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6 10:02: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康复护理方向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开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150-01
引言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对有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的功能恢复护理。康复护理的基本任务是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运用康复护理技术对患者实施符合专业要求的健康护理以及有助于患者康复的功能训练,进而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尽快地回归社会生活。
1.开展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同时,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代医学的发展已近进入生物-心理-社会这样一个阶段模式。康复护理已经渗透到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并与临床工作者的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康复医学在医学领域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另一方面,患者在有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如果能够尽早地介入康复护理,由专业的康复医生或专业康复人员对患者实施符合专业要求的健康护理,以及帮助患者进行功能康复的有关训练,可以使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健康,尽快地回归到家庭和社会。
2.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康复护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我国的康复医学起步比较晚,虽然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很多综合性的大医院都开设有康复医学科,也有不少的医学院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将康复护理作为选修课,但是,各大医学院对康复护理课程的重视度却依然不高,甚至认为与其他的专业课(如: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内外科护理)相比,康复护理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医学院校只是一味地狠抓学生的专业课,对于像康复护理这样对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没有太大帮助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少安排就尽量少安排,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这门学科,因此,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康复护理这门课程。(2)教材更新慢。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医学院校所使用的康复护理教材是2012年出版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的内容包括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内容涉及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常见伤病的康复护理等。但教材中案例和康复护理的具体研究都是2012年以前的,之后并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实时地更新,这就造成了教材知识的滞后性,不利于康复护理课程的开展。(3)教学方法落后。康复护理学的课程设置目的是为了让医学生对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一定的了解,让医学生了解康复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掌握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重点掌握一定的康复治疗手段以及一些常见病的康复治疗。大多数的医学院对这门课的教学多以启发式的理论讲授为主,同时配以多媒体板书相结合。(4)课程安排不合理。护理专业的课程安排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及实训课。大多数的医学院校的护理学专业课一般有内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心理与精神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中医护理等,有的学校没有将康复护理学纳入专业课的范围,只是作为选修课设置。
3.开展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建议
(1)强化对康复护理过程的认识。康复医学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四大分支之一,对维系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康复技术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够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此外,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将护理程序作为框架的整体护理模式在我国的医疗机构正被广泛推行,这使得护理工作的职能和范围不断扩大,这就要求护士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不断加强,为了适应我国当前对护理人员能力要求的变化,医学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开设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在医学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设置康复护理课程。