了,远远跟不上现实中的硬件更新速度,导致学生学到的硬件架构知识完全无用。在购买自己的计算机时,学生经常被商家蒙得晕头转向,却无计可施。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当时所流行的硬件种类、性能(包括参数)、名称,对资料进行一定的收集整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内容包括图片演示、参数比较、视频讲解、硬件测试软件的使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硬件知识架构,在购买的过程中,能识别一定的硬件参数,减少受骗几率。另外,在课后可以适当地布置作业,作业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去电脑市场查找自己想要的电脑型号与对应的价格,再回到课堂上,对学生带回来的型号与价格进行点评、分析,从而使得学生认识到各种型号的区别,为自己真正选择电脑打下一定基础。
二、讲解操作系统
在介绍完电脑硬件这部分内容之后,需要讲解的就是操作系统部分。现今流行的操作系统就是WIN XP与WIN 7系统了,WIN 7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WINXP已经在慢慢淡出市场。现下新出的硬件,比如固态硬件等,都只有在WIN 7下才能良好运转。在操作系统的教学中,除了基本的操作,如复制、粘贴等基本的工具使用以外,还应该加入对操作系统设置的讲解,如用户管理、进程管理、服务管理、设备管理和驱动程序的安装。很多时候,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总是抱怨计算机很慢很卡,动不动就认为计算机出了故障。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使用操作系统不当造成的,如一开机就有五六个窗口跳出来。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加入以下内容,第一,安装软件的时候要看清楚提示,不要乱装插件,不需要开机时就启动的软件,就不让开机启动。第二,认识操作系统的进程与服务,知道如何开启与关闭服务。第三,了解设备管理器,如果设备没有驱动或驱动程序安装错误(出现黄色感叹号),应当如何下载正确的驱动,进行安装。在详细地讲解了这部分知识后,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就会又上一个台阶。
三、针对“考证”的教学
考证是中职院校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一个与计算机能力相关的就是“计算机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其中,办公软件的试题占了较大的比重。在教材中虽然也讲解了办公软件的使用操作技巧,但是在考试当中,学生还是不能很顺利地完成应试。经过分析,笔者发现,主要是平时讲的例子与考试不相符,上机练习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讲解往年考试的真题,并让学生多练习。一般学生在看教师操作的时候觉得很容易,自己练习起来时,却因为某个功能找不到而出现操作错误,这是因为学生很难将操作一次性全部记下,所以我们提倡将教师自己做题的过程用屏录软件录下来,保存为一般的通用视频格式,如AVI、RMVB之类。除了上课的演示,再让学生将操作视频拷回自己的电脑上,进行复习演练。通过以上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做题正确率。
四、互联网知识教学
现在大学生寝室用得最多的网络设备就是两样,一是普通版交换机,二是无线路由器。交换机没有什么需要讲解的内容,接上网线、插上电源就可以使用,而无线路由器我们可以讲解一下,如何设置上网账号,如何设置无线加密功能,如何设置内置防火墙功能。另外,可以讲解一下网上交易要注意的事项,如何识别安全购物网站,进行安全的电子商务交易。讲解安装网络防火墙,设置一些常用的网络规则,抵御木马软件的攻击。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and the needs of society, computer music production technology is the product comb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music 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the needs of socie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uter music production teaching is very urgent and difficult task. This paper simply analyzed computer music production software and teaching reform.
