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数字化图书管理

数字化图书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30 11:15: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字化图书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数字化图书管理

篇(1)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建设的日新月异,我国的图书馆理是一个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一体的时代。那数字化必然是图书馆的未来方向,因而数字化图书管理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将对数字化的图书管理提出自己的见解。

1 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数字化的图书管理相较于传统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革,他将运用网络以及科技技术等代替传统的信息存储、加工、管理、使用、传播的方式,从而使得用户对于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在对于文献的处理上传统的图书馆是用户必须直接接近文献才能得到从而使用文献,而数字化图书馆可以将图书或其他出版物、字符文本或图像等,可在终端显示、打印、记录在别的载体上事先,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查找联机目录和其他数据库确认所需资料这样简单又省时方便。

当代社会的信息极度丰富,数字图书馆可以进行网络资源的检索,可以有效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实现网络信息的共享,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极大的解决传统图书馆的贮存空间不足,购买图书的经费不够的问题,可以使图书馆流通简单化。数字图书馆可以进行传统图书馆无法进行的全文检索、图像检索。

2 数字化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特点

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可以推动数字化教育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网络的发展。大学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的特点包括:开放性、灵活性。

2.1 开放性

大学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来源于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所以它有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开放性的他点。大学院校图书馆的数字化也应从开放性开始,即每个在校学生登录校园网都可以查到校内图书馆的书籍情况,这样既能清楚明了的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图书,也能节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2 灵活性

灵活性市图书馆数字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经过数字化的图书资源,可以任用同学调用,比如,他需要一本书,他可以去学校的网站进行查询,看看这本书是在图书馆还是被其他的同学借走,如果被其他的同学借走,还可以根据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找到该同学进行借阅。这样既节省了图书管理人员在管理的上麻烦,也用了最快且有效的方法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

3 大学院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图书馆要构建“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图书馆核心文化,实际就是把方便读者、满足读者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用最好的服务态度给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推进人性化的流通阅览服务,书刊流通服务仍然是目前最基本的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面向读者的最重要窗口,因此要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就要从书刊流通服务做起,延长开放时间,调整服务功能,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深化服务内容,拓宽服务的范围,大力加强网络化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针对大学院校师生文献信息能力普遍薄弱的现状,强化师生信息素养教育,多途径培养用户的信息素质,提高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能力。积极推进个性化服务,探索融入教学、嵌入科研的知识服务。

3.1 营造富有理性氛围和人文气息的图书馆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图书馆文化水平的外在标志,包括环境建设、馆藏资源建设和技术设备建设等。

加强环境建设,营造人性化、人文化、生态化、现代化的育人环境。图书馆的环境建设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建设。大学院校图书馆的物质环境是指建筑、设施、功能布局等所体现出的环境氛围,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文献布局管理上应用“一站式”借阅管理模式,采用“藏书、阅览、流通、书目检索、查阅、咨询”一体化的先进管理方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营造富有理性氛围和人文气息的整体环境,创设人性化、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空间,打造生态环保图书馆,提高环境的亲和力。针对各功能区域的服务对象和主题,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黄河口区域文化、优秀企业文化等元素,使其逐渐成为展示我校办学特色的“窗口”。重视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加快管理工作自动化、馆藏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化,进一步强化网络化、数字化设备设施的升级拓展,为数字化资源的利用提供高效率、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媒体,建立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学习、研究、交流、培训环境。

3.2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构建具有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

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应通过信息服务深入了解读者的资源需求,本着“为用而建”的原则,凸显大学教育的资源特色。一是围绕我校的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地方财政重点支持专业、省(院)级示范专业、特色专业等收集文献资料,形成我校以重点专业为核心的文献资源体系。二是大力加强电子资源建设,有计划地增加电子资源的比重,图书馆完善的数字资源体系将极大地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文献的保障率,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全面的文献保障。三是开展馆际合作、区域间合作,积极参加联盟运作。

