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生语文教学

初中生语文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27 11:04: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生语文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生语文教学

篇(1)

一、语文教学中听力训练的意义与重要性

听、说、读、写是语文素质的四项基本能力。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这四个方面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训练,都不利于学生语文整体能力的发展。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的是听(听人说)和说(自己说),表现在书面的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来达到让学生终生受益的目的。日常教学中,“读写”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师紧抓的重点,“说”的能力也逐渐被关注和重视,但一般很少对学生“听”的能力作系统的训练。其实,“听、说、读、写”中,“听’排在首位,足见其基础性和重要性。

“听”和“思”是永远连在一起的,听力训练也是极好的思维训练;听力训练好了,可以培养学生听话的注意力、话语的辨别力、语义的理解力、信息的记忆力、话语的品评力和联想创造力,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开发智力。

二、语文教学听力训练的现状

新课标对7~9年级学生的听话能力的要求是:“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这些要求较为笼统,在初高中的升学考试大纲和其它考试中对听力也没有做明确的要求。有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虽然也有语言实践活动的安排,但没有具体的听力训练目标和要求,加上没有对应的检测机制和后续监督,听说能力的训练培养就处于尴尬的地位。

有一些有识之士也认识到这些问题,进行了听力训练的尝试,但因为没有系统的教材,缺少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谈不上什么收效。有的老师是套用英语听力训练的模式,分为词、句、段三个阶段进行,而英语和汉语毕竟有区别,这些方法也不见得完全适用。听力训练急需一套系统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听力教学的发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语文教学听力训练的方法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对听力训练进行了探索,将“听”与“说”、“读”、“写”紧密结合起来,“以听促说”、“以听带读”、“以听助写”、“以听娱情”。 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听说是口头语言的运用,读写是书面语言的运用。听说能力的提高会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反之也成立。只有四种能力均衡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才会提高。

(一)听力训练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1.听读句段,培养提炼语段关键信息的能力:边听边写,记写字词、句子、语段,文从字顺,无错别字。听不仅要“听见”,还要“听清”、“听懂”,要迅速快捷地接收,合理地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声音信息并能正确地理解、牢固地记忆,最后还要对声音信息进行评价推断,这和单纯的听觉能力是有区别的。

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听得准、理解快、记得牢,做到听话的一次准确性,边听边思考,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听话能力包括记忆力,而声音信息又是转瞬即逝的,及时地记录下重点要点、关键语句,可以提高听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边听边思考可以在大脑中及时地对听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记忆,就不会出现听到后面忘了前面,听过的材料记忆模糊、记不下来等现象。归纳段意,提取关键信息则锻炼了学生的辨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学会高效地抓住语言的要点。

2.听课文朗读,提高审美感悟力:听美文或配乐诗歌朗诵,学生模仿朗诵。

朗读是理解、积累、发展语言、激感的重要途径。教材中的大部分文章是文质兼美的范文,尤其是一些内容深刻、语言优美,感情丰富的散文、诗歌,更是朗读的好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朗读水平较差,读课文读错音、读不连贯,语调平直,没有感情。仅仅进行理论上的讲解指导,学生难以很快提高。通过听课文朗读,学生现场模仿诵读,进入课文情境,这样有利于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无疑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果,增强了语音的辨识能力和语言的感受能力。

(二)听力训练与写作练习相结合

1.听片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补充或扩展。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有很多先进的玩具,很少听妈妈讲故事了,更不用说听广播、听评书、音乐剧等;而由于电视、电脑、游戏机等各种娱乐资讯的丰富多彩,孩子们所受到的视觉刺激过多、过滥,对事物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却被限制了想象能力。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语言匮乏,文章缺乏想象与生命力,与听力训练的结合,通过优美语段的欣赏,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步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2.听寓言故事分析概括,写出听后感。

很多寓言故事中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而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最反感的是老师家长的说教。选择寓言故事作为听力材料,让学生听完后写听后感,既是接受潜移默化的人格教育,又是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锻炼。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表达能力;心理障碍;培养兴趣

引言

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既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针对目前中学的状况,笔者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扫除心理障碍使学生有话敢说