关键词: 电脑音乐;电脑音乐制作软件;电脑音乐制作课程
Key words: computer music; computer music production software; computer music production courses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281-01
0引言
音乐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音乐在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不但给大家的生活增光添彩,更多的是给人们一种享受和愉悦的环境。电脑音乐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随着近年来电脑音乐软件的不断发展,电脑硬件系统的不断更新,“个人音乐工作室”概念已经成为了从事与音乐相关的工作者们谈论最多的话题,音乐数字化也已成为了时代的潮流。电脑音乐凭借其强大的数字优势,逐渐成为了音乐创作的主要工具,其价格相对低廉的软硬件系统的开发,也为音乐爱好者广泛参与音乐制作提供了条件。
1电脑音乐制作
1.1 电脑音乐――Computer Music广义的电脑音乐概念是:在创作、演奏、制作与传播过程中使用电脑技术或设备的音乐。狭义的电脑音乐概念是:通过电脑及相关设备进行编程,控制MIDI乐器或数字设备进行创作、演奏和制作的音乐。
1.2 迷迪――MIDI迷迪――MIDI是Musical Instrumental Digital Interface的英文缩写,其意思是乐器数字接口。MIDI是一个国际性的电子乐器行业标准,是电子乐器间相互协作的协议,是电子乐器控制信息的方法和信息交流的语言。
1.3 个人音乐制作系统的发展方向在早期MIDI时代,音乐制作方式是基于音源、合成器和采样器等硬件设备的,电脑仅仅起音序器的作用。短短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无论在硬件指标还是软件性能方面都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提高,声卡也不满足于仅仅是提供一个外置的音频接口,而是整合了合成器、采样器、音频混音甚至强大的板载DSP数字信号处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基于电脑的音乐制作理念和方式逐渐形成,软件代替硬件也逐渐成为可能。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块音频接口,一个MIDI键盘,一个耳机,就可以组成了一套音乐制作系统,整套系统甚至一个背包就可以装下。这一质的飞跃,也预示了新一代音乐制作的技术标准与发展方向――操作简单,便携,高品质。
电脑音乐制作是主要以电脑为控制中心、以MIDI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为控制手段和信息交流语言、以合成器、采样器等电子乐器为音频终端的一种音乐制作方式。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来看,使用这种方式创作出的音乐可以是一种特殊的音乐体裁和类型,人们通常称之为电脑音乐,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语言和美学特征。在旋律、曲式结构、和声、配器、以及表演等各方面都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区别与以往的其他任何音乐表现形式。从制作的技术角度来看,它涉及音乐声学、音乐编辑学、音乐录音学、乐器学、律学、电子学以及数字化的电脑技术等,属于音乐学的一个新型应用学科。
2常用的音乐制作软件
音乐制作软件:包括音序器软件与音频软件。音序器软件的作用是把MIDI键盘或鼠标传送来的MIDI信号分轨记录下来,供作曲者进行编辑,然后再将这些信号送至音源发声。音序器软件提供给作曲者的数据编辑界面有五线谱、模拟键盘、图形或数字等方式,其编辑界面模式相当丰富而且便捷。音频软件主要负责录音,音频编辑,缩混,母带输出等任务。随着电脑软件技术的发展,目前各类音乐制作软件都是整合了这两种功能的集成性软件。常用的音乐制作软件有:Cakewalk Sonar,Samplitude 2496,Cooledit,Pro Tools,Cubase,Nuendo,Logic(for Mac)等。
3电脑音乐制作课程
电脑音乐制作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它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音乐素质才能掌握和驾驭。在专业艺术院校中,这一课程对于大部分专业学生是选修课程,对于作曲系专业学生是必修课程,对于计算机音乐制作专业的学生也是属于专业课程,其课程设置的目的一是让大多数学生感受、了解这一先进的高科技成果,二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专业音乐制作人的需求而设置的。开设此课程,学生已对计算机音乐制作课程所需的专业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如和声知识、作曲知识、配器知识等,这样非常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在学习软件的同时,已经开始编曲的尝试了,这样从一开始就把计算机音乐制作的魅力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也不至于将计算机音乐制作的教学停留在软件应用的基础知识上。电脑音乐制作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除了要有制作软件外,还需要有周边硬件设备的支持,如外设的音源、合成器、多轨录音机、调音台等。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还要学习一些硬件器材的操作知识,对硬件设备的性能基本上要有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独立地完成编曲工作。
电脑音乐制作专业的建设无论从社会需求和时代要求的角度来看,都是十分紧迫和艰巨的任务。电脑音乐的出现,带来了传统理论上的革新,它改变了人们的声场观念、风格观念、和声观念、曲式观念、音色观念等,一切以应用性为主,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也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书本和琴房中,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的优势,多听、多写、多做。
参考文献:
[1]师勇.电脑音乐制作大师CAKEWALK9.0[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
关键词: PLC;梯形图;语句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306-02