(2)适时更新教材。教材是知识传授的基本资料,符合当下医学发展的教材能更有效地帮助医学生了解医学的前沿研究成果,使医学生能够确定学习的方向。(3)创新教学方法。单一的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达到康复护理的教学目的的,因此,在康复护理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临床实习的方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习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康复护理技术。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4)增加康复护理课程课时安排。在教学安排过程中,增加康复护理课程的课时能够帮助医学生在学习期间更好地掌握康复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为他们以后进入临床护理奠定基础,因此,适当地增加康复护理教学的课时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康复护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安排中,应该偏重实践教学,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
4.结语
对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开展进行思考,通过对康复护理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能够探索出康复护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今后康复护理护士的培养做出正确的指导,培养出顺应康复医学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康复专业人员,使我国的康复医学和护理跟上国际康复护理发展的趋势,并为逐步形成我国康复医学体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郭锐.康复护理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芳盈.我国职业教育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
关键词:骨科病人 心理 肢体 康复护理
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 1月三年时间共收入骨折病人793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00例,肋骨骨折162例,上肢骨折170例,下肢骨折174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87例。病人因车祸占住院人数的70%,年龄以中老年人偏多,住院时间平均23天。针对骨折病人,我科的康复护理主要采取如下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把患者的功能预后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作为重要的指标,取得了病人的满意和信任,收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1 更新观念
实施康复护理的前提是转化观念,这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要及时更新观念,从单纯的治疗护理延伸到预防、康复和保健综合型的护理,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强化患者和家属的康复、护理意识,使其认识到康复护理是一项经济的康复途径,以此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参与积极性。与此同时,要求全面提高康复护理人员的素质。新时期下,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德才兼备的康复专业人才,并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核心。所以,护理人员不仅要接受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教育,还应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包括康复医学知识和边缘学科的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了解国内外康复医学的新进展、提高护理科研水平,并定期选派护理业务骨干到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参观培训,以此提高自身的康复护理水平。
2 心理护理
对病人加强有关康复知识的教育和宣传,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并能够科学的评估自己伤残程度,使事故造成的心理障碍逐步减轻或消除,打消患者顾虑,增加康复信心,帮助患者及早树立实事求是的生活目标。及时肯定病人在功能锻炼中每一细微的进步成绩,使病人对护理工作表示信任,为以后的协助锻炼打下基础。
3 做好患者家属的指导
大多数骨科患者生活自理存在障碍,心理负担较重,在此情况下,家属的陪伴与支持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在做病人心理护理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病人家属的心理指导,鼓励家属对患者多加关心、体贴照顾,满足患者需要,并向其介绍同类病人的康复经验。在对病人实施康复训练的过程当中,家属可以起到积极参与、协助、督促的作用,尽力使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4 知识宣教
通过对在职护理人员康复护理知识的培训,使其尽快掌握相关的康复护理技术和医学基本知识,便于护理人员尽快开展康复护理工作。与此同时,也可以利用黑板报、墙报、科普读物等宣传资料向社会宣传康复护理学、康复医学的工作规律、技术、特点和方法,让人们认识到康复这一科别,并明白其实用性和必要性,将康复护理、康复医学推广到人们之间。
5 规范操作标准
规范操作标准主要是指规范护理内容与行为。对各项康复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建立健全完善的康复护理评定系统,对各种辅助器具的使用方法要熟练掌握,并重视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对康复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加强教育,鼓励其努力学习康复护理新技术,并建立严格规范的康复护理方案,保证每一项康复护理技术都要有相关医学依据做论证,每一种功能障碍均有一套完善的康复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在康复护理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护理经验,制定出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各项康复护理常规。
