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文物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文物保护的现状及问题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31 10:28: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文物保护的现状及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文物保护的现状及问题

篇(1)

>> 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 探讨如何有效协调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浅谈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四种关系 谈如何科学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试论文物保护与承德旅游发展的关系 试论发展旅游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如何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双赢 浅议促进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发展 论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 论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 壶口文化旅游区文物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研究 中国将强化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 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浅谈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浅谈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的关系 麦积山石窟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和谐共进 试论文物的使用与保护及文物保护科技力量的培养 以息烽县发展红色旅游为例浅淡文物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试论文物保护与城镇化建设的和谐共存 论旅游资源开发与文物保护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04-20.

[2] 孙秀良,杨守文,张慧卿,等.科技查新中的馆际帮扶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1(11):29-32.

[3] 朱安青.高校科技查新工作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江苏大学,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 李岩,方杰,唐开,等.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技查新工作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11):127-129,134.

[5] 廖敏秀.高校科技查新现状分析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2):69-71,98.

篇(2)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藏品;科学保护

博物馆一词,英文为Museum,其源于希腊文Mouseion,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中国直到19世纪中期以后才有人开始接触西方的博物馆。1989年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将博物馆定义为: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以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和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可见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包括征集、保护、研究和展示四个大项。征集是前提,保护是根基,研究和传播展示是主体。文物是人类科学和历史文化不断发展的见证,不能再生,一旦损坏就永远无法复原,就会失去其历史面貌和价值内涵。文物保护功能是博物馆其他基本功能的根基,占据重要的地位。文物保护工作对于文物的价值体现以及历史的还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做好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完善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功能,才能为博物馆的文物研究和藏品传播展示提供坚实的基础。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体会,简要分析了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科学保护工作,并对博物馆文物科学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就博物馆文物科学保护工作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博物馆陈列文物的科学保护

文化遗产的传播及展示是博物馆承担社会教育职能的体现之一。世界各地的众多博物馆每年都会举办大量的展览来吸引观众,传播展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展览需要将文物藏品置于展柜进行陈列和展示,以供观众欣赏,因此博物馆的文物藏品在展示陈列过程中的保护问题,是博物馆文物科学保护工作的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博物馆陈列文物的科学保护工作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展览的藏品在陈列展示过程中,本体容易受外界条件改变的影响而变化,如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污染物的突然变化,都会对藏品造成损伤或损坏。如何防止文物藏品在陈列展示过程中不受环境突然变化的损害,是博物馆文物科学保护工作当前面对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博物馆陈列文物的科学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展品的摆陈

文物藏品的摆陈是陈列文物保护的首要工作。摆放时需根据文物的特性,如空间大小及材质,将其陈列在特有的环境中。展品的摆放要考虑文物的稳定性,防止文物遇到震动(如地震)而倾斜、滑动甚至摔落于展托。展品的捆绑固定应根据文物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材料和工艺,要防止因受力过大而损坏文物。展托的制作材料要求化学性质稳定,不会释放污染气体而侵蚀文物。此外,陈列文物的摆陈在兼顾观众欣赏方便的同时,要以文物的安全为首要前提。

(二)展柜的光污染防治

光是一种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传播方式。波长越短,能量越强。光污染是陈列文物的污染之一。由于光的特殊性,以前文保人员对光污染损坏文物的研究较少。随着人们对文物材质及光污染文物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家开始逐渐地关注陈列文物的光污染问题。紫外线会加速纤维素的水解进程,破坏文物的本体,因此书画和纺织品类等有机文物在展柜陈列展示时,要严格控制展柜光源的照度避免紫外线照射。年代久远的古代书画和丝绸展品的展柜,应严格使用无紫外线的LED冷光源。

(三)展柜的湿度、温度调控

湿度是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二者互相影响。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湿度和温度对各类文物的保存都有很大的影响,应给予优先控制。国际上的各大博物馆和文物保护研究机构都对文物保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有严格的控制。近些年,国内博物馆在馆藏环境的湿度和温度控制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比如省级博物馆展厅的展柜基本都具备了恒温恒湿条件。特别需要说明的是,青铜器、铁器等金属类文物容易受潮湿气体的侵袭而腐蚀,所以此类文物的展柜温度和湿度要严格进行控制,以保证文物的安全。