PLC是可编程控制器的简称,它经历了可编程序矩阵控制器PMC、可编程序顺序控制器PSC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C几个不同时期。为与个人计算机(PC)相区别,现在仍然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这个老名字PLC。PLC是一种数字运算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的存储器,用来在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人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设备,都是按易于工业控制器系统联成一体、易于扩充功能的原则设计。PLC是一种以微处理技术为基础,将控制处理规则存储于存储器中,应用于以控制开关量为主或包括控制参量在内的逻辑控制、机电运动控制或过程控制等工业控制领域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它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通用性强,控制程序可变,使用方便;功能强,适应面广;编程简单,容易掌握;减少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及施工的工作量;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维护方便。
目前,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
PLC在社会各行各业如此重要,那么怎么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好PLC这个课程呢,从我几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途径:
一 提高电脑水平
现在的PLC编程,不管是三菱的还是西门子的,都很少用编程器了,都是直接在电脑上用专用软件完成。学习PLC编程,首先要学会各种PLC、触摸品软件安装和卸载,打字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软件中的菜单的应用相当于把电脑的基础知识好好的学习了一番,一些人用电脑只会用鼠标点击,久而久之,这其实还是电脑盲,而学好PLC编程,键盘鼠标都要配合使用。在电脑硬件方面,电脑配置要求,串口以及外置接口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学好了。
二 要有比较好基础
要有比较好的电工基础学、电工电子学、电力与拖动学的基础,要理解掌握交流接触器、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等继电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主令电器的功能与结构,知道各种传感器的信号特点和应用,掌握电路中的自锁、互锁、自保持、与门、或非门。
三 掌握PLC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PLC实质是一种专用于工业控制的计算机,其硬件结构基本上与微型计算机相同。简单的说,PLC是由控制器 、输入、输出三部分组成,控制器是核心,输入、输出是关键。
四 要学好PLC编程语言
PLC的用户程序是设计人员根据控制系统的工艺控制要求,通过PLC编程语言的编制规范,按照实际需要使用的功能来设计的。只要用户能够掌握某种标准编程语言,就能够使用PLC在控制系统中,实现各种自动化控制功能。中职技工学校主要以梯形图和指令语句表编程语言为主。梯形图语言是PLC程序设计中最常用的编程语言。它是与继电器线路类似的一种编程语言。梯形图编程语言的特点是:与电气操作原理图相对应,具有直观性和对应性。梯形图编程语言与原有的继电器控制的不同点是,梯形图中的能流不是实际意义的电流,内部的继电器也不是实际存在的继电器,应用时,需要与原有继电器控制的概念区别对待。学好梯形图可以采用模仿法、经验法和分块法。
1.模方法:在学生学习PLC原理后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基础上,模仿某种现成的梯形图模式学着做。比如24h定时的梯形图设计,学生就可以模仿1h定时梯形图设计方法来练习编写24h定时程序。
2.经验法:学生已学习过继电器控制线路,也有了用继电器设计控制线路的经验。PLC的梯形图设计经验法,就是要依靠平时所积累的设计经验来设计梯形图。PLC发展初期就沿用了设计继电气电路图的方法来设计梯形图,即在已有的典型继电器电路图的基础上,根据被控制对象对控制的要求,不断地修改完善成梯形图。这种方法没普遍的规律可以遵循,一切都要靠设计者的经验来实现,就是把设计继电器电路图的思维转化为PLC梯形图设计思维。它一般用于逻辑关系较简单的梯形图设计。如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用继电器控制时,再根据控制要求设计成梯形图。
3.分块法:分块的目的就是把一个复杂的工程,分解成多个比较简单的小任务。 如数学中对于行数和列数较高的矩阵运算时,常采用矩阵分块法使大矩阵的运算化成小矩阵的运算,将矩阵用若干条纵线和横线分成许多个小矩阵,使大矩阵的运算化成小矩阵的运算,问题就好解决的多了。这种思维方式就是要抓住命题要害,把大问题小问题化,PLC中好多控制题目能用分块法进行梯形图设计,如空调水泵的自动控制程序,就可以分成三小块分别进行梯形图设计,①先设计定时程序;②再设计手动启停程序;③最后设计自保功能程序。分别设计好后再把三部分跟据题目要求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完成控制要求。
指令表编程语言是与汇编语言类似的一种助记符编程语言,和汇编语言一样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在无计算机的情况下,适合采用PLC手持编程器对用户程序进行编制。同时,指令表编程语言与梯形图编程语言图一一对应,在PLC编程软件下可以相互转换。指令表编程语言的特点是:采用助记符来表示操作功能,具有容易记忆,便于掌握;在手持编程器的键盘上采用助记符表示,便于操作,可在无计算机的场合进行编程设计;与梯形图有一一对应关系。其特点与梯形图语言基本一致。学好语句表编程可采用以下方法:
(1)要打牢基础,掌握指令表的英文单词。
(2)多用多练,在实践中学。PLC和计算机的语言就像外语一样,一定要多用多练,主要靠读程序、编程序和调试程序来学习。
(3)充分利用STEP 7的在线帮助功能,用鼠标选中用户程序中的某条指令,按〈F1〉键就可以打开该指令的在线帮助,看到指令的详细使用方法,例如指令的功能描述,指令的输入/输出参数的数据
类型、允许使用的存储区和参数的意义,指令的执行对状态字的影响,以及指令应用的实例等。
五 加强PLC的实训