3.3 建立以科学的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文化

图书馆制度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图书馆物质文化的工具,又是精神文化的产物,构成图书馆员工行为与活动的习惯规则,包括图书馆的组织方式、管理方法和各项规章制度,是塑造和延伸图书馆文化的有力手段和坚实保证。大学图书馆的功能和定位强烈要求图书馆完善传统的流通服务、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因此,一是调整组织架构,重组和优化图书馆业务流程,提高组织效能,实现分级管理,增强执行力,发挥业务骨干作用,实现精细化管理。二是实行目标管理,实行“定目标、定任务、定责任、定时限、定人员”五定责任制,强化员工主动服务的意识,挖掘馆员的内部潜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三是制定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业务工作运作规范,形成制度合理、纪律严明、管理科学、行为规范的制度文化,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4 总结

图书馆作为大学院校文化的一部分,它为学校培养人才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发展数字化图书馆正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图书馆的职能的一种手段方式。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数字化图书馆不仅仅只局限于为高校服务,数字化图书馆将能过数字网络服务于全社会,来而完成数字化图书馆新时代新时期赋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王彤.论数字化图书馆[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0(06).

[2]赵国荣,赵勇俊.浅析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J].晋图学刊,2011(03).

篇(2)

[关键词]图书馆数字化;数字图书;信息意识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046-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新形式的图书馆的数量开始增多。随着人们对数字化图书的需求的增长,数字图书馆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其中,图书管理者如何适应信息工作的新的挑战也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数字图书管理对图书馆员的职业技能提出的新的挑战

(一)数字图书管理对图书馆员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和管理方法提出的新的挑战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信息的数量不断增加,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随之而来的信息的载体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以往的厚重、不易保存、不易传送的纸质载体向重量轻、密度高、体积小的数字化、电子化载体发展。为了适应人们对数字化信息的需求,各种电子出版物应运而生,专业网络论坛等信息交流平台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些变化不仅要求图书馆实现数字化,而且使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和管理体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传统图书“馆藏”的含义有了很大的发展,它不仅要求包括不同的信息格式(如录像带、软磁盘、CD-ROM等)和信息类型(如应用软件、书目文档、全文信息等),而且要以虚拟馆藏的形式对网络化的数字信息资源进行保存。这对于过去一直管理纸质图书的图书馆员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二)数字图书管理对图书馆员技术服务手段提出的新的挑战

过去图书馆的各种业务都是要通过馆员手工来进行的。而随着图书馆的数字化,数字信息资源的数量有了很大增长,数据网络化的应用越来越广,印刷图书的数字化程度也不断提高,同时,用户对信息的消费也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其阅读对象开始转向电子图书、CD-ROM和其他电子资料,馆员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电子技术对图书情报资料进行收集、加工、贮存、检索、传输等。这些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和“图书”的概念都出现了新的内容,图书资料的检索速度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原有的硬件设施由于无法适应数字化的要求而纷纷退出了历史舞台,传统的图书馆运作模式和理论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图书馆开始使用计算机来替代馆员的一部分手工操作;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使得图书馆数字化向更加深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变化、新问题,这都需要图书管理人员进一步探索并加以解决。

(三)数字图书管理对图书馆员自身职业素质提出的新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将向电子技术密集型的信息机构发展,其管理工作也要更多地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为其获得全面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但是,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对于过去多数都是通过手工操作来完成图书管理工作而没来没有接触或很少接触电子信息技术的图书馆员来说,这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图书馆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库,通过互联网与外界进行知识、信息的交换,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但是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数量巨大,非常复杂,而且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很难实现有效的查检。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己通过互联网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而适应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需要。未来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将是信息资源管理者、信息分析组织者、信息利用的导航者、信息知识的教育者,能够帮助用户理解和掌握知识信息。