(四)展柜的空气污染物控制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空气污染愈来愈重。工业生产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硫化洹⒓兹、氨、甲酸等气体,都会对展示的藏品造成破坏。因此,博物馆应严格控制展厅及展柜的空气质量。此外,在展柜的装饰材料及展柜的选材上也应该慎重,避免造成展柜的空气污染,损坏文物。需要说明的是,硫化氢对银器的污染殊为严重,所以银器类文物展出时应做好硫化氢气体浓度的监测。

二、博物馆库房文物的科学保护

库房是博物馆文物存放和保管的核心部位,是博物馆的心脏。库房文物的保护是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文物的年代、地域、材质的不同,各类文物的保存环境也不尽相同,通常的做法是不同种类的文物分别保管在不同条件下的库房内。博物馆库房文物的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统筹考虑防潮、防光、防空气污染、防虫、防霉、防碰撞、防火、防水、防震等等。博物馆的库房文物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库房的温、湿度监测

同展柜的湿度、温度调控一样,库房的温、湿度监测也非常重要。库房温、湿度的阈值应根据国家文物局的相关标准和各类文物的实际情况来设定。某些地市级博物馆无恒温恒湿条件的库房,此种条件下通风通常能起到降温防潮的作用,但要注意通风的同时应严格防止过高的温、湿度进入库房对文物造成损坏。有恒温恒湿条件库房的博物馆,库房应配有专人监测库房内温、湿度数据的变化,保证恒温恒湿机组的正常运行。同时,文保专业人员应定期使用精度更高的温、湿度测量设备,对恒温恒湿机组测定的温、湿度数据进行校对,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整改,消除隐患。

(二)库房的空气质量监测

库房的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文物安全与否,某些空气污染物会加速文物的劣化进程。新建博物馆的文物库房一般会释放氨气等有害气体,所以应定期测定氨等有害气体的含量。新装饰、装修过的文物库房则应定期测定甲醛、甲酸、乙酸、硫化氢、氨等挥发性有机物及颗粒物的含量。在做好库房空气质量监测的同时,也要做好文物库房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记录和保管,如检测数据超过国家标准,应及时采取措施,改善库房的空气质量,保证文物的安全。

(三)库房的防虫、防霉

书画、古籍、丝绸等有机类文物是虫、霉的食料,极易受到虫、霉的侵食,因而库房的防虫、防霉工作也是库房文物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虫和霉菌是生物,需要一定的氧气和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才能生长,所以温、湿度环境的控制对于防虫、防霉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有恒温恒湿条件的库房仍然发现有虫和霉菌破坏文物的现象,说明防虫、防霉工作马虎不得,需要文保专业人员和文物保管员定期对文物库房进行巡查,发现虫、霉现象,及时采取措施,改变库房环境,使用防虫、防霉药剂等来消除隐患。

三、博物馆文物的预防性保护

随着文物保护风险防范意识的不断增强和现代测量技术的持续进步,博物馆文物保护功能的重点正从先前的以抢救性保护修复、被动性维修遭损文物为主,逐渐转向预防性调控环境、主动维护防止文物劣化。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强调通过长期监测、科学记录和日常维护、智能探测等手段,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通过风险评估和科学监测等方法,分析损毁变化规律,在问题出现前进行预防,并以此来确定科学的保护方法。文物预防性保护需要长期而持续的工作,通过制定计划和控制状态,将被动性的抢救修复变为主动性的预防保护。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成为实现博物馆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的首要因素。以辽宁省博物馆在沈阳市浑南区所建新馆的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为例,该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主要借助信息传感技术、环境质量调控措施,并有效集成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智能处理和互联网通信等技术,构建辽宁省博物馆新馆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控系统,全面实现博物馆文物藏品收藏和展示环境的实时监测、质量评估和有效调控。同时,在此项目完成的基础上,还可以建立省级文物保护环境监测区域中心,组建成一套覆盖省、市县监测站二级文物保存环境监控层的文物保护风险预控平台,自上而下地深入实现馆藏文物保存微环境的有效、稳定、洁净的调控,卓有成效地提升整个辽宁省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精度和实时性。