爱迪生说过:“恐惧,较之世上任何事物更能击溃人类。”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敢说话、说不好话的主要原因来自心理因素― ―恐惧感和自卑感。恐惧是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即使是著名的演讲家,开始时也难免出现紧张情绪。20世纪伟大的政治家和演说家、英国首相邱吉尔第一次在国会演讲时,由于害怕,思路中断,遭遇失败。恐惧心理的产生,一是由于自卑,一是由于过度自尊。自卑是一种唯恐被轻视和排斥的恐惧心理。这种心理使之不能轻松自如地说话;自尊一旦过度就会导致内心虚弱,在众人面前怕说不好会被人瞧不起。因此,要使学生了解,几乎所有的人都对当众说话怀有或多或少的恐惧。名家尚且如此,何况于初中学生。这样可以有效地克服学生心理上的一部分恐惧与自卑,树立自信意识,相信自己有能力把话说好,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的是低起点和鼓励为主的方法。对那些有畏惧心理的学生,起点要低,而且只要他愿意说,就要多鼓励,这样就能增强他们的信心。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与陌生人交往,多与家长交往,多与教师及自己感到尊敬或畏惧的人交谈。这些对克服恐惧心理是大有裨益的。

2让学生认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

在课堂上,一定要把这些重要性、迫切性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潜能。而在农村中学,笔者发现初一的学生回答问题时举手踊跃,到初二下半学期发言的积极性似乎有些降低,年级越高,举手发言的情况就越少。这倒也不足为奇,十六岁花季,十七岁雨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的复杂起来了,渴求思想独立的心理越来越强烈,更多的时候不愿轻易的敞开自己的心怀,他们竭力的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成熟”,在回答问题上,生怕自己说错了而招来别人的嘲笑,尤其是农村的孩子,这点表现得更为突出,长此以往,在心理上形成了一种越不说,越怕说;越怕说,越不会说的恶性循环。往往出现笔试成绩尚好,交际能力很低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极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热情鼓励,认真倾听,尊重学生的回答,向学生提出五个允许:允许说错,允许补漏,允许争辩,允许设疑,允许创造。其次通过问题的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发言欲望,问题的设计要从教材和学生的认识之问寻找到思维的“爆破点”。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设计了“我们的生活中有套中人吗?”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引起同学们积极的思考和踊跃的争辩,从心理上冲淡了“不好意思”的障碍。再次,要不断的训练自己,老师的影响是很重要的,所以上课之前,不但要备课,还要备说。课堂上老师用词准确,条理清楚,幽默隽永,有启发性,感情充沛,使学生从老师的发言中体验到语言的丰富、奇妙,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并且能逐步演化成自己的说话能力。

3结合学习实际,多方面培养说话的能力

充分利用好教材,教材中大部分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样板文章,通过由读到说的“外化”过程,可以为学生树立典范。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增加多样化、层次丰富的阅读训练形式,如问答、朗诵、背诵、复述、讨论等。

复述课文内容则是由读向说过渡的一种好方法,它使学生对原文的依赖性降低了,利用原文进行加工、创造。在教学中除了详述和简述之外,还可以使用创造性复述,即对原文内容、形式进行调整,如在《一件小事》中,笔者设计了以《我的自述》为题来复述课文,大大激发了学生发言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想象联想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充。

讨论则是由教师提出特定的议题,由学生以组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再总结汇报的一种形式。如在《背影》的学习中,笔者设计了“评价父亲”主题的讨论,参与的同学很多,发言的机会多,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

4联系生活实际,锤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应该说,在生活中练说话的空间还是很大很丰富具体的。这样的环境不仅给说话联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还使得说话的目的性、场合性提高。经常在这样的环境中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练说兴趣,还突出了学生说话能力的社会性。这也是非常符合课程标准对学生培养的目的。如有题交谈、讲故事、即兴讲话等形式。

根据本地的特色,教师可要求学生把有关家乡的文化古迹、历史名人、特产等资料搜集起来,重新组织语言,成立学生导游服务队向游客介绍家乡风情,这种有主题交谈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又对提高语言表达水平不无裨益。