6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全身和局部的功能锻炼。全身的功能锻炼,可以增加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伤肢适时、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以减轻肢体肿胀,促进骨折愈后,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尽快恢复肢体功能。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量身定制为病人制订个案的功能锻炼,每天有专职的康复护理护士为病人进行康复护理。骨折初期由护理小组按个案护理训练内容循序渐进进行功能训练,与病人交谈,将健康教育内容向病人、病人家属介绍。骨折中期护理小组让病人家属参与其中,手把手教病人家属,利用前期的健康教育知识,进行实践。骨折后期宜强调肢体功能锻炼,期间家属或病人唱主角护士在一旁指导进行康复护理,随着训练的加强和病人体质的恢复,使病人获得感情上的满足并培养其生活自理的成就感。
7 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一个全面的骨科护理人员,不但要求仪表端庄、服务亲切;还要具备丰富的骨科护理知识理论、人文知识、科学情商,这样才能顺利赢得病人的信任,真正达到护理人性化服务并彻底摆脱片面的追求服务好、态度好的旧观念,如:在截肢病人做手术前准备的时侯,护理人员除了做一些常规的术前准备和健康指导外,还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如患者担心术后身体结构的改变会给生活带来不便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及时讲解截肢的必要性及如何做好术后安全防护;对疼痛的病人,要对其认真分析讲解引起其疼痛的具体原因,使病人能够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使患者认识到护理人员是自己的科学指导者,使其再次加深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程度,这样只有展开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才能使患者满意度逐渐提高,并使其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发展。
8 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伤、交通事故、职业病等呈成倍上升趋势。如何提高上述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从事康复医学的我们更要使病伤残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劳动和工作能力,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护士的基本职责包括三个方面:保存生命、减轻病痛和促进康复。这不但阐明了护理工作在康复中的重要职责,而且清楚地说明了护理工作在康复中的重要地位[1]。
康复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整体理念,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康复整体护理,是康复护理和整体护理有机结合的产物。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康复护理技术,来满足病伤残患者在日常生活、心理、躯体、安全、卫生、预防、舒适、运动、学习等方面的需要。现将开展的这种全新的护理模式的相关体会简单介绍如下。
转变观念,强化康复护理意识,明确康复护理目标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康复的全过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为了适应全院康复事业的发展,全院护理人员除了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外,还加强康复医学理论的学习及康复护理技术的培训,更好地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延续、完整的康复护理[3]。
另一方面做好康复护士角色的转换。康复护师(士)除具有临床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康复护理的特殊技能,并协助、指导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等各种康复训练,执行医嘱,密切配合康复治疗师(士)的工作,帮助和督促患者完成康复治疗计划。康复目的只有一个即:提高自我的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回归家庭。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护理观念,将一切为患者所做的“替代护理”变为指导患者利用残存的功能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即“自我护理”。
为完成此项任务,明确康复护理目标。这些目标包括:①巩固和保持患者现有的功能;②预防进一步的损伤;③帮助患者解决心理上存在的问题;④促使患者发挥潜能,鼓励和教育患者进行自我护理;⑤采取有效方法对患者进行帮助;⑥帮助患者家庭正确对待目前的处境,并进行必要的帮助,自始自终注意基础护理。
为了达到以上康复护理目标,必须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对康复护士进行康复医学及相关医学知识的教育,全面提高康复护理人员的素质
以康复实践为主,采用讲座、技能培训、自学、外出进修学习等方式不断总结经验、交流信息,了解国内外康复医学的进展,提高本院康复护理技术和科研水平。以专业培训为重点,以功能康复为目的,以基础护理为依托,以健康教育为方向对新上岗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理论(《护士必读》基础护理部分、《急救程序》、《人体解剖学》中有关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感觉系统等部分)、18项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康复护理理论;康复护理技术及康复护士的各班职责、相关护理工作制度等。平时以抽查、季度考核以及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教育护士爱岗敬业,爱院如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加上好的康复护理技术以顺应医院康复事业的发展要求。