四、当前博物馆文物藏品科学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博物馆文物科学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国有博物馆对陈列及库房文物的保护都比较重视,但是仍有部分地市级博物馆的文物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其中既有客观条件,如文物保护经费投入不足的限制,也有博物馆工作人员主体文物保护意识不强的问题。至于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目前还主要集中在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和部分省级博物馆,占国内大多数的地市级博物馆仍然没有开展这项工作。此外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人才极度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功能的发展和完善。

(二)改进措施

国家在加大投入文物保护经费的同时,应有计划地培养复合型的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形成既懂现代科学知识又具有文物保护理念的人才梯队。国内各大学和相关培训学院,应加强对博物馆现有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的培养,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的能力,满足博物馆文物保护功能不断发展的需要。此外,国内各大博物馆应增强与西方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和技术手段,以项目合作的方式锻炼人才,增长经验,通过不断的实践促进国内博物馆文物保护事业的进一步l展。

[参考文献]

[1]张海峰.当前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现状及对策探析[J].艺术品鉴,2015, (9).

篇(3)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国发〔〕9号)文件精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深刻认识文物普查的重要意义

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开展文物普查是为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情况及其生存状态、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提供依据。开展文物普查有利于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充分发挥文物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有利于整合国土资源、促进我县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文物普查的工作目标

通过文物普查,全面掌握我县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合理、准确划定文物保护范围,完善文物档案管理,促进文物保护机构建设,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整体水平;培养锻炼文物保护队伍,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核定公布一批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遴选申报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打好基础。

三、文物普查的范围内容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范围是我县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等六大类文物。这次我县的文物普点将放在古遗址、古建筑及发现新的不可移动文物,同时对已登记的全县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要进行复查。了解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及环境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量化指标、保存状况和环境现状及其变化情况。

普查登录的内容是:每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位置、地理坐标、年代、类别、数量和文物特征等基本情况;文物本体的保存情况和损毁原因;文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现状以及文物的所有权属和使用管理情况等信息、资料。调查中应同时测绘文物线图、摄制文物照片、采集文物标本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一并进行登录。

四、普查的时间安排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普查标准时间从年9月30日起至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年10月至11月为普查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培训、试点工作;年12月至年12月为普查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位,实地展开文物调查和信息数据登录工作;年1月至年12月为普查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上报普查成果。根据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的安排,我县文物普查的实地工作将于年7月10正式开始,

五、普查的组织机构

篇(4)

试析良渚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略谈白苏二公西湖诗之异同

西兴镇运河史迹考古调查

运河南端的商埠文化探讨与保护

《桐乡县志》类例要释

临安城遗址考古工作的思考

浅谈临安城遗址保护工作

浙江南宋墓葬俗管窥

杭州文物考古述略

淳安芹川村的选址及风水意向

“建德人”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调查

越窑研究概述及其方法论的探讨

杭扇与古都杭州的渊源关系

香积寺石塔雕刻艺术浅析

试论发展旅游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世界遗产:定义突出的普遍价值

农村乡土建筑保护存在的困难和对策

城乡一体化视野下农村乡土建筑保护浅见

杭州余杭区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浅谈富阳古民居保护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淳安古建筑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建德新叶古民居保护和利用的对策思考

试论良渚文化时期的原始宗教与良渚文明

关于苏轼大麦岭题名刻石真实性的商榷

富阳山基村传统造纸遗存及其保护调研

博物馆陶艺教学资源的发现与拓展初论

杭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观察与思考

飞来峰“隋神尼舍利塔”考证

六和塔南宋台座砖雕与《营造法式》

清代钱塘江海塘的遗迹——四季青碑亭

试论良渚文化时期的原始宗教与良渚文明

关于苏轼大麦岭题名刻石真实性的商榷

圣果遗韵——杭州凤凰山圣果寺遗迹研究

金银觅珍——杭州博物馆馆藏南宋金银货币考

浅析运河余杭段文化遗产的保护及申遗工作

建德传统村落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浅析文物执法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作用

杭州市半山镇刘文村发现一座土墩墓

跨湖桥陶器——江南地区史前制陶工艺的辉煌成就

浅谈绞胎陶瓷器的发展与演变

从杭州半山出土玉石器管窥越国贵族用玉等级

关于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若干问题的探讨

透过“良渚共识”谈南宋皇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

飞来峰摩崖造像环境地质病害现状及修缮加固方法

辛亥前后中日两国群体思维的比较与解析

画如其人——由作品管窥唐云磁性人格

19艺魂长伴海云洞——姚虞琴部分书画捐赠作品概览

篇(5)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的通知》(辽政发〔20*〕26号)精神,为全面掌握我市境内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基本情况,构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体系,市政府决定,开展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任务