讲故事是把看、听、读获得的原始材料经过消化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的活动,讲故事有利于发挥学生说话的创造性。而在农村,人们的知识水平较低,有的家长连初中也没毕业,笔者要求学生把好的文章、电影、戏剧清楚明白地讲解给家长听,这就需要他们调整顺序、补充细节、改换人称、加强口语化,进行加工创造。如学完蒲松龄的《促织》,要求学生回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让他们自己处理语言使父母都能听懂。这有利于发挥学生说话的创造性,是培养学生长篇讲话能力的有效形式。

即兴讲话并不是不假思索、信口开河。它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把说话的中心、要点组织起来。如在朋友生日聚会时,就聚会的目的、意义等内容组织起来进行发言,虽比有准备的说话更难,但却能更好的检验一个人的说话水平。清代学者王筠的《教童子法》中有“拟题目若干道,书签上,贮之筒,每日食后拈十签,讲说思维,令有条贯;逮作文时遂可不劳余力”。这种抽签练说的方法非常有效,可以推荐给学生利用课余时问去做。

5言传身教,平等交往,让学生无话不说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提到了重要位置,这是因为说话能力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标准提出的需要。“说”作为人的最基本的素质,在现代化社会显得尤其重要。教师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为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一是要求教师准确、熟练地使用祖国语言。在说话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和生活语言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说话的方法、口语表达的技巧,发音的准确清晰;语调、语速的掌握,甚至说话的表情、动作、姿态等,都要生动、睿智,具有感染力,使人听而不厌,声声入耳。

二是要和学生平等交往,以具有亲和力的语言靠近学生,使学生乐于接纳教师,乐于接纳教师的语言。就平等主体的交往而言,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个体问的关系。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过程。这在说话教学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因此,教师经常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交往。学生自然会亲近教师,最终达到无话不说,从而使说话教学的语言环境得到极大地优化。

篇(3)

关键词:结合新课程理念;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97-01

1.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为了对当今新课程理念进行适应,加强对于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将初中语文教学课堂自身效率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要求教师必须要重视应用教学艺术,使学生能够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主体,引导初中生能够积极地参加到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增加初中生对于语文教学内容趣味性的感知,初中语文课程自身的内容含量十分大,也比较枯燥,再加上其教育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将理论性很强的初中语文课堂开展的生动有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2.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重点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创造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素质和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工作。达尔文在他的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后来对我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刻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创造兴趣要从小培养,求知欲望要早期激发,以便使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增强创造的激情和自信,成为其终生受用的追求认识真理的志向和源泉。面对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何老师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通过讲故事、听名人轶事、猜想故事结尾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同学们都感兴趣的活动中,何老师对他们进行了适时的启发和引导。

2.2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近些年来,我国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展,充分认识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并且成为了我国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和优先考虑最为基本的问题之一,兴趣是一个人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教师,因此,快乐教学和愉悦教学是教师们一直在不断深入探讨以及研究的话题。如果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中传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那么,初中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学好语文知识,并且在情不自禁中取得好成绩,优化导语设计、实施情景教学以及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等等措施都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趣味性。如果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只顾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那么,初中生会感受到十分痛苦,并且学习效率很低。如果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变通,把初中知识融入到情节里面,使初中生成为语文教学故事中的主人,这个时候,初中生就会对学习十分感兴趣,同时加深了初中生对于语文教材的探索和理解,进而能够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以及效果。

2.3提升举例频率。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举例频率能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初中语文知识并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怎么样才能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到一起,举例子就变得十分重要,语文教师在举例子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前文学的热点问题,并且要引出其他大的学科内容,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热情,更加能够对初中生所特有的好奇心进行满足。在初中语文教师举例子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将其和地理以及历史等等知识进行结合,使初中生能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增加自身其他学科的知识,再通过其他学科知识来促进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这样不仅仅符合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自身的要求,更加能够使初中生真正体会到语文课程所具有的有用性。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举例子是语文教师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挑选一些具有启发性以及精致的例子,这样才能够做到抛砖引玉,引发学生思维,进而对学生进行启发。同时,要使初中生能够明白所举例子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初中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