二、图书馆员如何应对数字化图书提出的新的挑战

(一)主动转变自身的服务观念

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管理人员必须主动转变自身的服务观念。首先,图书管理人员要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新的认识。一直以来,图书管理人员负责的都是信息的整理和保管工作,而随着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用户的数量会不断增加,每一个上网者都可能会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使用者。这就使得图书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有了很大变化。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对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从而使用户能够获得精炼、有序、有针对性的信息。图书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进行快速、广泛的宣传,并且对用户的网络阅读行为加以指导,使其能够掌握正确的数字图书检索方法。其次,图书管理人员要转变服务观念,将为读者服务放在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首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员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工作内容、工作形式等方面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代图书馆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等信息技术构建起来的,其服务功能由以提供文献为主扩展为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种类型载体的知识、信息,其服务形式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参与型,服务形态也由集中、单一转化为分散、多元化。过去图书管理人员被动地等着读者上门的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数字图书发展的需求。图书管理人员在进行信息服务过程中,应该从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出发,更加关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兴趣、习惯、阅读能力等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和手段,更好地向读者提供数字化阅读服务。同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组织、存贮、链接传送和开发利用。

(二)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数字化信息素质教育

1.加强数字化信息意识教育

图书管理人员的数字化信息意识表现为对数字化信息的敏锐度,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图书管理人员作为信息的传播者,要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培养自身在信息活动中的独立性、自主性,对信息有敏锐的识别能力,积极地发现和传递信息,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

2.加强数字化信息道德教育

数字化信息道德是指图书管理人员在整个数字化信息活动中必须具有的道德。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正确处理数字化信息创造、数字化信息传播和数字化信息使用之间的关系;恰当使用和合理发展数字化信息技术,不通过非法手段摄取他人的秘密,不制造和传播虚假和低级的数字化信息等。相关部门和图书馆应加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数字化信息道德教育,使其学习、了解数字化信息社会应遵循的法律法规,自觉抵制违法数字化信息行为,随时按照道德标准的要求来规范自身的数字化信息行为,避免在数字化信息收集、加工、传播过程中发生泄密、犯罪等问题。

3.加强数字化信息能力教育

数字化信息能力是指数字化信息知识和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应该已经由过去的图书保管、借出和归还等简单业务扩展到包括为用户提供数字图书阅读以及收集、整理、传播信息等。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学会对数字化信息进行分析判断,从中筛选出真实的、对读者有用的信息;要建立和掌握数字化信息源,掌握数字化信息检索的技术、方法、途径;要具有能够指导用户使用各种数字化信息源和数字化信息技术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的能力;了解数字化信息分析研究及成果评价的程序、方法,使之成为具有科学价值的新信息,并对其进行传递和交流。

篇(3)

关键词 图书管理 现代化 信息资源 资源共享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开展,互联网发展迅速,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随着产生很大的变化。图书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传统的图书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而,图书管理现代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图书现代化管理系统,对于图书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图书管理传统方式和现代化的区别

(1)传统图书管理以图书馆为依托以纸质图书为载体,资料庞大,不易统计,借阅时需要在浩瀚的书海里苦苦寻找,不仅造成时间的浪费,还不能使图书得到有效利用,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现代化图书管理实现了把图书由纸质转变为电子和数字资源,出现数字图书馆,存储不再有限制,真正的实现了快速便捷,而且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要求更高。

(2)传统图书管理是封闭式的管理,各图书馆之间是独立的,各自进行建设,追求自身的效益,依靠自身图书资源进行发展,没有资源的共享,图书利用率低。图书管理现代化是开放式的管理,追求建立网络图书资料数据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各图书馆之间的界限被打破,方便读者阅读,提高资源使用率。

(3)传统图书管理是被动式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图书的保护以及读者借阅归还的程序是服务,有的还附加展览、咨询等相关业务,但是都属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的方式,不存在积极开拓市场。现代化图书管理,主动拓展市场,提高自身效益和图书利用率。