对我市境内地上、地下、水下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对现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街区、村镇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量化指标、保存状况和环境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复查、登记,形成完备的档案资料。

二、时间安排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此次普查从20*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20*年9月30日。20*年4月至9月为普查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动员、确立技术标准和规范、配置普查专用设备、开展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20*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为全面普查阶段,主要任务是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普查工作组开展全覆盖、不间断的文物调查发现和核查登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普查整理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组织普查成果验收、开展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管的沈阳市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文物普查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化(文物)局,负责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具体实施。各区、县(市)要建立相应的文物普查领导机构,抽调专门人员,组建普查工作组,组织实施本辖区的文物普查工作。

四、经费安排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规定,全市文物普查所需经费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市和区、县(市)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各区、(县)市政府要帮助普查机构落实办公场地,配备普查车辆及数据处理等各类设备器材。

五、具体要求

(一)制定方案。市和区、县(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分别制定具体的普查工作方案,按计划组织实施。

(二)加强培训。市文化(文物)局负责协调各区、县(市)文物普查队伍统一参加省举办的普查培训,在此基础上,采取以查代训、实地采样、记录示范等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开展基层普查人员的技术培训,统一普查技术标准,丰富普查知识技能。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运用信息网络、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文物普查的时效性及文物保护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三)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深入宣传文物普查的重大意义和有关要求,开设专题栏目对文物普查进行专题报道。重视发挥业余文物保护员的作用,调动全社会参与文物普查的热情,在全市开展一次名城历史底蕴和遗产文物价值的认知和教育,营造文物普查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四)多方配合。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建设、房产、交通部门要负责提供涉及文物的有关房产、道路等档案资料;国土规划部门要负责提供涉及文物的土地利用规划、地形地貌测绘和建设规划图纸;统计部门要负责做好文物普查数据资料的分析、管理和工作;民政、民族宗教、农业等部门和驻沈部队要配合做好革命文物、民族宗教文物、古村落等各类文物的专题调查。

全市使用和管理不可移动文物的单位和个人,要积极配合普查机构及时准确地填报普查信息。

篇(6)

关键词:文物建筑;维修问题;维修原则

文物建筑承载着古代社会很多的历史信息,反映着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同时也体现着居住在这个建筑中的民族特征和那里的地域特色。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文物建筑之多,种类之丰富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皇帝的陵园,历史的都城,军事长城、烽火台,交通建筑,园林建筑,寺庙建筑,民居建筑等等,都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值得我们去好好珍惜的和保护的,所以对于文物建筑的维修就是保护这些文物建筑的重要环节。

一、文物建筑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拥有着五千年光辉的文明史,我们的先祖们在中华大地上创造了辉煌的灿烂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物。字画、音律、青铜器、服饰、建筑等等很多方面都存有大量的历史文物。其中古建筑是历史文物中的重要部分,可以说在中国随处都可见到历史为我们留下的古老建筑,北京的明十三陵、长城,陕西临潼的秦陵,洛阳的白马寺,嵩山的少林寺,湖北的武当山,芮城的永乐宫,苏州的拙政园,山西的平遥古城,河北的赵州桥等等众多古建筑,更有像西安、南京、洛阳、开封、北京这样的历史都城,这里的古建筑就更是多样了。在肇庆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有众多的唐宋明清各朝代古建筑。城区内就有梅庵、宋城墙、高要学宫、阅江楼、崇禧塔、骑楼街等,在周围县城还有悦城龙母祖庙、德庆学宫等等,可见中国的古建筑种类之繁多、数目之巨大、分布之宽广是在世界上都少见的。这么多的古建筑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宝藏,更是世界文化遗产宝库里一颗闪亮的明星,在世界文化遗产里占有重要位置。

文物建筑它真实地反映着当时时代的特征,是每个时代的标志。他所持有的巨大的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甚至可以消除语言的障碍、民族的障碍,为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更重要的一点是,文物建筑是不可再生的,它的每一砖每一瓦和每一块青石板都不能再生,消失了就再也不能恢复,消失就意味着永远的失去。文物建筑这样重要,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对文物的维护和修缮工作,加强保护。