2.4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备课。除了要将初中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并且采取举例子的措施之外,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备好课,做好开展初中语文课堂之前以及初中语文课堂之后的工作。教师实施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进行有效的备课工作,通常情况下,备课都要按照语文教师进行备课课程的标准以及备教材这两个基本环节来实施,每一个课程标准都能够从本质上帮助初中教师对语文教材深广度、教材体系以及教材知识层次进行了解。语文教师备教材的目标就是要找到语文教材与各个单元、每个知识重点、语文教学内容、语文结构体系以及教材编写意图之间存在的关系,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选择一些时事,或者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找一些初中生比较关心和注意的话题,这样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教师备课的过程中还必须要课后的作业,初中生在学校初中习到的知识与生活、社会实践相互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语文知识变得十分鲜活,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一些全新的作业形式,比如说通过对学生邻居或者居民小区实施调查,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初中生要根据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开展辩论赛等等作业,这些作业锻炼了初中生行动、思考、分析以及设计等等方面能力。

3.总结

总的来说,我国初中语文教育面临全新的课程改革,为了追求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品质,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解放自身思想,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指导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中的乐趣所在,要顺应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改革,来对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俊霞.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策略[J]. 学周刊,2013,No.17810:50-51.

篇(4)

为了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实现初中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接下来,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

2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中,都包含着美的教育,教师应该在挖掘教材内在美的基础上,通过展示美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感知美、领悟美、创造美。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录音、播放多媒体幻灯片等方法来让学生去认真地品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美的意蕴和气势。通过这种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寓教于乐,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三峡》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让初中生通过图书馆、报纸、计算机网络等各种各样的渠道来查找三峡的风土人情、三峡的地理位置、三峡的自然风光、和三峡有关的神话、和三峡相关的诗词、三峡水电站等一系列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初中生就可以感受到三峡的美,从而对《三峡》这篇文章更是赞不绝口。与此同时,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课前通过U盘或者其他的方式搜集整理好的丰富的三峡资料和三峡图片,在多媒体幻灯片上展示出来,并且让初中生之间互相共享自己搜集的三峡相关的资料,让初中生真正体验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三峡为什么会有如此美丽的风光,有如此湍急的水流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初中生踊跃回答,从而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审美能力。

3 运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提高初中语文阅读写作课的质量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发挥各自主观能动性,运用诵读、默读、写作、抄写等等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深入地挖掘教材中隐含的要素,让初中生领略到文章的亮点,领悟作家创作的独到之处,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活跃度和写作水平。

比如,教导初中生通过不断诵读课文,体会作家善于捕捉生活中“看似平凡,却不平凡”的亮点。要求一个年约十来岁初中生写出惊世绝伦的创意大作,仿佛有点不切合实际。其实具有创新性的文章并非是难以高攀的,我们相信“世界上并不缺乏美,而且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创新性的文章并不都是与众不同的另类作品,而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一个平凡的话语,在某一个情景下都会引发了每个人细微的思绪波澜。如果初中生学会把握了这些细微感悟,并善于用文字细腻地表达出,这也是一种创新性的文章。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在学习课本景点范文的时候,有意识地点化一下同学。比如说朱自清笔下的《背影》。每个同学都看过无数次父母的背影,但是为什么偏偏朱自清笔下的《背影》却如此令人感动呢?我们知道,朱自清这篇《背影》的文字极其朴素无华,描写的站台情景也是非常一般。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无需过多地用理论解释《背影》的艺术魅力,而是用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法——诵读,让初中生自己在不断的诵读中,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自主地领悟个中的艺术魅力。

4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法,提高初中生的学习自主性

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法,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引下,初中生围绕着某一课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强调初中生的主人地位,教师从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例如,教师在进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可以尝试运用下面的这种研究性学习法:教师在课前让初中生查找资料,搜集陶渊明的基本情况和《桃花源记》相关评论资料,把不懂的词句记录下来。课堂上,教师组织初中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研究的主题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存在吗?存在的话,它在哪里?不存在的话,陶渊明为什么要说谎呢?讨论的主题要尽量设计得开放一点,任由初中生进行发挥,自由地提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可以参与他们的小组讨论,从中给与他们适当的指点。然后,由各个小组派出代表到讲台陈述该组的讨论意见,最后教师给与每组和全班讨论结果一定的总结和提议。通过这种方式,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每一节课都让初中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初中生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自主学习解决,没有必要合作讨论;初中生难于解决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解决。在形式上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灵活运用,最主要的是在学习内容上使初中生每一节课都有所收获,让初中生在短暂的时间中获取实效。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几点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真正有利于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主导作用,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让初中生能够具备更加饱满的学习热情,以便真正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建峰. 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 学周刊, 2012,(11) .