(4)传统图书管理业务工作简单,基本都是围绕图书展开,不存在对资料的进一步加工,只是提供单一的书籍文献。现代化的图书管理,业务范围广泛,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书籍资料数字化、电子化,文献信息服务以及资源共享等,更加广泛而深入,更能满足现代化对书记文献的需求。

(5)传统图书管理的市场对象单一,不同种类的图书馆有其特定的阅读人群。现代图书管理以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数字化存储无限制的优势,积极开发多种客户群体,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

二、图书管理现代化初步取得的成果

(一)初步实现图书的数字化和电子化

现代图书管理通过实现图书的数字化和电子化给文献的保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减少了传统图书管理中存在的书籍的修复困难,部分古老书籍保存难的问题。而且给人们的阅读提供了便利,人们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中的检索文献功能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满足了高效、快速、便捷的要求和现代的社会需求。

(二)建立和完善网上借阅系统

传统的图书借阅需要到图书馆进行,且手续复杂,浪费时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快节奏的要求。网上借阅系统的建立,节约了时间,给读者带来了方便。现在很多大学都建立了网上借阅系统,为读者借阅图书节省了很多时间,也提高了图书管理人员工作效率。

(三)积极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制度

资源共享是图书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建设的重要目标。传统的图书馆各自独立的情况,资源独立,造成闲置甚至浪费的情况。图书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个图书馆的优势,避免重复建设。

(四)信息服务的内容不断拓展

现代化图书管理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不再局限于纸质的书籍,服务不再局限于借阅。不断加大电子书籍的比重,其中文献资料社会化是一个重要内容,如各种电子期刊文献等,以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

三、图书管理现代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一个有效的联合管理系统

目前各图书馆之间基本上都是独立的,独立管理,有自己独立的系统。虽然他们各自开展了现代化管理的建设,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相互之间的联系尚不健全,各图书馆之间的联合系统尚未形成,一是图书馆之间的相互借阅的规章制度严格、手续繁琐,给读者带来很大的不便,也影响了图书的借用率;二是图书资源的独立分散,没有形成联合的信息化平台,不仅不利于图书的有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限制和浪费。

(二)高新技术缺乏创新

信息化的高新技术在很多行业已经相当成熟,使用也很普遍,但是在图书管理活动中,明显还存在很多不足。图书馆建设中和图书的管理中明显存在观念陈旧,创新不足,对于高新技术的研发和使用还比较落后,现有技术薄弱。关于图书管理现代化的新技术研发比较缓慢,新技术缺乏,而且很多图书管理人员观念落后,不积极引进采用新技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图书馆里的现代化发展。

(三)专业人才缺乏

关于图书馆以及图书管理相关学科建设明显滞冷,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不到位,现有的部分工作人员知识观念陈旧落后,业务水平落后,缺乏创新意识而各种技术人才缺乏,缺乏新的活力。而图书管理现代化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供需矛盾严重,缺乏专业的人才以及创新思维,是图书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障碍。

(四)知识产权问题

图书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是图书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建设是的文献等信息更加方便查阅,同时也出现很多侵犯知识产权的情况,引发很多纠纷,保护知识产权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因此把知识产权保护和数字化图书建设结合起来,同时兼顾信息用户与图书馆的利益均衡,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篇(4)

但是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信息技术发展缓慢,信息网络化建设起步较晚,因此一些学校尤其是偏远农村的中小学,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相对滞后,阻碍了学校图书馆信息化的进程。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中西部教育的资金投入,以成都为例,目前全市已基本实现基于互联网的1 000余所学校、20个区(市)县、市级图书管理系统平台整体上线运行,完成1 678余万册纸质图书的数据信息采集建库工作。下一步,成都中小学将加强对市级图书管理系统平台的应用和数字化图书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好书香校园;还将对全市中小学近1 200名专、兼职图书管理员进行培训,以实现图书管理员持证上岗。