在肇庆城区著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梅庵,始建于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为纪念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在此插梅而建。梅庵是古建文化、禅宗文化的重要展示基地,是肇庆历史文化的阵地和宣传精神文明的成就的窗口。2011年,梅庵的山门因受周边建设工程干扰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出现地面沉陷、墙体开裂等现象,急需抢修加固。2012年5月,抢险加固工程通过论证和设计,经过5个月的施工,在2013年1月竣工。通过对山门的抢修,解决了该文物建筑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破坏及存在的安全隐患,达到科学有效地保护国家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文物建筑维修存在的问题

1、维修所使用的材料方面

文物建筑的本身有很多是木质结构的,在进行维修时要使用风干了的干木料,但现在却很难有干木料可供使用。在过去,就是在我国计划体制的时代,那时因为计划体制的关系负责文物建筑维修的部门可以提前根据国家法令提前收集木料,放在仓库中风干备用,所以那时并不缺少干木料。但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由于要考虑市场的原因,企业不会提前就购买大量的木材,这既需要企业出售大量的资金,也被国家相关法律所不允许。加上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全国对木材的需求变大,木料供应紧张,湿木料都供不应求就更别说干木料了。但湿木料对于文物建筑的伤害非常大,一是容易糟朽,二是湿木料会干缩,修完没几年又会出现问题,还要再修,这样反反复复对文物建筑的危害极大。

不仅是木料,还有砖瓦,还有油饰彩画的颜料等也存在这样的问题,部分人为了个人的私利,不顾政策法规和和相关的规定,砖瓦使用不符合文物建筑维修的传统尺寸和形状材质的,使得文物建筑的砖瓦模样参差不齐,十分难看,破坏了文物建筑原有的容貌。文物建筑上使用的颜画材料本来都是天然矿物质的,但现在的一部分人为了私利,而使用劣质的含有化学成分的颜画材料,不仅在绘画的色彩和感觉上破坏了原画的美感,而且其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会对彩画造成一定的腐蚀,使得文物建筑上的彩画装饰遭到破坏。

2、维修技术人员方面

过去文物建筑的修建者们个个都是能工巧匠,雕梁画栋,样样精通,才给我们留下了这样或精致、或雄伟的建筑。现在,传承古代建筑工艺的技术人员本来就少,有的部门在进行文物建筑修补工作时,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大量雇佣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务工人员,这些人本身对古代建筑的修筑知之甚少,使得工人在修补文物建筑时,不懂得这其中的价值,不珍惜,反而造成文物建筑更大的破坏。

三、文物建筑维修的原则

1、应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

我国为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特别成立了《文物保护法》,根据此法,文物建筑在进行维修时不能够擅自改变文物建筑的原状。不改变原状,不是意味着就不修了,如果对毁坏厉害的文物建筑不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修缮,那么可能几年内这座文物建筑就会倒塌,消失在尘埃中成为历史。对文物建筑进行修补,要对文物建筑原有的结构、构件进行科学的分析,尽量按照原来的构建方法和原来的构件,尽量采用与原来相同的材质的材料,仔细细致的进行还原,不要破坏了建筑本身的历史感。

2、应具有完备详实的档案资料

在进行文物建筑的维修前,一定要建立这座建筑的完整详尽的档案材料,包括建筑的照片,各部分的结构图、所需材料、背景资料、设计施工说明等等。有了这些详尽的材料,对于建筑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对要修复的建筑的原貌有个基本的认识,确定一个修复完成后的基本目标,才能开始动手进行修复。在修复过程中,还要随时的进行记录和补充,不断地完善档案资料,才能对整个建筑有更深层的了解,有助于建筑的修复。

3、应建立文物建筑维修的制度

长久以来,我国的文物建筑的维修工程并没有一个具体可行的国家标准的规范制度和验收标准,导致有的部门在进行文物建筑的维修时,十分随意,有恃无恐。工人在进行维修时,也没有人对其进行监理,对工人施工后的成果进行验收,检查问题,使得文物建筑的修复有很多并不过关,当时修完挺好,但过不了几年又会在相同的地方出现同样的问题,这就是在修复工程完工后没有相应的规范制度和验收标准对修复做出检验的后果。所以加快建立文物建筑维修方面的规范制度和验收标准,是有关的文物保护部门应该立即着手进行的,以免更多的文物建筑遭到破坏的命运。