通过对PLC实训,可以加强对PLC的感性认识,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了解运作方式,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史宜巧,孙业明,景紹学.PLC技术及应用,2009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课程 疑难问题解决方法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4;G71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计算机及其相关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成为所有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高职学生尤其重要。基于高职学生自学能力的簿弱,时下,高职院校已经普遍开设了漫长课时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笔者了解到高职计算机基础在各高职院校都为一年两学期的课程安排,并辅以计算机等级考试制度,这是为使计算机教学在高职大学生中普及并推动各高职计算机教学水平提升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作为启蒙课程的计算机基础,其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极大程度上会影响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笔者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难点问题的教学研究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分享出来以飨各位同仁。
1课程简介及难点分析
当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以理论实践相结合形式,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及其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意识,让其形成良好的信息处理技术,以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归纳起来,授课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问题:
(1)计算机基础知识中有关计算机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的问题,非常抽象难于理解;
(2)计算机基础知识中数制之间转换问题,转换方法难于掌握;
(3)Office 2010的操作性很强,繁琐的操作步骤让学生易遗忘。
2教学中一些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
2.1拟人教学,将理论知识人性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给一些具体的理论知识赋予人的性格特征,拟人手法让知识更形象、更生动、更直观。如计算机组成中,各部件的关系,我们把CPU视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的话,电脑比作办公室,硬盘比作办公室的文件柜,内存比作工作人员的办公桌,如此这般各部件的关系一目了然。
2.2比喻教学,将抽象概念形象化
一般来说,抽象的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高度概括,因此,教学过程中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已经获得的知识,适时确切地使用比喻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于形象,深入浅出。如讲计算机工作原理时,我们可以把计算机工作原理类比为一个工厂对产品的加工过程:进入工厂的原料(指令),经过物资分配部门(控制单元)的调度分配,被送往生产线(逻辑运算单元),生产出成品(处理后的数据)后,再存储在仓库(存储器)中,最后等着拿到市场去卖(交由应用程序使用)。
2.3口诀教学,将复杂运算简单化
在数制转换的教学中,频繁使用口诀教学。如二、八、十六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时,我们用“基权相乘法”来定义转换方法,即二、八、十六进制数上的各位对应的基数与权值相乘的和,我们将其命名为“基权相乘法”;十进制转换成二、八、十六进制时,整数我们用“除基值取余法”,而小数则用“乘基值取整法”;二进制转换成八、十六进制时,我们管方法叫“组合法”(即每三、四位二进制组合成八、十六进制),而八、十六进制转换成二进制则为“拆分法”(即每一位八、十六进制拆分成三、四位二进制)。如此,依照各“法”,无论遇上何种转换都可迎刃而解。
2.4兴趣教学,将理论知识多媒体化
在教授Office三个软件中,三个应用软件操作性非常强,“理论+上机”的教学方式较传统亦步亦趋的板书更有利于教学。先演示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激发出来了。
3结语
上述教学方法是在分析学生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能力差异,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点问题后总结出的与之相关的、被多次教学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总之,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而言,有趣、有用的学科更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老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互动,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善于进行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以实现教学的预期目标,希望本文对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同仁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一、分析原因
我想产生上述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学习动力没有被激发出来。我认为学生的学习动力分为两方面:一个是被动力;另一个是主动力。