数字化图书管理平台建成后,师生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只需提供数字借书证,再扫描所借图书条码后就可完成,而不再需要办理烦琐的借阅手续。同时,师生还可以跨校借阅图书,共享数字图书资源。通过数字化图书管理平台还能进行好书推荐、网上续借、本馆书目信息查询,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图书馆和具有特色图书资源的学校数据库,校际间还可共享图书资源。

建设数字化图书管理平台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装备和人员,为了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我们可以对现有的学校图书馆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和升级,对现有的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为了达到数字化建设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对学校现有图书馆图书建立电子数据库。图书建库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中小学图书馆特色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的先决条件。中小学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挖掘和利用本馆的馆藏资源,形成标准化数据,进而进行资源共享,以最大限度地供师生利用,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服务。因此建库是中小学图书馆数字化平台建设的重中之重。当前成都市各区(市)县已经初步完成了对学校图书馆纸质图书的数据信息采集和建库工作。

第二,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图书馆软硬件建设。中小学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需要完善的硬件设备。中小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资金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每个区(市)县的中小学图书馆除了需要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光纤宽带、网络服务器、光电扫描阅读器等设备,还要引进文献数字化加工系统和全文数据库开发软件平台,进行文献的扫描、贴标签、条形码制作等工作。

第三,师资管理人员配备。人员的合理配置是充分发挥图书馆作用的重要因素。图书管理人员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要从传统的图书管理员向具有现代

(下转页)

(上接页)

教育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管理员转变。中小学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要求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具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因此,中小学图书馆员必须能够完成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如计算机编目、标引,建立数据库,多媒体上网检索、光盘检索、联机检索,系统开发、网络维护等理论和技术。学校既要注重对现有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同时还要培养一批能熟练操作计算机、使用管理软件和进行计算机系统维护的人才,并配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方面的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和网络化管理做好人才储备。

第四,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小学图书馆要向数字信息化方向努力,实现馆藏资源多样化、存储数字化、服务网络化。学校的数字图书馆要建立为师生服务的各学科的资源库、馆藏书目数据库、数据库导航、检索服务系统等。这些资源不仅仅是图书,在互联网中也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如此众多的资源使师生们愿意相互交流和分享,并最终将形成一种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文化氛围。因此,中小学校在网络信息资源和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建设中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发挥行业的整体优势,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校园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传统图书馆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是一种必然趋势。未来的数字化图书馆要真正履行服务教育教学的职责,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勇于创新,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方法,更新思想观念,创新服务方式,迎接数字信息时代的挑战,使中小学图书馆成为受师生欢迎的服务平台,使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和教研。

参考文献

[1] 张雁,赵影.关于数字图书馆建设问题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6):232.

[2] 李岩.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12):181-183.

篇(5)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误区分析;对策

一、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数据考证

在2013年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的调查数据中显示,电子书阅读的增长速度相对于2012年的来说,每个人都增长了2.35本的电子图书读书量,增长的速度已经到了百分之六十五点五年。在同一时间,在对18岁至70岁国民更喜欢哪种方式的阅读的调查里表示,有13.2%的人喜欢网络线上浏览阅读,有9.0%的人喜欢手机客户端阅读,有2.2%的人喜欢电子阅读器,有1.3%的人喜欢网上打印下载。

在2015年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调查报告中明显的表示,我国在2014年的数字化阅读率跟2013年比较,阅读率达到58.1%,提升了2%。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数字化阅读的发展趋势也逐渐成型,逐步呈现出一种“全球化”发展趋势。

二、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价值内涵

数字化阅读信息是一种网络信息技术以互联网为主,在本质上采用数字代码的方法和形式,把组织并建立不一样的书籍的信息,在电、光等介质的根本上获得阅读信息。“Dynabook”是电子图书的概念模型,它的现世表明着已经在试着开始建立数字化图书馆。随着各个电子公司的连续发展并且在万维网开始出现并兴盛起后,数字化阅读的发展更加飞速。它主要的阅读方式有网络阅读和移动阅读两种。多媒体是网络阅读的主要部分,使用计算机来读的。通过于无线网络把图书、报纸等消息传递输送到行动设备的阅读传播,就是移动阅读。