4、应遵守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在文物建筑被划分出来之后,应该对其周围的历史环境也加以保护,扩大保护的范围,保持文物建筑周围原有的历史风貌。包括街区、景点、人口布局等等之类都应该划分到保护范围之内的,这样才能体现出建筑原来所在的地区的历史风貌,准确传达出原来的历史信息。现在很多文物建筑的周围环境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孤零零将建筑本体划分出来,却在周围建起了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使得整个原来的历史风韵荡然无存,最终难以逃脱被拆除的命运。尤其是对历史古城、民居建筑这样占地较大的文物建筑群,更加要维护整个古城内的一种历史感,对其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要精心保护。

结语:

文物建筑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爱惜和保护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不能够为了一时的私利去破坏它。文物建筑的每一片砖瓦、每一块石板都值得我们用心去保护。对于文物建筑的维修要格外的慎重,因为每一次的修补实际上都会对原来的建筑造成破坏,使得其原来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丢失,所以本文在这里将对文物建筑的维修的一些原则也列了出来,希望能够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更好地保护文物建筑,保护祖宗的遗产,是我们的子孙后代代代都能够享有这份珍贵的文化宝藏。

参考文献:

[1] 林立峰. 古城改造中古建筑保护[J]. 城市建设,2010(30).

[2] 杨荣彬. 多项选择与文物保护工程[J]. 南方文物,2007(03).

篇(7)

【关键词】古建筑;保护与维修;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K92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1978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力的不断增强,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而且也迎来了建国以来文物保护的,特别近十年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对古建筑保护更加重视。盛世修文物,这是对我们时代的颂扬,同时也是对我们文物保护工作的一种肯定。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对古建筑的保护和维修是整个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重视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前期调查

我们面对的古代建筑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历史财富,每一座不会言语的古迹后面,都隐藏着一段动人的历史传说。文物建筑又像一个古老的容器,千百年来积蓄了多少灿烂的历史沉淀。我们在触动这些历史的承载体前,稍有不慎,将会使那些有价值的历史、科学、艺术成份全部或部分消失,这是非常严重而又不可挽回的损失。曾经有一些古建筑经过维修,确实焕然一新,但由于没有进行认真细致的前期调查研究,没有留下必须的档案资料,结果这些建筑仅仅剩下一个空壳,那些历史的印记在维修过程后遗失掉了。

二十年来,浙江省古建筑保护与维修工作得到较大发展,从方案上进行把关。首先从前期调查研究抓起,对每一处需要进行维修的工程,都进行了全面的实测和调查,包括古建筑所处的周围环境,水文地质,古建筑的群体和单体,建筑的材料、构造、装饰、残损情况等内容。这些第一手材料不仅仅是保护与维修的依据,而且将作为古建筑的档案永远保存下去。

在对建筑本体进行细致记录的同时,对建筑附属文物的调查记录也被列入调查内容,如碑刻、题辞、牌匾、家俱、有关史籍文献等都进行应进行认真搜集和整理,使其成为古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大量现场调查和实测的基础上,进入古建筑具体维修方案设计工作。只有科学地、合理地设计才能保证文物建筑维修工程的可靠性。这项工作近年来主要由省内外有相关文物资质的单位技术人员承担,每项维修工程都具备了现状图、设计方案图、施工说明等技术资料,这些技术资料又要经过国家或省级专家和有关政府部门的严格审查。有的方案反复修改以臻完善,使方案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经验,对古建筑的态度相当谨慎,以免造成损伤,为维修的古建筑留下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包括图纸、照片等资料。

三、古建筑受损害的原因分析

由于古建筑建造年代久远,受当时条件所限,除结构设计可能与现代建筑相比存在着不合理外,还普遍存在着因年久失修而形成的大量隐患。包括木质结构老化、糟朽、劈裂从而使承载力降低; 由于屋顶瓦件松动出现的渗漏使椽子望板糟朽、屋面变形、木架歪闪; 后期人为活动以及自然原因,使建筑基础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墙体的支撑力下降;院落排水不畅,造成墙体开裂甚至坍塌; 空气污染造成的砖、石严重风化等等情况。