“被动力”是指由外界客观环境、要求或激励因素等诱发出的一种学习动力。造成学生学习“被动力”没有被激发的原因主要是:不少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不像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那么重要,不用参加中、高考,也不用参加评比,学好学坏无所谓。按照他们的说法:“平时的功课已经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了,哪还有精力学习信息技术课这种‘次科’啊,好不容易有一节信息技术课可以放松一下,当然要好好玩一下”。因此,学生的心态导致信息技术课这种有电脑相伴的课成了他们的“放松课”。
“主动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来的自觉地、积极地、独立地一种学习动力。造成学生学习“主动力”没有被激发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从现在学生所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上看,部分课程内容陈旧,学生已经学过了,部分课程又难度偏大,学生很难接受理解;从教学方式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造成了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相分离,学生没有真正的兴趣和主动的“求知欲”。
针对以上原因分析,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双重动力呢?笔者结合自己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策略,并通过对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请教,借鉴相关理论,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二、相应策略
1.完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被动力”
教学评价是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改革和健全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评价与考试机制,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关键。
新课改倡导评价方式多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标准多种,但评价以激励和促进为主,评价必须为促进教学服务,为促进人的发展服务。考试作为一种严格的教学效果鉴定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教学策略与方向,可以使学生“被动”地检验学习效果。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采用ASP+Access编写的“无纸化”考试系统来检测课堂的教学效果。“无纸化”考试其实就是利用计算机编制一个大型的试题库,每次考试从中随机抽取试题,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在计算机上答题,然后由计算机自动评分。“无纸化”的考试方式比起“纸上谈兵”的笔试无疑是前进了一大步。不仅考查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也作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且考试后的判卷、评分工作由计算机自动进行,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但笔者注意到这种考试方式仍旧没有跳出传统模式的框框,这类考试往往把生动活泼的多媒体创作活动变成了死气沉沉的、枯燥无味的标准化操作,统一的考题、唯一的答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妨碍了学生创造潜能的发挥。
笔者认识到“无纸化”考试这种形式的弊端,并尝试着引入了作品评价方式。所谓作品评价法,简单说就是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作品,教师再根据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作品评价法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应用。教师在给定了范围与评定标准后,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动手收集资料和素材,完成作品并上传至服务器交给教师,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作业,并根据完成情况加以评分,学生的成绩以当下流行的等级分呈现给学生。如作业优秀加一颗星,积满四颗星升为一个月亮。学生每次上课都能看到自己的等级分,无疑是对自己学习的一种激励。到了期末,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等级分,计算每个学生的平时成绩。这种过程性的评价机制,能够真实地反映每个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完成PowerPoint模块教学任务后,要求学生以春节或元旦为内容,以简单的文字、图案制作一个演示文稿。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作品,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巩固了PowerPoint基础知识。这种考试没有过重的压力,自制电子作品考试方式的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然,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如果在对教学进行评价时只采取作品考试的形式也会有它的一些不足。如:学生在收集素材和完成作品时难保不会发生请人帮忙甚至抄袭代做的事;尽管学生在完成自己的作品时总是力求达到最好,会将很多操作上的技能、技巧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但对于课本上一些必须掌握的操作上的方法与技能却不一定采用,所以教师无法知道该生对该知识点是否已经掌握。
因此,笔者认为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这样在“外界环境”的“压力”下,学生为了达到考试要求,完成作品的同时也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这样既能检验教学目标是否完成又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潜能。
2.多管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了,那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快乐地学习呢?