现在,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强大的情r下,如果要创建完美的数字化文化服务体制,就要明确它的认识还有内在的价值。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跟传统图书馆的发展不同,在现在的互联网技术是数字图书馆主要的发展标准样式,电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走向越来越明朗。在图书的管理和出借阅读中,为了审查核实还有整理有意义的书籍,就要运用数字化的科学技术,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阅读知识脉络,为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奠定基础。日益发展的收藏的具有文化价值的物品资源具体构建,让传统的道德资源分配样式有了非常大的检验。为了进一步适应数字信息的变化的法则,要更好的把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彼此结合。

现在,数字化科学管理对图书管理工作有着三大价值优势:

1、体现着灵活性。不同的发展需求决定了它的发展形势和体系都会并跟着有一定的调整,并对图书馆馆内体系有系统性的创建。

2、数字化图书资源更具安全性。在信息录入上通过完善计算机服务系统,能够科学分类、查找,保证整体图书管理信息和借阅信息的准确性。数字化阅读形式更加便捷,安全,确保了各项信息的准确性。

3、数字化图书馆的细化性,能够细化各项管理方法,实现系统化管理流程的划分。

三、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主要误区

数字化阅读呈现上升趋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1、资源安排的不完备。数字化图书资源规划、协调和衡量标准并没有得到统一,使得各个单位缺少相应平衡,社会差异明显。从而造成数字化图书资源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

2、检索层次不够鲜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读者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数字化图书分类建设不够明确。专业层次、学历发展没有进行明确的层次分明。

3、管理队伍有待加强。一些常态化问题不断涌现,图书管理的建设上没有深刻透彻的理解。图书管理者工作积极性,创新型和探究型有所欠缺。

4、知识产权保护不够系统。电子阅读的便捷性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在法律问题上,会存在一定的“空白对接”。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图书管理有着负面影响。

四、强化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增强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首先要提高阅读素养。为了提升数字化阅读的能力,就要增强技术管理,提升管理的业务的高度、改正创新管理方法,不间断的更改传统的发展的缺陷。

加强阅读特性,实现较人性化的检索服务。按照现在的社会发展状态,要依据不一样的领域、不一样的学历、不一样的年龄层的读者的阅读层次来进行针对性的推送以及最大化的检索细化,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来连续提升数字化建设的进程,并建造一个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的数字化阅读系统。

是版权纠纷变弱,使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所提升。现在社会日益发展,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出现了新的裂变,数字化图书馆在特定的管理上和制度创建上,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对相应的法律法规提出科学建议。从而可以严格要求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也逐步完善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图书管理工作要进行不同性质的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数字化建设要求工作者提高自身发展水平,提高业务素养,从而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灵活的服务。认真做好知识产权服务、网络运营、商业服务等多项经营。不断提高数字化建设的发展,从而建设一个科学高效的公共图书管理体系,向现代化、数字化图书管理迈进更高的,更远的一步。

篇(6)

图书管理信息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时代需求的一种自然方式,主要是指信息储存数字化、传输手段网络化、管理控制智能化、人员素质信息化等。即是说借助现代新技术,提高图书管理的自动化水平,使图书管理走向现代化。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新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当前社会是信息社会,各类数据的传播都要依靠网络,提高传播效率的同时,使人们能够更快捷方便的获取相关的信息,图书管理必须紧跟时展步伐,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图书管理模式。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内涵,既便捷了图书管理,也便利了图书服务。图书管理信息化根据信息社会的要求,开发、管理各项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也即是说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处理、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图书管理的功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活动中的运用必会是一种必然趋势,必会带来图书服务方法、服务形式的深刻变化。