开展康复护理新技术,建立规范的康复护理方案
每一项康复护理技术都必须有循证医学作为依据,每一种疾病均有一套完整的康复护理方案。在实践中,总结制订了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程序。
康复护理程序通过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等五个步骤,有计划的、系统的实施康复护理服务,并制定了康复患者住院流程及一套整体康复护理表格:包含入院评估表(一)、入院健康教育表(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三)、康复护理计划表(四)、出院健康教育表(五)。有条不紊地围绕患者的康复内容开展整体护理并贯穿于对患者护理的全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我院护理工作的效应,充分体现我院专科护理的特色,为康复护理向整体性、科学性、创造性发展的迈进打好基础。
加强团队建设,发扬团队精神
团队的协作精神是康复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目前康复医学处于发展阶段,更应该发扬与加强团队精神建设,改善科研基础机构,开展与发达国家、地区间的科研合作项目,共享资源;加强对康复医疗日常工作的质量监督与检查,完善统一量化的康复评价标准。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护理工作在各部门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还可以促进残疾患者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因此,护理工作在发扬协作、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患者整体功能的康复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康复护理人员与康复团队的其他成员包括医生、护士和运动、作业、理疗、心理、言语、职业康复治疗师、康复工程技术人员、社会工作者等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残疾者的全面康复。
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掌握沟通的技巧
对于一个医务工作者来说,除了要有专门的医学、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其包括崇高的理想、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敏锐的观察、坚强的意志和善于沟通的技巧。不论医护人员自身的个性特征差异如何,都应按照医护人员的职业形象,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塑造和完善自我形象[4]。
掌握沟通的技巧是整体护理实施的重要环节。与患者交谈,应在合适的环境、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多采用开放式谈话,如:“哦,头痛,怎么个痛法,什么时候开始的”,交谈中,不随意插话或打断患者的谈话,集中注意力,及时反馈等。倾听是护理人员对于对方作为整体的人所发出的信息进行整体性接收、感受和理解的过程[5]。
讨 论
现代护理工作领域的扩大,内涵的深化,促使了康复护理新科学、新理论、新技术在护理过程中逐步应用,护理人员与社会、伤、残患者间关系中的新变化,护理模式的新发展给康复护理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专科康复医院,应努力提高康复护理人才的素质,抓好康复护理继续教育,向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的教育模式发展,形成经常化、制度化、并将康复知识的考核与护理职务评定、考核结合起来;此外,呼吁专科学校应尽早将康复护理教学搬上讲台,规范康复护理的教育。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自身应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掌握扎实的康复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康复护理专业知识,对病伤残患者进行残余功能训练,预防继发性残疾,并站在专业的前沿及时吸纳国内、外康复护理发展水平的新技术、新知识,为伤残患者的身心功能、职业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全面康复作出贡献。康复医学有美好的未来与广阔的前景,对每个康复工作者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有责任与其他专业医务人员,甚至是全社会,共同为功能障碍者创造一个优良的康复环境,让躯体功能水平尽最大限度地提高、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用于面对残疾,积极参加社会生活,使得患者“伤而不残,残而不废”[6]。康复护理人员应不断发展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在康复医学的内涵建设,立足现实、团结奋斗,迎接康复事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
参考文献
1 陈仲武,主编.康复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 朱红,孙冰,主编.全科护士实用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蔡文智,刘玉梅.康复护士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7,32(9):541-542.
4 胡佩诚,主编.医护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南京市鼓楼区建宁路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 要】脑卒中有很高的致死率,尽管如今医学技术发达,使其很大程度降低,脑卒中还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致残率。对于脑卒中患者,除了必要的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之外,很多患者不能有效康复在于康复护理问题。比如患者有明显的运动不便,没有对其进行按摩活动性护理,不能得到很好的康复效果。所以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正确有利的康复护理是患者增加康复机率的要点。在此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措施、研究、心理护理作综述。