[2] 陈宏芹.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推荐与阅读》的教学[J]. 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 2011,(05) .

[3] 杨士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04) .

[4] 靳长影. 全面创新语文教学理念,全力提升语文教学质效——谈新课改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 考试周刊, 2011,(58)

篇(5)

【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新课改 促进作用

在我国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是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位核心的信心技术能够予以重用。信息技术手段现在已经成为了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主要工作之一,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我们的基础教育更要与时俱进,迎接契机,将初中语文教学向新课程改革的思想靠近,一步一步的尽快实现新课程改革,其中一个非常重要手段就是提高学生的吸收效率,也要引导学生自主去使用一些信息手段去获取知识,当然前提是老师的正确引导以及信息获取的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所以说,通过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的共同协助和作用,借此初中语文新课改才可以真正的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不断帮助语文教学的进步,能够取得越来越好的效果。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

新课改下的初中生语文课堂教学,无论对语文教师的思想认识,还是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这些又是决定初中生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新课程改革中强调拓宽教学方式和手段,而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一个非常自然的想法就是将传统的语文教学融入高科技手段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手段对初中语文教学学习的方式方法上都有了一个很好的提升,使初中生可以提高其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效率,也可以帮助初中生积极主动的去开展学习,尤其是拓宽自己的视野,进行一些探索性学习,从而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方面帮助锻炼初中生的基本能力,为其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从更高层次来讲,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会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更好的向新课改方向靠近。因此,在教师通过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语文的学科或是现实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着手,还要借助实际的问题,激发初中生对发达技术和信息水平的好奇心,进而帮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得到加深;另一方面就是要对语文的教学活动安排在实践中进行,在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语文教学也会有新的特点提供给老师来进行选择。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的手段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国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过于死板,比较拘泥于单一的教学方式和传授手段,过于依赖那种已形成的培训或者训练体系,只是简单的传授相关知识,对于学生日后发展和进步非常重要的思维习惯的培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新课程改革提出,要着重培养下学生的思维习惯的培养,对初中生的语言学习和应用能力进行重视,积极引导初中生的自主思考、探究能力,学会探索性研究一些事物,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等。

2.1对课文的精读

在比较传统的教学中,会对教材课文的精度进行高度重视,在网络环境快速发展今日更是不应小觑,原因在于精读不仅能够培养初中生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吸取和消化,是目前公认的非常重要的方法。精读的核心在于学生在阅读文章后对内容和作者等相关内容的一个思考过程,语文老师也可以对此提出相关的资源供学生们参考,给出一个简单的思路,引导同学们沿着正确的思路继续阅读。同时,语文教师也要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之中,这样就使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更侧重于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探讨和研究,既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也可以实时进行指导和点评。

2.2主题性的研究

这种新颖的学习、教学方式主要的思想就是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一些资源、资料以及话题,形成一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大量搜集相关资料。一方面,阅读主题的选择是不受限制的,可以选择任何方面,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发学生的某方面能力,外延也很宽,传输的路径还具有辐射性。语文老师也可以对此提出整理好的相关资源供学生们参考,学生也可以通过上网搜集相关的资源,在论坛上进行交流心得。有的时候可以号召同学利用自习课或者班会时间自主组织话题的讨论,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用集体讨论的方式,使大家融合在一种学习和研究的氛围之中。

2.3选择性的阅读

学习的主体是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快速的阅读,并依据要求对最有用的段落和语句做下标记,然后对其细细琢磨,也要引导学生自主去使用一些信息手段去获取知识,当然前提是老师的正确引导以及信息获取的有积极的教育意义。这种手段的效果一般是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选择性的阅读非常符合现代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轨迹,还在具体的方式中使每个学生在每学期指定一本中外的名著进行阅读,借助互联网资源可以拓宽学生选择的范围,并要求学生按周次的逐一阅读,养成做好读书笔记的习惯,老师也可以进行监督,定期组织一次交流探讨的课程。

3、结束语

我们要坚信在初中语文新课改的信息技术中,要对教师使用的现代化教育的技术意识及现代化教育的观念加以提高,还会对教学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初中生可以提升其在平时学习中的效果,帮助初中生积极主动的去开展学习,进行一些探索性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综合发展素质教育。所以,我们要继续坚持将信息技术手段和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促进新课改的全面完成。

【参考文献】

[1].牛春燕.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8).