1.2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图书管理信息化经历了纯技术层面业务管理,到与网络相结合的虚拟数字图书馆,再到传统图书管理与现代数字形态结合的复合图书管理。这一发展过程体现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管理信息化是传统图书管理的延伸,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图书管理的范围也会得到拓展。其实,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知识的分配问题,信息化建设能借助信息技术使信息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从而得到合理利用。

1.3图书管理信息化是革新。图书管理信息化是一种管理新理念,大大提高了服务设施与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改变了图书信息的储存、传递方式,向着更加开放的服务方式转变,以数字化的形式通过网络供读者阅读,从而打破时空限制,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就要加大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这对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图书管理信息化的特点

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信息的储存地,读者数量繁多,资料丰富,需要对很多信息数据进行管理,以前,信息管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纸介质的手工处理,一般问题的处理都是由人工完成,这种处理方式数据处理信息量大、过程繁琐。资料容易丢失,工作容易出错。总之,整个过程缺乏系统性、有效性、规范性。很难大会图书馆的真正优势。对传统图书管理方式来相比,信息化建设能带来图书信息储存、检索的变化,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正是这样的优势,能便利读者的借阅,使信息的交流更为通畅,也使得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各界重视。

2.1容量趋向无限化。网络具有无限的容量,应用于图书管理,使图书管理能储存巨大的图书目录、图文信息等,便于检索各类信息资源,从而使图书管理真正发挥其作用。

2.2服务走向便利化。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能便利服务方式,只要有网络和电脑,随时随地就能浏览、查阅图书信息,便于信息资源的共享,能最大化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

3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支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为了加快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使之与国际接轨,就要分析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再找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从而推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3.1信息化意识不强。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意识才会有行动。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信息技术水平的制约,导致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停在浅层次,图书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不强,这是阻碍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因素。很多管理者认为只要配置几台电脑,装上相应的管理软件就行了,忽视了对人员信息化意识、信息技术、服务态度的培养。

3.2信息化水平不齐。当前,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国家与地方的图书管理水平差距很大,地方由于受资金、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图书管理信息化水平未受到足够重视,与现代社会要求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别很大,导致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齐。

3.3信息化人才匮乏。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远、复杂的工作,而信息化建设中,人才是根本。推进信息化建设最头疼的是人才问题,这是不少单位的共同心声。图书管理是服务性的工作,从当前图书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来看,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信息化人才匮乏,不管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无法适应网络化发展的要求,虽然建立了图书管理信息系统,但由于工作人员缺乏信息化知识,这些系统基本上属于摆设,不能有效的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导致资源浪费。

3.4信息化安全问题。网络是一个虚拟、开放的空间,网络的发展速度惊人,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安全问题。网络不完全主要表现在病毒和黑客攻击,导致信息被篡改、信息被恶意破坏等,从而使信息失去完整性、真实性,这都会阻碍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而当前,网络监管与网络发展速度相比较为滞后,这必会引发安全问题。因此,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注重安全问题,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提高信息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自主开发防止黑客、病毒攻击的信息安全技术,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先进、高效、可靠的信息安全保护体系,这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篇(7)

关键词:信息化;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在一些图书馆之中,将现代化的科学及时应用于日常的管理之中使得图书馆工作有了新的比较大的发展。其中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管理工作逐渐实现了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的预期目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程度,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服务质量的提高来说,不仅是挑战同样也是机会,如何恰到好处的抓住提升的机会、积极的面对困难,完成图书馆管理工作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和发展定位中必须慎重决定、严肃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信息化的背景出发,从而论述了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各个方面。