关键词 脑卒中病因及类型;康复护理要点;护理进展
脑卒中以“中”为主,也就是临床上的脑中风。主要是血管疾病,因为输送到大脑的血管发生阻塞或者破损,大脑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氧,所以大脑细胞会发生萎缩甚至死亡。这会导致大脑许多神经细胞缺失不能正常工作,使身体代谢紊乱,肢体无法控制等致命性伤害。脑卒中主要发生于40 多岁的中老年,现今也有一些青少年患病,资料显示有高达75% 致残率。所以脑卒中是现临床上研究的重要疾病,对其康复护理也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 了解脑卒中病因及类型
脑卒中的发生是因为血管疾病,而血管疾病则来自于很多疾病。其中最主要的疾病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其次还有高脂血症,肥胖等;当然吸烟,年龄等因素也促成了疾病的发生。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临床上缺血性脑卒致死率最高。
2 对脑卒中康复护理要点
资料表明及时尽早的介入康复护理治疗可以减轻患者自身痛苦以及家庭负担,则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是相当有必要的。
2.1 护理要点一:尽量全面评估患者自身习惯、遗传、家庭结构等社会条件
患者脑卒中发生往往是与患者自身各种因素密切相关,比如高血压患者与其喝酒、剧烈运动等不良习惯。所以对患者进行更有效治疗,对患者全面评估是不可少的。家属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也是特别重要的。
2.2 护理要点二: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短时有效的控制,包括精神方面的控制
对于脑卒中患者,势必会造成家庭经济和精神负担;所以短时有效地控制患者症状给患者自身安慰还鼓励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对病情康复有很大积极意义。
2.3 护理要点三:患者康复护理
无论急救前还是急救后,患者都是处于意识模糊状态,所以患者将会影响其患者康复。一般情况下,不当的会使关节受损和血管压迫;常采用仰卧位,不时适当改变其有助于患者血液循环以及关节活动。
2.4 护理要点四:对患者进行上下肢康复护理
对患者护理讲究顺序渐进,由上至下。首先是对患者的肩关节按摩或者适当拉伸,由于患者是处于肌肉弛缓状态,活动关节将利于肢体正常代谢活动。其次对患者手臂以及手掌进行捏揉,同理可以防止患者关节萎缩等不良反应。
2.5 护理要点五:患者意识认知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受损主要是大脑神经细胞,由大脑神经支配的意识认知功能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般患者会损失部分记忆,语言能力还有意识障碍; 有目的性的康复护理刺激可以激发脑细胞再生,从而恢复一定的认知意识。
2.6 护理要点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大量的临床数据表明, 急性脑卒中患者各项疾病调查中出现吞咽障碍高达53%。一旦出现吞咽障碍,患者将会进食困难,从而导致营养不良甚至严重的肺炎等并发症。所以吞咽障碍康复护理是必要的。正常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舌部训练,改善吞咽功能;引导患者深呼吸咳出训练。
2.7 护理要点七:失语构音障碍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中失语疾病是发生率很高的。有三种类型:运动性、感觉性和遗忘性失语。可根据不同类型进行针对性康复护理,如运动性失语可以对患者口型训练,感觉性失语则可以用各种场景实物勾起患者语言能力,遗忘性失语反复强调事物名称,提高患者记忆能力。失语康复护理提要:尽量于患者保持面对面交流,多与患者沟通,与患者保持友好关系。
2.8 护理要点八:痉挛期康复护理
抗痉挛训练是治疗脑卒中痉挛的重要方法,往往以患者卧位不当,由上肢至下肢病理性发生痉挛。同时也可以进行起坐训练,坐位耐力训练,保证患者自主活动代谢正常。一定的中医治疗也可以康复护理比如针灸,中药等。
3 脑卒中康复护理进展
脑卒中调查资料表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有很大的程度是抑郁导致的。资料显示脑卒中抑郁患者会使自身精神状态下降,同时会引发消极观念错误认识人生观;从而加重心理压力,加重病情。所以心理康复护理将是脑卒中康复护理研究新方向。
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主要是焦虑、抑郁、易冲动。所以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现状,友好热情地护理患者,尽量消除患者顾虑,有目的性地进行精神减压,稳定患者心情。当然对进行社会教育,恰当引导述说社会对其影响以及家庭对其重要性,使患者对生命充满希望,有良好的心态配合护理。
关于患者的饮食方面,要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护理,增加患者的抵抗能力。尤其是意识障碍患者,吞咽障碍患者,不能自主饮食;加强吞咽练习,保持适当卧位制定合适的膳食来确保护理效果。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发生后遗症,尤其是肢体瘫痪,肢体长期不动会发生压疮;所以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进行间隙性翻身,多为患者换洗衣物床单等。并且隔时段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时刻关注患者身体状况。
4 小结
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遵循早治疗早护理,注重患者自主生活能力恢复;进行合理心理治疗,使患者有信心面对疾病;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能够使其家属积极配合,然后以一定的技术水平来给患者进行按摩;适当增加患者每日卧位变换次数,给患者勤换洗衣物清洁病房,给患者制造愉悦的氛围。不断研究和发展脑卒中药物和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得到更好的更有效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杨红专.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进展[J].中外医疗,2011,35.