[2].初传芳.反思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整合的几个层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9).

[3].曹元坤.信息技术介入语文教学浅见.[J].学生只有(初中版),2010(03).

篇(6)

关键词:初中;古文教学;阅读能力;三部曲;目标;精读;泛读

1前言

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是学生建立完整语文学习素养的基本技能,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应该在初中古文教学中突出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学生心目中建立培养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发展的价值体系和目标体系,强化初中古文教学的精读过程,搞好初中古文的泛读教学,依据初中生古文学习规律和文学能力形成规律,更有效地形成高品质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指导实际的语文课堂实际,加速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的形成、积累和发展进程,为学生系统、全面的语文能力、技能形成夯实基础。

2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阶段

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客观的阶段性和具体的过程性,提升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提高初中古文教学质量需要尊重学生学习、技能形成、能力发展的规律。在初中古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内容展示、方法优化、鼓励激发学生的古文阅读和学习意愿,并通过课堂和教学形成学生初步的古文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应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主动进行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的学习、发展和提升,通过对经典古文的精致讲解和分析发展出学生古文阅读的深层次能力和技能。在精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大量古文篇目的引入扩大初中生古文阅读的范围,满足学生古文阅读能力发展的需要,形成学生差异化能力和技能发展的基础,通过广泛的古文阅读形成具有可扩展、可提升的高层次语文技能和能力。

3培养和提升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的三部曲

3.1第一部曲――建立初中生古文阅读的基本认知

初中生对古文既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存在思想上的障碍。由于古文在时间的维度上历经了流传、迁移和变更,导致学生在阅读古文、学习古文教材、涉猎古文材料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果处理不好学生阅读技能形成、阅读意愿发展、古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那么肯定会导致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不足或发展不良。因此,在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培养与发展的进程中首先要建立起正确的认知和基本心理基础,教师要通过多层次呈现和多维度展示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和古文学的魅力,形成初中生对古文阅读的稳定、连续、积极认知,将初中生从古文学习和阅读的“旁观者”地位转化为“行为人”,利用各种方式增加初中生与古文的接触机会,使学生能够主动接受古文学和古文材料,化解他们的为难心理,以学生竞争意识、自我发展作为切入点,形成对古文学习和阅读的主动意识,为初中生古文教学创设主动的、积极的心绪空间,进一步拉近初中古文学习中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情绪、行为和意志的良好架构。

3.2第二部曲――做好初中经典古文的精读

吹尽黄沙始见金,初中生古文阅读必须把握经典篇目的阅读,这是抓住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形成、发展和培养的关键,在课内精读经典古文教材和内容可以有效把握古文中7大文学现象――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固定短语、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固定短语,这些既是古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节点,一般在初中阶段学生共接触213个实词、28个古文虚词中、32个特殊句式、8个固定短语、8种类型的词类活用、9种特殊句式、42各固定短语。这些文学现象的呈现往往集中在经典篇目之中,例如《醉翁亭记》中“之”的用法,《爱莲说》中的实词,只有做好经典古文的精读,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现象和规律,建立起学生古文阅读技能的基础,为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和提升提供坚实可靠的平台。在精度古文过程中要结合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的形成特点,根据古文教学规律进行科学统筹和合理安排,要在背景资料介绍上下功夫,缩短经典古文篇目与初中生认知范围的距离,拉近学生和古文的关系,突出精读的内容,使初中生能够高效率地学习,进而发展与提升初中生古文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水平。

3.3第三部曲――强化初中古文泛读的教学

泛读是初中生在基本具备古文阅读能力基础上,对自我语言技能发展的进一步扩展,是语言习得、越迁和发展的又一重点环节。教师在初中古文教学中应该有目标地创设学生阅读的环境,扩展学生古文学习的空间,提供给学生差异化的古文阅读素材,使学生广泛、全面、系统地接触到古文材料,发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总结的能力,进行全面性、系统性地阅读,使古文教学的关系更加优化,学生在主动的条件下接受古文材料、分析古文信息、形成古文阅读能力,教师将古文学习的主体地位全面交付学生,自己成为古文泛读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在古文学习和语言能力迁移的关键时期进行引导,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展现中华古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挖掘古文材料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在形成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同时,有效提升古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把握语言转换的关键路径与核心能力,主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的变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巩固古文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为构建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初中语文课堂提供教学上、方法上、内容上的基础。