1.科学的分析与论证相结合

要在勘查中摸清底细,进行科学的分析计算,在论证的基础上,做出古建筑当前安全状况的判断。应注意易造成误判的一些假象,如判断是稳定性损伤还是发展型损伤时,要弄清问题部位险情是建筑原设计的缺陷,还是后人在修缮改造时所为,还是自然外力所致,这对于使文物保护措施合理性尤为重要。

2. 常规与特殊相结合

在检查大木架时,要分析大木裂是建造时不堪重负,还是后期在外力的作用下而出现的损坏或木结构脱椎等,是初期木料湿造成的早期开裂,还是地震或外力造成的后期结构损伤,都是较容易忽视。

3. 综合分析与全面考核相结合

对古建筑不能只看局部,要综合全面判断。有时因为看到有些痕迹就轻易做出“渗漏严重,挑顶大修”的等结论,在这方面如果设计时不加分析,在方案审定中又略有疏忽,容易出现一些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勘查中要详细认真,尽量防止以“条件不具备”、“时间紧”等理由而轻下结论的现象发生。对于地基下沉和墙体开裂现象更要分析是早期还是后期形成的,是初期设计问题,还是因地震或是周边排水不畅、或是施工造成的,只有确定“病因”,才有可能“对症下药”。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古建筑保护与维修

城市化进程中的古建筑保护极为不易,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特别是大规模建的影响,对古建筑保护需要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层面予以落实。

1.城市改建与古建筑保护并重。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城市较多为古城,在古城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建设时,应采取城市改建与古建筑保护并重的原则。浙江杭州是七大古都之一,历史资源丰富,有胡雪岩故居、坚匏别墅、河坊街、六和塔、灵隐,岳王庙等,同时也有民居、寺庙、宗祠、塔等建筑类型,数不胜数。最初的城市大规模建设中,这些地区的古建筑群并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因拆迁、基建等原因而损毁较多。最近十几年来,政府部分秉承着“保护和发展并举,文化和经济并重”的原则,以保护古建筑为前提下的城市建设开发。

2.城市中的古建筑的维修和保护实例---胡雪岩故居案例分析

城市的古建筑应定期对其予以日常保养维护,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并将因环境、时间、人为等因素所造成的损伤降至最低。维修中应遵循古代建筑工艺流程,在严格考证的前提下,对部分建筑进行适当的修复,建筑也应仿照原建筑的形制、材料、做法。

1999年初,杭州市政府决定重修胡雪岩故居,胡雪岩故居修复工作是严格遵循“不改变原状”的原则,按原样、原结构、原营造工艺、原使用材料、修旧如旧的要求来恢复建设的,修复后的故居,基本再现了120多前胡雪岩故居的鼎盛风采。

当时维修平面主要根据杭州籍建筑师沈理源在1920年测绘的胡雪岩故居平面图和相关图片的基础上,这些资料成为修复的依据和指南,并进行全面考古发掘。按图纸恢复圆洞门、砖雕,并挖出了池塘等。同时,调集文献资料,梳理历史疑难,并聘请罗哲文、杨鸿勋,郭黛妲3位国内著名文物建筑专家为高级顾问,整个修复工作经得起历史考验在对胡雪岩故居进行保护和维修时,做到整合周边资源,完善配套服务。首先,对故居周边的民房和道路进行合理规划,使之与故居成为和谐的整体。其次,故居内的服务设施需要完善,如导示牌和介绍。历史街区河坊街和吴山广场商圈都极好地弥补了胡雪岩故居周围配套服务设施不全的弊端,而这条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不但满足游客对文化的探寻,也符合现代人对旅游中购物娱乐餐饮要素的要求,是富有时代感的线路,为杭州旅游的一个亮点。

五、结束语

古建筑的保护和维修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因此,要做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首先,重视古建筑保护工作的前期调查,其次要详细分析建筑受损的原因,才能做到古建筑保护措施的合理。

另外,还要有较强的文物保护意识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在维修古建筑的过程中还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才能使得古建筑的保护措施更加的合理和有效。

在城市建筑和发展中,要时时关注周边的古建筑,以免在城市化进程受到更严重的损害。

参考文献:

[1] 张璎,任忠清.古建筑保护面临四大难题——专访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张五四[J]. 北方消防. 2003(12)

[2] 冀治宇.中国古建筑文物保护问题及对策浅议[J]. 古建园林技术. 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