【摘要】 [目的]探讨对晚期脊髓损伤病人行膀胱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42例晚期脊髓损伤病人按病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功能训练对晚期脊髓损伤病人的膀胱功能恢复有效。
【关键词】 脊髓损伤;漏尿;膀胱康复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effect of carrying out bladde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in advanced stage.methods:based on different wards,a total of 42 spinal injury patients in advanced stage were divided into test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 21cases each.routine nursing care was given for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besides that,patients in test group were carrying out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bladder functional training.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2% in test group cases and 19.1% in control group cases.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0.01).conclusion:the bladder functional training is helpful for bladder function recovery of spinal injury patients in advanced stage.
key words spinal cord injury;leakage of urine;bladde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2008年1月—2009年12月,随着我院康复医学科的成立,康复护理干预随之实施。针对来我院康复休养的21例晚期脊髓损伤病人出现漏尿现象,采用膀胱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晚期脊髓损伤病人均为男性,年龄28岁~57岁(41.7岁±2.6岁)。病人因自我膀胱管理不当,出现尿路不稳定现象,每天有漏尿发生。病人入院时随机分配到一病区、二病区进行康复休养,将一病区21例作为观察组,二病区2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均为男性;年龄41.3岁±2.5岁;病程21.6年±12.8年;第12胸椎以上脊髓损伤7例,四肢瘫1例,第12胸椎以下脊髓损伤13例。对照组病人均为男性;年龄42.6岁±2.7岁;病程20.5年±12.6年;第12胸椎以上脊髓损伤6例,四肢瘫1例,第12胸椎以下脊髓损伤14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损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指导病人多饮水,注意会阴局部清洁卫生,加强活动锻炼,排尿困难时,病人自行敲打、挤压膀胱区,促进排尿;通过留置导尿,定时开放,训练反射性膀胱形成。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有计划地进行康复护理,但不留置导尿,而是采取诱导排尿、间歇性导尿、按压排尿等方法。
1.2.2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每周漏尿小于1次;好转:每周漏尿小于2次或3次;无效:每天都有漏尿现象。总有效率=有效+好转。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疗效比较
3 护理
3.1 密切观察病情