情景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利用广播让学生欣赏一些图文并茂的作品,如精美的贺卡、诗配画等。学生本身对这些比较感兴趣,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时,教师必须抓准时机设疑:“同学们想知道这些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你想亲手制作一个这样的作品吗?”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做得比他们好。”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质疑、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巧设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我们给学生布置的任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才能积极地、主动地去完成。例如,学生对游戏比较感兴趣,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进行任务的布置。有这样一节关于《文件和文件夹》的综合应用课,教师先点明主题“今天我们来一起玩一个小游戏”,然后教师演示游戏的玩法,最后是布置任务:“这个游戏已经在你们的机器上了,但相关的文件却处于不同的文件夹中,只有你把这些文件都找到,并把它们放到同一个文件夹中,你才能玩这个游戏。”显然这个任务抓住了学生爱玩游戏的特点。这个带着一定背景的任务一出现,学生马上兴奋起来,所有学生为了能亲身体验一下游戏,都能积极探索任务的完成。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内容要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当中,给学生创设一种“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学习情景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教学时,可以布置如下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发给每组学生相应的电脑硬件,叫学生亲自动手组装电脑;然后提出问题,如果自己手中有4 000元钱,你将选择购买什么配置的电脑,让学生上网查询,并将配置清单上传至自己的学习档案袋中,教师随机抽取并给予适当的评价。这样的任务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任务时,他们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展示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滴的成功对于学生都是进步,都是下一步学习的动力。借助教师机,将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成果意识,学习就主动多了。例如,将学生汉字输入的速度进行定期测试并在班级网页上进行,既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收获,又记载了学生学习进步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激起学生不断地超越自己取得新的进步的动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自己平时好的电脑作品、收集的资料或自己的撰写材料做成专题文件夹放到班级文件夹中,特别优秀的,供同学们欣赏和评价。通过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无形中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要抓住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使学生在自觉主动地去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去体会过程中的乐趣,逐步培养兴趣,实现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网络安全道德;德育;信息安全
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普及并高速发展中的今天,也要求新时代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及信息道德。古人云"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可见德育教育对人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怎样在信息技术课中进行德育教育,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信息技术课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也就成为了每个信息技术教育者急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就我本人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践,来谈一下如何将德育更好地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
一、教师层面的思考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信息道德和网络道德修养, 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觉的寓德育于教学中,在教学中善于发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中的道德因素。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德育理论,积累各种德育教育所需的资料和素材,进行自我提升,自我培训,并把德育纳入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在学期计划中,要体现德育目标。更要备好学生,了解学生情况,抓住学生在计算机安全德育方面的闪光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道德教育。
二、从课堂常规入手
刚接触信息技术课的学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黄金期,要养成良好习惯,应从学生学习时的一举一动抓起,从培养学生遵守机房规则,爱护机房的电脑设备入手,在上机操作过程中,教育孩子要爱护计算机设备,能正确规范的进行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针对同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使他们认识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如,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时,要强调正确的关机步骤,这样既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而且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教师也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道德修养的榜样形象。在示范教学和指导上机过程中,用自己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为学生建立榜样、培养良好的习惯。教师应把遵守机房规则、爱护机器设备当作一项常规任务来抓,注重“常规训练”与“有意训练”相互结合,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
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贯穿爱国主义教育
计算机是美国人1946年研究发明的,大多数的软件程序也是美国人发明的,甚至好的电脑硬件设备也是美国人的,而在中国,家用电脑普及也不过才15年左右,中间的差距犹如天堑,虽然近几年计算机在我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但还很薄弱,应该让同学们看到差距,有危机感才能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产生爱国主义情怀,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再创新高。于此同时也向学生介绍国内软件开发界的名人:百度公司总裁李彦宏,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站在世界面前也昂首挺胸的中国人。
同时,在教学中在布置操作任务时,也要尽量选取积极向上,提升自我素质的主题任务,如:在制作电子板报和网页时,可以选取如“三月学雷锋小报”、“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五一劳动节的来历”等做为主题。这样他们不仅练习了老师教授的操作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在搜集、查找、整理、分析选用资料和展示作品的同时,了解到更多、更有意义的知识,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学生的素质。