5结语

对初中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反思我们不难得出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目标明确,精读夯实基础,泛读扩大能力的三个阶段,语文教师要在三个阶段中采取有针对性地策略和方法,针对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展开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的调整与重建,针对性地开展初中古文教学,建立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目标,通过扎实、细致、全面的古文教学和指导,提升初中生古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三把金钥匙[J].魏杰.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3)

[2]中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浅探[J].赵大柱,薛薇.双语学习.2017(11)

[3]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优化[J].江秀玲.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1)

篇(7)

自信息技术兴起以来,加上网络环境的推动,影视媒体以其独特的文化,迅速占据了人们的生活,在现今的生活当中不管是哪个年龄阶段,对于影视都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所以在现今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结合影视进行教学,能起到非常良好的作用。

1、影视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作用

1.1、扩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范围

对于初 中语文教学来讲,影视资源的加入使语文教学的范围更加广泛,影视广阔的资源为语文知识的无限拓宽提供了空间。影视是文字与图像的结合,它能直观的讲述影视作品,要向人们传递的的思想感情。像电影就是影视的一个缩影,它可以用几分钟或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讲述一个搞笑或感人或讽刺或励志的故事,人们通过观看能深受电影的启发,从中能学习到很多的人生哲理故事。同理,将影视资源和语文教学进行结合,学生通过简单的教学就能够掌握很多语文教学知识,通过影视的作用,还能进行对教学内容的拓宽,更加方便学生的理解。

1.2、丰富的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多半是枯燥性的灌输的教学方式,学生对于大段文字讲述本来就反感,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不良情绪,使得课堂效率急速下降。结合了影视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吸引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观看影视视频的同时,对于教学内容就进行了主动的吸收,这就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而且影视教学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可以重复的观看,方便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温习。

2、影视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的应用

2.1、运用影视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效率

影视能将图像、声音、文字三者进行有机连贯的结合,通过声音的表达能够将人物的情感淋漓尽致的进行表达,一个影视作品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它展现的是最精彩的片段,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当中也有相类似的作用存在,初中语文教学最大的亮点就是要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是对教学内容重点知识的掌握。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完全可以将自己教学内容有重点的和影视结合,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就可以掌握重点知识,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

2.2、运用影视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

初中生的语文教学不仅是课堂上的教学还有课下的教学,课下的教学主要是学生的自主阅读,教师可以通过课上各位初中生播放有教育意义的视频,加深学生对该视频内容相关书籍的自主阅读,像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名著,影视作品的播放就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初中生在课下的时间也就会对该影视设计到的内容进行全面学习,阅读相关书籍的过程中即达到扩展课外阅读的作用,又能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自我阅读习惯。

2.3、运用影视提升写作能力

影视作品的表达,往往是借助于某些手法的运用,将作者要表达的核心意思,通过这些手法的运用更加明朗化的进行展现,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可以对影视中的表达手法进行模仿和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这不仅能提高初中生的语文作文成绩,顺便还能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2.4、将影视片段与语文教学相结合

初中的语文教材内容,完全可以将其改变成影视片段呈现在初中生面前,让初中生根据影片进行学习,在初中生的语文学习中,针对影视片段的学了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外,学生还可以根据影片的内容进行课外知识的扩展学习,自己在课下可以找相关书籍进行阅读,这样在掌握了教学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

3、影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不足和建议

3.1、影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不足之处

将影视运用于语文教学虽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能力,但是也有其弊端,比如影视过于图像的教学,导致学生对语文具体知识内容的学习积极性不强,除此之外,影视教学的内容都是核心知识,不能形成完整的教学知识架构。

3.2、影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建议

当今世界,影视已经是人们生活不可分离的“必需品”,不管什么时候人们都可以观看影视作品,但教师在将影视运用于语文教学当中,要注意语文具体教学内容和影视的结合,用影视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再进行具体初中教学知识的教导,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