观察病人进水量、尿量、尿色;注意尿道口分泌物颜色、气味;每周做尿液分析1次;观察有无自主性神经反射障碍,防止膀胱涨满引起异常升压反射及大量出汗。
3.2 一般护理
鼓励病人适当多饮水,以促进排尿,达到生理性冲洗膀胱的目的。做好会护理,勤换尿垫,每日清洗会阴,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尿壶持续接尿,及时倾倒尿液。留置导尿,通过定时开放促进反射性膀胱的建立。
3.3 膀胱康复护理
3.3.1 制订膀胱训练计划
收集资料,对病人膀胱情况进行评估。了解病人既往排尿方式;做尿液分析、b超、肾功能等相关检查;了解漏尿方式、残留尿和进行尿动力学测定。结合以上情况和病人损伤程度确定排尿方式,还要看病人痉挛程度,如果痉挛严重,避免刺激,不可采取间歇性导尿。对四肢瘫的病人由护士帮助完成训练。定期复查残留尿和进行尿动力学测定,一般1个月~3个月1次,以修正方案。根据膀胱压力监测,观察膀胱大小,小膀胱用药物调节,大膀胱(尿液大于600 ml)只能靠增加导尿次数来控制,一般500 ml以内为宜。
3.3.2 第12胸椎以上脊髓损伤的膀胱训练
采取先诱导后间歇性导尿的措施。诱导排尿采取:①一般在导尿前20 min叩击下腹部的膀胱区,时间为10 min~20 min,训练到周期性排尿为止。②摩擦、牵拉、挤压、扩张等,均能促发出自发性排尿放射[1]。③间歇性导尿,即在排除输尿管反流、尿道损伤、尿道狭窄、肾功能异常、严重泌尿系感染、发热等禁忌证后,实施间歇性导尿。有学者提出,对脊髓损伤病人实行无菌性间歇性导尿术代替留置导尿膀胱周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近似正常的生理状态,促使膀胱功能恢复[2]。间歇性导尿应注意:①4 h~6 h导尿1次,每次导尿时膀胱容量不超过500 ml。②根据病人情况调整导尿时间,病人的膀胱容量最好在400 ml左右,当残余尿量少于80 ml~100 ml时可停止导尿或每日导尿1次,帮助清除残余尿渣。③可选用橡胶、塑料、硅胶等材料制成的导尿管,最好选用能反复使用的材料。本研究采用的是一次性无菌塑料制成的导尿管。④教会病人自行导尿的正确方法。病人掌握这种导尿术,利于自我护理、独立生活。⑤制订饮水计划。有专人负责制订饮水量和导尿时间,并做好入量、尿量、残余尿量等的记录。
3.3.3 第12胸椎以下脊髓损伤的膀胱训练
①滚动按压法:当病人膀胱中度充盈时嘱其坐起,将拳头放在病人的耻骨与脐连线的中间,由脐部向耻骨方向滚动按压,顺时针方向,由上而下,由浅到深持续挤压膀胱,逼尿液排出。②拇指、四指分开按压法[3]:拇指放在髂前上棘,其余四指放在脐部由上到下缓慢滑行按压膀胱以助排尿。以上两法按压深度4 cm左右,间隔约1 min,重复1次挤压,直到膀胱排空为止,间隔2 h~3 h,再行挤压排尿。此方法可教会病人自行挤压排尿,但一定要注意手法得当,否则易引起尿液逆流。
4 讨论
漏尿是膀胱功能障碍的表现之一,尤其是滴漏性尿失禁,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本组42例皆排除了感染和结石的存在,出现尿路不稳定的原因是因训练缺失使原有的反射性或部分反射性膀胱(需用手协助挤压排尿)不能保持。通过调查,训练缺失主要表现在,脊髓损伤早期规范的膀胱训练时间短(一般要求3个月~6个月,1.0年~1.5年基本稳定),加之出院后原有训练中断或间断进行或缺乏科学的指导,而出现漏尿等尿路不稳定现象。即使这样,经过规范的康复训练,仍可以再建反射性膀胱或部分反射性膀胱(本研究对象的年龄未超过60岁)。训练时间要充分,尤其是第12胸椎以下脊髓损伤晚期病人,目的是稳固反射性膀胱的建立。本组训练及巩固时间共2年。康复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订膀胱康复护理计划,通过规范的膀胱训练措施,重建和稳固反射性膀胱。对于第12胸椎以上脊髓损伤晚期病人,因此类膀胱为高压性膀胱,训练时不可挤压膀胱,而应采取诱导排尿。当病人出现自主排尿后,如不能排尽尿液可实行间歇性导尿。当病人排尿间隔在2 h以上,膀胱容量超过150 ml,残余尿量少于80 ml,可停止间歇性导尿[4]。 第12胸椎以下脊髓损伤晚期病人不能直接按压膀胱,以免膀胱内压力骤升,使尿液经输尿管反流至肾脏形成肾积水。膀胱过度充盈时,不能压迫协助排尿,以免膀胱破裂。
【参考文献】
[1] 黄雪芳.脊髓损伤病人的膀胱功能康复训练及护理[eb/ol].[20100226]..cn/cn/infosystem/document/new 1664.htm.
[2] 励建安.社区康复护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9.