四、网络德育至关重要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可借鉴学习和利用的信息很多,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引导孩子们在制作作品时,遵守的原则是“可以参考,不可照搬抄袭”,其中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在里面。在综合实践任务完成后,对于基本原创作品给予高度的表扬与展示,而对那些照搬抄袭的同学要进行强化教育。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原创作品增多了,学生们也产生了保护自己作品产权的意识。
如今是网络时代,学生上网也司空见惯,在这段公民个人信息泄露较重时期,教会学生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及家庭状况信息至关重要。可以给学生提供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法,让孩子们对陌生的网友一定要保持戒心,不能有问必答,不得随便与网友见面,即使是熟悉的亲朋好友相约见面,也一定要用电话,再次确认。以免朋友的QQ账号被盗,被不法份子利用。还可以推荐一些健康和有价值的中学生网站和论坛。这种新潮的交流方式会让学生感觉与老师没有距离感,觉得和老师之间是平等的交流,让他们对老师敢说真话、敢说心里话。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恰当的对他们进行网络安全道德教育。
一、目前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电算化岗位设置不完备不明确,分工模糊
按照职责分离原则,系统主管不应接触或操作正式使用的会计系统,凭证的输入与复核要由系统操作人员执行。但现在存在一些单位常由一人用不同的密码来完成凭证输入与复核两项不兼容的工作,或者单位会计系统都设置同一密码,部分人员可以以不同的身份轻易地进入其账务、报表等系统,对所有的财务资料一览无遗,使越权操作成为可能,应有的密码保护失去了实际的意义。同时单位未对原有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进行修订、补充和完善,造成责任划分不清,这种情况下内控制度也完全失效。因此如何防止数据被非法修改及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也是目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要解决的问题。
(二)单位缺乏专业的系统维护人员和对数据的安全性措施薄弱
目前,铁路基层单位许多会计人员只能进行一般的信息化操作,对会计系统的日常维护能力差。同时专门用于会计核算业务的计算机及配套设备等硬件设备缺乏专门的系统维护人员,不能定期或不定期对软件系统硬件、软件等进行维护保养,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中出现的故障也不能及时排除、分析。数据大部分存储在磁盘等介质中,一旦遭到水、火、被盗等事件发生,将很难修复,这使得会计信息丢失或毁坏的风险加大。
(三)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还不够高
不少单位的会计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手工记账的并不精通电脑的会计、出纳人员构成的,他们没有经过考核便开始上岗,操作水平只停留在简单的步骤。而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会计信息是集中处理为主,任何一个岗位的差错,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操作人员多,构成也复杂,哪个环节引起电脑硬件或财务软件出现问题时就束手无策,严重时会使系统数据丢失。此时再谈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控制度更是纸上谈兵。
(四)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审监督不够强力
由于内部审计制度本身还不够完善,在新的会计环境下出现新的会计信息系统特点和风险,使得审计难度加大,而内审制度也未能及时与时俱进。同时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缺乏必要的监督与指导,这就造成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工作薄弱。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待加强与改善
严格的内控制度永远是所需信息真实可靠的有力保证。内控制度存在问题必将影响企业的发展,尤其在计算机引入会计信息系统后呈现的特殊性对于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显得更为迫切,我们必须通过实践探索出真正有效的方法,建立起多层次的安全控制体系来保证内控制度成为强有力的监督与保证。
(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合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内控制度,并监督执行,从而起到预防错误发生的功能
制定会计信息系统内控制度时,原则上要遵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会计基础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有关行政法规及规章制度。同时一定要根据本单位自身性质、人员配备、硬软件情况以及管理要求进行认真分析,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需求能够具体执行的制度,然后根据执行过程出现的问题再进行逐步完善。另外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做出相应的考核措施,落实相关责任,来防止制度流于形式。
(二)制定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度
企业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对财务工作来说也是一个新开端,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水平,一方面掌握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知识,掌握熟练操作和应用计算机财务软件的能力,将会计与计算机联系在一起,逐渐由单纯的核算型转为智能型复合会计人才。企业制定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措施和培养制度按期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使之了解有关政策新动态和掌握新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计算机涉及的经营风险。
(三)加强财务系统的操作权限控制,严格职责岗位分工,树立人员内部控制观念
授权、批准乃是一种常见的内部控制手段,然而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权限控制主要依靠口令完成。这样的财务操作权限控制就是指每个岗位的财务人员只能按照系统所授予的权限对其进行作业,不得超越权限接触系统。企业应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在原有的人员岗位责任制进行补充和完善,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情况,明确岗位责任,严格控制各类操作员的授权操作范围,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保密性,在一定程度上使相关人员树立起内控观念。
(四)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管理
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数据一旦遭到病毒破坏,将给单位造成极大的损失。虽然现在单位计算机系统都安装了各种不同的防毒杀毒软件,但计算机病毒更新变异很快,常常让人防不胜防,因此不仅要安排专业操作人员及时更新防毒杀毒软件、安装防火墙,定期检测、清除病毒,同时安装财务系统的计算机不可并入互联网,这也是防范电脑病毒侵害企业财务数据的一种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会计操作人员对计算机病毒的安全防范教育,提高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意识,也是保证会计电算化安全运行的有力措施。做好日常会计数据备份,并且双备份,确保万无一失。各级操作人员发生变动时,除了按照规定做好会计人员交接工作外,还应对用户登录名称和密码数据文件进行备份并更改,防止用户名和密码被盗用。
(五)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内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会计电算化的内审是上级管理部门面对的新课题,应该针对它的特殊性制定出相应的审计内容,运用复杂的审核技术来审计电脑中账务与会计资料是否相符,并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从而能够切实做到对计算机与会计资料的监督,防范日常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