一、图书馆信息化的内涵以及发展

一般来说,现代的信息技术是基于微电子学,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方面的相关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技术。它能够获取包括数字的、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与其他形式的传感信号,然后可以进行加工、处理、传播、储存以及使用等等能动操作。可以从中透彻的了解图书馆的各种资源情况,并且,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技术的基础是计算机程序和信息技术,通过依托于网络来建立一种不同于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精确化、专业化、数字化馆藏资源。也就是所谓的数字化图书馆。通过了解数字化图书馆资源的相关特点,然后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图书馆管理的工作人员即可精确地、合理地、高效地对图书馆的相关图书资源进行各种配置,最大化的满足每一个图书馆用户独特的查阅需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信息量激烈猛增,为应对这个时代局面,图书管理唯有迅速作出反应,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抓住机遇、当机立断,及时认清与判断出自身管理的不足之处,并做出与大环境相适应的变革,才可立于不败之地;传统的图书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设计,主要以基于限制人的行为为视角,这就造成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过于死板,没有弹性。这种旧的制度体系必然阻碍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新兴事物萌芽的发展,从而使图书管理长期保持呆板僵化的状态;在客观上要求管理上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只有面对现状,促进内在与外形上的匹配,对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不断地进行摸索与创新,才能为图书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才能保证图书管理与时俱进,才能使图书管理工作蓬勃发展。

二、信息化手段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建立合理的资源购置与读者评价环节

在资源购置方面,图书馆可在图书馆管理系统内的图书采购以及连续出版物采购等程序的基础上,拓展服务环节。 也就是,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导入读者参与及评价环节,生成有现实价值的读者使用评估报告,以此报告为基准,制定出更科学,更符合读者需求,更利于社会发展的资源购置目标。而从读者服务这方面看,就要利用信息化达到改善基础服务以及推进深层服务的效果。传统的基础服务为借、阅、还,对文献资源采取准确分类、定位和方式,以达到快速响应读者需求的效果。基础服务应包含信息组织及信息服务,信息组织应除囊括传统的基础服务中包含的整序与分类外,还理应含有信息编目以及信息导航项目;深层次信息服务可从读者参考咨询及读者培训等方面发展。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深层次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进行图书馆管理理念创新

为打破传统图书管理管理模式、为图书管理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进行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首当其冲。管理理念创新就是让人重新定义“图书管理”,带着一种新眼光去看待图书管理。创新图书管理理念,为图书管理打开思路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前提。管理理念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加强管理人员的服务精神和管理精神建设。图书管理面对着网络信息技术潮流的冲击,图书管理人员对此不能视而不见或保持麻痹状态,除了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实用价值,还要抱着积极学习的心态,学习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中,进而提高图书管理效率。二,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当中加强部署和计划,使各个系统之间能够有效协调,要互相兼容各个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避免信息资源的严重浪费。要根据广大用户的需求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控制和管理,要加强技术防范盗版,保护版权。完善图书馆信息管理体制,是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屏障。

(三)利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加大藏书资源的共享力度

藏书资源共享已是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图书馆管理业务的各个方面已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计算机信息技术能使高效便捷地开展馆际互借,互相交流,从而达到资源共享。通过智能信息技术的兴起及充分应用,将形成一种新模式,这种模式是图书馆在采编、存储、标引、搜索、流通期刊的发现、组织、互借等方面形成数字化信息资源。此模式为图书馆充分地开发信息资源,为馆际互借增强了硬件条件。由此联机相互借阅服务,很好地解决了馆际间馆藏资源缺漏的症状,通过调剂余缺书目做到资源共享。

(四)技术设备的创新

实现图书管理信息化,必然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持,因此创新图书管理工作,网络信息技术则是创新图书管理的硬件。图书馆要不断引进相关设备、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为读者服务的效能。技术作为硬件工具,就是为人服务。图书馆管理要以读者的需求为标尺,以自身的信息和资源为提供对象,以自身的硬件设施工具,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在服务方式方面也不能落后,应保证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政钦.信息化管理策略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3,(15):173-174.DOI:10.3969/j.issn.1674-6813.2013.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