1护理要点
1.1拟定护理计划骨科医生、骨科护士、康复科医生共同完成对患者的康复评定,制定继续康复计划,交由社区护士执行。在护士的权责范围内,护士可以独立收集资料,思考、判断后做出社区康复护理计划,为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主要是一些对生命危险性很小,每日需重复的康复治疗工作。必要时请骨科医生、康复医生会诊,康复医生负责指导和协助社区护士的工作。
1.2功能状态的观察与评定社区护士接诊后,对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包括性质、程度、范围、影响)进行全面观察和评估,如运动功能(包括肌力、耐力、关节活动范围、平衡、协调与控制力)、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况、疼痛等。发现机体失去的、残存的以及潜在的功能问题,以便更好的实施康复计划。
1.3心理护理患者因康复时间长或经济原因转入社区,由于病人的病因、病情、以及伤残程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心理反映。但大多数病人都随着病情的发展与转归而发生相应的心理变化,有的一直持否定态度,伤残程度超过病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病人表现出抑郁状态,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病人意识到创伤或疾病将造成身体的伤残时,就会出现情绪悲伤、抑郁、失望、自卑、痛苦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有的则比较依赖,病人一切事情都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和替代,不肯进行艰苦的康复锻炼,缺乏独立生活的信心[2]。因此,心理康复护理在骨科病人的全面康复中起着主导作用,特别是转入社区继续治疗的患者。
1.4对于骨科患者来说,通过正确的护理能有效防止废用和误用综合征,为进一步进行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打下基础,以利于肢体及躯干综合运动的恢复和改善。
1.5并发症的预防这对长期卧床者尤为重要,除正确的护理外,还包括呼吸训练、排痰训练、大小便控制训练、被动运动、床上操及维持性按摩等,以预防感染、压疮、挛缩、畸形和肌肉萎缩等。
1.6日常生活能力的护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进食、个人卫生、穿衣、洗澡、大小便活动及转移等,是维系个人生存所必需的基本活动单元。骨科患者往往不能自理,通过评估确定其自理等级,通过促进、代偿训练,由替代护理转变为自我护理,帮助、指导或训练患者逐步独立完成自理。
1.7康复辅助用具使用指导对于已经致残的患者,通过恰当地使用各种辅助和替代用品可以补偿部分失去的功能,改善其活动能力。社区护士应熟悉各种常用的假肢、矫形器、助行器等的用法和性能特点,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和维护。
2讨论
【关键词】 老年脑卒中;康复护理;临床疗效
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脑部疾病,其发病急促,病情严重,因此对其进行及时的治疗和积极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是对7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于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7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7~71岁,平均年龄58.3岁;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7.8岁。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方面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嘱咐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大范围的活动,可以根据身体状况选择较为简单的体育活动,增加身体的抵抗力,给予患者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脑组织、改善脑水肿等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主要是将作业和运动疗法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护理方法[2]。①运动疗法[2]:主要是包括患者在床上肢体的摆放,对患者的肢体关节进行被动的活动(肩胛骨的活动),诱导患者的随意运动(采用Rood技术叩击、拍打等促进活动的方法),对患者的床头进行抬高训练,对患者进行床边坐位的平衡训练及坐位到站位的平衡训练等。②作业疗法[2]:只要是根据患者的恢复状况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训练(梳洗,饮食,穿衣等)和手工操作方面的训练等。③心理护理: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其主要心理问题表现有抑郁、心烦气躁等,应该针对性的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向着乐观、积极的方向发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中,显效有11例,有效15例,没有变化有9例,发生恶化的患者有3例,其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中,显效有6例,有效13例,没有变化有8例,发生恶化的患者有11例患者,其有效率为71.1%,对两组间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疗效好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脑卒中主要发生于50到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主要是因为脑中血流梗阻,常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3]。患者主要的病理表现有脑缺血、缺氧、水肿及坏死等,临床上,患者主要头晕、恶心、呕吐及认知功能障碍等,其发病较急,病情严重[3],因此对其进行早期治疗和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护理训练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进行合适的康复护理训练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体的运动能力,其主要的机制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重塑能力,而其功能重塑主要是通过休眠突出重新活化和侧枝的发芽而产生的,神经系统受损后能够恢复的重要原因就是其可以进行功能重塑,而提高患者功能恢复是康复训练的主要作用之一[3]。
本次研究主要对于76例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护理,其结果表明,进行康复护理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能力均高于对照组患,可以认为康复护理训练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